① 在股市中,股票主力吸籌之後到底是怎麼拉升的
根據個人的了解,股票拉升的情形有多種,主力底部吸籌之後只是股票拉升的其中一個情形,並非是必要條件。一般而言,股票拉升可以分為三種具體情形:
第一種,就是主力底部吸籌完畢,吃飽喝足了,然後幹活拉升,這是經典的技術性走勢,經歷了漫長數月乃至一年多的震倉和洗倉,市場的流通籌碼將大部分被握在主力不同的賬戶手中,未來一旦啟動的行情級別將比較大,橫有多高,豎就有多高,這往往是正規的機構操作模式。
其實,主力拉伸情況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見,什麼庄股啊,什麼追擊10%的股票啊,說白了就是小散戶回去追這些。而且因為主力吸籌完畢拉伸迅速上漲的估計幾千隻股票里也就個位數,還不一定經常有。
這個比例估計比你去尋找一隻低估值,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比例還要少,不過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覺得大多股票是被炒作的,有價值的股票幾乎沒有,真是嘆為觀止啊。當然這種情況在牛市期間的確是如此,牛市普遍上漲價值高估幾乎找不到有價值的股票,而這時候追追高也就成了常態化。
當年的“賭場論”就是在牛市期間提出來的,所有股票高估,投資熱情卻有增無減,沒有價值了還那麼瘋狂不是賭場是什麼?但好多人把“賭場論”放在熊市用,真是有意思。
很多人說熊市短線不好做,我想問牛市短線就好做嗎?當然了,牛市期間你拿著一隻股票不動也是賺錢,閉著眼睛隨便玩也是賺錢,關鍵是牛轉熊的時候你能不能把這些錢放進自己褲兜里,這才是最重要的。
② 吸籌是好事還是壞事
好事。當主力中度控盤或者高度控盤就會進行拉升,所以吸籌後股票上漲的概率較大。當主力開始吸籌時,該支股票開始放量上漲,主力進行吸籌而且此時拋壓是相對較小的,我們就可以選擇在它放量的時候進行買進,在之後發現第二天股票的價格開始降落,並沒有放量出現,主力吸籌的話,我們可以繼續享有,這樣以來等主力開始拉升,我們也可以享受其利益。一般來說,對於以上對主力吸籌的介紹,我們在操作的時候要注意,在低位進行放量上漲,開始吸籌那麼之後股票市場就有很大的可能開始上漲。如果是在高位的話,主力進行吸籌,我們所要做的最好的操作是把這只股票售出,防止出現虧損。
拓展資料:
一、股票吸籌有以下幾個特徵:
(1)在成交量上的特徵
莊家在一段時間內不斷的買入該股,其成交量出現不斷放量、且其成交量柱體逐漸上升的現象。
2、在均線上的特徵
均線由開始的發散性逐漸靠攏、粘合,其股價突破各均線的壓制,呈多頭排列3、在K線上的特徵
在成交量的刺激下,出現大量的小陽線,但是也會出現少量的小陰線,其總體趨勢向右上方運行。莊家吸籌會使股票的多空力量發生變化,股價會在莊家的積極性買盤的推動下,出現慢慢走高的情況。但是,莊家為了控制其成本價,會在股票走高之後,以少量的賣出盤來打壓股價,以便以較低的價格繼續建倉。如此反復,在K線圖上就形成了一波或幾波牛長熊短的N形K線形態。
二、主力運作的幾個階段:
(1)收集籌碼,股票走勢、成交量都較為平淡;
(2)拉升股價,股價大幅上漲,成交量放大;
(3)獲利出貨,主力獲得盈利後賣出,此時股價跌幅不大;
(4)出貨完成,散戶接盤,股價迅速下跌。
三、吸籌和洗盤的區別:
在股票市場上,主力一般會進行吸籌、拉升、洗盤、出貨這幾個步驟,其中吸籌、洗盤存在以下的區別:
吸籌一般出現在個股上漲的初期,即在股票的上漲初期,主力為了以更低的價格買入更多的股票,往往會先以賣出單來打壓股價,或者在上方掛出較大的委賣單來打壓股價,而洗盤一般出現在個股的上漲中期,即當個股經過長期上漲時,盤中散戶較多,主力為了洗掉盤中的散戶,減輕個股後期繼續上漲的壓力,則會先賣出一部分籌碼,引起市場上的散戶恐慌,拋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導致股價下跌,達到洗盤的目的。
除此之外,主力在進行吸籌時,股價波動較小,一般在某一范圍內來回波動,而主力在進行洗盤時,股價下跌的范圍較大。
③ 如果股票走出這五種特徵,證明主力已經吸籌完畢,隨時准備拉升
莊家是股票市場上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擁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靈通的消息來源還有專業的操盤團隊,在股票市場上盈利的可能性和幅度都是普通散戶無法比擬的。因此,大多數莊家介入的股票,都會有比較大的上漲幅度。
但,莊家也是這個市場上的投資者,也要遵循這個市場上的交易原則。投資者首先可以對莊家有全面的認識,了解莊家常用的騙術;之後可以了解莊家整個坐莊過程中每一步的操盤目標、操盤手法和盤面特點;最後可以從自身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跟庄策略。
主力莊家在技術分析中使用的兩大戰略做盤手法
主力莊家坐莊運作過程中在外在表象上的運作主線既然是以技術分析為核心的,那麼為了理清主力莊家在外在表象上的操盤思路,就必須深入到技術分析內容中去 探索 。
技術分析是一種從表象入手探尋價格漲跌真相的實戰方法。而技術分析中的三大基礎理論是:
(1)道氏理論。
(2)波浪理論。
(3)江恩理論。
所以,主力莊家在技術分析上的做盤手法都是以這三大基礎理論為依據進行的。主力莊家在做盤過程中有兩大戰略手法,它們分別是:正做,反做。
正做就是主力莊家按照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的技術要求來操盤。表現在股價走勢上,股價的運行中規中矩地完全符合技術分析中的三大理論。反做就是主力莊家違反道氏理論、波浪理論及江恩理論中的技術要求做盤,表現在價格的運行走勢上,價格的運行是違反技術分析中的三大理論的。
由以上總結得出:主力庄的正做表現在價格的走勢上是符合技術分析規則的,而主力莊家的反做表現在價格的走勢上是違反技術分析規則的。按技術分析做盤和反技術分析做盤的運作手法是主力莊家坐莊運作過程中常常使用的操盤手法。通常情況下,主力莊家若想得到市場投資大眾的認可時就會按技術分析正做。因為市場投資者中有相當一部分參與者是以技術分析為操作依據的,即當股價的運行符合技術分析時,如果技術分析上發出向好信號就買入,發出向淡信號就賣出。
譬如,使用技術分析中的均線技術實戰的投資者,在看到移動平均線呈現出多頭排列時就買入或者看到短期移動平均線與中期移動平均線黃金交叉時就買入,一旦看到移動平均線呈現出空頭排列時就賣出,或者是看到短期移動平均線與中期移動平均線死亡交叉時就賣出。而使用技術分析中的形態技術理論實戰交易的投資者,在看到見底反轉形態時就買入做多,而看到見頂反轉形態時就賣出做空。使用技術分析中的K線技術實戰交易的投資者,在看到見底的K線組合(如早晨之星、兩紅夾一黑)就買入做多,而看到見頂的K線組合(如黃昏之星、烏雲蓋項)就賣出做空。
既然市場上有相當一部分的投資者是按照技術分析的向好或向淡技術信號實戰操作,那麼當主力莊家的心理意圖是希望市場參與者買入時,只需操縱股價,在股價走勢上描畫出向好的技術信號就可以達到目的。而當主力莊家的心理意圖是希望市場參與者賣出時,只需操縱股價,在股價走勢上描畫出向淡的技術信號就可以間接調遣市場參與者賣出。
主力莊家在個股的底部區域建倉吸籌時,因為主力莊家的心理意圖是買入,那麼主力莊家在價格走勢的技術分析上就是操縱股價描畫出向淡的技術信號,按技術信號操作的市場持籌者此時看到向淡的技術信號後就會賣出,而按技術分析信號操作的市場空倉者由於看到該股的技術走勢是發出向淡信號而不敢買入。這樣,市場持籌者拋出的籌碼由於沒有其他空倉者抄底搶盤而全數落入主力莊家的腰包。
主力莊家使用技術分析做圖表的目的就是和市場上的技術分析派博弈,而技術分析中的技術又以道氏理論為核心基礎。股市技術分析發展史上最先出現的是道氏理論,而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都是在道氏理論的基礎上的創新產物。
主力莊家運用道氏技術理論做盤時如果是做上升趨勢,不論股價在上行過程中是多麼曲折,都必須符合「後一個波峰比前一個波峰高,後一個波谷比前一個波谷高」的原則。如果是做下降趨勢,股價在朝下運行過程中都必須符合「後一個波峰比前一個波峰低,後一個波谷比前一個波谷低」的原則。以上是主力莊家正做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的手法。
主力莊家在道氏理論上反做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時,只需違反以上的正向做盤原則即可。
主力莊家運用波浪理論做盤時是在道氏理論基礎上的運作。使用波浪理論正做操盤的原則如下:整波上升趨勢由五浪上升和三浪調整合成,其中第一、第三、第五浪是上升浪,而第二浪和第四浪是調整浪。主力莊家在操縱股價正做操盤時的畫K線方法必須與此對應。在具體做盤細節中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第三浪的拉升幅度應該是三個上升浪中最長的一浪。
(2)第四個浪的浪底不可以低於第一個浪的浪頂。
(3)股價上漲後進入調整時,股價的調整幅度符合黃金分割比率。主力莊家使用波浪理論做下降趨勢時,整波下降趨勢由A-B-C三浪合成,其中A浪與C浪是下跌浪,而B浪是反彈浪,主力莊家操縱股價用波浪理論畫下降趨勢時的正做操盤手法必須與此對應。
主力莊家在波浪理論上反作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時只需違反以上正向做盤的原則即可。
主力莊家運用江恩理論做盤時是在道氏理論基礎上的運作,使用江恩理論正做操盤的原則如下:
(1)股價的變盤符合時間周期的定義。
(2)股價上漲後進入調整時,股價的調整幅度符合百分比率。
(3)股價上漲時沿著上升角度線朝上運行。
主力莊家在江恩理論上反做操盤時只需違反江恩理論中的技術原則即可。
綜上所述,主力莊家使用技術分析中的技術理論做盤時,正做操盤就是操縱股價按照技術規則運行,此時在K線圖表上的表現是:當技術信號發出向好信號時,股價朝上運行;而技術信號發出向淡信號時,股價朝下運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技術信號的含義與實際股價的運行相同。
反做的操盤就是操縱股價違反技術規則運行,此時在K線圖表上的表現是:當技術信號發出向好信號時,股價朝下運行,而技術信號發出向淡信號時,股價朝上運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技術信號的含義與實際股價的運行相反。
莊家建倉常用的5種方式
1,上漲後縮量震盪
上漲後縮量震盪是指當股價離開底部後出現上漲,卻出現了縮量,股價此時中止了上漲行情,開始震盪。這往往是由於主力在底部未能收集到足夠的籌碼,卻又不願在低位讓更多人買到低價的籌碼,所以才採用上漲的方式將股價推高到一個新的價格平台繼續吸籌,是主力經常採用的一種建倉方式。
A.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股價往往處於股價離開底部區域後的上漲初期。
B.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要有明顯的上漲及縮量情況。
C.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股價不能跌破重要支撐位。
①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成交量必須有明顯的縮量。
②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股價往往以放量長陽的形式出現,之後的震盪幅度也往往以這根長陽為准。
③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往往不會破壞掉均線的多頭格局,而是對其進行修正。
2,低位縮量中陽
低位縮量中陽指的是股價在底部震盪行情中,當股價震盪走低時,會出現一根縮量的中陽以上的陽線,將股價拉回到之前的價位。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主力在低位的大舉吸籌所致,是主力前一天打低股價後逢低吸籌所慣用的一種方式,也是投資者低位買入股票的良機。
A.當主力建倉時的低位長陽出現時,必須是在股價的低位區。
B.當主力建倉時的低位長陽出現前,往往會出現一根較長的低位長陰線。
C.當主力建倉時的低位長陽出現時,成交量必須處於近期較低水平。
①當低位縮量中陽出現前,股價必定會出現中陰以上的下跌,中陽是主力吸籌引發的上漲,而此時由於市場人氣不足,參與的人少,因此無須大量即可推升股價。
②當低位縮量中陽出現時,成交量往往處於近期較低水平,若中陽出現時放量較大,說明此處仍非底部,因市場參與者較多,主力必須放出大量才能拉拾股價,後市會繼續震盪走低。
③低位縮量中陽如果接連出現在低位,表明主力吸籌跡象很明顯,股價即將啟動上漲。
3,低位橫盤震盪
低位橫盤震盪是一種典型的主力位吸籌方式,是主力藉助股價位於低位時,採取橫盤震盪的方法進行建倉,此時股價往往上下震盪的幅度極小,看似橫盤震盪欲跌,可總也跌不下去,因主力此時總在低位承接。而一旦上漲,主力又會在高位進行打壓,所以K線上常出現平底形態,多以小陰小陽的形式出現。
A.低位橫盤震盪出現前,股價常常處於震盪行情之中。
B.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成交量往往處於極低水平。
C.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K線上多為小陰小陽線,且股價上下震盪幅度極小。
①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K線上多呈小陽或小陰的平底形態。
②低位橫盤震盪的時間越久,則意味著主力收集到的籌碼越多,後市漲幅也更為可觀。因此,長期低位橫盤的形態,往往是主力實現高度控盤黑馬股的標志。
③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成交量往往處於近期較低水平,越低則表明主力控盤能力越強,後市啟動的可能性越大。
4,低位尾盤放量下跌
低位尾盤放量下跌是指股價在震盪下跌行情中,幾乎全天都處於縮量震盪的走勢,可是在分時圖上,尾盤卻突然出現放量的下跌,甚至是創出新低或以跌停收盤。這往往表明,主力是借尾盤壓低股價,次日好在低位大舉吸收籌碼,因此是主力建倉時常用的方式之一。
A.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股價正處於震盪行情中,往往創出新低。
B.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分時圖上呈明顯的尾盤放量形態,但全天的成交量並不大。
C.低位尾盤放量出現的次日,往往會出現一根長陽將昨日失地全部收回。
①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往往是主力在借收盤前對股價的順勢打壓,目的是製造恐慌,以方便次日在低位吸收籌碼。
②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若次日無法收復昨日失地,則股價往往有繼續震盪的需求。
③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往往是主力實現控盤後的最後一跌,也是主力控盤前慣用的方式,因此是極好的低位買進的機會。
5,漲跌無力
漲跌無力是指股價在震盪行情中遇到震盪向上時,雖然一直在上漲,但上漲的力度較小,且遇到震盪下跌時下跌的幅度也很小,從而形成上漲困頓、下跌無力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主力在建倉時已認可此時的價位,不願再繼續向下打壓股價,但由於低位吸籌使得股價上漲時又邊吸邊打壓所造成的。這種形態也是主力建倉時經常運用的方式,使得不少心急的投資者見到後多數選擇了放棄,如此也正中了主力的圈套。
A.當主力建倉時的漲跌無力出現時,往往處於下跌後的震盪行情中。
B.當主力建倉時的漲跌無力出現時,往往會出現量價背離的情況。
C.當主力建倉時的漲跌無力出現時,K線雖多呈較長陰線或陽線,但相對重疊部分較多,導致整體漲跌幅度不大。
①當漲跌無力出現時,往往股價經歷了下跌,已步入震盪築底時期,是投資者根據主力動向抄底的良機。
②當漲跌無力出現時,如果出現量價背離,說明主力已在大舉低吸,應當在二次出現背離時選擇逢低買入,因為底背離往往會多次出現。
③當漲跌無力出現時,一旦股價上漲時成交量放大,往往是主力實現控盤後股價啟動時,此時應加倉買入,並持股待漲。
莊家持倉量的計算
(一)吸貨形態判斷
莊家吸貨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低位吸貨階段(初級建倉階段)和拉高吸貨階段(中級吸貨階段)。
初級吸貨階段的持倉量較容易計算出來,一般情況下可考慮吸籌量大約佔全部成交量的15%~30%之間的幅度。
中級吸貨階段分為兩種形態:第一種是急升走勢,急升形式是莊家主動收集籌碼,一般考慮取全部成交量的50%為莊家的吸籌量;第二種是緩升走勢,莊家吸籌量大約占總體籌碼的35%左右,如果莊家採取一邊收集、一邊出貨不斷地賺差價的收集方法,這時莊家所收集籌碼約占總籌碼的25%。
拉升建倉,即為莊家的最後建倉行為,又稱為中級建倉,指在股價的上漲過程中莊家還需少量的建倉。莊家在以後不斷拉高股價,打開出貨空間,還要吃進總體倉位的30%籌碼。其採取的手法為高拋低吸,不斷賺取市場差價。這時莊家的持倉量較復雜,一般難以計算出來。
(二)吸貨期時間判斷
對於那些吸貨期非常明顯的個股,我們能大致測算出莊家的持倉量。公式為:莊家持倉量=吸貨期 吸貨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吸貨期 吸貨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 50%
式中,吸貨期每天平均成交量=吸貨期成交量總和+吸貨期;2代表內盤和外盤;50%中有30%是根據持倉分布確定的浮動籌碼,大約有20%是莊家對敲成交量。
從上式分析,吸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三)換手率判斷
一般情況下,如果股價處在低價循環圈內,此時成交活躍,換手率極高,同時股價漲幅較小,通常為莊家吸貨。
換手率=吸貨期成交量總和+流通盤 100%
(四)上升中縮量判斷
一般來講,股價上漲,成交量同步有效放大,呈現價升量增的態勢。然而,某些莊家控盤的個股股價隨著不斷上漲,而成交量反而縮小。這表明莊家持有大量的籌碼,持倉較大。
最後,散戶在分析莊家建倉的同時,也需要把握好上車機會,並做好資金管理
順勢+回撤和轉折+確認的含義:
1,市場上的建倉機會。本質上只有四種:
第一種,是轉折加確認;第二種是順勢+回撤;第三種是極端的遠離平均價格(均線),第四種是收斂形態內邊線雙向交。其中,第三第四種機會適合短線操作,這種機會我能看懂,但膽子小,不敢做,只好留給別人做了。前面兩種機會,是中長線機會,比較容易把握。
2,說到順勢和轉折,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周期上定義,我的定義是:用30日以上均線+趨勢線+頸線.
3,所謂順勢,是指我定義的均線系統+趨勢線的方向明確,所謂回撤是指價格向上述兩線靠近或者急速穿越後又回到順側。當兩線(均線/趨勢線)方向明顯而價格快速從遠處回撤並穿越兩線時,你千萬別轉向操作,恰恰相反應該在價格企穩後順兩線方向建倉。我說的可能復雜了點。其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葛蘭維均線法則。
4,所謂轉折+確認,我是指20/30日均線或周以上均線+趨勢線+頸線都突破了,而且價格有反抗(回抽或橫盤)行為,那就可以肯定趨勢變了,該換方向交易了。
5,特別向大家建議兩點:第一點,一般而言當你看不明白方向時,也就是說價格屬於收斂形態中時,你應該看看周線和月線,盡量順原來方向的那一條形態邊線建倉,如果形態順勢突破,就加倉,如果逆向突破,就反手。這樣條理分明,比較好操作,盡量別雙向操作,最後把自己給搞得精疲力竭,真突破了,反而不敢做了。第二點,任何時候,不要輕易判斷說方向變了。換句話說,寧可順原來的方向,不可輕易轉向交易。因為真正的轉向實際上是很少的,在交易機會中估計只佔20%,其他都是順勢機會,我們何必要舍棄可能性大機會和去抓可能性小的機會呢?
技術分析和運用
1,技術分析的實質是分析價格形態價格方向及其包含的風險和收益概率。
2,技術分析應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第一是客觀:就是說,我們在選擇技術工具和運用技術工具時候,盡量選擇沒有包含價值判斷的工具,比如K線、均線、頸線、趨勢線、價格箱等,反過來,KDJ、ADX、MACD這些擺動指標就包含了許多主觀判斷,比如多少數量是超買超賣之類,依據這些擺動指標交易,很容易落入陷阱。
第二是本原:盡量用原始指標,比如K線平台價格通道等,少用後人計算出來的指標,道理很簡單,環節越少,出問題的概率越低,越復雜的設備越容易出故障。
第三是簡明:一個交易體系,最好只用一個工具,或者利用相互補充的兩三個工具,比如K線、均線、趨勢線、頸線,四者層層推進,互相支持,各司其職,而且一眼就看明白了;其他指標都是因它們而來的。
第四是一致:千萬別用相互矛盾的指標,均線、趨勢線、頸線與許多擺動指標在許多時候是互相矛盾的,趨勢越強勁,頸線越是要突破時,擺動指標越表現為超買/賣,這一方面被主力充分利用來引誘散戶逆向交易,另一方面是散戶們內心永遠充滿矛盾,無法掙到大錢。
3,技術只是工具,技術本身不能說明你什麼時候建平倉。你應該運用技術出現某一特徵時候建平倉。對於這種特徵,你必須大量對圖形進行統計分析和邏輯分析,找到成功率最高的圖形進行運用。不僅如此,最好你每隔一年統計一次,以便與市場的最新發展保持一致。
4,技術運用離不開時間周期,如果是做中線,建議你只看日/周級別的圖表,因為時間周期越長,越不容易被操縱。
5,技術分析技術系統只是交易系統的一部分,必須把資金管理止損擴利也做好,技術才能發揮作用。
6,基本面分析必須用技術分析來補充,但技術分析完全可以脫離基本分析而存在,特別是錢少的人,千萬別以基本面分析為依據交易。
④ 股票主力吸籌意味著什麼
股票主力吸籌是指個股的主力在一段時間內不斷買入的行為,在主力吸籌的過程中,主力也會進行打壓股價的行為,即賣出一部分股票,導致股價下跌,方便其以更低的價格買入。
同時,在主力吸籌完成之後,股價會出現拉升的情況,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共同推動股票上漲。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它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當前,從研究範式的特徵和視角來劃分,股票投資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所依賴的理論基礎、前提假設、研究範式、應用范圍各不相同,在實際應用中它們既相互聯系,又有重要區別。
在基本分析的各種工具中,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等一樣,是判斷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股票凈值:股票上市後,形成了實際成交價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價格,即股價。股價大半都和票面價格大有差別,一般所謂股票凈值是指已發行的股票所含的內在價值,從會計學觀點來看,股票凈值等於公司資產減去負債的剩餘盈餘,再除以該公司所發行的股票總數。
股票周轉率:一年中股票交易的股數占交易所上市股票股數、個人和機構發行總股數的百分比。
委比:是衡量某一時段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量比:是一個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它是開市後每分鍾的平均成交量與過去5 個交易日每分鍾平均成交量之比。
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
⑤ 如果股票走出這四種特徵,證明主力已經吸籌完畢,隨時准備拉升
莊家是股票市場上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擁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靈通的消息來源還有專業的操盤團隊,在股票市場上盈利的可能性和幅度都是普通散戶無法比擬的。因此,大多數莊家介入的股票,都會有比較大的上漲幅度。
因為莊家操盤的強勢,很多散戶投資者在交易時,都會選擇關注莊家操盤的動向,根據莊家的操作方向來決定自己的操作方式。這本是一種非常好的想法,不過實際交易時,投資者卻會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莊家操作的核心本身就是要誘騙散戶投資者,因此會在盤中故意布下跟多陷阱,誘騙散戶入套。普通散戶如果沒有過硬的跟庄技術,盲目跟庄買入的話必然會大幅虧損。
但,莊家也是這個市場上的投資者,也要遵循這個市場上的交易原則。投資者首先可以對莊家有全面的認識,了解莊家常用的騙術;之後可以了解莊家整個坐莊過程中每一步的操盤目標、操盤手法和盤面特點;最後可以從自身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跟庄策略。
如何從盤口特徵中分析出莊家建倉的變化?
1,莊家在賣一處掛出大單(500手以上),而在買一處則掛上相對較小的買單。
有的莊家也會在賣二、賣三、賣四、賣五處都掛上大單,顯示盤中的拋壓盤很重,以此來恐嚇散戶拋出手中的籌碼,達到莊家建倉的目的。比如某隻股票在賣一5.21元處掛上6000手的賣單,而在買一5.19元處掛上300手的買單。一旦盤中出現5.20的賣單,就會馬上被莊家吃掉。莊家以這種手法不斷地向上撤單,比如突然撤掉賣一5.22處的賣單,賣一處的價格就變成5.23元了。盤面上出現這種情況,是莊家吃貨建倉的明顯特徵,不過判斷的前提是股價並非處於被炒作拉高後的高位。
2,股價在低位時,盤口出現對倒單。
在建倉的過程中,莊家大多會採用對倒單來打壓股價,以便在低位吃進更多的籌碼。這時,K線圖上會表現出小陰線和小陽線交錯出現的情況,並且股價會沿著10日均線不斷上揚。同時,盤面上會出現大的成交量,並且股價會出現連續下跌的小陰線。從盤口看,股價下跌時,每筆成交量明顯大於上漲或橫盤時的每筆成交量。另外,在低位時,莊家會不斷地運用夾板式的手法控盤,即上下都掛上大的買賣單,中間相差幾分錢,同時盤面不斷出現小買單吃貨。莊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股民覺得該股拋壓沉重,上漲乏力,從而拋出手中的股票。散戶如果看到盤口出現以上跡象,就可以判斷有莊家在建倉。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遇到出現這種情況的股票,應該密切跟蹤,一旦股價企穩向上突破時,便可以進場操作。
3,股價經過一段下跌後,盤口出現大的買賣單。
某隻股票經歷了一段下跌後,股價開始企穩。這時盤口上在賣單處會出現很大的賣單,而下面的買單卻很小,並且不久後,盤口上會出現大買單,直接把上面的大賣單吃掉。出現這種盤口跡象,是莊家建倉吃貨的特徵。
4,收盤前瞬間下砸股價。
如果某隻股票在收盤前股價瞬間下跌,是莊家建倉時常用的一種手法。莊家在尾市收盤前幾分鍾,突然拋出一筆或幾筆大賣單,並且賣單同成交價相比降低了很大的價位,這樣做可以使股價在瞬間被砸到低位。
莊家在收盤前瞬間下砸股價,其目的是讓散戶來不及作出反應,迅速把股價打壓下去,使日K線形成光腳大陰線、十字星或陰線等較難看的圖形,使持股者產生恐懼感。持股者看到盤面上出現這種情況後,會認為股價很可能次日出現大跌。次日開盤後,莊家會先打壓股價,使其呈現出下跌的走勢,這個時候,持股者就會紛紛拋出自己的籌碼,莊家則會把持股者拋出的籌碼一一吃進。這種手法如果在周末利用的話,恐嚇效果會更好。在周末,莊家可以利用媒體宣傳的形式,摧毀持股者的持股信心,這樣其可以更輕松地達到建倉的目的。
5,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出現大買單。
某隻股票在下跌過程中,如果盤口上的買一、買二、買三處出現大單的話,一般這是莊家建倉護盤的特徵。但需要注意,出現這種情況,股價不一定能馬上企穩,因為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光靠莊家護盤是護不住的。莊家出面護盤後,一般股價還會有一段下跌空間。如果遇到這種盤口情況,散戶應該密切留意,一旦市場轉強的話,這種股票會有很不錯的表現。
常見的四種主力建倉方式
1,上漲後縮量震盪
上漲後縮量震盪是指當股價離開底部後出現上漲,卻出現了縮量,股價此時中止了上漲行情,開始震盪。這往往是由於主力在底部未能收集到足夠的籌碼,卻又不願在低位讓更多人買到低價的籌碼,所以才採用上漲的方式將股價推高到一個新的價格平台繼續吸籌,是主力經常採用的一種建倉方式。
A.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股價往往處於股價離開底部區域後的上漲初期。
B.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要有明顯的上漲及縮量情況。
C.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股價不能跌破重要支撐位。
①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成交量必須有明顯的縮量。
②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股價往往以放量長陽的形式出現,之後的震盪幅度也往往以這根長陽為准。
③上漲後縮量震盪出現時,往往不會破壞掉均線的多頭格局,而是對其進行修正。
2,低位縮量中陽
低位縮量中陽指的是股價在底部震盪行情中,當股價震盪走低時,會出現一根縮量的中陽以上的陽線,將股價拉回到之前的價位。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主力在低位的大舉吸籌所致,是主力前一天打低股價後逢低吸籌所慣用的一種方式,也是投資者低位買入股票的良機。
A.當主力建倉時的低位長陽出現時,必須是在股價的低位區。
B.當主力建倉時的低位長陽出現前,往往會出現一根較長的低位長陰線。
C.當主力建倉時的低位長陽出現時,成交量必須處於近期較低水平。
①當低位縮量中陽出現前,股價必定會出現中陰以上的下跌,中陽是主力吸籌引發的上漲,而此時由於市場人氣不足,參與的人少,因此無須大量即可推升股價。
②當低位縮量中陽出現時,成交量往往處於近期較低水平,若中陽出現時放量較大,說明此處仍非底部,因市場參與者較多,主力必須放出大量才能拉拾股價,後市會繼續震盪走低。
③低位縮量中陽如果接連出現在低位,表明主力吸籌跡象很明顯,股價即將啟動上漲。
3,低位橫盤震盪
低位橫盤震盪是一種典型的主力位吸籌方式,是主力藉助股價位於低位時,採取橫盤震盪的方法進行建倉,此時股價往往上下震盪的幅度極小,看似橫盤震盪欲跌,可總也跌不下去,因主力此時總在低位承接。而一旦上漲,主力又會在高位進行打壓,所以K線上常出現平底形態,多以小陰小陽的形式出現。
A.低位橫盤震盪出現前,股價常常處於震盪行情之中。
B.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成交量往往處於極低水平。
C.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K線上多為小陰小陽線,且股價上下震盪幅度極小。
①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K線上多呈小陽或小陰的平底形態。
②低位橫盤震盪的時間越久,則意味著主力收集到的籌碼越多,後市漲幅也更為可觀。因此,長期低位橫盤的形態,往往是主力實現高度控盤黑馬股的標志。
③低位橫盤震盪出現時,成交量往往處於近期較低水平,越低則表明主力控盤能力越強,後市啟動的可能性越大。
4,低位尾盤放量下跌
低位尾盤放量下跌是指股價在震盪下跌行情中,幾乎全天都處於縮量震盪的走勢,可是在分時圖上,尾盤卻突然出現放量的下跌,甚至是創出新低或以跌停收盤。這往往表明,主力是借尾盤壓低股價,次日好在低位大舉吸收籌碼,因此是主力建倉時常用的方式之一。
A.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股價正處於震盪行情中,往往創出新低。
B.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分時圖上呈明顯的尾盤放量形態,但全天的成交量並不大。
C.低位尾盤放量出現的次日,往往會出現一根長陽將昨日失地全部收回。
①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往往是主力在借收盤前對股價的順勢打壓,目的是製造恐慌,以方便次日在低位吸收籌碼。
②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若次日無法收復昨日失地,則股價往往有繼續震盪的需求。
③低位尾盤放量出現時,往往是主力實現控盤後的最後一跌,也是主力控盤前慣用的方式,因此是極好的低位買進的機會。
如何判斷莊家建倉是否結束
(1)用量少就將價格拉高。放很小的量就能拉出長陽或封死漲停。莊家相中股票後,進場收集籌碼,經過一段時間收集,如果莊家用很少的資金就能輕松地將股票拉至漲停,那就說明莊家籌碼收集工作已近尾聲,大部分籌碼已經被莊家鎖定,浮動籌碼很少。這時候庄傢具備了控盤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盤面。尤其是在開盤30分鍾內就將股價拉到漲停板,全天封盤不動,成交量即時萎縮,大有充當「領頭雁」之風范。通常,在低位經過反復整理,成交量萎縮至地量後,慢慢地出現脈沖式放量,不斷地向阻力位發起沖擊,表明建倉工作準備充分,莊家拉升躍躍欲試。
(2)走勢不受大勢影響。走勢獨立,我行我素,不理會大盤走出獨立行情,即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不跌。這種情況通常表明大部分籌碼已落入莊家囊中:當大盤向下,有浮籌砸盤,莊家便用籌碼托住,封死下跌空間,以防廉價籌碼被人搶了去;大勢向上或企穩,有游資搶盤,但莊家由於種種原因此時仍不想發動行情,於是便有兇狠地砸盤出現,封住股價的上漲空間,不讓短線熱錢打亂炒作計劃。此時,股票的K線形態出現橫向盤整,或沿均線小幅震盪盤升。
(3)股價開始劇烈波動。股價在起漲前,走勢起伏不定,而分時走勢圖劇烈震盪,成交量極度萎縮。莊家到了收集末期,為了洗掉短線獲利盤,消磨散戶持股信心,便用少量籌碼做圖。從日K線上看,股價起伏不定,一會兒到了浪尖,一會兒到了谷底,但股價總是沖不破箱頂也跌不破箱底。而當日分時走勢圖上更是大幅震盪。委買、委賣之間價格差距也非常大,有時相差幾分,有時相差幾毛,給人一種莫名其妙、飄忽不定的感覺。成交量也極不規則,有時幾分鍾成交一筆,有時十幾分鍾才成交一筆,分時走勢圖畫出橫線或豎線,形成矩形,成交量也極度萎縮。上檔地壓極輕,下檔支撐有力,浮動籌碼極少。
(4)遇到利空時不跌反漲。遇利空消息打擊,股價不跌反漲,或當天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股價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價位。突發性利空襲來,莊家措手不及,散戶籌碼可以拋了就跑,而莊家卻只能兜著。於是,在盤面可以看到利空消息襲來當日,開盤後拋盤很多,但此時的接盤更多,不久拋盤漸漸減少,股價慢慢企穩。由於莊家擔心散戶撿到便宜籌碼,第二日股價又被莊家早早地拉升到原來的位置。
(5)新股換手率超100%。對新股可關註上市數天內,特別是首日換手率。新股上市首日成交量大,應是莊家有意將其作為坐莊目標,一般都會利用上1首日大肆吸納,完成大部分的建倉任務。在短的時間內出現大幅度換手,沒有莊家的摻和是難以想像的。新股判斷依據:
第一,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50%,隨後超過100%。越高,說明莊家介入的可能性越大,日後拉升的高度可能會較高。若換手率較低,則說明籌碼惜售,不便於莊家建倉或控盤,上攻的空間會打折扣。當然,這里還要區分有無多家機構爭搶籌碼,如有,則股票日後的表現會延期或打折扣。
第二,上市後換手率超過首個100%時,股價有強勢表現。強庄在做新股時可能會採取連續拉升的方法,這一般出現在上市首日股價定位不高的情形。更多的莊家會選擇橫盤震盪來完成首個100%換手率,以完成建倉任務。第三,在大盤無憂時,新股中的庄股股價不會跌破上市首日的最低價。首日莊家如果大舉介入,後市必然會護盤,否則讓散戶拿到一大批比自己倉底貨還要便宜的籌碼,那是莊家難以容忍的。偶爾跌破也是為了震倉,時間短,幅度小(不超過10%)。若大盤出現中期調整,反正市場上敢於買進的人會很少,莊家借機打壓再補更低位的籌碼則又另當別論。滿足以上條件時,新股的莊家基本上得以確定。日後如何演繹行情,不同的莊家手法自然各異。
(6)突破重要壓力位置。建倉完成時通常都有一些特徵,如股價先在低位構築一個平台,然後再緩緩盤出底部,均線由互相纏繞逐漸轉為多頭排列。特別是若有一根放量長陽突破盤整區,更加可確認建倉期完成,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7)低位整理時間充分。從低位整理的時間長短判斷,通常在低位盤整時間越長,莊家越有時間從容進駐,行情一旦啟動,後市漲幅往往越大。一般來說,在低位橫盤時間超過3個月,莊家基本完成了建倉任務,只是默默等待拉升時機的到來。
股價見底的位置可以大致估算預測,方法是:以最高股價x一定的比例,如2/3,1/2,1/3,1/4等,就可以大致估算出股價回落見底的可能位置。如,最高價為20.00元,則股價見底的大致位置可能在20.00元 2+3=13.33元,依此類推的價位依次為10.00元、6.66元、5.00元等。
⑥ 如果出現莊家吸籌的狀況,那股票價格會上漲嗎
如果出現莊家吸籌的狀況,股票價格不一定會上漲。莊家吸籌有數量的要求,如果上漲中賣盤不斷,會縮短吸籌時間,時間對於主力來說是很大的成本。一般只要在某價位以下吸到足夠的籌碼就算建倉成功。主力是綜合考慮過後針對性的策略表現。
拉高吸籌,一般是游資的概念炒作。主要是適用於突發概念,這種股票不適合低位吸籌,莊家想低位吸籌門都沒有,散戶也會盯著股價,一旦看到盤面有變動,就會跟進,莊家討不到便宜的,只適用拉高吸籌,部分散戶不敢追高,莊家才能得到籌碼,像口罩防護服概念,就是這種典型,另一個是網紅概念,星期六就是典型,基本上沒有一字漲停,可股價翻了幾倍,投資者每天都可以買進股票可是很多投資者又不敢買進,游資通過接力的方式炒作星期六。
⑦ 在股市中,股票主力吸籌之後到底是怎樣拉升的
首先對於股票的大資金流動的時候它就會出現一些股票主力吸籌的現象,大部分都是因為主力的進場導致成交量變得非常活躍,這個時候主力吸籌就能夠讓大部分的狹窄區域股票盤不斷動盪。但是在主力吸籌過後就會出現拉升這種情況,他是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再決定通過試盤來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快速拉升當然另一種方式就是在快速提高股價的時候又迅速的掉落,這樣一來能夠快速的在當天收取一些自身的籌碼與以及本金。但是對於很多散戶來說,他們在購買這只股票的時候不知道會快速的滑落他們在收回的時候並不是特別的迅速,導致他們會出現一些虧損的狀況。尤其是有一些資金流動比較大的散戶,他們在這個時候就會不斷的因為股票和別人進行資金的對流。
⑧ 一隻所有的籌碼都在莊家手中的股票,是會漲還是會跌
一般情況下是要漲的,因為機構通常情況下會拉高出貨、。
對於股市的變化莫測,當我們在交易的時候,每一次都在與莊家斗爭。對莊家來講的話,他們的優勢存在的地方很多,無論是在資金、信息還是人才上都有,作為散戶的我們很難憑借零碎的消息或是表面的資金流入流出量大小來摸清莊家的買賣動向的。我們的投資容錯率提高辦法難道就沒有嗎?肯定有!主力只要是交易過,哪怕只有一次,籌碼分布圖上都會有一定的痕跡作為記載,因此,就給大家好好的說一說,股市裡的籌碼分布圖究竟怎麼看,以及我們怎樣去更好的利用這個籌碼分布圖,做出更好的投資策略。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股市中的籌碼是什麼?
我們常聽到的籌碼指的是股票市場里可以自由交易的流通股,股價和交易次數哪怕變了再多次,在一定的時間內,不管別的怎麼變化,籌碼的總量是一定不會變的。當主力認定了一隻股票以後,想要開始炒作,在低價買入股票才是對的,遇到這種情況就說明是在吸籌。當他們的手裡擁有足夠的股票數量的時候,能夠輕而易舉拉升股價的時候,這就叫控籌,獲得的籌碼數量越多,主力控盤的能力越強。
二、籌碼分布圖有哪些參考作用?
假如主力想操控一隻股票,往往會經歷試盤、吸籌、洗盤、拉升和出貨這五個階段,前三個階段用的時間長,最少的話需要3個月,最長的要2-3年。對不少的散戶來說,盲目地買進去哪有那麼多耐心等到主升浪行情到來的時候,所以我們可以參考籌碼分布圖來判斷此時主力正在進行哪個階段,在洗盤的尾聲階段適當介入,這樣的話跟上主力的節奏的幾率也變大了。能夠判斷主力控盤情況以外,我們也能夠通過觀察籌碼分布圖的方式,充分利用個股有效的支撐位和壓力位,以便在跌破支撐位時清倉離場止損,或者對於壓力位很難沖過時,逢高減倉,減少股票高位回調時可能給自己帶來虧損的可能性。當然炒股也可以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僅靠自己分析當然不是最佳方案,建議大家可以用這個九大神器,助力你的投資決策: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三、籌碼分布圖應該怎麼看?看什麼?
假使需要展示籌碼分布圖,也就在這個股的K線圖界面上,點擊右上角的「籌碼」,K線圖右邊出現的就是籌碼分布,這里就用東方財富來說明:
在圖上我們看到,籌碼分布圖由黃色區域、白色區域和綠線組成。其中,黃色的意思是獲利盤,白色就是套牢盤,其實,那條綠線表示的是籌碼的平均成本。其實籌碼圖的區域是由一根根長短不一的籌碼柱子結合而成的。每一根橫向的籌碼柱子其實就是表示當前價格,然而,柱子的長短則是這個價位所對應的成交量有多少,柱子變長就是表示成交量也就隨之變大了。假如在某價位的附近出現大量的成交,形成了小山頭,那麼,我們就會把這種山頭稱為籌碼峰。
一般來說,籌碼形態分為單峰形態和多峰形態。單峰形態代表的其實就是籌碼較為聚集,拋壓和賣壓都不大,這就能夠充分的說明這個位置就是主力的成本價,有利於後期主力的控盤拉升,因此個股可能會形成上漲趨勢,因而推薦投資者逢低入場。籌碼若是出現了很多個峰位時,意思就是籌碼太過於分散了,那麼這個時候就不利於主力控盤,後期主力也有通過洗盤將上方的套牢盤磨掉的可能性,因此很不建議投資者去購買這個股,
雖然利用籌碼分布圖來分析主力行為可以為自己的投資決策降低一定的風險,但有時候,還是必須需要結合K線、量能及利空利好消息,才能進一步進行綜合判斷。如果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