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蘇伊士運河事件對股票影響

蘇伊士運河事件對股票影響

發布時間:2022-12-27 01:17:09

『壹』 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大規模通貨緊縮,有什麼影響

歷史上發生過四次大規模通貨緊縮,具體如下:

1、1837-1843: 由於資本的自由流動,英國央行的儲備不斷減少,為了抵禦資本外流的窘境,英國宣布加息(與現在何其相似乃爾), 間接造成全球融資成本的抬升。美國出現了通縮,據Thorp (1926)統計達到了-6%的峰值。

影響:伴隨著棉花價格的暴跌,美國南方經濟遭受重創。而美國政治也出現了內部斗爭,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拒絕美國第二銀行(央行)的再授權,央行的最後貸款人作用喪失,各個地方銀行開始惜貸並自行其事。這一現象逐漸演變為流動性危機和兌付危機,部分銀行的倒閉和公司債務違約。

2、1873-1896 (Long Depression 長期通縮):隨著標桿性企業傑·庫克公司(Jay Cooke Co.) 未能成功舉債,市場出現恐慌,紐約證券交易所被迫關閉10天之久。隨後,美國出現有史以來(至今仍是)最長時間的通縮,達65個月之久。

影響:導致美國本土貨幣供應量大幅減少,融資成本開始上升,投資者開始追求流動性,減少對長期債券和股票的投資。1870年間美國名義工資下降了四分之一,甚至在賓夕法尼亞州出現了腰斬的情況。

3、1920-1921 —— 一次大戰後,世界經濟出現蕭條,美國出現了史上最尖銳的通縮之一,達到-18%(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

影響:部分批發貨物價格的下調幅度達到近40%,即便是後來的大蕭條也是難以匹敵。原因也相對直接——戰時經濟的瓦解使得大量產能變得閑置;參與一戰的戰斗人員返還,也間接助長了失業率的增加。

4、1929-1937——美國 1929 年經濟危機,起因是華爾街大崩盤。在致命一天到來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一段時間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O萬股。

影響:沉重的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下降40%以上,對外貿易萎縮60%以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普遍倒退30年以上。

使本以脆弱的戰後世界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更加脆弱,德、日帝國主義國家受到慘重的打擊,資產階級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漸形成歐亞戰爭策源地,走上擴軍備戰侵略擴張之路。

與此同時,美法和其他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法西斯運動猖獗,各國人民和民主進步力量與法西斯主義斗爭。大危機加速了新的世界大戰的到來。

(1)蘇伊士運河事件對股票影響擴展閱讀:

通貨緊縮產生原因

盡管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發生通貨緊縮的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從國內外經濟學家對通貨緊縮的理論分析中,仍可概括出引起通貨緊縮的一般原因:

1、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

如果一國採取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

削減公共開支,減少轉移支付,就會使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出現失衡,出現「過多的商品追求過少的貨幣」,從而引起政策緊縮性的通貨緊縮。

2、經濟周期的變化

當經濟到達繁榮的高峰階段,會由於生產能力大量過剩,商品供過於求,出現物價的持續下降,引發周期性的通貨緊縮。

3、體制和制度因素

體制變化(企業體制,保障體制等)一般會打亂人們的穩定預期,如果人們預期將來收入會減少,支出將增加,那麼人們就會「少花錢,多儲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價下降,從而出現體制變化性的通貨緊縮。

4、新技術的採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由於技術進步以及新技術在生產上的廣泛應用,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從而出現成本壓低性的通貨緊縮。

5、金融體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經濟過熱時,銀行信貸盲目擴張,造成大量壞賬,形成大量不良資產,金融機構自然會「惜貸」和「慎貸」,加上企業和居民不良預期形成的不想貸、不願貸行為,必然導致信貸萎縮,同樣減少社會總需求,導致通貨緊縮。

6、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

當人們預期實際利率進一步下降,經濟形勢繼續不佳時,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會減少,而總需求的減少會使物價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貨緊縮。

7、匯率制度的缺陷

如果一國實行釘住強幣的聯系匯率制度,本國貨幣又被高估,那麼,會導致出口下降,國內商品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社會需求減少,則物價就會持續下跌,從而形成外部沖擊性的通貨緊縮。

我國存在著嚴重的通貨緊縮,其形成原因是復雜的,既有深遠的全球經濟形勢背景,又受到我國內部因素的多重影響,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對形成我國通貨緊縮局面的主要原因,存在著不同看法。

『貳』 1857年,英法兩國爭奪蘇伊士運河,英國用了什麼陰謀

1857年,運河還沒鑿開呢。。
蘇伊士運河是在1859年4月25日至1869年11月17日期間開鑿的。
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它全長170多公
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紅海的蘇伊士城,平均寬度約100米、深9米,後來經過
多次修浚,現在河面寬度為160—200米,平均深度約15米,可通行8萬噸巨輪。
10年間,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萬立方米,通行前耗資4億多法郎。
蘇伊士運河極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國殖民統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國也想把它據
為己有。早在運河計劃開鑿時,英國就百般阻撓,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國克服
一切阻力,英國人終於未能制止。運河通行後,英國又千方百計插手運河管理權,但都難以
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的1200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
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國看
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將股票賣給法國。同月,英國首相狄斯累利違背常規,未經議
會討論,也未徵求內閣同意,擅自向國內羅斯柴爾德財團借款,採用各種手段,把埃及的7
箱股票買到手,並立刻運回倫敦。埃及的股票原價4億法郎,而英國乘人之危僅以1億法郎
就買到了。所以當1875年2月英國議會開會討論蘇伊士運河股票問題時,議會欣然批准
了這項一本萬利的買賣。之後,英國又不斷購進其它零星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為英法兩
國的私有財產,英國的第一個目標——控制蘇伊士運河達到了。接著,英國憑借它強大的實
力,於1882年實現了第二個目標——武裝佔領埃及,完全控制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歐洲各國都非常關心,1888年10月,英國、德國、奧匈帝
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荷蘭、俄國、土耳其等國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開會,共同簽訂了《君士坦丁堡公約》,其核心內容是:蘇伊士運河在戰爭時期應該與在和
平時期一樣,對世界各國的商船或軍艦一律自由開放,不得封鎖。禁止任何國家在運河水域
打仗。英國用它對運河的所有權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約》的意見,直到1904年與法
國簽訂了《英法協定》後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約內容。

『叄』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單日虧損被曝,其中股票有怎樣的走勢

隨著蘇伊士運河堵塞,造成了全球上國際貿易經濟的虧損,損失極大,而相對應的股票也呈現了不斷下跌的趨勢。當然,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蘇伊士運河被堵會造成如此大的經濟損失呢?

好在現在長賜號,終於能夠正常通行,也不再堵塞了,而股票也現在正在呈回升的趨勢!

『肆』 蘇伊士運河的堵塞會影響油價,為何能具有這種特殊「能力」

最近來自台灣的一艘集裝箱船,居然把世界上最繁忙的蘇伊士運河給堵了。台灣的這一艘長賜號貨輪到達蘇伊士運河的時候,由於受到強陣風襲擊,船體偏離了航道,直接橫躺在了蘇伊士運河的中央,要注意,蘇伊士運河向來以狹窄著稱,這艘船偏偏體積巨大,長度達到了400米,寬度也達到了近50米,恰好船體躺在了蘇伊士運河的最窄處給擱淺了。蘇伊士運河就此亮起了紅燈,前後的船隻排成了長龍,堪稱世界奇觀。

19世紀後期,法國人最先想到要挖通蘇伊士運河,後來英國人憑借著強大的力量直接購買了這家運河公司50%的股票,自此以後英法兩國到了控制了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權利,運河沿岸的埃及卻一毛錢都得不到,直到1954年,埃及在納賽爾的領導下發起了運河國際化運動。1956年,在美蘇兩國的巨大壓力之下,英法這才灰溜溜將運河主權和控制權交給了埃及,該運河每年可以埃及帶來50億美元的收入,成為了埃及的經濟支柱之一。

『伍』 怎麼樣的新聞或者消息對股市有影響

說消息面的時候,經常有時候會說這樣一句話,這個消息面對於行情的刺激太大了,當下的技術判斷,已經失效。確實有這種可能啊,在某一個消息面出來的時候,這個市場上面沒有技術分析,只有情緒。市場參與者聽到這個消息後,接下來的一個反應和判斷,產生出來的情緒最後引導這個市場的走勢,這個時候,你所謂的技術支撐這些確實是失效的,其實這種情況,在股票市場之中也有。不要以為好像全是莊家控盤,因為這個消息去做出反應, 那個時候其實就容易發生踩踏事件,你是沒法影響用戶產生某種統一行為的。

至於行情是否100%是由於消息面導致的,這個其實不能100%確定,比如說蘇伊士運河堵了,所以油價上漲。運河堵了說明這樣的一個運輸成本更高了,是不是啊?那麼說明這個需求供應平衡被打破了,供應跟不上所以油價上漲。這一套消息面的邏輯理論上沒什麼問題,可以這么去理解,沒啥明顯漏洞。但是呢,是不是真的就是這個直接的因果關系呢?那也可能不一定。只是說,你這個因果關系,我沒有辦法去反駁你對或錯,但是你要跟我說。這就是油價現在上漲最直接的原因,那我也可能會講,可能有點主觀了。它是一個綜合結果,我只能說可能是這個原因,但是不一定。

『陸』 億元天價索賠,蘇伊士運河「世紀大堵塞」損失誰來埋單

近日,蘇伊士運河在堵塞了一周之後,終於在最近恢復了航行,而在這期間,因為蘇伊士運河堵塞造成全球的貨船無法通行,這也導致了全球貿易損失高達100億美元,這也意味著造成蘇伊士運河堵塞的長賜號貨船要面臨著天價的索賠。那麼這筆錢該由誰來承擔呢?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另外貨船上的貨物的貨主們可以向船東日本公司索賠延遲交貨所導致的損失的費用。而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機構也會像船員們和船東公司索要一堵塞而造成的運營損失費,而參與救助的船隻和參與救助的公司可以要求貨船貨物的貨主和船東兩方共同進行賠付。

埃及也表示,如果日本船東公司拒絕支付賠償金,那麼貨船將會被埃及扣留,包括船上的貨物。

『柒』 蘇伊士運河的戰爭

蘇伊士運河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運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築成的,但卻為英、法的運河公司把持。蘇伊士運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額利潤,成為埃及的「國中之國」。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勝利後,埃及人民掀起反對英軍佔領運河區,要求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於1956年6月13日前將佔領軍撤出運河區。埃及為發展民族經濟和抵禦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尋求軍事援助遭到刁難與拒絕後,於1955年9月與蘇聯、民主德國、波蘭簽訂貿易協定,購買蘇聯等國的武器裝備。這引起英、法、美西方國家的強烈不滿。
為迫使埃及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發表聲明,撤回1952年允諾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壩工程提供的7000萬美元援助。接著,世界銀行也停止貸款 2億美元給埃及的計劃,埃及不屈服於西方壓力,同年7月26日納賽爾頒布「關於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的命令」,以便用運河航運的收入作為建造阿斯旺高壩的款項。英、法擔心運河關閉,海灣與西
歐之間的石油運輸線被切斷,對埃及進行威脅制裁。
首先凍結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運河公司的基金。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主張蘇伊士運河「國際化」,並提出召開24國參加的倫敦會議,遭埃及拒絕。隨後,美國、澳大利亞、衣索比亞、伊朗和瑞典組成的「五國委員會」對埃及施加壓力。英、法還煽動幾百名外籍職員離職,但埃及領航員成功保證了航運暢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開倫敦會議,決定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10個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島,向運河逼進,埃及軍隊進行頑強反擊。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雙方軍隊在12小時內從運河區撤出,否則將派兵干涉,遭到拒絕。同年10月31日,英、法軍隊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11月5日,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塞得港附近登陸,但在當地軍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軍受阻。埃及宣布與英、法斷交,埃軍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衛運河區。
世界各國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義斗爭,一些阿拉伯國家與英、法斷交,對英、法實行石油禁運。同年11月1日,美國在聯大緊急大會上提出立即停戰的提案。2日,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這個提案。5日,蘇聯建議與美國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並向英、法發出最後通牒,聲稱「決心使用武力」恢復和平。英、法政府內外交困,終於在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從埃及撤軍,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斗爭的勝利。
鏈接
蘇伊士運河
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位於埃及境內,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處於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 1859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
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0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千米。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開始著手進行運河的擴建工程。第一階段工程1980年完成,運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擴大到3600米(即運河橫切面適於航行的部分);通航船隻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萬噸滿載的貨輪。第二階段工程於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擴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隻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將能使載重量25萬噸的貨輪通過。
蘇伊士運河開鑿始於埃及法老三世約公元前1874年。
蘇伊士運河被廢棄以至泥沙淤塞然後,分別於公元前1310年、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85 年、公元前117年、公元後640年、1859年重新開鑿了若干次: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千米;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
蘇伊士運河全長約190千米,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埃及政府同意兩艘伊朗軍艦——「哈爾克」號補給支援艦和「阿勒萬德」號巡邏護衛艦進入蘇伊士運河並駛往地中海,從而再次引發了世人對這條地處中東,聯系歐亞非三大洲的黃金水道的關注。對伊朗而言,這也是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其船隻首次穿越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全長190多千米。該運河處於歐亞非三大洲接壤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蘇伊士運河是一條海平面水道,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
蘇伊士運河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連接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5000-8000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8000-10000千米;對黑海沿岸國家來說,則縮短了12000千米。
蘇伊士運河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海運航道,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的石油,70%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送,每年經蘇伊士運河運輸的貨物佔世界海運貿易總量的14%。在全世界所有的通海運河中,若論過往船隻數量及貨運量,蘇伊士運河均名列前茅。
埃及是第一個開鑿連通地中海和紅海的人工運河的國家。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在尼羅河支流上開鑿過一條運河,後人稱之為「法老運河」。這條古老運河潛在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令各國垂涎,並因此刀兵不斷。這條古運河先後被羅馬人和阿拉伯人侵佔。公元8世紀,埃及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填塞了這條運河。
1798年,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為開辟一條直接奪取印度和遠東財富的通道,親自帶領工程師去尋找古運河的遺跡,准備重新開通它。但是,由於測量出現錯誤,拿破崙認為紅海的水位要比地中海高出10米,開鑿運河是不可能的事。不久後,拿破崙因急於回國,開鑿運河的事就此作罷。
19世紀,英法兩國都把擴張的目標集中在富饒的東方。法國企圖連通地中海與紅海,直抵東方,打破英國對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英國為維護其在東方,特別是在印度的利益,則反對開鑿運河,主張沿開羅、蘇伊士、敘利亞、幼發拉底河至波斯灣修築一條鐵路,以加強東西方之間的聯系。
1851年,英國獲得埃及的許可,開始修築鐵路。法國也不甘落後,通過欺騙取得埃及的信任,於1854年與埃及簽訂關於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並於1857年成立了「萬國蘇伊士海運運河公司」。
1859年春,蘇伊士運河正式破土動工,動用了幾十萬埃及民工。在霍亂猖獗的蘇伊士地區開鑿運河,十多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經過10年的艱苦施工,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
蘇伊士運河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國統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1200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44%的股票。英國看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將股票賣給法國。隨後,英國政府採用各種手段得到了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為英法兩國的私有財產。
接著,英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於1882年武裝佔領埃及,完全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並在運河地區建立起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近10萬軍隊。
由於蘇伊士運河直接影響世界各國的利益,西方國家對英國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對。1888年西方數國締結《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必須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國卻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這個公約,但仍繼續在運河區駐扎大量軍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指使土耳其軍隊進攻埃及以奪取運河,但沒有成功。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後,仍保留著在運河區的駐兵權。
上世紀30年代,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英國借口保衛埃及的「安全」和「穩定」,於1936年迫使埃及簽訂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規定英軍繼續駐扎運河區,亞歷山大港仍為英國軍港等。二戰期間,英國再次在運河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政府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56年7月26日,埃及領導人納賽爾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宣布將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同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手以色列對埃及發起軍事進攻,企圖用武力重新奪回蘇伊士運河,推翻納賽爾政權。
以色列率先侵略埃及西奈半島,並迅速向運河區挺進。英法兩國空軍於兩天後對埃及發起空襲,然後空投傘兵,並調集海軍陸戰隊登陸塞得港,展開佔領運河的地面攻擊。
在埃及軍民的英勇抗擊下,英法以三國的武裝進攻最終失敗。英法軍隊不得不於當年12月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隨後也被迫撤軍。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也稱「蘇伊士運河戰爭」。
每年約有1.8萬艘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早已成為埃及經濟的生命線。當然,蘇伊士運河開通至今也被關閉了5次。其中,在1967年的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略埃及並佔領埃及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重新開放。
100多年前,馬克思就稱蘇伊士運河為「東方偉大的航道」。蘇伊士運河建成後,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經地中海與印度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是一條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國際航運水道。

踏上蘇伊士運河的堤岸,看著那滔滔流水,我的腦海中閃現這樣一個問題:河床中流淌的到底是什麼?一時間,歷史的鏡頭和現實的場景競相交疊,浮現出這樣一個答案:既有昔日悲憤的血汗,也有今天喜悅的淚水。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東北部,北起地中海邊的塞得港,南止紅海旁的陶菲克港,全長190多千米。運河通過地中海和紅海連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緊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沖。這樣的運河,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戰略價值。
埃及東北部是非洲和亞洲的接壤地帶。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就認識到在那裡修建運河的必要性。據歷史學家考證,公元前1874年,埃及法老蘇努塞爾特三世曾主持開鑿運河,通過尼羅河及其支流把地中海與紅海連接起來。這條「法老運河」開工儀式的畫面,至今仍保留在盧克索的卡爾納克神廟正面的牆壁上。這是埃及開鑿的第一條人工運河,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條人工運河。可是,運河四周都是廣袤的沙漠,狂風卷黃沙,這條運河不久就被阻塞。後來的埃及法老,還有入侵的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都曾設法疏通,但沒有成功,到公元8世紀竟完全毀棄。
蘇伊士運河,緣起於現代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主義擴張。公元15世紀,葡萄牙人急於前往傳說中「遍地是香料和黃金」的東方。他們發現了繞過南非好望角直達那裡的新航道。但是,這條航道畢竟繞路太多,耗時費力。因此,後來的法國人和英國人都想尋找一條捷徑。1798年,拿破崙進占埃及,指示部屬對可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地峽進行測量。1832年,法國外交官兼工程師費迪南?德萊塞普正式提出在這個地峽開鑿運河。1833年至1837年,他在開羅任領事,極力接近並討好埃及統治者,以「打通關節,成就大事」。1854年11月,他如願以償,從新任埃及總督賽義德?帕夏那裡獲得開鑿與經營運河的「特許權」。四年後,他發起成立主要由法國和埃及私人出資的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1859年4月25日,運河的修建在現今的塞得港破土動工。河道的走向沒有選取貫通地峽的最短直線距離,而是利用天然的湖沼窪地,將沿途的曼扎萊湖、提姆薩湖、大苦湖和小苦湖串連在一起。雖然河道出現多處彎曲,但卻大大縮減了施工量。
我參觀過塞得港和伊斯梅利亞城的運河博物館。那裡保存的資料說,為開鑿運河,公司從埃及各地僱傭了大量奴隸勞工。他們掘地全憑雙手掄鎬執鍬,運土則全靠頭頂與肩扛。他們終日勞作,忍受著政治脅迫、炎炎烈日、霍亂病痛「三重摺磨與煎熬」。當時,埃及全國有人口500萬,先後有220萬人參加運河修建。運河原計劃六年完成,但因氣候條件惡劣,勞動工具簡陋,歷時十年才完工。為開鑿這條水道,挖掘土石方7500萬方,有12?5萬埃及人因勞累而死。因此,博物館人員說,蘇伊士運河「是埃及人用雙手摳出來的,用肩膀扛出來的,用屍骨壘砌起來的,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運河的開鑿,使歐亞兩大洲繞過好望角的航程縮短近萬千米,是埃及繼其古老文明之後對人類做出的又一歷史性貢獻。
1869年11月17日,運河正式宣告通航。可是,通航不久,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因財政困難就不得不將埃及擁有的運河股份出售。1875年,英國購買了埃及的運河股份,隨後出兵佔領運河區和整個埃及。這樣,英國同法國一起就取得運河的長期控制權。在埃及土地上主要依靠埃及人民修建的這條運河,竟成為歐洲殖民主義者謀取私利的工具。
從來不甘逆來順受的埃及人民,決心把運河奪回來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此,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悲壯的斗爭。
1952年7月,阿卜杜勒·納賽爾領導埃及人民推翻法魯克封建王朝,維護民族獨立和收復運河控制權的斗爭空前高漲。1956年6月,駐扎在運河區的8萬英國軍隊被迫撤離。同年7月26日,納賽爾順應民意,在亞歷山大城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當晚,那裡有25萬群眾走上街頭表示支持和歡慶。同時,塞得港有幾萬人湧向運河口,將豎立在那裡的德萊塞普的雕像推倒。這樣,由法、英兩國霸佔長達87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終於回到埃及人民手裡。當時,許多埃及人從遙遠的南方和西部趕來,站在河岸上歡呼,將一把把熱淚拋灑到滾滾的水流中。

『捌』 派兵利比亞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多國空襲利比亞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周日、一則重要的消息引起了全球的極大關注,即法國戰機於北京時間20日0點45分(當地時間19日下午5點45分) 向利比亞地面軍事目標開火。而隨後美國和英國的軍艦和潛艇向利比亞海岸的20多個防空目標發射了112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這標志著多國軍事干預利比亞的揭幕。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通過媒體發表了講話,號召「全體利比亞人民武裝起來抗擊侵略者」,並稱絕不將石油讓給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家。

在美國發動對伊拉克戰事8周年的紀念日,在中東及北非局勢動盪加劇的時節、在日本大地震帶來的核危機仍然陰雲密布時、多國部隊對利比亞戰事突然響起,給北非、中東及全球的和平安定帶來及其不安因素,筆者無意對多國部隊打著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旗號對利比亞進行空中打擊的原因、性質等進行任何評述,但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的影響將不僅僅是政治軍事上的,對全球經濟也將有著深遠的影響。當然也會影響著全球包括證券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

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對中國的證券市場而言,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要搞清楚利比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首先、利比亞占據著地中海和北非獨一無二的戰略位置。具有利比亞占據著地中海和北非獨一無二的戰略好位置。是地中海海岸國,東接埃及、西連突尼西亞,與義大利、法國、希臘等歐洲國家隔海相望。臨近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波斯灣等中東戰略要點,政治及軍事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因而利比亞局勢演變將會直接影響到北非、中東、歐洲及全世界的政治軍事格局。因而、這種影響將直接反應在全球的股市、匯市及大宗商品等價格走勢上。

其次、利比亞擁有巨大的石油資源,利比亞是非洲原油儲備最多的國家,大約擁有440億桶原油儲備,原油日均產量180萬桶,占非洲原油產量的18.5%,其中150萬桶左右用於出口,據今年1月19日利比亞央行公布的數據,2010年,利比亞石油收入達405億利第(約324.3億美元),超過了2009年的251億利第(約200億美元)。而美國能源信息署去年12月公布的利比亞石油最新數據顯示,利比亞以443億桶位居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儲量的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利比亞政府要求已在利進行生產項目的外資石油公司與之重簽協議以限制外資分成比例後,外資與利合作開採石油的協議份額下降近半,其中美國新競標的石油區塊去年幾乎為零。未來兩年內,利比亞也不再進行新一輪石油勘探區塊招標。相比之下,埃及等其他國家的石油企業則在利比亞高歌猛進。可見、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將直接影響到全球的原油供給關系及價格走勢。

利比亞出口到中國的原油占其原油出口總量的約10%,占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3.2%,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及結果勢必會影響到我國的原油供給,因而此次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極有可能對國際原油價格構成直接的刺激作用,對我國A股中的石油、煤炭等板塊也將構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石化(600028)、S上石化(600688)、泰山石油(000554)、廣聚能源(000096)等石化股極有可能有所表現。

而石油石化板塊活躍則可能會刺激中國神華(601088)、兗州煤業(600188)、盤江股份(600395)、四川聖達(000835)、煤氣化(000968)等煤炭板塊走強。

石油石化板塊、煤炭板塊的活躍及走強又將可能刺激以精功科技(002006)、樂山電力(600644)、孚日股份(002083)等為代表的多晶硅概念股,以佛塑股份(000973)、中炬高新(600872)、華芳紡織(600273)等為代表的鋰電概念股,以金風科技(002202)、湘電股份(600416)等為代表的風能及豐原生化(000930)、天茂集團(000627)為代表的等生物清潔能源股的全面活躍及走強。當然電力板塊也有可能出現相應的互動走勢。

第三、利比亞是一個較大的軍火市場。牽涉到各大國的軍火利益。目前利比亞的軍火主要是蘇聯制和俄羅斯制的。美歐軍火在利比亞的市場很小,若利比亞一旦建立起親美親西方的政權,那麼巨大的軍火市場則將重新洗牌。而此次多國部隊啟動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也將拉動歐美的軍火市場,刺激軍工業的發展。因而對我國A股中的軍工等板塊也將構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航天通信(600677)、航天機電(600151)、北方股份(600262)等軍工股極有可能出現異動。

第四、具有避險功能的黃金板塊的價格極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連鎖反應性波動。

第五、具有戰略資源類品種具有一定的交易性機會,如稀土,因為戰爭的一切高端設備都離不開稀土。

第六、對此前進入利比亞的中資企業則構成利空,事前已有26家中資企業進入利比亞,涉及到200多億美元的項目,主要分布在鐵路基建、住房、冶金、石油服務、通訊領域等,包括中建、中鐵建、中石油、中冶、中興、華為、中水電等企業,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使得利比亞此後的局勢更加嚴峻,希望利比亞政府軍平定叛亂恢復政局穩定後復工的希望暫時化為泡影,其在利工程因戰火將可能長期擱置,設備等損失也將成為事實,因而對其構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對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將造成極大的拖累,甚至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壞賬及項目虧損。建議暫時適度的規避。

第七、對遠洋航運等行業也會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玖』 蘇伊士運河擱淺貨輪「長賜號」開始移動,擱淺貨輪給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

據最新消息稱,蘇伊士運河擱淺貨輪“長賜號”開始移動,那麼擱淺貨輪給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呢?首先國內油價一度上漲,而航運股則一度大跌。

所以,綜合上面所分析的,這次長賜號被擱淺事件的發生,不僅影響了國內的油價上漲,航運股市大跌,更是把海運產品的價格也抬高了上去。所以,大家希望以後類似的事情盡量不要發生。應提前做好准備和防範工作。

『拾』 為什麼英國議會權力逐漸萎縮

內閣成員(如外交大臣、財政大臣等)一般都是各方面有專長的人,故一般不受專業限制;而議員一般就是純粹的政治家,肯定要受到一定的專業限制。

閱讀全文

與蘇伊士運河事件對股票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資金流入看什麼 瀏覽:806
科創50指數ETf投資哪些股票 瀏覽:473
林園股市最新股票 瀏覽:526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 瀏覽:132
宜信最新股票價格 瀏覽:146
亞盛股票走勢 瀏覽:452
工業設計軟體概念股票 瀏覽:972
中國股票最高的是什麼股 瀏覽:275
如何利用股東數據分析股票 瀏覽:157
同濟科技股票配股價 瀏覽:220
股票短期融資債券到期兌付是好是壞 瀏覽:597
股票交通銀行000001 瀏覽:811
債券比股票 瀏覽:518
中國軟體這個股票怎麼樣 瀏覽:545
股票里的特殊賬戶 瀏覽:427
最准確的股票數據網 瀏覽:31
網商銀行的股票代碼 瀏覽:393
行業互動對股票市場有什麼影響 瀏覽:556
必需品投資組合股票行情分析 瀏覽:623
股票看盤重要時間點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