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哪些企業 是員工持股權的
員工持股的企業有網路、騰訊、小米、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
員工持股計劃是一種新型股權形式。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委託員工持股會(或委託第三者,一般為金融機構)作為社團法人託管運作,集中管理,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或理事會)作為社團法人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包括兩種類型:(1)企業員工通過購買企業部分股票而擁有企業部分產權,並獲得相應的管理權;(2)員工購買企業全部股權而擁有企業全部產權,使其職工對本企業具有完全的管理權和表決權。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6-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京東的股權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劉強東持股比例為15.8%,擁有82%投票權。
截至2017年2月28日,京東一共擁有2,856,708,469股普通股,其中,A類普通股為2,386,326,636股,B類普通股為470,381,833股。
三、什麼是VIE架構?
簡單說來,VIE架構是這樣的一個公司架構:境內公司的股東在境外(通常是在開曼)按其在境內公司相同或相近的股權比例成立一家境外控股公司,該境外控股公司會直接或通過其香港子公司在中國境內成立一家外商獨資企業(WFOE),該外商獨資企業通過與內資公司及內資公司股東簽署一套控制協議(即VIE協議)來實際控制內資公司並獲得內資公司業務經營所產生的經濟利益。
VIE架構搭建完成後,內資公司所代表的境內權益注入到境外控股公司,財務上其報表也能被境外公司合並,由此,境外控股公司變得有價值,所有股東的股權權益也在境外控股公司層面體現。
企業選擇VIE架構的主要有這么幾方面的考慮:
(1)VIE架構可以一定程度上規避國內法律與監管政策對外資某些行業准入的一些限制,之前需要ICP及SP牌照的互聯網公司採用VIE架構就主要是出於該方面的考慮;
(2)VIE架構方便企業赴美國、香港等境外資本市場上市,一是該架構就是一個可以直接赴境外上市的公司架構,上市前一般不再需要進行重組,二是該等架構赴境外上市不需要獲得證監會等境內機構的批准;
(3)VIE架構的公司便於接受境外基金的投資;
(4)VIE架構中直接接受投資的境外控股公司一般受英美法系下的公司法律調整,較境內相關法律更為靈活,在公司治理方面及股東權利方面可以做出更多滿足公司及股東需求的設計。
在某些背景下,VIE架構也有其不便之處:
(1)VIE架構不能直接在中國境內資本市場上市,VIE架構的公司若要回國內資本市場上市,則需要在上市前將VIE架構拆掉,完成一個「紅籌回歸」的重組過程;
(2)VIE架構下,公司或公司的股東可能會面臨潛在的被稅務主管機關做「稅務調整」的風險;
(3)VIE結構項下境外控股公司和境內WFOE是通過協議安排控制境內運營公司,在控制力上相對於直接的全資持股的控制具有更多的不穩定性因素;
(4)基於VIE架構搭建過程中規避外資並購實踐審批難度的考慮,VIE架構的適用從最初的外資限制性行業也擴展到了部分非限制性行業的公司。
四、港交所考慮接受VIE架構(同股不同權)
在錯失馬雲的阿里巴巴四年之後,港交所在上市機制改革上終於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017年12月15日晚間消息,港交所宣布將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兩個章節:
(1)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
(2)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
此外還將修改第二上市的相關規則,方便更多已在主要國際市場上市的公司來港進行第二上市。用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的話來說,這是香港市場二十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望採納,還有問題請追問,謝謝!
㈢ 京東普通客服人員能享受股權激勵嗎
京東普通客服人員能享受股權激勵。根據查詢相關信息,京東的股權激勵不只是強東,京東的普通員工也有資格參加這場股權激勵造富運動,京東的股權激勵讓很多基層員工都參與到股權創富的運動中,也為京東的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㈣ 京東物流t6會給股票嗎
應該會的。
京東t6是總經理級別的。京東內部職級分類中:P級最高為8級,P級為一線員工級別,M級為管理層級別。
㈤ 到底什麼入京東打工的員工,才有股票
現在流行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一般適用於管理層,普通的員工就別想了
㈥ 京東那些員工有股票分配
您好
京東納斯達克掛牌,各種現場報道涌來,微信朋友圈熱鬧的很,一時間多了很多「假裝在紐約」的朋友。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些人興奮的原因,你們也不買京東股票,也不是京東員工,激動什麼呢? 你看看京東員工多淡定,唉,你別說,還真是很少見京東的一線員工說什麼。我認識的一些人都沒什麼動靜,絲毫感覺不到他們的激動,多少有點奇怪。
前幾天看到有人說,京東不少員工現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據說不少人都是口頭被告知股票數量,簽的是空白合同,乍一看還以為是惡搞,這可能么? 畢竟是大公司了,不至於做這么不正規的事情。不過我問了幾個人後今天得到了確認,「空白合同的事情是真的,應該是 11 年底 12 年初的事,確實兩份合同都被公司拿走了。當時是 VP 口頭給每個人說了一下股票數量,至少研發都應該知道,其他部門不清楚。」 聽了之後很驚訝。
查找一下過去的新聞,劉強東曾經在第四屆創業家年會上稱「京東商城每年都會給員工分股權,公司發給員工的股權超過他個人所持有的 70%。」這次上市,根據披露的信息看,劉占股 18.8%,粗略一算,員工持股應該超過 13% 啊… 就算打個折扣也好啊,不過根據反饋來看,似乎根本不是這樣。
公司上市是好事情,對員工來說,能夠分享一點公司成長所積累的財富,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對得起自己過去的辛苦付出,也是人生的一份難得的成績。不過也很遺憾的看出,一家公司 IPO,總是有少數人展露歡顏,多數人一臉失落。值得嘲諷的是,京東在 IPO 前夕在更新後的招股書中披露,一季度給予劉強東的股權激勵一次性支出 36.7 億元。自稱不缺錢的劉強東這筆錢不知道會怎麼用,有個小小的建議是,給那麼多快遞的兄弟每人包一個紅包吧。畢竟,夏天快到了。
上市或是准上市的大互聯網公司,能夠慷慨給予員工股票的其實算少數(這一點上,我是很敬佩馬雲的,盡管我討厭阿里洗腦玩價值觀的那一套做法)。怎麼能分享到公司成長的利益? 要麼是盤子做得超級大,即使分的比例少,那麼平均每個人也能分不少;要麼老闆足夠大方,分更多比例的大餅出去。所以,公司上市,基層員工能否真正獲益,還真是個不確定的問題。當然,也有不少人靠著站隊,能跟對人,或是靠裙帶關系,也能分一杯羹,你吃肉,我喝湯,喝不到湯的也能舔一下盤子。不過,對於絕大多數老實巴交的技術人來說,都只能苦笑一下,聞個味兒而已。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能夠將自己畫的大餅變成真的,確實應該贏得掌聲。但是,不應該辜負曾經跟你一起打拚的團隊夥伴,即使他們不是有著光鮮背景的高管,即使他們現在只是中層或是一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