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A股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A股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每年的二季度份都是A股年報批露的密集期,A股往往會有一波年報行情,但今年卻沒有年報行情的出現,A股市場整體呈現普遍下跌的趨勢,個別股票年報業績非常好,但股價已經跌了50%以上,主要原因還是廣大股民對中國經濟的預期不樂觀,疊加外部沖突以及美聯儲的加息等因素的影響,結合近幾日指數的走勢,筆者認為下一階段A股的走勢特徵:
一、年報高增長的股票有希望率先企穩反彈,對於前期已經充分調整的股票,在年報大增的利好刺激下,有希望出現一波比較大的反彈行情,比如最近開始啟動的物流板塊,前期已經調整很充分了,最近發的業績年報或者是一季報都出現的高增長,因此反彈將開始。
四、目前市場的主線是基建和農業種植:今年將是基建大年,目前來看基建板塊有希望走出一波行情,目前有的股票已經開始啟動了,但能走多高不太清楚,但這個熱點是比較明確的,另一個比較明確的熱點是農業種植行業,國際糧食價格高企,國內糧油價格肯定會跟進上漲,包括種業等農業種植板塊有成為新風口的潛力。
綜上所述,目前A股市場整體呈現弱勢,可操作性不強。
B. 為什麼年報一出股票就大跌
因為可能因為上市公司的業績不如預期,年度報告顯示了公司一整年的經營狀況。上市公司的業績是股票漲跌的內在因素。當公司業績盈利時,表明上市公司盈利效果較好,股票上漲概率較高,主要取決於主營業務是否盈利;當公司業績出現虧損時,說明上市公司盈利效果不佳,股票下跌概率高。有必要分析損失的主要原因。如果這是不可避免的系統性風險,它只會影響短期的股價。年報的披露通常與股價正相關,如果業績好,對股票來說當然是好消息。如果公司年報業績不好肯定會對公司股價產生負面影響,但需要理性分析。上市公司發布年報後主要看兩個指標: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如果年報中的信息利好,股價可能會上漲;但如果年報中的信息是負面的,那麼股價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下跌。年度報告是每年出版一次的定期出版物,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股東必須提交年度財務報表。目前上市公司年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交易所網站披露的詳細版本,一個是公開媒體披露的年報摘要。
拓展資料:
導致股票大跌的五大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造成暴跌:機構認為外圍股市大跌導致港股大跌再牽連A股中同時擁有AH股的股票大跌,形成了對中國股市的間接聯動。
2、獲利回吐:最新的調查顯示07年介入的散戶虧損的高達94%,錢到哪裡去了,機構包里去了,獲利回吐也是機構獲利回吐(換股)這個原因說到底就是和1一樣的。
3、大小非解禁、新股發行、再融資:這個問題是可以直接影響到中國股市的運行的,大小非解禁現在雖然對資金面造成了壓力但是還沒到最嚴重的時候
4、創業板塊:客觀來說創業板基本都是些小市值的股票,不會對股市資金造成太大的抽血作用,就算影響也只是心理層面的影響。
5、緊縮政策:緊縮政策會對股市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具有指向性,部分金融、地產、有色、鋼鐵、石化等政策長期負面影響的股確實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從基金撤退後進入的板塊(中小板、化工、醫葯等板塊)來看,他們並沒有放棄中國股市,只是換股而已,由於撤退的這些板塊只要你稍微留意下就能知道主力撤退後大盤會受到什麼嚴重的打壓,主力撤退的這幾個板塊幾乎全是權重股,這就是真正導致大盤暴跌的原因,而高位接籌碼的散戶風險巨大,沒有主力資金推動的大盤股靠散戶是很難推動走得很遠的。 穩健的投資者應半倉介入被誤殺的業績優良具有成長性的股了。
C. 股票年報對股票的影響
年報是指上市公司全年的經營情況報表。年報披露對股價是有影響的,一般來說,年報如果出現業績增加的情況,則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推動股價上漲;如果年報出現業績虧損的情況,則會引起市場上的投資者恐慌,拋出手中的股票,導致股價下跌。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12-0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D. 股市從998點到6100點一共花了多少時間
兩年,回首998點到6124點的大牛市,大致可分為以下六波行情:
第一波:熊尾行情
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大盤從998點漲到1160點,漲幅約15%,滬市日均成交88億元。這段時期內大盤成交量幾乎沒有放大,指數漲幅也微不足道,不過大盤在2005年12月的最後2天一舉突破了年線這一牛熊分水嶺,這是目前大盤還未能做到的。
在此期間,中小板個股平均上漲50%(算數平均,下同),上證50漲23%,滬深300漲21%,很明顯市場的領漲板塊是小盤股,這一點和前期的「中小板牛市」極為相似。個股方面,2/3個股出現上漲,天威保變(600550)、蘇寧環球(000718)等7隻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均在這段時期完成股改,股改搶權行情是當時主線。板塊方面,地產、信息服務領漲。
彼時是中國股市的一個特殊時期:股改和匯改正是在這里起步,這兩大題材日後支撐起了整個大牛市。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大牛市需要大故事。回看近期,雖然行情起步形式類似,但仍然看不到支撐行情的大故事,這也是我們理財一周報本期所致力於尋找的。
第二波:牛角行情
2006年1月1日-2006年7月6日,大盤從1160點漲到1700點,漲幅約45%,滬市日均成交211億元,較前一波放大了1倍,大盤一路殺到之前的熊市「鐵頂」1700點,並在此點位出現反復。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87%,上證50漲82%,中小板漲50%,市場首度出現普漲格局,98%的個股上漲,資金開始流向藍籌股。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多達270隻,新疆眾和(600888)、馳宏鋅鍺(600497)等有色金屬股,以及遼寧成大(600739)、中信證券(600030)等券商概念股集體爆發。有色金屬板塊走出翻番行情。
總的來說,在經濟加快增長、宏觀調控溫和的背景下,市場開始擺脫熊市陰影,市場也在2006年5月恢復了融資功能。反觀現在,盡管市場已經歷了類似的普漲階段,但融資功能的缺失仍是新牛市不成立的主因。
第三波:牛頭行情
2006年7月7日-2006年12月14日,大盤從1700點漲到2245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254億元,較前一波微幅放大,大盤在所有均線都呈多頭排列的架勢下一舉沖過2245的歷史最高點,確立牛市格局。
在此期間,上證50漲43%,滬深300漲26%,中小板反而下跌1%,所有個股的平均漲幅不到10%,僅56%的個股上漲,市場第一次出現「二八現象」。在最重要的歷史關口,大盤權重股成為帶頭羊,金融和地產成為急先鋒,大漲逾30%。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僅16隻,地產占據半壁江山。
彼時宏觀經濟開始出現「偏熱」跡象,市場流動性過剩、A股市盈率達到30倍。指標股啟動後,市場所有板塊都已經歷了上漲,而在此關鍵點位帶頭沖關的金融地產也成為此後大牛市真正的龍頭板塊。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大盤能否在指標股的啟動下沖破2245點與年線將是牛市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而牛市真龍頭也將產生在沖關時的領漲板塊,而不一定是前期風光無限的有色金屬板塊。
第四波:牛肚行情
2006年12月15日-2007年2月26日,大盤從2245點漲到3000點,漲幅約30%,滬市日均成交743億元,較前一波急速放大了2倍,市場開始多次出現3%以上的跌幅,但很快就能再創新高,大盤在震盪加劇中來到3000點,市盈率超過40倍。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58%,上證50漲56%,中小板漲36%,99%的個股上漲,市場第二次在放量的情況下出現普漲格局,牛市進入新一輪炒作。板塊方面百花齊放,個股方面,漲幅超過100%的股票達95隻,權重股中海通證券(600837)大漲逾300%,參股券商概念的雅戈爾(600177)、遼寧成大(600739)也實現翻番,低價股和題材股表現活躍,資產重組、整體上市、券商、3G、有色金屬、年報行情等熱點此起彼伏。
可見,在突破重要關口後,牛市的炒作風生水起,題材股再度進入黃金年代。這也是我們尋找題材股的最主要動因: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題材股永遠有市場。
不過緊接著2月27日上演「黑色星期二」,A股暴跌逾8%「震動世界」,顯示出A股市場與世界在不斷接軌。這在之後6000點大頂與國際股市同步上也可以得到印證。目前美股已創下12年新低,對A股的影響不容小視。
第五波:牛蹄行情
2007年2月27日-2007年5月29日,大盤從3000點漲到4300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1470億元,較前一波再度放大1倍,市場幾乎以45度角的直線刷新新高,僅有的幾次回調也以單日回抽的方式完成,市盈率已沒有參考意義。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72%,上證50漲44%,中小板漲45%,所有A股平均上漲88%,99%的個股上漲,市場繼續普漲,而大盤藍籌股則相對表現疲弱。紡織服裝、房地產、公用事業等漲幅居前,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多達509隻,這充分反映出市場已不再理性。仁和葯業(000650)、浪莎股份(600137)等個股股改復牌後大漲逾500%,資產重組概念被瘋狂演繹,S前鋒(600733)連續拉出26個漲停。
在這個階段,CPI 開始超過3%,年報業績浪開始與資金共同推動市場,兩市新增開戶數直線上升,散戶成為市場主力軍,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果不其然,市場的瘋狂觸及政策頂,「5·30」印花稅突然上調代表國家調控股市的開始,大批游資被趕出市場。這告訴我們,真正能扭轉市場的,還是政策。
第六波:牛尾行情
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大盤從4300點漲到6124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1500億元,成交量已不再放大,基金主導指標股發動了藍籌泡沫行情,A股市盈率超過60倍。從形式上看,這非常像牛市的第三波,只是這一次把市場推向地獄。
在此期間,上證50漲61%,滬深300漲43%,中小板漲1%,而A股平均僅上漲7%,僅43%的個股上漲,這是一個超級二八行情,指數與個股表現出現嚴重背離。採掘、有色金屬、金融、鋼鐵等權重板塊大象群舞,而下跌的板塊多達40%。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只有54隻,山東黃金(600547)、西山煤電(000983)等資源股上演了最後瘋狂。
彼時我國CPI已突破6%,管理層針對股市和房市的暴漲也在採取打壓政策。市場在量能無法跟進的情況下隨全球股市一起見頂,A股史上最壯麗的牛市行情戲謔地死於藍籌泡沫。此後,A股在長達1年多的熊市中藍籌板塊再無表現,題材股的「說故事」行情再度流竄於市
E. 怎樣捕捉業績浪
一年報4次業績,只有中報和年報要會計審計的。所以,玩年報的多些,一般在3季度或者一季度建倉,在年報時候走出行情。
F. 年報披露對股價有什麼影響嗎
年報是指上市公司全年的經營情況報表。年報披露對股價是有影響的,一般來說,年報如果出現業績增加的情況,則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推動股價上漲;如果年報出現業績虧損的情況,則會引起市場上的投資者恐慌,拋出手中的股票,導致股價下跌。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0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G. 被低估的科技股:年報業績預增70%,面板龍頭
這兩天 科技 股開始活躍起來,比如5G概念股龍頭中國聯通、中興通信;軟體龍頭中國軟體、浪潮;晶元龍頭兆易創新、北京君正等,這說明沉寂多時的 科技 要爆發了!
中國 科技 正在迅速崛起,以史為鑒,美股10年長牛,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 科技 牛市,10年間,美股前10大市值公司中, 科技 含量越來越高, 科技 龍頭更是保持了長達十年的上漲趨勢;那麼在回到A股市場來看,自從2019年開始 科技 賺錢效應凸顯,一年多的時間誕生了很多牛股,同時, 科技 賽道更是獲得資金疊加政策的支持,賽道可以說是優質的好賽道。
TCL 科技 :面板行業龍頭,通過收購中環電子、茂佳國際,分別切入上游半導體材料、下游產品加工及整機設計服務,對產業鏈一體化的供應能力,實現了垂直整合,近期獲得機構大幅買入,公司發布了2020年業績預告,全年預計實現凈利潤44億左右,同比增長60%-70%,公司業績增速驚人,印證了景氣度,同時收購韓廠,未來可期。
三安光電:國內最大全色系超高亮度LED晶元生產企業,國內光電領域龍頭,公司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加強專研積極開拓半導體晶元的應用領域,從事的半導體集成電路6英寸外延、晶元業務填補了國內空白。
京東方A:是我國液晶顯示產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 是唯一一家集自主研發、生產、製造於一身的半導體顯示器產品企業,是 科技 板塊中的老牌活躍股,從14年開始,機會每個一兩年都會有一波大行情。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H. 關於中國股市
綜合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及業界的看法,2008年的股市可以歸結為一句話,牛市「故事」還沒有講完。《百姓投資》本期特列出影響2008年股市主要的8件大事,僅供投資者參考。
第一件大事:業績增長
人氣關注度: ☆☆☆☆☆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績優股、成長股、業績浪
業績增長是牛市的基石。上市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報告業績增長頻頻超預期。從統計數據看,一季報凈利潤增長78.1%,半年報增長69.87%,三季報增長66.93%。結合目前已披露的全年業績預告來看,上市公司全年業績同比大幅飆升已成定局。
目前,多數市場分析人士預測,2008年上市公司利潤增速仍有望維持高位,非金融企業凈利潤增速仍有望保持在30%-40%。
從業績增長挖掘個股投資機會關鍵:一是關注年報業績浪,挖掘績優股和高送配股;二是要看有無持續性,挖掘成長潛力股。
第二件大事:人民幣升值
人氣關注度: ☆☆☆☆☆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房地產板塊、航空板塊、資源板塊等。
人民幣升值是本輪牛市的主要動力之一。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新高之後又新高。央行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度上漲70個基點至7.3872元,7.39元關口首次突破,寫下了今年第75次新高紀錄,至此人民幣匯率今年的累計升值幅度達到了5.68%,自匯改以來已經累計升值達9.78%。
多數市場分析人士預測,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會達到8%-10%。人民幣升值不到位,牛市不會真正結束。建議關注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資產重估機會,尤其是成本在海外、收入在國內的企業。
第三件大事:北京奧運會
人氣關注度: ☆☆☆☆☆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奧運概念個股達85隻、消費板塊、旅遊板塊、北京板塊。
許多中小投資者最關心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前後股市的表現。綜合市場分析人士的預測,主要有兩點:一是奧運會前A股有望創出歷史新高;二是奧運後A股可能進入調整期,但調整後仍將再創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縱觀歷屆奧運會主辦國的股市行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那一年達到歷史最高點,並且漲幅最少的希臘奧運會也達到了30%的漲幅。悉尼、韓國、雅典等國家的股市的確在奧運之後進入調整期。但中國跟它們不同,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已經比較了解世界了,而世界還不太了解中國。通過奧運會,中國有很多企業在此過程中會逐步演變成真正的國際化企業。並且,經濟發展階段才是決定股市的大趨勢的關鍵要素。奧運是短暫的,但當前中國的經濟成長卻具有長期性和可持續性。奧運後,中國股市可能進入調整期,但調整後仍將再創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中國台灣地區在牛市中都經歷了投資熱點向內需型消費服務轉移的過程,建議關注奧運帶來的品牌和消費品機會。
第四件大事:股指期貨
人氣關注度: ☆☆☆☆☆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滬深300板塊、權重藍籌股、二八現象
以滬深300為標的指數的股指期貨何時推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理性對待。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擴大股市的資金規模,加大其流動性和交易量,有力地推動成分股尤其是大盤藍籌股的市值,優化股市結構,從長期來看,促進股市的健康和繁榮發展,總體來說對投資者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也應該警惕股指期貨推出初期期指市場和股票市場在磨合過程中,出現短期的市場混亂,導致股市不確定性增加,引起股市價格暴漲暴跌的現象。 市場分析人士建議關注股指期貨帶來的大藍籌行情。
第五件大事:創業板
人氣關注度: ☆☆☆☆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創投概念個股達52隻、小盤績優股、成長股、科技股、創新型企業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12月1日在第六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表示,當前推進以創業板為重點的多層次市場條件已經比較成熟。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就中國創業板市場而言,在借鑒其他國家同類市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其設計正不斷完善,設立條件、運行和監管規則已經基本成熟。至於運行風險,由於創業板上市公司具有質量較高、運行機制良好、成長性較好等特點,從而決定了中國創業板推出的風險運行將小於A股市場。綜合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2008年應當是創業板市場推出的最佳時期。他們認為,創業板的推出,給中小型績優股帶來機會。
第六件大事:加息
人氣關注度:☆☆☆☆☆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對資金密集型行業如房地產、建材、銀行、汽車等影響較大。加息後存貸如利差擴大,對銀行業應是利好。
據統計,2004年10月至今不到三年內已第九次上調利率,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五次加息。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加息作為一種貨幣緊縮政策,對股市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實際上,累計增加成本的實際影響小於心理預期。只要升息的幅度不大,其對整體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速的影響就不會太大。股市的表現更主要的仍取決於宏觀經濟、上市公司盈利增長、政策面變化等因素。市場分析人士預測,雖然年內有加息一次的可能,但加息作為抑制通脹的空間正在縮小。在美國不斷降息的局面下,中國利率上調空間已越來越小。同時,抑制通脹不意味著要使得經濟大幅放緩。尤其是市場關注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關於防止金融調控矯枉過正的講話,機構普遍認為這是對前段時間提高存款准備金、加息手段的一種反思。這也意味著明年一季度開始,央行可能不會再頻繁使用准備金及加息手段。
第七件大事:擴容
人氣關注度: ☆☆☆☆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大盤藍籌板塊、上證綜指、A+H股、大小非減持股
市場擴容並非都是壓力。國內證券市場過往出現的「聞擴必跌」,主要源自股市結構性的缺陷和制度的不完善,僅把股市當做「圈錢機器」。經過股改和公司治理等制度性變革後,有序的擴容融資不但不會影響市場的發展,反而會完善市場的造血功能,給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大藍籌回歸有利於A股改善結構及做強做大,擴容不是當前A股大調整的主因,已成為投資者和管理層的共識。
多數市場分析人士預測,近期A股擴容融資沒有放緩跡象,明年大藍籌回歸上市和限售股解凍仍是主基調。
第八件大事:周邊股市波動
人氣關注度:☆☆☆
與大盤關聯度: ☆☆
對A股影響面:A股市場人氣、A+H股折價率、A股估值話語權
隨著A股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及更多的A+H股上市,隨著QDII、QFII隊伍擴大,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不可避免。周邊股市對A股的互動和影響會越來越大。雖然目前的影響主要是來自於心理層面,但A股市場正面臨國際大考是不爭的事實。多數市場分析人士預測,由於美國次債對全球經濟影響程度尚不明朗,2008年周邊股市波動仍將持續,投資者必須有足夠的心理准備。
上述八件大事,對2008年股市的影響是毫無疑問的,而對具體個股的影響卻是千差萬別的。最後,本欄借用國際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的話提醒大家:沒有人能預測利率、經濟或股市未來的走向。投資者寧可拋開這些所謂大事預測,首先注意觀察你已投資的公司究竟在發生什麼事情
各國股指期貨推出之後市場反應
【2007.05.21 08:56】 來源:財經時報
美國:1982年推出,受第二次石油危機影響,股市跌至階段性低點。1982年7月觸底反彈後,股指一路攀升,迎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牛市。
法國:1988年11月推出,走勢未見任何異常,保持穩步上升態勢。
德國:1990年11月推出,在緊縮性貨幣政策下,股市出現大幅下跌,1996年之後在美股帶動下才大幅走高。
日本:1988年5月推出,正逢日本央行提高利率、進行緊縮貨幣,股市略有震盪。
韓國:1996年5月推出,股指跌勢不改,此後也因金融危機,進一步下挫。
I. 年報出來了,業績好的股票會不會漲
不一定。年報好是指上市公司今年的業績與上年相比,出現盈利的情況,一般來說,年報好說明公司經營能力得到改善,業績有所好轉,是一種利好消息,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大量地買入,從而推動股價上漲,但是也會出現以下的情況,導致個股在年報好的情況下,股價出現下跌的情況:
一、主力出貨
主力利用年報好這種利好消息,把手中的籌碼派發給市場上的散戶,從而達到出貨的目的,等主力出貨完成之後,股價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二、市場行情影響
在市場行情較差的情況下,市場上的投資者情緒低迷,為了避免股價因市場行情,帶來的虧損,會選擇拋出手中的股票,空倉觀望,從而導致股價出現下跌的情況。
除此之外,個股年報中的利潤增長,不是通過主營業務帶來的,而是通過出售子公司帶來的,則個股股價受此影響可能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股票概念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交易時間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為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三、交易費用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 (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
2015年8月1日起,深市,滬市股票的買進和賣出都要照成交金額0.02‰收取過戶費。以上費用,小於1分錢的部分,按四捨五入收取。
還有一個很少時間發生的費用:批量利息歸本。相當於股民把錢交給了券商,券商在一定時間內,返回給股民一定的活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