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很多人不建議炒股票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不建議炒股的真正原因有三點,其一是賺錢難,虧錢非常容易;其二股票市場太黑,進來容易,想要退出股市很難;其三自身炒股能力太差,沒有炒股專業知識。
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為什麼很多人說不建議炒股的內在因素,下面針對不建議炒股的三大原因進行詳細分析。
原因一:因為炒股賺錢難,在股票市場炒股賺錢類似中福利彩票大獎的概率,只要進來炒股的大部分都是出現虧損累累的,最起碼會超過90%的股民都是虧錢的,賺錢的只有10%之內。
很多股民投資者恐怕連股票是什麼意思都不清楚,只知道研究股票K線圖,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都是看不懂,這些的人當然不建議進來股市,最好是遠離股市。
總結起來得知,很多人建議不要炒股肯定是有原因的,有目的的,真正的主要原因a股是融資市場,圈錢市場,虧錢概率很大,以及很多人不懂炒股等主要原因,這些就是很多人不建議炒股的內在因素。
B. st的股票可以買嗎
st的股票可以買嗎?能買,不過不建議投資者交易st股,因為股票被st主要是上市公司凈利潤虧損並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若上市公司連續兩年凈利潤虧損並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將會直接退市,交易風險較大,要注意ST股票漲跌幅限制為5%,創業板ST股漲跌幅限制為20%。
交易st股需要開通st交易許可權,需要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為C4級及以上,並簽署「風險揭示書」。
C. 為什麼我不建議個人去炒股,而是基金投資
基金才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工具,而不是股票。
因為股票是一種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的投資工具,如果沒有足夠的證券投資知識,是很容易被割韭菜的。
比如最近A股有一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向全體股東派發24.6億元的分紅,按照當日的收盤價計算,股息率高達10%以上。
如此大手筆分紅,股息率也很高,投資者一看,這肯定是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其實大多數投資者不知道是,依據該上市公司的年報,大股東的持股比例81.1%,也就是說,這個分紅款基本都進到大股東的腰包里。
從公司過去兩年的凈利潤看,合計也才23.24億,如果這次分紅了40億,會不會對公司經營發展造成影響(利潤都不夠分紅,如何發展公司主營業務),是否存在通過大比例分紅炒高股價,然後配合股東減持的情況。
所以第二天,深交所就這次分紅事宜發出了《關注函》。
其實在資本市場裡面,套路還有很多,比如回購。
提到回購,可能有很多投資者會說,上市公司回購好啊,A股的上市公司要是都像美股的公司那樣,那就好了。因為媒體報道,美股最近10多年的大牛市,與上市公司大量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有很大關系。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回購在美股市場確實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這並不代表在A股就可行。
最近A股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打算回購6.5到13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26.35元/股。但是於此同時,又發布了配股的預案,擬10配3的比例募資不超150億的方案。
什麼意思?左手回購,右手融資,融資金額還遠超回購金額。同時回購的股票還不注銷,玩的套路是不是太深了點。
比如最近有一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打算用公司1%的股票去換購投資滬深300的指數基金。
因為直接發布減持公告,大家可能比較敏感,所以採用這種比較隱蔽的手段。但是你發這樣的公告,是不是也在告訴大家,我們公司的股票未來漲不過滬深300指數。
看到這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觸,不管是回購也好、換購也好,還是慷慨分紅也好,如果投資者稍微不注意,是很有可能被套路的。
雖然在行情起來的時候,基金可能由於倉位等問題可能趕不上熱門板塊的漲幅,但是我們都知道,投資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追求的是一個長期穩健的合理回報,而不是一夜暴富。
同時與去自己去炒股相比,挑選好的基金要比挑選好的股票容易的多,而且一般來說,基金的波動也會比單只股票小。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基金才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工具」的原因。
D. 組合投資時,不建議投資者購買同一行業的兩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組合投資時,不建議投資者購買同一行業的兩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組合投資時,不建議投資者購買同一行業的兩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組合投資時,不建議投資者購買同一行業的兩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答: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既然是組合投資就是為了分散風險,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里,所以,同一個行業相似的股票,基本是同時漲跌的,那麼組合的意義就沒有了,要跌都跌,所以最好不同行業,即便同行業也可以選擇不同環節和上下游的企業,做差別化,這樣才穩健。
E. 對於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不建議其進行什麼投資
正所謂高回報也就意味著高風險,如果說你想追求穩定回報的話,那麼非常不建議你去碰股票,期貨,貴金屬現貨或者是外匯這些東西。你買這些東西,例如股票來說的話,可能一翻就翻個十幾倍,而有可能一跌也會跌個一半,所以說這些投資方面如果你不是很懂的話,盲目投資很有可能會虧的血本無歸,而且普通家庭也建議不要去搞這些。所以你是一個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你就不要去搞股票搞基金,搞信託,或者搞風投之類的東西了,不要搞那些看似好像能賺很多錢,但是你並沒有很懂的一些理財產品。你如果想去理財的話,去買買國債差不多就行了,或者買一些比較穩定的基金,先買一點試試水,不要一次性購買很多,先去慢慢了解整個投資行業,不要盲目的投資。
F. 可不可以私下交易
可以的。
一、股票市場可以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即在上證、深證的交易所交易,公開發行的股票只能在場內交易。投資人通過經紀人委託交易,達成交易後,經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進行過戶。當然投資者要繳納相關的費用,過戶費,傭金,以及印花稅。場內股票的交易就像是買房子,沒有過戶的程序,不能證明你對股票的所有權。
二、場外交易一般是在私下進行交易。未公開發行的股票會通過私下進行交易。只要是股份有限公司,就可以發行股票,但並不是在上證、深證交易所公開發行。這些股票的交易可能會通過私下交易。一般來講,私下交易的傭金較低,交易速度也較慢,需要雙方自主進行協商。但因為監管較松,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建議投資者進行股票的私下交易。
三、二級市場上的股票,投資者可以私下交易,比如,股票過戶、轉讓、贈予,需要雙方帶證件到證券公司辦理。
大部分情況,投資者是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很少在私下買賣股票,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的規則如下:
1、實行T+1的交易方式,即投資者在當天買入的股票,在當天不能賣出,需要投資者在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
2、有漲跌幅限制,二級市場上的科創板、創業板其股票漲跌幅為20%,其它普通股票的漲跌幅為10%,st股票漲跌幅為5%。
3、單向交易,即投資者只能進行做多操作,無法通過普通賬戶進行做空操作,如果需要進行做空,則可以通過融資融券賬戶進行融券操作。
除此之外,投資者在買入個股時必須是100股的整數股。
G. 為什麼說普通投資者,特別是剛入市場就學價值投資是危險的
普通投資者,剛進入股市,不管是學價值投資,還是技術分析,實戰起來,都是比較危險的,因為股市本身就是利潤和風險的結合體,對於新股民來說,很多人是一張白紙,實戰 操作很難有好的結果。
對於新股民,我還是不建議學習價值投資,而應該去學技術分析,這可能也就是你說的,剛入市就學價值投資是危險的吧。
其實,不管是哪種投資,只要學好實戰應用好,都可以賺錢。但是為什麼我建議散戶學技術分析而不是價值投資呢?
價值投資不是分析一下報表那麼簡單。即便看財務報表,真正能讀懂分析透徹的人又有幾個?經濟學本科的人我估計也很難把所有報表都看透,甚至可能被報表數據所蒙蔽吧。要想了解企業的真正情況,一定要實地調研,誰有時間和金錢?即便你去了,公司肯定還不接待你個人。即便接待了,你看到的可能也不是全部也不一定是真實的。
君不見,好像每年都有績優白馬股出現踩雷的事情啊!
總之,目前的狀況下,學習價值投資,我認為不適合散戶。
對於散戶而言,學好技術分析,就能從圖表上掌握主力的動向。從而及時跟進,享受拉升的快樂。
主力做一隻個股目的一定是為了賺錢,一定會有建倉買入,洗盤,拉升,出貨的過程。這個過程,不管是從成交量還是K線圖,以及均線、MACD等技術指標上,都會有所反映。
只有主力資金關照的個股,才會有好的走勢。沒有資金介入的個股,一定是長期低迷的個股。因此,只要掌握了技術分析的內容,在實戰中不斷總結應用, 不斷提高,就能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操作理念和模式,最終走上高手的行列。
當然,學好技術分析以及實戰應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長期不斷學習和實戰,並且總結提升,最後形成適合自己的操作系統,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一般至少需要8-10年,這也差不多是一個牛熊周期的轉換。
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而又痛苦的磨礪,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有可能在這個階段完成從量到質的飛越。
價值投資就是個噱頭,好公司誰上市啊,上市了就等於裸奔,好公司上市了也不會有好結局,原因很簡單,上市公司的每一個決定,每一項事件都要公告,公司是透明的,老總是透明的,不然你就涉嫌違規,這是證券法規定的,不然,你公司借了廣大散戶股東的錢,不受約束那還了得,盡管這樣還是有很多老總鋌而走險,透露信息,操縱股價,被罰款進局子去了,所以價值投資也就是個說法,只是那些聰明的老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有能把股價合理的推高的本事,最終還是會跌回來的,所以投資者和菜市場的低買高賣的菜販子沒多大區別,眼睛不亮,看走了眼,做了賠錢的生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至於說危險不危險,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收益和風險並存,所謂的危險,只是那些想從普通投資者手裡,借用普通投資者的弱點多敲一筆的借口而已,普通投資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韭菜的而命運,不過泱泱世界中也不缺乏火眼金睛者,獲利豐厚,全身而退,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話說的沒毛病。初入股市就學價值投資絕對是危險的 。
價值投資的真諦是上市公司 股票價格低於內在價值 ,或者 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快於股價的上漲速度,能夠化解高企的估值 ,在具備安全邊際的條件下買入並長期持有,以期價格向價值靠攏,從而實現盈利。
1、初學者機械使用估值模型,套用PE/PB
很明顯價值投資的核心問題是對公司未來的估值,而估值不是一個數學問題,也不是記住且會使用某某估值模型這樣簡單。在估值模型的應用基礎上,還要加上經驗、閱歷、商業模式、行業、甚至人性等一些非量化的東西來綜合考量,而這些的初學者所不具備的,但是問題是這些偏偏又極其重要,甚至重要性高於定量化的計算。所以才有估值的藝術而不是科學這樣的說法。
2、長期持有錯誤的標的
由於在估值方面的欠缺,初學者就有可能買入錯誤的標的,而且這種概率相當高。但是在實際的操作執行中,忠實的執行巴菲特說的長期持有,如果有一個期限,我希望是永遠的理念。例如:在A股市場,如果投資者錯誤的持有中國石油,那麼從2007年到現在,我估計投資者應該開始懷疑人生了,中國石油從48元之巔一直處於下跌趨勢中,時至今日股價零頭都不及。
3、初學者往往比較年輕,沒有什麼經驗,往往無法經受市場的顛簸,或者階段性的顛簸,這往往導致初學者老是被市場打耳光。股票老是不漲,賣了就漲,且價投標的價格彈性較低,初學者通常會不知所措。
總之:價值投資絕不是價格低於價值,長期持有那麼簡單,那是一個系統工程 。
非常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
股票中有五個投資派別,價值投資屬於其中一個。價值投資,顧名思義,其本質和邏輯就是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因為一張股票就是代表著一個公司,價值投資中的獲利有兩種方式:
1.低買高賣
2.分紅
為什麼說價值投資危險?其實也不全對,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品,不管是學習價值投資還是其他投資,都需要經過學習相關知識和獨立思考。
價值投資的難點在於你是否會給公司估值,在股票被低估的時候買進來,在股票被高估的時候賣出,能做到這點就很厲害了,但是估值無神,連股神巴菲特都不能做到精確的判斷,更別說是一個股市小白。
對於小白,不建議直接購買個股,因為風險高,而且小白沒有經驗和知識,很難挑選出像樣的股票。不過可以考慮指數基金,也是投資股票,只不過是交給基金經理復制市場的平均收益水平。
注意:不要直接看大盤點數和走勢圖來判斷漲跌,因為這種方式根本就不靠譜,也不要隨便聽別人薦股。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投資的,怎麼分散風險的。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學價值投資是需要不斷學習、實踐經驗,還需要通過長期的時間來檢驗的。
就連巴菲特也不是一下就學成股神的:
1987年年報上,巴菲特非常感慨地說自己曾經浪費了20年,其中包括經營巴菲特合夥公司的那段時間。他一直苦苦追求「便宜貨」,有些時候也誤入歧途。
巴菲特 早期 師從格雷厄姆,遵從的是 撿煙蒂股的思路,要買便宜貨。
所以他早期踩過三個大坑:一個農具生產商鄧普斯特、位居第三的百貨公司霍柴德孔恩和大名鼎鼎的紡織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
這些雖然便宜,但長期經營困難的爛公司,讓巴菲特的20年都頭痛不已。
1985年他告別了紡織業務,因為他已經不願再繼續追加投資勉強維持這樁生意了。
後來巴菲特受到芒格的影響, 逐步將投資策略調整為:用合適的價格買好公司。
股神都走過20年的彎路,何況是大多數的普通人。
沒有人敢一開始就說自己學會了價值投資,沒有十年以上的時間檢驗是否賺錢,一個人是否學會了價值投資是無從驗證的。
而且價值投資就是要非常了解公司的價值,這需要對行業、公司、業務、財務都理解得足夠的深入才行,這些基本的技能都還是需要學習和經驗的。
我覺得一入場就學價值投資是可以的,但如果很快就覺得自己學會了,那是相當危險的。
學價值投資,本身不是壞事。
但首先要理解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裡,巴菲特和芒格就嚴格在能力圈范圍內投資,比如不了解的 科技 股從來不碰,哪怕和比爾蓋茨那麼熟悉,因為不懂都從來沒有買過微軟的股票。
其次,就是要深入學習,在做投資決策前深入了解和分析公司。
最後,如果學有餘力,還需要博覽群書,很多問題需要有多元化的思維格局才能看的更准確,這需要長期堅持去學習的。
因為價值投資的前提是懂價值。連股票的價值都搞不懂,何談價值投資?
不說普通投資者,剛入市的新手,就算是在股市摸爬滾打很多年的老股民也未必真正明白一隻股票的價值,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看股票的價值,那麼價值投資也就無從談起。充其量也就是偽價值投資,自己騙自己罷了。
價值投資的高手們說過下面這些話:
巴菲特:一年只求一個好主意;
段永平:平均兩年投資一家公司,看懂一家公司不比讀一本科容易;
林園:一家公司跟蹤3年後再投資;
芒格:一生只重倉3筆投資(伯克希爾、好市多和李錄基金);
伯克希爾去掉最成功的十筆投資就是一笑話。
所以價值投資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看懂一隻股票需要時間,所謂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敵人。
另外,不是好公司就可以無條件購買,還有個時機的選擇,因為大多數投資者等不起,要知道,市場持續非理性的時間總會比你能撐住的時間更長。
凱恩斯說過:股票的價格最終會回歸價值,但人們往往等不到那個時候就已經死了。
為什麼說普通投資者,特別是剛入市場就學價值投資是危險的?
這句話, 我是100%不認同的。我覺得價值投資是基礎邏輯,一下子就能明白是頓悟,慢慢明白是漸悟 。價值投資能給投資者提供安全邊際,越早了解,對於投資者越有利。
首先、啥是價值投資? 顧名思義哦,就是給公司算賬,到底值多少錢。通過評估行業地位,公司銷售額,凈利潤,銷售及凈利潤成長性等等因素,我們可以給上市公司毛估估值水平。結合整個市場的人氣狀況,給買入的公司稱稱重。我大體的思路是低估的時候開始買入,越跌越喜歡,因為估值越來越便宜,風險越低。這就好比去菜場買菜,上次還是10元一斤的豬肉,這次只有8元一斤了,我的本能反應是劃算了。如果有需求的話,會多買一點。根本不會有上次買貴的挫敗感。只會有這次買到便宜貨的竊喜。我覺得豬肉還是那個豬肉。便宜買到才是正道。如果把這個故事放到故事裡面,我也是如此,所以會越跌越喜歡。並且我深知將來一定能回到它應有的位置。這是價值投資的內在邏輯。所以價值投資者一般都是做中長線的。短線做價值投資只是自欺欺人的說法或者做法。
其次、怎麼做價值投資? 我覺得有必要的花一點時間去研讀下投資大師的經典投資理論。巴菲特,彼得林奇,費雪的書籍比較適合初學的投資者。加上適當的理論聯系實際,通過一段時間的感悟,應該是能找到一些心得體會。巴菲特從小就開始做投資,評估投資方案,是天生的價值投者, 後期 透過模式修正,終究成了舉世聞名的大投資家,他身上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投資者去學習,去模仿。而不要把隔壁老王,老劉說的片面觀點來評估市場。那就有點滑稽了。
最後、價值投資適合哪些人?價值投資是股票投資的底層邏輯,我覺得適合所有人 ,當然目前資本市場上有太多的投資流派。不管哪個流派,我覺得不以價值投資為基礎的投資模型,最終總會出現問題。這有點類似空氣對於人的那種意義。這好比買東西總會貨比三家,不看產品,不看價格的任性行為只適合少數土豪。或者說沙雕更加貼切一點。
總之,普通投資者剛剛進入市場,我覺得不要馬上就參與交易,買賣股票。 應該先了解一些 底層邏輯,股票是什麼?做股票買賣的意義是什麼?普通人怎麼通過買賣股票,獲得穩定的復利回報? 或許搞清楚這三個問題,普通投資者也很快就能認同價值投資者。千萬不要聽信周遭的人談技術面,你可以問問有幾個人炒股票是賺錢的, 不然不會有七負二平一贏的概率分布了。 他們大多跟麻將牌友一樣,一直在談自己的牌技有多麼出色,很少談一年下來賺了多少錢, 如果拿著錢,花著時間,冒著險,只是求一個刺激。那我覺得這根本談不上是投資者 。可能用投機者更加貼切一點。
價值投資是個偽投資說法,股票是只有價格沒有價值的東西,提價值投資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提法。「價值投資」的初衷是想伴隨上市公司共同成長,希望通過獲取上市公司紅利來實現投資增值,想法是沒錯,只是能發放紅利的上市公司太少了,90%都是鐵公雞。莊家喊「價值投資」已經很多年了,市場中除了那麼幾只股票漲得好,其它的股票都是跌,說明「價值投資」是使市場一潭死水的罪魁禍首,因為這個市場根本就沒有價值。普通投資者沒有研究上市公司和調研的能力,「價值投資」無從談起,你硬要去學也永遠學不會。
在股票市場,所謂價值投資,簡單地說,就是以合適的價格買到合適的公司,並長期持有。或者換一種說法,叫以做實業的心態來投資好的公司。
價值投資的理念在理論上當然是可行的,可投資不是空口講理論,是要落實到行動的。而這種行為的落實對投資者來說,有三個巨大的障礙:
確定一個企業的真正價值是困難的,因為不光它的市場價格在不停地變化,企業本身以及企業所處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這基本是一個普通投資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A股市場現在有約3700家上市公司,陣容還在不斷地擴大中。可真正偉大的公司(價值投資理念要求的)能找出幾家?不用往久里說,50年後,至少90%的公司都將消失。所以找好的公司,不光是個技術活、腦力活、力氣活,更是個運氣活。
投資者進入市場是來尋求利潤的。價值投資著眼於長期的利潤積累,忽略短期的價格波動。可這個期限是5年?10年?20年?或者更久?問題是99%的投資者只怕都沒有那個耐心和毅力。人生能有幾個10年!偉人說,100年太久,只爭朝夕。投資者也只能看到眼前的和短期的利益。太久了,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基於此,所謂價值投資在A股只能停留在理論上或者簡化版、變異版上,缺少實行的土壤和人群。
貴州茅台被樹為價值投資的典型,可明眼人可以認出那不過是一群機構抱團取暖精心包裝出來的「酒泡沫」。
偉大的公司鳳毛麟角,價值投資的理念也缺少用武之地,屬於屠龍技。
普通投資者學習它,得了精髓還好,不過是在市場里犯犯選擇困難症。如果只能學到皮毛,學個四不像,那輸的不光是金錢,還有寶貴的時間。這也是題主所言的最大危險。
絕大部分剛入市的普通投資者或新股民,由於沒有投資經驗以及對市場風險無論在認識上還是重視程度上都遠遠不足,很容易產生虧損。股市投資可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尤其做為一名價值投資者,不光要擁有專業的投資常識,更要經歷實戰的歷練,對市場的運行邏輯也要有較深的領悟與體會,成功的價值投資本身就是一門修心課,在市場波瀾起伏不定的復雜市況下能夠做到泰然自若、寵辱不驚,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都是經歷過幾輪牛熊市的投資高手,可謂鳳毛麟角。
剛入市的投資者初來乍到,就像剛見世面的孩子不知江湖險惡,即使做一般的投機在風險面前就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更何況門檻更高的價值投資呢,首先選股的這道關就邁不過去,就更談不上後續的盈利了。所以新股民或普通投資者剛入市學價值投資是危險的,需要經歷常年的各種艱苦的實戰歷練才能逐漸領悟其中的要領,才能逐步成為一名合格的價值投資者!
H. 股市跌跌不休 還有寶藏值得挖掘么
最近幾個月跌跌不休的股市,讓風雲君的很多朋友都開始產生懷疑:股票、基金真的值得投資嗎?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可能都會選擇不參與了。
股市有回調很正常,但親歷其中,信心不動搖是很難的,「我是不是不適合投資?」「是不是方法不對?」「為什麼我當初要買這個產品?」這種想法都是家常便飯。
最近風雲君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剛好看到@DAVID自由之路的一篇演講後有了一些啟發,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如果能想清楚投資股票類資產最底層的邏輯,搞清楚自己在賺什麼錢,就知道自己該不該進入這個市場了。
那麼,投資股票,到底賺取的是什麼收益?
1、底層收益:經濟增長
國內經濟每年還有5-6%的增速,美國經濟也有3%左右的增速,A股和美股集結了大量優質的上市公司,如果只買滬深300、中證500、納斯達克、S&P500等寬基指數,就能獲得一個最基礎的經濟增長的收益。
2、增強收益:貝塔與阿爾法
在寬基指數的基礎上要獲得更高的回報並沒有那麼難,選擇高景氣度的行業布局即可,在一個較長的周期中,行業的大方向還是比較容易看清楚的,在過去五年,如果長期投資於醫葯、消費、科技類基金,就可以獲得遠超指數的回報,這賺取的就是行業的貝塔。
在貝塔之上想要獲得選股的回報就有五花八門的方法了,比如主觀多頭基金經理通過研究、調研,選出優質的公司,量化基金經理通過各種策略篩選和機器交易賺取超額收益,但也正因為阿爾法的挖掘越來越「卷」,一有機會市場很快就反應,導致阿爾法的賺取越來越難。
3、衍生收益:聚沙成塔
除了直接布局股票,股票衍生出來的很多品種也有投資價值。比如網下打新、可轉債、股指期貨、定增基金等,每個品種的收益可能都不一定很穩定,但經常也有賺錢的機會,這些收益一點一點累計,聚沙成塔,長期看也會貢獻超額收益。
股市賺取的這三種收益,看似都挺靠譜,但為什麼股民、基民還是經常虧錢?
踩坑一:誤把貝塔當阿爾法
很多股民都是牛市中後期入場,買入之後美滋滋,覺得自己的選股能力棒棒噠,不斷加倉、甚至滿倉滿融,殊不知這賺得都是貝塔的錢,等牛市退去後,虧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很多基金在某個時期表現也特別出彩,感覺選股特牛,但市場風向一變,業績就不行了,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之前賺的貝塔的錢更多。這類案例大家最近應該也見得不少,比如某些公募基金持股過度集中於一兩個細分行業,某些主觀私募持股過於集中,還有一些量化私募某個風格曝露過大,翻車翻得都很誇張。
踩坑二:最高點買、最低點賣
牛市末期入場,熊市末期退場,是大部分股民基民虧錢的重要原因。
以滬深300為例,如果是2015年牛市末期入場,且選股還不錯的話,要解套也要等到3、5年以後,如果選股不慎的話,可能錢已經打水漂了。
但避開這個是時間點,其他時間閉眼買入寬基指數,持有3-5年,都能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收益率。
把股市投資的大邏輯搞清楚之後,發現要在這里賺取最基礎的收益並沒有那麼難,配置寬基指數、行業ETF、量化指增或者一些組合策略都可以實現,如果想要獲得更多收益,還可以配置具有選股能力的基金或者私募;但股市投資也很難,難的是如何克服低買高賣的心態,如何擺脫錯誤歸因的心理,誤把運氣當做實力,而這些,都需要很長的市場歷練才能掌握
I. 一個不懂得投資的人適合去購買股票嗎
投資市場任何一位成熟的股民都是從不懂到懂的過程,從新人到老人的階段,前期也是經過各種學習和交易慢慢成長起來的。不懂得投資股票的人,只要通過學習和長期交易,也能在後期成為合格的投資者,當然是適合購買股票的。
一、新人可學習炒股知識。
如果想進入股票市場,新人初期最好先有個學習的過程,增加對股市的專業知識了解,以便能在學習中了解股票市場的基本信息和操作方式。
1、學習基本面知識。
新人可以在炒股前學習基本面知識,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有財務狀況、公司的盈利能力包括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還有上市公司短中期的公告等相關數據都會對股價產生影響,不懂得投資股票可以通過學習以便了解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投資價值。
2、投資需要過程。
無論是基金還是股票,投資時最易干擾的就是心態的影響,不懂得投資的人一旦開始投資,初期是最容易因為心態的焦慮或者帳戶盈虧出現浮躁的情緒,此時一旦不能堅持投資和學習,就很容易功虧一簣,尤其是投資基金,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短期就想實現收益。
新人投資基金,可以給自身制定投資計劃,以定時定金額和定周期來看投資結果,在每月投資時固定資金投入基金後,最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投資周期來等待盈利結果,或者時間會更長,等待股市一輪牛市來臨,以便基金實現收益結果。
綜上所述:不懂得投資的人在股市就是新手,是可以購買股票的,但是在投資股票時期最好先學習炒股的專業知識,以便能對股市的機會和風險進行了解,最好構建適合自身的交易系統,有計劃的投資。如果擔心股票市場風險,也可以考慮投資基金,同樣也是參與股票市場,採用定投方式長期投資,也適合股市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