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醫葯股集體大漲 10億元主力資金搶籌龍頭股 機構看好創新葯等細分賽道
今日醫葯股強勢上漲,拓新葯業、天宇股份、海南海葯、威爾葯業、豐原葯業漲停,恆瑞醫葯漲超7%。wind數據顯示,16.4億元主力資金搶籌醫葯板塊,恆瑞醫葯獲凈流入10.22億元居首,凱萊英、長春高新、貝達葯業、復星醫葯等股凈流入額居前。
從券商機構近日發布的醫葯行業研報來看,創新葯、CXO等細分賽道被普遍看好。粵開證券稱,醫保談判作為葯品放量的重要催化劑,是銜接創新葯研發和商業化的重要一環。雖然納入醫保的代價為大幅讓利,但在量價博弈中,葯品往往能享受葯品進院的紅利和新增患者需求的提升,最終通過以量換價為品種帶來增量貢獻,建議把握創新葯、CXO投資機會。
山西證券指出,政策密集出台,帶量采購常態化持續加速行業分化,倒逼企業向創新轉型;醫保目錄已建立動態調整,我國醫葯創新已進入黃金發展期,開啟國際化之路,建議關注研發實力雄厚,管線豐富,梯度合理,產品優勢突出的國產創新龍頭企業。
㈡ 恆瑞醫葯至暗時刻,高瓴重回十大股東之列
文 | 安富建
六年來首度跌停!8月20日,恆瑞醫葯 (600276.SH) 迎來「至暗時刻」。
股價腰斬、公司裁員、基金出逃......曾經的「大白馬」和「醫葯一哥」,已屈居邁瑞醫療 (300760.SZ) 和葯明康德 (603259.SH) 之後。
19日晚間,恆瑞醫葯披露2021年半年報,報告期內累計研發投入25.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48%,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高達19.41%,但 凈利潤卻近乎零增長,增速創下18年來新低。
8月20日開盤後,恆瑞醫葯股價多次觸及跌停,至上午11時,已被逾2.5萬手賣單封死跌停,收盤報48.46元/股,總市值3100億元。相比今年一度6000億的市值,已然腰斬。與此同時,網傳的安徽省臨床檢驗試劑採集會議紀要,令「器械茅」邁瑞醫療大跌17%。
受「葯茅」和「器械茅」影響,南微醫學 (688029.SH) 、萬孚生物 (300482.SZ) 、金域醫學 (603882.SH) 、通策醫療 (600763.SH) 等醫葯龍頭股紛紛跌超10%。
上市21年來,整體向上的恆瑞股價雖有起伏,但 這大半年來下行曲線之陡峭,前所未有, 「葯茅」何以至此?最近兩年,恆瑞接連失誤,利潤空間不斷縮窄,一如《財健道》半個月前所指出的:恆瑞醫葯無以容錯。半年報的風吹草動,即刻就在資本市場上引起一波巨浪。
仿製葯後路已斷,創新葯和國際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日前,63歲的孫飄揚重回董事長之位,被認為是挽救恆瑞醫葯的一線曙光。
01
集采不利
醫保談判失策
恆瑞醫葯之所以出現流年不利的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
據公司半年報顯示,受國家和地方帶量采購的影響,公司傳統仿製葯銷售下滑。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個葯品,報告期內銷售收入環比下滑57%。另一方面,主要產品卡瑞利珠單抗自2021年3月1日起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降幅達85%,加上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諸多問題,造成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環比負增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6月開展的第五批集采中,因恆瑞報價策略不當而釀成大錯,重磅產品碘克沙醇注射液和格隆溴銨注射液大意丟標,二者占公司營收合計達7.1%;其他中標產品的價格,與競爭對手相比差距懸殊而缺乏優勢,比如,中標量最大的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液報價158元,遠高於其他兩家 (241.8元和343.8元) 。
集采和醫保的重要性,對於制葯企業而言不言而喻。若稍有不慎,前期付出便可能功虧一簣。
卡瑞利珠單抗PD-1醫保談判已經失策,因此即將到來的醫保談判便尤為關鍵。
7月30日,271個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葯品名單對外公布,恆瑞醫葯、百濟神州各有3款新葯進入,系數量最多,且其中2款面臨直接競爭。恆瑞醫葯新葯包括PD-1單抗、PARP抑制劑。還有一款重磅新葯是化葯1類創新葯TPO-R激動劑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根據國盛證券測算,若能進入醫保快速放量,預計該葯品峰值銷售有望超過10億元。這輪的醫保談判,對於恆瑞醫葯而言,是必須抓住的救命稻草。
02
被推倒的多米諾「股」牌
自2000年上市以來,恆瑞曾跑出了百倍長牛的行情,甚至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最能抗跌的大藍籌之一——當時全年的股價跌幅也不過18.79%。2021年二季度,恆瑞單季度扣非凈利潤下滑,而上一次單季度利潤同比下滑,是在11年前的2010年第四季度。
但這一切早有預示。
恆瑞醫葯持倉基金上半年即已陸續出逃。截至6月30日,共有326隻基金披露持有恆瑞醫葯,合計持有2.36億股,環比上季度減少29.38%。相較一季度,北上資金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二季度減持股份約0.19億股,持股7.66億股,持股比例由12.26%降至11.97%,仍為恆瑞醫葯第3大股東;而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國基金因減持,甚至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
機構退場,散戶接盤,但不斷進場「抄底」的散戶已然被套牢。 據統計,恆瑞醫葯的股東數量大幅增長,尤其二季度增速超過60%。2020年末,恆瑞醫葯股東數量為28.18萬戶,至3月末,增長為36.76萬戶,增幅約30%。二季度末,恆瑞醫葯股東數量激增至61.01萬戶,較三月末增幅高達65.97%。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資本被動新晉成為恆瑞醫葯十大股東, 這或許是一個信號:資本市場仍然有大機構在看好恆瑞醫葯。高瓴資本自2015年12月左右開倉進場恆瑞醫葯,一年內曾兩次加倉。從恆瑞醫葯公開的十大流通股東數據來看,2016年三季度增持到2193萬股,去年2020年退出十大股東。時至今日,高瓴資本持股4046.19萬股,持股比例0.63%。
與之同時,亦有牛散告訴《財健道》,下個交易日即入場抄底。
03
裁員風波不斷
恆瑞何以絕地反擊?
8月20日,關於「恆瑞醫葯大幅度裁員」的信息在網上瘋傳,該甚至登上「東方財富」導讀欄。 此次裁員主要涉及仿製葯的醫葯代表,同時會增加創新葯的研發人員。有消息稱,恆瑞醫葯大刀闊斧的裁員,要將人數從3萬減到2萬。針對此事,恆瑞醫葯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稱,公司在半年報中對這件事情做了說明,「公司要集中資源做創新和對國際化進行運營改革」。早先,有恆瑞醫葯內部人士接受媒體采訪稱,「實際上,組織結構進化從今年6月份已經開始」。
新業務調整、大幅裁員,這些新招頻出的背後,站著恆瑞醫葯「大家長」、頭號靈魂人物孫飄揚。8月4日,孫飄揚正式重新出任董事長。它能否成為恆瑞的一劑強心針?仍然尚未可知。
財報數據顯示,恆瑞已在美國、歐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發團隊,主要成員均是來自羅氏、諾華、輝瑞、默克等知名葯企的中高層人才;23項國際臨床試驗正在推進開展,其中國際多中心Ⅲ期項目7項,並有10餘項研究處於准備階段,共啟動86家海外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主力產品卡瑞利珠單抗,則為恆瑞帶來首個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肝癌國際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組,並啟動了美國FDA BLA/ NDA遞交前的准備工作;另外還有多款產品實現全球同步開發。
這些海外項目能否盡快破局?這正在考驗孫飄揚的速度。
為突出恆瑞的持續創新能力, 本次半年報還披露了恆瑞創新葯收入和管線,創新葯實現銷售收入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0%,占整體銷售收入的比重為39.15%。和高研發投入一樣,恆瑞押注創新葯的本色未有絲毫改變。 雖然競爭愈發激烈,但研發、國際化、運營優化,以及孫飄揚的王者歸來,依舊是恆瑞的護城河。
1990年,32歲的孫飄揚臨危受命擔任廠長,挽救了一家賬面資金只有8萬元的小廠「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後來,他一手將其扶至「白馬股」醫葯龍頭的地位。 電影《至暗時刻》結尾,丘吉爾說: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尹莉娜對本文亦有貢獻)
㈢ 醫保談判落地三家上市公司抗癌神葯入圍,抗癌葯百分百有效嗎
醫保談判是將葯品納入醫保目錄,此舉對相關葯品公司的核心價值在於「以價換量」,尤其是較為昂貴且市場容量大的抗癌葯PD-1,本次包括恆瑞醫葯、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三家上市公司旗下產品納入醫保目錄。納入醫保目錄,將顯著提振上市公司的業績,以2020年初開始納入醫保的信達生物旗下PD-1達伯舒為例,信達生物披露的信息顯示,達伯舒在2020年前三季度內的銷售額達1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股價漲幅在納入醫保前的2019年僅為10%,2020年股價漲幅超過170%。
㈣ 醫保談判落地三家上市公司抗癌神葯入圍,抗癌葯百分百有效嗎
2020年醫保談判結果出爐,包括三款被稱為抗癌神葯的PD-1葯品在內的119種葯品談判成功。醫保談判是將葯品納入醫保目錄,此舉對相關葯品公司的核心價值在於「以價換量」,尤其是較為昂貴且市場容量大的抗癌葯PD-1,本次包括恆瑞醫葯、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三家上市公司旗下產品納入醫保目錄。
㈤ 納入醫保對葯物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
利好
醫保談判是國家為滿足重大疾病臨床用葯需求,進而降低葯品價格,滿足老百姓用葯可及性。造成葯房銷量更高,所以是利好。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㈥ 醫葯行業:醫葯板塊整體承壓 推薦低估值個股
事件:
近兩日發生了多起宏觀、行業和重點公司事件,醫葯板塊整體承壓:
1。腫瘤葯醫保談判納入,17種腫瘤葯降價31-80%幅度不等。
2。美股10月10日晚間受加息不確定性提升影響大跌。
3。長春高新公告董事金磊辭職,繼續保留子公司金賽葯業董事及總經理職務,經營正常。
4。恆瑞醫葯公告:董監高集體計劃11-12月減持占公司總股本的0.0612%股份,其集體當前持有0.3599%公司股份。
國信醫葯觀點:
1。腫瘤葯以量換價大勢所趨,中國醫葯人均年消費金額僅約1500元,可及性要求能放量的品種只能價格合宜,而且仿創結合才是國內企業優勢,創新葯紅利仍為國內企業享有。
2。當前醫葯股很多個股已經處於估值低位,實際上市場擔憂大多已經在趨勢而不是估值上,大盤利空出盡代表一陽來復、否極泰來。
3。恆瑞醫葯、長春高新:事件驅動不改恆瑞醫葯管線綿長、長春高新處於醫保體系外的中長期優勢,短期市場弱勢下可能引起部分沖擊。
4。維持本周一外發的10月策略對部分標的偏樂觀觀點,龍頭公司:13%醫保+5%結構改善+3%集中度提升=21%穩健增速,對應19年20~25X估值已經具備吸引力。
10月策略推薦個股:A股:華東醫葯、華蘭生物、天壇生物、上海醫葯、樂普醫療、一心堂。港股:中國生物制葯、中國中葯、金斯瑞生物科技。
(文章來源:國信證券)
㈦ 醫療板塊連續下跌,醫療股真的不能再買了嗎
一直以來,醫葯行業是A股最牛以及估值較高的板塊,整個醫葯行業去年漲了很多,2020最高時漲了66%,很多股票一年翻好幾倍,比如去年以來的疫苗股便是,估值上百倍的不在少數。
2021年開始到現在,醫葯股跌了不少。
今年關於醫葯股的投資策略,還是耐心等龍頭企業估值回歸合理,一般來講對於龍頭企業我對估值也沒有太糾結,我也不需要暴跌,罕見的投資價值,或是崩盤,估值超級低,歷史低點,我覺得這種機會很難等,一般來講估值回歸合理我就會配置一點,當然跌得很厲害我就會加倉。
畢竟好的股票,價值合理就能出手了,至於會不會砸出黃金坑,那得看天意。
望採納,有問題可以關注我、私信。
㈧ 醫葯股全線大跌,為何四千億的葯明康德閃崩跌停
醫葯股尾盤跳水,尤其是CXO概念股出現集體下挫。其中,當日登陸科創板的百濟神州(688235.SH)開盤破發後,股價一直在低位徘徊,最終收報160.98元,跌16.42%,跌破192.6元的發行價。百濟神州是首家「A+H+N」三地同時上市醫葯企業。按照發行價192.6元計算,打新中一簽(即500股),當日收盤浮虧1.581萬元。
針對這次暴跌,有投資者爆料稱,「市場傳言葯明進了入美清單。注意風險。」也有人推測,或許和國內集采政策推進、醫保談判砍價有關,但上訴消息均未得到任何層面的證實。而葯明康德的股價閃崩,也登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
葯明康德的業績表現十分強勁,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2億元,同比增長39.8%;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35.62和31.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41%和87.81%。單季度收入和盈利水平也都創新高。
然而,面向CXO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未來及企業本身存在的風險,葯明康德也並非高枕無憂,其股價從今年7月最高點172.49元/股一路下跌。在此之外,葯明康德還遭遇股東、機構、高管的連番減持,而其中有股東更是因為違規減持而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