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個畢業論文題目...要和股票有關
《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
《版塊效應與股票投資策略》
《中小企業融資策略分析》
② 跪求論文《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
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 以下三類:市場內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 (1)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 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2)基本面因素 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 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 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 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 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 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 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③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
證券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購買有價證券,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投資都有風險存在,證券投資也不例外。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的 範文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篇1淺論證券投資風險
摘要: 文章 通過分析我國證券市場存在風險現狀以及這些風險形成原因,提出合理的防範風險的 措施 ,通過完善法律,加強監管,推進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增強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管理,使證券市場在我國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證券投資;證券市場;風險防範
證券投資是指投資者(法人或自然人)購買股票、債券、基金券等有價證券以及這些有價證券的衍生品,以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和投資過程,是直接投資的重要形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特殊的經濟條件下逐漸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一個特殊的經濟市場,這就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具有其特殊性,也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
例如,上市公司的質量問題;證券交易制度問題;市場過度投機問題;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和宏觀調控政策存在著失當或失效問題等,這些都是造成我國證券市場異常波動的原因。這些波動對廣大投資者帶來巨大投資風險及經濟損失的同時,更對我國的金融體系和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盡管投資的品種和種類也日益多元化,然而證券投資依然是廣大投資者最有前景的理財方式之一。但是風雲變幻的證券投資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依然難以把握,使投資者面臨獲投資結果的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般而言,證券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投資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風險是由於未來的收益的不確定性,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出現偏離,從而造成損失。
一、證券投資風險類型與特徵分析
證券投資的風險一般可分為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
(一)系統風險
證券投資的系統風險是指那些對所有的上市公司產生影響的因素引起的風險,比如因經濟、政治及整個社會環境變化所引起的證券價格的波動都屬於此類風險。就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言,大致有如下幾種:
1.利率風險。這是指利率變動,出現貨幣供給量變化,從而導致證券需求變化而使證券價格變動的一種風險。一般而言,因利率下降引起股價上升或因利率上調引起股價下跌。
2.市場風險。這是指證券市場本身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系,包括政治局勢動盪、貨幣供應緊、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者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
3.政策風險。各國的金融市場與國家的政治局面、經濟運行、財政狀況、外貿交往、投資氣候等息息相關,國家的任一政策的出台,都可能造成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價格的波動。
4.其他系統風險。除了上述風險之外,還存在其他一些風險如匯率風險,入市資金結構風險等。
(二)非系統風險
非系統風險,是指某些微觀不確定因素的發生對某一個或幾個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所帶來的風險。這些微觀不確定只對個別公司或企業產生影響,通常與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變動不存在系統性、全局性關聯。非系統風險主要有如下幾種:
1.信用風險。它是指證券發行人在證券到期時無法還本付息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實際上揭示了發行者在財務狀況不佳時出現違約和破產的可能,它主要受證券發行者的經營能力、盈利水平、事業穩定程度等因素的影響。
2.經營風險。指上市公司的決策人員與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企業虧損而帶給投資者投資損失的可能性。造成經營風險的因素有諸如項目投資決策失誤、市場預測不準以及技術更新不及時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都有經營失敗的可能性,因此這種風險是始終潛在的。
3.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所造成的風險。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常用的一種經營手段。一般來講,債務資本比例越高,財務杠桿作用就越大,但同時也要看到負債經營不利的一面,由於負債需要支付固定的利息,當企業利潤下降時,帶給投資者的收益就將大幅度減少。因此,如果企業負債過量,造成資本結構不合理,那麼相應所蘊含的財務風險就越高。
4.價格風險。價格風險是指涉及企業產品的價格發生變動而帶來的風險。構成企業的價格風險一方面是成本因素,即企業從事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的價格上漲或職工工資增加使生產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市場競爭使銷售價格的下降。
5.技術風險。指技術開發方面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技術難度、成果成熟度、與商品化的差距、開發周期、技術壽命期等造成的投資風險。
除了上述幾種特殊風險外,常見的造成非系統風險的因素還有諸如自然災害以及不利於某一公司或企業的特殊事件的發生等等。
二、證券投資風險影響的因素
證券投資給人帶來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證券投資風險的因素分析在證券投資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證券投資的風險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經濟因素。風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或直接表現為證券投資不能盈利甚至不能收回本金(主要指債券),或間接表現為某種證券投資比銀行存款或 其它 投資少盈利。證券投資風險既包括證券本身規律體制的風險,又包括人為因素的風險。因此,對證券投資風險因素的認識有利於監管機構制定合理的證券制度,也有利於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一)市場風險影響因素
市場風險是由於證券市場行情變動而引起的。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產生市場風險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證券市場內在原因,它是不可避免的;另一個就是人為的因素。證券市場行情的變動同樣也引起市場風險。這種行情變動可通過股票價格指數或股價平均數來分析。證券行情變動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決定性的因素是經濟周期的變動。經濟周期的變化決定了企業的景氣和效益,從而從根本上決定了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行市的變動趨勢。
(二)利率風險影響因素
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引起證券價格變動。利率與證券價格呈反比變化,即利率提高,證券價格水平下降,利率下降證券價格水平上漲。
利率從兩方面影響證券價格:一是改變資金流向。當市場利率提高,會吸引一部分資金流向銀行儲蓄、商業票據等金融資產,從而減少對證券的需求,使證券價格下降。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一部分資金流回證券市場,增加對證券的需求,刺激了證券價格上漲;二是影響公司成本。利率提高,公司融資成本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盈利下降,引起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融資成本下降,盈利相應增加,股票價格上漲。
(三)投資者層面風險影響因素
證券投資風險究其實質是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和損失的大小,它源於證券市場內外各因素未來的不確定性,投資者本身的行為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1.過度自信導致的非理性投資行為。證券市場是一個典型的導致過度自信的場所,投資者會由於過度自信而影響他們對會計信息的正確研判。
2.風險偏好導致的非理性投資行為。不同的投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主要可分為風險厭惡、風險中性以及風險喜好型投資者。通常風險喜好型投資者會把相同的資產組合的確定等價報酬率定得比無風險投資的報酬率要高,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選擇資產組合而不是無風險投資。
3.從眾心理導致的非理性行為。在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往往不是基於自己對收益和風險的預測,而是通過猜測和跟隨別人的行為來買賣股票,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市場的從眾行為。而從眾心理導致的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則使客觀存在的投資風險成為事實。
三、證券投資風險防範措施
證券投資是一種風險投資,在證券投資過程中,為了盡可能避免各種風險,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投資者必須對投資風險有充分認識,學會衡量投資風險的 方法 ,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將證券投資的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證券投資風險的規避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政策制定者要推出合理的規則,盡量減少風險;二是投資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市場本質,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一)系統性風險的防範
對於證券投資監管機構而言,系統性風險可以從制度創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監管體系三個方面防範和化解,提倡誠信並幫助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的觀念。
對於投資者,系統風險是無法消除的,投資者無法通過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進行防範,但可以通過控制資金的投入比例等方式,減弱系統風險的影響。
(二)非系統性風險的防範
證券投資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多種證券投資組合分散和降低。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原理在現代金融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投資者一般應先分析各證券的收益與風險結構,通過對行業發展前景、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分析與研判,再結合其市場表現,選擇出具有潛力的投資品種構建投資組合。
1.投資對象分散化。投資者可將資金分散於債券與股票,而且在購買股票時選擇購買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股票,從而避免因某一行業或企業不景氣而蒙受重大損失。
2.投資地域分散化。不同地區的企業會受所在地區的經濟狀況、市場、稅賦以及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營業績會相當懸殊,其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會有一定差異。
3.投資期限分散化。在投資期限上採取分散方式,就是將資金分成若幹部分分別進行長期投資、中期投資以及短期投資,這樣,可以減少經濟不景氣或股市行情大起大落所帶來的損失。
四、證券投資風險幾點思考
1.證券投資市場各種風險產生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許多情況下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我們對證券投資的風險分析不應採取一因一果的分析方法,而應採取一因多果或多果多因的綜合分析方法。
2.在證券投資風險中,系統的風險是不能通過分散投資加以避免的,而只有非系統性的風險,才能採用多樣化的投資加以避免。
3.對證券投資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防範措施,對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中華.投資學[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72-75.
[2] 於桂琴.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成因分析[J].特區經濟,2001,(10).
[3] 張志軍,楊利紅.我國風險投資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7,(1).
[4] 徐暖心.淺析我國證券投資的風險與規避措施[J].2010.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篇2芻議我國證券風險投資
[摘 要] 證券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行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證券風險投資的發展現狀,然後對我國證券風險投資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後就如何規范和構建健康的證券風險投資體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證券 風險投資
我國風險投資業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和一些發達的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還處於初期階段,也存在這許多的問題,如:資金來源相對單一、風險投資資本總量小、資本退出機制不通暢、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不完善、缺乏專業的風險投資人才等。積極的分析我國的風險投資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策略,對促進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證券風險投資的發展現狀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風險投資公司進入我國投資市場以來,我國的證券風險投資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當前我國風險投資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從投資模式來看,風險投資偏向於權權合並形成聯合投資,方便投資人短期回報;從投資領域來看,風險投資主要投資與高科技產業,另外第三產業等行業也有大量的投入,形成了高科技為主,其他行業為輔的局面;從投資階段來看,風險資本不僅僅用於新興的富有成長性的企業,還被廣泛用於破產企業的重建、成熟企業的股權轉移以及並購融資等。總的來說,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畢竟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風險投資亦處於起步階段,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證券風險投資存在的問題
1. 我國證券風險投資 渠道 單一。目前,我國的證券風險投資主體相對單一,主要是集中於財政撥款和銀行的貸款為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的風險投資規模和數量不能有較大提高,也不能滿足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要求,不能達到投資組合的最佳要求。
2. 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稅收環境不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制以及優越政策等外部運行環境,是風險投資順暢運作的前提條件,風險投資在我國已經開始了20多年,但至今仍未對風險投資進行立法,由於缺少有關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束縛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另外,政府引導調控不足以及金融體制及配套機制落後,也阻礙了風險投資的發展。
3. 風險投資專業人才嚴重缺乏。高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是風險投資的靈魂,我國目前是高層次、國際化的專門風險投資人才急缺,既有相應科技知識、管理 經驗 ,又懂金融的復合型風險投資人才很少,這與風險投資業的健康運行不適應。
4. 資本退出機制還不夠順暢。資本退出是風險投資正常運轉的重要環節,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收益的最大化決定了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和時機,在一定程度上,風險投資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資本退回的成功與否。因此,為了促進風險投資事業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對高新科技的推動作用,必須要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
5. 風險投資的中介機構不夠完善,缺乏權威性機構。當前,我國還沒有專門從事風險投資的評估機構和風險投資咨詢顧問機構等,要建立和完善這些結構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三、證券風險投資應對策略
1. 拓寬資金來源,實現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在保持原有的財政科技撥款和銀行科技開發貸款的基礎上,根據國外成功經驗和我國發展趨勢,積極地拓展其他資金來源:加大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的投入;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行業;要充分的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加大外資的引進力度,使外資成為風險投資的重要來源。
2. 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風險投資的快速發展是與政府的支持密切相關的,為了鼓勵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我國也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研究制定支持風險投資的相關利好政策,同時,要對風險投資貸款實行利率優惠,積極探索建立風險投資補償機制,如:設立高科技發展風險基金,發行高科技債券,推出高科技企業股票上市等。
3. 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和規范。由於風險投資的社會性、復雜性和高風險性,這就要求其運行環境必須建立在一個完備的法律規范架構下。因此,要研究和制定規范風險投資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加強風險投資的監管工作,並頒布一些與此配套的優惠政策,為風險投資企業提供優惠,為風險投資的健康運轉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4. 規范風險投資運作,建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風險投資資本的退出不僅僅是投資的高額回報,而且也是其繼續循環投資的基礎。風險投資者之所以從事該項活動,其價值是為投資者帶來了很高的投資回報。為了實現這種回報和規避風險,這就需要可靠的退出機制,如:借殼主板上市、開設創業板、企業並購與企業回購、清算退出等,為風險資本安全退出、實現價值提供保證。同時,我國要積極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探索適合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的退出模式。
5. 加強風險投資人才的培養。人才是風險投資發展所需的第一要素,風險投資是靠風險投資家來運作,我國要推動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對口人才培養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這樣才能早就出一批高素質的,具有強力的風險意識,用於創新的專業人才隊伍,促進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
6. 完善中介服務體系。結束語:總之,由於證券風險投資的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全面的了解其運行機理, 總結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風險投資的成功經驗,作為我國發展風險投資的重要借鑒,促進證券風險投資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瑩瑩 趙立響: 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消費導刊, 2006,(11)
[2]張陸洋 劉崇興 張仁亮: 中國風險投資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 2007,(01)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
④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那麼,經濟增長如何促進股票市場呢?
一、變數的因果關系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採用ADF法進行單位根檢驗。
檢驗結果中,AIC是信息秩統計量,用以確定檢驗模型採用的滯後階數k,AIC值越小則採用的滯後階數越理想。
通過檢驗,可知LGDP、LCAP、LVAL、LTURN幾個變數水平序列不穩定,而其一階差分序列在不同顯著水平下拒絕含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為典型的I(1)時間序列。
(二)協整檢驗
Engle和Granger指出,協整關系是指屬於同階非零單整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間序列盡管是非平穩序列,但如果它們的某個線形組合可能構成零階單整序列,則認為兩個變數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從協整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經濟意義所在,兩個變數雖然具有各自的長期波動規律,但是如果它們是協整的,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已認知的經濟理論出發選取變數,回歸殘差往往是非平穩的,不能排除偽回歸的現象,而協整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檢驗模型變數選取是否合適的方法。
協整檢驗的方法較多,本文採用EG檢驗。
二、我國股票市場不穩定性分解與經濟增長在流動性
過剩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顯現出了從潛在的不確定性向現實的不穩定性逐漸轉化的趨勢。
而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加快和強度增加,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無法迴避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對於金融穩定的研究與探討得到了包括學術界、業界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而歷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所以對於股票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研究也備受關注。
總體分析,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股票市場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值、成交金額、上市公司盈利和分紅等;二是來自於宏觀經濟變數以及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產出、投資、消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
學術界對於股票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首先,由於股票市場具有經濟“晴雨表”之稱,所以對於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其次,貨幣政策逐漸成為熨平經濟波動的主要宏觀政策,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與其之間的直接以及間接關聯研究也同樣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發展有顯著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經濟增長是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
經濟增長能提高股票市場的資本化率、提升股票市場收益率,同時能提升股票市場的交易率。
這些研究結論也符合相關的`經濟理論。
經濟發展有利於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融資,這正是股票市場籌資功能的體現。
同時,由於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資本增值的渠道,這為投資者進行資本市場的交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濟的發展為股票市場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股票市場的發展有一個較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預期。
(二)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弱。
在本文的實證檢驗中,交易率、籌資率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會有明顯的作用,加大股票市場的容量,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籌資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它關系著個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以及能為經濟發展提供的資金。
此外,股票市場發展的其他選取指標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干擾作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發展股票市場,培育股票市場的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萬正曉等,2008)。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我國多數投資主體投資理念缺乏且股票市場不完善。
這樣,股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弱化,不能提供合適的機制引導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
同時,股票市場不能降低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及為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散,也不能通過股價表現市場信息和配置資源,更不要談對企業的監控職能。
因此,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較弱。
四、結語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
本文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僅作初步探討。
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最新的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建模分析,探討二者之間的數量模型;同時,還可以結合模型探討影響二者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探討股票市場的微觀作用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者探討股票市場的倫理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戰穎,2008)等問題。
;⑤ 對於IPO公司利潤影響要素分析論文
對於IPO公司利潤影響要素分析論文
利潤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同時它也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然而,由於會計分期假設和權責發生制的使用決定了某一期間的利潤並不一定意味具有可持續性、利潤帶來的資源並不一定具有確定的可支配性,利潤的高低也並非一定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1]。因此,如果管理者或者投資者僅僅將企業利潤作為決策的標准,勢必會加大他們承擔的風險,所以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投資者都越來越關注企業的利潤質量。所謂利潤質量是指利潤的形成過程以及利潤結果的情況,體現公司利潤的變現能力,持續性和穩定性[2,3]。高質量的利潤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盈利基礎,同時也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時降低風險、增加收益提供保障;低質量的企業利潤則可能阻礙企業的持續發展,增加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因此,研究公司利潤的質量不僅對公司自身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還對投資者投資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文獻綜述
至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從多個角度對企業的利潤質量進行了分析研究。DhaouiAbderrazak,OuidadYousfi(2010)研究了目前的研發戰略的決定因素和分析對財務績效與盈餘管理的權力下放的R&D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跨國公司的研發權力下放,以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而管理人員的優勢,可以得到一些私人和非轉讓的盈餘管理而增加的好處[4]。因為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會鼓勵人們分散自己的研發,以增加盈餘管理。MihirA。Desai(2005)認為企業為了贏得資本市場,誇大其盈利水平,往往採取避稅這種方式,表面上提高了企業的利潤質量,卻導致企業的財務報告越來越不值得信賴[5]。PatriciaM。Dechow等(1995)對美國企業的實證分析發現企業的經營現金流量占的比重較高企業的利潤質量較高,組成企業利潤的應計利潤和經營現金流量相比,應計利潤的持續性弱於經營現金流量[6]。陳小林,林昕(2011)認為管理者會出於不同目的對盈餘進行管理,近而將盈餘管理按屬性分為決策有用性盈餘管理和機會主義盈餘管理,審計師將根據不同的盈餘管理屬性出具不同的審計意見[1]。郭世輝,崔文姣(2009)則以應收賬款規模、應收賬款周轉率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與應收賬款增長率的差額為變數構建了應收賬款視角的利潤質量評價模型,並得出應收賬款規模與利潤質量呈負相關,而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與應收賬款增長率的差額對利潤質量有正的影響[7]。田甜(2008)在分析了影響企業利潤質量的因素後,提出應從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提高企業資產獲利性等途徑提升企業利潤質量[8]。王秀麗(2005)從利潤結構角度研究了利潤質量問題認為高質量的利潤結構應體現出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符合性、與資產結構的匹配性、與對應的現金流量結構的趨同性、主營業務的核心性以及利潤自身結構的協調性等特徵[2]。
此外,周曉蘇(2004)則通過關聯規則分析了微利公司的利潤質量,發現微利公司通過非經營業務增加流動資產、或減少流動負債等方式來提高企業的流動比率,可以達到提高公司利潤質量的目的[9]。綜上來看,目前國外的學者對利潤質量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盈餘管理,應計利潤和經營現金流量對企業利潤質量的影響,國內學術界則是從審計意見,企業利潤結構、應收賬款、資產流動性角度來研究上市公司利潤質量的影響因素,而鮮有從受利潤質量影響的股票價格方面,對利潤質量進行分析。同時,IPO公司作為最受股民追捧的企業而學者們卻忽略了對其利潤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本文選擇IPO公司利潤質量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影響IPO公司利潤質量的因素,並運用Logistic模型來探討其影響的方向和顯著性。
2研究假設和理論依據
股票價格能夠反映公司的歷史信息,是投資者分析決策的重要依據。然而已有研究成果表明股票價格不能直接反映公司利潤質量。一方面,股票價格受股票市場有效性影響,不同有效性的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對反映公司利潤往往具有不同的信度,無效的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不僅不能真實的反映公司歷史信息,也無法真實反映公司利潤的質量,因此,本文假設中國的股票市場是具有弱勢有效性的,IPO公司提供的財務信息真實可靠。另一方面,股票價格瞬息萬變,股價不能反映企業利潤的穩定性,也無法為投資者提供直接的利潤質量信息。因此,本文選擇股票價格變異系數而非股票價格來衡量企業利潤質量,是因為股票價格變異系數越小風險越小,投資者投資是對企業利潤的長期增長和穩定性分析結果的理性人選擇。此外,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的規定,從未上市的公司若要成為上市公司,必須由審計師對其前一年的財務報告,出具標准無保留意見,這也意味著從新上市公司前一年財務報告中獲取的財務指標值得信賴。
3影響IPO公司利潤質量變數選擇和樣本數據選取
3.1影響IPO公司利潤質量變數選擇
基於以上假設和現有的研究成果,從體現公司利潤的形成過程以及利潤的結果兩個方面對影響IPO公司利潤質量的變數進行選擇。(1)體現公司利潤的形成過程:應收賬款周轉率(X1)、存貨周轉率(X2)、流動比率(X3)、速動比率(X4)、每股現金凈流量(X7)、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X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每股收益(X9)。(2)體現公司利潤的結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X5)、營業利潤率(X6)、凈資產收益率(X10)、稅後利潤增長率(X11)11個指標作為影響IPO公司利潤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此外,選擇各個上市公司收盤價格的變異系數作為衡量利潤質量優劣的標准。
3.2樣本數據選取
本文原始數據主要來源於大智慧軟體和宏源證券軟體,新股信息則來自於東方財富網(http://data。eastmoney。com)。基於研究需要,本文對預選樣本按以下標准進行剔除:
(1)本文只選擇2010年第一季度上市的IPO公司作為分析樣本。因為公司將在第一個季度的15天以內報出該企業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但若公司3月31日上市,則該公司第一季度股票收盤價格變異系數為0,對其進行分析意義不明顯,這樣的IPO公司將被剔除。
(2)本文選者的財務指標都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對異常指標將予以剔除。例如,人人樂其資產周轉率達到了8800多,遠遠的超過其他公司的資產周轉率。
(3)金融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具有特殊的風險,資本的財務杠桿率高等特點,因此金融企業也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圍之內。通過以上篩選最終有85家IPO公司符合本文的研究要求,所有數據均來自於2009年各個公司的年報數據。
4實證分析
4.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通過研究眾多研究變數內部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旨在運用假設的少數幾個變數來表示原來變數的主要信息的研究方法。根據因子分析法的操作原理和基本步驟,並對原始變數進行標准化的`基礎上,建立的因子分析數學模型如下:x1=a11F1+a12F2+∧+a1mFm+ε1x2=a21F1+a22F2+∧+a2mFm+ε2∧xn=an1F1+an1F1+an2F2+∧+anmFm+ε{m(1)其中,xi為原始變數,aij為因子負荷,Fi公共因子,εi為隨機擾動項。對樣本數據進行KMO和球形Bartlett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從表1可知,Bartletts檢驗結果拒絕了各變數獨立的假設,KMO統計量為0。623,大於臨界值0。5,所以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進行因子分析後,得出主成分信息(見表2)。從表2可知由相關矩陣求得特徵值,方差貢獻率和相關貢獻率中,前5個主成分的特徵值均大於1,他們的累積貢獻率達到75。95%,說明這5個因子能夠比較全面的解釋利潤質量的總體水平。提取5個因子後,計算出各變數的共同度(見表3),結果顯示每一個變數的共性方差均大於0。5,且大部份接近或者超過0。7,說明這5個因子能夠較好的客觀地反映了原變數的大部分信息。由這5個主因子與上述11個變數得到的因子載荷矩陣,因為初始的因子載荷矩陣系數不是太明顯,為了使因子載荷矩陣系數向0—1分化,本文對其採取方差最大旋轉,旋轉後的結果見表4。根據表4,我們得到的主因子的表達式為:F1=0。944x2+0。944x3—0。613x4+0。821x7F2=0。798x1+0。736x6F3=0。798x9+0。770x10F4=0。792x8+0。794x11F5=0。889x5其中,F1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每股現金流量,F2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利潤率,F1和F2體現企業利潤的變現能力等。F3包括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F4包括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稅後利潤增長率,F5包括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F3,F4,F5表現企業利潤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4.2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對以上變數進行了因子分析後,我們還需要對其影響方向和顯著性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因此本文在因子分析後,運用Logistic模型進行分析。根據Logistic分析要求,因變數必須是二分類變數。因此,我們首先將IPO公司的股票收盤價的變異系數從小到大排序,並規定排在前面的43家公司為利潤質量較高的公司,Y值為1,剩下的42家公司Y值為0。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取了5個主因子,將5個主因子作為新變數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的回歸模型為:pi=ea+∑k=nk=1βkki1+ea+∑k=nk=1βxki(2)對其進行變形得到:logit(p)=ln(pi1—pi)=a+∑k=nk=1βkxki(3)即:Logit(p)=α+β1F1+β2F2+β3F+β4F4+β5F5其中P表示Y=1(即利潤質量高)的概率,F1表示提取的5個主因子。運用spss16。0進行logistic回歸,得出綜合回歸結果,綜合回歸結果中卡方值為15。922,其達到了0。05的顯著性水平,對其進行的Hosmer—Lemeshow檢驗,Hosmer—Lemeshow統計值的概率P為0。825大於顯著性水平0。05,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Logistic回歸具體結果見表5。得到logistic回歸模型為Logit(p)=0。450—0。725F1+0。264F2+0。242F3+0。606F4+0。313F5
5結果分析與結論
5.1結果分析
從表5結果來看:第一主因子F1的Wald值為4。938,大於其它主因子的Wald值,且顯著性水平達到了0。05。第一主因子F1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每股現金流量。由回歸系數符號,我們得知作為樣本的IPO公司的上述幾個指標對利潤質量有影響,且為負向影響,則意味著這些指標值越大,企業的利潤值越不高,股價的波動性越大。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每股現金比率的最佳值都存在一定的范圍,若超過這個范圍,企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如流動比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的最佳值為2:1,但在研究的85個樣本中只有4個樣本的流動比率接近於這個最佳值。這也在另一方面說明了中國的投資值對一個企業的評價,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該企業的償債能力。第四個主因子F4的wald值為4。89,其顯著性水平達到了0。05,這個主因子包括了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稅後利潤增長率。從上表中,我們得知?4為0。606,回歸系數符號為正,則表明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稅後利潤質量增長率對利潤質量是正向影響。即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越大,稅後利潤質量增長率越高,表明企業的利潤質量越好,投資者向這些公司投資的風險越小。主因子F2,F3,F5主因子的Wald值都沒有通過檢驗,說明這些因子包括存貨周轉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營業利潤率,每股收益,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凈資產收益率對利潤質量的影響不顯著,但並不能說明這些因素可以忽略。
5.2結論
本文用股票價格的變異系數代表利潤質量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並不能全部解釋利潤質量的影響因素,因為影響股價的因素不僅包括利潤質量方面的信息,還要受很多其他方面的影響。如方曙紅,李正逸(2007)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分析利率變動對我國股票股價的影響,最後得出在一般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將會導致股票價格的下降[10]。所以回歸結果雖然不夠理想,但是總的來說仍然可以接受。本文通過因子分析法,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稅後利潤質量增長率對IPO公司的利潤質量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每股現金比率對IPO公司的利潤質量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因此,管理層在對公司進行管理的時候,應該關注公司的流動資產,速動資產,以及負債等,不斷提高公司的利潤質量。
;⑥ 運用市場供求理論分析股票價格的因素。
所謂股價的技術分析,是相對於基本分析而言的。正如上一部分所述,基本分析法著重於對一般經濟情況以及各個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行業動態等因素進行分析,以此來研究股票的價值,衡量股價的高低。而技術分析則是透過圖表或技術指標的記錄,研究市場過去及現在的行為反應,以推測未來價格的變動趨勢。其依據的技術指標的主要內容是由股價、成交量或漲跌指數等數據計算而得的,我們也由此可知──技術分析只關心證券市場本身的變化,而不考慮會對其產生某種影響的經濟方面、政治方面的等各種外部的因素。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判斷股票現行股價的價位是否合理並描繪出它長遠的發展空間,而技術分析主要是預測短期內股價漲跌的趨勢。通過基本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應購買何種股票,而技術分析則讓我們把握具體購買的時機。在時間上,技術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預測舊趨勢結束和新趨勢開始方面優於基本分析法,但在預測較長期趨勢方面則不如後者。大多數成功的股票投資者都是把兩種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加以運用,他們用基本分析法估計較長期趨勢,而用技術分析法判斷短期走勢和確定買賣的時機。 股價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認為股價是由供求關系所決定。基本分析主要是根據對影響供需關系種種因素的分析來預測股價走勢,而技術分析則是根據股價本身的變化來預測股價走勢。技術分析的基本觀點是:所有股票的實際供需量及其背後起引導作用的種種因素,包括股票市場上每個人對未來的希望、擔心、恐懼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上。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空中樓閣理論。空中樓閣理論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該理論完全拋開股票的內在價值,強調心理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投資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價格購買某種股票,是因為他相信有人將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至於股價的高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願以更高的價格向你購買。精明的投資者無須去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他所須做的只是搶在最大的「笨蛋」之前成交,即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前買進股票,而在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後將其賣出。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⑧ 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寫一篇關於「宏觀經濟對證券市場影響」的論文
一.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有直接的影響。貨幣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銀行通常採用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穩定貨幣等政策目標。無論是中央銀行採取的政策手段,還是最終的貨幣供應量變化,都會影響股票價格,這種影響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一)存款准備金制度
1.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資金趨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二).再貼現政策手段
1.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收緊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降低再貼現率,放鬆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增加,市場資金供應相對寬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上升。
再貼現率又是基準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提高。資金供應趨緊和市場利率提高將導致股票市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再貼現率的下降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下降,股票市場價格相應提高。
(三)公開市場業務
1.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大量出售證券,收緊銀根,一方面,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在收回中央銀行供應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的供應,可能使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放鬆銀根時,一方面,基礎貨幣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推動證券市場活躍,證券價格上升;另一方面,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買入證券,在投放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需求,可能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上升。
總之,中央銀行放鬆銀根、增加貨幣供應,資金面較為寬松,大量游資需要新的投資機會,股票成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一旦資金進入股市,引起對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價上升。反之,中央銀行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資金普遍吃緊,流入股市資金減少,加上企業拋出持有的股票以獲取現金,使股票市場的需求減少,交易萎縮,股價下跌。
二.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或赤字、財政稅收和補貼、國債政策等手段影響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或者減緩經濟發展速度有相對直接的效果。財政指出下降會直接減少對社會產品與勞務的需求,稅率上升也會立即減少消費者的收入,從而導致消費的快速下降。財政支出減少,稅率下降,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財政政策也是政府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個方面。
(一)國家預算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並且是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起到刺激經濟發展的作用;反之,財政結余政策壓縮財政支出,具有縮小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抑制經濟的發展速度。
1.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發展。
2..或是通過增加財政盈餘或降低赤字,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經濟增長,調整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改變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水平和股息派發。
(二)通過調節稅率影響企業利潤和股息。
稅收調節經濟的首要功能是調節收入分配,也就是稅收的轉移功能。另外,稅收還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結構,財政部門通過設置稅種和差別稅率能夠達到調節供求結構的效果。在經濟蕭條時期,社會有效需求不足,這時,政府降低稅率可以刺激企業擴張投資,提高總需求;在經濟過度繁榮時期,政府可以通過提高稅率的辦法抑制企業投資沖動,降低總需求。
1.提高稅率,企業稅負增加,稅後利潤下降,股息減少。公司的可分配利潤減少,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減小,投資者不再投資於證券市場而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減少,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下降。
2.降低稅率,企業稅負減少,稅後利潤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的可分配利潤增加,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投資者投資於證券市場而不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增加,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上升。
(三)國債發行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國債是政府用來調節總體經濟以及經濟結構的手段。通過發行國債,政府可以調節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將部分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到政府手裡,以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國債還可以幫助政府在調節國民收入時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將部分用於消費的資金轉化成投資基金,用於農業、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國債發行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調整基準利率有一定影響,而基準利率變化對於市場利率的變化也有影響,因此,國債政策也能夠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經濟增長。
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影響股票價格。
1 .國債發行量增加,市場上有一部分資金流向國債投資,使市場上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市場價格下降。
2 .國債發行量減少,市場上流向國債投資的資金減少,使市場上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三.市場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絕大部分公司都負有債務,利率提高,利息負擔加重,公司凈利潤和股息相應減少,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利息負擔減輕,公司凈盈利和股息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二)利率提高,其他投資工具收益相應增加,一部分資金會流向儲蓄、債券等其他收益固定的金融工具,對股票需求減少,股價下降;利率下降,對固定收益證券的需求減少,資金流向股票市場,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三)利率提高,一部分投資者要負擔較高的利息才能借到所需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如果允許進行信用交易,買空者的融資成本相應提高,投資者會減少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投資者能以較低利率借到所需資金,增加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上漲。
四.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抑制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是因貨幣供應過多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在通貨膨脹之初,公司會因產品價格的提升和存貨的增值而增加利潤,從而增加可以分派的股息,並使股票價格上漲。在物價上漲時,股東實際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為股東利益著想,會增加股息派發,使股息名義收益有所增加,也會促使股價上漲。通貨膨脹給其他收益固定的證券帶來了不可迴避的通貨膨脹風險,投資者為了保值,增加購買收益不固定的股票,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價也會上漲。但是當通貨膨脹嚴重、物價居高不下時,企業因原材料、工資、費用、利息等各項支出增加,使得利潤減少,引起股價下降。嚴重的通貨膨脹會使社會經濟秩序紊亂,使企業無法正常地開展經營活動,同時政府也會採取治理通貨膨脹的緊縮政策和相應的措施,此時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更大。
五.匯率的調整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匯率的調整對整個社會經濟影響較大,有利有弊。傳統理論認為,匯率下降,即本幣升值,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不利於進口而有利於出口。匯率變化對對股價的影響要看對整個經濟的影響而定。若匯率變化趨勢對本國經濟發展影響較為有利,股價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具體地說,匯率的變化對那些在原材料和銷售兩方面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和企業的股票價格影響較大。
若一過國際收支連續出現逆差,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會採取提高國內利率和提高匯率的措施,以鼓勵出口減少進口,股價就會下跌;反之,股價會上漲。
⑨ 試述影響股票價格的宏微觀因素(跪求一篇800字的論文,看到的朋友幫個忙,急需要)
在每一個行業或者科學領域都有存在最本質的規律,抓住了這些規律也就扎住了事物的本質,而在不確定性中產生、發展、繁榮、蕭條的證券市場也不能脫離規律的限制。只有把握住了其推動證券市場產生、發展、繁榮、蕭條的最本質的因素,擺脫短期影響因素的干擾,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巴菲特說的:「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話雖簡單,但是要想正真的做到,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同時還要對市場有清晰、深刻的認識,這有這樣才能避免市場噪音的干擾。
大多數客戶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態,每一次買股票之後都是希望股票馬上大漲,但是從市場規律來看,在時間的分配上,85%的時間股票是處在震盪整理的階段,而上漲的時間只有15%,同時大多數的投資者一旦購買股票之後恐懼的程度會放大數倍,完全失去方向感,患得患失的心態成為主要的現象,而正是這些心態導致他們的心態難以忍受時間的煎熬,股價的小幅波動也會引起投資者心理大幅的搖擺,每一次的操作都會踏錯了節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投資方法的引導。
(一)關於「水池理論」的解讀
市場能夠走出向上大趨勢的第一個條件是:寬松的貨幣環境。
假設:市場就好像一個水池,而貨幣相當於水池裡面的水,市場擴容的速度相當於水池容積的擴容速度,水池裡面的水位代表市場整體的平均價格。
當向市場中注入的水過多,並且遠超過水池的擴容速度時,水位上升,市場整體的價格就會上漲,市盈率也會伴隨著提高。如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一方面是因為2005年匯率改革後人民幣大幅升值,導致外貿企業的經營環境大幅惡化,將很大一部分資金從實體經濟加壓到了股票市場,而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也吸引了大量國際熱錢的湧入,我國外匯儲備從加入WTO錢的2000億美元發展到目前的2萬億美元就是很好的證明;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的儲蓄習慣加上國內的理財產品匱乏,使得居民存款大量存放在銀行,而2006年行情的發展吸引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居民金儲蓄資金從銀行轉移到股票市場,巨量的資金不斷的涌進股票市場,而市場的擴容速度遠遠的低於資金的傭金速度,市場整體的「水位」不斷提高,估值水平也接近歷史高位。
(二)業績對市場的支撐
上面說的巨量的資金將市場整體價格水平推到了高位,但是這種市場的漲幅只是局限於市盈率的提高,而如下圖所示,歷史上市盈率的變化范圍只是從最低的20倍左右到最高的70倍左右,但是如果加上業績的推動力量,市場上漲的空間將大幅提升,例如,一隻股票的每股收益為1.00元人民幣,按照20倍的市盈率計算其股價為20元,當市盈率上升到70倍時其股票價格為70元,但是如果在股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每股收益提升到了2.00元人民幣,按照70倍的市盈率計算其股票價格為140元人民幣,也正是資金及收益增長這兩大動力推動了市場的大幅上漲。
二、微觀層面上市公司的分析
入市資金的多寡及整體盈利能力決定了市場中長期的走勢,但是在上漲的過程中,每個板塊或者說每一隻股票上漲的幅度並不一樣,有的可能漲幅巨大,如2006年 --2007年的中國船舶,有的可能漲幅較小,具體的原因應該從微觀層面上市公司的業績推動因素入手分析。如果公司在市場的牛市行情中業績增幅非常明顯,則在股票價格方面的表現就是市盈率與業績增長雙重推動,漲幅巨大,而一旦投資者抓住了這樣的股票則會獲利豐厚。
決定公司業績的因素有些是來自於外部如重組、資產注入等,有一些是公司內生性的因素推動,而只有抓住了內生性的推動力,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公司內部中,產品的銷售價格與數量、生產成本及公司費用的情況是反映公司經營水平的指標,因此,要想詳細的了解公司業績未來的趨勢,就要從財務指標入手,挖掘能夠夠推動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的因素,
(一)經營杠桿
經營杠桿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一般情況下,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而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桿系數」,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稅前收益+固定成本總額)÷稅前收益=1+固定成本總額÷稅前收益
在求得經營杠桿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
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
經營杠桿系數高的公司,價格及銷售量的變化對業績的影響非常顯著,銷售量的增加降低了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毛利率,而產品價格的上漲也會大幅提高產品的毛利率,但是相比之下,由於價格的上漲並不像銷售量的增加那樣需要變動成本的增加,因此影響的程度更大。如:某家公司銷售量為1000單位,價格為1,總固定成本為600,即單位固定成本為0.6,變動成本為200,即單位變動成本為0.2,利潤為200,毛利率為20%,當銷售量增加到2000時,假設固定成本及單位變動成本都不變,利潤變為1000(2000-600-2000*0.2),毛利率變為50%,但是如果價格增加一倍之後,由於總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都不變,因此利潤為1200(2000-600-200),毛利率為60%。
但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經營杠桿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是雙向的,在經濟處於上升周期中,產品的銷售量及銷售價格都處在良性循環之中,對公司業績的推動是兩性的,且由於杠桿的存在,業績的變動速度大幅度快於杠桿低的公司;但是在經濟下行之中時,由於銷售量及價格都處在下行趨勢中。加上經營杠桿的存在,公司業績的下滑也會快於經營杠桿低的公司。
因此,對於此類周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的操作要從宏觀經濟的大趨勢入手,把握增長階段,拋棄下行階段。
對於非周期性行業,再大的宏觀經濟循環中,銷售數量及價格的變化不會太大,經營杠桿的影響有限,更多的是從財務杠桿及公司的盈利能力,競爭水平入手。
(二)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也叫財務杠桿程度,通常用來反映財務杠桿的大小和作用程度,同時還用來評價財務風險的大小。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息稅前利潤變動額/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財務杠桿對公司利潤正向推動是建立在借貸資產的盈利能力高於債務利息的基礎上的,而一旦借貸資產的盈利能力低於借貸利息,對公司的業績將會起到反作用。如,假設一家公司的總資產1億元人民幣,借貸資金5000千萬,自有資產5000千萬,借貸利息為5%,如果借貸資金的盈利水平為3%,低於5%的利息水平,則會從自有資金的盈利中拿出2%來彌補缺口,但是如果借貸資金的盈利能力為10%,則會在自有資金盈利的基礎上,再為公司創造250萬的利潤。
跟經營杠桿一樣,財務杠桿系數高的公司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企業的破產或者資不抵債,而在經濟上行周期中,對公司的影響更多的是正面的,因此,兩種工具的運用更多的是結合宏觀經濟走勢的大背景來分析。
(三)非周期性行業的分析
在市場中,有很多公司股票波動的幅度遠遠小於大盤,甚至在大盤大幅下滑的過程中,其股價卻表現出非常抗跌的特徵,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存在非常強的核心競爭能力,能夠在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保持較好的市場份額,甚至有些公司還會出現高速增長。對於這樣的公司,應該從以下幾個指標來判斷: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收益率等。
(1)毛利率
毛利率是總收入減去生產產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和製造產品所耗費的勞動力成本所得的數值,除以總收入所得的數值,具體的計算為:
毛利率=(總收入減-原材料成本-製造過程中的人力成本)/總收入
毛利率越高,說明公司產品的盈利能力越強,但是搞毛利率也會吸引大量的投資者進入這個行業,競爭加劇最後會使得毛利率不斷的降低,因此如果一家公司能一直保持高的毛利率,說明公司具有很強的核心競爭能力,如果產品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那麼公司以後的成長性將會有很好的表現。
(2)總資產收益率
總資產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又一個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個衡量企業收益能力的指標。在考核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情況時,投資者往往關注與投入資產相關的報酬實現效果,並經常結合每股收益(EPS)及凈資產收益率(ROE)等指標來進行判斷。實際上,總資產收益率(ROA)是一個更為有效的指標。 總資產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競爭實力和發展能力,也是決定公司是否應舉債經營的重要依據。
總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平均負債總額十平均所有者權益)×100%
其中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平均資產總額是指當期期初和期末資產總額的算術平均值,即: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總資產收益率指標集中體現了資產運用效率和資金利用效果之間的關系。在企業資產總額一定的情況下,利用總資產收益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確定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總資產收益率指標還可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果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連續多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說明公司的資產利用效率非常高,盈利能力非常強,如果加上財務杠桿的運用公司的業績將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這些因素都是作為對上市公司業績推動的重要因素,有的是藉助於大的經濟周期,如經營杠桿,而有的則可以反映公司是否具備核心競爭能力,是否具備長期投資的條件,不同風格的投資者可以依據不同種類的公司選擇不同的操作策略或者在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方法。從市場根本上把握波動的真諦,避免跟隨市場的波動起伏在市場中搖擺不定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