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2018三季報業績增長股票

2018三季報業績增長股票

發布時間:2023-01-20 19:47:57

⑴ 美的、格力之爭,從三季報數據能看出什麼跡象

大家都知道,格力和美的是中國家電特別是白電領域的排頭兵。而且這兩家都很有意思,給我們的印象很不相同。都在廣東,一家國企一家民企;國企的格力高調異常,民企的美的沒啥存在感;一個眼睛裡容不下沙子,另一個幾乎不發表對行業的看法;一個產品眾多,另一個主力還是空調。除了這一些,還可以數出它們很多風格迥異的鮮明對比。

今年的疫情肯定對他們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另外還有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國際環境變化和內循環促消費等新情況,我就以他們發布的公開三季度財報數據來中的幾個簡單數據指標對比一下兩家企業的最新情況。

一、營收對比

這不得不說美的全面占優。曾經在吹牛的時候,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就告訴我,好像美的除了電視機,所有家電都要生產。就是這個理,美的從2017年起一直就是2000億級的俱樂部成員;格力是2018和2019年兩度達到剛好2000億。

營收增長上看,兩家均從2017年的高速增長上掉頭向下,就算沒有疫情的2019年,格力也是幾乎停止了增長。其2018年為了穩增長或者說沖2000億的努力,比如大力促銷返利、向終端壓貨等措施,在2019年總算擋不住行業總體的平衡增長趨勢。而美的方面雖然營收增長上速度總體也是在下滑,特別是2018年比格力嚴重,但其基本穩住了低增長的態勢。

二、凈利潤對比

不得不說,這一直是格力占優的部分,在其產值均低於美的的情況下,2017至2019年,每一年凈利潤均高於對方,應該說其產品的附加值還是較高的。但是領先的優勢在2019年被基本追平,2020年前三季度就全面落後了。

再看一下凈利潤的增長情況,應該說都兩家的凈利潤增長模式還是區別較大,美的在2020年以前基本保持在18%左右,比較平穩,而格力卻從高速增長狀態中掉頭向下。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雖然美的全年大概率也會降到10%以內,但格力大概率全年更會停止增長。

三、存貨周轉情況

兩家的存貨周轉情況均不錯,長期維持在全年6-8次,就算2020年前三季度略有下降,但也基本表現正常,並未出現大規模的存貨積壓的情況。但是代理商和經銷商處的壓貨情況肯定不會算在這裡面,這個我沒有相關數據。白電行業的競爭雖然激烈,但還未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四、凈資產收益率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2019年以前,還是格力的凈資產效率更高,與營收情況吻合,說是兩家公司同質化程度較高,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並無太大差異。

家電行業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外向型行業之一,格力和美的又是這當中的千億級龍頭(九陽等我們常見的家電品牌還在沖百億)。他們的發展情況還是很能代表整個行業的基本情況,白電甚至家電行業已經進入平衡增長期,爆發式的高增長已經成為過去。

⑵ 中醫葯萬億市場再迎大利好!4股三季度業績已翻倍

外匯天眼APP訊 : 萬億級中醫葯大 健康 產業再迎政策利好!

10月27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健全中醫葯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葯在維護和促進人民 健康 中的獨特作用等六大意見。

一方面,行業政策利好不斷,另一方面,行業創新仍不足等因素的作用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行動積極轉型。中醫葯行業業績分化正在顯現。

促進中醫葯發展六大意見

《意見》提出了以下六大意見,其中重點信息梳理如下:

一、健全中醫葯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鼓勵連鎖經營。明確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實施「互聯網+中醫葯 健康 服務」行動。

二、發揮中醫葯在維護和促進人民 健康 中的獨特作用

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葯品種,及時向 社會 發布。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葯問題等,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到2022年形成並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三、大力推動中葯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修訂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推行中葯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葯用動植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分區域、分品種完善中葯材農葯殘留、重金屬限量標准。制定中葯材種子種苗管理辦法。

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葯材生產技術標准體系、等級評價制度。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中葯標准(一部),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專 家承擔有關工作,建立最嚴謹標准。健全中葯飲片標准體系,制定實施全國中葯飲片炮製規范。實施基於臨床價值的優先審評審批制度。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機制, 探索 建立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用5年左右時間,逐步實現中葯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四、加強中醫葯人才隊伍建設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院士評選等加大對中醫葯人才的支持力度,研究在中國工程院醫葯衛生學部單設中醫葯組。研究建立中醫葯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加強國家中醫葯傳承創新表彰,建立中醫葯行業表彰長效機制,注重發現和推介中青年骨幹人才和傳承人。

五、促進中醫葯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

在中醫葯重點領域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開展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臨床研究,加快中葯新葯創制研究,研發一批先進的中醫器械和中葯制葯設備。支持鼓勵兒童用中成葯創新研發。

六、改革完善中醫葯管理體制機制

健全符合中醫葯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完善與國際疾病分類相銜接的中醫病證分類等編碼體系。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積極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葯按規定納入醫保范圍。研究取消中葯飲片加成相關工作。

中醫葯大 健康 產業2020年將突破3萬億

2016年,可謂是中醫葯行業的政策大年,國家級的戰略發展規劃,即《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簡稱《規劃》)等重磅文件都在當年發布,從多方面鼓勵支持行業的發展,包括種植、流通、終端服務等領域,均有規范意見。其中,《規劃》提出,爭取「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葯服務;到2030年,中醫葯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眾多利好政策,為中醫葯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數據顯示,自2016年國家級戰略發展規劃下發後,三年來中醫類醫院和西醫類醫院診療量增速差距縮小,並在2018年出現反轉,2018年中醫類醫院診療量增速4.4%,西醫類為4.0%。

隨著我國 社會 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速,總體 健康 需求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保健意識普遍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大量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動醫療保健市場的需求。

中金公司認為,全民 健康 的意識提升會持續帶動「治未病」市場發展,這更多是增量市場,也更多是自費市場,源自 健康 需求從治病需求向預防需求、康養市場進一步延伸,這是在 社會 發展到一定階段( 健康 意識與支付意願同時提升)才擁有的發展機遇,而中醫葯在「治未病」市場具有天然的優勢。

長城證券認為,近幾年,國家先後推出多個政策,不斷規范中醫葯發展,鼓勵中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新葯研發,提升中醫葯服務能力,助推 健康 中國建設。中國中醫葯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5574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880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58%。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機遇,推動中醫葯振興發展,迎來中醫葯板塊發展的新契機。

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 健康 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 健康 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四家中醫葯企業三季度業績翻倍

近年來,我國中醫葯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創新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下,中醫葯上市公司發展動力不足,業績有所承壓。面對這一形勢,部分中醫葯企業尤其是老字型大小企業已在積極的謀取轉型。

例如雲南白葯、廣葯集團下的白雲山等企業已經行動,主要通過資產整合重組、股權激勵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來提高盈利能力。其中,白雲山業績增速較為明顯。2016-2018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5.97%、36.71%以及66.9%。

整體來看,中醫葯企業業績也出現了分化。

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A股中葯類上市公司共計67家。截至10月27日,已有31家中醫葯上市公司發布了三季報。其中, 太龍葯業、泰合 健康 、大理葯業 以及 馬應龍 等4家中醫葯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40%。其中,太龍葯業位居榜首,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達483.9%。

太龍葯業此前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48.78%。對此,公司表示,報告期公司收入結構調整,在大幅壓縮葯品流通業務的情況下,葯品制劑業務、中葯飲片業務、葯品研發服務等主要業務不斷拓展,帶動整體營業收入增加;且隨著部分虧損資產的剝離,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隨著經營規模的調整與擴大,公司營運資產增加,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增大。

太龍葯業在經歷了去年業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今年業績將實現盈利。公司三季報顯示,2018年度凈利潤為負,2019年1-3季度公司醫葯製造和葯品研發業務規模擴大,經營業績增長;同時剝離了部分虧損資產,預計全年公司將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另有昆葯集團等8家中醫葯上市公司三季度凈歸母利潤增幅逾10%。當然,也有部分企業業績增速有所放緩。數據顯示,有龍津葯業等12家企業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出現了下滑。其中,龍津葯業歸母凈利潤增速下滑最多,達87.57%。

龍津葯業此前發布的三季度業績預告中提出,報告期內,因國家醫保控費、處方限制等政策持續推進,公司部分銷售區域、銷售終端銷售量下滑,致使營業收入下降,凈利潤減少。本報告期內收到的政府補助和理財產品收益相比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故導致凈利潤呈現較大幅度下降。

⑶ 很多公司的業績都在提高,為什麼股價不斷創新低呢

業績大增,理論上來說,凈利潤增加,公司的內在價值增加,股價應該上漲。但在實際股市投資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一部分公司發布相關財報(年報、季報、半年報)後,股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出現了大跌。這種情況一般有四個原因:

一、比例的大增而非絕對值大增

投資者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就認為業績暴增,公司很賺錢,所以是績優股,股價應該大漲,這種看法存在明顯的片面性。這里的業績增長500%只是一個增長比例,而非增長的絕對值。

也就是說,就算是凈利潤增長了500%,它的絕對值也不高。比如說一家上市公司,上一年凈利潤是10萬元,本年業績增長了500%,那也只是達到60萬元而已。而如果說公司本身估值水平就比較高,增長的凈利潤對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是微不足道的。

實例:

恆立實業發布三季報,業績大增1303.65%,增長了13倍,看起來肯定屬於「業績大增」,但公司去年同期凈利潤僅108萬元,大增13倍後也只有1500萬元凈利潤,相對於公司20億的市值來說,依然屬於高估值,股票也繼續下跌。



總結:

業績大增,股價卻出現大跌,看起來不合常理,但深究背後會發現,業績增長只是表徵,股價漲跌需要深層次邏輯支撐,投資者需要將真實的情況搞清楚,再結合實際市場走勢,才能作出客觀的判斷。

⑷ 三季報預增披露規定是什麼

季報由上市公司在會計年度前三個月、九個月結束後的三十日內編制完成,即第一季報在四月份,第三季報在十月份。在業績報告之前,往往會進行預告,按照交易所的規定創業板公司都需要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且時間鎖定在10月15日前,除此之外年度業績預告需要在1月31日之前披露。
年度業績預告披露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值。
2、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
3、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 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提前讓投資者知道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比如,業績預增,則投資者可以適量的買入,預減則可以進行減倉操作。
拓展資料:
長航鳳凰:前三季凈利預增406,77%-498,91%
長航鳳凰(000520)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5500萬元-6500萬元,同比增長406,77%-498,91%。報告期,沿海大宗干散貨運輸市場較上年同期明顯改善,平均運價同比上漲,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上升;公司通過提高船舶運營效率,增加長江自有船舶和重塑大件物流運輸業務、鞏固改善船員勞務派遣和多式聯運業務,擴大業務規模,導致效益同比大增。
天原股份:前三季凈利預增3028,3%-3158,65%
天原股份(002386)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4,8億元-5億元,同比增長3028,3%-3158,65%。業績增長一是報告期公司主要產品市場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二是公司自有原料基地配套和產業協同優勢;三是公司「一體兩翼」新興產業產能效益開始逐步釋放,逐漸形成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第6,2條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四個月內披露年度報告,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兩個月內披露半年度報告,在每個會計年度的前三個月、九個月結束後的一個月內披露季度報告。 預計不能在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兩個月內披露年度報告的公司,應當在該會計年度結束後兩個月內按照本規則11,3,7條的要求披露業績快報。 公司第一季度季度報告的披露時間不得早於公司上一年度的年度報告披露時間。 公司預計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的,應當及時向本所報告,並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決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後期限。

⑸ 格力電器股票三季報,000651股票三季報

格力電器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非常多朋友都入手了格力電器這只股。在家電行業之中,格力作為主導企業,很多消費者都對它有所了解,學姐馬上跟大家聊一聊格力電器。


在深入了解格力電器前,為大家准備了一份家電行業龍頭股名單,快點來看一看吧:寶藏資料:家電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生產銷售空調器、自營空調器出口業務及其相關零配件的進出口業務是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公司的主要產品涵蓋空調、生活電器、智能裝備。從《暖通空調資訊》發布的數據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調憑借16.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持續在行業中發揮帶領的作用;從《產業在線》可以了解到,佔比33.89%是2021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調的內銷情況,隸屬於家電行業第一。


依據簡介不難看出格力電器實力非常雄厚,下面我們通過亮點剖析一下格力電器適不適合投資。


亮點一:員工持股方案落地,利益綁定長期穩增長可期


2021年6月21日,格力電器揭曉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員工持股計劃資金規模在30億元以內,公司回購賬戶中的已回購股票是股票來源,以每股27.68元的價格買入,這個價格處在回購均價的50%的水平,股票規模沒有超出1.08 億股,佔到總股本的1.8%,擬定將有不超過12000人的員工參股,達到了總員工數的14%,把董明珠認購上限3000萬股排除後,持股量人均值是0.65萬股。員工持股計劃實現了核心員工和骨乾的個人利益與上公司業績的高度綁定,有望激發出核心人員的全部工作熱情,未來公司業績穩增長可期。


亮點二:公司產品品類逐漸豐富,綜合競爭力增強。


就現在來說,公司已從單一品類發展到當前涵蓋消費品和工業品兩大領域多品類產品,那麼,空調發展也已從家用空調拓展到商用空調以及特殊工況空調,冷藏冷運、軍工國防、醫療健康等領域在後續當中會是重點拓展的領域。


篇幅不允許過長,更多關於格力電器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把它放在了在這篇研報中,假如想了解可以戳這里:【深度研報】格力電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2018 年以來,電商下沉助推白電市場,現在,每家每戶幾乎都能用上冰箱和洗衣機了,再看看空調,更是早就進入"一戶多機"的時代了,將來升級換代才是主流需求。在現在這個低基數的背景下,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各地方政府可能會加大補貼力度,提升白色家電的購買人數。疫情的沖擊和考驗都面臨過,龍頭企業的話,是憑借著其在產業鏈布局、專利規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制度等方面的優勢,有更大的機會創造「爆品」,白電市場的集中度將有更多的提高,格力電器作為白色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是有望從中受益的。


三、總結


從大體上看,格力電器實力很出色,綜合來看,市場佔有率是比較高的,通過改革改善了經營環境,慢慢的產品也多了起來,公司發展前景很優秀。文章因為它的滯後性,文章內的數據可能不是最新的,要是需要最新的精準的格力電器的未來行情,有需要的朋友們請直接點擊下面的鏈接,有專業的投顧來指導,看下格力電器現在行情是否適合買入或賣出:免費】測一測格力電器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9-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⑹ 又一家詐騙公司瀕臨破產!曾經股價27,如今只剩2.7

【前文回顧】

1.《卡住中國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上)》

2.《卡住中國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中)》

3.《卡住中國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中)》

5月21日,股價一路狂跌的索菱股份收到了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對於索菱股份來說,這份問詢函完全在意料之中。控股股東持股遭輪候凍結,公司深陷債務漩渦,核心高管先後辭職,部分生產線停產停工…… 上市不到四年 的索菱股份正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

「姍姍來遲」的年報遭問詢

4月30日,拖延了三天的索菱股份2018年的年報終於「現身」。在年報中,審計機構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 無法表示意見 」的審計報告。

根據最新下發的年報問詢函,深交所對索菱股份的問詢內容主要包括審計內控、前期差錯更正、財務報表項目和其他事項四大方面共19個問題。

在5月21日的年報問詢函中,深交所再度聚焦索菱股份的預付賬款問題。

截至2018年末,索菱股份及其子公司通過非金融機構保理業務融資,再由上市公司以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往來款形式支付給銳科塑料、創輝達電子、隆蕊塑膠等多家公司,相關款項期末余額高達10.77億元。

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索菱股份說明相關往來款項的收款方銳科塑料、創輝達電子、隆蕊塑膠等是否與公司及公司實控人肖行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關系。

同時,內控也是深交所問詢的重點。問詢函指出,2018年,索菱股份存在對深圳市索菱 科技 有限公司的違規對外擔保,金額為7715萬元,而索菱 科技 是索菱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肖行亦控制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鑒於索菱股份出現消極回復的情形,深交所在問詢函中專門列出一個問題,要求索菱股份結合本次年報問詢函的相關核查工作、會計師對公司進行年度審計的情況以及深圳證監局對公司立案調查的最新進展,在回復本次年報問詢函的同時回復交易所前期發出的多份監管函件。

實際上,索菱股份消極應對監管問詢的情形是從2018年12月開始的。當時,由於索菱股份持續曝出各種亂象,深交所從2018年12月7日起陸續向索菱股份下發了兩份問詢函,隨後在2019年3月20日再次發出問詢函,要求索菱股份對實際控制人肖行亦及其關聯方對上市公司的資金佔用情況進行全面核查。

連虧兩年,涉嫌財務造假

資料顯示,索菱股份在2015年6月上市。在未調整2017年財務數據前,2017年的索菱股份曾迎來「高光時刻」。

在收購了三旗通信、英卡 科技 和上海航盛這三家公司後,索菱股份2017年的業績實現快速增長。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索菱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4.98億元,同比增長57.64%; 實現扣非凈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96.92%

然而,在2018年的年報中,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對之前的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調整後,索菱股份2017年的扣非凈利潤虧損616.73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變成負值,為-3.20億元。

同時,年報顯示,2018年,索菱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4.3億元,同比增長1.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14億元, 同比下降15600%

由於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負值,2019年5月6日,索菱股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索菱股份」變更為「*ST 索菱」。

進入2019年後,索菱股份的業績繼續惡化。一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個月,索菱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同比下降59.77%,凈利潤虧損7181.49%,同比下降352.97%。

需要注意的是,索菱股份的業績似乎是 突然變臉 的。2018年10月30日,索菱股份披露的三季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3.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99.47%。

這一切幾乎毫無徵兆。在2018年8月9日發布的半年報中,索菱股份的業績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2018年上半年,索菱股份的營收同比增長38.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3.05%。

從高歌猛進到掉頭向下,連公司的部分董事都無法接受。對於索菱股份的2018年三季報,董事王剛與雷晶都投出了反對票,原因是「 信息資料少,尚不能全面了解問題,本董事無法保證財務報告內容的真實、准確、完整 。」

2018年三季報顯示,索菱股份預付賬款、其他非流動資產期末余額分別為3.97億元和3.53億元,與年初相比分別增長了461.18%和7601.48%,原因是支付材料采購款和設備采購款增加。

對於預付賬款和其他非流動資產大幅增加,深交所火速下發了問詢函。而索菱股份對此回復稱,截至2018年9月30日,索菱股份向銳科塑料預付賬款2.57億元,向隆蕊塑膠預付賬款1.15億元;至於其他非流動資產,截至2018年9月30日,索菱股份支付給創輝達電子的款項為2.17億元,支付給銳科塑料1.3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家供應商的預付賬款及其他非流動資產都是2018年的新增款項。更為蹊蹺的是,索菱股份支付給創輝達電子2.4億元款項後, 創輝達電子隨後卻注銷了 ,而且創輝達電子的大股東之一是索菱股份實控人肖行亦的弟媳。

另外,工商資料顯示,隆蕊塑膠的工商注冊電話與索菱股份相同,而且注冊地址也在索菱股份的原地址附近。

從已經掌握的各種「蛛絲馬跡」來看,創輝達電子和隆蕊塑膠與上市公司索菱股份及實控人肖行亦之間大概率存在交集。

高管集體辭職

除了不斷惡化的業績,索菱股份突然爆發的「離職潮」也令人震驚。從2018年9月5日開始,索菱股份不斷發布董監高的辭職公告,公告顯示,2018年索菱股份累計有 9名 董事、監事、高管離職。

進入2019年後,索菱股份已經發布了5份董監高辭職公告。

2019年1月22日,索菱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職工代表監事魏丙奎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監事職務,本次辭職後,魏丙奎仍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2019年2月,索菱股份副總經理鄧慶明因崗位調動原因申請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索菱股份內審負責人王遐齡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內審負責人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2019年3月,索菱股份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鍾貴榮、索菱股份證券事務代表繆金獅均因個人原因提出離職,辭職後,兩人均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2019年4月19日,索菱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吳文興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仍然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截至2019年5月22日,索菱股份的董秘、證券事務代表、財務總監、副董事長都已經辭職了,所有職務都由董事長兼實控人肖行亦一人承擔。可以想像,如果不是擔任著實控人,恐怕肖行亦也會選擇辭職。

同時,肖行亦一人身兼數職也引發了深交所對索菱股份內控問題的擔憂。在5月21日的問詢函中,深交所也對索菱股份的內控問題進行了問詢。

再陷訴訟泥潭

4月22日晚間,索菱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持有的九江妙士酷、廣東索菱、惠州索菱等13家子公司的股權被司法凍結,凍結期都是3年。而股份被凍結的原因是與索菱股份及子公司相關的各種借款合同糾紛案、保理案、仲裁案等。

據不完全統計,索菱股份在這些子公司股權上的投資高達4.45億元。

除了遭遇司法凍結之外,索菱股份還面臨著一系列重大訴訟和仲裁事件,案由包括信貸糾紛、票據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 涉案金額合計高達10.69億元

回購計劃「食言」

4月17日晚間,索菱股份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之前披露的回購不超過2億元股份的預案。

資料顯示,2018年7月5日,索菱股份發布公告稱,為發展後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擬在未來12個月內,以不超過12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不超過2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回購計劃推出前,索菱股份的股價連續三天跌停,7月5日早盤,索菱股份繼續跌停,但是不久就有資金撬板,午間休市時,索菱股份發布了這份回購公告,下午開盤後,索菱股份的股價一度從跌停觸及漲停,隨後更是一路上行。

然而,市場的熱情並未讓索菱股份付出實際行動,截至2019年4月17日宣布回購終止,索菱股份共計 回購0股 ,可以說是玩了一把「忽悠式」回購。

更讓人覺得無法理解的是,在回購方案公布後不久,索菱股份就有多名高管和股東選擇了 減持

減持名單包括索菱股份的原副總經理鄧慶明、原董秘、副總經理鍾貴榮、原副總經理吳文興、實控人肖行亦的一致行動人蕭行傑,2018年9月18日至12月11日,這些人在二級市場上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合計減持了201.42萬股,減持均價在6.2元/股至7.53元/股,遠遠低於12元/股的回購價格上限。

事實上,索菱股份「忽悠式」回購與公司背後爆發的諸多「地雷」有很大關系。因為陷入債務糾紛和涉訴事項,索菱股份的銀行賬戶遭到凍結,公司實控人肖行亦的持股也遭到輪候凍結,索菱股份的部分生產線更是出現了停產停工。

隨後,財務總監、董秘、證券事務代表等高管更是上演離職潮,實控人肖行亦隨即一人兼著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等職務。

同時,索菱股份推出回購計劃的另一個背景,是董事長肖行亦當時的股份質押比例較高。截至2018年7月12日,肖行亦質押的索菱股份的股份累計為1.90億股, 占其持有股份數的99.67% ,占公司總股本的45.16%。

縱觀A股市場,在長達半年時間內對多份監管函件 拒不回復 的案例十分罕見。投資者不禁要問:作為索菱股份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同時兼任索菱股份的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多項職務的肖行亦,究竟是無暇回復監管問詢,還是面對諸多問題疑點已經無法給出讓人信服的答案?

不過,深陷業績漩渦,核心高管先後辭職,審計機構給出「非標」意見,公司資金被莫名轉出……面對著扎實的證據和事實,問題纏身的索菱股份對於監管問詢的問題可能確實不知道該如何作答,更何況相關問題責任人直指公司實控人肖行亦。

⑺ 格力電器三季報業績預告

大家應該都了解格力電器,買格力電器這只股的朋友也很多。在關於家電的行業裡面,格力身為領軍者,很多消費者都對它有所了解,接下來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格力電器。


正式介紹格力電器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的家電行業龍頭股名單,戳這里領取一下吧:寶藏資料:家電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空調器、自營空調器出口業務及其相關零配件的進出口業務。公司主要產空調、生活電器、智能裝備。通過了解《暖通空調資訊》的數據,格力中央空調在2021年上半年憑借16.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繼續實現行業領跑;通過看《產業在線》,2021年上半年格力內銷家用空調比例是33.89%,在家電行業排第一。


簡介表明格力電器實力很雄厚,接下來通過對亮點進行分析,看看格力電器值不值得投資。


亮點一:員工持股方案落地,利益綁定長期穩增長可期


2021年6月21日,格力電器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被其公布,員工持股計劃資金規模小於30億元,公司回購賬戶中的已回購股票是股票的出處,購買價格為 27.68元/股,達到了回購平均價格的一半,股票規模不超出1.08 億股,占居到總股本1.8%,擬定參股員工的總人數低於12000人,涵蓋了全體員工的14%,把董明珠從認購上限3000萬股中刪除後,總量按照人均進行計算,數值是0.65萬股。員工持有股票的方式早就了核心員工和骨乾的個人利益與上公司業績的高度捆綁,充分激發核心人員工作熱情的可能性很大,未來公司業績穩增長很有可能會實現。


亮點二:公司產品品類逐漸豐富,綜合競爭力增強。


就從目前情況來看,公司已從單一品類發展到當前涵蓋消費品和工業品兩大領域多品類產品,其中空調業務已從家用空調拓展到商用空調以及特殊工況空調,後續冷藏冷運、軍工國防、醫療健康等領域將成為重點拓展的方向。


篇幅有規定,格力電器的深度報告與風險提示的其他內容,在這篇研報我已經整理好了,點一下就能看:【深度研報】格力電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2018 年以來,白電市場經過電商下沉的幫助,冰箱,洗衣機已經幾乎每家都有一個了,再看看空調,更是早就進入"一戶多機"的時代了,升級換代在未來會成為主要的需求。在這樣一個低基數的背景下,用戶對更新換代的產品需求量大,各地方政府可能會加大補貼力度,促進白色家電市場回暖。面對疫情的沖擊和考驗,龍頭企業依據著它們在產業鏈布局、專利規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制度等方面的優勢,有更多的機會來創造"爆品",愈加提升的將是市場全體的集中度,格力電器作為白色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就非常的有希望從中受益。


三、總結


總的來說,格力電器實力非常不錯,市場佔有率較高,經過改革,經營的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逐漸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產品,公司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文章內的數據可能跟會有一些滯後性,要是想要准確的掌握格力電器未來的行情是怎樣的,下面的鏈接中可以給你答案,有專業的投顧為你診股,看下格力電器現在行情是否是是時候買入或賣出:免費】測一測格力電器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⑻ 什麼是基建股

基建股就是指基本建設上市公司的股票。

基本建設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為發展生產面進行的固定資產的擴大再生產,即國民經濟各部門為增加固定資產面進行的建築、購置和安裝工作的總稱。

例如公路、鐵路、橋梁和各類工業及民用建築等工程的新建,改建、擴建、恢復工程,以及機器設備、車輛船舶的購置安裝及與之有關的工作,,都稱之為基本建設。

A股中基建股有很多,例如成都路橋(002628),重慶建工(600939),山東路橋(000498),三一重工(600031),常林股份(600710),西北軸承(000595),攀鋼鋼釩(000629)等等。

(8)2018三季報業績增長股票擴展閱讀:

九大重點領域補短板逾3億元資金搶籌10隻基建股: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要聚焦脫貧攻堅、鐵路、公路水運、機場、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九大重點領域短板,加快推進已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

分析人士認為,基建補短板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會影響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調整,也會對企業的投融資、生產經營行為產生深刻影響,而囊括了眾多各行業優秀企業的A股市場,也將成為這一政策的受益者。

在此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據統計數據發現,二級市場方面,昨日基建板塊整體漲幅達0.73%,板塊內67隻基建股中,共有36隻個股實現上漲。其中,中迪投資、佳訊飛鴻兩只個股紛紛漲停,新北洋(4.65%)、遠望谷(4.57%)、內蒙一機(3.41%)3隻個股上漲3%以上。

此外,新築股份、華東數控、廣哈通信、廣電運通、高爭民爆、中國中車、南方匯通等個股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漲幅均逾1%。板塊的良好市場表現離不開場內大單資金的追捧。據統計數據發現,板塊內共有37隻基建股昨日實現大單資金凈流入。

其中,中國中車(6388.25萬元)、內蒙一機(5547.93萬元)、中國交建(4776.39萬元)、中國中鐵(3032.48萬元)、東方雨虹(2955.66萬元)、佳訊飛鴻(2237.10萬元)、遠望谷(2018.15萬元)。

中國鐵建(1904.29萬元)、福鞍股份(1830.72萬元)、大秦鐵路(1280.75萬元)10隻基建股受到1000萬元以上大單資金追捧,合計吸金3.20億元。此外,馬鋼股份(989.68萬元)、廣深鐵路(916.16萬元)、銀江股份(899.12萬元)。

中迪投資(883.95萬元)、利源精製(790.59萬元)、通鼎互聯(720.58萬元)6隻基建股大單資金凈流入逾700萬元。業績方面,上述6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3家公司2018年三季報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比64.18%。

值得注意的是,世紀瑞爾(534.33%)、天業通聯(151.74%)、新築股份(116.29%)、馬鋼股份(103.79%)4家公司三季報業績均實現同比翻番。進一步梳理發現,已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11家。

其中,博深工具(140.00%)、高盟新材(123.90%)、輝煌科技(119.77%)3家公司年報凈利潤有望實現同比翻番。此外,新北洋、鐵龍物流、軸研科技、新築股份、東方雨虹5家公司預計報告期內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50%及以上。

對於博深工具,公司預計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705.08萬元至12259.0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90%至140%。業績變動原因說明:上年度本公司僅合並了金牛研磨2017年11月份至12月份的凈利潤。

本年度金牛研磨已完整納入本公司合並范圍,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機構評級方面,共有21隻基建股近期受到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東方雨虹、鐵龍物流、馬鋼股份、廣深鐵路、大秦鐵路、新北洋6隻基建股期間被機構聯袂看好。

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在5家及以上。對於機構看好評級家數最多的東方雨虹,平安證券表示,作為建築防水行業龍頭企業,受益於管理層的超強執行力與高效管理,業績將維持穩健增長。此外,在防水行業整合提速的背景下,未來公司市場佔有率有望持續提升。

預計公司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05元、1.39元和1.71元,維持「推薦」評級。

⑼ 東岳硅材三季報預增東岳硅材最近新消息東岳硅材真的好么

國家和社會一直關注著新能源的使用,在金融市場里也受到眾多投資者追捧,新能源產業所需要的相關材料被帶偏了。材料行業近期的漲幅非常不錯,東岳硅材是我國有機硅行業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我就在此給大家稍微講講。


在研究東岳硅材股票之前,我整理出來了一些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我們一起來看看,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山東東岳有機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有機硅材料研發、銷售的企業,在2006年的時候公司成立,主要產品包括硅橡膠、硅油、氣相白炭黑等有機硅下游深加工產品以及有機硅中間體等,它屬於我國有機硅行業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簡單分析了一下公司之後,東岳硅材公司具體有哪些地方值得投資呢?


1、規模優勢


公司屬於我國有機硅行業生產最大的企業中的一個,優勢顯著。截止到2018年,公司有機硅就可以達到全年生產25萬噸的能力了,摺合聚硅氧烷約11.8萬噸,2019年單體產能已提升至30萬噸/年,約占國內有機硅單體總產能的8.34%。


2、產業鏈優勢


公司擁有各類深加工產品,如硅橡膠、硅油、氣相白炭黑等共120餘種規格。公司的有機硅高低沸物和有機硅漿渣能夠同一時間得到了實現、進行硅渣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利用資源的效率得到提高,讓該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污染物得到減少。


3、客戶優勢


與公司下游優質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一些行業會領先企業,這是肯定的,比如:天賜材料、廣州市白雲區化工實業有限公司、鄭州中原思藍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


由於篇幅不是很長,更多關於東岳硅材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放到了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就能馬上瀏覽:【深度研報】東岳硅材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有機硅材料使用范圍非常大,市場空間簡直太大了。有機硅材料是把有機物的特性融入到無機物的功能上,獨特的分子結構賦予了有機硅材料優越的性能,所以有機硅性的特點是性能優異、形態多樣、用途廣泛。


總的來說,該公司前景廣闊,並且在市場佔有率方面較高,並且關於該材料在市場應用上是前景廣闊的且在長時間內需求量是很大的。


但是在後期文章始終會表現出一定的滯後性,如果你想對東岳硅材未來市場的行情有更准確的了解,點擊下面的鏈接即可獲取,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東岳硅材的估值高還是低我們可以一起看一下:【免費】測一測東岳硅材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⑽ 什麼是基建股

基建股就是指基本建設上市公司的股票 。

基本建設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為發展生產面進行的固定資產的擴大再生產,即國民經濟各部門為增加固定資產面進行的建築、購置和安裝工作的總稱。

例如公路、鐵路、橋梁和各類工業及民用建築等工程的新建,改建、擴建、恢復工程,以及機器設備、車輛船舶的購置安裝及與之有關的工作,,都稱之為基本建設。

A股中基建股有很多,例如成都路橋(002628),重慶建工(600939),山東路橋(000498),三一重工(600031),常林股份(600710),西北軸承(000595),攀鋼鋼釩(000629)等等。

(10)2018三季報業績增長股票擴展閱讀:

九大重點領域補短板逾3億元資金搶籌10隻基建股: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要聚焦脫貧攻堅、鐵路、公路水運、機場、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九大重點領域短板,加快推進已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

分析人士認為,基建補短板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會影響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調整,也會對企業的投融資、生產經營行為產生深刻影響,而囊括了眾多各行業優秀企業的A股市場,也將成為這一政策的受益者。

在此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據統計數據發現,二級市場方面,昨日基建板塊整體漲幅達0.73%,板塊內67隻基建股中,共有36隻個股實現上漲。其中,中迪投資、佳訊飛鴻兩只個股紛紛漲停,新北洋(4.65%)、遠望谷(4.57%)、內蒙一機(3.41%)3隻個股上漲3%以上。

此外,新築股份、華東數控、廣哈通信、廣電運通、高爭民爆、中國中車、南方匯通等個股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漲幅均逾1%。板塊的良好市場表現離不開場內大單資金的追捧。據統計數據發現,板塊內共有37隻基建股昨日實現大單資金凈流入。

其中,中國中車(6388.25萬元)、內蒙一機(5547.93萬元)、中國交建(4776.39萬元)、中國中鐵(3032.48萬元)、東方雨虹(2955.66萬元)、佳訊飛鴻(2237.10萬元)、遠望谷(2018.15 萬元)。

中國鐵建(1904.29萬元)、福鞍股份(1830.72萬元)、大秦鐵路(1280.75萬元)10隻基建股受到1000萬元以上大單資金追捧,合計吸金3.20億元。此外,馬鋼股份(989.68萬元)、廣深鐵路(916.16萬元)、銀江股份(899.12萬元)。

中迪投資(883.95萬元)、利源精製(790.59萬元)、通鼎互聯(720.58萬元)6隻基建股大單資金凈流入逾700萬元。業績方面,上述6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3家公司2018年三季報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比64.18%。

值得注意的是,世紀瑞爾(534.33%)、天業通聯(151.74%)、新築股份(116.29%)、馬鋼股份(103.79%)4家公司三季報業績均實現同比翻番。進一步梳理發現,已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11家。

其中,博深工具(140.00%)、高盟新材(123.90%)、輝煌科技(119.77%)3家公司年報凈利潤有望實現同比翻番。此外,新北洋、鐵龍物流、軸研科技、新築股份、東方雨虹5家公司預計報告期內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50%及以上。

對於博深工具,公司預計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705.08萬元至12259.0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90%至140%。業績變動原因說明:上年度本公司僅合並了金牛研磨2017年11月份至12月份的凈利潤。

本年度金牛研磨已完整納入本公司合並范圍,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機構評級方面,共有21隻基建股近期受到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東方雨虹、鐵龍物流、馬鋼股份、廣深鐵路、大秦鐵路、新北洋6隻基建股期間被機構聯袂看好。

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在5家及以上。對於機構看好評級家數最多的東方雨虹,平安證券表示,作為建築防水行業龍頭企業,受益於管理層的超強執行力與高效管理,業績將維持穩健增長。此外,在防水行業整合提速的背景下,未來公司市場佔有率有望持續提升。

預計公司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05元、1.39元和1.71元,維持「推薦」評級。

閱讀全文

與2018三季報業績增長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st帶星號是什麼意思 瀏覽:802
a股業績暴漲的股票 瀏覽:976
安卓最快的股票軟體是什麼 瀏覽:590
股票資金流出暴跌 瀏覽:93
特斯拉股票最低多少 瀏覽:696
影響我國股票市場價格波動因素分析 瀏覽:55
中國銀行股票收益率 瀏覽:900
中國神材股票代碼 瀏覽:545
mts系統科技股票怎麼樣 瀏覽:212
中國2008年停牌的股票 瀏覽:312
2018年12月17日股票走勢 瀏覽:71
銀行轉股票賬戶是直接匯款嗎 瀏覽:908
廣發證券電腦版怎麼搜索股票 瀏覽:616
中國股票貝塔 瀏覽:709
迪普科技股票歷史交易數據中心 瀏覽:691
股票行情二次開發軟體 瀏覽:324
債券與股票的區別敘述錯誤的是 瀏覽:462
股票市場資金的流出是什麼意思 瀏覽:517
股票派現後走勢 瀏覽:339
百分50資金放一個股票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