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馬來西亞投資股票百萬富翁

馬來西亞投資股票百萬富翁

發布時間:2023-01-24 20:31:54

①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一些在國外發家致富的華人富商..

1東南亞地區:

糖王郭鶴年,馬來西亞首富

李光耀家族,新加坡總理,家族控制新國投,淡馬錫兩家投資銀行,也是東南亞是十大富豪之一

2北美:

陳頌雄,南加利福尼亞制葯巨頭,後與賽諾菲-埃萬提斯合並成為該企業第二大股東,其市值最高時擁有60億美元,是北美華裔首富

② 馬來西亞的MBl游戲理財是傳銷包括M幣、電子貨幣、易物幣等等,真有此事嗎

適合,正規的。

③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都是穆斯林國家能不能做股票 投資金融這些東西

不用擔心。這兩個國家都已經經歷現代化,也曾被西方國家殖民,所以都有自己的股市。馬來西亞還發展出自身創新的伊斯蘭金融系統。況且伊斯蘭禁止的是有利息的投資,不是禁止金融業。早在十四世紀的時候,大批穆斯林就乘船到世界各地經商,如果沒有金融業支撐,他們能做生意嗎?

馬來西亞是有立法規定上市公司必須保留三成的股份給當地的土著,這些土著中大約九成是穆斯林,不過不是全部。而昨天最新的消息顯示,馬來西亞政府要取消這個政策了。所以放心到兩國去投資吧,不過還是奉勸做好功課,不要虧本了。

④ 華裔富豪設「驚天騙局」:掏空一個國,花百億追女星,被4國通緝

2013年,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與大家所熟知的「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拍攝了一部 《華爾街之狼》 ,該片一經上映就引發了大家對於華爾街金融大鱷們的種種討論。

劇中「小李子」扮演的股票經紀人通過種種遊走在法律與道德邊界的「騷操作」在短時間內就獲取了億萬家財,引得無數後來人爭相效仿。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大家在深深被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所震撼的時候,可能還不知道,電影中的各種橋段在現實中也曾經真實發生過,而且現實中的故事還遠比電影要更加的瘋狂和誇張。

這個真實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華爾街之狼》背後的金主, 也是30歲就擁有百億資產,甚至可以說富可敵國的華裔富豪劉特佐。

說起劉特佐,他和他的家族在馬來西亞曾經是一度能夠隻手遮天的存在,早在劉特佐的祖父劉明達那一輩,就迫於生計從我國的廣東舉家「下南洋」, 來到了馬來西亞安家

那時候,由於當地經濟落後且觀念不開化,南下的華人憑借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靈活經濟頭腦,很快就在當地站穩了腳跟,並且成為了最早富裕起來的一批人。

劉明達也不例外,靠著鐵礦石出口和釀酒的生意,很快就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富豪,就連香港也都置辦了產業。

到了劉特佐的父親劉福平這一代,更是憑借著在金融市場的大膽投資獲得了高額回報, 劉家的財富和地位也有了質的飛躍。

到了劉特佐出生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三代」,劉福平對於劉特佐的教育一直十分的上心,很小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了國外留學,16歲的時候更是花重金把他送進了著名的哈羅公學深造。

而從小就見過大世面的劉特佐也充分發揮了他善於交際的優勢, 先後在學校里結識了後來的許多重要合作夥伴。

為了能夠和這些家世顯赫的大佬們做朋友,劉特佐也把自己包裝成為頂級富豪的樣子,有時出手甚至比那些真正的頂級富豪們還要闊綽,也讓這些人對他的家族實力刮目相看。

2005年,從美國著名的沃頓商學院念完大學後,劉特佐就回到了馬來西亞, 一邊開始著手經營家族產業,一邊思考拓展自己的新買賣。

在美國學習期間,劉特佐迷上了資本市場和金融行業,尤其是對股票交易最感興趣。

於是,回國後,他就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股票投資公司,奈何在馬來西亞,由於各項法律制度不夠健全,股市的政策性和人為操縱性很強, 最初劉特佐幾乎賠掉了自己的全部家當。

經歷了第一次「 社會 的毒打」後,劉特佐並沒有放棄,相反,他從中悟出了想要在馬來西亞發財致富必須要找到過硬「靠山」這個道理,正巧這時候,他在哈羅學院時期的室友和夥伴里扎·阿齊茲主動找上了門來。

這個里扎·阿齊茲身份可不簡單,他是當時的馬來西亞副總統的繼子,可以說掌握了很多高層的內幕和獨家資源, 但苦於一直沒有啟動資金和可靠的合作夥伴,所以一直沒什麼建樹。

而劉特佐的回國讓他看到了機會,於是各懷心思的兩人迅速達成了共識,里扎·阿齊茲負責提供政府資源和內幕消息,而劉特佐負責聯絡資金和商業運作。

在敲定了合作方案後, 劉特佐就親自前往中東阿聯酋和沙特,開始了自己的融資之路。

事實證明,劉特佐的確是善於居中聯絡和利益交換的,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就得到了許多中東富豪的支持, 這裡面甚至還有著名的阿布扎比財團

很快,在劉特佐的介紹下,這些「不差錢」的中東土豪們就和里扎·阿齊茲的繼父,也就是後來的馬來西亞總統納吉布·拉扎克接上了頭, 並就各自的利益交換達成了默契。

說干就干,在完成了兩邊的居中聯絡之後,劉特佐就用阿聯酋融來的資金,以自己公司的名義一舉拿下了馬來西亞伊斯坎達爾開發區的項目,這個項目是當年整個馬來西亞政府的重點項目,資金量達到了十億美元。

而這次的成功也讓劉特佐一戰成名,成為了馬來西亞當局的座上賓,後續又以同樣的套路獲得了不少政府項目

通過這些項目,劉特佐不僅給予了中東財團豐厚的回報,同時也讓背後的大佬里扎·阿齊茲和納吉布·拉扎克嘗到了不少甜頭,這個三方利益的共同體從此捆綁的更加緊密了。

如果說這一時期劉特佐做事還算中規中矩, 那麼隨著2009年納吉布·拉扎克的正式上台,他則徹底迎來了人生的巔峰。

有了納吉布·拉扎克的鼎力支持,那段時間劉特佐幾乎包圓了馬來西亞政府牽頭操作的全部重要項目,個人的財富更是開始了幾何式的增長,而靠著劉特佐這條線,馬來西亞總統也是私下裡賺得盆滿缽滿。

但他們兩方的「雙贏」卻是以犧牲整個馬來西亞的政府財政甚至國家利益為代價的。

都說慾望使人瘋狂,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就連總統納吉布·拉扎克都親自下了舞池。

在他的主導下,馬來西亞政府成立了1MDB(一馬)主權基金,負責國內和國際的金融投資事務,還聘請了劉特佐為基金非官方顧問,其實就是實際管理人。

一馬基金成立之初,納吉布·拉扎克對外宣稱,這是改善民生、造福馬來西亞黎民百姓的重大壯舉,但事實上,他的目的卻是打著基金的幌子加緊斂財,把本該歸屬於國庫的利潤和收益變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但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無比信任的劉特佐竟然比他還要瘋狂。

利用實際管理基金運作的便利,劉特佐不僅大肆為總統斂財,同時還為自己設置了很多隱秘的小金庫和後台,最終這些利益在上交總統後,自己也能得到相當可觀的金額。

短短幾年時間,劉特佐靠著自己的各種「騷操作」, 在喂飽總統父子的同時,自己也從國庫攫取到了數量驚人的財富。

據後來當局統計,那些年裡劉特佐和總統拉扎克先後從國庫里套走了近35億,此時的劉特佐,用富可敵國來形容可以說絲毫不以為過了。

在短時間內就擁有了數不清、花不完的財富, 也讓當時年僅30歲的劉特佐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按理說,自己靠著見不得人的勾當掙的錢應該是低調低調再低調的,但偏偏劉特佐選擇了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動不動就豪擲千金,更是屢屢登上各大媒體的熱搜,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追星狂魔」。

細數劉特佐曾經追過的女明星,可以說是手指加上腳趾都數不過來,這裡面甚至不乏亞洲天後蕭亞軒、美國一線女星林賽·羅韓、世界名模米蘭達·可兒等世界一流女星,就連社交名媛帕里斯·希爾頓都一度和他打得火熱。

而為了一親這些國際女星的芳澤,劉特佐砸錢可謂砸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據說,當時劉特佐為了追求蕭亞軒,曾經花錢包下了某知名報紙一整個頭版版面用來向她示愛,在表白失敗後,又在迪拜為蕭亞軒安排了一場史詩級的「燒錢求婚」鬧劇。

他先是斥重金包下了迪拜頂級酒店,又耗費了上千萬購買了世界頂級珠寶首飾,當天夜晚更是一下點亮了數萬只煙花,讓黑夜亮如白晝,只為能夠得到和蕭亞軒交往的機會。

盡管求婚最後仍然以失敗告終,但這件事當時卻在整個港台和東南亞地區引起了轟動,就連不少國內媒體也進行了跟風報道。

一時間,全世界都認識了劉特佐這位剛過30歲的頂級世界富豪,而對蕭亞軒的追求還只是小試牛刀,後來,為了追求超模米蘭達可兒, 更是再次讓全世界刷新了對他「鈔能力」的認識。

為了抱得美人歸,劉特佐第一次見面就為米蘭達·可兒奉上了價值800萬美元的珠寶首飾,兩人確定戀愛關系後,他更是一出手就送給了對方價值2.5億美元的頂級奢華遊艇。

這種出手的闊綽程度,就連世界最頂尖的富二代們恐怕也是難以望其項背了,但俗話說,金錢買不來愛情,這些女星也許是單純就是折服於劉特佐的「鈔能力」,但在和他戀愛後不久就紛紛選擇了分手。

但劉特佐卻並沒有受到什麼打擊,反而是愈挫愈勇,出手更是一次比一次大方。

而除了對「追女星」特別的執著和「豪氣」,對待自己的名人朋友們,劉特佐也同樣是出手闊綽,絕不手軟。

本文開頭提到的「小李子」一直深受劉特佐的喜愛和推崇,而為了和自己的偶像交朋友,劉特佐先是投資了小李子主演的那部《華爾街之狼》,而後,又一次性贈送了「小李子」一副價值幾百萬美元的畢加索名畫。

在得知當時的「小李子」一直在為屢次錯失「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項而郁悶不已後,劉特佐更是直接花60萬美元,從一名收藏家那裡,為他買來了一座真正的奧斯卡小金人。

正是靠著這種「豪氣」和大方的處事方式,讓劉特佐在全世界都擁有了數不清的情人和朋友,他的大名更是在「貴圈」內如雷貫耳,可謂是名利財色全收。

但他的高調和瘋狂很快也引起了馬來西亞相關部門的懷疑,一個針對馬來西亞總統納吉布·拉扎克和劉特佐的專門調查小組也悄然成立了。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們就驚奇地發現,整個馬來西亞國庫幾乎都要被這個「一馬」基金給掏空了。

直到這時,身處高位的納吉布·拉扎克也開始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意味,他曾不止一次告誡劉特佐要有所收斂,但奈何大家都已經綁在一條船上了, 此時也只能選擇同舟共濟

在得知總統和自己可能東窗事發後,劉特佐還試圖聯系自己的朋友圈來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不知道他了什麼利益交換的方式,竟然請到了美國的高盛集團出面作保, 為一馬基金換來了一些海外貸款,暫時緩解了巨額的虧損。

但隨後,在馬來西亞一些正義人士和政府反貪腐部門的主導下,啟動了對總統納吉布·拉扎克的調查案,之前總統和劉特佐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很快也都被曝光了出來。

一時間輿論嘩然,劉特佐因為之前有所准備,迅速的隱匿行蹤潛逃了,但他剛逃離馬來西亞國境,就先後被 馬來西亞、新加坡、瑞士、英國 聯合通緝,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雖然在被通緝1年後,劉特佐又通過自己的斡旋獲得了美國司法部的和解豁免,但他也付出了變賣遊艇豪宅支付10億美元贓款的慘重代價,而且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人民公敵,恐怕終其一生也無法再返回故土了。

而總統納吉布·拉扎克的處境就更加凄慘了,不僅被沒收了這些年來聚斂的所有財富,自己也被馬來西亞最高法院判處20年監禁, 繼子里扎·阿齊茲也同樣身陷囹圄,落得個凄慘收場

根據相關部門後來的評估,這場由本國總統和劉特佐共同導演的「一馬」事件給馬來西亞帶來的國際債務竟然達到了驚人的75億美元,而對國家的國際金融地位和信用評級造成的損害更是無法估量的。

雖然,現在劉特佐還能在美國苟延殘喘,但作為一個被四國聯合通緝的在逃犯,想必日子也是不太好過的,而作為馬來西亞的「賣國賊」, 他也註定將會被釘在馬國 歷史 的恥辱柱上。

⑤ 想要一些名人在職場中的勵志小故事。

陳安之成功學-陳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陳安之出生於中國福建。14歲那年,望子成龍的父母通過姑姑把他送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市留學。那時美國電視台流行名人訪談節目,屏幕上名人們近乎天方夜談的創業傳奇,總是讓陳安之熱血沸騰。16歲那年,陳安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實現「從底層創造奇跡」的夢想。
在美國開電腦公司的姑姑為了鼓勵陳安之,便聘請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銷員。這一天,陳安之接待了他進公司以來的第一位顧客,他向顧客推薦公司的電腦和售後服務,顧客很滿意,決定購買電腦。來到軟體櫃台邊時,顧客拿起一張軟體問陳安之:「這個軟體有哪些功能:使用起來方不方便?要不你給我演示演示?」陳安之一聽,蒙了,在做這份工作前他對電腦一竅不通,軟體更是碰都沒碰過。陳安之尷尬地對顧客說:「對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請教技術人員後再告訴你?」顧客用一種讓陳安之無地自容地眼神看著他:「這都不懂你還做什麼推銷員?我很懷疑你們公司的品質。」第一筆生意就這樣泡湯了。
姑姑沒有責怪陳安之,鼓勵他轉行做會計,負責核算工資。姑姑公司的規模不大,就幾十個員工,會計的工作並不算難。然而,一次在造工資冊的時候,陳安之錯加了一個零,致使工資一下子多發出了十倍!無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陳安之去做沒有技術含量的送貨員。可是,多數時間沉浸在書堆中的陳安之是一個「路盲」,送貨時經常搞錯線路,甚至張冠李戴。最後,姑姑不得不「大義滅親」,炒了他得魷魚。
無論時在加利福尼亞州讀中學還是大學,半工半讀得陳安之屢戰屢敗,但他始終不放棄,到21歲時陳安之已經打了18份工,也失敗了18次。
扭轉乾坤

與安東尼·羅賓激情相遇
一天,已經窮得快揭不開鍋的陳安之從朋友處得到一張《激發心靈潛力》的作者安東尼·羅賓的演講入場券。
安東尼·羅賓寫這本書時才23歲,他曾經一貧如洗,然而24歲時卻成為百萬富翁,27歲時成為世界超級潛能激勵大師!
演講現場,身高兩米的安東尼·羅賓神采飛揚、美麗四射。到個人提問時間了,陳安之那張東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東尼·羅賓的注意,特意給了他提問的機會。陳安之把自己幾年來屢戰屢敗的「悲慘」經歷說了出來,請安東尼·羅賓指點迷津。安東尼·羅賓笑了,大聲告訴他同時也是告訴在場的所有人:第一,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失敗了並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過去的歷史拋的一干二凈,今天就是新的開始。第二,你沒有失敗,只是現在還沒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採取大量行動的結果,一般人害怕行動,害怕萬一失敗了被朋友笑話,而你要成功,就必須克服這些障礙。

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安東尼·羅賓的鼓勵讓陳安之恢復了自信,更教會了他怎樣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成敗得失。
在演講的最後,安東尼·羅賓說:「世界上賺錢的行業很多,但是沒有哪一個行業可以比得上幫助別人成功和幫助別人改變命運更加有意義。」這一句話改變了陳安之的命運。大三那年,陳安之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毫不猶豫地從大學退學,轉而研究成功學、潛能開發、目標設定、時間管理、人際關系、領導力。「以最短的時間幫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陳安之新的奮斗目標。

1988年夏天,陳安之參加了安東尼·羅賓公司的講師招聘會。面試當天,負責招聘的總經理並沒有打算錄取陳安之。「目中無人」的陳安之對座椅上的總經理說:「我已經決定來你們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錄取我,我一定要成為你們公司的講師。」陳安之的狂妄讓總經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來,明天再說吧。」陳安之咄咄逼人:「我離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煩你,直到你錄取我為止!為了減少你的麻煩,你還是現在就錄取我吧!」總經理笑了,說:「你這個人很有趣,我已經說了,你明天再來。」見對方仍沒有錄取自己的意思。陳安之就問:「這次面試,誰是第一名?」「就是剛好從旁邊走過去的那位,那個人很年輕,今年22歲。」陳安之馬上反駁:「我今年才21歲!」話剛說完,總經理站起來大聲說:「Steve(陳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錄取了。」
後來,陳安之問總經理:「我除了有強烈的進取心,什麼優勢也沒有,你為什麼還要錄取我?」總經理說:「最總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圖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錄取你,並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陳安之由此認識到,成功的第一個秘訣就是要下定決心。當一個人決定一定要成功的時候,他的潛能才會被激發出來。
要學就學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雖然如願進入了安東尼·羅賓公司,但陳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勢,他要從零開始,為了盡快進入角色,陳安之開始了瘋狂訓練。
每天開車上下班的路上,陳安之一邊開車一邊「喋喋不休」地大聲演講,以致和他擦身而過的司機都好奇地向他張望。等紅燈的時候,他則更瘋狂地對著鏡子全神貫注地高聲演說,綠燈亮了也渾然不覺,後面的車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聲驚醒他。晚上回到家後,他便站在鏡子前練習演說,一練就是三四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近乎瘋狂的超常規訓練,陳安之終於能自信地面對幾天名聽眾口若懸河了。
轉眼兩年過去了,24歲的陳安之再安東尼·羅賓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瘋狂的訓練讓他出類拔萃,為公司掙的錢也越來越多。但是,無論怎樣,他都只是安東尼·羅賓公司里最好的講師,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陳安之從安東尼·羅賓公司辭職,與朋友合夥成立了「陳安之國際訓練機構」。他把公司授權給合夥人管理。他則專門負責演講。不料,公司經營得紅紅火火時,合夥人卻卷著近百萬美元的巨款逃得無影無蹤。

陳安之不得不又從零開始。他租不起寫字樓,只好租了一間大客廳,員工的吃、住、辦公都在客廳里。有一次電視台來采訪他,記者驚呆了,無法相信名氣正旺的陳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個破爛房間的客廳里!老師安東尼·羅賓看了這次采訪,特意打電話給他,說:「Steve,從你身上我看到了從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歲的陳安之舉辦了一場三千多人的超級大演說,他用了24種推廣方法使演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轟動了美國。接下來的演講一場接一場,這一年,他賺了一百萬美元。陳安之的事業如日中天。他在亞洲各國每小時的演講報酬高達一萬美元,而在香港半島酒店開設的總裁班課程時,三天的課程每位聽課的總裁交納的費用高達18萬元人民幣,而且聽者依然趨之若騖。
除了年平均200場的成功勵志學演講,陳安之還給康柏、強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業做營銷顧問,為這些企業出謀策劃,一些企業一年之內增收幾億美元!
成敗在於決心

付出才會傑出
在陳安之的成功法則中,「決不裸奔」一直是激勵著他自己和團隊不斷超越的法寶。為樹立榜樣,他親自設立了如果達不到目標,就到最多最熱鬧的公共場合裸奔的殘酷規定。
曾有人好奇地問陳安之:「為什麼每次每次達成目標之前要承諾?」陳安之回答:「因為承諾可以使自己勇於承擔責任,可以讓自己斷絕後路全力以赴。一個人之所以不夠成功,是因為痛苦不夠多。如果每個人在接受任務時都能夠承諾:『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務,我就裸奔!』那世界上還有什麼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激勵,要成功,你必須得有「絕不裸奔」得決心!言必新,行必果。

27歲那年,陳安之成為了億萬富翁。同時,他也通過自己的理論使更多的人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到2000年,陳安之已經成為了繼戴爾·卡耐基、拿破崙·希爾、安東尼·羅賓之後的又一位成功學大師,華人成功學第一人,被人們尊稱為「信心和潛能的激發大師」。陳安之時常提醒學員,不是聽他的課、看他的書就會成功,而是要把書中、課上學到的觀念拿去實踐,坐而論之後起而行,人生才會有所改變。因為,付出才會傑出。

馬來西亞首富的創業故事

他一人身兼「兩王」,先有「亞洲糖王」的美譽,後又有「酒店大王」之稱,可他的事業還不僅限於此。

他一人身兼「兩王」,先是享有「亞洲糖王」的美譽,後來又有「酒店大王」之稱,可他的事業還不僅限於此。從白糖、酒店、房地產、船務、礦產、保險、傳媒到糧油,他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也創造了無數的奇跡。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領袖外,最廣為人知的馬來西亞人。他就是傑出的企業家、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鶴年的個人凈資產為42億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東南亞40大富豪榜上,郭鶴年則高居榜首。盡管年屆81歲,盡管已達到事業頂峰,但郭鶴年對事業的熱情絲毫未減,仍然奮斗不懈。

20歲創業壟斷糖業市場

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福州。他的父親郭欽鑒於1909年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從店員做起,後來自己開了家咖啡館。經過數年努力,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幼子,他從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學成畢業後,便給經營白糖及米糧買賣生意的父親做幫手。1948年,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了主營輪船航運的船務公司,這成為他的創業之始。

郭鶴年在二十餘歲便能創業,固然與他出身富裕有關。然而,個人的膽識、才能以及超強的判斷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後征戰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創立公司不久,父親郭欽鑒病故。郭家經過開會後,決議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並一致推舉博學多才的郭鶴年出任公司董事長。就這樣,年紀輕輕的郭鶴年接過重擔,正式成為家族「掌門人」。

為進一步發展事業,郭鶴年專程去英國做市場調查,並學習商務知識。在倫敦,他對糖業的經營做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也了如指掌。

回到馬來西亞後,郭鶴年將事業重點放在糖業經營上,並創辦了馬來西亞第一家製糖廠。他看準時機,迅速建立遍布馬來西亞全境的銷售網,形成「原料-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經營」體制。他順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開墾成甘蔗種植園,大大增加了原料來源。在盯著糖業生產的同時,郭鶴年還關注著銷售市場的情況。他大膽決策,趕在世界糖價上升前,大舉在國際市場收購白糖,並投資糖期貨貿易。所有的這一切,都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利潤,為他日後擴大經營提供了資金保證。

到20世紀70年代,在國際市場上每年上市的1600萬噸糖中,郭氏企業集團控制了10%左右。在馬來西亞的糖業市場上,郭氏企業則佔到了80%的份額。郭鶴年成了名副其實的「糖王」。

締造王國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業這第一桶金之後,郭鶴年並沒有止步。他躊躇滿志,在生意場上四面出擊。藉助於世界和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良機,靠著與政府、工商業界融洽相處的良好氛圍,郭鶴年全面擴展著他的經營領域。

郭鶴年投資建立了麵粉廠,並迅速發展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麵粉加工企業。

1971年,郭鶴年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合資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華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後,先後在吉隆坡、曼谷、漢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興建、經營酒店,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擴張,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內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鶴年在其他方面的經營也非常出色。到20世紀80年代,郭氏集團除在馬來西亞擁有眾多企業外,在新加坡、泰國、中國、印尼、斐濟和澳大利亞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團經營的業務極為多樣化,涵蓋糖業、糧食、工業、種植、航運、礦產、房地產、國際貿易、酒店、保險、證券、建築等行業,幾乎無所不包。上世紀90年代,郭鶴年將觸角伸向傳媒及影視業。他以巨資收購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香港無線電視等香港重要媒體,從而使他多了個「傳媒大亨」的美譽。

《南洋商報》曾評論郭鶴年是一位「名重國際、富甲一方」的企業家。郭鶴年名下的玻璃市種植、拉曼錫礦、聯邦麵粉、彩虹產業、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股票交易所掛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資建造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始了他在中國的大規模投資。人們對郭氏產業最為熟悉的應該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檔的寫字樓國貿大廈、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資人,也是郭鶴年。如今不少中國家庭都熟悉的金龍魚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產品。

郭鶴年在企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獲得1985年大馬最傑出企業家獎,在公眾心目中確立了他國際性企業家的地位。

紳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萬

除巨大的財富外,郭鶴年還擁有超凡的個人魅力。他有令對手心悅誠服的本領,而且非常和藹可親。郭鶴年身邊的人都說:「他是一位真正的紳士。」

郭鶴年不喜拋頭露面,不愛宣傳招搖,也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而且生活節儉簡朴,作風平易近人,處處體現出他那地道的紳士風度,贏得了他的朋友、下屬乃至對手的一致稱贊。

他不追求虛名,非常務實,講話言簡意賅,做事踏踏實實。雖然他與馬、新兩國許多要人有著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擔任馬來西亞駐美國大使和馬來西亞旅遊局主席等職外,極少出入政界,維持著一種低調的作風。

郭鶴年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馬華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馬華控股」是馬來西亞華僑組織——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創辦的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其股東、合作社社員、存款者達30萬人之多。由於管理不當,1985年時出現嚴重虧損,舉國關注。生死存亡之際,郭鶴年為了華僑廣大股東的切身利益,出任馬華控股董事會主席。他走馬上任後,籌資償還了全部債務,並勵精圖治,使「馬華控股」很快出現生機,渡過了難關。

晚年的郭鶴年是公益事業的積極倡導者。今年1月,郭鶴年通過其嘉里糧油(中國)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從今年起,一連五年為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每人每學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郭鶴年給基金會的信中寫道:「我經常說,人生在世,有兩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奮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時,也要幫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們。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穩定和進步。」

寶刀不老不斷向前尋找機會

盡管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但郭鶴年對事業的熱情仍然不減。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在郭鶴年看來,「九十歲才是古來媳,所以81歲的他仍然寶刀不老,就像動畫片中活力無限的兔八哥一樣,郭鶴年看來總有使不完的勁,其「創業宜趁早,拓業不怕老」的企業精神廣受贊譽。

1992年,郭鶴年宣布退休,將其事業交給他的兒子們。不過事實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擁有郭氏集團的最高決策權,尤其是在對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投資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們依然可以看見郭鶴年忙碌的身影。

「企業家都有一種使命感。賺錢當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當獲得大量金錢後,使命感便會油然而生。沒有使命感,一個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爾夫球場出現。」郭鶴年如是說。他年屆81仍然奮斗不懈,便是基於這種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須不斷向前劃,否則,一停下來便可能倒退。因此,我們不能停下來,必須不斷向前、不斷尋找機會。」

郭鶴年本身的經歷,便是這段話最好的詮釋。他由經營白糖開始,取得了領導地位後,並沒有停歇,而是繼續力爭上游,終於在酒店、房產、傳媒、船務等領域大展鴻圖,並創造了更多的成就。對於未來,他依舊充滿信心。(新華社供本報專稿)人生感悟祖國——「我的心分成兩半,一半是愛我生長的國家,一半是愛我父母生長的家鄉。馬來西亞是我的祖國,即使生意網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馬公民的身份。」

母親——

「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她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機——

「危機就是機會。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對時勢的敏感與警覺。」

員工——

「員工能否對公司有歸屬感,與領導者本身是否公平對待員工,以及給予他們怎樣的報酬息息相關。」

成功的領導人的要訣——

一、擁有一批強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經理人才,並與屬下的各級員工密切合作,為公司奮斗;二、公平及誠實。領導人應以公平及誠實的態度與所有人交往,平時以禮待人,講究信用,將會建立良好的聲譽。一旦面臨困境時,將會得到貴人協助;三、擁有堅強的體魄及精神意志,隨時為公司的前途盡力奮斗。

閱讀全文

與馬來西亞投資股票百萬富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賬戶戶嗎 瀏覽:816
奮榮投資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975
美聯新材股票分紅時間 瀏覽:55
匯通農商銀行股票代碼 瀏覽:814
長盈科技的股票代碼 瀏覽:270
兩化重組概念股票 瀏覽:456
美格智能的股票市值 瀏覽:776
深賽格股票行情最新消息 瀏覽:909
工商銀行股票投資技術分析 瀏覽:473
股票中LOW指標怎麼看 瀏覽:341
東方明珠股票長期持有 瀏覽:451
002415海康威視股票今日走勢 瀏覽:381
股票軟體怎樣顯示成本 瀏覽:506
谷歌軟體股票 瀏覽:29
怎麼網上銷股票賬戶 瀏覽:586
錦浪科技股票吧 瀏覽:777
債券票面面值與股票票面面值區別 瀏覽:993
股票配資app選楊方配資平台 瀏覽:789
中銀證券里買股票靠譜嗎 瀏覽:586
博眾精工員工股票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