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經濟學分析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對市場活動的影響
逆向選擇問題被用於分析二手車市場、保險市場、金融市場以及勞動市場。當出現逆向選擇問題時,市場機制就很難實現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在二手車市場,高質量的二手車賣主寧願自己擁有也不願賣出;在借貸市場,如果貸款者意識到那些積極尋求借款的往往是高風險者,他寧願不提供任何借款;在勞動市場,僱主支付高於均衡工資水平的工資,會引起失業;結果,關於產品、資金和勞動的交易很難進行,更不用說實現帕累托最優。
Ⅱ 什麼是逆向選擇它是如何產生的應如何解決
1. 逆向選擇是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2. 他的產生體現在,在產品市場上,特別是在舊貨市場上,由於賣方比買方擁有更多的關於商品質量的信息,買方由於無法識別商品質量的優劣,只願根據商品的平均質量付價,這就使優質品價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場交易,結果只有劣質品成交,進而導致交易的停止。
3. 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打假」問題,關鍵是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拓展資料: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 ,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所以,叫「逆向選擇」。
在金融市場上,逆向選擇是指市場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結果(即造成違約風險)的融資者,往往就是那些尋求資金最積極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資金的人。
通常來說,市場本省是有淘汰高價格、低質量商品的能力。比如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我們對「每家企業都面臨一條水平的需求曲線」的解讀就是企業如果定價高於市場價格,那麼沒有人會買,於是這家企業就會被淘汰掉了。再比如,如果有一組用途相近(代替性強)的商品賣同一種價格,人們會偏向於選擇其中質量較高、價格較低(成本更低)的一種產品,於是質量差的產品也就被市場淘汰掉了。
關於逆向選擇的研究中一個思維誤區還在於沒有使用中立的2+2思維方式,而是把選擇局限在消費者對保險商品的選擇方面。用2+2的觀點來看,任何交換都是兩個選擇者+兩種商品,選擇是雙向的,甲乙雙方都在對對方的商品進行著價值研判和選擇。由於信息不對稱的現實存在,雙方的選擇都是所謂逆向的,並不局限於持有貨幣商品的一方。買和賣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幣買方的逆向選擇而看不到賣方的逆向選擇,不能不說是受到了狹隘的1+1思維方式左右。
因此,從2+2的視角看,所謂逆向,不過是逆交換對方之向,而對於選擇者自己來說,趨利避害的原則和理性人特徵從來都沒有被違逆過。由於逆向選擇其實是一種十分正常的選擇,因此不值得經濟學家大書特書。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著錯誤的客觀價值論思維。交換之所以可以發生,就是因為價值的主觀性造成的價值認知的差異所在,如果雙方對同一事物的價值認知完全是客觀的,那麼就是相同的,也就沒有了交換的動力所在。理性人是趨利避害之人,等價交換就等於是交換中就沒有了所趨之利了。
Ⅲ 微觀經濟學逆向選擇的定義
逆向選擇是市場參與者有意隱匿私人信息的行為。主要出現在市場交易的雙方--銷售者或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這往往是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其中的典型例子便是跳蚤市場,二手貨的銷售者往往要比消費者更了解物品質量的好壞,銷售者對好的商品要價往往要高於劣質品,但是消費者在不清楚商品品質的情況下,由於害怕自己上當受騙的心理下,往往會選擇價格更為便宜的商品,造成二手貨市場里好的商品越來越少,壞的商品越來越多。這個理論也被稱為劣幣驅逐良幣論。
逆向選擇的解決方法是發信息,即掌握信息的一方主動發布好的信息,比如延長商品的保修期,出示一些好商品的證明。然後也可以建立品牌效應,等等。
另外,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還有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市場參與者有意隱匿私人行為的傾向或趨勢。這方面的典型便是委託代理問題。在一個公司里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經理是公司的管理者,股東有時沒法完全對經理層進行監督,經理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有可能作出損害公司發展的行為。解決辦法便是讓經理利益與公司利益趨於一致,比如允許經理在一定時間,一定程度上購買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或者在公司盈利是經理可以得到分紅,等等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Ⅳ 什麼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是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市場的一方能夠使用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從而使自己受益,而另一方受損,則傾向於與另一方簽訂協議。這是公司在招聘員工時的情況。當然,不清楚團隊的整體素質是什麼,或者每個人的素質,或者你是否適合這份工作。你知道你能做什麼。這是信息不對稱。其結果是資源配置不合理。當你通過簡歷的形式,現場表現,可以發送一些信號,表明你確實有能力並且適合這份工作,那麼部分的後果可以說是信息不對稱。
你買健康保險,保險公司不知道你的全部情況,原來你有病,然後你去買保險這被稱為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