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布後,股價大跌,原因為什麼是公布前股價反應了超額盈利空間
第一種是業績大增,股價大跌。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該股在業績公布前股價已經大幅上漲,一些盈利豐厚的資金借業績大增的利好出貨,於是股價大跌。 二是該股業績雖然大增,但由於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導致資金比較失望,紛紛拋出股票。 第二種是業績大增,股價大漲。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是該股業績符合預期,或者超越市場預期,同時估值不高,導致市場資金紛紛買入,股價連創新高。 第三種是業績大跌,股價大漲。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前期該股已經經歷了大幅下跌,較差的業績出來後,利空出盡,股價開始上漲。 二是該股是一隻非常優質的股票,本季度因為特殊原因,業績出現大跌,但以後還會恢復高增長。 由於市場資金看好該股長遠業績,便趁著利空買入,導致股價大漲。 第四種是業績大跌,股價大跌。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該股業績持續不佳,或者是市場預期業績較好,沒想到出現了黑天鵝,導致資金賣出該股。 一隻股票出現某個季度業績的上漲或者下跌,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位置,股價會有不同的表現。
B. 上市公司的業績明明很好,但股票卻一直往下跌是什麼原因
1、比例提升不等於絕對值提升。我們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很容易就認為該公司很賺錢,股價應該會大漲。而事實上,業績增長500%只是增長比例,而不等於絕對值的增長。也就是說,就算是凈利潤增長500%,絕對值也可能並不高。
比如說一家上市公司上年度凈利潤20萬元,本年業績增長500%,也只是達到100萬元而已。而如果公司本身估值水平較高,增長凈利潤對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也是微不足道的。
2、業績提升可能只是非經營性損益。業績增長體現在利潤表上,但利潤反應的是總收入與成本之差,包含公司經營業務和營業外收入。比如投資收益、政府補貼及轉讓子公司股權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是一次性收益使利潤增長,但不具持續性。
3、市場不會單純看到業績增長就買入,如剔除非經營性損益後實際公司業績下滑,投資資金會在單純看到業績增長購買時選擇拋售,而這類資金對股價的影響力顯然大於諸多看好利好空炒股的散戶,從而形成下跌。
4、業績增長幅度達不到市場預期。有些股票業績增長一直較高,投資者對公司的期望也很高。雖然公司發布業績顯示,依然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如增長沒達到預期,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5、業績增長預期已經在市場反應。有些股票在業績發布前會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市場預期公司業績較好,股價反應市場預期,當這種預期已提前在市場中得到反應後,當預期兌現時就無法再對股價繼續形成推動力,或牽引股價上升的預期消失,資金選擇兌現,導致下跌。
目前整個市場,很缺錢,很缺資金。有幾個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15年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是1.3萬億,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萎縮至1200億以下。1300億是一個地量的標志,地量就會見地價。
因為成交量已經萎縮至1200億以下,而且不止一天,是頻繁的出現。在17年的時候,上證指數的成交量可以去翻看一下,基本上大多數交易日維持在2000億以上,2000億以上的成交量,算是放量!所以市場很缺錢缺錢。
C. 業績大增,為何還是大跌
個股的上漲往往需要業績的支撐,即使上漲因素不是業績增加所致,而是國家政策,題材炒作引起的大幅度上漲,這類個股的上漲後期如果沒有業績的支撐也會出現逐步回落的情況,個股走勢的長期的影響往往還是業績為主,那按道理業績大增個股應該出現明顯的上漲,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經常遇到很多個股公布業績大增個股反而出現大跌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去理解這裡面原理,下面我就來重點分析下該問題。
預期完成兌現市場資金特別是一些機構資金往往在操作個股之前,會通過公司業績財報情況來預期後期的業績情況,或者通過公司所處行業目前的行業周期情況,比如一些周期性行情的產品價格出現了明顯的漲價,再次很多機構會去參與上市公司的實地調研等情況,預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公司業績將會明顯的增加,紛紛布局後買入後個股導致個股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市場各路資金很多選擇順勢而為跟風買入後,直到該上市公司在具體財報披露期披露出業績情況正如市場前期的預料。
在分析為何大跌之前,這里我們來分析股市的一個小的知識點,股市中個股的上漲往往基於的是對將來的預期,當時預期已經全部兌現個股就會出現下跌,在股市中我們經常提到的「利好兌現,股價下跌」,「頭部利好,就是利空」,這類話術就是解釋了這個問題。那個股業績大增的預期已經完成炒作,個股接下來的大幅度的下跌是較為常見的事情,下面給大家列舉個案例:
上面我發現該股的三季度的增長並不明顯,股價下跌就是典型的階段性的業績表現不佳引起的。所以這里得出一個結論,個股公布業績大幅度增長是不是本階段的的增長引起,如果是前期階段的表現,當心個股短期的回落。結論:所以我們發現上市公司業績爆發的時候,要參考個股是否前期業績預期過還有行情平均業績情況,還存在一種就是去年業績極差,今年小幅度利潤也會表現大幅度的業績增長,我們也需要參考利潤的具體數額。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D. 公司業績好股票為什麼一直跌
就你的這個問題,需要詳細的用很多知識給你說,才能完整的回答清楚
讓你理解原理是什麼
首先,基本面信息包括業績或者利好利空和股價不是絕對關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後或者看新聞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闆,大股東甚至行業對手,去調研過的機構都會比你先知道情況吧。那麼是好他們就會先賣股票,股價就會先漲,是壞就會先賣出,股票就會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價炒上去,出利好的時候就會借消息出貨套人,比如去年公布三季度利潤上升106%的贛鋒鋰業,當天跳空下跌4%,以後一路跌了近30%
然後,股票的漲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決定他的根本質量,而不是直接決定因素。
直接決定因素,第一是籌碼面,意思就是持有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還是散戶,如果是主力,易漲難跌,如果是散戶,易跌難漲。然後,如果是主力的話是哪一種類型的主力。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這類型的主力,股票確定上漲趨勢後,就會沿著固定的均線上漲,正乖離過大就會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線。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資,私募之類,股性就會較為活躍,來回波動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斷買賣。
直接決定因素,第二是技術面,技術面不是網上泛泛而談的什麼技術指標,K線組合這些,而是量價,趨勢,波浪,時間轉折等等,這些東西是主力進出的痕跡,可以最快捷的判斷要漲要跌或者要盤整。
市盈率低,只代表公司體質好,盈利狀況好,未來有潛力漲,但是在沒有主力完成進貨動作之前,不會馬上漲,比如工商銀行,市盈率低,漲的慢,但每年總有那麼2~4次主力完成進貨上漲達20%~30%的機會,如果你看的懂這些技術面訊號,就可以第一時間上車,看不懂就價值投資當存款不看
股票不是跌多了就會漲,有業績有概念。會不會漲取決於有沒有主力進貨做他。而一旦主力進貨了,技術面上就一覽無余。
有不懂可以追問
E. 為什麼很多股票大利好卻大跌
個股出現利好股價肯定上漲,個股出現利空股價肯定出現下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的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當個股出現利好的時候個股反而出現大跌的情況,有的還不是短暫的下跌,而是持續性的下跌,很多投資者並不能夠理解,下面我們就圍繞個股出現利好的情況下,股票出現的下跌的情況。
F. 我買了某公司的股票,這個公司的業績一直在漲,為什麼股票一直在跌
因為業績的上漲不能是一時的,或者某一時間段的,必須是持續數年的穩定上漲。這才能方顯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
市場的錢買的是未來業績上漲,重點就在「漲」字,而不是上市公司今年盈利100,明年繼續盈利100。市場的資金要的是明年要盈利110,後年盈利120,大後年盈利130。
而業績好,股息率很高,有可能意味著業績向下的拐點到了,業績已經處於最好的時候,有可能接下來就會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比如方大炭素就是明顯的例子。前兩年的業績非常好,股息率也很高,就是漲不動了。最主要的就是向下的拐點到了。
(6)業績上漲股票大跌擴展閱讀
在A股就是個怪胎,很多業績看上去非常好,股息率也很高,但是股價就是不漲。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A股的游資歷來以炒小、炒新、炒差為主。這些最主要的就是題材股。只要有一個題材出來,盤子小的個股,也不管業績好不好,被游資盯上了,就會不斷地瘋炒。相反一些業績好的,盤子大的個股,除了主力機構會跟風拉抬之外,一般游資都不會碰。主力機構對估值有一定的了解,潛伏盤太多,想要拉升並不是易事。相反,績差的個股由於沒有估值的壓力,想要拉多高就多高。
2、有些股票是炒預期的。比如券商、有色,煤炭、鋼鐵等之類的周期股。在業績最不好的時候,就是介入機會。因為業績的拐點到了,向上有預期。有可能這是最差的時候,再差也不差不到哪裡去,就是這樣的邏輯。
G. 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為什麼股價一直下跌
第一種,股價已經完全甚至超過了業績所反應的價值。 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的,簡單來說就是炒過頭了。
第二種,邏輯證偽。 這個是絕大多數人被埋的主要原因。每一隻股票的上漲一定有其內在邏輯在支撐,這個邏輯可以是市佔率的提升、新品的放量、行業的需求增加、產品的漲價等等。這些上漲的支撐了公司的業績得以提升,而每一個季度的數據都應該支撐起核心邏輯的驗證,如果最終的業績並沒有預期數據中那麼好,那就說明之前的邏輯或者估值模型有問題,需要重新修正,那重新修正的情況下,相應的估值就會下調。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弄清楚一個公司上漲的主因是什麼,從而把次因或者不相關的因素當做主因,然後用這個邏輯去驗證結果,那得到的就是錯誤的結果。
第三種,業績的暴漲與主營業務無關。常見的手段有控費、投資收益、變賣資產獲得的收益、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
第四種,前高後低。 這種一般還伴隨著去年低基數的原因,而且往往是財務出現拐點,向下拐。
簡單總結就是分成兩個方面:
市場行為,別人預判了業績要上漲,提前買入,並在出業績當天完成博弈;
邏輯證偽,雖然總體業績上漲,但是沒有驗證之前假設的邏輯,所以導致業績不及預期,雖然由於前期表現很好導致業績披露時數據很好看,但是拆看單季度來看,依然很糟糕,而且需要長期深度的跟蹤才能去發現。
拓展資料
1、這個業績是對過去的業績而言,而不是未來的業績預期。
財務報表是延後的,代表的是過去一段時間的經營狀況,而且財務報表的編制、審計、發布都需要時間,有些票過去的業績很差,但是在這實際情況中已經轉好,或者說未來的預期已經轉好,這種時候另當別論,我們所說的是過去是這樣並且預期未來也是這樣的票。
沒有 其它的影響變數,比如說股權激勵、題材爆炒的事件驅動。 這里我們只單純的考慮業績對於股價的影響,不考慮其它事件驅動的影響。
2、一、比例的大增而非絕對值大增 投資者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就認為業績暴增,公司很賺錢,所以是績優股,股價應該大漲,這種看法存在明顯的片面性。這里的業績增長500%只是一個增長比例,而非增長的絕對值。
二、大增的業績只是非經營性損益 業績增長,體現在利潤表上。但利潤反應的是總收入與成本之差,既包含公司經營業務,也包含營業外收入,比如投資收益、政府補貼以及轉讓子公司股權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是一次性收益,會使得利潤大幅增長,但不具有持續性。
三、業績增長幅度達不到市場預期 有些股票業績增長一直都比較高,投資者對公司的期望也很高。雖然公司發布業績顯示,依然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增長沒有達到預期,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四、業績增長預期已經在市場反應 有些股票在業績發布前會持續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市場預期公司業績會比較好,股價反應的是市場預期,那麼當這種預期已經提前在市場中得到了反應之後,當預期兌現的時候就無法再對股價繼續形成推動力,或者說牽引股價上升的預期消失,資金選擇兌現,導致下跌。
總結: 業績大增,股價卻出現大跌,看起來不合常理,但深究背後會發現,業績增長只是表徵,股價漲跌需要深層次邏輯支撐,投資者需要將真實的情況搞清楚,再結合實際市場走勢,才能作出客觀的判斷。
H. 我買了某公司的股票,這個公司的業績一直在漲,為什麼股票一直在跌
因為業績的上漲不能是一時的,或者某一時間段的,必須是持續數年的穩定上漲。這才能方顯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
市場的錢買的是未來業績上漲,重點就在「漲」字,而不是上市公司今年盈利100,明年繼續盈利100。市場的資金要的是明年要盈利110,後年盈利120,大後年盈利130。
而業績好,股息率很高,有可能意味著業績向下的拐點到了,業績已經處於最好的時候,有可能接下來就會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比如方大炭素就是明顯的例子。前兩年的業績非常好,股息率也很高,就是漲不動了。最主要的就是向下的拐點到了。
(8)業績上漲股票大跌擴展閱讀
在A股就是個怪胎,很多業績看上去非常好,股息率也很高,但是股價就是不漲。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A股的游資歷來以炒小、炒新、炒差為主。這些最主要的就是題材股。只要有一個題材出來,盤子小的個股,也不管業績好不好,被游資盯上了,就會不斷地瘋炒。相反一些業績好的,盤子大的個股,除了主力機構會跟風拉抬之外,一般游資都不會碰。主力機構對估值有一定的了解,潛伏盤太多,想要拉升並不是易事。相反,績差的個股由於沒有估值的壓力,想要拉多高就多高。
2、有些股票是炒預期的。比如券商、有色,煤炭、鋼鐵等之類的周期股。在業績最不好的時候,就是介入機會。因為業績的拐點到了,向上有預期。有可能這是最差的時候,再差也不差不到哪裡去,就是這樣的邏輯。
I. 很多公司的業績都在提高,為什麼股價不斷創新低呢
業績大增,理論上來說,凈利潤增加,公司的內在價值增加,股價應該上漲。但在實際股市投資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一部分公司發布相關財報(年報、季報、半年報)後,股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出現了大跌。這種情況一般有四個原因:
一、比例的大增而非絕對值大增
投資者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就認為業績暴增,公司很賺錢,所以是績優股,股價應該大漲,這種看法存在明顯的片面性。這里的業績增長500%只是一個增長比例,而非增長的絕對值。
也就是說,就算是凈利潤增長了500%,它的絕對值也不高。比如說一家上市公司,上一年凈利潤是10萬元,本年業績增長了500%,那也只是達到60萬元而已。而如果說公司本身估值水平就比較高,增長的凈利潤對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是微不足道的。
實例:
恆立實業發布三季報,業績大增1303.65%,增長了13倍,看起來肯定屬於「業績大增」,但公司去年同期凈利潤僅108萬元,大增13倍後也只有1500萬元凈利潤,相對於公司20億的市值來說,依然屬於高估值,股票也繼續下跌。
總結:
業績大增,股價卻出現大跌,看起來不合常理,但深究背後會發現,業績增長只是表徵,股價漲跌需要深層次邏輯支撐,投資者需要將真實的情況搞清楚,再結合實際市場走勢,才能作出客觀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