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當天下跌晚上出報表業績虧損好不好
這個肯定是要影響的! 業績虧損總不是好現象,如果是我持有此股票,見虧損的業績公告後,我會馬上拋出了的。
❷ 股價在低位出現下跌放量,都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
股價在低位出現放量下跌,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大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這只股票被超大資金拋壓,只有超大資金出逃砸盤,才會出現放量下跌。
反之如果都是散戶交易買賣,股價的漲跌幅是非常有限的,更不可能會出現放量下跌,放量下跌絕對是超大資金拋壓,引發股票恐慌所致。
比如在股市進入熊市,或者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個股出現放量下跌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總之以上四大原因必然會造成一隻低價股還出現放量下跌的真正原因,也許是單個原因,也許是多個原因造成,一定要根據不同個股進行深入分析,找出股票的真正原因。
股票就是這樣的沒有最低位,也沒有最低價,股票的位置和股價都是相對的,會根據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表現而已,希望股民投資們要謹慎看待。
❸ 股票底部出利空消息會怎樣
小盤股一般底部利空是配合主力吸貨,不過要確認是底部 ,上方有較大上漲空間,
大盤股一般很難單個莊家控制,底部利空會繼續探底
❹ 股票低位下跌放量是什麼原因
股票低位下跌放量的原因:股票低位放量下跌是這樣一種現象,股價在低位繼續下跌的同時,換手率加大,同時伴隨著成交量放大,當然是與前幾個交易日比較而言。
一般情況下,股價低位放量下跌,被認為是莊家出貨的表現,而低位放量下跌後也有兩種可能,放量建倉或者放量出貨,這就需要投資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低位放量下跌:概念股票低位放量下跌是這樣一種現象,股價在低位繼續下跌的同時,換手率加大,同時伴隨著成交量放大,當然是與前幾個交易日比較而言。
二、低位放量下跌:操作股票低位放量下跌,這就證明股票下跌的動能非常強,一般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現後會放量下跌,其實有時是不理智的拋售行為,暴跌幅度過大時可以搶反彈。
三、低位放量下跌:建倉與出貨、成交量在短期內急速放大。低位建倉除非遇特大利好或者板塊機遇,一般會緩慢進行。
低位放量出逃的特徵是成交量在短期內迅速放大,日換手率連續保持在5%以上,在相對高位,會放出10%以上的成交量,且其間沒有起伏,放量過程是一氣呵成的。股價在明顯的低位,如此放巨量,充分說明有資金在通過對敲出逃。
(4)股票低位放出業績虧損利空擴展閱讀:
股票下跌因素
流動性收緊
當流動性收緊時,股票市場一般都會下跌。但是這樣的下跌對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內在價值一般影響不大。但是,流動性收緊往往預示著未來通脹的上升,這對所有企業都是有害的。
巴菲特在幾十年前就通過《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一文詳盡分析了通脹對股票投資的影響。巴菲特的結論是股票其實是一種「股權債券」,其內在回報率為12%左右,當通脹來臨時,無論是一般的債券還是「股權債券」都會受到打擊。
負面事件消息
很多情況下負面消息一般都還沒有真正影響到公司的業績,但是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卻是巨大的。人們面對負面消息,認為未來的業績肯定會受到不利影響,因此賣出股票,股價下跌。
負面消息,根據負面程度的大小,也會是非常強的股價下跌催化劑。負面消息的問題在於不確定性,由於人們厭惡風險,厭惡不確定性,負面消息往往帶動股價下跌。
對負面消息的分析非常難。消息很有可能非常模糊,甚至是錯誤的,根本無法量化分析。這時候只能靠平時研究公司所做的基礎工作來判斷了。
負面消息所描述的事件是否危及了企業的「護城河」,削弱了核心競爭力,還是偶然的事件。公司的管理層是否經驗豐富,勇於承擔責任,能夠坦然面對。消費者又會如何看待公司。歷史上,強生的泰諾曾經遭遇投毒,造成嚴重危機。
但是,作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強生全面收回所有泰諾產品,恢復消費者信心。強生不但從這個事件完全恢復,反而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負責任的企業的良好形象。而三聚氰胺的打擊則讓三鹿萬劫不復。
❺ 股票放量下跌意味著什麼
股票放量下跌意味股票當天下跌並且伴隨著成交量放大,代表了多空分歧較大,空方戰勝了多方,股票放量下跌出現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同。
若股票放量下跌出現在高位時,大概率是主力獲利出貨,股票繼續下跌的概率較大,這時投資者可以進行止盈,當股票放量下跌出現在低位時,大概率是莊家進行洗籌,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
我們都知道,股票市場是資金的博弈,這樣一段時間里.其實股票價格和經濟實體和股票基本面是有背離的,就是背離大小,尤其當前股市,大多個股又和指數背離,這樣短線的波動就主要靠資金來推動.
股票最大的基本面就是資金,那麼有更多的資金參與博弈,就有機會,所以就需要看成交量。看成交量比看一些K線形態要靠譜多了。
這個問題問放量下跌,這里我們就著重說放量下跌的情況。放量上漲紅哥隨後再說。
放量要下跌是我們常常遇到的情況,但我們要結合股價在低位、中位和高位的成交情況。
1、股價在低位也會放量下跌,我們看到股價經過了較長時間的調整下跌,股價處於較低價位,成交量極度萎縮。在一個小平台整理,看似企穩,但突然某天出現放量下跌,參考我們農歷年前8成小票這樣走的,出現一個放量破位長陰,這樣就大多散戶心理崩潰,會恐慌出逃,而主力卻逢低接盤,但不拉升,就出現放量下跌的情況,這個就是最後一跌,好些散戶都會死在這一刻。所以在股票低位沒利空下放量下跌,可能是砸出的底部。所以放量下跌和長陰不可怕,要看他的位置,這點比較重要。
2、在股價經過了較長時間的上漲,股價處於較高價位,再高位反復放量沖高,但高度有限,就是我們常說的,放量滯漲。但一些散戶看之前一直是牛股走勢,就會誤以為還有高度而去追高買進,所以換手隨即倍增,但隨後1-2天就會出現一跟放量的長陰線,成交量巨大,並不能再繼續增加,此刻因為再高位,可以判斷是頂部成立,所以這里需要減倉或出局.短線追高的需要在這里做止損操作。,因為這樣就是高位放量下跌一味頂部成立下跌空間就比較大了。
3、在股價漲了一段,但幅度不大,隨後會出現小陰小陽企穩,在沒有利空的情況下,後邊會出現放量下跌的情況,換手也是倍增,這大概率是主力上漲中的洗盤動作,去清洗短線浮籌,遇到這樣的需要分批去建倉,紅哥多數做此類,就是業績盤出了底部,在放量洗盤,就可以去逢低買進。
❻ 低位利空是什麼意思
低位利空指資金上市公司和莊家合作,利用突然的壞消息壓制毫無戒心的散戶和其他主要參與者,製造股價將繼續下跌的假象,並誘導他們拋售自己的籌碼股票,在低位接管。
【拓展資料】
股票底部放量下跌的原因:
一、主力正在進行最後的壓制動作,即主力通過一些利空消息做出一定量的破點陣圖形,迫使最大的賣單噴薄而出,自己全盤接受,即實現壓制開倉。如果股價能在快速下跌後的同一天內回到原價,這是大多數情況下的原因。
二、主力強行出貨。這往往是主力的資金鏈斷裂的結果。有時候,為了賣出一個好價格,主力會在出貨之前拉高股價作為試探動作。如果市場買多了,主力會「先漲後殺」。如果市場買的少,主力就會直接「殺雞取卵」。這將導致盤面股市暴跌幾天或幾十天,最終的股票往往會跌得面目全非,而主要參與者將獲得盡可能多的資金。
三、換人坐莊。有時候,當主力知道自己離不開市場,就會尋找新的買家介入。一旦找到新買家,他們會同意在盤中,交換籌碼,但新買家往往會要求更低的價格,所以主力會粉碎股價,然後用新買家交換籌碼。請注意,在這種情況下,盤面不會連續暴跌。一般而言,個股的跌幅往往在兩個跌停板以內,而新莊入駐後,股價往往會下跌,迫使流動資金噴涌而出。
利空是指能夠導致股價下跌的信息,如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收緊利率調高,經濟衰退加息、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導致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
利空是股市術語,指的是能夠導致股價下跌的信息。利空可分為實質性壞消息、周期性損失、政策性損失、政策性壞消息和突發性壞消息。不斷的壞消息會導致股市價格持續下跌,形成「熊市」。其防範措施包括規避市場風險和分散系統風險。利空往往導致股市整體下跌,不斷的利空會導致股市價格持續下跌,從而形成「熊市」。
❼ 公司晚上發布業績虧損,第二天股票肯定會跌嗎
不一定,要看是否符合預期。比如如果是前一個財報是盈利的,那麼本次虧損肯定是會提前發布預告的,也就是利空一開始就出了。如果虧的比預期少 還可能是變成利好了。
❽ 股票低位減持是利好還是利空
股票低位減持一方面可能是公司由於缺錢用減持來補漏洞,或是有對公司的未來不看好的可能性進行減持,這種情況屬於較麻煩的,對普通散戶來說是不好的信號;另一方面是,在牛市大漲的情況下,重要股東卻進行減持,那麼散戶們也要關注了。
拓展資料:
減持,是股市與期貨市場專用術語,減少持有股票或期貨指標的數量。由於大小非持有的股份幾乎為零成本,而流通股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炒到很高,一旦股市逆轉,大小非們便會不擇手段止盈。因此,在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之前,中小散戶應研究大小非減持的新特點,在反彈中進行如下操作。股價越高,大小非減持慾望越強。譬如減持壓力較大的浦發等銀行股遭基金瘋狂「空襲」,中小散戶應躲進「防空洞」,買入一季報大幅預增的低價股。這類股票業績剛剛走出低谷,大小非不僅不會拋,可能還會逢低買入,所以有可能走出獨立行情。ST股沒有大小非減持之虞,一是重組時,股權剛剛經過了置換,大股東不會再去減持;二是ST公司股改較晚,離減持時日尚早;三是ST股價低,大多跌破了發行價、配股價和增發價,在大股東成本之下,大股東想減持都下不了手。
譬如像重組的ST天橋,想買都沒門,誰願減持呢?還有ST羅牛市盈率不到15倍,已申請摘帽,漲勢可期;ST科龍因外資並購縮量封漲停等等。不需過多解釋,三無板塊早已全流通,與大小非無任何瓜葛。然而,三無板塊因數量小且良莠不齊,難成氣候,因而要擇優介入。譬如像已控股煤礦的愛使股份反彈強勁且已步入上升通道、參股風電的申華控股等都有較大機會。中小板里總股本在一億股以下的袖珍股比比皆是,這些股票成長性好且無懼大小非減持,就是全流通了也還是小盤股,同樣擁有大比例送股優勢。這類股票隨大盤超跌嚴重,投資機會已凸顯。譬如方正電機,流通盤2000萬,總股本才7700萬,每股收益0.54元,股價從最高30元跌到14元。大小非若盲目減持定會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連公司一起被收購。
❾ 某支股票業績出來下滑是利空還是利好,未來股票會跌還是會漲
業績下滑,肯定是利空呀,但未來股票漲跌卻不一定,因為那要看莊家願意讓它漲還是跌
❿ 如何看一支股票的業績呢 那些是利好 哪些是利空呢
如何判斷上市公司公告中的價值
上市公司公告是指公司董事會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並購重組等所有對公司股票價格可能產生較大影響事項的公開正式披露的報告。由於上市公司對公告的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公平性負有法律責任,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總體來說,上市公司公告中一般不會存在明顯的虛假、誤導或遺漏。
非正式公告是指沒有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進行披露的消息,或者指小道消息、傳聞,由於非正式公告不是上市公司依法通過正規途徑或渠道披露的信息,其真實可靠性沒有保障,一些消息甚至成為莊家用以欺騙散戶、操縱股價的工具。
因此,投資者應把上市公司公告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加以仔細閱讀和分析。那麼,投資者如何讀懂上市公司公告呢?
一、「三步法」讀公告
第一步,初步瀏覽公告內容。投資者應關注那些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對股價產生較大影響的公告。如重大投資、合作、資產重組、兼並收購、股權轉讓公告、經營業績增長、公司遭受重大損失、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重大訴訟、分紅方案、股票狀態變化等等,投資者大體對公告的內容屬利好、利平還是利空大致有個判斷。
第二步,詳細分析公告細節。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詳細分析:
1、公告說明事項的具體情況,該事項的背景等。上市公司以前發生過類似事項嗎?
2、該事項的進展情況,真實性如何?是已發生的,還是意向性的,其執行是否有其它前置條件或不確定性?
3、該事項對公司的影響如何,發生影響的時間是現在還是未來?如果上市公司以前發生過類似事項,那麼當時發生了多大影響?
4、是否有承諾事項,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承諾事項有保證措施嗎?
5、澄清了哪些傳聞、研究報告、媒體報道等?
6、該事項存在哪些風險?
第三步,全面了解上市公司。投資者可查閱上市公司最近的年報、半年報、季報,一方面關註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紅方案、業績預告等信息,另外還要關注3個問題:「資金從哪來?貨往哪銷?誰在管理?」
普通投資者所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信息往往集中在年報的會計資料和業務資料、董事會報告、財務報告三部分。
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提供了上市公司報告期內的諸如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等基本的財務數據和指標。
董事會報告陳述了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分紅方案、投資情況、業績預告等基本信息。
財務報告則包括審計報告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三大會計報表等內容。
抓住了這些要點,投資者就可對上市公司基本情況有較完整的印象和大致的了解。
二、判斷公告信息的影響
普通投資者往往希望獲取公告信息後直接來判斷股價的走勢。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公告中
「該事項對公司的影響」部分的描述,這是公司對此事項的「官方」認識,但有些公告並沒有披露「該事項對公司的影響」,投資者就要經常有意識地去分析,以便從蛛絲馬跡中發現新的市場機會或者公司的風險。
1、財務影響和非財務影響。財務影響是能新增多少收入和利潤、提高多少凈資產等等。非財務影響比如會計師更換、管理層的變更、大股東的變動、公司獲得國家部門認證等等。非財務影響是無形的,經常被投資者忽視。
2、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投資者不但要分析短期影響,還要兼顧長期影響。如A公司賣出一個子公司70%股權獲利2億元,而這個子公司是其主要經營性資產,短期來說,賣股權獲利是好事,但長期來看,A公司失去了主要經營性資產,如果沒有新增利潤點,那麼公司相當於賣掉了「生蛋母雞」,不見得是好事。
再比如,收購兼並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擴張方式,一個公司往往通過收購兼並來拓展新產品市場份額,或進入其他經營領域。這種重組方式的特點之一就是被收購兼並方生產及經營現狀影響較大,磨合期較長,因而見效可能較慢。資產置換是另一種常見和見效較快的重組方式,就是用公司的「劣質」資產交換外部優質資產,由於是採取整體置換形式,因而公司資產質量得以迅速提高,收益也可立竿見影。
3、一次影響和多次影響。投資者需分清一次影響還是多次影響。例如B公司2006年度收到政府補貼6000萬元,公告里寫的是「為支持公司發展,特給與公司一次性政府補貼6000萬元」,再查查公司年報,發現公司2004年、2005年已連續兩連虧,2006年的政府補貼很明顯是保證公告不被暫停上市之舉,是一次性行為,今後可能很難再得到政府補貼了。再如C公司收到2006年度政府技改項目補貼5000萬元,它是今後幾年都有的,顯然是多次影響,利好程度就高得多。
4、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同一事項的直接影響比間接影響的力度要大很多。例如D公司參股E證券公司5%,E證券公司剛獲得創新類券商資格。獲得創新券商資格對E證券公司就是直接影響,對D公司就是間接影響了。
5、歷史影響和現實影響。
如果上市公司以前發生過類似事項,投資者就可「以史鑒今」,分析以前類似事項的在當時的影響,就可大致推測出現實影響了。
需特別注意的是,事項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是投資者自行判斷的,與公司無關。公司也不會對股票價格的走勢進行判斷。
三、莫忽視風險因素
上市公司公告往往對披露事項作出風險提示,但可惜的是,許多投資者盲目追求利好效
應,「思漲心切」,有意、無意地忽視風險因素,甚至明知有風險,也不予理會。
例如 F公司公告了與某外國大公司合作投資的事項,被投資者視為重大利好。但很多投資者沒有繼續分析該事項的風險因素,如投資協議最後未經商務部批准導致合作失敗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如果不象當初預期的那麼好,而面臨經營業績下降的風險;法律方面風險等等。
再例如G公司公告了承接境外巨額的工程建設訂單事項,仔細分析下,可以分析出其中蘊含的風險極大。如該訂單是真實的嗎?即使訂單是真實的,訂單可實現性有多大?最終訂單帶給公司的收益能有多少?收益穩定嗎?收益實現了,能收到工程款嗎?海外訂單受當地社會、經濟環境、政策影響的風險有多大?以前有類似公司承接大單後續發生過風險嗎?
四、謹慎使用各種研究報告,勿輕信傳言。
一般而言,研究報告是分析師通過研究上市公司公開信息,加上分析師行業研究,實現上市公司價值發現、價值重估。遺憾的是,近期一種不良的風氣正在一些研究報告中蔓延,過多的主觀臆斷和大膽猜測、甚至傳言出現在報告中。
例如某券商對 H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公司主營產品VB2價格從240元/公斤上漲至340元/公斤的說法,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大膽猜測「公司2007年業績為0.77元,至未來4個季度的業績1.1元」,對投資者造成誤導。另外,已經有證券分析師由於在網站上連續發布不實信息,導致相關公司股價大幅波動,被證監會立案查處。
對於各種傳言、媒體上的不實報道,上市公司也會及時做出澄清,投資者應正面理解澄清公告內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深市發布的針對股價異動公告的澄清公告共102份,而經上市公司承認部分屬實的僅20餘份,佔比不到20%,也就是說,傳言的真實性極低。所以,投資者不要根據傳言進行逆向推理和任意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