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稻葵對未來10年判斷,十分震撼
近兩年,局勢瞬息萬變,人們對未來眾說紛紜。
但對企業而言,必須對未來大趨勢有清楚的判斷,才能找准風向標。
未來趨勢究竟該如何界定?
7月9日,在諾亞財富第十屆私募股權投資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學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發表了《「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機會與挑戰》主題演講,將自己對於未來5-10年中國發展的挑戰、目標、改變、風險和機遇的思考進行了慷慨的分享。
以下是李稻葵教授演講精編,(部分內容有刪減),Enjoy。
口 述:李稻葵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編 輯:張啟玉
來 源:正和島
01、未來10年,中國面臨3大挑戰
首先分享一下我對整個形勢的判斷,因為沒有大形勢的判斷就不可能看清楚每天要面對的這么多挑戰和細節。
未來10年大形勢如何?我總結了3個方面的重大挑戰,這是我們中國未來整個發展都必須要面對的。
1. 國際形勢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大家其實都很清楚,來自國際。
國際局勢越來越復雜,中國可能很難再韜光養晦,以前經濟多贏、政治上求同存異的時代可能不復存在。現在他們都知道中國發展潛力巨大,而且中國發展的思路、治理體制與西方國家不同,他們不理解,就很容易起一些摩擦。
這些集中表現於,中美矛盾在未來10年還會不斷演化。
如禪鍵簡果說之前特朗普是大戲的序曲,我們現在進入到大戲了。 拜登新政府團隊非常專業,他們會深層次跟中國方面博弈。怎麼博弈呢?我簡單總結為:經濟、金融、 科技 、軍事相對分離,但是協同作戰。
1)經濟領域: 拜登的團隊以及未來下面的總統,我相信經濟上還是會和中國保持一定的合作,但重點領域肯定會針對中國採取對抗措施來遏制我們的發展。
2)金融領域: 局勢極其復雜,正在博弈, 有一件事我們要牢記在心——金融上務必要做一定的切割。 我們有很多上市公司去了美國,過去20年來中國企業界成長最快的那些明星企業幾乎沒有例外,都在海外,主要賀褲是美國上市。
未來一段時間這方面會有所改變,因為這其中是有風險的,當然也有機遇。風險是之前布局在美國的中概股的股票會受到波折,機遇是未來好企業會回到A股、港股來,估值會高一點。
金融領域中美還在博弈亮檔,遠遠沒有定局,我們也不認為美國方面已經考慮好了,因為華爾街的利益和白宮的利益不一定一致。我們這邊也在研究,到美國上市對於我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安全還是不安全,國內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戰略。
不過大趨勢是,我認為越來越多成長型企業會回來,首先在港股和A股上市,這是金融領域中美博弈的小結果。
4)軍事領域: 雙方會互探底線,虛虛實實。美國會來挑釁,中國會給一定的回應。
未來是中美多方位、全面、深層次博弈的階段,我個人觀點認為, 中國可以利用這10年打造出一個中美平等合作,或者說平等競爭的新型關系。 但有一個前提,美國人必須接受中國的政治 社會 現實,目前他們對此心理上的沖擊很大,是不接受的。
2. 中國經濟發展本身的挑戰
未來5-10年中國所要面對的經濟發展本身的挑戰有很多,我今天只講一個,坦率地說這可能是最關鍵的一個——地方債。 目前中國地方債的水平是非常高的,為什麼說這很關鍵?我們來剖開分析。
目前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最直接的因素是什麼?投資。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中國消費相對穩定,出口波動佔比進出口也有限,主要的影響就在投資。
那影響投資增長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是政府主導的項目,包括各種各樣的基建投資。
影響政府投資波動或者限制未來增長的是什麼?地方債。
我有一個博士生做博士論文,我們每個星期都會開例會,他最開始研究的是中國債務問題,一點點順藤摸瓜,最後發現: 中國債務水平高不是因為中國企業,也不是中央政府,根源在於一大批地方政府。 而且這種債務是隱性的,通常以金融服務集團的形式出現,表現為金融服務、商業投資,使得債務水平一直居高不下。
包括我自己去調研,發現不少地方發新債補舊債,利率還很高,我去聽了數據都覺得害怕,說他們怎麼還睡得著覺。
除了極個別的地區外,中國有大量的地方政府,自身稅收的增長有限,收上來的也會大量給中央,另一方面又背了很多債務,這種情況在未來5年一定會調整。
中國經濟增長挑戰很多,其他先不講了,未來幾年的重中之重就是地方債務問題。
3. 社會 層面上的挑戰
現在我們中國 社會 進入了一個 歷史 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局面。
4億人口進入中等收入發展水平,近2億人口接受過高等教育,18-22歲的國民中有50%上了大學,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國幾千年從來沒有到過這個程度, 但這背後也有別的含義—— 社會 矛盾多元化了。 舉兩個例子。
1)教育: 越是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可能越是重視教育,大家都希望孩子受好教育,這其中就摻雜了競爭的元素。從幼兒園一路到大學,學區房、好學校、課外輔導……政府決策者不希望孩子們的教育完全由一些逐利的機構左右,但這背後是客觀存在的難題。
02、「十四五」規劃中,非常重要的3個目標
應對挑戰的新思路,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長遠規劃中也可以提煉概括為三個目標。
1. 科技
在這三個目標中,最突出的,要放在第一位的就是「 科技 」。 可以說,沒有 科技 領域的進步和突破,我們的民族復興不可能完成,永遠都會被別人遏制。 有些地方政府講要把 科技 作為重點發展的領域,寧可稅收少一點、GDP少一點、其他的資源、就業不那麼足夠,也要發展 科技 ,這其實是很好的。因為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與各方面環環相扣。
2. 安全
以前我們從來沒有把安全和發展統籌起來這個提法,但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發展目標中,一口氣講了很多安全,主要是三個方面: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安全。
這講的其實是風險控制,不能盲目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安全。
3. 低碳
低碳在「十四五」規劃中很突出,而且在落實的過程中恐怕還要「加碼」。之所以把低碳放在這么高的位置,原因很簡單: 中國要發展、要成為受全球尊重的大國,必須在全球公共事務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打一個比方,中國要從一個學習好、進步快的學生成為幫助全班同學復習考試、一起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榜樣,這才能突破西方對我們的圍堵,這是戰略高度。
而低/減碳是西方人唯一認可或者說願意跟中國合作的領域。
「 科技 」「安全」「低碳」,三個大原則,非常重要,但其實還是有些空的。它們跟我們具體有什麼關系呢?接下來我會說以上一系列挑戰與目標引起的,中國經濟和金融未來5-10年會產生的格局性、趨勢性變化。
變化主要有6條,側重有所不同,但全部圍繞一個主題——有機遇也有風險。
1. 經濟增速階段性下降
未來5年,甚至10年,我們要做好經濟增長速度在6%甚至5.5%以下的思想准備。
面對國際圍堵、經濟上的債務問題、 社會 層面難題的疊加,此時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太快,非常容易暴露風險點,5.5%左右在我看來是一個比較穩妥的中低速。
不過這樣的下降是階段性的, 我堅定地認為,如果花上5年時間來解決重要問題,尤其是把債務問題等好好化解,中國的增長速度還會回去。 我們必須記住中國還有10億人沒有進入到中等收入發展水平,這其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這里有人會提到關於人口老齡化對於經濟增長的影響,我不認為這是致命的要素。可以計算一下,我國人口增速雖然下降了,但我們的 健康 人口在持續增長,國民受教育水平也在上升,這兩個因素結合,能得出的結論是2050年之前,中國的人力資源仍是在上升的。
所以雖然經濟增速會放緩,但這樣的變化是階段性的,好好調整當下的問題,日後大有可為。
2. 產業大規模重組
簡單來說,就是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 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很可能會關閉、倒閉,而龍頭企業會做大。 很多隱形冠軍會被打造出來。
隱形冠軍指的就是一般老百姓不知道的、消費者不知道的,但是在產業中間地位非常特殊,集中度非常高的企業。比如只有某一個企業生產某一種零部件,他如果出問題,全球產業都會停頓。這種企業江蘇很多,非常多都是搞配套的,未來他們的市場地位會被打造出來,這是產業大重組。
這其中的風險很明顯,就是企業倒閉,而機遇,在於投資。 舉個例子,電梯。2年前調研,數據顯示我們國家有800家電梯廠,而在中國之外,全球大電梯廠只有10家。隨著未來房地產下降,電梯行業肯定會有一批大重組,這是風險也是機遇,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選對企業、投對企業,利潤就會上去。
3. 科技 創新鏈條豐滿化
之前反復說過, 科技 是立足之本,國家會花大力氣扶持 科技 行業,以後圍繞 科技 行業就會產生一個產業鏈條。
在鏈條中,有的是基礎產業,比如生物原料、基礎測驗等,有的是給 科技 創新搞投資的,比如私募股權幫助企業上市,這樣一來, 科技 創新鏈條就會帶動金融、 科技 測試、原材料等一系列產業大規模發展。
這其中仍然是風險機遇並存,得選對、選好產業,其中涉及很多專業領域的問題。
4. 消費多元化
現在有兩類產品賣得不錯, 第一類是面對廣大消費者的,一般產品賣得很火。
舉一個小例子。我們都喜歡吃方便麵,但近兩年,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廣西的螺螄粉正在部分取代方便麵,尤其是在年輕人、大學生群體中。我一開始不懂是怎麼回事,就自己去下單買回來,再一看,明白了。
螺螄粉對比方便麵:
5. 金融在升級
未來5年金融行業有大的變化在升級,其中又能分成三點:
1) 非標產品的供給側轉型
現在大量的非標產品,表面上看可能是某一個信託、某一個公司,背後其實是地方債,由地方進行擔保。這樣的非標產品我相信未來5年會轉成公開的、標准化的政府債,因為很多地方的債務本質上講中央應該承擔過來,地方因此做了很多中央政府該乾的活,導致目前的一些做法不可持續。
2)上市公司的結構變化
未來,我個人認為大趨勢上,中大型的企業和一大批的 科技 型企業主要將在A股和港股上市,而非赴美上市。一方面是美國人有所顧慮,另一方面是這其中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信息披露等,相關法規的問題很復雜。
我昨天跟一個專業人士請教,發現我們國際證監會搞的規則還是太復雜,這方面應該呼籲改革,希望流程上做一些更合理的簡化,讓更多好企業回來。
3)不同類型的資產,投資回報分化
以後的不同類型的資產,以及每個類型資產內部的投資回報一定是分化的。以固定收益為例子,將來肯定是風險高的一部分地方債利率高,風險低的國債利率低,這樣一來,市場定價也一定會拉開。
以後金融投資,我們必須專業化,而不能像過去一樣依賴道聽途說。 我講大實話,中國金融未來有機遇,但是會更加復雜,需要專業,專業專業再專業,理性理性再理性。
6. 區域化
我們經濟的發展、金融的發展未來還有一個特點——區域化。
總體來看,未來南方和沿海一帶,以及幾個大的城市群,包括長三角、大灣區,成都、重慶,長沙附近大的區域發展會比較快,同時很多城市的省會地區發展會比較快,人口資源將更加聚集 。
正所謂搞經濟地方要選對。
04、結語:長期更有耐心
最後,關於未來10年的發展,我們可以說經濟和 社會 的發展還會持續,中國還會往上走。
但是同時,未來的5-10年我們將面臨比較復雜的環境,投資的機遇仍然有,但是會變得更加復雜。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智、客觀,不能像過去一樣拍腦袋、拍屁股、拍胸脯來決定事情,要保持專業和理性。
中國的向上發展是未來的一個長期大趨勢,盡管這個過程中要克服很多現實難題,但這個過程必定是向上的,企業家們、經濟學家們要保有長期的耐心。
❷ 開講啦李稻葵2015畢業季演講稿:經濟人生,學會選擇(第151期)
經濟人生,學會選擇
演講時間:2015-08-15
——清華經管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在《開講啦》2015畢業季第2期(總第146期)的勵志演講稿
這個講壇比我們大學的講壇,更加具有挑戰性。來之前我是非常地忐忑,到底講什麼話題,因為經濟學一般認為是經世濟民的學科,是面向社會面向政府,面向決策者的學科。事實上大家可能有誤解,經濟學首先,是面對選擇的一門學科,是研究選擇的學科。所以我的題目叫《經濟人生》,其中這個經濟應該是個動詞。我想通過三個故事,來講三個經濟學基本的道理,也許對年輕的朋友們,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第一個故事,它的主題詞叫「消滅選擇」。 講故事以前我想問問大家,尤其是男同學們,你們小的時候打過架沒有?舉手,誰打過架?太好了,小撒呢?打過架沒有?打過,好樣的。我是出生在北京,可是幼兒園還沒有畢業,我就被送到了農村。上小學的第一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天,同學們課間把我叫到了操場。哎呀,我說同學們真不錯呀,要歡迎我。我傻呵呵的剛過去,站到中間,還沒站穩呢,有一個同學悄悄地跑到我的身後,把我的褲子一拉,扒下來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還有外班同學的面,男生女生都看著我。幸好那時候沒手機呀,放到現在要被人人肉搜索了。這是對我而言,這是我人生的鴉片戰爭,奇恥大辱!怎麼辦?找班主任。我跟班主任告狀,班主任講的是方言我沒聽太懂,哇啦哇啦哇啦講了半天,大概的意思是說——你小子真笨,連自個的褲子都保不住,你還來找我,你太笨了,你還有臉找我,你靠自己吧。然後我就回家了,應該向我的父母求救啊。而且我心裡非常明白,假如我告訴我的父母的話,我父母一點兒不同情我,因為我的父母一定會教育我,說一定是你犯錯誤了,農民的孩子都很純朴的,怎麼會打你呢?你要自我檢討。所以我想我是沒有選擇,怎麼辦?必須靠自己。怎麼靠自己?三件事。第一件事我找到我媽媽,我說我那個褲子不能用松緊帶,你必須給我一個繩子,把我的褲子紮起來,我要保底線,要扎得緊緊的。上學之前要扎褲子,扎得緊緊的,保住底線。第二件事,我要跑,我打不贏我要先能學會跑。我們那個學校離我們的食堂很遠,大概有兩公里的路,每天放學我是第一個,從課堂里跑出來,我害怕別人打我,跑到我們那個食堂。第三件事,我得學,我得觀察孩子們怎麼打架的,怎麼一個打法。
最後,機會來了,一個月以後,我的班主任說:「李小葵同學。」那時候我的名字叫李小葵,「李小葵同學你不能夠一放學就跑,你要做值日呀,打掃清潔,你今天跟其他幾個同學一塊,掃地、搬桌子。」沒辦法了,我留下來,那幾個同學逮著我,逮著機會了,要打一頓,我平時跑今天跑不掉了。我跑了一個月的步,身體也開始壯了,像阿甘一樣身體也練出來了。這時候這四五個人要打我,我先跟他們轉悠,在課桌之間跑。我先跑,跑累了,最後我逮著一個機會,朝著一個同學,欺負我的同學撞過去了。他沒防備,沒想到我還能夠反擊一下,頭撞到了課桌上,當時就流血了,我知道我闖禍了。第二天我的媽媽,買了餅干,帶著我到這位同學家去賠禮道歉。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一頭牛的邊上。牛的味道你們聞過沒有?牛的味道非常特殊啊!農村的牛可不是動物園的牛,那個味道一輩子我都沒忘記!那是香味,我第一次嘗到了勝利的甜頭,我知道從此以賀鋒後,沒有人敢隨便欺負我了,那是我的抗美援朝的勝利,從鴉片戰爭到抗美援朝。
這件事情告訴我什麼呢?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人才能夠被激發出來,才能夠真正地自救。那麼看我們年輕人,看你們今天。今天你們的問題,在我看來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了。我的很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經常來問我,以後做什麼,尤其是博士生。我說你讀了博士都還沒想清楚,未來干什麼,這個有問題。我經常想,假如馬雲,考試成績好一點,數學靈光一點,假如能考上一個很好的學校,讀了金融 ,恐怕今天不見得要創業了吧?可能就進了金融公司了;假如馬雲長得,像我們小撒(撒貝南)一半那麼帥,有可能到個電視台當個主持了,就不創業了,是不是?所以我們的馬雲也好,劉強東也好,他們往往是被動地,消滅很多選擇,背水一戰。所以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旁拍禪的第一個道理——你們要做的,是盡快地找到自己的未來發展大方向,在這個大方向上消滅選擇。在運塵明確大方向,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你突然會發現你的能量,你的才智比想像的高,你能幹成很多自己以前認為幹不成的事情。
第二個故事 ,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投資的故事。 我博士畢業了,1992年,在找工作,第一個去面試的學校叫紐約大學。紐約大學金融系的同事們,還有他的系主任,當時決定要給我工作。過了不久,一星期以後,另一所大學,就是密歇根大學經濟系,很快也給我打電話,說決定要請我去經濟系工作。於是我就碰到了一個選擇的問題,紐約大學金融系,華爾街隔壁,金融研究水平非常高,工資整整是密歇根大學的兩倍,怎麼辦?其中紐約大學的系主任,他碰巧是我的博士生期間的,一個同學的父親,所以跟我講話很直。「我給你付的工資是別人經濟系的兩倍,你來我這,你專門給我研究金融問題。我才不想我用高工資,補貼他們經濟學研究。甭搞你的中國經濟研究!」這句話在我腦子里反復回響,我出國,當年讀大學選了經濟學,我關心的中國的問題,想的是中國的事情。如果我去了紐約大學,只讓我研究金融的問題,跟中國不直接搭界,我的未來會是怎麼樣呢?我會高興嗎?想到這兒,義無反顧,我的決定是去經濟系。
為什麼?用經濟學的道理來講,我想的是未來,想的是我的所謂的人力資本。什麼叫人力資本?就是你未來的,獲得幸福、獲得快樂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一位同學,你們不用買股票,你們不用買房子,你們已經有了一個大股票,就是你自己呀!你是你這只股票的CEO、董事長,你的導師、你的老師、你的父母、你的同學、都是你的持股者,只不過你是個大股東。所以你的主要的任務,今天應該是如何做好,你的主營業務,如何讓你未來更加快樂。關於是否要逃離北京,今天我可能忍受,一些大城市的病,大城市的痛苦,但是未來我會更幸福。因為我在大城市,我獲得了工作的機會、鍛煉的機會。我認識了很多,跟我想法相像的年輕人,有很多導師來指導我。所以我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請大家關注你的個人的人力資本,你自己就是一個上市公司,你的未來取決於你今天的決策,取決於你今天的努力。
第三個故事,我想跟各位分享的,不是我個人的故事,但是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的一個故事。 這位同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出國了,在波士頓上大學。他一早就想清楚了,他要搞金融。他本身是學外語的,他的學校並不是所謂的名校 ,他怎麼能夠進入金融這個圈子呢?每一個周末,他坐著公共汽車進城去波士頓。而美國的公共汽車,可不是北京上海的五分鍾一班吶,那一小時一班吶!他需要背著干糧,背著麵包,帶著可樂,帶著牛奶,一走走一天。去哪兒呢?去波士頓的金融街,那裡面有很多基金公司的辦公室,還有很多投資銀行的分部的辦公室。幹嘛呢?大廳里看著那個門板,記下來這些公司的負責人,名字是什麼,部門是什麼。幹嘛呢?找到公司的總部的這些總機,打電話過去,我要跟史密斯先生談一談,他是哪個哪個部門的。總機的接線員一聽,這小夥子還挺靠譜,可能是一個業務夥伴,放進去吧。於是我們這位同學,就通過這種方式,跟華爾街的在波士頓的,分公司就接上頭了。很快就去這家公司做實習生了,再過五六年,經過他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後成了一個全球三大之一的投資銀行的亞太部的總管,現在已經下海自己創業了,辦了自己的私募股權基金。
這個故事的關鍵詞是什麼呢?關鍵詞叫圈子。那麼經濟學是什麼道理呢?經濟學我們就叫外部性、外溢性。那就是每一個能乾的人,每一個大公司,他都會給周邊的人帶來正向的幫助。哪怕基礎低一點,無所謂,只要進這個圈子,你會不斷地往上走。經過你的努力,你成功了,你有名了。往往我們年輕人會有一種情結,經過我的奮斗,成功了,為什麼這個圈子還有其他的人,這樣跟我競爭啊?「瑜亮情結」,既生瑜何生亮。這個道理經濟學也告訴我們,不應該這么想,因為人才的成長都是集團性的。
所以最後我想總結告訴大家,不要猶豫,盡早認准大方向。消滅選擇,義無反顧,認准長遠,認定自己,然後想方設法找到,你要奮斗的那個圈子。跟了那個圈子之後,你會跟著這個圈子不斷地往上走。前途屬於你們,祝你們好運,謝謝各位!
以下是開講啦2015畢業季李稻葵演講視頻:
❸ 金融期貨的發展前景
2010年4月16日,首批4個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掛牌交易,這意味著我國金融期貨在沉寂了近15年後再次登上資本市場舞台。
長期以來,我國股票市場盈利模式單一,投資者買入股票,只有股票價格上漲,投資者才能賺錢。缺乏做空機制也使得國內股票市場操縱之風盛行,莊家和一些大的機構利用自己的資金和信息優勢,拉抬股價使股票價格長期偏離其正常的價值范圍,這會導致股市系統性風險積聚,加大股票投資者面臨的風險。股指期貨在豐富投資者資產組合的同時,也防止了系統性風險的積聚,股指期貨提供了一個內在的平衡機制,促使股票指數在更合理的范圍內波動。
股指期貨上市以來,期現指數波動的一致性以及成熟的成交持倉比充分反映了成熟市場的特性。投資者開戶參與率自初期的50%上升至當前的89%,標的指數波動率的環比降幅創歷史新高,期間各合約運行平穩,到期交割日效應從未發生,種種現象表明國內金融期貨市場正在穩步向前發展。 我們從「十二五」規劃中可以看出政府正加大對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視,努力建設一個產品序列齊全、功能完備、具有相當規模的債券市場體系。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政府部門將積極配合減少行政管制、鼓勵金融制度與工具的創新,並且會在信息披露、信用評級、會告春隱計、稅收等方面進行制度和體制改革。當前中國期貨與債券市場正處於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開展利率期貨交易的條件正在逐步形成。
首先,利率期貨可以對沖系統性風險,維護社會經濟穩定。前期因歐美國家流動性泛濫引發全球通脹水平迅速上升,對新興經濟體造成較大傷害,各國政府多次通過調高基準利率等貨幣手段應對通脹,全球整體利率波動明顯加大,造成借貸雙方都面臨很大的利率風險,對企業的資金鏈形成很大壓力。在國內市場,利率期貨的適時推出可以為廣大機構和社會公眾提供一個規避利率風險的工具,對於企業穩定經營、提高抗風險能力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其次,利率期貨的套保功能可以提高債券市場的活躍度。目前國內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不夠合理,國有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持有大部分國債與銀行間債券,這就形成了一定的行業壟斷。在缺乏有效避險工具的情況下,這些機構投資者寧願採取長線持有的策略,因此難以在市場變動時產生分歧而達成交易,導致整個債券市場流動性較差。推出利率期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這種局面,由於期貨市場採用保證金交易並引進做空機制,一方面使得現有投資者在利率變動時可以主動規避風險,而不是採取被動持有的策略;另一方面還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投機者進入債券市場,改變債券現貨市場投資者分布不均的局面,擴大債券需求,改善債券流動性,促進利率期限結構趨向合理,進而推動債券市場不斷發展成熟。
再次,利率期貨將推動利率市場化目標盡快達成。現貨交易方式決定了我國的國債交易具有以下局限性:一是交易成本相對於期貨過高,市場對利率的反應不如期貨靈敏;二是由於現貨市場分割,形成的國債收益缺乏權威性和指導性;三是現貨交易形成的收益率只能反映時點上不同期限的森塵利率,無法對未來時點的利率水平進行合理預測,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市場利率體系。如果有了一個集中交易的國債期貨市場,其在交易過程中形成的收益率就是市場利率,並通襪廳過期貨和現貨之間的套利活動,促進現貨市場形成一個統一的基準市場利率,逐步形成一個從短期到長期的完整的國債收益率體系,為金融市場提供重要的收益率曲線信號,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發揮相應的作用,同時給國家判斷金融形勢和進行金融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最後,利率期貨還可以有效降低政府宏觀調控的成本。利率期貨價格走勢的前瞻性能為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而且利率期貨的敏感性與延伸性能夠縮短中央銀行通過金融市場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距離,有助於提高公開市場的操作效果。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一方面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匯率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我國迫切需要有效管理匯率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國際上流行的匯率對沖工具有外匯遠期合同、掉期和外匯期貨,而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衍生品只有遠期和掉期,將來外匯期貨的上市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人民幣自由兌換不再是一個空想,如果沒有大的不確定性發生,未來5年人民幣將基本成為可兌換貨幣。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後,匯率將更加穩定,中國資產也成為更重要的金融工具,屆時對外匯期貨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
❹ 郎咸平和李稻葵哪個更有良知
李稻葵,只是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即使不是主流的,也無可厚非。
但郎咸平就不像個博士、教授。根本就不是學者。其言行已與令人憎惡的無賴沒什麼區別。是書販子、口吐白沫手拍胸脯的江湖郎中,是持有美國學歷的張悟本。
郎咸平在出生地中國台灣找不到工作,在讀博士的美國,雖持有國籍,但無法施展其投機才能,才來到中國香港。在香港,他欲壑難平,不甘心教書做學問的清苦,躥到中國大陸。郎咸平感興趣的不是大陸的百廢待興,而是那些急於改變現狀的憤青。
郎咸平敏銳的發現,這些人根本沒有記性,剛能吃飽飯,就得隴望蜀。昨天他們還過著「吃不飽、餓死人、3平米」的日子,今天就想過美國人的日子。稍有不滿足就滿腹牢騷。不知感恩只知索取,對國家只有指責,膚淺得根本無法理解政府、更談不上諒解和支持。他們那麼健忘,早忘了美國的財富里,有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血跡斑斑的白銀;更不知美國生財之道:「賣軍火、靠侵略;離開戰爭沒法活,戰場一定選別國」。而禮儀之邦的天朝至少迄今還未信奉此道。
看到這批淺薄的憤青,郎咸平如獲至寶。覺得發財的機會到了,賴在大陸不走了。他到處投機,不斷製造話題,不負責任的攻擊中國現狀,抓住一點不及其餘,觀點絕對、用詞刺耳、臆想可作根據……。目的是吸引對社會現狀不滿、急於改變現實的「憤青」。瘋子說話,傻子相信。郎咸平的書就有了銷路。2010年版稅600萬,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
想賺錢本無可非議。但不負責任胡說、亂說,郎咸平品行就有問題了。說到品行問題,郎咸平離婚4次,他裙帶風讓不學無術的兒子拿高薪。父子一個德行——嫖娼,兒子因嫖娼被抓,無法再在郎咸平庇護下繼續拿高薪而不辭而別。有如此劣行的郎咸平,竟然成了憤青們崇拜的偶像,可見郎咸平的騙術何等高超!現在,只要郎咸平一揭開瘡疤,憤青們就會像嗜血蒼蠅跟著嗡嗡亂叫。非常討厭!!!
現政府拿郎咸平毫無辦法。郎咸平猶如一桌盛宴上嗡嗡亂飛的蒼蠅——趕不走;打死他又怕「一泡雞屎壞缸醬」。
看來,郎咸平還會賴在在大陸,躺在「憤青」們身上騙吃騙喝。繼續賣書賺錢。
我們只有:憎惡他!抵制他!讓他的爛書進垃圾場!
❺ 李稻葵:未來1-2年最需要警惕爆發債務危機
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如何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部署,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除了部署2022年工作,此次經濟工作會議還對共同富裕、資本監管、雙碳目標等近期引發市場預期變化的一些新問題,作出闡述。
會議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
面對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更大的增長壓力,中國經濟將如何應對?國內的頂級智囊對此又是如何看待?
世界已經分成了三個部分:窮國、富國和中國。它們各自的發展邏輯不同,但必須共同合作,解決共同問題。
未來從近到遠要關注債務衰退、產業鏈衰退、碳衰退三件事,希望中國和全球政策能夠提前應對。
未來1-2年,國內傳統行業由於增長動力下降所帶來的債務重組壓力,是最需要我們警惕的。
未來兩三年,中國宏觀經濟將會是比較微妙的,GDP可能保持一個比較低的增長,但這是階段性。經過幾年調整之後,增長還應該能夠回來,回到5%以上。
中國資本市場在能源轉型綠色發展中扮演指揮官的作用,一定會朝著低碳產業去不斷的配置資源,相關資產的價格和市值一定會往上走。但這不是線性的,而是波動,一定是有高有低。
這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述的最新觀點。他提醒大家要對短期波動做好准備,投資看長遠,等待經濟轉型成功。
全景·卓識 清華大學 李稻葵
全球分為三個世界:窮國、富國和中國
全景·卓識:您提出「三個世界」的觀點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嗎?
李稻葵: 我的觀點就是現在這個世界實際上是分成三部分:窮國、富國與中國。這個觀點我講了有十幾年了,在課堂上一直講這個觀點,我是覺得確實是比較實事求是團做的觀點。
因為無論是從經濟總體規模,還是從增長動力而言,或者從各個經濟體的表現規律而言,這三個世界是相對不同,但是又是相互關聯的。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周期,但是它們是相互關聯的,那麼發達國家我稱之為富國。發達國家就是美國加歐洲,他們是有自己的周期,比如這次在疫情爆發之後,他們同樣的最開始受到沖擊,但現在他們的疫苗接種率都是比較高的,都是50%以上,高的國家能到75%,比如像英國。他們的經濟周期正在恢復,包括美國經濟,目前是上行的,所以他們的貨幣政策要收縮。
那麼窮國就是新興市場,這些國家疫苗的接種率普遍都是在30%以下,巴西55%,是一個例外。俄羅斯32%,印度、南非都是20%以下,17%左右,阿富汗0.5%。我們看到這些國家的恢復是滯後的,而且最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到後年,他們可能會有債務危機。為什麼?因為到了後年,美國和歐洲的貨幣政策會收縮,他們的經濟恢復了,他們要加息了。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在疫情期間,他們享受了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紅利,利率比較低,是資本市場缺少高回報的債券,他們發了很多的國債,到了兩年以後,發達國家政策一收縮,這些國家的債務就會凸顯出來。
中國是完全另外一個邏輯。這次抗擊疫情在全球范圍來看,從保護生命,以生命為上,生命至上的角度來看,我們是最成功的,沒有任何爭議。從死亡人數到死亡比例到疫情的旦升個例總數,在全世界各個國家裡面,我們都是最好的,沒有任何的爭議。
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周期。此時此刻我們的經濟出現了下行的壓力,所以此時此刻我個人認為會出台一些穩增長的政策。明年後年要看什麼?就看我們新的增長動力能不能跟上?我們新的一些基建項目,新的區域發展的項目,比如大灣區的發展項目,能不能夠落地?能不能夠轉換成增長的動力?
所以我們周期完全不一樣,這三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反復塌遲衡強調,三個世界是新的三個世界, 窮國、富國和中國各有各的邏輯,但是必須共同合作,解決共同問題。
全景 財經 ,
【#全景有料 #清華大學李稻葵 :窮國、富國和中國的發展邏輯不同但必須共同合作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參加外灘金融峰會時對全景網表示,窮國、富國和中國的發展邏輯不同,但必須共同合作,解決共同問題。
視頻號
世界經濟面臨三大衰退
全景·卓識: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局勢下,您認為有什麼是最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地方?包括其中的風險點。
李稻葵: 三件事情最值得關注,從近到遠咱們一個個梳理。最近的就是債務的問題,因為在疫情期間全球的債務水平是上升的。與債務自己的基數相比,上升了12%。那麼它的上升的總量是多少?12%的債務的上升相當於全球GDP的48%左右,非常高。
所以後年2023年是一個關鍵的年,為什麼說明年問題不大? 明年還是很多國家恢復性增長,到了後年就會有債務問題了。 因為後年的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貨幣政策可能收縮,這第一個問題比較近的債務問題,我稱之為可能會出現債務衰退。
第二個是供應鏈的問題。疫情期間,很多發達國家認為產業鏈,包括供應鏈和生產鏈應該搬回到自己的國家,不能像現在這么樣子依賴其他國家。那麼2023年之後,這些國家很可能會強迫自己的大公司把一些生產搬回來,一搬回來,那麼對新興市場國家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而且對發達國家自身也有負面影響,因為通貨膨脹,生產成本提高了,所以我稱之為產業鏈的衰退。
2023年以後再往前看,2024年、2025年會出現另一個問題,我稱之為碳衰退。碳就是低碳的碳。為什麼說碳衰退?因為發達國家他們關心的重點轉到了減碳,它急於求成,就是急於要減碳。但是低碳或者零碳的生產技術還不成熟,成本非常高,我們大概算了一下,基本上零碳的生產技術比化石能源的生產成本高一倍,是它兩倍,所以三四年之內很難降下來。
於是乎出現這么一個前景,三四年之後發達國家就急於用新能源,用零碳的能源,老的能源它不用了,那一下子就增加了全球企業的生產成本,一上來就引發通貨膨脹,工業品生產價格會上去。
其次,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會感受到稅收的壓力,這個市場就會做小了。任何一個市場你加了稅之後,這個市場就萎縮了,所以傳統能源的市場會萎縮,這個一萎縮生產量就會下降,也會帶來一個衰退。
所以依次是債務衰退,產業鏈衰退和碳衰退。但是我只是一個預警之人,我希望這些都不發生。 我希望我們的政策、全球的政策能夠提前應對,如果應對得當的話都不發生。我希望我的預測是錯誤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擔憂恐怕還是值得我們今天警惕的。
全景 財經 ,
【#全景有料 #清華大學李稻葵 :未來要關注債務衰退、產業鏈衰退、碳衰退三件事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參加外灘金融峰會時對全景網表示,未來從近到遠要關注債務衰退、產業鏈衰退、碳衰退三件事,希望全球政策能夠提前應對。
視頻號
警惕傳統產業爆發債務危機
全景·卓識:中國未來三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經濟未來會怎麼樣走?您有哪些預期和展望?
李稻葵: 對於中國經濟我的基本看法是這樣的,就是我們從現在開始可能需要花1到2年甚至於稍微更長一點的時間,我們需要有一個調整期或者換擋期,像發動機換擋一樣,就是我們傳統的一些產業,它的增長的動力明顯的下降了,包括房地產,
那麼傳統行業它的增長下降,它最令人擔憂的是什麼?它會帶來一系列的調整的成本,比如說債務。比如像某些房地產公司,它基於轉型,它的擴張過快,它知道它不行了,它知道它要轉型,它是擴張過快,轉型不當,引發了債務的問題。 傳統產業增長動力在下降的過程中,它會帶來很多負面沖擊,尤其是債務的沖擊。這個是最需要我們警惕的。
同時新的產業,比如說低碳的產業,光伏、發電、新能源 汽車 、新基建,還有新的區域開發,這些都需要時間去培育,不可能一下到位。所以未來這兩三年屬於這么一個比較微妙的換擋期。
所以這個期間的政策我預計會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穩定,穩定這些傳統行業它的動力下降所帶來的債務重組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要培育新的增長點,包括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新能源產業、新的高 科技 產業,所以未來這兩三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將會是比較微妙的。 但是我是想呼籲大家,一定要堅持看長遠,堅持做長遠的投資。看四五年以後,看我們轉型成功。
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我的判斷是經過這幾年調整之後,還應該能夠回來,還能夠上升,我們只是階段性的下降。 我認為經過兩三年調整,我們應該能回到5%以上的增長,到5.5%應該還是可以的,這幾年可能比較稍微慢一點,這幾年可能是5.1%、5.2%這樣比較低的一個增長。
全景 財經 ,
【#中國經濟目前處於換擋期 經過兩三年調整增速或到5.5%】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 表示,#中國經濟 可能需要花1~2年甚至於稍微更長一點時間的調整期或者換擋期,就是發動機換擋一樣。一方面穩定傳統行業動力下降所帶來的債務重組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要培育,培育新的增長點,包括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新能源產業、高 科技 產業。他呼籲大家一定要堅持做長遠的投資。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經過兩三年調整應該能回到5%以上的增長,甚至5.5%。#全景有料
視頻號
低碳資產價格將抬升 上漲過程是非線性的
全景·卓識:推動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資本市場和綠色金融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李稻葵: 資本市場實際上是在我們能源轉型,我們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中扮演了一個指揮官的作用。 因為資本市場它是直接調配金融資源的,而金融資源是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的必要要素。它是個指揮官,會告訴大家哪些產業未來會發展,哪些產業未來會相對萎縮。
所以在我們這次能源轉型綠色發展過程中,資本市場我相信從大方向上講,一定會朝著這些低碳產業去不斷的配置資源,相關的一些資產它的價格它的市值一定會往上走,但是這個過程我想強調它不是線性的,一定是有高有低,一定是有波動的,而且也要做好思想准備。
現在很多投資者看好的一些企業不一定未來會成功,現在大家還沒有看好的,剛剛冒出苗頭的企業有可能未來會長大,這就是資本市場的本質。這就是為什麼資本市場這么讓我們著急也好,著迷也好,讓我們關注也好,這是它的本質所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堅定大的發展方向,但是對於短期的波動要做好思想准備
❻ 成為股市高手要讀多少書
不在於你讀多少書,而在於你會不會用比較法則選股,用正確的技術分析和籌碼分析針對不同主力類型計算合理買賣點。然後有適合的止盈止損策略,嚴格按照紀律執行操作。
書上教的和網路搜來的炒股資料實際在炒股中能使用的不到15%.舉個實際例子給你看。
比如k線組合中的陽線吞噬,也就是常說的陽包陰。你無論哪本書,或者是網上搜的資料,都是告訴你出現後看多看漲對不對?
大盤4月11是陽包陰,8月7日也是,但是大盤之後怎麼走的?
❼ 李稻葵:未來十年,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
一個大國的發展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只有大國發展才會遇到而且幾乎是難以避免,我們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土面積也排名靠前。
我們的發展正在遇到諸多挑戰,這其中有發展的問題,也有外部環境強加給我們的。
中國是個大國,大國的發展與小國有著巨大的差別,大國無論強弱都有一定的存在感,積貧積弱的時候因為體量大人口多往往會造成很多災難,而這樣的國家也往往會成為某些國家口中的獵物。
大國一旦強大會在國際上有很強的影響力,甚至會被一些國家嫉妒,視為眼中釘。 所以大國的存在感有時帶來的是好事,有時卻又會有麻煩。
近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學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諾亞財富第十屆私募股權投資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一篇演說,主題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機會與挑戰》。
看到這個題目我們就能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其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全面,對未來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形勢進行探討。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有了厚實的家底,每個行業都在這個基礎上騰飛發展,從量變慢慢積累一直到質變。
現在的中國處在一個非常強大的時期,當然,這並非代表發展到達了終點,中擾返國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如果每一步都能走得很穩,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比現在強大的多。 因此著眼眼前的五到十年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幾年國內外的變化對於中國太關鍵了。
李稻葵所提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國際形勢。
這一點每個人都很清楚也時常在談論,隨著世界的聯系的緊密,塵弊無論是世界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都開始變得復雜化,各國之間相互碰撞和影響,每個國家對世界的看法和全球化的理解不同,所以一定會存在矛盾和摩擦。
在這一挑戰中,李稻葵著重地提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國,眾所周知西方和美國一向對新興強國有戒備之心,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制度和發展模式與西方國家截然不同。 這是西方國家製造與中國摩擦的重要原因。
自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越來越全面且明顯地針對中國,把遏制中國擺在桌面上,到了拜登政府一定會更深層次地與中國博弈。 盡管特朗普和拜登的分歧很大,但在遏制中國上拜登一定會接過特朗普的接力棒。
李稻葵將拜登政府與中國的博弈簡單總結為: 經濟、金融、 科技 、軍事相對分離,但協同作戰。
這樣的做法是美國一直以來所走的路線,除了如上幾個方面外美國還有輿論、文化等作為與中國博弈的手段,由於中國的日漸強大,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遏制中國的過程當中美國不會肆無忌憚,它會有所收斂和謹慎。
未來美國的發力點會越來越出現偏移,從軍事向其他方向,尤其是輿論、文化和 科技 等。
眼下中國的軍力強大,美國已經走過軍事的最高峰,隨著世界各國崛起美國軍力越來越顯得不夠用,所以如果在軍事上針對中國很難達到目的,而且一旦發生沖突成本會無限高。 因此這在美國眼裡不會是最好的選擇,軍事只是試探和挑釁中國。
其他一些方面不會無限成本沖突,美國對其他國家文化滲透和輿論攻擊已經讓美國看到了低派李族頭高回報的效果, 科技 方面雖然中國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甚至在一些方面領先於世界,但美國憑借前幾十年奠定的基礎仍然存在一些優勢。
這些年美國有過一些動作,比如限制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留學、打壓中國高 科技 企業都是想阻止中國在 科技 領域的發展。 如此多的事實,足矣說明美國在各方面的力量發生了偏移,我們要對這些變化有心理准備。
經濟發展一直是整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面臨著諸多挑戰不可避免,在這一問題上李稻葵簡略地指出了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地方債,地方債對經濟的發展影響非常大。
由政府所主導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水平,直接影響著投資,而投資又多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的增長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
債務水平很高地方政府背了很多債務,地方債務的累計一定會影響這里經濟 健康 發展,使結構性矛盾虧大、惡化信用環境、金融風險也變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地方債務問題一定要有所警惕,在未來的五到十年的時間里這樣的問題也必須解決。
李稻葵提出的第三個方面的挑戰是 社會 層面的挑戰。
簡單概括就是發展是把雙刃劍,發展意味著富強,意味著進步,但是發展也意味著更多更復雜的矛盾出現,尤其是過快發展,比如在這一部分所討論的教育和醫療。
首先說教育問題,隨著發展人們的收入提高了, 社會 大眾的平均學歷提高了,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和學習,激烈的競爭下又會延伸出新的競爭。
比如上好學校、學區房和課外輔導等,這都是出現的新矛盾,政府決策者們不希望孩子的教育完全由一些逐利機構所左右。
如果逐利機構過多地參與教育這樣的重要領域,可以想像,公平與質量一定會大打折扣,過度地逐利一定會帶來問題,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方一些國家的教育和醫療,過去的一年西方醫療機構的表現我們已經看到了。
在醫療方面醫生的專業水平在提高,醫療 科技 也在提高,這對 社會 是件大好事,但是換個角度想更好的醫療 科技 更專業的醫生,技術投入和醫生的教育成本也在增加,因此會讓醫療費用增加,增加大眾看病的負擔。
這都是發展帶來好處的同時所附帶的矛盾,也是必須經歷的過程。 但是因為發展帶來了矛盾就放棄發展顯然是不現實的,問題也一定要面對的。
中國是個大國,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其他國家要多。 由於國土面積遼闊不同地方有差異也有差距,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完全是三種不同的發展水平,在東部的發達地區一省一市的總體實力超過歐美一些發達國家,西部一些地區還有些落後。
不同領域的發展也存在這樣的這樣的情況,水平高的極高,低的很低。盡管如此,中國仍然有解決難題的基本條件,國際上中國能夠很好處理國際關系,國內又在平穩向上發展,這為應對挑戰提供了好的環境,同時制度優勢也是應對挑戰的關鍵要素。
眼下的中國面臨著國內和國外的諸多挑戰,但是我們對未來仍然充滿著信心。 首先一點就是現實是對我們有利的,國際環境雖然復雜但中國的影響力確實始終在擴大的,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是越來越密切的,世界對中國的印象是越來越好的,總體上中國的國力是在增強的。
對企圖遏制中國的某些歐美國家來說,在過去的幾年裡它們 社會 的內部問題在加重,中國各方面都在變得更好。
也就是說哪怕保持現狀,時間越流逝對中國越有利,有一天它們不得不放下博弈的思想,承認中國崛起,中國的發展為很多遇到發展瓶頸的國家做了一個好的榜樣 誰也否認不了。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一手抓未來,一手抓過去,換句話說無論是對 科技 還是對文化 歷史 都要重視。 科技 的發展可以讓生活更加便利,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科學技術能增強國防實力,一些技術的突破可能會降低很多領域的成本,減少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現在國際上的 科技 競爭非常激烈,一些國家憑借 科技 優勢卡脖子,一項技術從無到有對整個國家是一種安全,同時防止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被一些國家以高價宰我們。
與 科技 相比 歷史 和傳統文化顯得更重要,張維為教授總結了我國的基本情況,我們有著超大型人口規模,超廣闊疆域,超悠久 歷史 傳統,超豐富文化積淀。
人口和疆域決定著一個國家有多大的發展潛力。 如兩個人口差距很大的國家在人均財富、文化等方面基本相等時,它們的總體國力已經是天壤之別。
與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力不同文化和 歷史 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這次疫情中國人表現出的團結就是因為有著同樣的文化,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對 社會 的責任感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思想。
豐富的文化和悠久的 歷史 是抵禦文化滲透的防線,某種程度上這些比 科技 更珍貴, 科技 上可以彎道超車短時間內取得巨大成就。 然而文化和 歷史 必須要有時間的沉澱,在應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 社會 發展中的挑戰「以史為鑒」和運用文化中的智慧及謀略非常重要。
從一窮二白到奠定發展基礎的時期,為了發展在環境等方面有不小的犧牲和代價,這些年我們越來越重視環保、糧食安全、能源安全、 科技 創新、產業結構等問題,把快速發展變成 健康 的快速發展。
中國人高瞻遠矚,只要運用智慧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一定不會成為擋住發展的牆壁。
❽ 我想做一些投資,請問恆天財富投資可靠嗎
恆天財富投資可靠嗎?我認為恆天財富還是較為可靠的,它是一家獨立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成立以來始終為高凈值資產客戶提供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服務,我的一些客戶就選擇了恆天財富做財富管理,包括我也是,就我所知我們的投資收益都還是不錯的。恆天財富的董事長周斌先生是國家一級職業經理人,有二十多年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恆天財富股份總裁崔同躍先生則是工商管理學碩士,恆天財富投資可靠嗎?可以說恆天財富匯聚了一大批金融人才,讓他們幫我做投資我很放心,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追問或者網路搜索。
❾ CDR制度是什麼意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幾家中字頭券商處了解到,監管層近期已在同市場機構一起研究以CDR制度承接BATJ等優質海外上市中概股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可能性。
全國兩會期間,資本市場支持新經濟和獨角獸企業上市的新聞以及監管層的表態不絕於耳,其中包括了將此前優質赴海外上市的新經濟龍頭公司迎回國內市場。
3月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幾家中字頭券商處了解到,監管層近期已在同市場機構一起研究以CDR[中國存托憑證,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制度承接BATJ等優質海外上市中概股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可能性。
此前的2月28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360」)在上交所召開重組更名暨上市儀式,正式完成登陸A股的借殼之旅,這也被市場認為正式打破了2016年之後中概股回歸A股的僵局。
「海外上市的公司如果私有化退市再回國內重組或上市,無疑是不現實的,彼時360的體量已經很大了,而BATJ這些企業私有化的難度和耗費資金遠在360之上,因此目前對於龍頭中概股而言,已經不是VIE架構的問題,而是如何在成本最小的情況下完成回歸國內資本市場。」一位中信證券投行部的人士3月5日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交流時講道。
在這一背景下,監管層醞釀超過10年以上時間的CDR再次啟動。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在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也坦言:「吸引創新型企業回A股上市時,需要改變監管規則,目前通過發行CDR更符合實際。」
重啟論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CDR制度目前仍在研究論證階段中。
「CDR的推出除了要考慮市場情況外,各部門的配合協調也十分關鍵,這並不是證監會一個部門就能單獨完成的制度,包括央行、銀監會等多部門都將參與其中。我認為,CDR要推出也要等到兩會之後機構改革等事項確認之後,如果金融監管協調能夠更進一步的話,CDR的推出或許會更快。」前述中信證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CDR對於國內資本市場來說並不陌生,這項一直在研究中的制度已跨越了超過15個年頭,其中早期國際版的方案中便有CDR的身影。
最近一次有關CDR的討論,則來自於2016年6月21日央行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報》,在該文件中,央行提出了考慮推出可轉換股票存托憑證(CDR)的可能性。但時至今日,因為市場成熟度、波動性等因素的影響,CDR始終只是一項理論制度。
與此同時,CDR的反向產品也一直在推進當中,這便是D股。所謂的D股即注冊在境內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國法蘭克福發行上市股票,其發行需經過中國和德國監管機構的審核和批准,上市和交易均採用德國股票市場的相關規則。
「也就是說D股是CDR在法蘭克福交易所的類似產品,針對境內A股藍籌上市公司,尤其是製造業及具有明確國際化戰略的企業,而D股的研究推進對於CDR的研究論證工作也有良好的推動作用。」一位上交所相關人士表示。
三大挑戰
不過,CDR制度的推出仍有三大難點:人民幣目前無法自由兌換,監管分割以及管轄區法律適用問題。
首先是人民幣目前尚無法自由兌換的問題。
「ADR(美國存托憑證運行)基礎是ADR和基礎股票可以隨時互換互通。任何一個投資者在任何時候把ADR交付存托銀行,就可以按ADR轉換比率換得基礎股票,反之亦然。然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是封閉的,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這使得CDR將不與基礎股票互通。這種情況下,海外證券市場和滬深證券市場是相互分割的,同種股票在境內外有可能形成同股不同價的混亂局面。這種局面很容易使得中國存托憑證成為投機炒作的工具。」一位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從事境外上市的律師3月5日接受采訪時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此,3月5日,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監管層的強力背書和推動,具體而言需設計一種機制,使境內資金能夠在法律強力監管的前提下,可以向境外流出。而法律方面也應當部分禁止CDR的自由雙向轉換。在時機成熟時,實現基礎股票與存托憑證的完全轉換,或設計出一種既能實現監管目的又能實現基礎股票與存托憑證自由轉換的可行的制度。」
其次是監管分割的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CDR制度順利推出,BATJ等龍頭中概股回歸採用的也是兩地上市流通的形式,因此異地監管,監管分割是監管層必須面對的問題。
「由於CDR是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仍在境外,這就造成CDR機制下被監管主體在境外而相關上市企業的業務在內地的分割局面。對於CDR 這種金融衍生工具,我們也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經驗。這對我國CDR的監管提出了挑戰。」前述律師講道。
而異地監管或監管分割又引發了第三項問題,即管轄區法律適用的問題。
「由於基礎股票在香港及外國市場流通,而CDR 在內地市場發行和交易,我國與其它國家在證券法律上的規定又有所不同,這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我國與它國的司法管轄權沖突及相應的法律適用問題。根據傳統的管轄理論,存托憑證中的合同糾紛仍然適用協議管轄優先的原則,如果沒有成熟的安排,CDR很有可能會出現執法和監管的真空。」前述律師表示。
因此,就目前來看,CDR推出面臨的幾項問題解決起來都有一定難度,不過亦存有變通的空間。
「這次CDR能否推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管層的決心。從美國的經驗來看,該制度的推出不僅可以迎回中概股,未來其他國家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在國內資本市場發行流通的股份。」3月5日,華泰證券滬上地區的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