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十四五規劃會議對股票的影響

十四五規劃會議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3-05-14 19:44:43

A. 兩會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數據統計顯示,兩會前的2月份股市,上證9次上漲、中小板9次上漲、創業板4次上漲,由此可知,兩會前股市上漲為大概率事件。兩會期間,上證3次上漲7次下跌、中小板3次上漲6次下跌、創業板1次上漲3次下跌,可見兩會期間股市下跌情況居多。兩會後一個月股市走勢,上證上漲6次、中小板上漲5次、創業板上漲1次,可以得出,兩會後上證和中小板漲跌行情規律難尋,而創業板下跌概率較大。

從今年兩會開幕以來A股市場的表現來看,「逢會難漲」的魔咒已經開始應驗,3月5日,截止至收盤,上證綜指下跌31.05點,跌幅為0.95%。下周開始的24隻新股IPO,預計凍結資金三萬億又加緊了資金壓力,兩會期間上證或不具大幅上升的空間。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兩會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環保、互聯網金融等相關板塊,適時布局。

創業板在兩會又逢IPO的夾擊下,依然走出了喜人的行情。兩會開幕連續兩天以來紅盤收尾,站穩2000高點,但從創業板估值過高,而創業板企業營業收入上漲為27.03%來分析,創業板企業難以匹配其高估值的成長性,創業板風險尚在。兩會過後,創業板進入調整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不過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介於國家對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而創業板正是代表著新興產業,展恆研究中心認為創業板仍有上漲空間。

B. 「十四五」時期,股市有可能沖擊5000點

近日,社科院在2021年的《經濟藍皮書》中李陪便對我國的股市給出了預測,根據社科院的預計,在十四五期間,也就是五年內,我國股市就具備沖擊5000點的可能。

或許有人會覺得五年的時間還是太長,畢竟上一輪牛市到現在都已經過了五年時間,如果再等五年,豈不是要等十年才能等到下一輪牛市,不過社科院預測的是十四五期間,而不是說的五年後,也就是說這五年內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甚至真正的牛市現在可能都已經開始了。

(2)十四五規劃會議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從在牛市中賺到錢的方法

一個方法,就是找一隻漲得還不多、業績穩定的行業龍頭做定投。所謂的業績穩定,就是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是持續增長的,至少不要是逐年下降的。而行業龍頭,便是那些在行業中影響力較大的企業,比如銀行業里的工商銀行、釀酒業里的貴州茅台等等。

這些企業因為業績穩定,股價也通常比較穩定,出現黑天鵝也就是突然大跌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因為業績穩定,其股價也大概率會長期走出上升趨勢。比如工商銀行,雖然過去10年上證指數幾乎沒漲,但工商銀行過去10年來加上分紅的收益率,接近100%。

做定投的一個好處就是,不怕股價短期下跌。而在牛市中,這些龍頭企業的股價,大概率也會跟著漲。

另一悶仔個方法就是買基金,而且同樣可以用定投的方式買。相比買一隻股票來說,購買基金的風險還要更低一些。尤其是指數基金,代表著整個行業甚至整個股市的走向,在牛市來臨時,這些基金也大概率會漲。所以,選一隻規模較大的指數基金,以定投的方式買入,同樣哪罩蠢可以分享到牛市的紅利。

C. 國家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國家股票市場是政策式的市場,因此國家政策對市場影響是較大的。不同的政策方向會對股票市場造成不同的影響,可以分為非股票市場政策和股票市場政策。
股市政策就是國家針對股市實行的政策。例如:國家降低股票市場印花稅的政策。這種政策會刺激市場的投資積極性,使股市的活躍性和市場價格出現增高,屬於推進市場發展的利好。反之,如果國家提高股票市場印花稅的政策,就屬於股票市場利空消息。
非股票市場政策就是國家並不是直接針對股票市場的政策。例如:雄安新區的開設,導致涉及雄安板塊的股票出現瘋漲,帶動了一系列的板塊市場。還例如:前期因為長生生物的疫苗事件,使國家出台政策審查國家涉及疫苗的公司,使疫苗概念持續下跌,也影響了一系列市場。所以這種國家針對概念行業以及地區的政策也會對於股票市場有部分的影響。或者是一些國家金融調控政策,例如:降息、降准等等。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
2015年8月1日起,深市、滬市股票的買進和賣出都要照成交金額0.02‰收取過戶費。
以上費用,小於1分錢的部分,按四捨五入收取。
還有一個很少時間發生的費用:批量利息歸本。相當於股民把錢交給了券商,券商在一定時間內,返回給股民一定的活期利息。


D. 國家政策為什麼能影響股票漲跌

股票可以簡單看作買與賣的博弈 大多數人都看好的時候 通過不斷加價獲取股份 持續買漲 當都不看好的時候 就會越賣越低!

這其中包括各種對上市公司的預期 業績 概念炒作 盈利水平等

目前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的高速發展 上市公司業績也是普遍快速增長 加上國家對資本市場發展的促進 大量的儲蓄資金通過基金 股市進入到資本市場 一個積極向上發展的市場對各個上市公司的發展都是有很多好處的 同時通過過去幾年來的股權分置改革 現在的市場充分的調動了起來 未來的股市應該發展的更加壯大 更加充分的體現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動態 預期未來紅籌回歸 資本市場應該會越來越穩定!

E. 從五中全會公告看「十四五」規劃亮點及對資本市場影響

主要觀點:

在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中,設定經濟總量目標似無必要。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實際上是把改革、開放和創新作為主要抓手。其中難度最大的是收入分配改革。


公報似乎迴避了「金融」和「房地產」這兩個敏感話題,但實際上隱含了做大資本市場的大舉措。「安全」的出現頻率較高,說明只有堅持安全第一,才能確保十四五乃至2035年各項任務目標的完成。


資本市場將面臨一場 歷史 性的「轉型」,雙向開放背景下,結構性的機會將與全球資本市場越來越同步。


為了確保安全,管控力度會加大,體現出制度優勢,也有利於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繁榮作保障。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設定數量指標似無必要

五中全會公報中對「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了一些目標建議,但因為尚未公開公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故不好判斷是否會再次出台具體的總量經濟目標。我認為, 十四五的最後一年還不屬於重大戰略規劃完成的收官之年 ,故總體來講,不像十三五規劃對2020年的目標提得那麼具體細致,比如說要實現收入翻番目標,全面脫貧、全面奔小康等。此外,按照全國人大的解釋, 經濟發展目標通常屬於「預期性指標」, 理應淡化。只有環保、土地紅線等,屬於約束性指標,必須完成。

當年俄羅斯曾經一度達到了世界銀行定義的高收入國家水平,之後又提出要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即世界銀行定義的人均國民收入超過3萬美備辯源元。結果非但沒有實現,如今又退回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今後將被中國超越。

這次提到遠景目標,主要是按人均GDP水平來確定我國居民的收入目標, 2035年我國要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對中等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這個定義似乎有不同的解讀,可能在今後「十四五」規劃方案出來以後會有解釋,公報總體來看,還是要實現經濟轉型、自主創新、經濟總量和質量全面向上的目標。

因此,要成功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做好三大抓手:改革,開放,創新。改革和開放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這次創新特別被提出, 說明中國經濟謀求轉型的力度比較大。目前仍是新舊動能轉換的 歷史 機遇期,將形成新的發展格局,新形勢下我國參與競爭合作的新優勢,這方面還是比較強調的。這表明什麼呢?我們還是要加大 科技 創新的力度,自主創新,促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 健康 、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便形成更多的增長點、增長極,打通生產、分類、流通、消費,逐步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擴內需的核心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五中全會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 首先要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從生產、分配到流通、消費等諸多環節的堵點。由於擴內需最終依賴居民收入增長,尤其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擴大,因此,五中全會一個亮點是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扎實推進全 社會 共同富裕。這個政策邏輯很清晰:只有共同富裕了,中低收入的階層收入水平才能得到提升,這對促消費才是最有效的。

如今,收入差距擴大問題已經成為二戰之後全球普遍面臨的難題,因此,我國過去在促消費方面的舉措盡管很多,消費增速也不低,但疫情之下,消費出現了負增長,而且,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擴大跡象。即便沒有疫情,我們從上市銀行的公開披露數據中也可以發現,居民財富分配方面確實存在「二八現象」。

對此,公報提出,要「健全多層次 社會 保障體系」,「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那麼,究竟會採取什麼舉措來實現這些目標呢?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仿態准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其中三次分配的提法比較新穎,過去通常講「初次分配解決效率,二次分配解決公平」,但目前二次分配也遇到一定難度,如稅基問題、新稅種開征問灶困題等的解決都有難度,就以十年前就試點的房產稅為例,迄今尚推出的無時間表,資本利得稅和遺產稅更遙遠了。我的理解,遲遲沒有推出的主要原因,還是怕引發市場過度波動。那麼, 鼓勵富裕階層捐款的「三次分配」,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顯得尤為重要。

增加居民收入以促進消費,從供給側看,也有利於發展先進製造業,使得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都打通了,經濟發展才能順暢。否則供給多而有效需求不足,則出現產能過剩、債務增加,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就沒法暢通。大力提高作為消費主力的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對拉動消費至關重要,中國已經進入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

當然,我們必須認識到縮小收入差距任務的艱巨性,從歷次全會看,居民收入問題已經多次被提出,可見,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問題,改革難度不小。

資本市場迎來深度轉型的戰略機遇期

這其實和之前講的堅持房住不炒和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是一致的。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當中有兩大依賴,一大依賴是房地產,房地產直接和間接貢獻了中國經濟增長率中的30%;第二大依賴是各大地方和企業依靠金融來擴大融資,使得中國的M2規模超過美國加歐盟之和,因此,使得 我國金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高於美國、歐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比重是最高的。

今後,金融更強調服務的功能,同時房地產要嚴格控制其投資屬性,更多應該體現消費屬性。只有把金融和地產的貢獻率降低到比較合適的水平,這樣對於經濟轉型是有好處的。所以公報提出,堅持把 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這是否意味著打壓房地產、打壓金融呢?我認為不能這樣去片面理解。要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金融和房地產的風險肯定是不能忽視的,但也不能過度去限制金融、地產發展,如果打壓過度,倒可能會誘發系統性風險。

例如,國務院金融委近日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時提出,「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記得過去的提法是「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如今提「增強」,這也表明高層對資本市場寄予厚望,要朝著脫虛向實這個方向發展。


所以,今後要使得我國經濟結構往先進製造業、生產型服務業方向上來轉,往居民收入結構的優化、實現共同富裕方向上轉,朝著區域經濟良性互動、發展極、增長極帶動區域發展等這方面轉。所以我覺得不存在要打壓哪個行業的問題,只是限制其過度膨脹和扭曲化勢頭。這對資本市場來說是好事情,雖然公報上沒有提到資本市場,但資本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指導方針不會變,通過減少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在房住不炒這個方針下,居民的資產配置的重心會從房地產領域轉到金融產品領域。

剛剛結束的10月,全國房地產的銷量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降,「金九銀十」的房地產銷售盛況沒有再現。雖然7、8月房地產出現了一輪報復性的反彈,但總體來說房地產開發和增速上行的趨勢基本結束了。

這樣居民資產配置的偏重於房地產的格局肯定要發生變化,要選擇其他的路徑了,這個路徑應該就是加大資本市場投資,加大金融資產的配置。在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權益類的產品恐怕更加受歡迎。今年前三季度IPO創了 歷史 同期的新高,全球IPO融資額排名第一,同時大量的銀行儲蓄資金轉移到資本市場,所以今年公募資金的募資規模也創了 歷史 新高,我想這個趨勢是不會改變的。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上交所累計已經受理的科創板申請上市的超過400家,創業板實行注冊制今年剛剛批復,到目前為止創業板的注冊制的材料申報超過400家。

劉鶴副總理曾說過,「資本市場對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 科技 、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具有樞紐作用」,並指出,資本市場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我覺得,引導 社會 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可以實現三大目的,第一大目的是在房住不炒政策背景下,居民的房貸余額的增速下降,居民杠桿率水平能穩定甚至下降;房地產開發商受限於「三條紅線」,杠桿率水平也有望下降。

第二,在理財產品凈值化管理的背景下,居民在銀行的理財資金,會部分轉移到資本市場,使得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增加,投資需求也增加,這樣資本市場的持續繁榮是可以期待的。而且在居民資產配置方面,隨著未來房地產配置比例下降,權益類資產反而受到更多的追捧。 同時由於注冊制將全面實施,股票的供給會大量增加,使得股票市場上某些行業虛高的估值水平今後有望下移。 雖然現在估值水平平均來講還是比較合理的,但從結構來講,存在扭曲現象。尤其是科創板市場化定價以來,平均發行價格所對應的市盈率,我感覺還是偏高。今後隨著注冊制背景下大量股票的供給,估值水平會更加合理,有利於防範資本市場的風險。

第三,由於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比重大量增加,使得上市企業的杠桿率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下降,即企業去杠桿,有助於全 社會 杠桿率水平穩定,降低金融風險。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五中全會公報里還側重強調了處理好發展和安全之間的關系。確保安全,這是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沒有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的根本原因。所謂安全,我的理解是廣義的安全,三大攻堅戰中提到的是防範經濟風險,即增強金融、經濟安全。

記得2019年年初,總書記曾專門系統論述安全問題,故 廣義的安全還包括了政治安全、經濟安全、 社會 安全、 科技 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外部環境安全和黨的建設安全 ;「安全」的涵蓋范圍非常大,如經濟安全除了金融安全、就業安全、企業安全外,還包括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戰略性資源安全,等等。這與我們一直強調的底線思維、穩中求進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

從這次疫情的管控看,我國的制度優勢十分明顯,那麼,在確保其他方面的安全呢?我認為,在經濟上升期,市場機制似乎更有效促進經濟發展,而如今全球進入經濟下行期,分化和動盪成為常態,管控模式似乎更有效。

針對當前國內存在對今後某些去中國化思潮和敵對情緒的擔憂,公報對國際局勢也做了基本判斷,認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我認為,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步伐,恰恰是為了和平作保障,而非為了迎戰。

在確保各項安全的前提下,資本市場應該會得到比較持久的發展,會得到長治久安。這就需要在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的完善和相關政策上有更多的舉措,確保資本市場能 健康 發展。在剛剛開完的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了三點,一是要加強對金融 科技 的監管,二是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三是要完善退市制度。因為優勝劣汰本身就是促進良性循環的體現,如果說只進不出的話,這個循環就很難做起來了。

在當下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泛濫的時候,中國能夠有效控制疫情,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的根本原因。所以,安全確實太重要了,而確保安全,就需要提高管控能力,提高國家治理水平。這次疫情過程中,已經充分體現出我國的制度優勢,將來在「十四五」期間,我認為這種制度優勢還會在各個領域中發揮出來,底線思維和穩中求進的基本原則仍會繼續。

從投資維度看,四中全會公報對投資有非常明顯的指引意義。第一,中國經濟仍處在戰略性機遇期,有制度和政策作保障,投資機會很多。第二,資本市場要服務好實體經濟,故將繼續大力發展;居民資產配置中,房產比重下降,金融資產比重上升,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發展。第三,經濟轉型必然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從主題投資的角度看,綠色環保、能源及糧食安全、 科技 創新、數字網路、先進製造、新基建、醫療 健康 等,在公報中都有涉及,也帶來了相應投資機會。

當然,在全球經濟弱復甦和流動性泛濫、部分債務國經濟雪上加霜的背景下,依然要警惕發生全球性的系統風險。國內經濟中,結構性降杠桿仍在路上,投資領域的泡沫化現象依然存在, 多層次資本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同股不同價現象,國內股市與境外成熟股市之間的估值偏差較大,故要堅持理性投資。 注冊制下股票供給會大量增加,金融監管更加全面,因此,要注意防範資本市場轉型過程中的結構性風險。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為要約,不得向不特定對象進行復制、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為,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F. 每年兩會對股票影響

近兩年,會議前後的股市走勢都不是很好,預期已經不準了。

G. 社科院表示「十四五」時期大盤沖5000點,大家如何看待呢

前幾天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在書中多次提及股票市場,對A股市場做出預測,書中預測A股在「十四五」時期A股沖5000點,同時還表示A股是具有長期投資的必然性。

對於社科院的這種觀點我個人是非常認可的,我也敢相信A股在未來五年時間,會沖5000點,6000點,甚至會創A股歷史新高。宴跡

我只能這樣說,A股之前漲上過5000點,上過6000點,後面幾年A股再度沖5000點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而且是一種志在必得的走勢。

最典型就是當前A股還處於牛市底部,大盤指數已經漲到3465點,距離5000點只有1000多個點,一輪牛市漲幅難道只漲1000多點嗎?所以按此進行推測,本輪A股一定會漲到5000點以上。

匯總分析

根據社科院預測的觀點,結合當前的A股市場走勢,以及歷史牛市特徵等多方面分析得知,社科院的觀點是贊同的,而且A股肯定也會實現的。

按照當前的A股進行預測,我個人要比社科院的預測更樂觀,認為未來2年之內A股一定會沖過5000點,拭目以待。

H. 十四五規劃有哪些龍頭股票

十四五規劃的龍頭股票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像中芯國際、紫光國微、中國軟體、三一重工、恆生電子、中興通訊、工業富聯、數字認證、航天信息等等。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相關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
應答時間:2021-06-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I. 注冊制的全面實行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一、正面回答
全面注冊制管理辦法2022年落地,預計4月出台徵求意見稿,8月實行。證監會日前表示,注冊制試點達到了預期目標,全面實行注冊制的條件已逐步稿宴老具備。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目標之一,也是我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深化改革中的重點任務之一。進入2022年,全面注冊制時代來臨,將進一步激發A股市場活力,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也將站上新起點。
二、分析
注冊制的推進配合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穩步進行,目前外資持股比例正逐漸放開,這將縮小個人投資者比例。我國股市目前由於個人投資者比例較高,其投資理性較弱,導致市場存在投機氛圍濃厚、交易過度、市場穩定性不足等問題。可以通過逐步放開外資持股比例,通過充分發揮外資在信息、專業、能力上的優勢,最終優化市場結構。
三、如何推進注冊制?
在證監會召開的祥派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上提到,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主線,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具體來看,堅持注冊制改革三原則,下足綉花功夫做實做細思想、業鍵升務、廉政各項准備。進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安排,突出主板改革這個重中之重,加快推進發行監管轉型,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增強各方合力,推動形成有利於全面實行注冊制的良好市場生態,確保改革平穩落地。同時,統籌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同步推進基礎制度改革和證監會系統自身建設,將資本市場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J. 振興實體經濟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股票市場總是先反映出實體經濟的情況。

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指人通過智慧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財富,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鏈局飢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人們知道了對抽象的文化,可以實現大與小的區分,開始創造大世界和國家與國家聯盟的詞彙,例如;博弈實體政治、博弈實體經濟學、博弈實體外交、博弈實體軍事、博弈實體社會主義。這碩大無比的世界級詞彙和國家級命題,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本來平等的個人主義,變成了棚返一大一小。不要把主義想得多麼偉大,主義都是個人的主張。遺憾的是,博弈實體資本主義詞彙卻變成了很小的、低一級的、單純的、個人主義的經濟主張。

如果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累計上行了,股票市場的賺錢效應,使得大量社會資金紛紛湧入A股市場,掀起了「全民炒股」熱潮,並進一步引發了業界對於資金「脫實入虛」的擔憂。新常態下,資本市場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應該如何認識新形勢下股票市場與實體經濟、與改革的關系?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動力轉向傳統與創新「雙引擎」拉動。無論是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的變化還是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都依賴於新的融資方式。

在傳統增長模式下,企業發展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間接融資。這一融資方式的安全性較高,但其劣勢也十分明顯:出於效率和安全性考慮,金融機構傾向於將大量資金向大企業、國有企業傾斜,對初創型企業、新興企業和小企業則顯得漠不關心。可以說,舊有的以金融機構為核心的融資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無法滿足經濟新常態下產業調整、鼓勵創新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要求。

證券市場則不然。對於投資者而言,安全邊際誠然重要,但更為關注的卻是企業的成長性,具備創新優勢、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企業更容易受到追捧,也能夠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同時,由於被賦予了更高的估值,這些企業還能夠以高估值的場內公司收購低估值的場外公司,在推進整個國民經濟資產證券化的同時,也實現了企業跨越式的發展。而在資本運作的微觀層面,無論是新股發行、增發、配股還是橫向以及縱向的並購,能夠使得更多的資源(資金、技術、人員等)向上市公司集中,向更具有前景的行業集中。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證券市場所具有的配置資源和價格發現的基礎性功能,和經濟新常態下對於中國融資體系的需求是能夠實現完美對接的。股市的繁榮,使得更多的居民將家庭財富從儲蓄存款、銀行理財以及房地產等領域,轉移到證券市場,這一過程直接調整了存量,另一方面,更具有前景的創新型企業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又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存量調整來說,證券市場是一個最佳場所,同時它也是新經濟、新產業、新商業模式最佳的「選秀場」。我們看到,過去行政指令推動下的各種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國有企業之間的合並,效果均不理想,有的是製造了新的產能臘譽過剩,有的是「拉郎配」留下了一堆爛攤子。究其根源,是這種資源配置方式過於低效,副作用過於明顯,無法遴選出更有希望的產業和公司。

當然,在證券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中,泡沫必然會產生。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股票市場的快速上漲以及「全民炒股」情形,是在中國家庭財富配置轉變以及管理層做大做強資本市場雙重因素下的特殊情況,它從側面反映了,相對龐大的國民生產總值而言,中國證券市場這一配置資源的「池子」仍然較小,功能仍然較為薄弱。在這種情況下,當務之急是繼續強化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基礎性功能,做大「池子」,完善各項制度建設,更好地服務於經濟轉型的要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對股市的影響不僅僅是表面,分析師說,實體經濟振奮後會為股市提供不錯的資金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股市的繁榮昌盛

閱讀全文

與十四五規劃會議對股票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麗江旅遊股票重組 瀏覽:743
如何判斷股票有業績支撐 瀏覽:672
可以買股票基金的app 瀏覽:610
崇達技術股票後期走勢如何 瀏覽:730
投資股票的風險來自哪 瀏覽:337
背景是股票k線的ppt 瀏覽:342
為什麼現金收購比股票收購 瀏覽:26
002315焦點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435
投資股票記錄 瀏覽:989
類似農業銀行的股票 瀏覽:936
中國的股票的前景如何 瀏覽:717
醫葯股今年中報業績142元是什麼股票 瀏覽:995
公司組織員工回購本公司股票 瀏覽:839
內部股公司退市後股票怎麼辦 瀏覽:570
米影科技股票 瀏覽:497
股票交流app有哪些 瀏覽:439
神州易橋股票業績 瀏覽:673
工商銀行股票買不到 瀏覽:524
科德教育股票2020年業績 瀏覽:270
股票里行業的選擇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