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要分析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一,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
雷曼兄弟的倒塌是和自2007年夏天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分不開的,所以要分析雷曼兄弟的問題,就不能不提美國的次貸危機。
次貸問題及所引發的支付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房價下跌引起的次級貸款對象的償付能力下降。但我過去所有房地產市場波動不同,此次次貸危機,造成了整個證券市場,尤其是衍生產品的重新定價。
二,雷曼兄弟自身的原因
1)進入不熟悉的業務,且發展太快,業務過於集中
作為一家頂級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注重於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證券發行承銷,兼並收購顧問等)。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固定收益產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飛速發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這些領域的業務,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稱為華爾街上的「債券之王」。
在2000年後房地產和信貸這些非傳統的業務蓬勃發展之後,雷曼兄弟和其它華爾街上的銀行一樣,開始涉足此類業務。這本無可厚非,但雷曼的擴張速度太快(美林、貝爾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問題)。近年來,雷曼兄弟一直是住宅抵押債券和商業地產債券的頂級承銷商和賬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產市場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業地產債券業務仍然增長了約13%。這樣一來,雷曼兄弟面臨的系統性風險非常大。在市場情況好的年份,整個市場都在向上,市場流動性泛濫,投資者被樂觀情緒所蒙蔽,巨大的系統性風險給雷曼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可是當市場崩潰的時候,如此大的系統風險必然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雷曼兄弟「債券之王」的稱號固然是對它的褒獎,但同時也暗示了它的業務過於集中於固定收益部分。近幾年,雖然雷曼也在其它業務領域(兼並收購、股票交易)方面有了進步,但缺乏其它競爭對手所具有的業務多元化。對比一下,同樣處於困境的美林證券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將它所投資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權脫手而換得急需的現金,但雷曼就沒有這樣的應急手段。這一點上,雷曼和此前被收購的貝爾斯登頗為類似。
2)自身資本太少,杠桿率太高
以雷曼為代表的投資銀行與綜合性銀行(如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銀行等)不同。它們的自有資本太少,資本充足率太低。為了籌集資金來擴大業務,它們只好依賴債券市場和銀行間拆借市場;在債券市場發債來滿足中長期資金的需求,在銀行間拆借市場通過抵押回購等方法來滿足短期資金的需求(隔夜、7天、一個月等)。然後將這些資金用於業務和投資,賺取收益,扣除要償付的融資代價後,就是公司運營的回報。就是說,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資本和大量借貸的方法來維持運營的資金需求,這就是杠桿效應的基本原理。借貸越多,自有資本越少,杠桿率(總資產除以自有資本)就越大。杠桿效應的特點就是,在賺錢的時候,收益是隨杠桿率放大的;但當虧損的時候,損失也是按杠桿率放大的。杠桿效應是一柄雙刃劍。近年來由於業務的擴大發展,華爾街上的各投行已將杠桿率提高到了危險的程度。
3)所持有的不良資產太多,遭受巨大損失
雷曼兄弟所持有的很大一部分房產抵押債券都屬於第三級資產(Level 3 Assets)。雷曼作為華爾街上房產抵押債券的主要承銷商和賬簿管理人,將很大一部分難以出售的債券都留在了自己的資產表上(30% - 40%)。這樣債券的評級很高(多數是AAA評級,甚至被認為好於美國國債),所以利率很低,不受投資者的青睞,賣不出去。雷曼(包括其它投行)將它們自己持有,認為風險會很低。但問題是,這些債券並沒有一個流通的市場去確定它們的合理價值。這同股票及其它易於流通的證券不同,沒有辦法按市場(Mark to Market)來判斷損益。在這樣的情況下,持有者所能做的就是參考市場上最新交易的類似產品,或者是用自己的特有的模型來計算損益(Mark toModel)。但計算的准確度除了模型自身的好壞以外,還取決於模型的輸入變數(利率、波動性、相關性、信用基差等等)。因此,對於類似的產品,不同金融機構的估值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另外,由於這些產品的復雜程度較高,大家往往依賴第三方(比如標准普爾等)提供的評級和模型去估值,而不做認真細致的分析。最後,業務部門的交易員和高層有將此類產品高估的動機。因為如果產品估價越高(其實誰也不知道它們究竟值多少錢),售出的產品越多,那麼本部門的表現就越好,年底的時候分得的獎金就越多。因此,很多人往往只顧及眼前利益,而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甚至認為很可能與自己沒有什麼關系。
② 貝萊德理財可靠嗎
1不了解的不投資。2不認識的人不要相信。 哪怕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的地方。
巴菲特的第一條 ,一定保住本金。
不了解的不投資,是否可靠一定買自己了解的。
推薦最穩健的是國債,然後是股票投資長線投資。 小的投資公司,我都不建議買的。
③ 《別了,雷曼兄弟》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別了,雷曼兄弟》(李溦)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9WFANuVlp2cBb7Y5Rby-pA
書名:別了,雷曼兄弟
作者:李溦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
頁數:270
內容簡介:
《別了,雷曼兄弟》結合大量華爾街第一手資料和全新的視角,對雷曼帝國——這位在華爾街叱吒158年之久的巨人——突然坍塌的謎團進行最全面、最深刻的分析。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雷曼帝國的終結?雷曼股東、雷曼雇員、雷曼債券持有人、各種投資基金,還有全美納稅人,究竟誰是真正受害者,又是誰在為雷曼埋單?後雷曼時期的華爾街和整個世界金融市場,將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格局?這些對正在展翅飛翔的中國證券和金融市場,又會有著怎樣的至關重要的影響?《別了,雷曼兄弟》將通過對多名雷曼高層員工以及和雷曼有著密切合作關系的相關人士的聯合訪談,結合4位華爾街資深專家多年從業經驗,用第一手資料、第一流分析,在第一時間,為廣大中國金融從業人士和金融愛好者們,提供最詳盡的解密!
作者簡介:
李溦,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北美資產證券化副董事(Associated Director – Structured Procts),布瑞恩資本投資基金合夥人(Brain Capital – Founder Partner), 英國劍橋大學金融碩士,注冊金融分析師。李溦女士多年從事投資銀行和資本市場業務,曾先後在摩根大通(JP Morgan),匯豐控股(HSBC),巴克萊資本(Barclay)等華爾街一流金融機構任職。她本人和她的團隊領導和參與了超過150億美元房地產抵押債券以及相關金融產品(MBS,CMBS,CDO,CMO,CDS等)的結構設計,資產定價,風險對沖,和交易工作,對美國投資銀行業務,債券資本市場,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運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理解。
李溦女士獲得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房地產金融碩士學位,武漢大學金融學士學位,並擁有注冊金融分析師 ( CFA ) 資格。
黃小軍,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第一副總裁(1996至今),研究部主管,中國銀行紐約培訓中心主任,兼任紐約分行資產負債委員會、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和新產品開發委員會委員,同時還擔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赴美前曾在武漢大學攻讀宏觀經濟運行研究生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最早見證者之一,黃小軍先生被選入深圳資本市場領導小組並於1989年參與了深圳股票交易所的前期籌建工作。數年以來,他與其團隊對美國銀行業和金融市場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報告被國內公開雜志廣泛引用和轉載。他撰寫了《美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外匯風險管理》(2003年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他作為專家被「歐洲貨幣2005年年鑒」邀請為全球機構投資者撰寫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專文。還被美國著名出版社Elsevier聘為著作評審人。加盟中行之前,黃小軍先生曾在世界銀行擔任研究助理,並在美國華爾街有多年工作經驗,取得美國證券從業特許執照(Series 63 和 Series 7)。
黃小軍先生持有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勃魯克商學院金融碩士學位,愛達荷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和中南財大經濟學學士學位,並持有紐約大學證券組合管理證書。
趙艷潔,美國黑岩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資本市場咨詢部客戶經理,其所在團隊為全美最大的全國級和地區級銀行提供風險管理方案和咨詢,並執行資本市場對沖,親身參與數起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委託黑岩資產託管投行按揭貸款抵押債券資產的案例。加盟黑岩之前,趙艷潔曾在美國國際集團(AIG)國際投資部任分析師,專職研究證券化結構性產品市場(Securitized Proct Market)。
趙艷潔女士持有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商學院金融專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
李勇,Ph.D,美國著名對沖基金麥道基金(Midway Group)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高級基金經理(Portfolio Manager),博士(Ph.D)。全球風險專業人士協會(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前主席(1997-2000),財務風險管理認證(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FRM)前負責人(1997-2000)。
加盟麥道基金之前,李勇博士曾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紐約總部擔任董事總經理,負責雷曼集團的全球信貸和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在雷曼的5年任職期間,李勇博士和他所領導的團隊領導和參與了數起雷曼核心交易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工作。在此之前的3年時間里,李勇博士在里昂信貸銀行美洲(Credit Lyonnais Americas )擔任高級風險分析師,負責固定收入和股票業務的市場風險風險管理工作。
李博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運籌學博士學位和應用數學碩士學位。並在貝爾實驗室進行過一年數據分析和統計建模研究工作。
李勇博士於2007年入編「華人金融家-80位華人金融領袖訪談錄」。
④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一、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
雷曼兄弟的倒塌,是和自2007年夏天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分不開的。所以要分析雷曼兄弟的問題,就不能不提美國的次貸危機,以及近來愈演愈烈的金融風暴。
二、雷曼兄弟自身的原因
1)進入不熟悉的業務,且發展太快,業務過於集中
作為一家頂級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注重於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證券發行承銷,兼並收購顧問等)。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固定收益產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飛速發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這些領域的業務,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稱為華爾街上的「債券之王」。
在2000年後房地產和信貸這些非傳統的業務蓬勃發展之後,雷曼兄弟和其它華爾街上的銀行一樣,開始涉足此類業務。這本無可厚非,但雷曼的擴張速度太快(美林、貝爾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問題)。近年來,雷曼兄弟一直是住宅抵押債券和商業地產債券的頂級承銷商和賬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產市場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業地產債券業務仍然增長了約13%[2]。這樣一來,雷曼兄弟面臨的系統性風險非常大。在市場情況好的年份,整個市場都在向上,市場流動性泛濫,投資者被樂觀情緒所蒙蔽,巨大的系統性風險給雷曼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可是當市場崩潰的時候,如此大的系統風險必然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雷曼兄弟「債券之王」的稱號固然是對它的褒獎,但同時也暗示了它的業務過於集中於固定收益部分。近幾年,雖然雷曼也在其它業務領域(兼並收購、股票交易)方面有了進步,但缺乏其它競爭對手所具有的業務多元化。對比一下,同樣處於困境的美林證券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將它所投資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權脫手而換得急需的現金,但雷曼就沒有這樣的應急手段。這一點上,雷曼和此前被收購的貝爾斯登頗為類似。
2)自身資本太少,杠桿率太高
以雷曼為代表的投資銀行與綜合性銀行(如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銀行等)不同。它們的自有資本太少,資本充足率太低。為了籌集資金來擴大業務,它們只好依賴債券市場和銀行間拆借市場;在債券市場發債來滿足中長期資金的需求,在銀行間拆借市場通過抵押回購等方法來滿足短期資金的需求(隔夜、7天、一個月等)。然後將這些資金用於業務和投資,賺取收益,扣除要償付的融資代價後,就是公司運營的回報。就是說,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資本和大量借貸的方法來維持運營的資金需求,這就是杠桿效應的基本原理。借貸越多,自有資本越少,杠桿率(總資產除以自有資本)就越大。杠桿效應的特點就是,在賺錢的時候,收益是隨杠桿率放大的;但當虧損的時候,損失也是按杠桿率放大的。杠桿效應是一柄雙刃劍。近年來由於業務的擴大發展,華爾街上的各投行已將杠桿率提高到了危險的程度。
3)所持有的不良資產太多,遭受巨大損失
雷曼兄弟所持有的很大一部分房產抵押債券都屬於第三級資產(Level 3 Assets)。雷曼作為華爾街上房產抵押債券的主要承銷商和賬簿管理人,將很大一部分難以出售的債券都留在了自己的資產表上(30% - 40%)。這樣債券的評級很高(多數是AAA評級,甚至被認為好於美國國債),所以利率很低,不受投資者的青睞,賣不出去。雷曼(包括其它投行)將它們自己持有,認為風險會很低。但問題是,這些債券並沒有一個流通的市場去確定它們的合理價值。這同股票及其它易於流通的證券不同,沒有辦法按市場(Mark to Market)來判斷損益。在這樣的情況下,持有者所能做的就是參考市場上最新交易的類似產品,或者是用自己的特有的模型來計算損益(Mark toModel)。但計算的准確度除了模型自身的好壞以外,還取決於模型的輸入變數(利率、波動性、相關性、信用基差等等)。因此,對於類似的產品,不同金融機構的估值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另外,由於這些產品的復雜程度較高,大家往往依賴第三方(比如標准普爾等)提供的評級和模型去估值,而不做認真細致的分析。最後,業務部門的交易員和高層有將此類產品高估的動機。因為如果產品估價越高(其實誰也不知道它們究竟值多少錢),售出的產品越多,那麼本部門的表現就越好,年底的時候分得的獎金就越多。因此,很多人往往只顧及眼前利益,而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甚至認為很可能與自己沒有什麼關系。
市場情況好的時候,以上所述的問題都被暫時掩蓋了起來。可當危機來臨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積累在一起大爆發。所以業內人士把這樣的資產稱為「有毒」資產。雷曼兄弟在2008年第二季度末的時候還持有413億美元的第三級資產(「有毒」資產),其中房產抵押和資產抵押債券共206億美元(在減值22億美元之後)。而雷曼總共持有的資產抵押則要(三級總共)高達725億美元。
在這些持有中,次貸部分有約2.8億美元。住宅房產抵押占總持有的45%,商業房產抵押佔55%[3]。
這點情況和花旗銀行及美林有所不同。美國的次貸危機,早先是從住宅房產領域開始的,然後才逐步擴散到商業房產領域。這也是為什麼,花旗銀行和美林從去年下半年的兩個季度到今年以來資產減值逐漸減少,而雷曼的減值逐步增多;在風暴發生的高峰,雷曼的資產減值也大幅增加。
實際上,如果雷曼不破產倒閉的話,如果市場的情況不能回暖,流動性不能改善,其持有的不良資產還會繼續大幅減值而帶來進一步的虧損。這點可以從下面表中的數據得到驗證。下表(表5)列舉的是雷曼兄弟在2008年第二季度末(5月31日)資本市場部資產表上所持有的各類金融產品,及其負債表上對應的金融產品。可以清楚地看到,雷曼的資產和負債之間有很大的錯配:其資產有大量的三級資產(413億),而負債表中幾乎沒有(3.4億);同時資產表上的一級(最優)資產(456億)要少於負債表中此類(1,049億)的一半。不僅如此,隨著市場的惡化,其所持二級資產和金融衍生品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這里,我們需要搞清楚為什麼三級(甚至二級)資產在短期內貶值幅度會如此之大,為什麼被稱為「有毒」資產?這要從美國的房地產貸款特性說起。我們知道,三級和二級的抵押債券是由次級和次優先順序房貸支撐的。美國有著世界上最發達的房貸市場,其房貸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各種房貸可以主要被歸為固定利率房貸、浮動利率房貸、或者二者的結合。固定利率房貸和我國的房貸類似,區別主要是年限和償還本金的方式不同。幅度利率種類繁多,有普通償還、負償還、選擇償還、固定時段償還、兩步房貸、可轉換房貸等。近年來又發展了一些創新品種,比如Streamlined-K、Bridge/Swing、反向房貸,住家延長房貸等。前幾年,因為市場利率較低,浮動利率房貸比較流行,其比例在新發貸中大大上升(2004年為33%,2007年回落到17%[4])。
可是浮動利率的特點是,如果利率上升,每月要償還的利息會隨之增加,甚至本金也會增加。這時很多買房者就交不起利息,只好斷供且房子被銀行收回。另外值得特別提出的是住家延長房貸(Home Equity Loan)。這種形式允許貸款購買第一套房產者,在房價上升的時候,把房產做抵押,從銀行貸款購買第二套房產。舉例:如果我首付20萬,同時從銀行借貸80萬買第一套房產。現在房價普遍上漲,我的房子也不例外,漲到150萬(這個漲幅在美國過去幾年是保守的了)。如果這時我的第一套房貸還剩70萬,那麼我的凈資產就是80萬(150減去70)。我可以用這個80萬連同第一套房產做抵押,去貸得另外的60萬去買第二套房產。我們看出來了,我實際是以20萬的自有資產獲得了130萬的房貸,取得了高達6.5倍的杠桿率。住家延長房貸十分適合信用記錄不良的購房者。在房價上升、利率低、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這種模式看不出問題來。但當房價大幅下降、利率升高、經濟形勢變差時,這種模式就很快地崩潰了。很多人不但無力償付房貸,連信用卡等的償付都發生困難。可以說,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美國民眾過度借債造成的。而前面所述的房貸,都紛紛以房產抵押債券的形式賣給了華爾街上的投行。投行們要麼繼續賣給投資者,要麼受利益的誘惑保留在自己的資產表上,要麼打包成CDO等出售,或者再用CDO生成其它的金融衍生品。
我們可以想見,當房價大幅下降,無力支付房貸的購房者大量增加,相關性增大,原來所依據的定價模型不再起作用的時候,房地產市場所支撐的金融產品必將經歷一個痛苦而快速的貶值過程,而以雷曼為代表的投行們不得不持續減值這樣的「有毒」資產。最後,雷曼(包括其它投行)大量採用ABX指數進行對沖。但ABX指數對相關性有很強的依賴,成分固定,對沖風險時要承受基點誤差風險(Basis Risk)。在市場劇烈波動,相關性增大時,雷曼的對沖失敗,造成資產和對沖雙向受損。
⑤ 新浪財經查到的股本結構除主要股東外其他股份是誰的
前四大股東分別為BlackRock, Inc.、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Platinum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新浪大股東為BlackRock, Inc.,持股比例僅為8.3%,BlackRock, Inc.為貝萊德集團,又稱黑岩集團,不同於私募股權基金之一黑石集團(The Blackstone Group),貝萊德是美國上市投資管理集團,通過其遍布美國、歐洲與亞洲的辦事處為客戶提供服務。
新浪第二、三、四位股東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0%、6.4%、5.6%。新浪管理層總共持有的股權為2.8%,僅為新浪第四大股東股權一半,新浪管理層中曹國偉持股比例最高,股數為1,308,116股。
曹國偉持有的股權中包括922,603股是通過曹國偉控制的New-Wave Investment Company控制,190,653 股曹國偉自行持有,另有194,860股曹國偉可以行權。一旦曹國偉行權,其股權數將降至2%以下。
新浪的股權結構十分分散和復雜,新浪目前的核心管理層處於「四權分立」的狀態。目前的大股東是盛大,董事長為段永基,總裁和CFO為曹國偉,CEO為汪延,COO是林欣禾,董事會中可以說沒有日本人。新浪由日本人控股的傳聞來自於新浪成立之初「軟銀」(soft bank)對新浪的投資,軟銀的老闆孫正義是日裔美國人,soft bank是美國公司,他對很多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都進行了投資,而且早期新浪的大股東也不是soft bank,而是四通集團,可以說新浪並不是日本人控股。
⑥ 創業企業該如何實行風險投資
創業公司是怎麼進行風險投資的呢?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是有什麼 方法 的?我為你帶來了“創業公司怎麼風險投資”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風險投資對創業公司有害?
‖投資未上市的公司對有背景的投資者來說充滿誘惑。比如,在媒體巨頭完成公開募股(IPO)預熱前,Facebook保持其股份私有化長達八年之久。Bill Gurley是基準資本風投公司(Benchmark Capital)的一位普通合夥人。
他認為,早期成功 故事 ,比如說facebook和其他高新科技公司,已經讓CEO 拒絕公司上市成為一個潮流。早期注資的投資人當然不會有怨言。除此之外,CEO們宣稱,如果沒有季度業績公告的壓力,他們就能將注意力集中到長期發展上。問題是,他們真的能夠實現多贏嗎?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錯失良機的恐懼,加上低息環境增加投資風險,這就足以讓投資者把資金投入私營企業,即使他們知道,要想完成階段撤股(an exit),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是這樣,我們進入了獨角獸時代——私營公司總值超過十億美金。
在1986年和1990年,微軟和思科上市時,市值分別為7.78億美元和2.24億美元,而谷歌200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市值已達272億美元,Facebook在2012上市時,已價值1千億美元。2015年2月,《財富》雜志確認80隻獨角獸。截至2016年2月,VentureBeat統計了229家。‖
◆資金雄厚的私營公司,竭力保持股份私有化,有何不妥?如果最終符合預期高估價,那麼完全沒有問題。但是,這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瑞士信貸銀行2016思想者論壇上,Gurley表示,私人科技公司,這個投資市場已經變成了危險的泡沫。在他描述的大環境下,科技公司募集每輪資金時,估價都比上一輪高的多,折讓每個人不經過多推敲就接收新估價。創始人當然想吸引更多的資金,同時,在相對中肯的私營公司估價中,風險投資者也願意看到他們注資的公司估價高升。
◆保持公司股份私有化,沒有IPO程序中律師,銀行家,審計員和監管機構,獨角獸缺少必要的財務監督,但這也不能說是毫無幫助。不像尋常的投資人,獨角獸的投資人不認為一些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按時的審計財務 報告 。
◆但是Gurley認為,缺乏審查的弊端日益顯露,近期,幾個成功的科技公司隕落也證實了他的觀點。
穩健的資金流也有不良影響。首先,在私營科技公司投資領域,高飈的估價淡化了投資資金流動性大的問題。缺少IPO,高估價減少了公司通過企業並購,退出市場的可能。
其次,Gurley認為,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無窮無盡的資金供應勢必引起過多的運營成本。“這些公司沒有固定資產——他們不建商店和工廠”Gurley在思想者論壇上說道,“你投資越多錢,他們就會雇越多人,公司消耗速率加快,離企業中心產業越來越遠。”未來需要籌集更多資金,如此往復循環。
投資巨頭,例如富達國際,黑岩集團和T. Rowe Price,近期都下調了對創業公司的投資金額。Gurley認為,還有幾次類似下調隨之而來。“我稱其為偉大的實現”Gurley說道,“這是我們第一次,為初創企業注入如此多的資金,但是也會產生一些後果。”不像dot-com 危機那樣災難性的結局,Gurley擔心其 商業模式 不再奏效,公司依然保持擴張。
另一方面,融資環境已經開始改變。在他發表的一篇博客中,Gurley預測,一些投機取巧的投資人會進入市場,帶著結構嚴謹的條款單,為公司日後集資設下障礙。
比如說,一家公司上市後,投資人保證獲得收益,這在Gurley看來就是一個“黑幕”條款。任何投資人在上述這位投資人之後注資,都不得不對曾經的許諾深思熟慮一番。當獨角獸日後籌集資金時,他們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要麼接受條款——危及日後集資,降低估價,策略轉移為重視利潤而不是發展,要麼上市。
估價降低的可能性,顯然會給那些已經注資私人科技公司的投資方設下難題。越來越多的公司籌劃上市,步入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對投資人和科技公司來說,這也不失為一個良性轉型點。
風險投資如何選擇退出方式
如何減少風險投資項目的損失,確保成功投資的收益順利回收對於風險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目前,缺乏便捷市場化的退出 渠道 是制約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是指通過向開發高新技術或使其產業化的中小高科技企業提供股權資本,通過股權轉讓(交易)收回投資的行為。風險投資一般不以控股和分紅為目的,而是通過資本與管理投入,在企業的成長中促進資本增值,並且在退出時實現收益變現,再尋找新的投資對象。風險投資行為是市場行為,其最終目的是盈利,為了實現這種大大超過一般投資行為所帶來的高收益,需要有一個可靠的投資退出機制。從另一方面看,風險投資是以資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資報酬,不斷循環運動是風險投資的生命力所在。因此,退出機制是風險投資業的中心環節,沒有便捷的退出渠道就無法補償風險資本承擔的高風險。風險投資的成功率非常低,其收益一般通過風險投資組合的整體效益來綜合考察。根據一項關於美國13個風險投資基金的分析研究表明,風險投資總收益的50%來自於6.8%的投資,總收益的75%來自於15.7%的投資。真正能為風險投資者帶來收益的投資項目還不到1/4。所以,如何減少風險投資項目的損失,確保成功投資的收益順利回收對於風險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目前,缺乏便捷市場化的退出渠道是制約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一、退出方式的分析比較
風險投資主要是通過股權轉讓或股票上市獲取投資回報。收益變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1.公開上市發行
公開上市發行即第一次向一般公眾發行一家風險企業的證券,通常是普通股票。IPO是風險資本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投資收益也較 其它 方式高,大約佔美國風險投資退出量的30%。無論風險投資公司還是風險企業的管理層都比較歡迎IPO退出方式,但IPO退出周期長、費用高。目前,我國企業上市有直接上市和買殼上市兩種途徑。
⑦ 貝萊德中資美元債基金能買么
貝萊德中資美元基金可以買,貝萊德基金可以在螞蟻 財富、天天基金、私募排排網等第三方網站上購買貝萊德基金的投資門檻並不高,但貝萊德的平均分紅都還可以,可以看出其投資平均門檻不高。
拓展資料:
1、貝萊德集團背景:
貝萊德集團又稱黑岩集團,不同於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 貝萊德集團(紐約證券交易所:BLK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集團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通過其遍布美國、歐洲與亞洲的辦事處為客戶提供服務。
2019年9月30日,貝萊德集團增持匯豐控股近7558萬股,取代平安資管,重新成為匯豐控股最大股東。[1]
企業簡介 貝萊德集團(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BLK)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不同於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貝萊德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市。貝萊德集團代表全球各地的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提供種類繁多的證券、固定收益、現金管理與選擇性投資產品。除此之外,貝萊德集團還面向數量不斷增長的機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投資系統外包與財務咨詢服務。
2009年12月,該公司收購巴克萊全球投資者,鞏固了其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在世界上的位置。截至2011年6月,該公司所管理資產超過36,500億美元。 貝萊德為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其中包括北美,歐洲,亞太和中東地區。集團在達拉斯,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普林斯頓大學,威爾明頓,倫敦,蘇黎世,巴黎,法蘭克福,聖保羅,東京,香港,台北,北京,悉尼,迪拜,以及世界其他各城市設有辦事處。貝萊德現擁有約10,100名員工,其中包括700多名世界各地的投資專業人士。
2、貝萊德集團合並事件:
合並事件 貝萊德集團和美林證券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MER)在2006年2月15日宣布已經達成協議合並美林證券公司的投資管理業務、美林投資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MLIM)和貝萊德集團來成立一家新的獨立企業,這家企業將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將近一萬億美元的資產。美林證券公司的股權比例為49.8%,其在合並公司里的表決權比例則為45%。新公司將會以貝萊德公司為名稱進行經營,並且由獨立董事佔多數的董事會進行管理。 合並企業將能夠提供全系列的資產、固定收益、現金管理與選擇性投資產品,在美國以及美國以外市場中均擁有強大的零售與機構渠道。其在18個國家中擁有超過4,500名員工,在包括美國、英國、亞洲、澳大利亞、中東與歐洲在內的主要市場中均設有大型機構。 交易已經得到了兩家董事會的批准,預計將在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
3、貝萊德集團高管背景、
為了確保管理的連續性以及能夠為兩家企業的客戶提供高水平的服務,貝萊德公司首席執行官 Laurence D. Fink將會擔任合並企業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而Ralph L. Schlosstein則將會繼續擔任總裁兼董事。美林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obert C. Doll將會擔任董事會副主席、首席全球資產信息官兼私人客戶經營委員會主席。在得到董事會批准之後,Doll先生們與貝萊德公司董事會副主席兼資產組合管理負責人預計將會成為合並企業的董事會董事。美林證券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和美林證券公司全球市場與投資銀行總裁預計將會代表美林證券公司出任董事會董事。
⑧ 揭秘黑石:全球最牛逼的房地產公司的崛起
「黑石是什麼?不太了解」
身邊很多互聯網朋友都沒聽說過,甚至房產圈內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知道房地產不一定了解黑石,但是了解黑石的人一定懂房產。金融圈也流行這樣一句話:懂PE的人不一定了解黑石,但是不了解黑石的人一定不懂PE。
如此低調的名氣和巨大的財富實力差距讓人嘆為觀止,他就是「 美國的房東 」,美國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 傳奇私募之王 「。如今在疫情期間,瘋狂買入各國低價資產已經成為「 全球的房東 」。
黑石創建於1985年,由彼得和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共同創建。
彼得出身是貧窮的希臘移民家庭,他一生踐行自己信仰的美國夢:雖然出身平凡,但是通過個人努力,在時代的浪潮中終於 從尼克松政府財政部長 做 到雷曼兄弟公司一把手 。
蘇世民其個人凈資產為167億美金(截止今年3月),橋水(bridgewater)管理的資金規模達 1600 億美元,達利歐也是暢銷書《原則》的作者,他的個人資產大約 168 億美元, 黑石的蘇世民與橋水達里歐曾並稱「投王」和「投神」 。
目前黑石是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機構,其管理資金規模為5650億美金 。黑石投資的公司用過超過50萬名員工。傳統的資產指現金、股票、債券,而另類資產含義寬泛,包括所有其他類型資產,專注於組建、收購、完善、和出售公司以及房地產,服務方包括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公司和近億退休人員的養老基金。
Blackstone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investment firms. We seek to create positive economic impact and long-term value for our investors, the companies in which we invest, and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live and work.
我們的「美國房東」是如何實現他的「房東帝國」的呢?我們來看看黑石發展的重要節點:
在黑石成立早期,在募集資本期間還吃了不少閉門羹,在一次募資拜訪中,兩位創始人大老遠下大雨趕去麻省理工學院,接待人完全不記得有這次會議。他們灰頭土臉的在暴雨中打車,根本打不到車,在雨中走了半小時後,才攔下來一輛願意跟他們拼車的人。 結果拼車人臨時漲價100美金才同意他們上車。好消息是這是他們在公司成立最初半年內,唯一達成的一筆100美金交易。
這讓我想起了我在東京的一個客戶預約了在台風天看房,看房子位置就在他住的這棟樓的旁邊,中間有步行通道相連。電視新聞說這是最近五年東京最大的台風,我本來想善意的提示改約再看,但是客戶時間珍貴只有這天能看房。
台風當天,我一出門,媽呀,大風大雨直接把我的傘給吹飛了,我手裡只剩下一個傘把,衣服全部濕透,bra貼著胸,內褲貼著屁股的走路感覺讓我懷疑人生,我覺得自己就像 傻逼 一樣,在努力的憑直覺幹活去做了一個很多人不看好的方向。有的時候付出肯定有 回 報,幸運的是後來客戶成交了。
後來我才知道,只有極少數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銷售,僅僅因為你對一些事物有信念,並不意味著其他人也接受,所以你需要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堅定推銷你的願景。大多數人並不喜歡改變,所以你需要說服他們為什麼要接受改變,不要因為畏懼而不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渴望一件事情,即使沒有條件,也總是會找到方法達成所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堅持,就會變不可能為可能,就回功到自然成。
黑石轉折點在1987年在日本獲得日興證券1億美金投資,陸續在33個國家募集33筆投資募集金額8億美金左右。
1988年黑石在歐洲開始首筆大型交易,收購了英國的薩伏伊集團(Savoy Hotel),薩伏伊集團持有四大倫敦 歷史 悠久的高級酒店:薩伏伊酒店、克拉里奇酒店、伯克利酒店和凱美萊酒店,其 中克拉里奇酒店,這家酒店是倫敦最大最傳統的一家酒店,也是女王的最愛。
當時黑石還沒有在倫敦開始固定的辦事處,交易談判也很困難(包括業主心理和 社會 輿論)。簽約當天蘇世民乘坐飛機去倫敦簽字,之後他去了拉克里奇酒店,隨便在一個沙發,做下去後整個身體深深地陷入進去,膝蓋幾乎和耳朵一樣高,陳舊的設備以及物業管理,使他有信心必須將酒店徹底整修。
但是黑石有什麼資格去改造酒店呢?英國媒體當時稱他們為 「野蠻人」 是一群要毀掉這些國寶的美國人,克里拉奇酒店的重新裝修效果決定英國對黑石的評價。
能讓英國人滿意,可能最好的辦法是聘請一位英國裝飾設計師來翻新酒店,黑石找到了英國知名的裝飾師,又組織了上層 社會 女性組成專家組,大概花了9個月的時間讓裝飾師和專家組聚集在一起,討論方案,但是最終他們達成一致:每一個方案他們都不喜歡。
後來,一個朋友 想 他推薦了 蒂里德蓬,這個人就視金錢為糞土的設計師的典範了。
蒂里的工作出色完成, 黑石收到了住在倫敦的流亡的希臘國王感謝信, 它 曾給英國報紙寫信,他以為粗魯的美國人會摧毀他最喜歡的酒店,而看到了黑石以及法國裝飾師的工作後,給蘇世民寫信表示自己之前言論是錯的 。
眾所周知,大型投資交易中有一個潛規則就是支付分手費 ,即賣家最終決定賣給其中潛在的一個買家,則會賠償其他潛在買家參與競標的相關費用,包括時間成本、法律成本、會計成本以及盡職調查成本等。如果市場對交易反應冷淡,參與競標的少,賣家可能會同意支付高額的分手費,以此吸引不願承擔風險的買家。但是市場反應強烈,參與投標的買家多,賣家就能支付較低的分手費, 類似分手費的標准費率是交易規模的1%-3% 。
2006年黑石參與EOP競標就是大型交易,由於市場上EOP感興趣的非常多,EOP將分手費率定位1%的1/3 。黑石出價比其他市場價格高出8.5%溢價,EOP提出各種財務數據,整個房地產行業都躍躍欲試,各種各樣的投資者聚集在一起,試圖超越黑石的出價。
EOP公司的房地產規模比黑石以往任何房地產交易規模都大六七倍,對於這種體量的交易他們採取了黑石標准做法利用杠桿,找到銀行並讓其承諾至單獨為黑石一家的出價提供資金資源。
黑石也擔心由於規模龐大如果對形式的判斷有誤,就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公司也會承擔巨大的風險無法 出手 業務無法償還債務,但是如果投資正確其回報將會極為豐厚。
最後其他競標者都退出了,只剩下黑石和沃拿多,黑石內部開會時曾討論過是收下5.5億美金的分手費,不參與競標還是繼續參與呢,畢竟對投資人來說5.5億美金也是不錯的結果。但是能成功拿下EOP公司的話,其價值回報率要比分手費高太多。最終EOP以估值390億美金(包括其債務在內)被黑石收購,以現金形式支付。
但是黑石並沒有著急慶祝交易達成,華麗的完成轉身。黑石在交易達成當天就立即出EOP房產組合中的一部分:63億美金價格出售了西雅圖和華盛頓1100萬平方英呎的房產,出售了洛杉磯價值近30億美元的房產,同樣在舊金山、波特蘭、丹佛、聖迭戈以及亞特蘭大都 出手 價值約10億美金的房產。黑石當天即迅速回收了一半以上的收購資金,這與黑石自己計算的房產價值比已經賺了一大筆 。
原來,要解決極其復雜的問題,其實只需要專注於兩三個決定性因素就可以了。
1994年黑石與黑岩分家是蘇世民最後悔的決定,黑石錯過了成為全球最大傳統資產管理者。蘇世民當時作為一個新手CEO 首席執行官,拉里負責金融管理公司的負責人管理的非常好,他同時希望能夠引入新的投資。但是蘇世民堅持執行尊重原始協議的條款,並認為是道德原則。結果雙方認知差距逐漸擴大,最終導致兩家公司分家。
蘇世民在回憶回憶這段經歷,如果再讓他面對當年場景,他不會把黑石金融管理公司賣掉,因為拉里是一個11分的人才,他所帶領的團隊不僅對黑石原有業務產生會巨大利潤,同時還能為公司的其他業務提供信息,增強黑石公司全領域業務的能力,知識成本的力量是無窮的。
疫情期間很多人對日本房產持觀望態度,但是黑石卻迅速入手,黑石集團從大和收購日本四家倉庫,總價超過5.23億美金。
黑石集團從日本大和房屋工業公司(Daiwa House Instry)手中收購日本的四家物流設施 ,這筆最新交易中的四處設施總計耗資約550億日元(5.23億美元),位於關東地區,包括東京以及中部地區。在購買黑石集團之後,Daiwa House將繼續管理設施,倉庫將保留Daiwa House的DPL品牌。
同時在8月28日, 黑石對加拿大房地產公司對Tricon進行3.95億美元股權投資,9月10號新聞披露黑石收購Merlcombe在法國和德國的28處不動產資產, 面積超過200,000平方米,價格暫時無公開數據。
這一操作完全符合其投資風格:在市場不看好時選擇選擇被低估價值的投資標的然後等合適的經濟周期節點進行交易。
黑石的投資范圍包括不限於各類不動產,特別是醫葯以及生物 科技 方向:
隨著黑石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布局深入,黑石蘇世民曾表示,「黑石基本上擁有所有領域、種類的產品和投資工具,黑石的規模和多樣性帶來了話語權,我們可以做其他公司做不了的事情。」
安橋作為一家專注於日本房產與虛擬貨幣投資的公司,研究黑石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對我有很多啟發:
0、在尋找投資人的過程中,投資人的決策難度越低,雙方獲得 得 利益越大,時間會對所有的交易產生負面影響,等待的時間越長,越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棘手之事。
1、做大事和做小事的 難以 程度是一樣的,所以要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偉目標,讓回報與你的努力相匹配。
2、盡量招聘10分人才,最優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是後天磨礪的結果,他們好學不倦,永無止境。
3、投資的首要原則:不要賠錢,創立一個投資流程,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完善這一流程,需要打造一個極為可靠的風險評估框架,把每個重要的投資機會提煉為2個到三個投資主要變數,這些變數將決定投資是否成功,是否創造價值。投資決策的核心在於流程嚴格,冷靜文件的風險評估,這不是僅僅是一個流程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4、如何面對壓力?請客觀的理性的認識眼前的形式;屏蔽其他所有內容,只關注交易要點;花點時間讓自己舒緩下來,傾聽者不建議多花點時間
也許,在人生的某些階段你必須認清楚自己是誰。越早認清自我越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而不是活在他人製造的夢境中。僅僅有慾望是不夠的,追求高難度的目標,有時難免會事與願違,不得其所。這就是志存高遠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