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金未來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零售資金將是公募業務未來最重要的新增資金來源。預計到2025年零售業務將為公募基金創造約16萬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金規模。同時,「基金賺錢、基民虧錢」局面將逐步被打破。
趨勢二:競爭與合作並存,以銀行和保險為主的金融客戶仍將是公募基金重要的機構客戶。麥肯錫預計,至2025年,包含金融機構和養老金在內的全量機構客戶將會為中國公募基金市場帶來約12萬億元的增量資金。其中,蘊含大量存款和保險浮存金的銀行和保險客戶是除一、二支柱養老金外重要的機構客群,它們未來將在互補類的投資能力、理財替代和資產配置等解決方案能力方面與公募基金加強戰略合作。
趨勢三:養老金體系結構化改革將帶來一二支柱委外和養老金三支柱機遇。在一支柱省級統籌和二支柱覆蓋度擴大的趨勢下,一二支柱養老金可投資資產將保持穩定的兩位數增長。在頂層政策的推動下,三支柱有望在未來5年迎來潛在的爆發式增長機遇。
趨勢四:權益產品和「固收+」產品將引領市場增長,資管機構將持續推進產品策略多元化資本市場改革和資管新規下理財替代趨勢將驅動權益和固收+產品加速增長。同時以被動、量化、跨境為代表的策略增速將快於整體增速。
趨勢五:中國公募基金全球化投資將進一步加速。2016年到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公募基金港股投資市值年化增速達62%,QDII基金規模年化增速約14%。麥肯錫預計未來5年,隨著跨境投資通路和額度的逐步放開,公募基金的全球投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趨勢六:行業局部馬太效應將加劇。行業的頭部集中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在權益和寬基指數等細分市場尤為明顯,截至2020年底,當年新發規模排名前2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貢獻了71%的新發市場份額;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規模排名前5的滬深300ETF基金貢獻了83%的市場份額,規模排名前5的上證50ETF基金貢獻了超過99%的市場份額。
【拓展資料】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分類: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債券基金、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四大類。
Ⅱ 科創板歷史機遇就在眼前:首批科創50ETF聯接基金重磅開賣
科創板終於要走向國際了。全球第二大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最近宣布,將把11家科創板公司納入富時GEIS指數。這次納入預計將為11家科創板企業帶來約1億美元的增量投資資金。
就在外資准備落子科創板之際,本土機構也在加緊布局。
今日起,包括華夏科創50ETF聯接(A類011612;C類011613)在內的4隻科創50ETF基金隆重發行,發行規模上限50億元,採取「末日比例確認」來加以控制。
首批科創50ETF推出時火爆的認購場面彷彿還在昨天。當時4隻新基金短短一天便吸引到上千億資金認購,創下了股票ETF市場史無前例的熱銷場面,其中華夏科創50ETF認購規模最高,達450億元。
如今,這批科創50ETF的聯接基金再次同台比拼,我們不妨期待一下,看它們能夠帶來多大的驚喜。
科創板橫空出世
2019年,承載國人對科技強國的熱切期盼,肩負著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使命,科創板火速開板,定位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以及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創新企業。
火線上陣的科創板開創了A股諸多先河:
比如,允許虧損企業上市;
允許特殊股權結構的企業上市;
首次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包容性的、多通道的IPO標准;
首次採用新股上市頭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的限制等交易制度。
科創板也不負眾望,設立以來,截至2021年2月10日,累計掛牌企業229家,募集資金超過3200億元;截至2021年2月19日,科創板總市值已接近3.7萬億元(數據來源:Wind)。
投資科創板的姿勢
由於施行注冊制,漲跌幅限制放寬等種種原因,科創板的風險系數較主板更高,因此對個人投資者設置了較高的門檻。
投資者需滿足20個交易日日均50萬證券投資,同時擁有兩年投資經驗等。如此苛刻的條件,基本把中小投資者攔在了科創板門外。
後來各家基金公司陸續推出了科創板主題基金,這一問題才迎刃而解。去年9月,華夏等4家基金公司推出了首批科創50ETF,更是把科創板帶入了指數化投資時代。
說起來,指數化投資與科創板投資也更加適配,理由在於:
1、指數化投資可免去選個股的煩惱
科創板匯聚了尖端科技各個領域,這些領域個股研究門檻較高,普遍具有技術新等特徵,注冊制下,未來可能個股分化表現會日趨明顯,面臨優勝劣汰,導致股價波動。
而指數投資能分散風險,只需把握科創板大方向,看好科創板中長期投資價值,選擇相應的指數基金進行配置即可
2、分散化投資,分散個股風險
注冊制下,個股表現會越來越分化,單個科創板個股投資風險較高,投資者如果不慎踩雷個股可能會對整個組合凈值的產生比較大影響。
而指數投資的是一攬子股票,分散化投資,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一種既能把握科創板趨勢性機遇,又能降低個股投資風險的投資方式。
這次推出的科創50ETF聯接基金,更是打通了場內和場外兩個市場,讓投資者無需股票賬戶,直接就可以在銀行、券商等場外渠道便利申贖交易,非常適合中小投資者布局科創板。
聯接基金通俗來說,就是目標ETF的復製版,它通常會把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的90%的投資於場內目標ETF上,且因為對投資目標基金部分不收取管理費和託管費,整體費用相對較低。
科創50長期投資價值顯著
科創50指數是科創板首條指數,涵蓋中芯國際、金山辦公、瀾起科技、中微公司等眾多科創龍頭,作為優中選優的高成長指數,未來有望誕生一大批科創巨頭企業。
表:科創50指數十大權重樣本股
數據來源:Wind,2019.12.31-2021.2.19
華夏一騎絕塵
與首批科創50ETF一樣,4隻聯接基金會在今日同時發售,到底選哪只對大家來說也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
我們不妨從4隻科創50ETF當前運作情況來找點解題思路。
首批科創板ETF去年9月底完成募集,當時單只基金規模都在50億元左右。去年11月中旬,它們同時上市,經過兩個多月的運轉,已經出現分化。
但就規模而論,華夏科創50ETF已是一騎絕塵。據Wind數據,截至2021年2月19日,其資產凈值已增至144.27億,其餘三隻基金規模分別為55.45億元、40.58億元、37.94億元。
在持有人戶數和日均成交額方面,華夏科創50ETF也持續領先,迄今為止已經「圈粉」119萬(數據來源,上交所,截至2021/2/10)。對於聯接基金來說,標的ETF規模大、流動性強,更有利於更緊密跟蹤指數走勢。
華夏基金的領先優勢其實不難理解,人家本來就是ETF領域妥妥的老大。華夏是目前境內ETF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也是業內首家權益類ETF管理規模超千億元的基金公司。截至2020年底,公司ETF總規模已經超過2200億元。
有華夏基金的金字招牌加持,加上前期科創50ETF積累的超高人氣,華夏科創50ETF聯接(A類011612;C類011613)不火都難,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早點下手。
Ⅲ 2021年股市投資方向
2021年股市投資方向2021年股市行情預測
A股自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上半年處在典型的復甦期,體現為基本面驅動的特徵,上半年布局盈利驅動三條主線,風格擴散並均衡化,個股關注從龍頭向著更多的績優標的擴散;以二季度作為分水嶺,將會進入轉折期,可能會面臨較大的估值下行壓力。A股整體呈現前高後低的局面,預期回報率將會明顯低於2020年。
核心觀點
2021年布局三個超預期和一個必須防:「三個超預期」分別是:中國出口有望超預期:出口鏈;全球通脹有望超預期,通脹鏈;疫情控制有望超預期,出行鏈。「一個必須防」是:必須提防新增社融年內轉為負增長所帶來的風險,下半年低估值高股息策略有望勝出。
風格方面,2021年會顯著均衡,機構關注從「抱團300」到「挖票800」。業績改善的行業、板塊和個股在明顯增多,由於此前機構主要關注核心300,伴隨企業盈利全面改善,值得挖掘的個股機會將會明顯增多。但注冊制全面加速,剩下3000多隻股票仍缺乏關注和機會。
股市流動性方面,2021年將會呈現供需雙強,前高後低。從資金供給端來看,不同於2015年,本輪居民資金入市更多通過基金投資,使得基金擴張持續時間更長;銀行理財子公司初具規模,積極布局混合型產品;保險目前股票和基金配比仍有提升空間;外資因經濟改善繼續流入。資金需求端,注冊改革持續推進,IPO繼續提速;定增落地將繼續推高本輪定增規模;在解禁規模較高及上半年市場可能加速上行的假設下,重要股東減持規模預計延續擴張。
~~~~~~~~~~~~~~~~~~~~~~~~~~~~~~~~~~~~~~
預測永遠是預測!
關鍵是你自己選擇的個股!!
就像今年!漲得最好的板塊是多晶硅板塊!整體漲幅區間統計129.09%
但你想得出這個股票就是多晶硅概念嘛!
Ⅳ 2021年的基金形勢怎樣還值得投資嗎
2021年的基金總體表現其實還是不錯的,漲幅最大漲勢最好的主要就是屬於新能源這一塊。那現在我們再去投資的話,還值得投資嗎?我認為現在去投資仍然是值得投資的,不過相對有點高。我們要怎麼樣選擇合適自己的基金類型呢?主要就是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不同的基金類型。
2021年的前半年白酒也還略有表現,但是後面基本上全年都是在不斷的下跌。今年一個最大的主線,必定就是屬於新能源板塊。這一次的新能源主要還不是鋰電池這一方面,主要是光伏和風電。今年的光伏和風電相關的股票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漲幅,如果能夠參與進去的話,相信大家都已經有了一個比較豐厚的收獲了。還有前一段時間,有色板塊也是漲得非常厲害,但是最近兩個月就調整的比較多了。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Ⅳ 2022 基金投資方向
可以把握三個方向:
第一是增量經濟,比如新能源、智能製造、新型消費;
第二是尋找需求可以擴張的行業;
第三是尋找能夠加杠桿的行業。前幾年一直在說要『去杠桿』,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能源、智能製造、硬科技等行業的投資價值更為突出。
嘉實基金大消費研究總監、嘉實消費精選基金經理吳越在三季報中表示,展望2022年,消費行業有望步入到需求邊際改善、渠道重構深化、業績重回上行通道的新環境中,企業經營和投資環境都可能迎來改善,2022年有望成為消費板塊的反轉年。
三季度以來市場整體處於震盪走勢,前期上漲比較多的半導體、醫葯、新能源股均有所回調。10月26日,鵬華環保產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鵬華環保產業股票基金」)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過去三年、近一年的回報率分別為284.02%和81.20%。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孟昊表示,站在當前時點,市場依然存在結構性機會,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仍將保持比較快的增長,看好優質電池、隔膜和銅箔等環節投資機會。
該基金組合在新能源內部結構做了一些微調,加倉了新能源上游股票,減倉了到明年競爭格局存在明顯惡化的新能源車中游材料環節股票。三季報顯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寧德時代、福斯特、隆基股份、陽光電源、恩捷股份、億緯鋰能、璞泰來、天齊鋰業、東方盛虹、中環股份。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百億級別公募基金業績分化是多方面因素共振導致的結果:一方面,今年市場呈現出極端的結構性行情,那麼對於此前風格偏向均衡或消費的明星基金經理而言,很難有所表現。而選擇新能源車、半導體、周期品等熱點板塊的基金錶現就會比較亮眼。
Ⅵ 2021財富大變局來了!投資底層邏輯已變,未來2-3年要做好准備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人類對於顛覆式變化,往往後知後覺。眼下,中國市場財富分配已進入新的周期,中國家庭財富也正在加速駛向下一個配置拐點。洞見中國財富新趨勢新格局,把握投資潮汐,才能在全球大變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時代的脈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集體「放水」,長期貨幣寬松政策積累了越來越深厚的經濟和債務矛盾,這些結構性矛盾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連續沖擊下不斷激化,史無前例的貨幣大放水將世界經濟推向危險邊緣。
「飲鴆止渴」式危機自救並沒有真正解決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和結構性矛盾, 世界經濟共同下探。2021年既是世界經濟繼續探尋底部的一年,也是從底部再出發、創新突圍底部的一年。
全球經濟早已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和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問題同時暴露出來,各類危機共振,無限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暫時勝利令全球進入新一輪的通貨膨脹,但「寅吃卯糧」只能緩解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卻不能真正解決危機,只能將危機一次次延後。
與此同時,全球格局也在發生著重大轉變。
在跨國企業與資本所引領的全球尋租時代,無邊界資本將全球經濟推向不平衡,各國資源稟賦在世界范圍比拼競爭,致使生產要素在全球經濟領域再分配,進而將馬太效應發揮到極致,導致經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拉大、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不斷抬頭。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已不可避免滑入「馬爾薩斯陷阱」。 全球化過程中,國家之間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零和博弈、霸權主義和叢林法則。
長期金融風險不斷積累,「明斯基時刻」的種子早已深深埋下。一旦長周期風險積累到上限,便會引發過剩產能、超額貨幣、債務危機和資產泡沫的集中清算。
無論危機來自哪個經濟體,「蝴蝶效應」下無人能夠置身事外。因此, 我們對未來經濟下行壓力要有估計和准備,同時也要對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和財富保值做好准備。
新 科技 革命帶來的經濟轉折點,即將到來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產能過剩危機, 歷史 上,每次危機的消失都是通過新一輪的 科技 革命和產業革命,從而帶領人類走出危機的泥潭,步入一個新的時代。
科技 創新是助燃時代發展的燃料,新技術產生會超額利潤,引發敏感的創新資本蜂聚。資本與 科技 的再結合,能夠助力經濟再次增長並繁榮。
我國正在由經濟大國向 科技 強國轉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已集中到高新 科技 和消費上,這些行業包括移動互聯網技術、人工智慧、生命科學、機器人、大數據、無人 科技 、新消費等,第四次 科技 革命已悄然開啟。
所有財富的源泉都來自於 科技 創新,所有經濟的發展也來自於 科技 創新。 新 科技 革命帶來的經濟轉折點即將到來,也勢必將帶來新的財富風口和賺錢機會。
經濟結構轉型大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經濟轉型是必然。十四五階段,我們會從中等收入跨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進入到高收入階段,生產要素稟賦的變化將促使資本結構的變化。
消費升級是驅動經濟結構轉型的原生動力。高收入階段資本會十分豐富,消費升級和經濟賽道換道超車將驅動經濟由製造業不斷向服務業轉型,同時高精尖端等優勢產業、戰略性產業與發達國家齊頭並進,逐步由趕超變為領先。
國家在下的一盤大棋,在於調結構,將資金和人才資源更好地配置到實體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
具體來講就是降低房地產、金融、教育、互聯網等的利潤和壟斷,以及由此引發的過去長期對民生和實體經濟的擠壓和成本,大力發展製造業、硬 科技 、實體經濟、新能源、新基建、資本市場等。
實體經濟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正道,更是解決現存經濟頑疾的良葯。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框架中,將有一批又一批的產業崛起,帶來一波又一波造富浪潮。
共同富裕——中等收入群體擴大
共同富裕是與創新驅動發展、經濟結構優化、國家安全、碳中和等並駕齊驅的中長期目標。 按照規劃,到2035年,我國中等收入人群要在現有基礎上翻一倍達到8億,屆時我國 社會 階層將從一個金字塔型結構變成一個橄欖型結構。
「橄欖型」 社會 是相對 健康 穩定的 社會 結構。中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為國家經濟提供頭腦和市場。未來中產將成為 社會 結構的主流。
「橄欖型」分配目標將帶動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轉變,城市化進程將步入一個新的階段,隨著中等收入人群的擴大,消費升級和市場下沉將引爆中國經濟,帶來巨量產業機會和經濟活水。
消費升級的時代或也將引領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賺錢周期,在中等收入群體擴大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巨大的下沉市場空間,而這些也正是三四線城市的投資機會。
權益投資的大時代來臨,增配金融資產
中國股票市場未來將有巨大的擴容空間。中國整體的股票市場證券化率為87%(包括A股、港股、中概股等),與美國1980年代相仿,與當下主要經濟體差距明顯。根據IMF預測,中國GDP將在2025-2030年達到約20萬億美元的水平。假設屆時中國證券化率達到103%(目前法國水平)到135%(目前日本水平)之間,中國股票市場總容量將達到21-27萬億美元,代表了8-14萬億美元的增量, 相當於再造了一個中國股票市場。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經濟驅動方式的轉變,房地產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比例已經見頂。從財富格局上來看,中國房產的高速成長階段帶來的價值紅利已經接近尾聲,金融化程度較低的中國股市,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財富增長的主要接棒者。權益類金融資產或成為家庭財富新的蓄水池。
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與開放,經濟結構轉型、新興經濟尤其是 科技 創新對資本的需求不斷加大。結合目前的經濟結構與政策趨勢,未來隨著房地產投資吸引力的下降,金融資產佔比將持續上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告別全民炒房時代後,權益投資的大時代已經來臨,減少不動產配置增配金融資產將是大勢所趨。
持有優質資產,及早布局新經濟,注重資產配置
資本收益率大於勞動收益率,現金不產生任何收益,反而會被通脹隱性徵稅,因此持有資產是我們搭乘財富快車的關鍵。
不僅要持有資產,還要持有好資產,並且做好資產配置。在財富大變局的當下,構建一個合理的抗風險收益組合,做好個人資產配置,將會使我們的財富增長之路更加游刃有餘。
在全球布局 科技 新周期與中國經濟產業轉型雙重機遇下, 及早布局新經濟資產,通過在價格低點買入新興企業股權、基金, 投資者有望分享中國在 科技 創新、消費升級和產業變革過程中蘊藏的巨大紅利。
藉助長期投資和專業投資的力量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個百年變局的前夕階段。它的長度是以年來計算的,而不是以天或者周來計算的。 時間創造的回報率對最終價值具有巨大的杠桿作用。長期持有能夠通過復利效應放大投資收益。我們有幸站在新的長周期的起點,能夠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入新經濟新資產, 而堅持長期投資才能最終取得豐厚的回報。
未來機構化投資趨勢中,個人投資者單打獨斗獲得財富的難度非常大。專業投資者擁有更為先進和成熟的投資理念和方法論,投研體系更為系統和嚴謹,藉助專業機構的力量,把錢委託給專業投資者管理,投資效率和勝率要更高。
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每個企業每個人最終都是時代的產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市場財富分配新信號已初步展現,站在財富分配新周期的起點上,只有緊跟時代旋律,把握投資機會,才能有望搭上國運快車,從「造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