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60股票為什麼跌的這么厲害
股市下跌原因有三:
首先,繼中國水電、陝煤股份等大盤股之後,中交股份以200億的計劃融資額超過了此前的中國水電,成為年內最大的IPO項目。持續不斷的大盤股上市融資,對於A股市場的資金面來說形成了明顯的影響。
其次,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上周五將希臘八家銀行的長期存款及優先順序債務評級下調了兩個檔次。以希臘為導火索蔓延整個歐洲的債務危機經過一年多的聯合救助,仍沒有任何改善。歐債危機得不到持續性的解決,對於目前脆弱的市場始終是一顆定時炸彈。
最後,中國平安H股跌12.99%,引發市場拋售情緒,平安、人壽、太保等保險股下午開盤後快速下挫,A股中國平安跌幅接近8個百分點,對市場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引發了午後市場的跳水。
⑵ 業績回升、房價回暖、政策刺激 下半年第一天地產股迎來普漲
7月1日上午,地產股集體上漲。
截至收盤,新華聯、綠地控股、金科股份、金地集團、中交地產、格力地產、深振業A、信達地產、陽光城、南國置業等10家企業均漲停。其中,綠地控股、新華聯、金地集團、金科股份漲逾10%。據了解,這是綠地控股繼6月30日漲停後,強勢兩連板。
在地產板塊的帶領下,今日上證指數也在時隔3個多月後,再次沖上3000點大關,報3025.98點,漲1.38%。
實際上,受疫情影響,上半年以來地產股一直較為低迷。
對於此次地產股集體上漲的原因,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了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柏文喜表示,今日地產股大漲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地產板塊在行業下行和疫情對信心的負面影響下估值進入底部,基本面改善時很容易出現反彈;二是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和高杠桿行業,對金融政策變動十分敏感,近期的逆周期調節和旨在抗疫的金融放鬆改善了金融基本面,引發了地產行業基本面的改善;三是近期龍頭房企的半年業績紛紛超過之前相對悲觀的市場預期,而這些企業在股市地產板塊中都是有影響力的大盤股,自然也就觸發了地產板塊的整體性大幅上漲。
根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榜單,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512.1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銷售額破千億房企13家,較去年同期(12家)增加1家;百億房企107家,較去年同期(121)減少14家。從單月來看,6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上升29.3%,環比上升45.6%,銷售業績保持穩步增長。
從業績目標來看,上半年業績完成率達四成。2020年上半年,28家房企目標完成率均值為41.1%,較去年下降6.5個百分點;超過40%的有14家企業,其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值為45.6%,其中佳兆業、恆大、金茂3家企業銷售目標完成率超50%。
與之相對應的,樓市也在回暖。
最近,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發布分析報告稱,中國房地產業顯示出逐漸回暖的初步跡象。報告說,中國房地產銷售的下降幅度正在縮窄,穆迪助理副總裁、分析師陳正量稱:「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房地產業初步回暖,全國合約銷售逐步回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也佐證了上述報告,今年五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約1.47億平方米,同比上漲9.66%;銷售額約1.44萬億元,相較於2019年5月的1.26萬億元上漲了14.04%。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疫情以來的首次同比上漲。價格方面,70個城市中有57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佔比81%。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純內需+政策支持下,基建與房地產投資或將推動投資增速繼續恢復。目前而言,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房地產與基建投資率先修復,主要原因是疫情好轉後,建築業趕工加快,加上貨幣政策極度寬松以及財政政策力度加大,房地產與基建單月增速回到相對正常的水平。
在業內看來,還有一個利好地產股的因素來自央行釋放的「變相降息」信息。
6月30日,人民銀行發布消息,決定於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其中,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調整後,3個月、6個月和1年期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分別為1.95%、2.15%和2.25%。再貼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
基於當前的背景,柏文喜預判,經過次輪反彈和上漲以後,地產股會逐步回歸合理估值的價值區間,下半年的股價走向則更加依賴行業宏觀政策的變動和各家房企的業績了。不過就宏觀面上而言,房住不炒和長期調控仍是主基調,行業競爭和分化加劇會讓市場格局更傾向於頭部企業和能夠迅速向都市圈調整區域布局、能夠通過降杠桿來改善和提升發展質量以體現業績的企業,因此個股之間的分化可能也會加劇。
⑶ 穆迪信用評級等級
穆迪公司由約翰穆迪於1900年創立,位置是是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債券評級機構,原本是鄧白氏的子公司,而後在2001年和其分立成為單獨的公司,而穆迪評級則是主營業務。
穆迪公司的創始人是約翰穆迪,他於1909年發起了鐵路債券的信用評級。1913年,穆迪開始對公用事業和工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穆迪在世界各地有800名分析師和1700多名助理分析師,在17個國家設有機構。其股票在紐約證券證券交易所(代號MCO)
穆迪評級給投資者服務公司的信用評級標准從高到低分Aaa、Aa、A、BA、Ba、B、CA、Ca、C。Aaa債信用質量最高,信用風險最低;c級債務是最低的債券等級,收回本息的機會很小。在從Aa到Caa的六個等級中,還可以加上數字1、2或3,進一步顯示同一評級中各種債務的排名,1為最高,3為最低。
此外,穆迪還對信用評級進行了展望性評價,以表明他對評級中期趨勢的看法。展望可分為「積極」(評級可能升級)、「穩定」(評級不變)和「發展中」(評級隨事件變化)。
一、如何理解穆迪評級呢?,
信用評級機構是金融市場的重要服務中介。他們對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團體、政府和個人等各種經濟實體以及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的發行人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對其履行相關經濟承諾的能力和可信度進行打分,並用簡潔的符號表示其信用等級,可以稱之為經濟「體溫表」。
業內人士稱,三大評級機構通常依靠公司的信用評級模型來評估風險。除了分析影響一個國家還款能力的因素,如GDP增長趨勢、政治因素、對外貿易、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外債總量和結構、財政收支等,還要考慮金融體制改革帶來的財政負擔。
但對於分析師來說,對一項新交易進行評級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程序。在電腦上打開穆迪的評級模型軟體,輸入被評級產品的基本數據,然後點擊,軟體自動運行。經過幾百萬次的計算,將每次得到的評分結果進行積分得到平均值,從而產生一個評分結果。
從初步討論到公布評級,穆迪的評級過程大約需要60到90天。不過穆迪透露,他們可以根據發行人的需求和時間安排,盡可能「靈活」地做出相應調整,以「匹配」更緊的融資時間表和其他要求。
⑷ 浦發銀行為何而得名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600000)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目前,注冊資本金186.53億元。良好的業績、誠信的聲譽,使浦發銀行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中備受關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
秉承「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核心價值觀,浦發銀行積極探索金融創新,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經營實力不斷增強。至2014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規模達39,30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8,983億元,各項存款余額27,568億元,2014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6.56億元。目前,浦發銀行已在全國設立了40家一級分行、991家營業機構,擁有超過3.9萬名員工,架構起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經營服務格局。近年來,浦發銀行加快國際化、綜合化經營發展,以香港分行開業、倫敦代表處成立為標志,邁出國際化經營的實質性步伐,以投資設立浦發村鎮銀行、浦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浦發矽谷銀行等機構為標志,積極推進綜合化經營。
上市以來,浦發銀行連續多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上市公司100強」。 2012年8月,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穆迪)發布浦發銀行信用評級報告,本外幣長期銀行存款評級為Baa3,本外幣短期銀行存款評級為Prime-3,財務實力評級維持在D(對應的基礎信用評估為Ba2),所有評級的展望均為穩定。2013年4月,《福布斯》雜志發布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浦發銀行居榜單第125位,居上榜中資企業第13位,上榜中資銀行第8位;同年10月,浦發銀行以147.91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位列「2013最佳中國品牌價值排行榜」第15位,以及同類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第2位。2014年6月,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世界銀行1000強排名,根據核心資本,浦發銀行排名全球第44位,位居上榜中資銀行第8位;同時,浦發銀行標普評級:長期信用評級「BBB+」、短期信用評級「A-2」、長期大中華區信用體系評級「cnA+」、以及短期大中華區信用體系評級「cnA-1」;7月,美國《財富》雜志發布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浦發銀行位列第383位,居上榜中資企業第81位和上榜中資銀行第9位,表現出良好的綜合競爭優勢。
深耕金融服務的同時,浦發銀行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致力於打造優秀企業公民。2012年7月,RepuTex(崇德)發布「恆生內地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指數十強」,浦發銀行位居第3位,可持續發展評級A;2014年3月,潤靈環球責任評級與安永聯合發布「第五屆A股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浦發銀行作為AA級企業入選排名第7位,居同類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第1位;2014年6月浦發銀行獲評中國銀行業協會「2013年度最佳綠色金融獎」。
浦發銀行將繼續推進金融創新,因勢而變、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新思維,心服務」為指引,努力建設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
⑸ 標普、穆迪和惠譽分別是什麼意思
標普:標准普爾簡稱,由普爾先生於1860年創立,由普爾出版公司和標准統計公司於1941年合並而成。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標准普爾為「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或稱「NRSRO」。
穆迪:穆迪(Moody)主要指的是穆迪的投資等級或穆迪的投資服務公司,總部位於紐約的曼哈頓,最初由John Moody在1900年創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曾經是鄧白氏的子公司,2001年鄧白氏公司和穆迪公司兩家公司分拆,分別成為獨立的上市公司。
惠譽:惠譽國際是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是唯一的歐資國際評級機構,總部設在紐約和倫敦。在全球設有40多個分支機構,擁有1100多名分析師。
(5)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的股票擴展閱讀:
惠譽中國惠譽評級是與標普、穆迪齊名的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之一。在三大評級公司里,惠譽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這三家評級機構各有側重,標普側重於企業評級方面,穆迪側重於機構融資方面,而惠譽則更側重於金融機構的評級。
如今,惠譽的評級類型主要包括企業、金融機構、結構融資和地方政府、國家主權等方面。惠譽在美國市場上的規模要比其他兩家評級公司小,但在全球市場上,尤其在對新興市場上惠譽的敏感度較高,視野比較國際化。
2000年惠譽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在2003年6月份,在北京成立了代表處,主要從事資料的搜集、研究、報告、宣傳等工作。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鄔潤揚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飛往全國各地作講座上。他說,惠譽在中國的工作也是剛剛開始,重點是培育這個市場。
中國每天都在進步,但情況還是比較特殊。有一些國內的大型企業,在海外上市融資,他們對評級比較了解,但這些企業的數量還很有限。大部分國內的企業沒有太多的評級方面的意識,因為中國本土債券市場不發達,企業的主要資金來自銀行貸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標准普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穆迪投資服務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⑹ 融創中國發布公告將停牌,這究竟是怎麼了
目前融創其實走了很多彎路。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掌控出現偏差。2020年,土地政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線和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供應比例大幅增加,這已經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接下來對房企高負債的三條紅線以及後續的一些調控政策,進一步傳遞了政府的堅定決心。融創即將停牌,對整個房企影響巨大。對於融創中國來說,雖然融創中國曾經買過萬達的各個產業,但這並不代表融創中國的現金流沒有問題。
受此影響,公司股票自4月1日起停牌。公司表示,需要更多時間完成審核工作,原因是近期國際評級機構對公司降級導致的海外貸款相關問題,以及子公司融創地產國內公募債券延期。過去兩周,惠譽評級、標准普爾。標普全球評級公司和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都下調了融創的評級,理由是擔心該公司的流動性和再融資風險。
⑺ 人保和人壽是一家嗎
不是。\x0d\x0a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分別是兩家金融保險集團,這兩家金融保險集團下面分別設有若干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保險類子公司。\x0d\x0a中國人保集團已經實現了集團整體上市(香港H股),中國人保人壽是中國人保集團所屬的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子公司。\x0d\x0a中國人壽集團目前尚未整體上市,中國人壽集團所屬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子公司通常簡稱中國人壽股份(現已實現內地、香港和美國三地同步上市)。
⑻ 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是做什麼的他們的作用是什麼他們的權利來自於哪裡
目前國際公認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只有三家,分別是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國際。
1. 穆迪(Moody)公司的創始人是約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鐵路投資分析》一書中對鐵路債券進行信用評級,使資信評級首次進入證券市場。他開創了利用簡單的資信評級符號來分辨250家公司發行的90種債券的做法,正是這種做法才將資信評級機構與普通的統計機構區分開來,因此後人普遍認為資信評級最早始於穆迪的鐵道債券資信評級。1913年,穆迪將資信評級擴展到公用事業和工業債券上,並創立了利用公共資料進行第三方獨立資信評級或無經授權的資信評級方式。穆迪評級和研究的對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債務、機構融資證券和商業票據,最近幾年開始對證券發行主體、保險公司債務、銀行貸款、衍生產品、銀行存款和其他銀行債以及管理基金等進行評級。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專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員,在17個國家設有機構,2003年評級和分析的債券總額超過30兆美元,其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交易(代碼MCO)。
2、標准普爾(S&P)由普爾出版公司和標准統計公司於1941年合並而成。
普爾出版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0年,當年歐洲的投資者對於自己在美國新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資的資產需要更多的了解。這時,公司的始創人普爾先生(Henry Varnum Poor)順應有關需求開始提供金融信息。當時其創始人普爾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鐵路歷史》及《美國運河》,率先開始金融信息服務和債券評級。普爾出版的各種投資參考都是本著一個重要的宗旨,就是「投資者有知情權」。標准普爾提供的重要看法、分析觀點、金融新聞及數據資料已經成為全球金融基礎的主要部分。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標准普爾經歷了多個里程碑:
1906年成立標准統計局(Standard Statistics Bureau),提供在此之前難以獲得的美國公司的金融信息
1916年標准統計局開始對企業債券進行債務評級,隨即開始對國家主權進行債務評級
1940年開始對市政債券進行評級
1941年普爾出版公司及標准統計局合並,標准普爾公司成立
1966年麥格羅·希爾公司兼並標准普爾公司
公司主要對外提供關於股票、債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資工具的獨立分析報告,為世界各地超過22萬多家證券及基金進行信用評級,目前擁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設有40家機構,僱用5000多名員工。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零五。
3、惠譽國際(Fitch)是唯一的歐資國際評級機構,總部設在紐約和倫敦。
規模較其他兩家稍小。它於1913年由約翰·惠譽(John
K.Fitch)創辦,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於1924年就開始使用AAA到D級的評級系統對工業證券進行評級。近年來,惠譽進行了多次重組和並購,規模不斷擴大。1997年公司並購了另一家評級機構IBCA,2000年並購了DUFF
& PHELPS,隨後又買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權由法國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個分支機構,1400多員工,900多評級分析師,業務主要包括國家、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機構融資評級,迄今已對1600家金融機構、1000多家企業、70個國家、1400個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機構融資進行了評級。
這三家評級機構各有側重,標普側重於企業評級方面,穆迪側重於機構融資方面,而惠譽則更側重於金融機構的評級。
評級機構的壯大
1940年美國頒布《投資公司法案》,按照這一法案規定,金融機構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只能對高質量的資產投資,而所謂高質量資產是指達到「投資等級評定」中的「投資級」標准。70年代,評級機構的業務運營模式和現在大相徑庭。需要評級的投資機構需要付費訂閱評級機構的服務。後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決定,評級機構應該更多地服務於公眾利益,並隨即修改了評級行業的商業模式。於是,公司不再花錢訂閱評級服務,而是為自己的債務評級支付費用。
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建立了「全國公認統計評級組織」,並制定了「全國公認統計評級組織」加盟標准。標准普爾、穆迪和匯譽三家資信評級機構獲得認可,成為該組織的第一批會員。
這個標准實際上是一道阻礙公平競爭的壁壘,自那時起,只有這三家機構在受保護的市場中蓬勃發展,後來僥幸加入該組織的評估機構都被上述三家分別吸納吞並。還有很多信用評級機構向證交委提出過加入申請,但純屬徒勞。
這三家公司壟斷了國際評級行業。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在世界上所有參加信用評級的銀行和公司中,穆迪涵蓋了80%的銀行和78%的公司,標准普爾涵蓋了37%的銀行和66%的公司,惠譽公司涵蓋了27%的銀行和8%的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穆迪約15億美元,標准普爾為10多億美元,惠譽國際為5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