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巴菲特說投資股票投資企業

巴菲特說投資股票投資企業

發布時間:2023-08-23 12:41:35

❶ 「股神」巴菲特和芒格在股東大會說了些什麼釋放了哪些投資機遇

此次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達了目前股票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投機情緒,並認為比特幣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巴菲特也說明自己對動視暴雪和新能源巨頭雪佛蘭等公司的股票都進行了大量增持。

巴菲特和芒果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投資企業家,在多年的選擇當中,憑借自己的豐富經驗,獲得了大幅度的財富上漲和資金加持。此次的股東大會也是疫情之後難得一次的投資交流會,因此巴菲特在會上表達了很多他的相關想法。

巴菲特認為現在股票市場上普遍存在大量的投機情緒。

因為疫情期間限制了許多普通人的日常出行,線上的股票交易便在這種情況下逐步的熱門起來。伴隨著高頻演算法交易和新投資者入場的情況加劇,巴菲特認為目前的股票市場存在大量的投機情緒。巴菲特也並不希望別人模仿他前去挑選股票。雖然他自己經常因為挑中上漲的股票而受到稱贊。他表示,2020年疫情引發股市大跌之際,他就因為錯誤的判斷而沒有出手抄底,從而錯失了資產升值的機會。

❷ 巴菲特著名演講:價值投資為什麼能夠持續戰勝市場!

1、為什麼巴菲特演講是這個題目?因為本文從對價值投資最常見的攻擊開始,攻擊者認為有效市場理論存在,使得價值投資本身變成投飛鏢游戲。其實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找到好的投資標的,正是因為市場的失效,而市場之所以會失效,正是因為有效市場確實存在,這其實是哲學上黑格爾的辯證法,即任何一個「我」都同時天然的在向「非我」的屬性演變中顯出「我」的本質特徵(Larry Lu注);

2、巴菲特舉出了幾個他所熟知的價值投資成功者——「如果你發現其中40家贏家全部來自奧馬哈的一家十分獨特的動物園。那麼,你肯定會前往這家動物園找飼養員問個究竟」;

3、指出價值投資核心:追隨格雷厄姆與多德的投資人只關心兩個變數——價值與價格;

4、然後詳細談了9名投資人。請注意,他們的特點各不相同;

5、最後是價值投資的基本原則,可能是本文最重要內容。

每個價值投資人的投資業績都來自於利用企業在股票市場的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異——巴菲特

價值投資策略最終要歸根於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思想。1934年年底,他與戴維-多德(David Dodd)合作完成了他醞釀已久的《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這部劃時代的著作標志著證券分析業和價值投資思想的誕生。這本巨著在過去70年間共發行了五版,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

紐約證券分析協會強調,格雷厄姆「對於投資的意義就像歐幾里得對於幾何學、達爾文對於生物進化論一樣重要。格雷厄姆「給這座令人驚嘆而為之卻步的城市——股票市場繪制了第一張可以依賴的地圖,他為價值投資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股票投資與賭博幾乎毫無差別。價值投資沒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馬克思--原則性將不復存在。」人們通常認為是格雷厄姆確立了證券分析的原則,所以格雷厄姆被尊稱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

198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格雷厄姆與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出版5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巴菲特——這位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投資課上唯一給了「A 」的最優秀的學生運行了一次演講,他在演講中回顧了50年來格雷厄姆的追隨者們採用價值投資策略持續戰勝市場的無可爭議的事實,總結一下歸納出價值投資策略的精髓,在投資界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可以這樣說,讀懂了巴菲特的這篇演講,就能夠抓住價值投資的本質,弄清價值的內涵。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巴菲特這位當代最偉大的價值投資大師的演講吧。

演講正文:價值投資過時了嗎?(By Warren Buffett 1984年)

格雷厄姆和多德「尋找價值相對於價格具有一個顯著的安全邊際」的證券分析方法難道已經過時了嗎?許多教授在他們編寫的大部頭教科書中都作出後一論斷,他們口口聲聲地宣稱股票市場是有效的,也就是說股價反映了所有關於公司發展前景和經濟狀況的所有信息。這些理論家們聲稱,由於聰明的股票分析師利用了所有可獲取的信息運行分析判斷,從而使股價總是正確無誤地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因此根本不存在價值被市場低估的股票。至於那些年復一年擊敗市場的投資者,只不過是類似彩票連續中獎的少數幸運兒。一位教授在他編寫的當今十分流行的教科書中寫道:「如果股價完全反映了所有可獲取的信息,這些投資技巧將毫無用處。」

哈哈,也許如此。但我想向大家介紹一群年復一年擊敗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的投資者,他們的經歷無可辯駁地表明,那種認為他們持續戰勝市場只是偶然事件的簡單看法是很難成立的,我們必須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之所以如此,一個關鍵事實是,這些股市大贏家我都非常熟悉,並很早就被公認為超級投資者,其中成名最晚的那位也在15年前就名揚一時。如果事實並非如此,我只是最近搜索了成千上萬的投資記錄,從中選出幾個業績優秀的人在此向各位介紹,那麼,你聽到此處就可以把我趕走了。我要補充說明的是,他們的投資業績記錄都已經過嚴格的審計。另外,我還要補充說明一下,我還認識許多選擇這些投資管理人的客戶,他們這些年來獲得的投資收益與這些投資管理人公開的投資業績記錄完全相符。

全美拋硬幣猜正反面大賽

在我們開始探究這些投資大師持續戰勝市場之謎之前,我想先請在座各位跟我一起來觀賞一場想像中的全美拋硬幣猜正反面大賽。假設我們動員全美國 2.25億人明天早上每人賭1美元,猜一下拋出的一個硬幣落到地上是正面還是反面,贏家則可以從輸家手中贏得1美元。每一天輸家被淘汰出局,贏家則把所贏得的錢全部投入,作為第二天的賭注。經過十個早上的比賽,將大約有22萬名美國人連續獲勝,他們每人可贏得略微超過1,000美元的錢。

人類的虛榮心本性會使這群贏家們開始有些洋洋得意,盡管他們想盡可能表現得十分謙虛,但在雞尾酒會上,為了吸引異性的好感,他們會吹噓自己在拋硬幣上如何技術高超,如何天才過人。

如果贏家從輸家手裡得到相應的賭注,再過十天,(將會有215位連續猜對20次硬幣的正反面的贏家,通過這一系列較量)他們每個人用1美元贏得了100萬美元之多。215個贏家贏得225個百萬美元,這也意味著其他輸家輸掉了225百萬美元。

這群剛剛成為百萬富翁的大贏家們肯定會高興到發昏,他們很可能會寫一本書——「我如何每天只需工作30秒就在20天里用1美元賺到100萬美元」。更有甚者,他們可能會在全國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拋硬幣神奇技巧的研討會,借機嘲笑那些滿臉疑問的大學教授們:「如果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難道我們這215個大贏家是從天下掉下來的嗎?」

對此,一些工商管理學院的教授可能會惱羞成怒,他們會不屑一顧地指出:即使是2.25億只大猩猩參加同樣的拋硬幣比賽,結果毫無二致,只不過贏家是連續猜對20次的215隻狂妄自大的大猩猩而已。但我對此卻不敢苟同,在我下面所說的案例中的贏家們確實有一些明顯的與眾不同之處。我所說的案例如下:

(1) 參加比賽的2.25億只猩猩大致像美國人口一樣分布在全國各地;

(2) 經過20天比賽後,只剩下215位贏家;

(3) 如果你發現其中40家贏家全部來自奧馬哈的一家十分獨特的動物園。那麼,你肯定會前往這家動物園找飼養員問個究竟:他們給猩猩喂的是什麼食物,他們是否對這些猩猩運行過特殊的訓練,這些猩猩在讀些什麼書,以及其他種種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換句話說,如果那些成功的贏家不同尋常地集中,你就會想弄明白到底是什麼不同尋常的因素導致了贏家不同尋常地集中。

科學探索一般遵循完全相同的模式。如果你試圖分析一種罕見的癌症的致病原因,比如每年在美國有1,500起病例,你發現其中400起發生在蒙大拿 (Montana)的幾個礦區小鎮上,你會非常仔細地研究當地的水質、感染病人的職業特徵或者其他因素。因為你很清楚,一個面積很小的地區發生400起病例絕不可能是偶然的,你並不需要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是致病原因,但你必須知道如何去尋找可能的致病原因。

格雷厄姆和多德價值投資部落

當然,我和各位一樣認為,事實上,除了地理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導致贏家非常地集中。除了地理因素以外,還有一種因素,我稱之為智力因素。我想你會發現,在投資界為數眾多的大贏家們卻不成比例地全部來自於一個小小的智力部落——格雷厄姆和多德部落,這種贏家集中的現象根本無法用偶然性或隨機性來解釋,最終只能歸因於這個與眾不同的智力部落。

可能存在一些原因,使這種贏家非常集中的現象其實不過是件平凡小事。可能100個贏家只不過是簡單地模仿一位非常令人信服的領導者的方法來猜測拋硬幣的正反面,當領導者猜正面朝上時,100個追隨者一起隨聲附和。如果這位領導者是最後勝出的215個贏家中的一員,那麼,認為其中100個只會隨聲附和的人獲勝是由於同樣的智力因素的分析就變得毫無意義,你不過是把區區1個成功案例誤認為是100個不同的成功案例。與此類似,假設你生活在一個家長強大統治下的社會中,為方便起見,假設每個美國家庭有10位成員。我們進一步假設家長的統治力非常強大,當2.25億人第一天出門運行比賽時,每個家庭成員都唯父命是從,父親怎麼猜,家人就怎麼猜。那麼,在20天比賽結束後,你會發現215個贏家其實只不過是來自於21.5個不同的家庭。那些天真的傢伙將會說, 這種情形表明猜硬幣的成功原因可以用遺傳因素的強大力量來解釋。但這種說法其實毫無意義,因為這215位贏家們並非各不相同,其實真正的贏家是21.5個隨機分布、各不相同的家庭。

我想要研究的這一群成功投資者,他們擁有一位共同的智力族長——本傑明﹒格雷厄姆。但是這些孩子長大離開這個智力家族後,卻是根據非常不同的方法來運行投資的。他們居住在不同的地區,買賣不同的股票和企業,但他們總體的投資業績絕非是因為他們根據族長的指示所作出完全相同的投資決策,族長只為他們供應了投資決策的思想理論,每位學生都以自己的獨特方式來決定如何運用這種理論。

來自「格雷厄姆與多德部落」的投資者共同擁有的智力核心是:尋找企業整體的價值與代表該企業一小部分權益的股票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實質上,他們利用了二者之間的差異,卻毫不在意有效市場理論家們所關心的那些問題——股票應該在星期一還是星期二買進,在1月份還是7月份買進等等。簡而言之,企業家收購企業的投資方式,正是追隨格雷厄姆與多德的投資者在購買流通股票時所採用的投資方式——我十分懷疑有多少企業家會在收購決策中特別強調交易必須在一年中的某個特定月份或一周中的某個特定日子運行。如果企業整體收購在星期一或星期五運行沒有任何差別,那麼,我無法理解那些學究們為什麼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代表該企業一小部分股權的股票交易時間的不同將會對投資業績有什麼影響。追隨格雷厄姆與多德的投資者根本不會浪費精力去討論什麼Beta、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不同證券投資報酬率之間的協方差,他們對這些東西絲毫也不感興趣。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連這些名詞的定義都搞不明白,追隨格雷厄姆與多德的投資人只關心兩個變數——價值與價格。

我總是驚奇地發現,如此眾多的學術研究與技術分析臭味相投,他們關注的都是股票價格和數量行為。你能想像整體收購一家企業只是因為其價格在前兩周明顯上漲。當然,關於價格與數量因素的研究泛濫成災的原因在於電腦的普及應用,電腦製造出了無窮無盡的關於股價和成交數量的數據,這些研究毫無必要,因為它們毫無用途,這些研究出現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大量的現成數據,而且學者們辛辛苦苦學會了玩弄數據的高深數學技巧。一旦人們掌握了那些技巧,不運用就會產生一種負罪感,即使這些技巧的運用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甚至會有負作用。正如一位朋友所言,對於一個拿著斧子的人來說,什麼東西看起來都像一顆釘子。

斯坦﹒波爾米塔(Stan Perlmeter)的投資業績記錄。他畢業於密西根大學藝術系,是波澤爾﹒雅各布斯(Bozell& Jacobs)廣告公司的合夥人之一。我和他的辦公室恰好位於奧馬哈市的同一棟大樓。1965年,他發現我所從事的投資業比他從事的廣告業前景更好,於是他離開了廣告業。與李克﹒古瑞恩一樣,斯坦﹒波爾米塔在五分鍾之內就完全接受了價值投資理念。

斯坦﹒波爾米塔所持有的股票與沃特﹒斯科勞斯不同,也與比爾持有的股票不同,他們的投資記錄表明,他們各自獨立運行不同的股票投資,但斯坦﹒波爾米塔每一次買進股票都是由於他確信將來賣出所獲得的回報高於他所支付的買入價格,這是他唯一考慮的因素。他既不關心公司季度盈利預測是多少,也不關心公司明年收益預測如何,他不在乎交易時間是星期幾,也不關心任何機構的投資研究報告是如何評價這只股票的,他對股票價格動能(momentum)、成交量等指標也絲毫不感興趣,他只關注一個問題:這個公司的價值是多少。

8、華盛頓郵報公司退休基金(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s Pension Fund)

投資業績記錄分別屬於我參與的兩家退休基金,它們並非是從我所參與的十幾種退休基金中選擇出來的,他是唯一兩家我能夠影響其投資決策的退休基金。在這兩家基金中,我引導他們轉變為價值導向的投資管理人,只有非常少數的基金是基於價值運行投資管理的。

表8是華盛頓郵報公司退休基金的投資業績記錄。幾年之前,他們委託一家大型銀行管理基金,後來我建議他們聘請以價值為導向的基金經理,這樣能夠使投資業績更好。

正如你在投資記錄中所看到的那樣,從他們更換基金經理之後,其整體投資業績在所有基金中一直名列前茅。華盛頓郵報公司要求基金經理人至少保持25%的資金投資於債券,而債券未必是基金經理人的投資選擇。因此,我在表中也將其債券投資業績包括在內,而這些數據表明他們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債券專業技巧,他們也從未這樣吹噓過自己,雖然有25%的資金投資於他們所不擅長的債券領域,從而拖累了他們的投資業績,但其基金管理業績水平仍然名列前一百名之內。華盛頓郵報公司退休基金的投資盡管並沒有經過一個很長的市場低迷時期的考驗,但仍然足以證明三位基金經理的許多投資決策並非後見之明。

9、FMC公司退休基金

投資業績屬於FMC公司退休基金,我本人沒有管理過這家基金的一分錢,但我的確在1974年影響了他們的決策,說服他們選擇以價值為導向的基金經理。在此之前,他們採取與其他大型企業相同的方式來選擇基金經理。在他們轉向價值投資策略之後,其投資業績現在在貝克退休基金調查報告(the Becker survey of pension funds)中超越其他同等規模基金而名列第一。1983年時,該基金共有8位任職1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其中7位累積投資業績超過標准普爾指數。在此期 間,FMC基金的實際業績表現與基金平均業績表現的凈回報差額是2.43億美元,FMC將此歸功於他們與眾不同的基金經理選擇傾向,這些基金經理未必會是我個人中意的選擇,但他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基於價值來選擇股票。

以上這9項投資業績記錄都來自於格雷厄姆與多德部落的投資大贏家,我並非像事後諸葛亮那樣以後見之明而從數千名投資者中挑選出這9個大贏家,也不是在朗讀一群在中獎之前我根本不認識的彩票中獎者的名單。

多年之前,我就根據投資決策的架構選擇出他們運行研究,我知道他們接受過什麼樣的投資教育,在接觸中也多少了解他們的智力、品質和性格,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知道,這群人往往被大家想當然地認為只承受了遠低於平均水平的風險,請注意他們在股市疲弱年份的投資業績記錄。盡管他們的投資風格不同,但其投資態度卻完全相同——購買的是企業而非股票。他們當中有些人有時會整體收購企業,但是他們更多的只是購買企業的一小部分權益。不論購買企業的整體還是購買企業的一小部分權益,他們所持的態度都是完全相同的。他們中的有些人的投資組合中有幾十種股票,有些人則集中於少數幾只股票,但是每個人的投資業績都來自於利用企業股票市場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異。

價值投資風險更小卻收益更高

我確信股票市場中存在著許多無效的現象,這些「格雷厄姆與多德部落」的投資人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利用市場無效性所產生的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異。在華爾街上,股價會受到羊群效應的巨大影響,當最情緒化、最貪婪的或最沮喪的人決定股價的高低時,所謂市場價格是理性的說法很難令人信服。事實上,市場價格經常是荒謬愚蠢的。

在價值投資中卻恰恰相反。如果你以60美分買進1美元的紙幣,其風險大於以40美分買進1美元的紙幣,可是後者的預期報酬卻更高。基於價值構造的投資組合,風險更小,預期報酬卻高得多。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1973年,華盛頓郵報公司總市值為8,000萬美元,那時任何一天你都可以將其資產賣給十位買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價格不會低於4億美元,甚至還會更高,該公司擁有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以及幾家市場地位舉足輕重的電視台,這些資產現在的市場價值高達20億美元,因此,願意支付4億美元的買家並非瘋狂之舉。

現在股價如果繼續下跌,公司市值從8,000萬美元跌到4,000萬美元,其Beta值也會相應地上升。對於用Beta值衡量風險的人來說,價格跌得越低,意味著風險變得越大。這真是仙境中的愛莉絲一般的人間神話,我永遠無法了解為什麼用4,000萬美元會比用8,000萬美元購買價值4億美元的風險更高,事實上,如果你能夠買進好幾只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而且精通公司估值,那麼,以8,000萬美元買入價值4億美元的資產,特別是分別以800萬美元的價格買進10種價值4,000萬美元的資產,基本上是毫無風險的。因為你本人無法親自管理4億美元的資產,所以,你希望並確信能夠找到誠實並且能乾的管理者共同來管理公司,這並非一件困難之事。

與此同時,你必須具有相應的知識,使你能夠大致准確地評估企業的內在價值。你並不需要非常精確的評估數值,你所需要的就是格雷厄姆所說的價值大大超出價格所形成的安全邊際。你不必試圖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價值8,300萬美元的企業,你要讓自己擁有一個很大的安全邊際。當你建造橋梁時,你會確保這座橋能夠承受3萬磅的載重量,但你只准許載重1萬磅的卡車通過。在投資中,你也應該遵循相同的安全邊際原則。

價值投資將繼續長期戰勝市場

你們當中的也許是那些商業頭腦比較發達的人會懷疑我這番高談闊論的動機何在,讓更多的人轉向價值投資必然會使價格與價值的差距更小,這會讓我自己的投資獲得的機會更少。我只能告訴你,早在50年前本格雷厄姆與多德寫出《證券分析》一書時,價值投資策略就公之於眾了,但我實踐價值投資長達35年,卻從沒有發現任何大眾轉向價值投資的趨勢,似乎人類有某種把本來簡單的事情變得更加復雜的頑固本性。船舶將永遠環繞地球航行,但相信地球平面理論的社會(the Flat Earth Society)仍舊繁榮昌盛。在股票市場中,價格與價值之間仍將繼續保持著很大的差距,那些信奉格雷厄姆與多德價值投資策略的投資人仍將繼續取得巨大的成功。

❸ 解讀《巴菲特之道》:巴菲特的股神進階之路和投資方法

在投資人心中,巴菲特是神一樣的存在,和他吃一頓飯要花300多萬美元,而飯本身只值100美元。

為什麼巴菲特投資這么厲害呢?他有什麼秘訣嗎?

為了解開巴菲特投資之謎,國內外出版了數百本書籍。其中,這本《巴菲特之道》被公認為總結巴菲特投資思想最好的書。

本書認為,普通人使用巴菲特的方法,或許不一定能成為億萬富翁,但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成為更好的投資者。

先講第一個重點,股神之路。

巴菲特是怎麼成為股神的?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巴菲特,主要因為3個人:格雷厄姆、費雪、芒格。

巴菲特11歲就開始買股票,他看了很多關於股票的書,也畫過股票K線圖,但幾年下來,水平跟普通小股民還是差不多,依然賺不到錢,直到他遇見了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老師,也是證券分析行業的開山祖師。他寫了兩本書,《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巴菲特看完這兩本書深受啟發,於是巴菲特就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投身格雷厄姆門下系統學習投資理論。

格雷厄姆主要教會了巴菲特什麼呢?主要有三點:一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二是安全邊際,就是打折買股票;三是正確看待股價波動。

第一點,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年輕時的巴菲特跟大部分股民一樣,認為股票不過就是一張有價格的交易紙片。這種認知讓巴菲特追漲殺跌,不但搞得自己身心疲憊還被股市割了韭菜。遇到格雷厄姆之後,他開始認識到,股票的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公司。不論是買入100%的股票,還是只買入1股,代表的都是公司相應的份額。每股都對應著公司相應的凈資產、利潤和分紅的權利等。於是巴菲特從買股票只看價格進化到了買股票主要看公司的財務情況。

第二點,安全邊際,打折買股票。格雷厄姆買股票的時候會先計算出股票的內在價值,主要是每股凈資產,然後打個7折去買。比如通過計算發現一家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是10元,當價格低於7元的時候,格雷厄姆就會買入。這樣做的好處是就算看錯了,也不容易虧損,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第三點,正確看待股價的波動。格雷厄姆創造了一個寓言人物,叫市場先生。市場先生每天都會來到投資者門口,給股票報個價格。可他情緒很不穩定,有時樂觀,有時悲觀,所以報價時高時低。可股票代表的企業,真實價值並不會大起大落。投資者要做的就是始終保持理性,無視或者利用市場先生的報價。當市場先生的報價大幅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時,買入;當市場先生的報價高於內在價值時,賣出。不符合這兩個條件時,無視價格波動。

靠著這三點,巴菲特早期的投資生涯非常順利,他的私募基金發展得非常快。30出頭巴菲特就成了千萬富翁。從購買力來看,巴菲特30多歲時的身價就有現在的10多億人民幣了。

但是隨著資金的增長,巴菲特發現了格雷厄姆方法帶來的問題。通過格雷厄姆方法打折買到的公司基本都是爛公司,這些爛公司常常搞的巴菲特焦頭爛額。巴菲特雖然投資爛公司賺到了很多錢,但是賺得很累,甚至還差點壞了自己的名聲。

費雪跟格雷厄姆的投資風格完全不一樣,格雷厄姆喜歡好價格,費雪喜歡好公司。格雷厄姆願意用好價格買爛公司,而費費願意用合適的價格買好公司。

打個比方,格雷厄姆是用五毛錢去買現在值一塊錢的東西,而費雪則是花一塊錢去買幾年後值十塊錢的東西。

費雪的好公司有兩個要點:一是好生意,二是好的管理層。

費雪特別看重一個企業的競爭壁壘,後來巴菲特把這個競爭壁壘發展成了「護城河」。

巴菲特很早就接觸並認同了費雪的理論,但在投資風格上完全是格雷厄姆風,因為格雷厄姆的方法在早期讓巴菲特賺了很多錢。每個人都有成功的路徑依賴問題,巴菲特也不例外,真正讓巴菲特在投資行為上做出改變的人是芒格。

芒格認為: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支付合理的價格,勝過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價格。

在芒格的推動下,巴菲特走出了格雷厄姆理論框架的束縛。1971年,芒格說服巴菲特買入了喜詩糖果,出價是凈資產的2.5倍。要是以前,高於凈資產1倍的價格,巴菲特打死都不會買,這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第一次為品質買單。喜詩糖果後來成為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案例之一,他至今還持有這家公司。

下面講第二個重點:投資方法。

巴菲特是怎麼選股票的呢?巴菲特雖然綽號「股神」,但其實他並不會炒股,而是投資公司。他進行投資決策時,分析的是企業,而不去分析市場、宏觀經濟和股票。

巴菲特挑選「好公司」有3大標准:一是好生意,二是好高管,三是好價格。

好生意,也就是商業模式要好。

好生意有三個特點:一是生意模式簡單,一看就懂;二是經營 歷史 持續穩定;三是長期前景清晰可見。好生意需要有寬廣的「護城河」。

比如說可口可樂,過去一百年它在賣可樂,未來一百年大概率還是在賣可樂。只要未來全世界的人依然還喝可樂,可口可樂的利潤率依然會比較高。這樣的生意就是好生意。

好高管,也就是核心管理人員要好。

巴菲特曾說過,他喜歡買那種傻子都能經營的生意,但他從來沒有買過傻子經營的生意。傻子都能經營的生意說明商業模式好,但是如果由好的管理人員來經營,就可能創造奇跡。

那怎麼才算是好高管呢?巴菲特認為,最好的高管應站在公司主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動,最大化股東的利益。巴菲特認為好高管有3個特點:理性、坦誠、獨立思考。

理性就是能高效配置資源,坦誠就是不僅能報喜也能報憂、承認錯誤和失敗,獨立思考就是能不從眾、不跟風。

那如何判斷高管到底做得好不好呢?

巴菲特提供了一些小竅門:你可以翻翻這家公司過去幾年的年報,尤其是仔細閱讀管理層所說的未來策略,對照現實看看有沒有說到做到。除此之外,就是去查看財務數據。

財務數據是評判「好公司」的關鍵要素,從財務上看,對股東的回報好不好?

看財務數據,主要看什麼呢?先看公司賺不賺錢。

再看公司賺了錢是不是回報給投資者了。

公司管理層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賺了錢怎麼分。不管是給員工加工資,還是用於研發或是投資,你沒有發給股東的那部分利潤,留在公司是要增值的,否則就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

選出了符合好生意、好高管的公司,還要看看是不是好價格?好價格,也就是股價是不是大幅低於內在價值。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的時候,市值約150億美元,而它的真實價值在200億到480億之間,以最保守的估計,巴菲特買可口可樂的股票,也只是用了七折的價格。後來可口可樂10年漲了10倍,成了巴菲特投資案例中的經典。

選出來了好公司以後,巴菲特如何買賣呢?

在具體買賣股票的時候,巴菲特堅守兩個基本原則:能力圈原則和集中投資原則。

能力圈原則是指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做投資。能力圈以外的公司,再好也不買。

其實巴菲特也買過能力圈以外的公司,比如他在2018年割肉清倉了IBM這只股票,並且在多個場合親口認錯。這恰恰反證,即使是股神走出能力圈,也會失敗。

集中投資原則指抓住好機會下重注。好公司不多,好公司的好價格更少。輕易不要買股票,但是一旦有絕佳機會出現就要盡量多買。借用巴菲特的比喻就是,本來該用大盆接錢,就別去用一個小勺子。

在2018年,巴菲特控制的資金多達近2000億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五隻股票上。

到這里,這本書的精華我們就分享完了。我們再來總結一下。

第一點是巴菲特的股神之路。巴菲特主要受到三個人的影響,分別是:格雷厄姆、費雪、芒格。他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思想,從費雪那裡學到了投資好公司的重要性,並在芒格的推動下開始買進好公司;第二點是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巴菲特選擇好公司的3個標准:好生意,好高管,好價格。買賣股票的兩個原則:能力圈原則和集中投資原則。

❹ 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巴菲特帶來的一些投資理財建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到更多投資理財的漏洞,讓自己的理財更加順暢。

1973年,巴菲特以不到企業價值四分之一的價格買入了《華盛頓郵報》的股票。計算價格/價值比不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大部分證券分析師,媒體經紀人,媒體管理員應該是一樣的。可以估算《華盛頓郵報》的內在價值在4-5億美元之間。而且大家在市場上可以看到,它當時在股市上的市值只有1億美元,價格明顯低於其價值。巴菲特的優勢在於,他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遠低於其價值時買入該公司。

這就是著名的「安全邊際原理」。該理舉褲論認為,在一項投資中,如果支付的價格不能明顯低於提供的價值,那麼就不應該進行投資。

所有真正的投資都必須建立在對價格和價值關系的評估之上。那些不比較價格和價值的策略,根本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投機只是希望股價上漲,而不是建立在「付出的價格低於得到的價值」的想法上。

圓圈原則也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智慧投資思維的三大支柱之一。原則是投資者只需要關注自己能了解的公司和你了解的公司。

其實這是在告訴我們: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先學再碰。沒有人生來就是專家。今天的專家和昨天的你一樣平凡。

巴菲特曾說,「低迷的股市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一方面,它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收購整個公司;

其次,低迷的市場使我們的保險公司更容易以有吸引力的價格購買一些優秀公司的股票,包括我們已經持有一些股份的公司;

再次,一些優秀的公司,比如可口可樂,會繼續回購自己的股票,所以他們和我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入股票。"

巴菲特注意到了他的導師費希爾的建議,即一家公司應該提供像餐館一樣的菜單,以吸引具有某種口味的顧客。伯克希爾提供的長期「菜單」強調日交易活動的成本會損害長期投資結果。

巴菲特曾說,「我們非常願意持有任何股票,持有期是永遠的,只要公司的資產回報前景令人滿意,管理層有能力、誠實,市場沒有被高估。」

回憶1988年伯克希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巴菲特對公司指定的交易經紀人吉米麥奎爾(Jimmy McGuire)說,「如果你買了股票之後還要等兩年才能賣出,我想你會取得巨大的成正升簡功。」

第五,對於普通投資者,巴菲特曾建議:「很簡單。投資指數基金。這是一條陽光大道,允許你投資偉大的美國公司。你不必像購買公募基金那樣向基金經理支付高額管理費。你一直持有這些偉大公司的股票,長期來看,你會贏。」

是真的。從1950年到2000年,標准普爾500指數。標普指數只有12年虧損,其餘38年均盈利。以先鋒基金為例。它發行於1928年。盡管形勢跌宕起伏,但75年來其年均收益一直保持在12%左右。

選取1970年到1980年最賺錢的200家公司,做個表,看看從那以後有多少家公司能夠保持15%的每股收益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少有公司能達到這個標准。

綜上所述,要遵循「安全邊際效用理論」和能力圈的原則,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買入,堅持長期投資理財,買入費率較低的指數基金。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巴菲特是用一種什麼樣的理念進行理財投資的?

巴菲特股東大會向私募股權基金開炮

長期以來一直抨擊對沖基金行業收取高額費用的沃倫?巴菲特 ,加大了對私募股權公司的批評力度,因為這些公司近年來籌集了創紀錄的原始資金。

在周六的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巴菲特說:"我們已經看到許多來自私募股權基金的失敗教訓,它們的回報率實際上並沒有按笑高照我認為誠實的方式計算。"

他還表示如果他管理的是一家養老基金,會非常謹慎地對待提供給自己的資金。

巴菲特一貫抨擊資產管理公司收取高昂的管理費,並收取表現費,而這些收益有時並不優於整個市場。 私募股權公司尋找杠桿收購公司的存在,也使巴菲特近年來更難為伯克希爾尋找大型收購。

他還表示自己的公司永遠不會接觸私募基金。

內部回報率是衡量大多數基金業績的指標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查爾斯 · 芒格批評了一些私募股權公司的表現。巴菲特表示,公司收取管理費時,將把存放在短期國庫券中等待動用的資金包括在內,但在計算所謂的內部回報率時,又故意不包括在內。

企查查:巴菲特在香港的公司

巴菲特表示:"如果你長期持有美國國債,它們的回報看上去會更好。但實際上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芒格將這種做法描述為"撒一點謊來賺錢"。他補充稱,許多養老基金選擇私募基金,是因為它們不必像經濟低迷時期那樣大幅降低資產價值。他表示,這是"一個愚蠢的購買理由"。

巴菲特此前曾批評過私募股權基金背負債務的做法,他在2014年致股東的信中表示,當人們希望出售自己的業務時,伯克希爾會提供另一個更為永久的買家。他上周六承認,杠桿投資在良好環境下的表現將優於其它投資,但他以1998年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產為例,說明了這種下行趨勢。

盡管一些人認為,伯克希爾通過利用保險業務的現金流進行收購,已經植入了杠桿作用,但巴菲特表示,他不會在追逐交易中增加債務。

"保護債券持有人的契約確實惡化了,"巴菲特表示,"我不會對所謂的另類投資感到興奮。"

旗下基金萬億規模狂常做空,酷愛股票回購操作

坐擁超過1140億美元現金儲備的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基金會,在第一季度購買了更多的自己的股票。

這家總部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企業集團回購了價值17億美元的股票,該公司股價在第一季度出現下跌。這比伯克希爾公司去年放鬆回購政策後花費的13億美元還要多。伯克希爾公司歷來傾向於將現金用於股票收購。

巴菲特一直在為更多股票回購的可能性做准備,在他6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基本上都避免回購股票。隨著伯克希爾成長為一個市值739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這位億萬富翁投資者發現很難找到能夠推動公司發展的有吸引力的交易。

巴菲特越老越謹慎

巴菲特在公司年會上說,按照目前的股價,"我們覺得可以買下它,但我們不會偏執於買下它。"如果巴菲特認為股票的售價比實際價值低25%或30%,他就會花費大量資金買入。

由於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伯克希爾龐大的製造和服務公司網路產生了更多的利潤,即使有了回購,現金回報和美國國債在第一季度也攀升了2%,達到1142億美元。

盡管過多的現金是一個問題,但它也影響了巴菲特超越大盤的努力。過去10年,伯克希爾股票的總回報率落後於標准普爾500指數。

不斷增長的現金儲備可能會在股東大會上引發對巴菲特交易前景的質疑。這場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舉行的年度盛會上,這位億萬富翁花了數小時回答投資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從公司戰略、接班問題到政治和人生課。

巴菲特在會議上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說,公司現金儲備的規模不會改變他的股票回購方式。

巴菲特表示:「當我們認為該公司的內在價值低於保守估計時,我們就會買入。現在內在價值不是一個具體的點,它可能是我腦海中的一個范圍,可能有10%的區間。"

巴菲特本周表明,他仍然可以找到獨特的機會。

在美國銀行的幫助下,伯克希爾同意向西方石油公司投資100億美元。這筆交易取決於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能否贏得收購阿納達科石油公司的戰斗,它將為伯克希爾提供優先股和認股權證。

除了自己的股票,伯克希爾在第一季度是股票凈賣家,銷售和贖回總額為20.6億美元,而購買總額為15.3億美元。

該公司在蘋果公司的股份價值攀升至485億美元,這家科技巨頭的股價在第一季度上漲了20%。

蘋果公司是巴菲特投資的為數不多的科技公司

該季度營業利潤增長5% ,達到55.6億美元,得益於其鐵路、能源、製造業和零售業務的收益。受到嚴冬天氣和洪水的嚴重影響,鐵路公司的收入仍然增長了9.4% ,部分原因是車的價格上漲。

盡管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報告了更好的投資業績,但承保收入下滑了4.4% 。 這是由於再保險業務的凈虧損所造成的,這些虧損是由於預計負債的增加和伯克希爾集團的暴跌所造成的。

後巴菲特時代,無人接班?

伯克希爾的年度股東大會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關於接替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的人選問題所面臨的挑戰。

今年,投資者看到了潛在的候選人。

當被問及有關繼承人的問題時,巴菲特指出,副手格雷格?阿貝爾和阿吉特?賈恩在場,可以回答問題。兩人最終回答了許多關於能源投資和保險的問題。

88歲的巴菲特和95歲的副董事長查理 · 芒格在超過5個小時的提問和回答中仍然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發言時間,而且兩人都沒有表現出想要退出他們在這個龐大的企業集團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意思。

但這些副手的露面讓股東們對去年直接監管公司主要運營部門的兩位高管有了一些了解。

巴菲特告訴股東:「事實上,查理和我都害怕自己看起來很糟糕,那些傢伙比我們強。他們對企業更加了解,迄今為止他們的工作更加努力,在這次會議上,你絕對可以向他們提出問題。」

巴菲特和芒格經常回答他們在投資和管理公司方面的核心哲學,而阿貝爾和賈恩則提供了一些更實際的細節。56歲的阿貝爾列出了公司清潔能源計劃的時間表,以及公司在愛荷華州的競爭力,而67歲的賈恩則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伯克希爾與其主要競爭對手進步公司在利潤指標上的比較。

阿貝爾掌管著伯克希爾所有的非保險業務,由於他年紀較輕,職權范圍更廣,人們認為他更有可能成為 CEO 的繼任者。 巴菲特曾多次表示,賈恩為股東賺到的錢可能比他自己還多。

巴菲特周六表示,投資副手特德?韋斯切勒和托德?庫姆斯不會回答提問,因為他不希望這兩人泄露任何秘密。有意思的是,一位股東向這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巴菲特反而回答了。

智客君認為巴菲特能夠干到100歲,你們怎麼看?

❺ 巴菲特稱還沒退休計劃,他對投資股票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巴菲特對於投資股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不同的看法: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投資股票其實就是價值投資以及一定要設置止盈線。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為巴菲特擁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投資理念與方法,巴菲特被大家稱作為股神,在投資公司的過程當中會對一家公司進行綜合方面的考察。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現如今的發展,就是因為巴菲特獨特的投資,才能讓這家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獲得非常高的知名度。

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

這一點其實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對於我們熟悉的領域能夠擁有更多的了解,相反我們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投資,會讓我們出現更多的虧損的。這其實也是巴菲特取得成功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巴菲特一直在不斷的研究每一個行業,所以才能夠在各個行業取得非常不錯的成就。

投資股票其實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只要三個條件都滿足了,那麼就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的,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投資理念才能夠獲得收益。

❻ 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典範;A股有大批優質公司,同樣適合長期投資

巴菲特在1984年的演講當中講述了價值投資成功是否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他當時就講過,在猴子擲飛鏢的 游戲 中,如果你發現,成功的猴子都來源於同一個動物園的話,說明這種成功就並非偶然。

巴菲特列舉了一批投資者,他們年復一年地取得比標普500更好的投資成果,這些人的投資風格很不一樣,但在思想上有一點是共同的, 他們在購買公司,而不是股票 ,他們是根據公司的內在價值與其市值之間的差異來獲得投資收益的。

統計顯示, 價值因子在全球的市場都有顯著的正向效應,這是被長期檢驗出來的,所以它是符合一個很長的時間和一個大的概率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這么做的,像索羅斯的方式只有他做得出來,沒有其他人能夠重復他的這個方法,他或許是非常偉大的,但是這個方法不一定可以復制,因為它不能被一群人重復出來。

不是說價值投資是多麼了不起,恰恰是因為它是 大概率、可重復和可持續的 ,能被一批人都重復出來,所以它是有效的,如果只是單個人能重復出來,可能就很難說了,它不一定是一個大概率的事情。

在中國市場上也是這樣的,回溯檢測可以發現,即使是最簡單的用低估值的價值投資者也是非常有效的,你會發現長期用這種策略投下去,也是比較能夠積累起超額收益的。

為什麼在中國做價值投資有效? 其實剛才說了一點,投的是企業而不是股票,最基礎的一點就是市場上存在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能夠不斷地靠業績的增長推動股價上漲,而這批優質公司的存在,是適合做價值投資的基礎。

我簡單講一下A股的投資風格,一些市場特徵:比如,中小投資者參與比例非常高,近年來散戶的參與比例有所下降,但整體還是非常高的,相對於海外成熟市場,A股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

估值一直處於較高位置,因為投資者結構的差異和存在殼價值等因素 ,A股很多公司普遍存在跌不透的現象,小盤股以及一些極差股特別明顯。此外,以AH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為例,絕大多數公司A股相對於H股有非常明顯的溢價,大概90%以上的公司,都比港股要貴。

市場波動比較大,羊群效應非常明顯,散戶化和情緒化的特點其實非常明顯 ,還有大家經常講的牛短熊長,牛市持續的時間短,但是斜率非常高,尤其是牛市一來,各種樂觀的言論都非常非常多,大多數投資者以博弈和趨勢投資為主,換手率普遍會比較高一些,業績波動也比較大。

散戶其實在整個博弈當中是處於劣勢的,大量的散戶存在是這種賺錢模式得以盛行的基礎,突然漲,或者股票特別的熱門,大家一起追進去。大部分機構也是以短期和相對業績為主的考核方式,導致很多機構投資者很難去做價值投資,因為每年都排名。

短期排名,對於投資其實不是那麼有利的一個機制。客觀上會造成很多人為了短期排名去賭,很容易造成偏科,賭哪個板塊,它就漲幅特別巨大,這種短期的排名是沒什麼意義的, 如果大家要真要去看排名,我建議大家拿3年到5年以上的維度去看

站在上市公司角度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很多其實有一些不夠完善,一些企業天然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現象,或者經營層的激勵不足,經營者和股東的利益訴求不一致,甚至有時候相悖。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的資本回報是不夠的,價值創造也不夠明顯。

很多上市公司都是以做大規模為目標,不重視資本回報,這種現象不僅僅在國企,在民營企業很普遍,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他去做一個企業,你想當這個企業的股東,他本身做的生意是A,A生意其實很賺錢,一年賺20%。結果到了明年,他跟你說要去投另外一個生意,很多公司的老闆普遍都有這么一個傾向,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做了A,覺得B也能做,其實這個B可能只有10%的回報。他會跟你說對不起我要增發,你們再給我點錢。作為股東你當然想他把A生意20%的回報做得更好一點,但是他卻想要規模要做大。這是很多企業特有的現象,他每年不管生意的回報好不好,就想要做增長、做規模給你看,就是這么一個情況。

此外,A股整體比較重融資而輕分紅,在國外可以看到有公司借了錢來分紅或者借了錢回購股票,在A股上市一融資它就有業績,不融資就沒業績。還有比較輕分紅,整體的ROE水平和分紅回報率跟成熟市場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整體來看,第一個由於A股的這種估值比較高,整體上市公司的資本回報又不夠高,適合價值投資的標的其實不太多。第二個由於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一些缺陷,上市公司本身回報股東的意識不是特別強,在投資回報明顯下降的情況下也不會回報股東,從而產生比海外市場更多的價值陷阱。第三個市場的不成熟導致比較巨幅的波動,這種波動實際上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機會,但是另外一方面它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去支撐。

❼ 為什麼巴菲特說:「要把錢投入到股市裡」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在50歲之前,其實財富並沒有多少,連1個億這樣的小目標都沒達到,但是,他在50歲之後,財富卻得到了大量的聚集,所擁有的財富達到了幾千億美元。

有人問巴菲特他財富增長的秘訣是什麼,巴菲特說,秘訣就是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而且應該把個人50%的資金投入到股市。

那麼,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真的應該趁早開始投資理財,而且還要把50%的個人資金投入到股市中嗎?

01 養老成本越來越高的背景下,越早投資將成為必然

巴菲特所說的話,在現在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知道了現在一個人養老所需要多少錢,那麼也就不會奇怪為何需要趁早開始投資了。

現在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傳統養老的方式,是工作的上班族,繳納養老金,來養活當前的老人。簡單說,就是80、90後繳納的養老金,給當前的50後退休老人們用;而80後、90後退休的時候,可能就是2020、2030後繳納的養老金來養活。

但是現在看到的趨勢,是80後、90後人口是最多的,00後比90後少,10後比00後少。那很有可能20後也比10後少。

原來是3個工作人口養活一個老人,可能未來就是1-2個工作人口,養活一個老人。那壓力可想而知。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一個人養老需要多少錢?

之前,某寶和某基金公司,做過一個問卷:覺得攢夠多少錢,可以滿足自己退休養老的生活呢?大部分人,給出來的數字,平均數是150萬。

那150萬夠不夠呢?答案是只夠三線城市的開銷,比如某三線城市,城鎮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40000元。

那150萬如果做好投資理財,每年從收益提取5至7萬,勉強覆蓋普通人的開銷,但是如果換成北上廣深等一線或二線城市,那就不太夠了,因為消費水平更高。

所以,在現在這樣的萬丈高樓平地起,養老還得靠自己的背景下,盡早投資將會成為未來財富增值的必然,這里的盡早投資,並不完全指金融投資,還包括自我投資。

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碌碌無為,一輩子也沒有實現過什麼大富大貴,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危機意識,而且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投資思維。

如果能更早的開始投資,盡早地掌握投資技巧,才可以讓你和你的家庭資產,更早的走上復利增值的路線。

02 你越早投資,犯錯的成本越低,財富自由的時間越快

無論是股市投資、基金投資、其它實體投資,只要是投資和理財,你都需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不然你憑運氣賺來的錢,最後也會靠實力虧回去。

就拿炒股來說,炒股就像學游泳,無論講了多少大道理,不下水是不行的。游泳是在嗆水和不斷摸索實踐中學會的,不是講道理講會的。

所以投資也一定要懂得親自下水實踐,只有自己嘗試了,犯錯了,才能叢中一點一點的成長為高手,才能開始有相對穩定盈利。

在一輪的完整牛熊市裡,你會因為無知而虧損,也會會因為膨脹而虧損,這是正常的。但是經歷過後,你必須了解股市的規律,必須了解自己錯在哪裡,甚至必須開始制定自己的投資策略。

並且在不斷的實踐中,學會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且總結出一套可行有效,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麼還需要經歷下一輪的完整牛熊市,在裡面繼續磨煉。

最終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很可能你會經歷至少3至5輪的完整牛熊市,以一輪完整牛熊市5年來計算的話,那麼就是15至25年的時間。

所以,巴菲特說告誡大家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其實並不是要你無腦拿出大半存款沖進股市去冒險,主要意思是你越早投資理財,你犯錯的成本越低,獲得成功,甚至是財富自由的可能才越快,但前提是你需要先學習,讓你的認知配得上你的財富。

閱讀全文

與巴菲特說投資股票投資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股市中獨一無二的股票 瀏覽:808
A股凈資產收盈率高的股票 瀏覽:316
安防人工智慧股票 瀏覽:357
股票信息源 瀏覽:362
美聯英語股票走勢 瀏覽:469
股票投資者能不能賺錢主要取決於什麼 瀏覽:401
股票賬戶能買513550 瀏覽:397
華自科技股票停牌 瀏覽:638
關於股票漲停群名 瀏覽:615
現代投資股票是最佳時期 瀏覽:111
股票賬戶第三方託管去哪裡辦 瀏覽:856
股票軟體上的ma代表 瀏覽:658
最新龍虎榜股票 瀏覽:26
股票封漲停板的量在變 瀏覽:188
股票行情數字白色是漲停嗎 瀏覽:363
怎麼用k線判斷股票的漲跌 瀏覽:544
若邦科技股票 瀏覽:377
股票賬戶可以買賣期貨 瀏覽:136
股票發行應具備哪些條件 瀏覽:82
中國國航股票發行價是多少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