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銀行股票投資分析畢業設計選題理由

銀行股票投資分析畢業設計選題理由

發布時間:2023-09-15 13:39:58

1. 運用基本分析原理,選一隻股票為投資對象,說明理由。300字以上

因為字數有限,所以大概給個思路參考。
比如說中國平安。
1、隨著人口老年化,以及可支配收入增加,社會保障會越來越依靠商業保險,那麼同時在壽險和產險發展的保險業龍頭,必然會有高速增長空間。
2、而隨著產業資本改革和資本輸出強化,險資作為市場長期資金本身既獲得追捧同時,也對市場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投資險企,本身也是間接投資全市場。
3、從市盈率(PE)和市凈率(PB)來看,中國平安處於歷史較低百分位水平(3月創下歷史最低市盈率8.17),具備估值優勢。
4、從ROE(11%)回報來看,業績增速穩定,回報也豐厚,且股息率也提供不錯對抗逆周期能力。
5、最後,作為上證50和滬深300頭部權重,納入MSCI之後必定從一攬子指數化交易獲得更多流動性。

2. 關於證券投資學論文主題的擬定

中美證券投資基金持有人狀況比較分析

[摘要] 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中美兩國基金持有人的主要特徵與發展規律,發現我國基金持有人結構卻不盡合理和完善。低收入、高投入、高成本、低財富,投資理念不成熟,機構投資者少,風險承受能力低是當前我國基金持有人的顯著特徵。由於基金的波動特別是流動性風險關繫到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本文對如何優化和改善基金持有人結構,引導投資者行為等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證券投資基金 持有人 特徵比較 對策

一、選題背景與目的
證券投資基金作為一種金融投資工具,從問世以來在海內外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猛發展。美國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發展歷程。1996年美國的共同基金就已超過商業銀行業的資產規模,成為全美第一大金融產業。我國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起源於1998年,規范基金的發展歷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時間里基金行業和基金市場取到了跨躍式的發展。突出表現在我國基金的數量、資產規模在高速增長。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成為近兩年金融市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業。2003年~2006年間,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的平均增長率為15%,保險業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為32%,而證券投資基金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卻高達65%。2007年8月末,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的資產規模已超越保險業而成為我國第二大金融行業。
開放式基金始終要面臨投資者的不確定贖回要求,如果投資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應」下集中要求贖回,就會引發基金的流動性風險,進而引發基金紛紛拋售重倉股,加重基金凈值的縮水和股價的走低,加重市場的恐慌氣氛和贖回潮。因此優化基金持有人結構,引導投資者行為不僅關繫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穩定程度,更關繫到金融市場乃至金融體系運行的安全穩定。

二、持有人特徵比較
1.我國個人投資者比例高,投資經驗不足,易導致流動性風險
從2005年到2007年,我國基金持有人結構中個人比例大幅上升。統計顯示,2005年個人投資者佔比僅有59%,但2007年中報這一比例已經飆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當中,這一比例高達90%。由於我國基金投資者多以個人為主,抗風險的能力較低,投資經驗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場大幅調整、基金凈值大幅縮水或長期滯漲,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決策。羊群行為通常會助長追漲殺跌,將導致基金投資的短期化。
2.我國機構投資者中養老保險和社保基金所佔比例低
美國的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中,人壽保險、養老保險等機構投資者的資產規模非常大,這類投資者的投資周期長,承受短期風險的能力強。美國共同基金中大約40%的份額由退休資金持有,其中僱主發起的退休計劃和來源於401k 的退休計劃大約各佔一半。401K計劃是美國一種特殊的養老金制度,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員工自主選擇證券組合進行投資,收益計入個人賬戶,員工退休時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數額取決於該賬戶投資資本市場中的資產增值情況。而我國基金中養老保險和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規模遠遠低於美國等成熟市場,2006年的社保基金、企業年金所佔比例不足2%,機構投資者主要以保險公司和其他一般機構為主,機構投資者介入資本市場特別是持有基金的規模非常有限。
3.持有周期短,年贖回率高,投資行為短期化
我國基金持有人的持有周期呈現明顯的「短期化特徵」:2004年我國偏股型基金的贖回率達到63%,相當於基金平均持有周期為1.6年。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贖回率達85%,相當於基金平均持有周期不到1.2年。美國基金持有周期也明顯縮短,持有人逐漸「從長期投資走向中期投資」:20世紀50年~60年代美國股票基金的年度贖回率僅為6%左右,相當於基金持有周期長達16年。
4.基金產品線結構不夠豐富
美國2006年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資產佔全美基金的63%,債券基金資產佔14%,貨幣市場基金佔23%。美國股票基金的構成豐富,有行業基金、國際基金或海外基金、藍籌基金,也有高風險的基金。而我國股票型與配置型基金共占據基金市場總規模95%,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投資者購買的基金多以股票性基金為主,基金市場結構嚴重失衡,需要進一步優化。
5.基金投資佔全部家庭資產比重增高
美國1980年時僅有十六分之一的家庭投資共同基金,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投資共同基金的家庭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與之相似,我國的基金投資佔全部家庭資產比重也在增高。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07年四季度的調查統計,當前基金個人投資者大部分是月均固定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工薪族」個人投資者,佔比76%,可見這是一個中低收入的群體。主要包括專業技術人員、企業和公司管理人員、機關團體和事業單位幹部等工薪階層人員。
6.缺乏鮮明的選擇基金的標准偏好
在美國,牛市時年均20%的收益率會使6%左右的基金費用被忽視,而熊市中,低收益率加上高基金費率將減少實際投資收益率,投資者對費率成本就會格外重視。很多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通常會比較查閱基金的收費情況。我國目前的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占行業總規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規模已佔50%以上,行業集中度已接近發達市場水平,資金的集中趨勢明顯。這說明,激烈的同業競爭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必須不斷進行業務和品種、服務的創新,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過往業績、市場形象等將成為投資者選擇基金的重點參考標准。
7.基金整體收益跑輸大盤、投資者心理預期降低
美國2004年只有七分之一的基金跑贏大盤指數,而1940年當時有四分之三的基金跑贏大盤。1983年~2004年美國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僅為大盤收益的79%,落後於股票的平均升幅和收益。按照晨星資訊的分類,2006年我國運作滿一年的138隻股票型基金算術平均年收益率高達128.16%,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全年漲幅161.55%,絕大多數基金沒有跑贏滬深300指數,真正為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的僅有華夏大盤精選、中郵核心優選等9個產品,不足股票型基金總數的10%。

三、優化我國基金持有人結構的對策建議
1.大力發展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開辟長期資金來源
大力發展資金穩定性、風險收益傾向,以及投資周期不同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將有助於完善基金治理結構,減少基金集中贖回發生的概率。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風險低,周期長,現金流穩定,加大他們的投資基金的比例將有助於基金的穩定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 美國的養老金市場發展迅速。1990年末, 美國的養老金資產總額為31978萬億美元, 2002年末總額達到10115 萬億美元,是1990年的2155 倍。養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險基金已經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三大主力機構投資者。
我國擁有13億人口,20紀60年代和80年代中國出現過兩次人口增長高峰,這兩部分人群對專業理財需求強烈。根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中國養老基金資產將會達到1.8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企業年金市場,未來潛力巨大。建立類似美國401k 的個人養老賬戶投資計劃,可以在完善我國的養老金體系的同時,引導投資者對基金進行長期投資,不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左右。
2.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機構投資者適度提高投資比重
稅收保護機制是資本市場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稅法中,根據持有證券的時間長短不同,分為長期資本利得和短期資本利得,持有期限越長、則賣出時的稅率越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基金持有人就會注意稅後回報的利益,基金的操作風格也就比較長期化。我國現行法規中,個人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收益都是免稅所得,機構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收益是應稅所得,機構的股票分紅為應稅所得,機構的基金分紅為免稅所得。
3.調整基金收費結構,鼓勵投資者長期投資
通過調整基金申購贖回費率結構,引導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降低基金集中贖回的風險。如採用時間累退制下的贖回費率設計,根據基金持有人持有時間的長短不同,分別收費,持有時間越長,費率越低。再者靈活調整基金的各種費率,進行基金分級。還可以按照投資者的類型進行分類費率設計。機構投資者又可以細分為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等幾類,設計不同的收費標准,以滿足不同類型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4.推廣定期定額等投資方式
目前美國共同基金的持有者中,63%是通過固定繳費計劃帳戶持有共同基金的。採用定期定額投資方式的投資者,在市場面臨短期調整時不會贖回基金份額,反而會以較低的價格,用同樣的資金,購入更多的基金份額。定期定額投資方式的推廣,將為我國開放式基金提高穩定的資金流入,從而大大降低基金集中贖回的風險。
5.設計差異化產品,樹立成熟的投資理念
依據投資者對風險收益的不同偏好,為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不同的新基金品種顯得十分必要。考慮到行情低迷時的穩健需求,可以適當加大債券型和貨幣市場基金的比重,大力發展保本型基金等避險基金應對股市調整,形成一條完善的基金產品線。還可以考慮基金分拆、二次發行、基金理財帳戶的推出等創新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新杜書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能否戰勝市場[J].金融研究,2002,(1)
[2]吳世農吳育輝: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重倉持有股票的市場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3,(10)

希望對您有幫助。

3. 急需一篇任意的股票分析論文,2000字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上市公司信息質量失真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時。

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總體情況
自1720年在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就成為了投資人和債權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裡,由此催生的現代審計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會計准則,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並未如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希望的那樣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據有關資料披露,財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時,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在2000年度在會計信息質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有147戶。這147戶共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深滬兩市上市的1000餘家公司共被審計出應調減虛增利潤189億元,擠掉利潤水分達15.9%。其中,審計調減利潤317億元,審計調增利潤128億元,調增調減利潤總額445億元;審計調減資產903億元,調增資產842億元,總體調減資產61億元,調增調減資產總額1745億元。特別是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調減幅度超過50%。同時在上市公司中也發生了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銀廣廈、麥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這些舞弊案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會計的誠信基礎受到了嚴重挑戰,而且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驅動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響,同時還存在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國處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外部監督機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綜合考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我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發展起來的,存在著市場機制缺失、市場結構單一與市場行政化等方面的問題。由於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低,企業融資渠道少,具有「殼資源」屬性的上市資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依據現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會計盈利能力作為標尺,為了滿足上市或配股的條件或避免退市,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餘管理或會計造假活動。同時,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方面人為分割,流通阻滯,「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加之國有股一股獨大,小股東所持股權較少,較少關心企業經營實際,投機風氣嚴重,很容易引發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上市公司資產,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如「鄭百文」在自身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獲得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虛構財務贏余以獲得上市資格;「銀廣夏」為維持和重獲配股資格,虛構交易、誇大利潤以哄抬本公司股價;「藍田股份」採取多計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等手段虛增利潤套取銀行貸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國家頒布《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之後,以錦州港、大慶聯誼為發端,掀起了一股證券民事賠償的高潮。這些事件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具有較強的政策拉動的特徵。

(二)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沖突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經濟學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個個體都在他所依存的體制所允許的有限的范圍內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於個體利益的不同,在組織中將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
一般而言,企業產權中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政府最關心稅收的征繳;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能按時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關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經營者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價值和公司的業績。由於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徵,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沖突。而經營者的地位與其他利益主體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即經營者直接管理著企業,他對企業的經營、動作負直接責任,因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然而,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滿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經營者「偷賴」動機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即經營者有動機操縱會計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信息使用者確實需要真實、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而有些則不然。有時由於個人、部門和地區的利益驅動,出於某種特殊目的如粉飾政績或隱瞞事實等的需要,他們可能並不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如果這些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的目的不利的話。從債權人角度分析,它們關注債權是否能按期收回,也應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盡早採取對策。目前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是銀行,是否所有銀行真的都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呢?恐怕未必。這里同樣涉及到銀行的利益問題。目前我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如果說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有所要求的話(實際上連這一點都存在疑問),那麼貸款發放之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銀行和信貸人員自身業績考核的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不見得有好處,二是就算他們知道借款企業的真實情況(當然是財務狀況不好的情況),他們也無法做些什麼。剩下股東,應該說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最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的,因為他們與企業的產權關系最明晰,其利益相關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論,投資與投機並存,後者占的比重較大,以賺取短期差價為目的的「股民」甚眾,而真正願意以「股東」身份出現的長期投資者卻為數甚少,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對廣大股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所關心的是會計信息是否會令股價上升,因為這才是他們的利益之所在。有時,不同的產權主體為了達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標,可能相互串通,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雖然這不僅可能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而且可能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防止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起碼應該達到以下目的: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來進行;保證所有交易和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的記錄於適當的帳戶,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准則的相關要求;保證對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保證帳面資產與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等。所以從理論上講,一切的錯誤和舞弊是能夠被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著缺乏,則很容易發生發生會計舞弊。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地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極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

(四)外部監管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及監督實施。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按理說,我們的監管應該是有效的,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泛濫。但是,實際上監督乏力、監管手段缺乏的現象依然存在。證券監管、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都有權監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是,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就拿受到監管比較多的上市公司來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業上市後,經營不善的,就採取各種手段,虛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獲得增資配股的資格,進一步套取廣大投資者的資金。有的上市公司還配合莊家,違規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虧損得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就進行債務、資產重組,出賣手中的殼資源。這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道風景線。鄭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鄭百文公司在實際虧損1.5億元的情況下,採用虛提返利、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年報中向社會公眾披露盈利8560萬元,並在1998年通過配股籌集資金1.5億元。鄭百文公司巨額虧空和造假事件於2000年披露後,證監會才介入調查。由於證監會監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難及時發現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其他部門也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和市場。上市公司向公開市場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業企業經營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上市公司公布其會計報告後,企業會計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其它社會公眾,都會根據這些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情況等)來做出自己的決策。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上市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借錢給企業。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資,則企業就會象無水之魚,遲早會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銷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五、 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議
治理上司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要提高上司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制
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的會計監管體系反應太慢,當發現問題時,通常後果已無法挽回。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制主要依*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現和揭示問題,發現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這一機制需要調動投資者挖掘上市公司會計問題的積極性,需要以股東多元化、股權微觀分散化與宏觀集中化的股權結構為前提。因此,降低國有股比重,構造多元化股權結構,依*市場機制增加股權流動性,是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首要任務。

(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規范和界定功能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只有產權明晰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企業本質上是一個合同,該合同廣義地規定了哪項任務應當由企業中的哪些成員來完成,在這里,基本權力(收益索取權、使用權、讓渡權)實際被分割給了不同的利益團體。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里,權力的讓渡不足,使得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未能按市場的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並未按市場的需要提供。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范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獨立董事制度
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確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應當有三分之一以上為獨立董事,其中應當至少包括1名會計專業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下設薪酬、審計、提名等委員會的,獨立董事應當佔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獨立董事的主要職責是對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履行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是關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獨立董事將在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中體現「獨立」的價值。獨立董事具有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單獨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等特別職權,並就上市公司重大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項發表意見。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發布內部控制標准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了盡快推動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財政部應制定和發布統一的單位內部控制標准,供所有單位執行或參考。一般地,單位內部控制標准應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標准應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二是將共性的內容制定詳細具體的標准,對復雜和特殊的內容制定原則性的標准;三是對於關系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和單位履行法規制度的控制內容,應制定規范性標准,對於僅涉及單位內部管理控制的內容可制定示範性標准。
2、組織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 切實履行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通過定期監督檢查,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第三,通過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幫助各單位搞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同時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力量,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強企業外部監管機制的建設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力度
要充分發揮《會計法》在發揚正氣和打擊歪風方面的威懾作用。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繼續完善《企業會計制度》。針對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抓緊研究制定分行業的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強化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化,減少交易雙方信息差異,並完善包括司法調查、證券監管、違規預警、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等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並在立法方面,加大對虛假披露的懲戒力度,從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
2、完善獨立評審制度
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晚,相關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專職注冊會計師人數不多,職齡內人數不足,缺少必要的風險基金;有的事務所單純追求收入,忽視執業質量,甚至出具虛假報告;由於組織機構部門化,審計業務行政化,介紹業務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繳,成為主管部門搞福利、發獎金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嚴重損害社會中介組織的形象和與社會各界的關系,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的地位等等。黨的十五大確定了我國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目標,把培育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提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高度。因此,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通過脫鉤和改制兩步走推進事務所體制改革,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及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並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監督,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要進一步明確社會會計監督機制對會計審查的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充分發揮其作用,維護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嚴肅性。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名稱: 淺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學 院: 會計學院
專 業: 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08 年 10 月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作為若干企業組成的經濟聯合體,最重要的聯結紐帶是資金。在企業集團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的情況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具有較為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由於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都可以綜合地反映在資金運動中,有效合理地組織資金活動,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只有加強資金管理,合理組織資金供應、降低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優化資金控制和監督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方面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模式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現實問題。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索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問題與模式,以提高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論文的構思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基礎上,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討企業資金管理的內容和作用,指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著重分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多種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並對它們的適用性和現實中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提出作者自己對於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建議。
本論文主要採用規范研究的邏輯方法,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圖表分析進行了論證。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利於企業集團的資金配置效率,有利於解決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概述
1.企業集團的概念與特徵;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容;
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目標;
4.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於圖表
1.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常見模式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優劣分析
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基於案例和數據分析
1.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
2.監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
3.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解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1.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金池先進管理技術介紹
2.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減少人為因
素,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序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2008.9.10 選題
2 2008.10.5 確定論文題目
3 2008.10.10 開始寫開題報告
4 2008.11.1 開始寫論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論文初稿
6 2009.3.30 論文定稿
7 2009.5.1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國企業集團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會計之友》,2000年第9期.
[4]馬學然.樹立資金管理的三個理念.[M],《經濟師》,2006年第1期.
[5]趙東方.集團結算中心結算系統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財務結算中心:集團公司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的有效方式.[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年第13期.
[7]於增彪、梁文濤.現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J],《會計研究》,2002年第8期.
[8]張芳.論企業集團的未來財務管理模式.[J],《上海會計》,2001年第4期.
[9]陸正飛.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財會通訊》,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導教師意見
是否同意學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指導教師(簽名):
20 年 月

4. 請選擇一個股票進行投資 並從投資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麼選它

投資要選擇成長股,如何尋找成長股?
什麼是成長股?
費舍對通常進行的經濟大勢預測不抱什麼希望,他說投資人更應該集中精力選擇能夠使自己以最小的代價和風險來獲得最大收益的公司,這些也就是所謂的"成長股"。他提出了選擇成長股的15個要點,他認為,一家公司如果能夠符合其中相當多的要點,則具有比較高的投資價值,也就可以稱為"成長股"。這15個要點大致圍繞著以下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公司面臨的市場狀態和它的競爭能力:這家公司的營業額在幾年之內能否大幅成長?有沒有優越的銷售渠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判斷一個公司是否值得研究的基本條件。
營業額的增長前景首先取決於需求增長的狀況,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必須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另外,對於企業銷售能力的分析往往被忽視,絕大多數分析人員只滿足於依賴一些粗略的指標來分析企業的銷售能力。費舍認為這些比率太過粗疏,根本不足以成為判斷投資價值的依據,要了解一家企業真正的行銷能力,必須要到其競爭對手和客戶那裡去做艱苦而細致的調查。
其次是公司的研發水平:該公司研發活動的效率如何?為了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推進研發活動的決心有多大?
費舍認為,一家公司財務穩健性的最根本的保證就在於能夠不斷開發新的、能夠保證相當利潤量的產品線,而這直接取決於研發活動的水平,觀察研發活動有兩個最重要的角度:一是研發活動的經濟效益如何;再者就是公司高層對於研發活動的態度如何,是否能夠認識到目前市場的增長極限並且未雨綢繆。
第三就是公司的成本與收益狀況: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如何?利潤處在什麼水平上,有沒有採取什麼得力的措施來維持或者改善利潤水平?有沒有長期的盈利展望?
雖然不象一般的分析師那樣對成本和利潤緇銖必較,但是費舍對於公司盈利能力也很關心,因為市場對公司的評價--也就是股票價格--更多的是集中在對盈利水平的評價上的。
費舍極為看中企業長遠的盈利能力,他也一直在追尋那些凈利潤率持續高於行業均值的公司;他明確指出:"投資於利潤率過低的公司,絕對無法獲得最高的長期利潤。"他的理由是,利潤率低的公司財務體質過於虛弱,抗打擊能力弱,在經濟不景氣中最可能首先倒下。
最重要的要點就是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的人事關系、管理團隊內部的關系如何?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還會繼續發股籌資,現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管理層的誠信態度是否不容置疑?
費舍認為良好的人事關系(特別是管理團隊內部的良好氛圍)和管理層足夠的深度是保證企業能夠高效發展的基本保證之一;而對於公司的融資能力,他旗幟鮮明的指出:如果幾年內公司將增發新股融資,而現有的每股盈餘只會小幅增加,則我們只能有一個結論,也就是管理階層的財務判斷能力相當差,因此該公司不值得投資。這一點相信對中國股民應該是啟發良多。
在所有判斷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標准中,費舍把公司管理層的誠信狀況作為最後一個,也是做為最重要的要點提了出來。早在1959年他就斬釘截鐵地寫到:"不管其他所有事務上得到多高的評價,如果管理階層對股東有無強烈的責任感一事,令人深感懷疑的話,投資人絕對不要認真考慮投資這樣一家公司。"反觀今日美國股市之一派亂象,真是使人無法不佩服他的洞見,大師的目光是可以穿透歷史的啊!
--怎樣找到它?
對這些要點瞭然於胸之後,如何從上千家公司中選出若幹家符合上述標準的呢?對此,費舍的經驗就是首先求助於富有經驗的投資專家,但是專家提供的線索總的來說仍然只是原始資料,而要從其中迅速篩選出若幹家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公司,則主要靠經驗了。
心中有了被選對象的大致范圍之後,費舍就開始了他稱之為"閑聊"的過程,尋找盡可能多的信息來源,不斷豐富自己對所研究的公司的認識,"閑聊"對象主要應該是:該公司的競爭對手、供應商和客戶、大學和ZF的科學家、行業協會的成員以及公司以前的員工等。
費舍堅持認為,只有從側面了解到有關於一家公司至少50%以上的信息之後,才可以去拜訪目標公司的管理階層,否則就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狀態:因為投資人對目標公司沒有足夠多的了解,極容易被公司的管理人員所誤導;此外,也根本無從判斷最基本的要點之一 --高管人員本身的能力。
費舍非常反對那種只憑幾張財務報表和研究報告就匆忙下結論的做法,他譏諷道:"一個人如果一個星期只花一個晚上,躺在舒適的扶手椅里瀏覽一些經濟商免費報告,便獲得很高的利潤,你覺得說的過去么!"
--何時買賣?
費舍投資哲學的核心就在於找到現在被市場忽視、但是未來幾年內每股盈餘將有大幅度成長的少數股票;進一步地,想要獲得可能獲得的最高收益,就應該仔細考慮出時機問題。
費舍對此有獨到的見解,對於傳統的依據景氣研究以及對未來的預測來決定是否買賣股票的做法,他持否定的態度。他明確提出:過分信任經濟預測的可靠性,無異於拿自己的全部積蓄去冒險。
費舍認為,最佳買入點應該是在"盈餘即將大幅度改善,但盈餘增加的展望還沒有推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時",而抓住最佳買入點的基礎就在於能夠正確判斷目標公司相對於整體經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另外,由於市場的原因導致的股價大幅下跌也是買進優質股的好時機。
對於賣出持股,費舍認為只能基於三個理由:首先是原始買進時就犯下了錯誤;其次是公司出現了重大問題,管理出現退步,或者是增長潛力消耗殆盡,難於繼續擁有突出的表現。第三個理由是投資者又發現了比手中持有的股票更優秀的品種。費舍認為最後一種情況非常罕見,而且隨時准備更換持股組合的風險其實很大。
投資人不應該做什麼?
在費舍眼裡,投資過程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陷阱,而且他本人正是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為此,他專門總結了一些投資人應該盡量避免的東西:
--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費舍認為: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過於分散化迫使投資人買入很多並沒有充分了解的公司股票,而這可能比投資過於集中還要危險。他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了一個最低限度分散投資的優先順序:A審慎選出根基穩固的大型成長股,並且至少應該擁有5隻以上,但其產品線最多隻能略微重疊;B較少投資於那些介於上述股票和高風險的年輕成長型公司之間的股票;C最後才可以考慮風險較高的年輕的成長股。
--不可過分依賴數字。這里說的數字主要指一隻股票前幾年的價格列表、每股盈餘的狀況等等一般投資人所津津樂道的數據。費舍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主宰股價走勢的是未來,不是過去。"在做出是否購買某隻股票的決策時,它過去幾年的價格變動或者是每股盈餘等等根本就無關緊要。
--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價格之外,也不要忽視時機因素。有的時候,你會成功地找到一直真正有潛力的成長股,但是很有可能你面臨的情況是:它的價格現在正處在一個不合理的高價位上。費舍介紹了一種方法,即:研究這家公司過去成功的經營計劃,可以發現這些經營計劃在發展階段的某一點,必然會反映在股價上面,而在這個時間附近買進,就很有可能在接近最低價位的地方獲得極有潛力的股票。
--不要緇銖必較。許多投資人都會為自己將要買賣的股票設定一個心理價位,費舍對此的批評可謂一針見血:作為一名希望憑借股票成長性在幾年之內獲得高額收益的投資人來說,為了一點小小的價格差異就放棄交易,絕對是得不償失。
--不要忽視市盈率的分析。市盈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許多人沒有認識到市盈率只有跟公司經營的特性聯系起來,才能夠真實反映其價格的"含金量"。費舍認為如果一個公司能夠不斷開發出新的獲利來源,而且所在的行業亦可望有相近的成長動力,則其5-10年之後的市盈率肯定要遠高於一般的股票,即使其現在的價格已經相當可觀,其實還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菲利普.費雪---如何選擇成長股

做中長線一定要學習這本書,我整理了一下它的要點:
第一章:過去的線索(略)
第二章,閑聊的妙處(論壇就是起到這樣的作用)
熟悉一家公司特定面向的人,你可以獲知每一家公司在業內的相對強弱勢。如競爭對手,供應商和客戶。大學、ZF和同業工會都是主要的咨訊來源。
第三章:買進那支股票
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要點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幅成長?
2、為了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新產品或新工藝?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成果?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5、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6、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不是很好?
8、這家公司的高級主管關系很好嗎?
9、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的如何?
11、是不是在所處領域有獨到之處?它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重要線索,以了解公司相對於競爭者,是不是很突出?
12、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13、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發行股票,獲取足夠的資金,以利公司發展,現有持有人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14、管理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諸事順暢時口沫橫飛,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第四章,要買什麼?

1、幾乎所有的普通股投資,其目標都應該放在長期賺得厚利上。投資歷史較悠久、根基較穩固的成長型股票,縱使因為整體股市出乎意料下跌而有所損失,也屬暫時性質。這類大型公司的長期增殖潛力,遠低於小型、年輕的公司,但整體而言,是非常值得投資的對象。
2、投資成效決定於兩件事:運用原則的技巧,另一個是運氣。
3、每一份研究都指出了相同的趨勢:五年或十年期內,成長型股票的資本增殖幅度遠高於其他股票。
第五章:何時買進(好好體會這一點,能買到短期就能彪升的股票)
1、買到正確的股票,並抱牢夠長的時間,總會帶來一些利潤,通常還會創造可觀的利潤,不過,要獲得驚人的利潤,則應考慮進出時機的問題。
2、預測景氣趨勢的經濟學,不妨視為中世紀的煉金術。
3、如果傳統的有關經濟展望的研究,不能提供正確的方法,讓我們確定合適的買進時機,有什麼辦法能告訴我們這件事?答案和成長股本身的特性有關。其共同點是:適合投資的公司,盈餘即將大幅改善,但盈餘增加的展望還沒有推升公司的股票價格。這種情況出現時,適合投資的公司便處於適合的買點。
第六章:何時賣出

有三個理由,才賣出股票:
第一個理由:買進是錯的。
第二個理由:公司發生了不好的變化。如管理階層退步,成長公司的成長性耗盡。
第三個理由:換股買進看起來前景更好的公司。但此種做法必須非常小心。
投資人「五不」原則:
一不買處於創業階段的股票。
二不要因為一隻股票在店頭交易就棄之不顧。
三不要因為你喜歡某公司年報的格調,就去買該公司的股票。
四不要以為一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
五不要緇珠必較。
投資人「另五不」原則:
1、不要過度強度分散投資。
2、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籠罩下買進股票。
3、不要忘了你的吉爾伯特和沙利文。(英國劇作家和作曲家,意思是不要受無關緊要的事情的影響)應該牢記的是:對他重要的事,是未來,而不是過去。
4、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
5、不要隨波逐流。在不同的時間,會對同樣的事實作出不同的評估。其中,心理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詳細資料請參考:
http://www.cy508.cn/viewthread.php?tid=1024&highlight=%B3%C9%B3%A4%B9%C9

另外:至少具備以下一些特徵:
1、公司主營 業務突出,將資金集中在專門的市場,專門的產品或提供特別的服務和技術,而此種產品和技術基本被公司壟斷,其他公司很難插足投入。那些產品和技術在市場上競爭程度不高,把資金分散投入,看到哪樣產品賺錢即轉向投入,毫無公司本身應具有的特色,以及無法對產品和技術壟斷,在競爭程度很高的領域中投入的上市公司很難成為「明日之星」。
2、產品和技術投入的市場具有美好燦爛的發展前景,當然對市場的前景具有前瞻的研判必不可少。比如,世界電腦市場的龐大需求使美國股票「IBM」和「蘋果」成為當時的「明日之星」;香港因為人多地少,加上地產發展商的眼光,使地產上市公司利潤和股價上升數倍。
3、「明日之星」上市公司應該在小規模或股本結構不大的公司中尋找。由於股本小,擴張的需求強烈,適宜大比例地送配股,也使股價走高後因送配而除權,在除權後能填權並為下一次送配做准備。如此周而復始,股價看似不高,卻已經翻了數倍。
4、「明日之星」上市公司所經營的行業不容易受經濟循環所影響,即不但在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中能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而且也不會因為宏觀經濟衰退而輕易遭淘汰。
5、公司經營靈活,生產工藝創新,尤其是在高科技范圍,它們比其他的公司有高人一籌的生產技巧,容易適應社會轉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6、公司肯花大力氣進行新技術研究和創新,肯花錢或有能力不斷發展新產品,始終把研究和發展新技術和新產品放在公司重要地位,如此,公司才有能力抵禦潛在的競爭對手,使自己產品不斷更新而立於不敗之地。
7、公司利潤較高或暫不高,但由於發展前景可觀而有可能帶來增長性很快的潛在利潤。這一條對發現「明日之星」十分重要,因為利潤成長性比高利潤的現實性更為重要,動態市盈率的持續預期降低比低企的市盈率更為吸引人。
8、公司的股本結構應具有流通盤小、總股本尚不太大,且總股本中持有部分股份的大股東應保持穩定,大股東實力較強對公司發展具有促進甚至帶來優質資產的可能。
9、公司仍未被大多數人所認識,雖然有人聽說過公司名稱,但大多數投資者都不知道該公司的股本結構、潛質、經營手法、生產技巧和利潤潛力等,太出名或已經被投資者廣為知道的上市公司不可能成為「明日之星」。
10、「明日之星」股在行情初起時,股價應不高,至少應在中、低價股的范圍內尋找,因為從幾元的股票翻倍到數十元較容易,而幾十元股票要漲到數百元則對大眾心理壓力較大。
詳細資料請參考:
http://www.cy508.cn/forum-56-1.html

謝謝,請給我加分.

閱讀全文

與銀行股票投資分析畢業設計選題理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換手率在哪個資料庫 瀏覽:564
北京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51
股票交易軟體怎樣快速滑動 瀏覽:721
跌停後又被拉升的股票第二天的走勢 瀏覽:750
中國公路車輛機械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136
用存出投資款購進股票 瀏覽:679
主力流出股票還漲了 瀏覽:439
公司贈送員工股票 瀏覽:995
發行股票購買股份算重組嗎 瀏覽:367
股票買賣軟體APP 瀏覽:397
購入股票後多長時間可以賣出去 瀏覽:769
深圳特發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361
工商銀行股票10年行情走勢 瀏覽:937
購買股票的錢在哪個賬戶里 瀏覽:173
百融科技股票代碼 瀏覽:1
股票市場主力分類 瀏覽:12
陽光集團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643
酷開電視如何安裝股票軟體 瀏覽:913
一隻股票游資突然介入 瀏覽:625
股票除息後走勢是升還是跌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