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業績匯總
摘要:
統計在內的14家鋰電材料上市企業2020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約146.67億元,平均營收約10.47億元,其中廈門鎢業、華友鈷業、中材 科技 等3家營收超10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約164.27億元,平均營收約11.73億元,其中廈門鎢業、華友鈷業、奧克股份、石大勝華、中材 科技 等5家營收超10億元。
(點擊放大查看原圖)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在營業收入方面: 2020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約 146.67億元 ,平均營收約 10.47億元 ,其中廈門鎢業、華友鈷業、中材 科技 等3家營收超 10億元 。2019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約 164.27億元 ,平均營收約 11.73億元 ,其中廈門鎢業、華友鈷業、奧克股份、石大勝華、中材 科技 等5家營收超 10億元 。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 在凈利潤方面: 2020年第一季度,華友鈷業、中材 科技 兩家凈利潤超 1億元 ,10家全部實現了盈利。2019年第一季度凈利潤超 1億元 ,石大勝華、中材 科技 凈利潤超 1億元 ,11家全部實現了盈利。
下面將14家鋰電材料上市企業第一季度詳細表如下: 一:當升 科技 當升 科技 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16億元 ,同比減少 36.40%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33億元 ,同比減少 48.66% 。
二:德方納米
德方納米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57億元 ,同比減少 28.79%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06億元 ,同比減少 73.43% 。
三:廈門鎢業
廈門鎢業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5.36億元 ,同比減少 7.29%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72億元 。
四:湘潭電化
湘潭電化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06億元 ,同比減少 20.26%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05億元 ,同比減少 71.91% 。
五:合縱 科技
合縱 科技 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13億元 ,同比減少 65.96%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66億元 ,同比增加 452.09% 。
六:科恆股份
科恆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67億元 ,同比減少 30.21%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08億元 ,同比減少 63.50% 。
七:華友鈷業
華友鈷業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4.24億元 ,同比增加 0.53%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1.84億元 ,同比增加 1385.10% 。
八:富臨精工
富臨精工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41億元 ,同比增加 2.18%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82億元 ,同比增加 149.09% 。
九:奧克股份
奧克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7.33億元 ,同比減少 49.35%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11億元 ,同比減少 79.94% 。
十:石大勝華
石大勝華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8.71億元 ,同比減少 23.47%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18億元 ,同比減少 113.14% 。
十一:新宙邦
新宙邦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21億元 ,同比增加 1.62%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98億元 ,同比增加 59.04% 。
十二:天際股份
天際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14億元 ,同比減少 39.99%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21億元 ,同比減少 122.24% 。
十三:中材 科技
中材 科技 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8.89億元 ,同比增加 8.68%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2.42億元 ,同比增加 11.52% 。
十四:國民技術
國民技術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0.79億元 ,同比減少 7.78%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 -0.11億元 ,同比增加 23.19% 。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② 股票第一季度業績預告時間是什麼時候
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告時間為:4月1日-4月30日,上市公司季度報表預告時間為每個會計年度第3個月、第9個月結束後的1個月之內,二季度業績預告時間為:7月1日-8月30日,三季度業績預告時間為:10月1日-10月31日,年報業績預告時間為:1月1日-4月30日。
業績報告包括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各項財務數據以及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拓展資料: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
股票的特性:不返還性,股票一旦發售,持有者不能把股票退回給公司,只能通過證券市場上出售而收回本金。股票發行公司不僅可以回購甚至全部回購已發行的股票,從股票交易所退出,而且可以重新回到非上市企業。
購買股票是一種風險投資。股票作為一種資本證券,是一種靈活有效的集資工具和有價證券,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自由買賣、自由轉讓進行流通。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
(1)發行人應當是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該股份有限公司應自成立後,持續經營時間在3年以上。經國務院批准,有限責任公司在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可以採取募集設立方式公開發行股票。
(2)發行人應當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發行人的資產完整、人員獨立、財務獨立、機構獨立、業務獨立,在獨立性方面不得有其他嚴重缺陷。
(3)發行人已經依法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獨立董事、董事會秘書制度,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職責。
(4)發行人資產質量良好,資產負債結構合理,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量正常。
(5)募集資金應當有明確的使用方向,原則上應當用於主營業務。
③ 大族激光「業績雷」有先兆:一季度凈利下滑超五成
「白馬股」大族激光(002008,SZ)最近踏入「雷區」:半年度業績預計下滑60%~65%、歐洲研發運營中心項目投入被質疑大股東挪用資金投資酒店、應付職工薪酬過高……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其股價在5個交易日(7月15日~19日)內跌超20%,市值蒸發超過90億元。7月21日晚間,大族激光也對質疑進行了回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大族激光此番「業績雷」早有先兆,其一季報就披露,公司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65%的情況下,凈利潤大幅下降55.92%。
實際上,若沒有2017年的業績大增,大族激光還維持在年營收60億元、凈利潤7億元左右的水平,「業績暴跌」的戲碼或許也就不會上演。然而,偏偏大族激光在2017年遇上了「消費電子」,當年,消費電子板塊為大族激光貢獻約62億元收入,其中,蘋果貢獻35億~40億元。如今,蘋果銷量大幅下降,手機市場疲軟,憑借「蘋果+消費電子」概念風光一時的大族激光,此時也難以獨善其身了。
業績下滑未談及消費電子影響
7月13日,大族激光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讓市場慌了神,公司股票7月15日(周一)開盤遭到拋售,股價幾經掙扎後最終鎖死跌停板。
引起恐慌拋售的,是大族激光預計上半年盈利3.57億元至4.0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至65%。大族激光在業績預告中透露,預告期內,受制於消費電子行業周期性下滑及部分行業客戶資本開支趨向謹慎的影響,公司預計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約7%,由於產品結構及市場競爭的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預計較上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
而就在今年3月初,大族激光還備受外資追捧,因境外總持股比例超過28%被暫時關閉深港通買盤通道,市場稱其為「被買爆的大族激光」。
即使在3月30日發布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前3個月凈利潤同比將下降55%~65%,仍難阻投資者們對大族激光的熱愛,4月2日,大族激光股價觸及46.69元/股(前復權),創下年內新高。
其中一個原因或是大族激光在一季度業績預告的披露中,並未披露前3個月的業務經營情況。當時,大族激光對於凈利潤預計大幅下降給出的解釋是:2018年同期,公司部分處置了深圳市明信測試設備有限公司及PRIMA的股權,合計對上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約1.7億元;同時,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取的軟體增值稅即征即退收入較2018年同期減少約5000萬元。
4月23日,大族激光披露一季度業績。今年1月~3月,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1.26億元,同比增長25.65%;凈利潤為1.61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4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5.92%和19.54%。
成敗皆因「消費電子」
實際上,大族激光也是A股眾多「蘋果概念股」中的一隻,其此前公告宣稱,公司目前是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激光加工設備生產廠商。
從2012年開始,大族激光就搭上了「蘋果供應商」這部列車,在當年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大族激光表示:「近幾年,蘋果公司都是我公司單一最大客戶」「除了對傳統產品的性能繼續升級以外,公司也非常重視新產品的研發,例如蘋果公司提出需要定製的新設備,公司會早期即安排投入研發力量」。
2013年的一份活動記錄表更是披露:「去年(2012年),向蘋果及其相關的客戶銷售了十幾億的設備」。2012年,大族激光年度營收為43.33億元,凈利潤為6.19億元,可見蘋果客戶對其所起到的業績支撐力度。
此後幾年,大族激光保持著相對較為穩定的業績。2013年~2016年,大族激光營收分別為43.34億元、55.7億元、55.9億元及69.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46億元、7.08億元、7.47億元及7.54億元。營收穩步增長,凈利潤相對穩定。
大族激光的蛻變發生在2017年,這一年,大族激光營收激增至115.6億元,凈利潤也增長至16.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12%、120.75%。
當時,大族激光表示,消費電子應用需求旺盛,帶動公司小功率設備需求迅速增長,這一塊業務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61.88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2014年~2016年,大族激光小功率激光及自動化配套設備業務分別實現營收30.78億元、31.8億元和36.9億元,變動較小。
但大族激光坐享消費電子行業紅利的時間並不長,進入2018年以來,消費電子高增長態勢不再。分析指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進入存量市場,整個手機產業處於下行階段,再加之被寄予厚望的iPhone XR的銷售不及預期,以及蘋果砍單,「消費電子」「蘋果概念股」們的日子大不如從前。
大族激光在2018年年報中提示,消費電子行業需求下降,縱向深挖及應用場景拓展,小功率激光等相關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7.51億元,同比下降23.22%。
進入2019年,消費電子類產品疲軟態勢未減。7月22日,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中,大族激光提到,今年上半年,盈利能力較強的消費電子業務及PCB業務相較去年同期下滑較大。
對比前幾年(2017年除外),與其說大族激光是業績暴跌,倒不如說,它被「打回原形」。
遭質疑市值短期蒸發逾90億元 大族激光回應稱項目資金未被挪用
大族激光究竟是白馬還是白骨精?市值蒸發90億後 公司回應來了
大族激光歐洲運營中心被質疑實為酒店? 建設地疑似旅遊區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④ 納芯微遭棄購7.8億元刷新A股紀錄
納芯微遭棄購7.8億元刷新A股紀錄
納芯微遭棄購7.8億元刷新A股紀錄,4月17日傍晚,發行價高達230元的科創板新股納芯微,曝出驚人的近7.8億大棄購,A股30年歷史罕見的一幕上演。納芯微遭棄購7.8億元刷新A股紀錄。
4月17日傍晚,頂著「年內最貴新股」及「年內超募王」光環的科創板的晶元股納芯微曝出A股30年歷史罕見一幕:遭遇驚人的7.8億大棄購!
納芯微(688052)發行價高達230元,為今年以來最高價新股。該股最終募資58億元,被稱為年內的「超募王」。公告顯示,公司本次發行股數2526.6萬股,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338.15萬股,棄購股數占本次發行總量比例13.38%,棄購金額7.78億元。網下投資者未出現棄購。
無獨有偶!中一科技同日公布的公告顯示,該股遭棄購200萬股,占網上發行數量的28%,棄購金額3.25億。
「破發」頻現,
新股遭棄購鎮悉愈演愈烈
由於破發頻頻,新股賺錢效應劇減甚至虧損,今年以來,A股新股棄購逾演逾烈。
棄購增多的更深一面,是A股注冊制改革帶來的新股發行機制變化。長期以來,A股市場有「打新」「炒新」慣性,「新股不敗」現象明顯,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難以形成。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下跌11.77%,創業板指數下跌25.95%,個股表現普遍不佳,導致新股上市後收益預期降低和「破發」出現,部分散戶投資者出於避險情緒選擇棄購。進入4月份後,新股破發比例更是快速攀升,目前已有超過半數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科創板、創業板成為新股破發的「重災區」。
據顯示,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戶數只有320萬戶,創近年來新低,較最高時期減少了300萬。創業板新股中一科技公布的數據顯示,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戶數為1011萬戶,也創下近年來新低,較最高時期1500萬余戶減少了500萬。
不僅申購新股的投資者數量大幅減少外,中簽投資者的棄購比例也不斷上升。對於納芯微棄購比例上升,市場人士分析,二級市場持續下跌是其中主因。此外,也與部分投資者「絕對價格高」等同「發行定價估值高」的思維有關。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新股市場表現較差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1、市場接連下跌影響市場情緒,創業板指和科創50指數跌幅較大;2、部分新股業績一般且發行市盈率偏高;3、新股上市後賺錢效應減弱,參與新股炒作的資金趨謹慎。近期部分新股棄購比例上升,還體現出市場化約束機制正不斷發揮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納芯微本次發行定價230元/股,對應2021年預計市盈率107.48倍,實際上低於可比公司思瑞浦(116倍)、聖邦股份(113倍)。納芯微近幾年發展迅速,網下機構投資者總體看好公司估值,因而並未出現棄購行為。
有棄購股民感嘆御悄乎,「以後不要隨便打新了,虧錢的概率大於賺錢。」一天發行六隻新股。中一科技,發行價163.56元,納芯微發行價230元一股。「若這兩只股全中的話,到哪兒去湊這近20萬元!」
自去年9月詢價定價新規實施以來,買賣雙方深化博弈,部分新股開始出現「破發」,網上投資者的棄購股數、金額也有所增加。這同時表明「打新穩賺」「新股不敗運攔」等現象被逐步打破。
棄購股由承銷商包銷,
光大或成大股東?
根據公告,此次納芯微棄購股數338.15萬股、棄購金額7.78億元將由主承銷商全額包銷。
按照證券法規,持股5%以上的股東減持股份需要提前15日發公告,而且每3個月內二級市場減持數量不得超過1%。此次棄購比例超13%,引發不少股民對於承銷商光大證券持股比例的討論。
正面、反面意見眾說紛紜,高棄購率無疑把承銷商也推上了風口浪尖。在「打新」不再穩賺不賠,申購戶數創新低與棄購率走高的不利情況下,包銷風險增大也會促使後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定價更加審慎。
「新股不敗」神話不再,
建議投資者理性打新
過去,券商依靠牌照吃飯,有客戶交易就有傭金,不論客戶是否盈利或虧損。與此同時,券商與上市公司也有著諸多業務合作機會。因此,券商很少會做出讓投資者放棄申購新股這樣的醒目提示。
在「打新穩賺」的現象瓦解的情況下,這需要投資者有價值投資的思維,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也給財富管理時代的機構提供了服務客戶的市場機會。對於不看好的新股,可以選擇不參與,不能先「閉眼打新」而後「違規棄購」,這樣既影響自身打新資格,也對新股發行秩序造成不當影響。
為何近期「高棄購」只發生在網上,而網下投資者多數卻全額申購?這是因為網下投資者如果棄購一次,就將被視為違規。但實際上,棄購屬於違約行為,網上棄購也不例外,投資者應警惕相關後果。根據相關規定,網上投資者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但未足額繳款的,6個月內將無法再參與新股申購。
一邊是數倍的超募,一邊是創紀錄的網上棄購比例,A股歷史罕見的場面正在上演。
4月17日傍晚,發行價高達230元的科創板新股納芯微,曝出驚人的近7.8億大棄購,A股30年歷史罕見的一幕上演。作為今年以來最高價新股,該股一開始擬募資7.5億元,最終募資58億元,被稱為年內的「超募王」。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50476
而近7.8億的包銷,還有約1億元的戰略投資,對於主承銷商光大證券來說,也不是個小數字。
創造新歷史:納芯微新股遭近7.8億大棄購
4月17日晚間,新股納芯微的發行結果公告顯示,本次A股IPO網上發行,投資者棄購338.15萬股,棄購金額高達近7.8億元,占本次網上發行總數872.35萬股的38.76%,即將近4成的網上中簽散戶選擇了棄購。不過網下投資者棄購股份和金額為0。
納芯微本次IPO,發行價格為230.00元/股,發行日期為4月12日,發行數量為2526.60萬,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246.0889萬股,占本次發行總數量的9.74%;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1408.1611萬股,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61.75%;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872.3500萬股,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38.25%。
近7.8億元的棄購金額,刷新了此前中國移動7.56億元的棄購紀錄。從棄購比例來看,不論是網上將近40%的棄購,還是13.38%的包銷總比例,也都是歷史紀錄。
今年上市新股六成破發,兩股中一簽要虧1萬多元
新股不斷遭棄購的背後,是今年以來新股破發常態化,今年上市的新股已有6成破發,最慘的翱捷科技最新收盤價比發行價已經跌去58%。
並且首日大破發態勢不斷延續,動輒一簽虧上萬。最新4月15日上市的安達智能(N安達),大跌23%,一股虧14.08元,該股為科創板新股,中一簽500股要虧7000元。
4月以來上市的13隻新股(含北交所),有7隻首日破發,佔比過半。其中唯捷創芯、普源精電,首日收盤一簽都要虧超1萬元。
光大證券一把包銷佔一年凈利潤的20%多
納芯微本次IPO的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是光大證券,這次的棄購由主承銷商進行包銷。
近7.78億的包銷,以及還有子公司光大富尊1.16億元的戰略配售,光大證券及子公司這一單得出資將近9億元。
光大證券最新總市值590億元,2021年營業收入167億元,凈利潤34.8億元。包銷金額佔比就超去年凈利潤的20%。
不過這次保薦費和承銷費沒少賺,高達2.03億元。其中保薦費只要300萬元,而承銷費用高達2億元,看來這次的承銷壓力不小。這筆保薦承銷費,可以減緩光大的風險。
發行估值偏高,原本擬募資8億最後募了58億
本次納芯微的發行價230元,為今年以來最高發行價的新股,對應的估值並不低,市值估值為232億元。
此外,230元的發行價,對應2020年的`扣非凈利潤攤薄後的市盈率高達574倍,對應2021年的扣非凈利潤攤薄後的市盈率為107倍。與同行業公司估值相比,明顯偏高了,發行公告中也提示了風險。
招股材料顯示,納芯微最近幾年的業績狂飆突進,2020年凈利潤為5052萬元,2018、2019年凈利潤不到1000萬元甚至虧損,不過增速很快,2021年就達到2.21億元,2022年一季度又是翻倍式增長,凈利潤預計7000萬-1億元,營業收入2.5億-3.5億元。
公司官網介紹,納芯微電子是國內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擬及混合信號晶元設計公司。
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專注於圍繞各個應用場景進行產品開發,由感測器信號調理ASIC晶元出發,向前後端拓展了集成式感測器晶元、隔離與介面晶元、驅動與采樣晶元,形成了信號感知、系統互聯與功率驅動的產品布局。
根據納芯微擬募投項目來看,募投金額為7.5億元。然後在230元的高價助力之下,一口氣募資達到58億元,超募了50億元。
原本中簽如中獎的新股,如今遭到越發劇烈的棄購。
4月17日晚間,科創板新股納芯微(688052)發布發行結果公告:本次發行股數2526.6萬股,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338.15萬股,棄購股數占本次發行總量比例13.38%,棄購金額7.78億元。
此前上市發行公告顯示,納芯微本次發行價格230元/股,該價格對應的融資規模58.11億元。
年內最貴新股遭7.78億棄購
據公司官網介紹,納芯微電子是國內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擬及混合信號晶元設計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專注於圍繞各個應用場景進行產品開發,由感測器信號調理ASIC晶元出發,向前後端拓展了集成式感測器晶元、隔離與介面晶元、驅動與采樣晶元,形成了信號感知、系統互聯與功率驅動的產品布局。
招股材料顯示,2018-2021年,納芯微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4022.33萬元、9210.32萬元、2.42億元、8.62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30.85萬元、-910.85萬元、5081.6萬元、2.21億元;對應實現扣非後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01.84萬元、670.81萬元、4049.28萬元、2.16億元。
另外,納芯微預計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情況表現也良好,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為2.5億-3.5億元,同比增長84.23%-157.92%;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7000萬-1億元,同比增長116.29%-208.98%;預計實現扣非後歸屬凈利潤7000萬-1億元,同比增長119.23%-213.18%。
納芯微表示,業績上漲主要系受益於晶元國產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內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公司產品出貨量在各下游領域均呈現較大幅度增長。
公告顯示, 納芯微 本次發行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246.0889萬股,占本次發行總數量的9.74%。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1408.1611萬股,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61.75%;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872.35萬股,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38.25%。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04218750%。
截圖來源: 納芯微 公告
認購情況顯示,網下投資者全額認購,而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338.1527萬股,棄購金額約7.7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比例計算,網上投資者棄購比例近四成。據悉,網下和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的股份全部由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也就是 光大證券 包銷。
而7.78億元的包銷,對於光大證券來說,也不是個小數字。公開資料顯示,光大證券2021年的凈利潤為34.8億元。
據北京商報統計統計,在納芯微之前,A股棄購金額最高的是中國移動,遭投資者棄購金額約為7.56億元;棄購比例最高的則是中國交建,為11.05%。不難看出,無論是棄購金額還是棄購比例,納芯微均刷新A股紀錄。
在納芯微發行之前,年內發行價最高新股是華秦科技,該公司首發價格為189.5元/股,年內發行價格在百元以上的還有騰遠鈷業、翱捷科技、東微半導、三元生物4股。
放在整個A股市場來看,納芯微的發行價格也處在前列,位居第五位,僅次於禾邁股份、義翹神州、石頭科技、福昕軟體,上述4股發行價分別為557.8元/股、292.92元/股、271.12元/股、238.53元/股。
除了發行價格高之外,納芯微發行市盈率為107.48倍,也高於行業平均市盈率。據納芯微介紹,按照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公司所屬行業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I65),截至2022年4月7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I65)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50.67倍。
今年以來上市的99家公司中
有90家公司遭到棄購
據第一財經,其餘待上市的公司中, 峰岹科技 和 拓荊科技 的網上投資者棄購比例較高,分別為7.91%、4.86%。 傑創智能 、 英集芯 、 歐聖電氣 的棄購比例則均在1%以上,分別為1.5%、1.09%、1%。已有發行結果的其他公司棄購比例則在1%以下。
在今年以來上市的99家公司中,有90家公司遭到網上投資者棄購,其中20家棄購比例在1%以上,佔比為22%。
分別於4月12日和4月8日上市的 海創葯業 、 普源精電 網上投資者棄購比例較高,分別為3.24%、3.15%; 唯捷創芯 (4月12日上市)、 翱捷科技 (1月14日上市)、 首葯控股 (3月23日上市)、 東微半導 (2月10日上市)、 安達智能 (4月15日上市)5家公司的網上投資者棄購比例超過2%。另有13家公司網上投資者棄購比例超過1%。
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新股棄購規模上升,新股申購投資者數量也出現了下降。
據證券時報,從2021年科創板新股申購戶數趨勢來看,去年下半年新股出現一波「破發潮」後,科創板打新人數由600萬戶左右減少至500萬戶左右,近期隨著新股「破發潮」再現,科創板打新熱情驟然降溫,打新人數由年初的500萬戶左右減少至目前320萬戶,近200萬科創板投資者放棄打新。
縱觀創業板新股申購人數也可以看出,投資者申購創業板新股的熱情也在下降。去年下半年新股「破發潮」背景下,創業板新股申購戶數由1500萬余戶直接減少至1400萬戶左右,到今年年初減少至1300萬戶左右,而近期新股「破發潮」再現,創業板新股申購的投資者也驟然下降,最低逼近1000萬關口。
而這可能都與近期注冊制新股的破發有關。
4月12日,科創板新股唯捷創芯-U上市,開盤下跌30.93%,收盤跌幅36.04%,刷新今年上市首日破發紀錄。
4月15日,科創板安達智能上市,開盤股價競價低開14.12%,截至收盤跌23.25%,跌幅較大。
此外,軍信股份、海創葯業-U、冠龍節能、普源精電-U等多隻近期上市的新股也出現破發現象。
⑤ 下一個奧飛數據!IDC行業的黑馬,凈利翻倍+低估值
摘要:
1、互聯網保險: 互聯網保險強化了保險產品的層次競爭, 核心玩法是流量和場景, 目前主要有 互助計劃、互聯網醫療險與互聯網重疾險 三種類型產品,傳統險企對互聯網渠道掌控力較弱,主要依賴第三方渠道,不過綜合險企可自設互聯網公司,依託資源優勢掌握核心競爭力,建議關注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 。
2、城地股份: IDC行業的後期之秀,傳統業務為樁基,18年轉型布局數據中心,業務包括IDC解決方案、IDC系統集成、IDC增值服務, 機櫃規模達到1.9萬, 子公司香江 科技 在手訂單約23億元 ,保障20年業績, 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分別增長359%和208% ,進入業績爆發期, 目前PE(TTM)為24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
3、桐昆股份: 民營聚酯龍頭,擁有320萬噸PTA產能和570萬噸長絲產能,實現了72%的原料自給率,處在長三角經濟區,具備區域優勢+成本優勢,公司產能持續擴張,如東項目滿產後有望貢獻年15億元凈利潤, 成長穩定的周期股,上半年業績風險基本已釋放,低估值優勢凸顯 。
正文:
1、互聯網保險興起,對傳統保險有何影響?(華泰證券)
①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的影響
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的影響: 一是險企渠道延伸,二是萌發新產品、新模式,三是構建行業分層次競爭格局。
互聯網流量潛力可觀,目前險企對互聯網渠道掌控力較弱,主要依賴第三方渠道,比如支付寶。
互聯網保險參與模式包括B2B2C、B2C、2A等結構, 核心玩法是流量和場景 ,例如水滴商城構建的「籌款+互助+保險」閉環,眾安在線布局場景化運營、建立自有平台。從產品層面,互聯網保險完善了保險產品的層次。
②多層次產品競爭:互助計劃、互聯網醫療險與互聯網重疾險
支付寶依託流量優勢推出相互寶網路互助計劃, 核心優勢是價格低廉 ,高觸及頻率增強用戶粘性,伴隨用戶基數不斷積累,未來在保障形式上有較大拓展空間。
互聯網醫療險多定位獲客型產品,目前增長動能強勁,仍以價格競爭為主。
互聯網重疾險也是以低價競爭為主,性價比較高的產品頻頻成為爆款,復雜型產品銷售依賴於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
③頭部保險公司依然具備優勢
綜合險企可自設互聯網公司,依託資源優勢掌握核心競爭力,建議關注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 。
2、下一個奧飛數據!IDC行業的黑馬,凈利翻倍+低估值(東北證券)
城地股份傳統業務為樁基,與保利、恆大、萬科、金地等地產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18年轉型布局數據中心業務,業績大幅增長, 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分別增長359%和208% 。
①戰略布局新基建IDC,機櫃規模達到1.9萬
子公司香江 科技 在上海浦東新區建設並運營了上海聯通周浦IDC二期項目,共計3649個機櫃;子公司上海啟斯雲計算上海經信委3000個機櫃指,預計在2021年6月底前運行;滬太智慧雲谷數字 科技 產業園項目,一期項目機櫃規模6000個。
得益於IDC業務,公司毛利率顯著提升,達到27.28%,其中IDC解決方案毛利率為37%, IDC設備和集成業務貢獻主要收入 。
②IDC集成業務訂單飽滿
提供數據中心機房內高低壓配電櫃、智能數據母線等設備,目前研發有數據中心節能降耗技術、智能運維技術及基站電源智能控制技術,基站電源解決5G基站數量和功耗成倍增加的痛點。
香江 科技 目前在手訂單合計23億元 ,集成業務和EPC業務訂單充裕,僅2019年12月兩次披露數據中心集成訂單約15億元, 為20年業績提供保障 。
③雲市場規模持續增長,IDC行業景氣上行
2019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716億元,同比增長63.7%,預計2024年將達到2308億元。IDC作為雲計算基礎設施,長期受益雲計算高景氣。
目前 國內數據中心缺口仍較大 ,2020年新增IDC規模接近400億元,較2019年增加18%;2021年行業新增規模有望達到528億元,較2020年增加33%。
④目前PE(TTM)為24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3、民營聚酯龍頭!低估值成長股,原料和區位優勢明顯(華創證券)
①民營聚酯龍頭,具備原料和區位優勢
桐昆股份是民營聚酯龍頭,擁有320萬噸PTA產能,570萬噸長絲產能,640 萬噸聚酯切片產能(行業第一),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 原料和區位優勢 。
原料方面,公司通過自建PTA在2019年實現了72%的自給率;區位方面,屬於長三角經濟區,流成本低於同行,長絲毛利率比同行競爭對手高3%。
②發展核心驅動力:產能擴張
滌綸在產業鏈地位中偏低,龍頭企業基本圍繞一體化和智能化進行產業升級,原料給率基本都超過70%,具備更低的成本優勢。
桐昆股份發展 核心驅動力來自於產能擴張 ,嘉興石化二期投產使得公司PTA自給率顯著提升至72%,長絲成本端出現明顯優勢,
未來3年,公司的產量增長主要來自於恆超項目、如東洋口港項目和浙江石化的股權投資, 如東項目滿產後有望貢獻年15億元凈利潤 。
③成長穩定的周期股
公司是成長穩定的周期股,上半年業績風險基本已釋放,低估值優勢凸顯,機構給予目標價18.8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