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美國著名股票投資人

美國著名股票投資人

發布時間:2023-10-07 13:41:10

Ⅰ 美國股神是誰,,叫什麼名字

巴菲特被稱為華爾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近期創下天價,每股價格超過10萬美元。

巴菲特1930年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的證券推銷員家庭,從小就有賺錢的強烈慾望,夢想在35歲時成為富豪。受家庭影響,他對股票特別著迷,當其他孩子還在玩飛機模型、玩棒球或賽馬的時候,他卻一門心思盯著華爾街的股市圖表,像大人一樣,專心致志地畫出各種股票價格波動的曲線,畫得像模像樣,使得父母驚嘆不已。

11歲時,他鼓動姐姐與自己共同購買股票,他們合資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滿懷信心地等待出手賺錢。然而,該股不斷下跌,姐姐很氣憤,不斷埋怨他選錯了股。值得慶幸的是,該股價格很快反彈,上漲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氣了,將股票全部出手,賺了6美元。正當他得意的時候,該股價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賣早了。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賺得不多,收獲了教訓:在股市中一定要不為震盪所動,相信自己的判斷,持之以恆。巴菲特不斷地在股市中嘗試,不斷總結經驗,加上父母的指點,小獲成果。初中剛畢業,他就用炒股賺的錢在拉斯維加斯州購置了一塊40畝的農場,成為一個「小地主」。正因為小時候的炒股經驗,鍛造出巴菲特決定長線投資的心態。巴菲特選擇投資標的物時,從來不會把自己當做市場分析師去預測,而是把自己視為企業經營者。巴菲特非常反對短線交易,認為那隻是浪費時間及金錢的行為而已,而且會影響到操作績效。巴菲特曾說:「我從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日就賺錢,我買入股票時,總是會先假設明天交易所就會關門,5年之後才又重新打開,恢復交易。」並且告誡投資人,任何一檔股票,如果你沒有把握能夠持有10年的話,那就連 10 分鍾都不必考慮持有。

進入高中,巴菲特一邊學習,一邊炒股,興趣越來越濃,越來越傾向到大學攻讀金融學。21歲時,巴菲特在股市獲利達9800美元,這筆錢是他日後賺錢的「種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學期間,巴菲特特別醉心投資之道,成為「金融教父」——本傑明·格蘭姆教授的得意門生。大學畢業後,格蘭姆邀請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紐約投資」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過望。他仔細研究《股市導向》雜志,以教授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來尋找那些被格蘭姆稱作「煙蒂股」的股票,所謂「煙蒂股」即股價十分低廉,花很少錢就可以買到的股票(就是我們經常稱謂的「垃圾股」)。當他確定下股票後,會向格蘭姆請教,然後,就力所能及地購買。4年後,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萬美元變成了4萬美元。因此,有人認定巴菲特只買績優股,不買垃圾股與事實不符,事實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煙蒂股」上賺取的。

巴菲特大學畢業,跟著格蘭姆教授一段時間後,感到自己已經能夠獨立行事了,他決心開創自己的事業,謝絕了格蘭姆教授挽留,辭職後開了一家「巴菲特投資有限公司」,資產是炒股得來的4萬美元,股東是他們夫妻倆。創業之初,紐約證券市場處於熊市,巴菲特將主要精力用來創辦實體,開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積累,但是沒有富起來。一段時間後,他果斷地回到股市中,因為他的天才與興趣是金融投資。他密切關注股市的發展,精心挑選「垃圾」股,同時經常進行實地考察與分析比較。巴菲特有敏銳的市場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題材。

當時,美國的傳播業處於低潮,許多報刊與廣播公司虧損,絕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狀況將繼續低迷,股價會不斷走低。而巴菲特認為,它們是成長性企業,後期看好,其股市價值遠遠低於實際價值,在股市上人家拋出,他偏吃進,巴菲特盡一切可能大量吃進包括《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等在內的多種傳媒業的股票。很快,這些企業因業績前景好而止跌上漲,巴菲特再度高價位出手,賺到上百萬美元。巴菲特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勤奮耕作,創業2年後,他的投資公司市值達到 2200萬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原來是一家不錯的投資公司,規模不大,但有較好的聲譽,1965年,因經營不善,該公司瀕臨破產,每股價格僅12美元。通過反復調查比較後,巴菲特力排眾議,甚至對親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購下該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轉折中最重要的選擇,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獨立的投資公司,以此進入證券市場,如魚得水,賺盡天下財富。伯克希爾公司開始活躍起來,不斷全盤收購或部分收購多家紡織公司、百貨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評論家對此非常不理解,認為巴菲特做法保守,盡吃「垃圾」股。巴菲特不為世人的譏笑而動搖自己的選擇,因為他奉行的是企業的實際價值。後來人們逐漸看到伯克希爾公司的市值不斷上漲,股票從無人問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最昂貴的股票。朋友們也驚奇地觀察到巴菲特的財富如神話般地增長,巴菲特成為了紐約以投資證券致富的新貴族。

2003年《財富》雜志資料顯示,沃倫·巴菲特個人資產280億美元,是世界10位億萬富翁之一。2004年《富布斯》雜志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沃倫 ·巴菲特個人資產429億美元,是全球富人的第二把交椅。沃倫·巴菲特在股票投資中堅持中長期投資,至少是5—10年,這需要堅持投資他熟悉的領域,堅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做熟不做生」是他決不動搖的操作方法,巴菲特就是這樣成為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大富豪。

Ⅱ 金融三巨頭是哪幾個

金融三巨頭是: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吉姆·羅傑斯。

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1930年8月30日—),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從事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1930年8月30日—),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在第十一屆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賣達到創記錄的263萬美元。2010年7月,沃倫·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股票,依當前市值計算相當於19.3億美元。這是巴菲特2006年開始捐出99%資產以來,金額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兒子霍華德會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中扮演繼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脅生命。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2006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6%,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本名捷爾吉·施瓦茨(GyoumlrgySchwartz),著名的慈善家,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者,1930年8月12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索羅斯曾於1997年閃襲香港金融市場,使港元匯率一路下滑,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入市,中央政府也全力支持。在一連串反擊行動下,索羅斯在香港的「征戰」無功而返,損失慘重。

自上世紀末起,索羅斯透過旗下的「開放社會基金會」及其前身「開放社會研究所」,在「顏色革命」背後推波助瀾。2003年的喬治亞「玫瑰革命」,2004年底的烏克蘭「橙色革命」,土耳其國會修改憲法,埃及穆巴拉克下台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輿論分析認為,索羅斯的真正意圖是向全世界輸出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

吉姆·羅傑斯,現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是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之一。他畢業於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選擇投資管理行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1970年和索羅斯共同創建量子基金。量子基金連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過50%。

1980年,37歲的羅傑斯從量子基金退出,他為他自己積累了數千萬美元的巨大財富。1980年後,羅傑斯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事業。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

(2)美國著名股票投資人擴展閱讀:

一、沃倫·巴菲特的投資名言:

1、風險,是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2、若你不打算持有某隻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鍾也不要持有。

3、投資的秘訣,不是評估某一行業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或它的發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間公司有多強的競爭優勢。這優勢可以維持多久,產品和服務的優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給投資者帶來優厚的回報。

4、財務顧問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錢的人。

5、當那些好的企業突然受困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的下跌,這就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臨了。

6、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7、要投資成功,就要拚命閱讀。不但讀有興趣購入的公司資料,也要閱讀其它競爭者的資料。

8、金錢並不是很重要的東西,至少它買不到健康與友情。

9、如果你認為你可以經常進出股市而致富的話,我不願意和你合夥做生意,但我希望成為你的股票經紀。

10、在股票市場中,獨一能讓您被三振出局的是——不斷的搶高殺低、耗損資金。

二、喬治·索羅斯的投資啟示:

過往的經驗告訴人們,既不能聽股評家也不能聽經濟家的,而是要看一看股神、投資大師和首富的錢往什麼地方去。因為,只有他們是拿真金白銀在運作,不是紙上談兵。同時,N次投資實踐已證明,他們還是下一波牛市的領先者。

索羅斯說過:金融市場天生就不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更是如此,國際資金流動皆是有榮有枯,有多頭也有空頭。市場哪裡亂哪裡就可以賺到錢。辨識混亂,你就可能致富;越亂的局面,越是膽大心細的投資者有所表現的時候。

三、吉姆·羅傑斯的投資法則

1、勤奮

「我並不覺得自己聰明,但我確實非常、非常、非常勤奮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這一點,索羅斯也加以證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索羅斯說,「羅傑斯是傑出的分析師,而且特別勤勞,一個人做六個人的工作」。

2、獨立思考

「我總是發現自己埋頭苦讀很有用處。我發現,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圖,而不是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羅傑斯從來都不重視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家。他認為,這些人隨大流,而事實上沒有人能靠隨大流而發財。「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

3.別進商學院

「學習歷史和哲學吧,干什麼都比進商學院好;當服務員,去遠東旅行。」羅傑斯在哥倫比亞經濟學院教書時,總是對所有的學生說,不應該來讀經濟學院,這是浪費時間,因為算上機會成本,讀書期間要花掉大約10萬美元,這筆錢與其用來上學,還不如用來投資做生意,雖然可能賺也可能賠,但無論賺賠都比坐在教室里兩三年,聽那些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資深教授」對此大放厥詞地空談要學到的東西多。

4、絕不賠錢法則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假如你在兩年內靠投資賺了50%的利潤,然而在第三年卻虧了50%,那麼,你還不如把資金投入國債市場。你應該耐心等待好時機,賺了錢獲利了結,然後等待下一次的機會。如此,你才可以戰勝別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

5、價值投資法則

如果你是因為商品具有實際價值而買進,即使買進的時機不對,你也不至於遭到重大虧損。「平常時間,最好靜坐,愈少買賣愈好,永遠耐心地等候投資機會的來臨。」「我不認為我是一個炒家,我只是一位機會主義者,等候機會出現,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擊」羅傑斯如是說。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現

市場走勢時常會呈現長期的低迷不振。為了避免使資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場中,你就應該等待能夠改變市場走勢的催化因素出現。

7、靜若處子法則

「投資的法則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發生。大部分的投資人總喜歡進進出出,找些事情做。他們可能會說『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賺了3倍。』然後他們又去做別的事情,他們就是沒有辦法坐下來等待大勢的自然發展。」

羅傑斯對「試試手氣」的說法很不以為然。「這實際上是導致投資者傾家盪產的絕路。若干在股市遭到虧損的人會說:『賠了一筆,我一定要設法把它賺回來。』越是遭遇這種情況,就越應該平心靜氣,等到市場有新狀況發生時才採取行動。」

網路-沃倫·巴菲特

網路-喬治·索羅斯

網路-吉姆·羅傑斯

Ⅲ 沃倫.巴菲特生平簡介。越詳細越好。

巴菲特 姓名: 沃倫·巴菲特 職務: CEO 公司名稱: 伯克希爾·哈斯維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個人簡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本科就讀於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稱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62年,巴菲特與合夥人合開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 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在紐約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 巴菲特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哪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關於簡單企業的解釋就是「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1999年年報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恆正是巴菲特從一家企業里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歡雇員跳槽。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35年裡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後袋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里,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錢包里到底裝了多少錢?「我來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打開錢包,大約數了8張100美元的鈔票。他說:「我一般在錢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出現過負值,並且創造了一個29.5%的綜合收益率。可是,這種年年好運因911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和美國運通股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公司自身的股票實際上只獲得大約7%的收益,公司的賬面價值下降了6.2%,但仍好於跌幅達11.9%的標准普爾指數。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開頭這樣寫道:「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損失達37.7億美元,我們的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每股價值雙雙下降6.2%」。 巴菲特通過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資決策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凈資產歸功於10次左右的重大投資行動。巴菲特幾乎總是在經濟困難時期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在某些投資季報當中,長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結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現在持有的許多投資品種時間長達數年、數十年,經歷了經濟景氣和不景氣時期,直至迎來輝煌燦爛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馬拉松式的投資健將,投資機會來臨時,他四處出擊,力求收購到一個更大的企業。 除了巴菲特持有的企業、股票、債券以及現金這些價值之外,還有一些價值更大的東西。 例如,不要鋪張浪費。如果巴菲特每年給自己發1000萬美元薪水,相信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們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他的年薪20多年來一直都維持在10萬美元(沒有股票期權,也沒有獎金分紅),在「《財富》500強」所有的首席執行官當中,他的薪水最低,但他是全球表現最佳的基金經理。他管理運作伯克希爾公司已有27年的時間,他是美國大公司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首席執行官。 有一個「大特寫」是寫給伯克希爾股東們看的:巴菲特就是你的合夥人,他在為你勤奮工作。他沒有利用股東們的共同財產為自己建造任何紀念物,沒有巴菲特高塔,沒有巴菲特大廈,沒有巴菲特機場,沒有巴菲特大街,也沒有巴菲特動物園。 雖然伯克希爾公司成績卓著,巴菲特聲名遠揚,但是,華爾街仍然不把伯克希爾股票放在眼裡。幾乎沒有哪位證券分析師跟蹤它,股票經紀人幾乎從來不向投資者推薦它。很少有哪家媒體把它作為一種股票投資品種加以宣傳報道。甚至連那些重要的藍籌股公司名單也不曾提及它。 在看似平常的年報里,沒有一張照片,沒有直方圖,也沒有曲線圖。伯克希爾迷非常熟悉這種年報,它詼諧幽默,既有對商界和人性的洞察,也有對伯克希爾公司各類企業經理們的贊揚,還有別的一些公司年報所缺乏的坦率。如果巴菲特編寫年報有誤,他就首先認錯。巴菲特撰寫的年報極富文采,精闢地評述了伯克希爾所擁有的主要財產以及公司投在美國一些優秀企業中的、價值大多在10億美元以上的巨額資產。這些企業包括可口可樂、吉列公司、美國運通、富國銀行、《華盛頓郵報》公司、穆迪公司和布洛克公司,這是一次盛大的知名企業展示。這些年報文風獨特、妙趣橫生,人類智慧的思想火花隨處可見。 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也非常特別。來自世界各地的股東約有1萬~1.5萬人,這幫快樂的股東們每年春天朝聖般湧向奧馬哈的投資聖殿。巴菲特撇開公司業務不談,開會時間僅僅用了5~10分鍾,然後用整整一天的時間來回答股東們的提問。 巴菲特不愛拋頭露面,不喜歡張揚個性,生活方式保持低調。他把他的生活准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節儉。」

Ⅳ 彼得·林奇的介紹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Peter 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

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

他每天6點15乘車去辦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

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

財富檔案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

企業類型

股票投資業。

成長記錄

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

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

成長之路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

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

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

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

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

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

「他是一個奇跡」

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想法和思考。

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

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

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

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

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

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

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

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

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

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

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

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

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

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

成功秘訣

心態平和,穩中取勝。

纖毫小事中覓先機。

投資策略及理論:

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

理論闡述: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

具體做法:

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

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厭煩 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 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 6、充滿謠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 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 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 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 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 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 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 2、其龍頭企業二世 3、不務正業的公司 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 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

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

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

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

名言及觀念: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 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 2、你有餘錢投資嗎? 3、你有賺錢能力嗎? 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更多的錢。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Ⅳ 美國最著名的十個股票投資家是誰啊

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股神 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投資界的超級巨星 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 全球投資之父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和 戴維·多德(David Dodd) —— 價值投資之父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金融天才 約翰‧內夫(John Neff)—— 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 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指數基金教父 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 Price) ——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 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 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還有費雪等

Ⅵ 傑西·利弗莫爾 股市大作手的一生

傑西·利弗莫爾,股票史上最傳奇的人物之一,被人們稱為「少年作手」、「投機天才」、「華爾街巨熊」、「百年美股第一人」、「 歷史 上最偉大的證券交易者之一」……美國總統威爾遜曾召見他,「華爾街之王」摩根也找人跟他協商。有人用「一生偉大,一生瘋狂」來形容他。

利弗莫爾在 14 歲時與人湊了 5 美元進場開始做股票交易,他把天賦、才華和熱情傾注在金融市場上。1929 年,他做空股市賺走一億美元,成為股票 歷史 上最瘋狂的大空頭。利弗莫爾一生共經歷過 4 次破產、 4 次東山再起,最終自殺身亡。他贏得許多掌聲,也留下很深遺憾,他的操作經驗至今仍是股市的網路全書,影響著金融市場上無數的投資人,備受巴菲特、芒格、索羅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等眾多頂級操盤手和投資大師推崇。

格雷厄姆稱:度過了數次的破產和崛起之後,利弗莫爾總結出一套持續獲利的策略。巴菲特表示:讀再多的投資書籍也不見得就真能笑傲股市,但是連利弗莫爾的書都沒有讀過,盈利基本上等於妄談。彼得·林奇評價說:他是 20 世紀華爾街震驚人心的神話,每一個投機客都難以越過股市豐碑,每一代投機商都能或多或少從他的生平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他就是利弗莫爾。你可以假裝沒看見他,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你不能忽略他。

1

1877 年,利弗莫爾出生於美國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困, 14 歲時便被迫輟學。利弗莫爾不甘心一輩子干農活,於是,他揣著僅有的幾美元離家出走,前往波士頓闖盪。

利弗莫爾找到了一份計價員的工作

到了波士頓後,利弗莫爾在一家股票經紀公司找到了一份計價員的工作,每周薪水僅 5 美元。當時,股票價格是靠人工手寫在黑板上的,利弗莫爾的具體工作內容就是把成交數據寫在客戶大廳的大黑板上,通常一位客戶坐在收報機旁,大聲地報出價格。利弗莫爾曾回憶說,「對我而言,無論他報價速度多快,我都能跟上節奏。我對數字非常敏感,尤其擅長心算,在學校時我用一年時間就學完了三年的數學課程。這份工作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盡管工作繁忙,但每天下班後利弗莫爾不著急回家,他將每天的股價、行情等重要信息都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反復研究其中的變化,通過解讀報價單尋找股價行為的重復和類似之處,並預測股價走勢。利弗莫爾表示,「我對數字的記憶力非常好,我腦子里裝著股價信息清單,對於過去價格的表現,我記得一清二楚。對於心算的喜好更是讓我如魚得水。早年我學到的一個道理是:華爾街沒有新鮮事,因為投機交易像群山一樣古老。在股市中,今天發生的事情,過去曾經發生,以後還會再發生。對此,我一直牢記在心。我注意到,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股票價格總是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我想我在努力記錄股價變化的時間以及它們在如何變化,而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將自己的經驗轉化為收益。比如,我可以判斷出在哪個價格買入比賣出更好。股市的戰斗每天都在進行,而報價單就是我的望遠鏡,命中率可以達到七成。」

依靠自己摸索出來的規律,工作半年後,利弗莫爾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筆交易。根據他筆記本上的記錄,利弗莫爾發現伯靈頓這只股票當時的表現與它以前上漲時的表現一致,於是預測這只股票後期價格必然上漲。緊接著,利弗莫爾與朋友合資湊了 5 美元在附近一家對賭行(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在美國出現的小微交易場所,不涉標的物交收,只要投資者炒買炒賣、賺取差價)買入了一些伯靈頓股票。兩天後,他們變現賣出,賺了 3.12 美元。

經過第一次交易後,利弗莫爾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方法單獨一個人在對賭行里進行投機交易。利弗莫爾說:我會在午餐時間去交易,買入和賣出對我而言沒有什麼區別。我是在自己的體系內交易,而不是去買賣一隻喜愛的股票或者是支持什麼觀點。我只知道其中蘊含了數學知識,實際上,我的這套方法非常適合在對賭行操作,在對賭行一個交易者所要做的就是去賭列印機印在報價單上的股價波動。我沒有追隨者,我獨立思考,一個人做交易,這是我的「獨角戲」。價格如果朝著我預測的方向發展,我不需要朋友或同伴的幫助;如果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也沒有人會好心地阻止這一切的發生。我看不出有何必要將自己的交易與他人分享,當然,我不缺少朋友,但交易是只屬於我一個人的事情。這就是我獨來獨往的原因。

不久之後,利弗莫爾從對賭行里掙到的錢比從股票經紀公司的工作中得到的報酬要多得多。所以,他辭職了。雖然父母都反對,但看到利弗莫爾掙了那麼多錢,他們也無話可說。15 歲的時候,利弗莫爾掙到了人生的第一個 1000 美元。利弗莫爾表示:我把它放在母親面前,她顯得非常驚恐,而這些錢是我幾個月來從對賭行掙到的,還不包括已經拿回家的錢。母親要我把錢存到銀行里,以免受到誘惑。她說她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 15 歲的孩子可以白手起家,掙這么多錢的。她不太相信這些錢都是真的,感到非常不安。母親常常告誡我知足常樂,要從事一個正當職業。我費盡口舌才讓她相信我不是在賭博,只不過是在通過計算掙錢。我沒有多想,只是想繼續證明自己的預判是對的。用自己的頭腦做正確的事情,這就是我的全部樂趣。如果我用 10 股檢驗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如果我交易 100 股,就是 10 倍的正確。對我而言,擁有越多的保證金就越能證明我是正確的,這就是意義之所在。

從那以後,利弗莫爾開始不斷贏錢,對賭行開始對他感到不爽了,因為利弗莫爾總是打敗他們。利弗莫爾說:當我走進對賭行,拿出自己的保證金時,他們只是看看,但根本不伸手接錢。他們告訴我,不做我的生意了。就是那個時候,他們開始稱呼我為「少年賭客」。我只好不停地更換交易商,從一個對賭行換到另一個對賭行。情況嚴重到我必須使用假名字,而且開始時要做小額交易,只交易 15 或 20 股。有時,看他們起了疑心,我還要故意虧損幾筆,然後再連本帶利地賺回來。當然,沒過多久,他們發現做我的生意代價太高了,就會告訴我讓我去其它地方交易,別妨礙他們老闆掙錢。

被對賭行驅逐後, 21 歲那年,利弗莫爾帶著全部身家 2.5 萬美元來到了紐約華爾街闖盪。結果在 6 個月的活躍交易之後,利弗莫爾不但賠掉了隨身帶來的所有錢,還欠了別人幾百美元。利弗莫爾回憶說:這就是我,年紀輕輕,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現在徹底破產了;但是我知道自己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操作方法錯了。我從來不會對股市發脾氣、不與大盤爭論,對市場發脾氣對你半點好處都沒有。

2

第一次破產後,利弗莫爾「打道回府」。他說,「在我返回家鄉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任務就是籌集本錢,重返華爾街,那兒是這個國家唯一可以讓我進行大額交易的地方。總有一天,等我掌握了 游戲 規則,我會需要這樣一個地方。現在掙到足夠的錢返回紐約的願望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我覺得當我下一次回到紐約表現一定會好很多。我有時間冷靜地思考自己一些愚蠢的操作手法,距離上的間隔可以讓人更好地看清事情的真實面目。我的當務之急是賺到足夠的本錢。」

當一個人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時,他會渴望得到一切可以幫助他保持正確的東西。於是,利弗莫爾借了 500 美元回到對賭行進行交易。因為他進入了黑名單,於是找了人代替自己進去交易,利弗莫爾遙控指揮。前前後後幹了一年多,利弗莫爾賺了相當一筆錢,於是決定重回紐約炒股。

利弗莫爾拿著 5000 美元,回到華爾街,買進了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等股票,很快便套現出 5 萬美元現金。這時候,利弗莫爾依然沒有收手,他說: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看空股市,現在終於等到機會了。結果 1901 年 5 月 9 日,利弗莫爾買入股票的第二天便發生大崩盤。很快,他賠光了所有錢,第二次破產。利弗莫爾表示:那年初秋,我不但再次一貧如洗,而且對於這個我無法再次擊敗的 游戲 感到厭惡至極,因此我決定離開紐約,到其它地方去嘗試一些別的事情。

利弗莫爾

幾年之後,有了一點積蓄的利弗莫爾又回到了華爾街。他說:除了投資股票,我沒有其它生意,也不會玩其它 游戲 。更糟糕的是,我已經養成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需要金錢來支撐,不過與總是在市場上犯錯相比,這一點並沒有讓我困擾。在過去的幾年,我在反思自己為何仍然虧損。我發現了自己操作手法上的一些缺陷並進行了修正,有了一些心得體會,但我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沒有什麼會像讓你賠光你在世上的一切那樣教會你做事的禁忌。當為了不賠錢而懂得了禁忌之後,你才開始學會如何做才能掙到錢。

總結經驗,以利再戰,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06 年底, 29 歲的利弗莫爾再次迎來了投資生涯的春天。當時的股市正處於牛熊轉換的關鍵時期,利弗莫爾准確判斷對了未來的下跌走勢,大肆放空操作,賺了幾百萬美金,被稱為「華爾街大空頭」。

1907 年 10 月,當時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家摩根開始出手,與美國頭部銀行一起,不斷注資來搶救美國股市,把華爾街從近乎崩潰的邊緣拯救回來。在此期間,摩根甚至親自向利弗莫爾致意,請他停止放空。利弗莫爾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有錢後,利弗莫爾開始關注期貨。1908 年,在一個期貨高手的建議下,利弗莫爾開始做多,不斷買進棉花期貨。結果棉花大跌,利弗莫爾又賠光了,第三次破產。

1915 年,不甘心的利弗莫爾再次回到了華爾街,一邊投資股票,一邊炒作小麥、玉米等期貨,很快便重新積累了財富。1929 年,在美國股災前,利弗莫爾做空股票賺了 1 億美元(當時美國全年財政收入約為 42 億美元),成為股票 歷史 上最瘋狂的大空頭。這時候,利弗莫爾為妻子建立了信託資金,兒子出生之後又為他留了一筆信託資金。利弗莫爾說:我這樣做,不僅是擔心市場再度將這些錢從我手中奪走,而且還因為我知道一個人會把自己唾手可得的東西揮霍一空。做了這些事情之後,我就不會連累我的妻子和孩子了。

經歷了大風大浪、在股票市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利弗莫爾,終於還是翻了船。1930 年開始,利弗莫爾彷彿被施了魔法一樣,在股票市場上再也玩不轉了,到 1934 年,他第四次破產。但這時利弗莫爾依然堅信自己能成功,於是重返華爾街繼續投資股票,並東山再起。

晚年時,利弗莫爾患有重度抑鬱症,他一生有三次婚姻但都不幸福。1940 年,利弗莫爾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終年 63 歲。他去世後,針對他的基金等財產進行了清理,價值超過 500 萬美元。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利弗莫爾寫道:我再也受不了了,一切對我來說都太糟糕了。我已經厭倦了抵抗,再也堅持不下去了,這個是唯一的出路。我不是個值得你愛的人,我是個失敗者。我真的很抱歉,但這是唯一得到解脫的方法。

利弗莫爾與妻子梅斯

3

盡管利弗莫爾已經去世,但作為股票史上最傳奇的人物之一,他的投資之道至今仍是股市的網路全書,一直影響著金融市場上無數的投資人,備受巴菲特、芒格、索羅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等眾多頂級操盤手和投資大師推崇。索羅斯曾說:在我所認識的成功的操盤手中,幾乎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有一本精裝版《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在《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以及《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兩本書中,利弗莫爾總結了自己的投資之道,其中的很多內容,即使在今天來看,依舊讓人備受啟發:

1.觀察、經驗、記憶和數學——這些是成功交易人士的必備要素。

2.既能正確判斷市場走勢又能堅守操作準則的人少之又少,我發現這是最難學到的事情之一。然而一個股票作手只有在掌握了這一點之後他才能掙到大錢。當一個人掌握了交易秘訣之後,掙幾百萬美元比無知蒙昧時掙幾百美元還要容易。原因在於一個人可以一眼就看清楚市場走勢,但他在市場中花費時間去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時就會失去耐心,開始自我懷疑。這就是在華爾街有如此之多的人,他們根本不屬於傻瓜甚至連第三層級的傻瓜都不是,卻仍然在賠錢的原因。不是市場擊敗了他們,是他們自己擊敗了自己,他們雖然有頭腦,但缺少一顆堅守的心。

3.你要時刻牢記,永遠不要因為某隻股票看起來價格很高而賣出它;永遠也不要因為某隻股票從原先的最高點大幅下跌而買進它,必須根據結合了時間和價格的基本公式來研究它,總結出有據可依的投資指導。我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被證明符合我的預期,在投機生意中,或者在證券和商品投資中,並沒有什麼新鮮的事情發生。正如市場會在適當的時機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入市一樣——如果你耐心等待的話——它也會給你一個何時退出的建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沒有哪個重要的變動會在一天或一周內就結束,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運轉完整個邏輯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市場變動發生在整個過程的最後 48 小時內,這是買入的最重要的時刻。經驗向我證明,投機中真真正正得來的錢都來自於那些從一開始就表現出盈利的股票或商品交易。

4.人們似乎不太容易掌握股票交易的基本原理。我常說,在上漲的行情中入手是買進股票最穩妥的方式。現在,重點不在於盡可能以便宜的價格買進或是以最高的價格賣出,而在於在正確的時機買進或賣出。當我看空而賣出股票時,每次賣出的價格都比上一次低,當我買進時正好相反。我一定是向上買進,我做多時不會以低於之前的價格,而是以高於之前的價格買進。

5.當你在一類股票中清晰地看到變動的來臨,就採取行動吧。除非你在其它股票中也明明白白看到跟進的信號,否則不要在其它類別的股票中使用同樣的操作。耐心地等待下去,遲早你會在其它類別股票群中得到跟第一類股票中同樣的信號,只是不要在市場中將投資鋪得太廣。將你的研究專注於一天當中最傑出的股票的變動。如果你不能從領先的活躍的股票上賺錢,你就無法在整個市場中賺錢。正如女人的外套、帽子和人造珠寶的款式永遠在隨著時間變化,股票市場中舊的龍頭股票也在不斷衰落,新的龍頭股會升起取代它的位置。老話說得好,「跟著領頭羊走。」讓思維保持靈活,記住今天的龍頭股兩年之後可能就不是龍頭股了。

6.我不會為自己的交易設置限額,我必須抓住市場上的機會。我不是要打敗某個特定價格,而是努力去打敗市場。當我認為必須賣出時,我就賣出;當我認為股價會上漲時,我就買入。我對這條投機基本原則的堅持拯救了我。

7.如果你的第一筆交易已經虧損,再進行第二筆交易就是愚蠢的。永遠不要想著攤平損失。讓我們把這句話刻在自己的腦子里吧。

8.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每天或每周都進行投機的人是不會成功的。每年僅有幾次時機,可能五次或者四次,是你可以去進場交易的。在中間的過渡時期,你應該讓市場自行醞釀下一次大幅變動。如果你正確把握住了這次變動的時機,你的第一場交易將會在一開始就給你帶來利潤。從此以後,你需要做的事就是保持警惕,注意危險信號的出現,然後退出交易,將利潤落袋為安。記住:當你操作的股票沒有按照它應有表現波動時,要立刻出清離場。不要與大盤爭辯,不要指望去挽回利潤。該離場時就離場,這是最合適和劃算的操作方法。

9.我一直認為靠內幕消息交易是愚蠢透頂的,我想我與依靠內幕消息交易者不是一路人。除了自己的判斷之外,沒有人可以給我一條或者一系列內幕消息讓我不停掙錢。一個人如果想在這個 游戲 中謀生,就必須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斷。你需要親自記錄投資、自己進行思考並作出屬於自己的結論。你不可能自己只是閱讀一本「如何保持身材」的書,而將鍛煉身體的任務交給別人。我的准則是要將時間因素與價格相結合。當然, 游戲 本身教會了我如何玩這個 游戲 ,但在教我的同時卻沒有任何仁慈之心。

10.一個投機者應當每次在完成一個成功的交易的時候都留下一半的利潤,存進保險箱中,並將這一點作為一項行為准則。投機者唯一能從華爾街帶走的錢,就是投機者關閉一筆成功的交易後從賬戶中提出來的錢。永遠別做任何過度交易,除非你能保證財務上的安全。

11.在投機或投資事業里,成功與你的真誠付出是成正比的,沒有人會不費吹灰之力就賺到錢。如果有什麼輕易就能來的錢,也不會有人把它硬塞進你的口袋。我好幾次陷入破產,這種日子可不好過,但我賠錢的方式和華爾街任何人賠錢的方式完全一樣。投機是一個艱苦和不斷試錯的工作,投機者必須隨時隨刻投入工作之中,否則他就會沒有工作可做。每一個想進行投機的人都應該將投機作為一門生意並認真對待它,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樣將它作為一場單純的賭博。如果我將投機作為生意的觀點是正確的,那致力於投身這一生意的人就應該認真學習領會它,並盡自己一切所能搜集現有的信息資料,將這一事業融會貫通。在過去的四十年裡,我一直專心於將投機經營為一門成功的生意,我已經發現並將繼續發現新的規律,並用於這門生意。

12.我一輩子都在犯錯,但是在虧損中我收獲了經驗,積累了諸多寶貴的教訓。我破產過好多次,但我的虧損從來都不是徹底的失敗。我一直相信我有其它機會,而且犯過的錯誤我不會再犯第二次。我相信自己。人們常說凡事都有兩面,但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頭的一面或空頭的一面,而是正確的一面。我將這條基本原則牢記心間,所花的時間遠遠超過學習股票投機 游戲 中大多數技術層面的東西所需要的時間。

13.投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 游戲 。但這不是一場面向蠢人、懶人和心智不健全的人的 游戲 ,也不適合急功近利的冒險家。他們到死都會是一貧如洗。一直以來,人們在市場上重復著相同的行為,是基於貪婪、恐懼、無知、希望,這也是市場輪回的原因。雖然金錢會變,股票會變,只因人的本性不變,所以華爾街(市場)永不改變。作為股票作手,多年的經驗讓我相信,一個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在一些個股上可以賺到錢,卻做不到一直不斷地戰勝股市。無論交易者的經驗多麼豐富,他交易時犯錯虧損的可能性總是存在的,因為投機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華爾街的專業人士知道,與飢荒、瘟疫、莊稼歉收、政治變動或所謂的正常發生的意外事件相比,根據內幕消息進行操作讓人破產的速度更快。無論是在華爾街或是任何其它地方都沒有通向成功的坦途。既然如此,何必再讓自己的道路更加坎坷呢?

Ⅶ 美國的那個股神是誰都有那些成就

股神巴菲特。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Ⅷ 美國股市的股市名人

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波士頓。在彼得·林奇出任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2%。

Ⅸ 基金經理人的美國十大

1、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股神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公認的「股神」,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1941年,11歲的巴菲特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拜師於著名投資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而標准普爾500家指數內的股票平均才上漲了近50倍。多年來,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穩居前三名。
2、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投資界的超級巨星
彼得·林奇(PeterLynch)美國人,生於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波士頓。
3、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 全球投資之父
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全球投資之父 、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鄧普頓爵士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福布斯資本家雜志稱他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2006年,他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4、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和 戴維·多德(David Dodd) —— 價值投資之父
股市向來被人視為精英聚集之地,華爾街則是衡量一個人智慧與膽識的決定性場所。本傑明·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講述了他的人生事跡以及初入股市的辛酸過程。
5、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金融天才
喬治·索羅斯: 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猶太人,1968年創立「第一老鷹基金」,1993年登上華爾街百大富豪榜首,1992年狙擊英鎊勁賺20億美元,1997年狙擊泰銖,掀起亞洲金融風暴。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團內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認為在其28年歷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資基金中具有最好的業績。
6、約翰‧內夫(John 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
約翰·內夫
約翰·內夫(John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金融界專家會選哪一位資金管理人來管理他們的錢呢?一個很好的答案是:約翰‧內夫,這位在非金融界名不見經傳的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理財專家。他在投資界以外幾乎是默默無聞,因為他處世低調而且毫不引人注目。但他確實是美國最負盛名的金融界人物,實際上,幾個民意測驗表明,他是資金管理人管理他們自己的錢的首選經理人。
7、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指數基金教父
先鋒集團(VanguardGroup)的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博格爾(JohnBogle)固執地認為,基金管理人辛苦找尋的股市「鑽石」,恰恰就是人所共知的市場指數。
8、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 Price) ——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
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Price)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是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中的傳奇人物,1975年加入海涅證券(HeineSecurities),跟著海涅(MaxHeine)學習基金經理實務,1976年開始成為共同股份基金(MutualSharesFund)的基金經理人
9、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
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 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縱橫全球金融市場的老虎管理基金以選股精準著稱。1980年,羅伯遜以800萬美元創立老虎基金,1998年前的平均每年回報為32%,因而被視為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老虎基金是最著名的宏觀對沖基金之一,與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可謂並駕齊驅。
10、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馬克·默比烏斯(Mark Mobius,又譯墨比爾斯),現任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主席,他管理了約20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股票資產。默比烏斯於1987年加入鄧普頓,當時的職位是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總裁。

閱讀全文

與美國著名股票投資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電腦能裝什麼股票軟體下載 瀏覽:196
漲幅10以上的股票怎麼買 瀏覽:748
良品鋪子股票值得長期買嗎 瀏覽:148
2017年股票整體走勢 瀏覽:647
如何開通模擬股票賬戶 瀏覽:793
股票對每股收益的影響 瀏覽:996
股票質押app 瀏覽:703
能看機構買賣的股票軟體 瀏覽:737
武漢回盛生物科技股票有限公司 瀏覽:404
股票已鎖定中簽資金是交款了嗎 瀏覽:454
股票軟體中f8什麼 瀏覽:521
歷史a股漲幅最大股票排名 瀏覽:176
銀行逆回購到期對股票市場是利好嗎 瀏覽:526
中投證券股票交易費用 瀏覽:595
深圳股票退市進三板 瀏覽:33
上海股票女投資人 瀏覽:979
錢龍股票軟體多股排列 瀏覽:20
支持股票app的智能手錶 瀏覽:460
股票連續漲停機率 瀏覽:43
神馬股份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