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靠炒房炒股炒成億元富豪,真的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有一段時間我們國家的房子是被炒得很高的,而且房價也在越來越高,因為在那段時間很多人都在故意地炒房子的價格,而且也的確讓男子變得越來越高,他們本身都是很有房子的,他們讓自己建了很多房子,因此他們如果想要讓自己賺更多錢的話,他們就需要讓房子價格變得越來越高,而且他們也的確讓房子價格變得越來越高了。在那段時間,很多人都靠炒房子的價格讓自己賺到了很多錢,而且也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富翁。
其實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炒房子也好,還是炒股票都能夠賺到錢,只要自己有能力,而且也只要自己有眼光就行。因此在我們國家有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的,很多人都在不斷地炒房子的價格,而且也在讓房子的價格不斷的飆升。這在這種上雖然說讓我們的社會秩序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是也讓我們的一些人感受到快樂,因為他們賺到了更多的錢。靠炒房炒股炒成億元富豪,真的有這樣的人嗎?其實我覺得真的有這樣的人之所以真的有,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有人有很多房子。
其實如果有人故意炒房子的話,只要自己能夠有很多房子,那麼自己一定能夠賺到很多錢,並且能夠讓自己的房子賣到更多的錢,這樣的話就能夠讓自己成為億元富翁的,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只有讓自己也有很多的房子,這能夠讓自己擁有很多的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⑵ 房地產和股票,哪個投資選擇更好
房地產和股票哪個投資更好一點,如果你本身有很多的錢投資房地產這方面也有資源,那房地產是可以投資的,可以說房地產投資是在所有時企業製造產業投資裡面唯一能夠跑得贏通貨膨脹的股票,本身的風險很高的,賺錢的是真賺錢,虧錢呢?是真的什麼都得放下。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投資的選擇就是股票,它雖然是有70%的這種虧損,但房地產行業何嘗不是這樣的。不是說你有錢你投房地產就一定會賺錢,這可說不定呢,因為最近關於房地產行業的管理政策越來越嚴格加強了,對這個行業的管理不讓炒房子,但是你自己投資建小區,那你想你得有多少錢啊?你有那麼多錢的情況下投資股票,你同樣能掙到錢,而且也沒有那麼高的風險。
⑶ 房價和股市什麼關系
房價與股市的關系:
1、股票的價格是由公司的資產價值和未來收益決定的,房產的價值是由當前已有的周邊公共配套設施的價值(居住屬性)以及未來會增加的城市配套設施的價值(投資屬性)共同決定的;
2、發達國家的房產由於城市建設已經完成,不會再進行城市公共設施的增加建設,所以房產價格基本穩定(只有居住屬性沒有投資屬性);
3、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由於城鎮化的進行,會不斷涌進農村人口就要求不斷增加城市公共配套設施來容納新增人口,這樣的房產就會具有投資價值所以房價就會上漲。
4、房價頂峰的時候,股市已經反彈了,並和房價同步上升過一段時間。股市頂峰的時候,房價已經反彈了,並和股市上升過一段時間。
反過來說,所以房價最低的時候,股市不是最高,股市還要和房價一起上漲一小段時間。股市最低的時候,房價不是最高,房價還要和股市一起上漲一小段時間。
(3)投資股票跑贏房價擴展閱讀:
市場特點: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⑷ 如果房地產不漲,投資股票可以保值,才能抵抗通貨膨脹
如果房地產不漲,投資股票可以保值,能夠抵抗通貨膨脹,投資其他國債、銀行存款、貨幣基金和理財產品等都不可能抵抗通貨膨脹的。
也許很多人看到當房價不漲的時候,投資股票才可以保值,才能抵抗通貨膨脹,這個觀點會遭受很多人反對,畢竟「十個炒股九個虧」談何炒股能保值抵抗風險,能不虧錢都已經非常不錯了。
當然反對這個觀點的人有一定的道理,而我個人認為確實只有炒股才能保值抵抗風險,為了大家更加明確這個問題的環境,首先要明白這個兩個問題的核心。
原因二:因為採取最蠢最笨的炒股方法,確實能實現資產保值,而且還能順利抵抗通貨膨脹,把資金投資其他產品很難實現保值,更無法抵抗通貨膨脹的功能。
比如用閑置資金購買國有四大銀行股票,然後逢低買入之後安心持股待漲,按照過去十年銀行股的收益率來看,國有四大銀行平均每年收益率高達10%,10萬每年賺1萬;按照這種收益率來看,絕對能讓資產實現保值,完全可以抵抗通貨膨脹。
總結
綜合通過以上分析得知,當樓市行情遇冷,還想要讓資產保值和抵抗通貨膨脹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炒股,理由是樓市行情不好,股市行情就好了,再有就是選擇對銀行股進行價值投資,絕對能實現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風險提醒:炒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⑸ 有50萬資金,先炒股賺錢再買房,還是直接用來買房,該怎麼選擇
先炒股再買房或者直接買房這個選擇題是非常簡單的,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做決定,如果要進行二選一的話,具體選擇如下:
第一,剛需購房,如果手裡有50萬元,而且是剛需購房,這種情況一定要直接購房,別去炒股了。
第二,不是剛需購房,而是想用50萬投資,想要錢生錢,當然是選擇炒股,而不選擇投資房子。
為什麼要根據自身條件來做出正確的選擇呢?如果選擇錯誤兩會讓自己後悔,下面進行分析這樣選擇的理由。
(1)剛需購房者,50萬先買房
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就沒有一個穩定而幸福的家,相信這個大道理大家都懂,正因為大家懂這個道理國內房子才會有這么大價值,才會有出現炒房的現象。
所以這個選擇題對於剛需購房者,在穩定而幸福的家庭和投資錢生錢之間做出選擇,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會選擇前者選擇有錢先買房,而不會把這50萬用來去炒股。
投資房子和投資股市,在當下樓市與股市的大環境來比較,很多人會選擇投資股市,投資股市的收益要比投資房子的收益要高,當然並非決定性的。
總之這50萬到底怎麼選擇,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去考慮,去分析,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只要自己覺得是對的,大膽去做,大膽去投資,人生都是從選擇中過來的,不管最終選擇是對是錯,都是自己買單,沒有誰會為選擇而買單的。
所以50萬到底現在先炒股後買房,還是直接買房,沒有決定性的對錯,根據自己需求,根據自己內心去選擇,以上兩種選擇僅供大家參考。
⑹ 哪支股票成立以來漲1000倍以上
目前市場上沒有任何1隻股票可以做到1000倍的漲幅。我們假設一隻股票以1元為發行價(實際上發行價都遠高於1元,因為通常原始股就要1元了),漲1000倍以上,不算復合增長,也至少有1000元以上了(算上復合增長,那恐怕股價上萬了)。
09年度第一牛股:大元股份 年漲幅: 663% 入選理由: 大股東惡炒 股價翻6倍 7月31日,大元股份控股股東實德投資宣布以每股11元的價格將所持大元股份股權悉數轉讓。實德投資退出 上海泓澤入主大元股份。 在此之前,市場早有傳聞大元股份要重組,伴隨重組傳聞的是大元股份股價的節節攀升,年初至今,股價升幅超過379%。 公司大股東利用股權之爭造成重組假象,自拉自唱,上演逼空大戲。公司在新能源、電子信息方面有較多資源,未來有望獲得新的盈利增長點。數據統計顯示,自上市以來漲幅超過100倍的股票已有26隻,其中,萬科A、格力電器上市以來累計漲幅最大分別達到188328%、178346%。此外,在3381隻上市公司中,過去17年,僅41股跑贏一線房價,累計漲幅均超過10多倍,佔比1.2%。
多年來,中國股市並不缺乏牛股,而自股市開市至今,上市公司累計漲幅超過百倍的,也為數不少。其中,以萬科A為例,股票於1991年上市,發行價格僅有1元,但至今復權價格最高達到4095元,而目前有所回落,也有3000元左右的復權價格,累計漲幅相當驚人。再以格力電器為例,其股票於1996年上市,發行價格為2.5元,復權後股價最高達到4718元,累計漲幅上千倍。與此同時,累計漲幅在500倍以上的上市公司,仍包括福耀玻璃、雲南白葯等股票,而上述股票上市以來的復權價格也基本上達到了1000元以上。至於部分老牌績優股,其上市以來的表現,依然非常亮眼,為長期持股者帶來巨額的投資收益。
⑺ 股票和房價的關系
股票和房價正相反。當股票市場特別紅火的時候。房價是比較低迷的。因為股票市場火。人們的資金就往那裡走。到那裡去賺錢。當股票市場下跌了。人們又把這筆資金拿去炒房所以。房價火了。股票下跌了。股票下跌了房價就火了。
⑻ 為什麼很多人說投資房產不如投資股票
房產是一個復雜的經濟學問題,人們對其定位不同,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觀點。盡管房子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被視為投資,但我認為房子更像是一種消滲巧費品,下面是我的觀點:
房子的價值幾乎完全來源穗液於居住需求
房產的價值通常來自它作為一個居住空間的需求,而非其他證券或商品的投機需求。相比於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房產的價格是與實際居住需求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居住需求的支持,房屋就會失去其價值和意義。
持有房子的成本高
除了房價之外,持有猜喊物房產還需要支付許多其他費用,例如房屋維護、物業管理、稅費等。這些費用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使得購房者難以將房子視為純粹的投資品。
房子不能保證收益
相比於股票、債券等投資品,房產並不能保證收益。房產投資的回報率通常比較低,並且存在流動性差的風險。即便在房價一直上漲的情況下,持有房產的人也需要承擔貸款、稅費和維護等成本。另外,房價的波動性也很大,不能保證投資者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得高額回報。
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房子更像是一種消費品。雖然購房可以為個人創造居住空間和安身立命之所,但不應該將房子視為純粹的投資品來使用。當然,這並不代表說房屋就沒有投資屬性。對於一些稀缺的高端房產,投資收益可能更高,因此有些購房者會將房子作為投資來持有。
至於投入多少資產的比例去買房,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購房必須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收入水平、家庭需求和地區房價等因素進行權衡。如果一個人的經濟情況允許,他們可以考慮將更多的資產用於購房,以確保生活質量和舒適度。相反,如果經濟條件較差,購房者應該謹慎權衡風險和收益,避免過分依賴房產投資帶來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