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比股票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哪種投資更穩定些
股票投資、房產投資是目前大家最為常見和熟知的投資對象。從國外發達國家發展情況來看,股票投資和房產投資也都是較為成熟和穩健的優秀投資品種,那麼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對於二者而言,孰優孰劣呢?
最後,來總結一下通過比較後的結論。對於房產投資和股票投資而言,二者均能較好的戰勝通脹,可以跑贏絕大多數資產,二者是值得投資的優秀品種。在中國目前的現階段,房產身上賦予了太多其他因素,人口流入、經濟發展較快城市的房價仍較大有上漲空間。股票投資就是公司投資,股市的復利效應驚人,從歷史數據看,股市長期看仍然是投資者的不二選擇。在房產杠桿已經使用充分、已有住房能滿足使用需求的基礎上,建議資產配置應更側重於股票。當然,以上結論僅是假定的投資者的一個普遍適用情況,無法考慮個例。投資者更應當結合自身情況、投資特點、資金量等多重需求,進行統籌考慮,合理安排投資。祝投資順利!
2. 投資房產與投資股票,哪個更穩妥一些
投資房產還是股票?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投資者最擔心的,畢竟這兩種類型的投資在近20年裡表現出了巨大的價格上漲。很多投資者認為房地產投資應該優於股票投資。因為近20年來價格上漲了幾倍,甚至上漲了10倍的價格寬度。股票呢?不摔倒是好事。在房地產和股票方面,房地產確實更加安全,但回顧股票市場上的一些股票,20年間價格上漲了數十倍,百多倍,不得不感嘆股票的附加值更強。
購買國債,銀行存款,信託,理財或貨幣型基金購買,回購。如果年月化利率可以達到5%,那麼在房價沒有上漲的情況下,可以收取租金的房價收益,這部分風險系數很低。可能很多投資者認為房地產投資會賺大錢。現在房價很高,可以重新上漲了。當然只會帶來虛假。住宅不是用來買的,最近幾年房地產稅的聲音一直在傳。所以投資房地產並不像能賺100%的錢那麼危險。
3. 為什麼很多人說投資房產不如投資股票
房產是一個復雜的經濟學問題,人們對其定位不同,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觀點。盡管房子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被視為投資,但我認為房子更像是一種消滲巧費品,下面是我的觀點:
房子的價值幾乎完全來源穗液於居住需求
房產的價值通常來自它作為一個居住空間的需求,而非其他證券或商品的投機需求。相比於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房產的價格是與實際居住需求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居住需求的支持,房屋就會失去其價值和意義。
持有房子的成本高
除了房價之外,持有猜喊物房產還需要支付許多其他費用,例如房屋維護、物業管理、稅費等。這些費用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使得購房者難以將房子視為純粹的投資品。
房子不能保證收益
相比於股票、債券等投資品,房產並不能保證收益。房產投資的回報率通常比較低,並且存在流動性差的風險。即便在房價一直上漲的情況下,持有房產的人也需要承擔貸款、稅費和維護等成本。另外,房價的波動性也很大,不能保證投資者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得高額回報。
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房子更像是一種消費品。雖然購房可以為個人創造居住空間和安身立命之所,但不應該將房子視為純粹的投資品來使用。當然,這並不代表說房屋就沒有投資屬性。對於一些稀缺的高端房產,投資收益可能更高,因此有些購房者會將房子作為投資來持有。
至於投入多少資產的比例去買房,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購房必須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收入水平、家庭需求和地區房價等因素進行權衡。如果一個人的經濟情況允許,他們可以考慮將更多的資產用於購房,以確保生活質量和舒適度。相反,如果經濟條件較差,購房者應該謹慎權衡風險和收益,避免過分依賴房產投資帶來的回報。
4. 普通人如何投資股票
首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普通人。在這里普通人指看不懂企業財務及經營,無法區分企業商業模式好壞等,沒有認知市場的能力(即沒有認識到市場是復雜,變化和不可預測的,沒有認識到市場短期負和博弈的特徵),同時缺乏必要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決策能力(包括情緒上容易受市場和他人影響,追漲殺跌,隨意買賣等)。
另外也沒有信息優勢,無法操縱市場,運氣也是一般的人。實際上絕大部分人就股票投資而言都是普通人,與身份地位、職業性質和學歷背景關系不大。
現實中,普通人對待股票投資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完全迴避;二是自己直接投資股市。這又可根據投入資金占家庭資產的比老叢例分為小賭怡情和重金投入兩種情形;三是通過購買股票基金投資股市,同樣也可分為小玩怡情和重金投入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或者基於自己股市投資的痛苦經驗,或者聽聞別人股市投資的損失教訓,認為股市投資風險很大,很不靠譜,從而完全迴避對股市的投資。這些人家庭財富主要構成是存款理財或房地產。得益於房地產過去二十年持續的上漲,主要投資房地產的,家庭財富都有了不錯的增值。
但未來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以及嚴格的限購政策,使得房地產未來很難再繼續成為家庭財富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主要投資存款理財的,不得不接受3-4%的年化收益,同時面對2-3%的CPI漲幅,實際收益可能只有1%多一點。
第二種情形的人自己直接投資股市,自己選擇和買賣股票。但其中一部分人只投資家庭資產的很少一部分。股市投資的收益或損失對家庭財富積累和實際生活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有沒有無所謂,重在參與,娛樂價值大過實際的資產保值增值。這種人實際上可歸為第一種情形。
另外一部分人重金投入,期望通過股市投資改善家庭生活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由於是普通人,不得不承受普通人在股市上「七虧二平一賺」的統計規律,這其中的大部分投入了時間精力,也曾滿懷希望,但最終不得不面對希望破滅,資產縮水的苦澀結局。
最終相當部分人從此金盆洗手,對股市投資完全迴避,轉為第一種情形。當然不否認,有小部分人百煉成鋼或者是因為運氣始終很好,最終可以靠股市投資實現家庭財富的保桐臘值增值,但畢竟是少數。
第三種情形是通過購買股票基金投資股市。對參與資金很少的人而言,實際上也可歸入第一種情形,不是我們這里討論的重點。
對把家庭資產的相當部分用來購買基金的人而言,面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選擇什麼樣的基金?不算私募,公募權益類基金目前超過4000多隻,比上市公司數量還多。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選擇能取得滿意回報的基金?和選擇公司一樣,自己有沒有能力去選擇基金是最關鍵的問題。
二是如何面對凈值波動持有基金。過去15年賺了超過20倍的基金經理朱少醒去年12月在演講中提到,他的基金有相當一部分基民沒怎麼掙錢,甚至有部分客戶是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追漲殺跌。
這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看似沒有風險,但通脹是其最大風險。存款理財收益很難完全覆蓋通脹局含滑對貨幣購買力的侵蝕。想像一下20年前你有1萬元,即使按4%的利率存銀行,現在大致等值2.19萬元,但現在2.19萬元和20年前1萬元購買力一樣嗎?每個人心裡肯定都有答案。
在全球貨幣信貸放水的大環境下,未來通脹的風險肯定更大。因此完全迴避肯定不是明智選擇。第二種情形,大部分人最終的結局逃不脫韭菜的命運,在資產損失的同時還有時間的浪費和情感的折磨。這是統計規律,非常確定。從結果上還不如第一種情形,對大多數人而言不是可取的選擇。
第三種情形,結果可能要好於第二種情形。但由於基金太多,基金之間差距很大,而且大部分人實際上沒有基金選擇能力,也沒有正確的基金投資理念,結果也不是很好。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姿勢?首先,不僅不能迴避股市投資,而且要把股票投資作為主要的,至少重要的投資選擇。為什麼?因為你的資產需要對抗通脹帶來的持續貶值。想想80年代的1萬元和現在的一萬元,你就能明白在時間累積下貶值有多麼厲害。同時從全球的歷史看,股權投資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品種。
其次,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接受自己在投資上很可能就是個普通人這個現實,並因此選擇基金,特別是指數基金作為主要投資品種。在基金選擇上,不要單純聽信營銷說辭。好像芒格說過,不要問理發師自己要不要理發。投資的主意得自己拿,這里關鍵是看長期業績表現(至少連續5年以上),並從中擇優選擇。但這也並不容易選擇。
我按照管理單一基金超過7年、還在公募一線,年化收益率超過15%這幾個指標篩選下來只有36個基金經理滿足條件。在那麼多基金中要從開始就選中這些基金,絕對需要眼光或運氣。同時,過去並不一定代表未來,同時你還需要面對可能的基金經理變化和風格漂移。
第三、降低預期,相信復利的力量。股票投資收益可分解為市場收益和超額收益兩部分。超額收益即α,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市場,總有一部分人能獲得α,但事前很難識別,同時整個市場α為零,α來自市場中的韭菜們。
作為普通人,別期望去賺α,透過市場賺企業成長和經濟增長的錢,這是普通投資者唯一應該參與的部分。滬深300指數過去16年的年化回報大約11%。這是市場收益β,是普通人應該爭取抓住的。但很多投資者可以接受2-3%的存款理財收益,卻並不滿意10%左右的股市投資收益,這可能是聽聞了太多股市翻翻的故事,從而對股票投資有很高的心理預期。
背靠美國紅利、全球頂尖的巴菲特年化回報是20%,你期望自己是多少。就中國而言,單一基金任職時間最長,業績最好的朱少醒15年的年化回報是22%,你期望自己是多少。在朱少醒基金年報中那個長期持有不動的著名基民季占柱,200萬本金用12年多增長到931.96萬元,12年年化回報是13.7%。
你期望自己是多少?如果降低預期,10%的收益是可以接受的收益。那它對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而言,有意義嗎?答案是,有。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20萬元投資,3%的存款理財收益,20年後的金額是36萬多,30年後的收益是48萬多,10%的股市投資收益,20年後的金額是134萬多,30年後的金額是349萬。兩種結果差別巨大,後一種結果對普通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應該很有意義。這就是復利的力量。
最後,接受可能的凈值波動,堅持長期持有。長期而言基金投資收益高於存款理財,但不是沒有代價。這代價就是你得長期持有並做好凈值波動的准備,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好幾年都不賺錢。最牛的朱少醒2008年的高點2014年才超越,2015年的最高收益直到2019年才超越。謝治宇的興全合潤分級混合2015年的最高收益也是在2019年才最終超越。這個時候持有基金是需要一些相信和堅持的。就像那個12年持有不動的著名基民季占柱一樣。
說到這兒,就算說完了。回到開篇的問題,普通人要不要投資股票?怎樣投資股票?我的答案是,不僅要投資股票,而且要作為家庭資產的重要配置。在具體的選擇上,放棄個人的選股,如果有能力選擇基金經理同時也願意承受一些風險,可以根據長期業績選擇優秀基金做一個組合,但個人更建議投資指數基金,同時降低預期,以長期的理念堅持持有,相信復利的力量。
5. 投資就是炒股嗎投資新手應該如何選擇投資產品
投資不僅只有炒股一種方式!
投資可以分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兩種。實業投資與平常所說的做生意差不多;金融投資則包括了存款、銀行理財、債券、基金、股票、保險、貴金屬、外匯等,炒股只是其中一種。
投資新手可以按照以下進階流程,由淺入深選擇投資產品:
炒股是相對比較有難度的一種投資方式。目前,A股股票的數量有四千多隻,普通人要想從中買到牛股,這個概率還是很低的。再加上對上市公司的研究不夠充分,很容易被割韭菜。
所以,股票只能在這個階段,用閑錢參與。
最後,貴金屬和外匯最好不要參與,一方面是目前這兩方面的投資品種還不夠豐富,導致很多非法渠道混在其中;另一方面,普通人對這二者的分析研判難度都很大,所以不建議參與!
6. 炒房炒股都不是致富大招普通人還可以這樣實現財富增值
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富增值?
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考慮過。有些人很幸運找到了較好的方法並實現了財富增值;有些人或許思考出了一些方法,卻因為無法實踐而最終錯過了一次次財富增值的機會;有些人對此無限茫然,最終不了了之。還有一些人,他們壓根就沒想過增值自己的財富。
財富是否需要增值?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尤其在這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時代里,對普通人而言,將自己的財富增值尤為重要!
普通人的財富隨時會被掠奪
普通人的財富如果不增值,它就是在流失和縮水的。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讓時間稀釋了金錢的購買力。
假如現在你手裡有100萬,10年之後它的購買力還會像現在一樣強勁嗎?當然不會!想想幾十年前的情景就明白了。那時候,「萬元戶」還是富人的代名詞,幾千塊錢就能買一套房。而現在,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通貨膨脹也在潛滋暗長,當年幾千塊的房子如今要幾十萬上百萬上千萬才能擁有,而幾萬塊錢也就只夠富人買一個奢侈品包包。
通貨膨脹對財富的掠奪是無時不在的,但它往往對普通人更加殘忍。每當通貨膨脹來臨,富人總能更快更准確地找到優質資產,並將手中的資金順利轉化為優質資產,進而享受時代的紅利,實現財富增值。然而普通人卻往往沒有足夠的積累,也不具備發現和轉化資金為優質資產的能力,最終只能面臨財富隨時間推移而大幅縮水的命運。可怕的是,這種掠奪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通貨膨脹更像是「溫水煮青蛙」,讓普通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財富的貶值。
那麼我們現在面臨的通貨膨脹嚴重嗎?一般人們要想了解通貨膨脹率,通常會去先看下CPI。很遺憾,我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率不算低,而且是在升高的。
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通貨膨脹率(CPI指數)為1.59%,2018年為2.07%,2019年為2.9%。並且,這還只是一個平均值,實際的通脹率可能在5%左右。也就是說,現在你手裡的100萬,10年後可能購買力都不足50萬了。如果你還一直守著銀行賬戶上那點兒存款,10年後會不會很慌?
稀缺的財富機會
誰不希望財富不斷增值呢?但遺憾的是,財富增值的機會是非常稀缺的。對於普通人而言,這種機會就更加稀缺。
已故的周期天王、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曾經十分推崇「康波周期」理論,他認為普通人的人生財富機會基本上是由康波的運動給予的。」
「康波周期」指出:
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長期波動,每個波動周期都可以被劃分成回升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四個階段。周金濤通過康波周期理論成功預言了2008年次貸危機,後又預言2019年是資產價格周期性的低點。
周金濤認為:
「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你對資產價格的投資有什麼時間規律呢?一定是低點買進才有意義……在一個人60年的人生主要階段中,其中30年參與經濟生活, 30年中康波給予你的財富機會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僅僅三次的財富機會,普通人抓住的概率往往更少。富人有充裕的現金、敏銳的嗅覺和開闊的門路去做資產價格投資。同時,富人對於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更高。而普通人的投資渠道非常有限,應對風險的能力也非常低。一個不小心,可能不但沒抓住財富機會,反而搞得自己傾家盪產。
稀缺的核心資產
2019年開始蔓延的疫情讓全球經濟都患上了感冒。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各國使出渾身解數。以美國為代表的「撒錢派」祭出印鈔 「大殺器」,使得海量的貨幣洶涌流出。最終結果卻是全世界范圍的通貨膨脹泛濫,全世界普通人將為此買單。
另一方面,本就稀缺的優質核心資產變得更加炙手可熱。超發的貨幣並沒有湧向普通人,而是變成了富人手裡的籌碼。富人又用這些籌碼率先搶佔了那些優質核心資產。據IPS數據,僅在疫情暴發後的三個月里,億萬富豪們的資產就增加了5650億美元。
核心資產在各個產業領域都存在。比如,房地產業的核心資產是大城市黃金熱門地段的樓房;教育產業的核心資產是擁有優質資源的重點學校;醫葯產業是具有專利且治療疾病有特效的原研葯企……
可是普通人往往很難占據優質的核心資產。普通人所熱衷的銀行理財、各種類型的保險、信託產品,只是金融機構低成本融資的工具,很難規避長期通脹;大部分普通人持有的房產並不在核心區位;很多普通人購買的股票做的是短線投機,持有的股權或期權並不是有價值的核心企業……
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富進階?
那麼普通人到底該怎樣實現財富增值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己屬於哪一個資產所有權層級。不同的資產都有其對應的特定群體。
最核心的資產對應的是一個股東群體,按照股份比例劃分財富所有權。這個群體比較小眾,只有少部分人有機會直接參與,還有少部分人以投資各類PE/VC類基金的方式,間接入股了這類有價值的企業。這是資產所有權的第一個層級。
而這些最核心的資產對應的企業會有少部分核心中高層員工。他們有機會低價獲得公司的部分股權/ 期權,從而參與到了核心資產的分享。此外,很多第一層級的資產所有者會將資產的經營權拆分出來與外部合作,分享利益。那些有幸獲得核心資產股權和經營權的群體就形成了資產所有權的第二個層級。
核心資產所創造的價值會以產品和服務的形式和終端用戶見面,同時資產往往還有相對應的流通股票、權證、各種證券流通在二級市場。這個市場門檻相對較低,參與度較高,進而形成資產所有權的第三個層級。
遺憾的是,還有很多人不屬於任何一個資產所有權層級。那些沒能力、沒眼光、沒太多 社會 資源的普通人只能望資產興嘆。
同時,我們還要清楚普通人可以爭取的人生財富都有哪些。根據周金濤的總結,理論上只有那麼幾類——
1、大宗商品;2、房地產;
3、股票證券;4、藝術品市場。
但是根據周金濤的預測,2011年至少到2030年,商品的走勢都是熊市,所以不可能在商品方面取得大的收益。房地產周期20年輪回一次,15年上升,5年下降,一個人當中可以碰到兩次房地產周期。這次房地產的周期可能在2022年左右見底,之後又開始20年一個周期的回升期。至於藝術品市場的古玩、翡翠這類東西,過去一些年漲得很快的,反腐之後下降得厲害,看來也不能帶來太大收益。周金濤唯一給出例外的是股票證券類資產,他認為股票不是長周期問題,隨時波動,這個在周期中沒法明確定義。
既然周大神沒有給出明確的指示,那麼我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美國的富人是怎麼看待證券類資產的價值呢?根據瑞銀集團的一份對全球家族辦公室的調查,相比地產和債券,證券資產(28%)、私募股權(22%)是該人群持有比例最高的資產。
基金投資的魅力
數據顯示,最近兩年近7成家庭資產收益水平僅在4%左右,只有1成左右的新中產家庭能拿到年化20%收益率。可以想見,中國的大部分普通家庭還是以房產、理財等傳統資產投資為主。
不過,隨著房住不炒政策等持續施壓,靠房地產實現財富飛躍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渺茫。理財等投資方式對抗通脹的力度也是較為有限。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正在受到普通人的青睞。
股市的漲跌起伏讓很多普通人看到了財富的魅力。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通過股票實現暴富。那些股市裡一夜暴富的普通人鳳毛麟角,暴富往往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
首先,你要有龐大的資金量,普通人很多是沒有的。
其次,你要遇到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而那些賺幾十倍上百倍的機會是千載難逢的。
第三,你還需要精準的眼光,而普通人很多時候只能拼運氣。
第四,你要有很好的心態,要知道無欲則剛,關心則亂,可很多普通人做不到心態平和。
股市裡暴富很難,賠慘卻是相當容易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23日,剔除2019年12月31日後上市的股票,兩市3753隻個股,取得正收益的只有2268隻,比例只有60.43%。也就是說,如果你無差別地挑一隻A股,從年初持有到7月23日,有大約40%的概率虧損,完全不是你們想的買啥都賺。股市的致富快車還不能隨便上,說不定剛上車,就被甩下去了。
但是,如果普通人購買基金的話,賺錢概率就會遠遠高於購買股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主動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40.82%,正收益的基金佔比99.51%;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1.33%,正收益的基金佔比98.44%。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年初任意買入一隻主動管理的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有超過9成的概率能賺錢,無論是平均收益率還是取得正收益的概率,都遠遠超過A股平均水平!
很多普通人似乎也意識到了基金的賺錢效應。據海通證券的研究,2014年、2015年兩年居民更傾向以自己炒股的方式進入投資市場,而2019年以來,居民開始借道公募入市。此外有數據顯示,2019年居民通過銀證轉賬入市規模降至3621億元,通過公募基金(包括ETF)入市規模達到4153億元;到了2020年上半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了,居民通過銀證轉賬與公募基金(包括ETF)入市規模的比值達到1比1.2,反映了居民間接入市的趨勢越發明顯。
普通人炒股很難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對於散戶炒股具有很好的替代性。購買股票基金實際上是個人間接投資股票,又能夠直接享受高於市場平均收益率的長期收益。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想實現未來財富的增值,基金投資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