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3-12-13 23:16:38

❶ 試述我國證券市場上投資者的主要類型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簡述我國證券市場上投資者的主要類型及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答:1、根據其組織形式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按其性質分:政府類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投資者、企業法人機構投資者和合格境外投資者。
我國機構投資者分:基金、保險公司、證券經營機構、企業法人和外資。
基金:投資基金、社保基金和私募基金。 企業法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2、影響:
(1)機構投資者具有穩定市場的功能:
機構投資者一般進行組合投資,而且其逆趨勢選擇股票的行為有利於股市的穩定,買入急速下跌的股票和賣出快速上漲的股票,這本身可以矯正股市的非正常波動;
機構投資者由於資金規模大,可以構造足夠分散的投資組合,而且投資組合一旦構建,一般不輕易調整,這種策略顯然有利於股市的穩定。
(2)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證券市場的誠信水平和透明度,增強市場的流動性水平和引導長期投資理念等方面發揮作用。
我就知道這么多,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❷ 多家機構參與對股票的影響

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具體分析:
1、當整體市場處於平穩期的時候,股票里的機構多會給人更多的信任感,相對散戶而言,機構的研究能力更強,對股票的認知更全面,如果股票得到更多的機構認可,說明這些股票跟同類型的股票相比有更多的看點,機構的參與,特別是有影響力的機構的參與可以看作是對這些股票的一種背書。
2、當整個市場行情,大盤指數處於上升通道的時候,機構多的股票是更有優勢的股票,對於炒股用戶來說是好事。因為此時機構的資金是處於凈流入股票的狀態,就是有更多的機構參與到股票中來增持該股票,這樣必然會提升了這支股票的估值,持有這只股票的投資者就會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
3、但是當整個市場行情處於下降通道的時候熊市期的時候,如果用戶發現一隻股票里的機構多對於小散股民用戶來說不是好事情。因為機構不像大部分散戶,套住了就可以就地卧倒,他們可能因為資金流動性需求或者倉位控制的需求,減持手中本來很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這樣很容易造成股票價格波動,基本上的帶來的結果就是股票價格下跌,那對於持有該股的投資者來說就是損失。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拓展資料:
股票交易是指股票投資者之間按照市場價格對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所進行的買賣。股票公開轉讓的場所首先是證券交易所。中國大陸目前僅有兩家交易所,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機構介入對於股價什麼影響
投資者往往對於機構買入後的股票特別關注。以2月5日上證綜指下跌1.87%為例,當日3家機構買入北京科銳,次日該股股價(加權平均值,以下同)上漲,隔日下跌;同日還有兩家機構買入了精華制葯,結果其次日下跌,隔日下跌。但3日後,兩只股票都出現上漲。機構介入對於股價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投資者如何應用公開信息數據指導自己操作?我們通過統計歷史數據,找出大概率事件和規律將對於操作大有益處。
在深交所的解釋中,機構專用席位被解釋成基金、券商、社保基金、QFII等機構投資者所用交易席位統稱,這類投資方研發實力強、資金量大,他們的買賣動向被看成主流資金的想法,備受市場關注。我們以同時有兩家以上的機構買入的股票來做分析(這樣能更體現出機構一致的行為),找出2010年以來此類股票後續走勢的規律。這樣的樣本分析能夠得出大致定性的結論,如果時間向歷史追溯太長,市場環境畢竟不同,結論可能並不適宜今年的情況,不如先定性分析出來,及時指導未來對機構介入股的操作。機構介入短期錦上添花

❸ 機構買入股票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機構對股票持樂觀態度,機構會選擇更高質量的目標。一般機構投資者擁有大量的資金,可以主導股票的走勢。買入後,股價上漲的可能性很高。

機構是專門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又稱銀行家。

拓展資料

1.如果一個機構購買一隻股票,許多代表意味著股票將上漲。交易時間為4小時,分為兩個時段:周一至周五上午9:30 - 11:30和下午13:00 - 15:00。從上午9點15分開始,投資者就可以下單了。委託價格以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為限,即日限之間。9:25年前委託的名單在上午9點25分匹配,得到的價格就是所謂的「開盤價」。9: 25 - 9:30之間的委託名單9:30前不辦理。如果您委託的價格不能在本交易日交易,您必須每隔一個交易日重新注冊一次訂單。周六、周日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的休息日不進行交易。

我們需要注意:

1.新股只能認購一次,且不能撤回,重復認購除第一次有效外,其他均無效。而如果投資者操作不當導致新股重復認購,券商將重復凍結認購,重復認購部分無效且不能撤回。這樣會導致投資者資金當日無法使用,僅等到當日收盤時,交易所將其視為無效委託處理,資金在次日內返還投資者賬戶,投資者即可使用。

2.大宗交易機構專買,而且由於某種原因。當投資者出售即將下跌的股票時,他們不必購買人們打算立即購買的股票。因為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往往不是買另一隻股票的最佳時機。如果投資者堅持賣出自己的股票,就必須買入強勁的股票,很容易陷入低收高追的怪圈。因此,當投資者交換股票時,他們不需要同時買賣。當條件不成熟時,大宗交易機構的投資者可以耐心等待。在他們想買的股票適合人之前,投資者可以及時買人,而區塊交易機構最終會完成整個股票交易過程。

❹ A股市場大部分都是散戶,假如散戶都不炒股了,結果會怎麼樣

A股是95%都是個人投資者,說白了散戶就是A股的主體,散戶佔比股票市場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只有極少的部分,如果散戶都選擇退出A股市場,結果會發生以下幾種情況。

結果一:股票市場會變得死水一潭,根本沒有活躍度,很多股票會嚴重缺乏資金,也許一分錢可以玩一天,甚至一分錢可以玩一個月,每天開盤和不開盤根本沒有什麼區別,反正都沒有活躍度。

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後得知,如果散戶都退出a股市場的話,會發生三大結果,其一股市變成死水一潭;其二股市缺乏韭菜,都是機構投資者博弈;其三A股會被迫進入價值投資,結束投機市場等,除了這三大結果之外,當然還會有其他不利影響。

通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股票市場是不可缺散戶的,散戶是股票市場的重要角色,散戶在股票市場具有很大的作用,大家是否認同?

❺ 機構凈買入對股票後期的影響

在股票市場上,機構買入意味著機構投資者比較看好該股,認為該股後期會上漲,是一種利好的消息,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從而推動股價上漲,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導致股價在機構買入時,出現下跌的情況。
1、市場行情較差
在機構買入時,市場行情較差,市場上的投資者恐慌,擔心股價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出現大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大量的賣出,股票在賣出單的影響下,從而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2、主力出貨:
主力借機構買入進行出貨操作,即主力在機構買入時, 在上方派發手中的籌碼,等籌碼派發完成之後,股價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總之,投資者在機構買入時,應結合市場上的其他因素綜合的分析個股。
(5)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擴展閱讀: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交易時間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交易費用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
2015年8月1日起,深市、滬市股票的買進和賣出都要照成交金額0.02‰收取過戶費。
以上費用,小於1分錢的部分,按四捨五入收取。
還有一個很少時間發生的費用:批量利息歸本。相當於股民把錢交給了券商,券商在一定時間內,返回給股民一定的活期利息。

❻ 機構投資者的機構投資者的作用

一、機構投資者在股市擴容和國有企業改制所起的作用
我國證券市場從試點伊始就承擔了為國有企業服務的責任,證券市場在國有企業改革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
(1)國有企業通過改造為上市公司,獲得了直接的融資渠道,可以加快企業技術改造的步伐,為企業規模的壯大和有效的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條件。企業上市有利於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2)國有企業通過在證券市場上市,可以引進現代企業制度的運行機制和運行環境,規范企業的經營運作。企業上市以後,信息披露工作加強,使企業的透明度提高,在各方的監督和制約下,不斷強化著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證券市場為國有企業的重組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剝離不良資產,將子公司或部分優良資產先行上市後再將其他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等重組活動,實現優勝劣汰,優化了企業的組織結構,改善了企業的發展機制,提高了企業的整合能力,使企業走上了持續發展之路;
(3)證券市場還可以通過引導資金流向,使一些有成長性的企業的股價上揚,從而為該類企業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股本擴張成為可能,同時使一些業績差、成長性不佳的企業的股價下滑,難以再次籌集資金,以致逐漸消亡或者被重組。
機構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主體之一,所以在國有企業改制和證券市場擴容中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機構投資者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
首先,機構投資者在企業改制中起到直接作用:國有企業上市之前一定要進行股份制改造,根據我國《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企業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並上市要經過提出改制申請,選聘中介機構,制定並實施企業改制、重組方案,提出股票發行及上市申請,發行及上市輔導,發行股票、召開創立大會,申請設立登記,上市交易等九個步驟。其中選聘中介機構中的主承銷商就是機構投資者中的證券公司,制定並實施企業改制、重組方案、發行及上市輔導、發行股票等步驟也必須要有證券公司參加。
其次,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擴容中起到了間接作用:隨著經濟發展對證券市場依賴程度的加深,證券市場將不斷擴大,股市能否在擴容中保持平穩發展,關鍵在於資金擴容能否跟上股市擴容的步伐。長期以來,市場流動資金不足一直是困擾我國股市二級市場走勢的一個難題,隨著股市擴容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大量股本龐大的國有改制企業上市以後,擴容速度與資金相對不足的矛盾顯得越來越突出。據統計,到1999年底為止,我國滬深兩地股市的市價總值為2.6萬億元,而到2000年上半年已達4.1萬億元,半年增加了50%以上,2001年在市道低迷的情況下仍保持了一定的擴容速度。面對市場的急劇發展,如果沒有新的增量資金進場,股市將難以長期維持在當前的位置並且繼續走高。機構投資者通過專家理財和規模效應,有利於吸引部分潛在投資資金進入股市,有效地擴大股市資金的供給渠道,促進市場的活躍和規模的擴大。據估計,券商通過增資擴股和進入拆借市場以及股票抵押融資可新增資金約400億元左右;基金通過原有投資基金重組擴募、向保險公司配售以及創立開放式基金新品種等措施而產生的擴張潛力約在500億元左右;三類企業以及其他法人可能給股市新增資金約1000億元左右。
一級市場股票的順利發行需要有一個有容量和活躍的二級市場,沒有活躍的二級市場,股票發行工作很難完成,這一點相信經歷過1994年、1995年的投資者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如果沒有一個有容量和大量資金承接力的二級市場,大量的改制後的國有企業就不能夠順利上市。機構投資者的出現將給中國證券市場帶來根本性的改變,能夠促進二級市場擴容和活躍,從而使一級市場的發行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有了一級市場的順利發行,國有企業的大規模改制才能夠順利進行。再次,機構投資者在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運用自己在管理方面和人才方面的優勢,幫助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也可以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對企業進行再次的改組,使企業成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具有活力的現代企業,在內部組織方面建成一個比較適合中國發展的結構模式。機構投資者在實現資源配置方面起的作用更加明顯,機構投資者通過自己在信息掌握和信息分析方面的優勢,發現市場上的有價值的企業進行投資,可以使該類企業股價上揚,從而為該類企業進行擴大再生產提供了條件,2000年中國證券市場上信息產業類的股票的增發行為,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另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在證券市場上收購虧損企業,然後注入優質資產,使企業起死回生的重組兼並活動,也起到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而且還活躍了市場。這兩種行為充分體現了機構投資者在市場資金配置和殼資源再利用方面起到的作用。
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要著重發展資本市場。繼續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資產重組、資本運營、資產證券化。企業改制、企業股權證券化和債權證券化就需要依靠投資銀行業中投資銀行家、金融工程師運用專業技術和金融工具幫企業籌劃設計完成的,企業資本運營、兼並、重組離開投資銀行家是寸步難行。我國國有工商企業巨額的(約有3萬億元)閑置存量資產,如果沒有強大的投資銀行業加以重新組合和證券化,要想較快搞活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機構投資者在企業改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機構投資者在法人治理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在中國,隨著市場的擴大,機構投資者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機構投資在國內證券市場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將逐漸擴大,成為證券市場上的主體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是否參與公司治理結構,如果參加如何發揮其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作用自然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的機構投資者正處於蓬勃發展之中,在目前可以入市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和實業公司這三類機構進一步發展的速度與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在上市公司治理及其自身的治理方面的實際運作情況。上市公司治理質量提高以及執行以公司治理為導向的投資戰略的機構投資者的增多,將大大加快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和機構投資者的壯大是互為依賴和相互促進的。
從中國機構投資者的角度看,在中國目前的市場上執行以公司為導向的投資戰略,在政策和法規對此沒有什麼限制,上市公司方面也還很少有採取如分類董事會等阻礙新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手段,監管部門也在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剩下的問題就是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如何參與公司治理,如何能夠執行一種以公司治理為導向的投資戰略而盈利了。
這需要對目前中國上市公司股價與公司治理相關的內在價值之間的關系作出一個基本的判斷。目前,中國證券市場股價的升降中原因比較復雜,但從中長線的趨勢來看,優劣公司之間市場價值的差異也還是能夠顯示出來的,「機構投資者」和中長線股民增多也是不爭的事實。頻頻暴露出的上市公司治理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亦可謂「觸目驚心」,這就給公司治理導向的機構投資者「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用武之地」。
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治理的參與可以有三種深度或三個方向:一是著重於一般性的公司治理,主要涉及股東、董事、經理層關系和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二是著重於與行業相關的公司治理,探尋適應於所屬行業的最佳公司治理行為;三是著重於監察公司內部的執行和控制系統。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剛剛開始關注公司治理,在一般性的公司治理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三、機構投資者在國有股減持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要談機構投資者在國有股減持問題上能夠起的作用,首先應該明確國家進行國有股減持的原因、目的、意義等,以及減持的方式和減持後的資金投向等問題。這些問題明確之後,則很好確定機構投資者在其中起的作用。
國有股減持的原因和目的:
黨中央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的基本要求、以及國有企業的制度變遷選擇,意味著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進入優化所有權結構、增強所有權控制效率階段,或者說改革已經到了要解決國有企業所有權結構的問題上。這是國家要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根本原因。
減持國有股意義:
主要體現在(1)增強國有資產存量的流動性。(2)為公眾流通股、法人股、國有股走向統一奠定基礎,與國際慣例接軌。(3)真正實現國有控股企業股權多元化的功能,形成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4)有利於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資源配置效率。(5)有利於吸引社會投資者進入國家壟斷產業,建立企業戰略聯盟。
國有股減持的方式和資金投向:
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國有股股份回購(資產回購和現金回購),國有股轉為優先股或債權、直接出售國有股、增發社會流通股、發行可轉換債券、引進國有投資公司等戰略投資者,等等。減持後的主要投向,一部分投向社會保障基金,一部分由國家財政進行再投資。
通過上面對國有股減持的目的、意義、方式和減持後的資金投向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該機構投資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間接和直接兩個方面。間接的作用: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國有股減持成功的最根本保障是———一個成功的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作為證券市場上最重要的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對國有股的成功減持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國有股的減持以目前已經有的幾種方式來看,都要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這其中,一是增加股票的供給導致資金分流,對市場造成沖擊;二是國有股減持對市場投資者的心理造成較大的壓力。直接的作用:機構投資者是減持方案的設計者和執行者。1999年底,中國證監會以配售方式,將「中國嘉陵」和「貴州輪胎」的一部分國有股轉以10倍左右市盈率的價格配售給公眾投資者,邁出了以公開方式減持國有股的第一步,而證券公司作為這部分減持股份的主承銷商直接參與了配售工作。由於這個方案的減持價格和減持比例與市場的預期有較大偏差,所以這個方案一推出,即受到市場各方的抨擊,市場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挫。應該說這個減持方案的設計是比較失敗的,但是最後減持股份得以成功轉讓,方案完成多虧了參與配售的主承銷商包銷了很大一部分國有股權。1999年12月16日申能股份公告將以現金回購母公司持有的10億股國有法人股,每股價格為2.51元,目前該方案已經按時完成,市場的反應很好。這一減持方案的設計者是南方證券公司。國有股回購這一減持方案受到市場的歡迎,這一點從一家公司傳出要進行國有股回購的消息之後,該公司股票大漲就可以證明。在2000年中期,雲天化也公布進行國有股股權的回購。估計在一定時間內,國有股股權回購的方式將成為國有股減持的主要方式。另一種方案———向國有投資公司轉讓國有股股權的方案,該方案將國有投資公司作為國有股的受讓方,受讓
資金的來源主要是銀行信貸資金和國家增資,受讓後在適當的時候,再在二級市場進行流通。這個方案作為機構投資者之一的國有投資公司更是重任在肩,在其中起到了國有股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緩沖器的作用,而且減持需要的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於潛在的機構投資者———商業銀行。還有一種方案是設立一個專門用於減持國有股的基金,通過發售基金的收入,從國家手中收購國有股股權。這種方式使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中又添子一個新的成員———減持基金(其模式類似與香港的盈富基金模式)。從國有股減持後的資金投向來看,其中一部分用於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這使社會保障基金能夠有資金進行支付,而且一旦管理部門允許社保基金入市,能夠為機構投資者的壯大作出貢獻。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以目前的證券市場規模和市場參與主體機構投資者現有的規模和實力難以在短期內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但是也只有機構投資者才能夠完成這一歷史重任,這需要機構投資者迅速地成長起來。
四、機構投資者在債轉股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因為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本身就是機構投資者,所以機構投資者在債轉股實施中的作用,人們應該是很清楚的。從下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資產管理公司的任務的艱巨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注冊資本總共為400億元,從銀行剝離到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總額為1.3萬億元,其中通過採取債轉股方式來處置的不良資產總額為4596億元,涉及債轉股企業601戶。由於債轉股問題關繫到我國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二者的命運,所以應該對債轉股這一改革措施推出的背景、實質和要達到的目標進行分析,只有對這些問題了解清楚之後,才能更清楚機構投資者的重要作用。
債轉股推出的背景: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國有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全國大部分國有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困難企業的特徵是負債率居高不下、資金嚴重匱乏。由於歷史原因,許多國有企業在設立時形成的貸款始終壓迫著企業的神經,每年高額的利息足以消耗掉企業大部或全部利潤,經營的積極性被壓制了。另一方面,由於國有企業無法按期歸還貸款,使國有銀行中產生大量不良資產,也影響著銀行真正走上商業化經營之路,商業銀行難「商業」是現有金融體制改革的症結。在這一背景之下,「債轉股」,這種改革方案被提了出來。
債轉股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實質:債轉股要解決的問題的表象是一方面,通過國有企業的債權轉成股權,從而減輕國企財務負擔,使企業能夠正常生產經營;另一方面,通過接收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使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從而改善銀行資產質量,加快銀行的商業化改革的進程,減少金融風險出現的可能性。這里需要討論的是,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的原因真是債務負擔過重嗎?目前有一種通行的說法認為國有企業效益不好是由於銀行債務負擔過重造成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了。應該說是因為國有企業效益差,所以才付不起銀行的利息。國有企業效益差才是問題的實質。
造成國有企業效益差的原因很多,如「所有者缺位」造成企業效益無人關心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上三類生產主體國有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之間的不平等競爭造成的。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過程中,由於歷史遺留下的很多問題造成國有企業先天背負著很多政策性負擔,這種政策性負擔過重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過高。而造成這些負擔的責任在於政府,所以政府對這些企業給予補貼。但是企業虧損的原因既有政策性虧損也有經營性虧損,政府應該只對政策性虧損給予補貼,但實際情況是無論哪一種虧損,企業都要求政府補貼。長期如此,造成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喪失殆盡,而且為了尋求補貼還造成了很多腐敗問題。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所背負的政策性負擔可分成兩個大類:一是社會性政策負擔,一是戰略性政策負擔:社會性政策負擔包括國有企業中的養老保險和冗員等。
除了社會性政策負擔外,國家為了發展戰略的目標建立的一些大型企業。然而,這些不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在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是沒有自生能力的,這些國有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是國家戰略決策的結果,並非企業的自主選擇,所以,這種負擔可稱為戰略性政策負擔。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債轉股實施過程中要解決的實質性問題是解除國有企業政策性負擔的問題。
債轉股要實現的目標: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是利用10年的時間,將股權變現而退出現有的投資領域,收回投資。而作為國家實施債轉股要實現的目標是通過實施債轉股,實現國有企業的扭虧為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可持續發展。金融管理公司實現股權變現的主要方式是股權回購、上市流通和股權轉讓等方式。
從國家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看,兩者的利益取向並不完全一樣。而且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效益差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性負擔過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實施債轉股之後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債轉股的政策並未明確表明,金融管理公司可以接管企業,而且由於企業進行債轉股的初衷是減免債務,而不是接受管理。管理公司既無權利接管企業又無能力減輕國有企業政策性負擔,所以管理公司很難轉變企業的現狀。而且金融管理公司的目標是將股權變現收回投資,屬於短期行為,所以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未必會很關心。
從金融管理公司收回投資的方式分析,在已簽署債轉股協議的企業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普遍採取了股權回購、企業上市和股權轉讓等退出模式。這些退出方式的實現都需要有像證券公司這樣的機構投資者運用重組、並購等手段,幫助企業進行重整再造之後,才能進行。但是,企業上市這一途徑也只能是債轉股企業中很少部分的優秀企業能夠實現的,大多數債轉股企業仍將是非上市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實現退出的另一種主要方式是向機構投資者轉讓股權。也就是由機構投資者主要是三類企業和一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充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手中的股權的受讓者。這樣做的好處是這些公司大都是上市公司或者有一家或幾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受讓這些股權之後,可以通過重組等方式進入到上市公司中,從而完成流通過程。
1.從債轉股業務流程上分析,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負責接受和處置不良資產,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債轉股;三類企業則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股權轉讓時,收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權。由此可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國有投資公司其實是在債轉股不同階段負主要操作之責。
2.從經營目標上分析,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的、直接的經營目標;三類企業則以推進國有產權的資本化和市場化、實現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作為主要經營目標。因此,在經營目標上兩者各有側重。
3.從對債轉股企業的介入程度看,三類企業由於身處行業之中,對行業和企業需要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自然對債轉股企業的介入程度可能要深入得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金融管理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的一員,在債轉股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無人可比,其他機構投資者例如券商在其中起到設計師的作用。三類企業參與債轉股的工作是一點想法,如果這種想法可行,則三類企業在債轉股後期的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將超過金融管理公司。
五、機構投資者在穩定市場和豐富市場金融品種方面起到的作用
促成機構投資者在穩定市場和豐富金融品種方面起作用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市場的發展的需要,一是機構投資者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推出金融品種的目的也是為了市場的穩定。(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創新品種是———股票指數期貨)
機構投資者在維護市場穩定方面作用體現在:通過自身的研究力量和信息優勢,對各類信息進行真偽辨別,他們選擇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並做中長期持有,這就能夠起到抑制市場短期波動幅度過大的作用,而且有利於導入理性、成熟的投資理念,引導廣大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鼓勵投資、遏制投機,促進證券市場規范、穩健、高效地運作。
證券市場上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由於機構投資者的存在和快速的發展壯大,使該品種的推出時間被大大加快了。
機構投資者力促「股指期貨」推出的原因分析:
1、股指期貨本身的功能決定,這一金融品種有利於市場的穩定
股市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面臨的風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股市的整體風險,又稱為系統風險,即所有或大多數股票的價格一起波動的風險。另一種是個股風險,又稱為非系統風險,即持有單個股票所面臨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通過投資組合,即同時購買多種風險不同的股票,可以較好地規避非系統風險,但不能有效地規避整個股市下跌所帶來的系統風險。由於股票指數基本上能代表整個市場股票價格變動的趨勢和幅度,人們開始嘗試著將股票指數改造成一種可交易的期貨合約並利用它對所有股票進行套期保值,規避系統風險,於是股指期貨應運而生。股指期貨就是一種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股指期貨的主要功能體現在:迴避系統風險、鎖定預期利潤、充分利用期貨保證金的信用擴張,及時捕捉市場機會。
股指期貨的這幾個功能使機構投資者能夠很好的規避風險,而且使用得當,還能夠利用股指期貨的杠桿作用,獲取更大的收益。
2、機構投資者實力增長迅速和市場監管力度加大,造成機構投資者產生避險需求
市場上傳出應該推出「股指期貨」的呼籲的時間與管理層要試點發展「開放式基金」的時間基本上是一致的。理由是開放式基金的金額不固定,隨時有贖回的壓力,如果沒有相應的拋空機制,開放式基金將面臨很大的風險。但是,只有開放式基金需要這一避險工具嗎?其他機構投資者呢?
中國證券市場的波動性較強,當討論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時,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是由於市場上個人投資者佔到主導地位造成的。這種結論的導出是以機構投資者主要從事投資活動和個人投資者主要從事投機活動為前提的。如果這個結論成立,就可以導出另一個推論,當個人投資者佔主導地位時,市場的投機氣氛較濃,所以這時的市場的波動幅度大;當以投資為投資理念為主導的機構投資者占市場的主導地位時,市場的波動幅度小,所以機構投資者對市場應該有穩定作用。
這里有一個疑問,中國證券市場的波動性較強的問題是存在的,但是是否是由於投資者的結構性原因造成呢?我們認為市場的波動性強是由於交易制度設置上的缺陷造成的。中國證券市場的交易制度中沒有做空機制,造成只有買入之後上漲投資者才能夠盈利。當賬面的盈利豐厚之後,只有拋出才能兌現盈利。這就造成市場漲時瘋狂,跌時狂暴的波動性的特點。
當整個市場進入小利時代。這里的小利是相對於過去的暴利、大利而言的,迫使機構投資者開始追求穩定的利潤,將風險因素放在首位考慮。當市場處於暴利階段,而且監管力度不是很強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坐莊」等方式獲取超額利潤,所以對迴避風險的金融創新品種的需求不是很大;當市場進入小利階段而且監管力度加大,使機構「坐莊」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這時機構投資者對引進新的金融品種以迴避越來越大的市場的風險的需求大大增加,所以會力促「股指期貨」的推出。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機構投資者對市場能夠起到穩定作用,主要是基於其長期投資的理念。由於至目前為止,股票指數期貨還沒有推出,所以機構投資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僅僅是一種推想。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股票指數期貨的推出將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機構投資者發展了,將會有更多的需求———對於金融衍生工具。

❼ 機構持倉對一隻股票的影響有什麼影響若無主力機構持倉會有什麼影響

每次在股價上漲或者下跌的時候,總有不少股民朋友將主力資金的凈流入或凈流出作為股價走勢判斷的依據。其實很多人並不太了解主力資金,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就非常常見了,虧錢了都還不知道。所以今天學姐就跟大家好好講講主力資金,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這篇文章最好全部看完,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到第二點上去。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主力資金是什麼?
資金量相對大,並且會對個股的股價造成很大影響的這類資金,我們把這個統稱為主力資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養老金、中央匯金、證金、外資(QFII、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游資、企業大股東等。此中會比較簡單就引發整個股票市場波動的主力資金之一的肯定要數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
通常情況下,「北」指的是滬深兩市的股票,所以那些流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都稱為北向資金;而港股的代碼是「南」,所以才會把流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叫做南向資金。為什麼要注意北向資金,因為北向資金背後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這是一方面,擁有一些散戶無法得知的信息,固而北向資金還有著另外一個稱號也就是「聰明資金」,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在北向資金行為的中得到一點投資的機會。
券商機構資金則不但具有渠道上風,並且能及時拿到一手資料,個股選擇的標准通常是業績較為優秀、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很多時候個股的資金力量會影響到他們的主升浪,所以也被叫做「轎夫」。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薦給你一個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資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總體而言,只要發生主力資金流入量大於流出量的情況,也就表示股票市場里的供要小於求,股票價格自然就漲了不少;主力資金流入量小於流出量,說明供大於求,股價下跌就會成為成為必然,在股票的價格走向方面,會受到主力的資金留向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單看流入流出的數據無法保證准確率,主力資金大量流出,股票卻漲價的情況也有可能會出現,其背後原因是主力利用少量的資金拉升股價誘多,然後逐步以小單的形式出貨,而且不斷的會有散戶接盤,因此股價也會上漲。所以只有通過全面的分析,只有這樣才會選出一隻優質的股票,止損位和止盈位都提前設置好並且及時跟進,到位及時作出相應的措施才是能決定著中小投資者是否能在股市中盈利的關鍵。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❽ 機構調研的股票是好還是壞對股票的影響大嗎

在股票市場中有很多參與投資的機構,這些機構通常在投資股票之前會對上市公司做調研和研究,有一些機構也會發布出來調研上市公司的情況。那麼被機構調研的股票是好還是壞?

首先機構調研上市公司並不代表一定會投資這家公司,調研是為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有可投資性,並沒有完全有效的利好或者利空。大部分是賣方分析師(「專業研究推銷股票的人」)為了提高市場的關注度,關注度提高後,會使上市公司融資方面得到改善。
當上市公司希望被市場關注時,會組織投資者進行參觀調研、組織會議、給出投資承諾等方式。如果後續上市公司兌現承諾、業績出眾,基本面較好,組織的投資者調研活動就會使市場關注度提高,通常會使股價出現一波上漲行情。
在市場中,通常對於傳統行業、金融行業、權重股、大盤股等行業板塊,相對於其他行業板塊來說,對於市場熱度和漲跌影響並不會很大。相對於中小盤、高新板塊的個股會受到機構調研的影響較大,這種就是上市公司後續有融資需求,借著機構調研抬高股價,方面後續融資。
如果調研機構前期重倉持有調研上市公司的股票。那麼其他投資者就需要注意,機構有可能通過調研的方式提高市場關注度後,抬高股價方便機構賣出手中獲利盤。
總體來說,對於股票來說並沒有完全有效的利好或者利空影響。只有被調研的上市公司本身基本面較好,才會提高市場的關注度。如果公司基本面較弱,股價處於高位,投資者就需要注意機構出貨風險。但投資市場中沒有完美的投資方法和解讀方法,都是需要結合其他市場指標和市場環境以及個股情況進行參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❾ 機構買入後為什麼大跌

在股票市場上,機構買入意味著機構投資者比較看好該股,認為該股後期會上漲,是一種利好的消息,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從而推動股價上漲,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導致股價在機構買入時,出現下跌的情況。
1.市場行情較差
在機構買入時,市場行情較差,市場上的投資者恐慌,擔心股價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出現大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大量的賣出,股票在賣出單的影響下,從而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2.主力出貨
主力借機構買入進行出貨操作,即主力在機構買入時, 在上方派發手中的籌碼,等籌碼派發完成之後,股價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機構大量買入,一般情況下是好事。
1.機構大量購買股票,這通常是件好事;機構投資者的大量購入表明,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總體表現較好。大多數機構投資者的業績要求高於普通投資組合投資者。
2.證券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眾多,根據其投資年限可分為短期機構投資者、中期機構投資者和長期機構投資者。股票市場上短期機構投資者相對較少,這通常意味著流動資金屬於不同類別的機構投資者,股票購買通常是一種短期投機行為。
3.長期機構投資者一般持倉3年以上,有時甚至10年以上,基本正常;這些基金一般是社會保障基金、國家重點戰略基金和部分私募股權基金,持股非常穩定,基金規模很大,是證券市場的重要投資者。
4.機構大量買入是指機構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大量地買入該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機構比較看好該股的後期走勢,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共同推動股價上漲,是一種利好,但是也會出現以下的情況導致機構大量買入不一定是好事。

閱讀全文

與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退市的股票如何銷戶 瀏覽:847
和華為相關的科技股票 瀏覽:830
東方財富股票委託交易有效時間 瀏覽:490
航天動力的歷史股票數據查詢 瀏覽:824
方正證券買不了300開頭的股票 瀏覽:391
甘谷中國電信股票信息 瀏覽:707
股票逐筆成交明細還原指標 瀏覽:812
開股票賬戶影響房貸嗎 瀏覽:860
中國核工業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619
中國股票一共有多少龍頭企業 瀏覽:671
軟體股票是周期股嗎 瀏覽:334
2017st股票炒作 瀏覽:272
股票怎麼發給員工 瀏覽:203
創業版可長期持有的股票 瀏覽:24
股票賬戶轉給其他人可以嗎 瀏覽:987
員工股票套現要交稅嗎 瀏覽:193
etf軍工股有哪些股票 瀏覽:826
股票討論app下載排名 瀏覽:859
工商建設銀行股票 瀏覽:603
融創中國股票數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