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醫葯股值得投資嗎
我個人認為醫葯類股票目前短線還不值得投資,但中長線是一個逐步低吸的機會,醫葯股適合長期價值投資。
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分析一下醫葯類股票短期為什麼不值得投資,理由有兩點:
理由一:因為醫葯股當前還處於下跌調整狀態,短期調整還未結束,醫葯股暫時還沒有多大投資價值。
通過上面對於醫葯類股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得知,醫葯類短期還是不適合投資者的,短期風險還太大了,只適合關注。真正想要從醫葯類股票吃肉,一定要抓時機,也就是等等醫葯類股票字再次調整下來後的機會,進行分批中長線低吸持股。
總之醫葯類股票是適合長期投資,不適合短期投資,能否值得投資一定要根據不同醫葯股來判斷,選擇優質醫葯類股票是最好的。
❷ 末明醫葯股票股吧
金融界APP2021年11月30日訊,未名醫葯(002581) 報收20.01元,漲幅10.01%,成交量6749.03萬股,成交額127978.16萬元,換手率16.84%,振幅12.31%,量比2.51。未名醫葯盤中快速反彈,5分鍾內漲幅超過2%,截至9點54分,報20.22元,成交2.65億元,換手率3.36%。
拓展資料:
1、 未名一直在壓制就是抱有私有化SVA的可能,漲的太多私有化成本會增加天量。所以未名不會出現40、50。一旦成功沒有三位數是買不進的。所以未名只能反復摩擦,也只能反復摩擦。未名生物醫葯有限公司於1998年12月10日在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楊曉敏,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生物技術研究、生物產品及相應的高技術產品的開發等。
2、「中國最大校企」北大方正自2019年12月首現債券違約,到今年10月22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北大方正重整之路愈發清晰。自北大方正之後,又一北大校企——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也進入了破產重組的收尾階段。10月28日晚,未名醫葯(002581.SZ)表示,控股股東未名集團所持26.38%的股份,約1.74億股已全部被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
3、實際上,未名集團曾是與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北京北大資源集團、北大青鳥並列的北京大學四大產業之一,其業務覆蓋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生物智造等多個領域。然而,從2017年起,未名集團就因債務危機開始走下坡路,2019年就被曝出因債務違約而宣布破產重整,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4、曾定位為「世界生物經濟策源地」的未名集團為何會走向破產之路?野馬財經發現,與北大方正和北大資源不同的是,除了公司體量相差較大之外,未名集團的大股東並不是北京大學,而是潘愛華,一位北大教授 。2015年9月,萬昌科技通過定向增發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未名醫葯100%的股權被反向收購,未名醫葯完成借殼上市。時為北大教授的潘愛華藉此成為公司實控人。
5、沒過多久,未名集團由於自身資金流緊缺,就將自身持有的未名醫葯的股權幾乎全部質押。然而,此後幾年未名醫葯股價節節下跌,從2015年42.22元/股,一路跌到5.5元/股,最終未名集團所質押的股份在2019年遭到強制平倉
❸ 未名醫葯為什麼跌得這么厲害
未名醫葯股集體大跌的一個原因是,機構對於第三輪葯品帶量采購即將啟動的消息持謹慎態度;對於葯企而言,雖然這個行業很賺錢,但葯品要進入醫保目錄,其意義值得探討。老百姓顯然希望葯品進入醫保目錄,這樣大家都用得上便宜的好葯。
但對葯企而言,葯品如果不能進入醫保目錄,這是一個利空,但要讓葯品進入目錄,又要讓利於民,所以這確實是一件比較矛盾的事情。所以帶量采購導致葯品價格下跌,正是本輪醫葯股大跌的主因之一。
拓展資料1、市場仍需要理性看待此次葯品集中采購結果,從醫保資金的收支角度看,2018年1~10月醫保結存率依然有19.97%(去年同期23.86%,全年19.17%),總體仍較為良性。葯品集中采購更多是推動醫保資金的騰籠換鳥,需要關注醫保資金的結構性紅利。考慮到政策的情緒性影響,短期可以繼續關注非葯板塊投資機會。但中長期而言,行業依然值得看好。實際上,去年醫葯股也因這件事出現階段性調整,但時間拉長來看,並不妨礙醫葯股的長期趨勢。
2、未名醫葯方面,依舊是散戶博弈的格局,買賣雙方總計十個龍虎榜席位中,東方財富拉薩營業部占據六席,沒有較為常見的游資席位現身。10月19日晚間,未名醫葯在回復函中表示,對於參股公司北京科興參與科興中維合作開發研製新冠疫苗項目的事項,至今仍未得到北京科興的有效答復。
3、有機構投顧分析認為,疫苗板塊普漲的行情已經接近尾聲,從研發進度來看只有康希諾等少數幾家上市公司有望在新冠疫苗面市後受益,疫情階段機構資金抱團疫苗板塊防禦的時點已經過去,近期市場表現來看,游資正在最後的炒作階段把籌碼倒給散戶接盤,即便近期疫苗板塊有所反彈,也已經到了行情的「魚尾」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