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葯龍頭股有哪些
醫葯板塊的龍頭股:
1、白雲山a:據以前報道,白雲山a控股股東廣葯集團聯合華南新葯創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機構宣布啟動抗"超級細菌"葯物
研發大課題,將共同攻關三大研究項目:白雲山板藍根等10大抗菌消炎中葯改善耐葯性研究;抗菌消炎中葯和西葯抗生素聯合用葯方案篩選;"中國中葯抗之霸"
新葯研究課題。不過白雲山此前曾經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攻關的三大研究項目中,目前僅第一大項目涉及公司。
2、四環生物:由於超級細菌和國
內蜱蟲事件的影響,醫葯板塊反復出現炒作之勢,盤子較小的聯環葯業為龍頭,不過在深交所加大對此類股票的監管下,但醫葯板塊的炒作有出現轉移的跡象,在江
蘇證券史甚至a股史上,四環生物就已頗具傳奇色彩。該股原名"蘇三山a",上市至今十次更換證券簡稱。
3、廣州葯業:廣葯集團聯合華南新
葯創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啟動了《廣葯集團抗"超級細菌"葯物研發大課題》,將發揮中醫葯優勢對抗"超級細菌"。廣葯集團總經理李楚源宣布廣葯集團將
首批投入5000萬元作為項目首期經費,同時華南新葯創制中心也將配套經費,用於聯合項目研究。
4、聯環葯業:藉助國外對有關"超級細
菌"報道的因素,前期以聯環葯業為龍頭的生物制葯板塊受到短線資金的熱炒。從基本面來看,該公司近兩年業績雖然穩定,但明顯缺乏成長性,鮮有機構關注。不
過公司公告已稱尚無法判定公司硫酸黏菌素片是否與媒體報道中能夠抑制"超級細菌"的多黏菌素為同一分子結構的葯物。
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經驗與技巧,理性的去判斷股票最佳買賣時機,這樣才能從中獲取利益,新手在經驗的情況下多看少動,平時多去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這樣少走彎路、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我現在也一直在追蹤牛股寶里的牛人學習,感覺還不錯,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才是炒股的真理。祝投資愉快
❷ 巴菲特巴菲特歷史上持有過哪些股票
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2)2003年投資什麼股票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IBM索羅斯增持金融股
13F數據顯示,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場上的持倉規模達到1889億美元,市值僅比前一個季度減少了22.2億美元。經歷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動,巴菲特不為所動,只是稍許減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後,巴菲特選擇了徹底放手,上季度還持有的200萬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認為,巴菲特投資IBM的時機並不好,這一筆投資並不能說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資。
❸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跌幅跌了80%,美國會發生什麼事
本文聚焦:
一、四大信號告訴你, 美股危險時刻來了
二、大漲終結,崩盤即將開始!投資者該怎麼辦?
貝瑞研究聲明: 文中觀點基於公開市場數據及信息,觀點僅供探討及交流,據此建議操作,買賣風險自負。
Steve Sjuggerud 博士是華爾街著名的前對沖基金經理、經紀人和共同基金副總裁,他的觀點經常被曾被《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華盛頓郵報》、彭博社、福克斯商業新聞網引用。
更重要的是,Sjuggerud博士在過去20年裡幫助個人投資者看清了大局下的投資趨勢——他建議2003年投資黃金,2012年投資生物科技,2011年投資房地產,2016年投資中國股票,並在近年持續發聲抓住融漲行情。
以上的預測,結果均已證實。
Sjuggerud博士也成功地敦促美國人利用股市融漲賺錢,
而今天,值得注意的是,Steve 近日密集發聲:「融漲(Melt Up)將在2021年結束,崩盤(Melt Down)或在近在咫尺」。
註:本文中在Steve 的「融漲」(Melt Up)可以理解為市場處於暴跌前的加速上漲階段,所有標的都全面上漲,是最容易賺錢的行情,也是牛市結束前的最後階段。因此「崩盤」(Melt Down)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市場不會一味地單邊上漲。
2020年底Steve還堅持融漲持續的觀點,為什麼3月發出了緊急的且非常慎重的「變盤警告」?而一旦崩盤正式來臨,什麼時候來臨,投資者該怎麼操作,提前預警信號有嗎?如何保全,以及甚至有什麼獲利策略?
無論您是否是貝瑞研究金牌分析師 Steve Sjuggerud「神預測」的見證者,為了回答以上的問題,我們來解讀一下這位大牛的策略。
上世紀70年代,傳奇基金經理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回報率為4200%,而當時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僅為47%。
彼時的索羅斯怎麼能如此戲劇性地超越市場呢?其學生兼曾經的同事,華譽有「華爾街神童」之稱的對沖基金經理Stanley Druckenmiller(斯坦利·德魯肯米勒)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及他從索羅斯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時,
德魯肯米勒回答說,「重要的不是你是對還是錯,而是你對的時候賺了多少錢,錯的時候虧了多少錢。」
雖然這句話已經30年了,但這個教訓在今天的市場依然適用。
與1999~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相似的是,人們依然還在買入已經昂貴的股票,不僅與此,當今的市場還充斥著「擔心錯過」 (Fear of missing out,FOMO)的熱情。
貝瑞研究高級分析師Steve Sjuggerud 發布「崩跌警告 (Melt Down Warning」預警指出:近期有四大數據信號暗示美股危險時刻即將來臨。
圖註:Steve美股崩盤預警,截圖出處:貝瑞研究總部英文報告
這四大預警信號如下:
1、2020年IPO(首次公開發行)數量達20年來之最
Steve 指出,公司往往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上市,或者更具體地說,當估值很高時。
2020年共有480宗IPO,這是自1999年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較2014年的增長了50%以上,而2014年是過去十年中第二大IPO年。
IPO是科技泡沫的一大主旋律,上百家科技公司選擇在如此資金充裕和經濟形勢良好的情況下上市。
且多數情況下,上市後,納指上市開盤當天漲幅飆升3位數。例如2020年12月,DoorDash和Airbnb上市,一個開盤飆升86%,一個大漲115%,這些都顯示了投資者對當今市場令人興奮的機會的驚人需求。
更重要的是,參看上圖,你會發現,IPO數據很快就要逼近2000年的數量水平。IPO熱潮占據了市場,這就是最純粹的「融漲」行情。
2、瘋狂的個人投資者行為充斥市場
傳奇投資者傑里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2021年早些時候寫道:
「歷史大泡沫後期最可靠的特徵是投資者的瘋狂行為,尤其是個人行為。在這場歷史上「最長的牛市的頭10年裡,我們缺乏這種瘋狂的投機,但現在我們有了,並且是以創紀錄的水平。」
雅虎財經哈里斯公司(Yahoo Finance Harris)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021年1月,有28%的美國人購買了GameStop或其他「病毒式」股票,這著實令人震驚。調查顯示,投資中值僅為150美元,且最大的買家群體是18歲至44歲的男性,並且43%的人說他們上個月剛注冊了經紀賬戶。
2021年3月4日,紐約資產管理公司VanEck推出了一隻社交情緒交易所交易基金——VanEck Vectors Social Sensitive ETF(Van Eck Vectors社會情緒基金,代碼:BUZZ)。該基金BUZZ追蹤BUZZ NextGen AI美國情緒領袖指數,該指數跟蹤市值超過50億美元的公司,情緒高漲的股票。BUZZ的持倉中包括特斯拉(Tesla)、Plug Power(Plug)、福特汽車(Ford Motor)等知名公司。但BUZZ的CEO傑米·懷斯(Jamie Wise)告訴CNBC,該基金並不追蹤「Reddit meme股票」。
最近推出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目標是散戶投資者,他們有「信心」,並且「擔心錯過」發行機會,這是市場欣喜若狂的明顯跡象。
但問題是,要想賺更多的錢,你就要在「別人恐懼時保持貪婪,在別人都貪婪的時候保持清醒」----摘自億萬富翁投資者沃倫•巴菲特。
而現在,美股個人投資者(其中許多是第一次購買)們真的是非常興奮。
3.投資者「恐慌/興奮」水平創21世紀初以來最高水平
根據花旗集團(Citigroup)「恐慌/興奮」,該數據最近總體的樂觀情緒達到了21世紀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該指數關注保證金債務和期權交易等因素。它最近表現出了比我們在11年牛市中所看到的更為強烈的興奮水平,而且也接近20年來的最高點。
花旗集團投資者恐慌/興奮指數 來源:花旗集團
是的,現在是大家都看好的時候,市場在歡欣鼓舞。這不是壞事。這正是我們在融漲開始時所期望的。但現在是做投資者的危險時期。
這像極了泡沫市場最新信號:估值很高,但是個人投資者湧入市場,這告訴我,頂部就在附近,因為雖然現在形勢很好,但我認為接下來:在一次猛烈的融漲之後,會出現一次毀滅性的「崩盤」。
隨著投資者情緒高漲,這可能標志著融漲的結束和崩盤的開始,投資者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些策略。
4、美基金經理們的持倉敞口已經發生重大轉向
每個月,美國銀行都會發布這項調查,調查大約200家不同的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機構對市場的看法。
最新3月份的美國銀行調查報告中表示,基金經理目前對科技股的敞口為2009年2月以來最低。另一方面,他們對金融和能源股敞口增至自2018年以來最大。
投資者從成長股中撤出資金。上周Refinitiv數據顯示,增長型基金上周資金流出47億美元。能源股的資金流入最多,為11億美元。而專注於「周期性」行業的價值基金則有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是兩年多來的最大數額流入。
此外, 貨幣市場基金獲得了創紀錄的2490億美元資金流入,總規模達到了3.09萬億美元 (截止3月18日),該增幅是自2007年美國投資公司協會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設立該指標以來的最高值。
這種輪換符合基金經理們所說的市場最大風險----通脹擔憂,這些擔憂引發了科技股的輪替,轉而投向「周期性」股票。
融漲將在2021年結束
對於這四個信號的解讀,很多讀者發郵件給Steve問:融漲真的要結束了嗎?
「是的」,Steve 在報告中回應:「融漲將在今年某個時候結束」。
這個觀點對於Steve 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因為近年來,由他創新起名的「融漲行情」一直被華爾街媒體關注和認可, Steve 本人也非常對行情非常樂觀。
但Steve 近兩周密集發聲,表示「我不能忽視我現在看到的市場正在醞釀的東西,我相信這一重大預測是幾乎確定的。因為年初我在新的個人投資者現象上看到了投資者態度和行為的巨大轉變。」
「簡言之,基本上自GameStop以來,我們從股市繁榮轉向了投資泡沫。」
「因為當所有人都看好股市時,這對投資者而言並不是最好的交易時機。」
所以,Steve強調,對於當下的美股投資,我們現在更接近於賣方而不是買方。雖然暫且不可能知道確切的崩跌日期,但是美股趨勢轉向就要來了。
歷史數據顯示,納指漲幅100%+後表現糟糕
如果Steve還沒說服你,我們看看下面這個數據:
代表科技股的主要指數納斯達克(Nasdaq)在2月份又創下了一個「可怕」的紀錄。從2020年3月底部開始,納指在47周內上漲了105%,這是該指數50年歷史上最好的47周表現。
根據量化及歷史統計:納斯達克指數在歷史上連續47周上漲了兩次,漲幅也是剛剛高於100%。這兩次100%的上漲分別在2000年3月和1983年7月結束,納指在大幅上漲後立即表現巨糟。
根據統計:2000年3月6日高點之後,納指三個月內下跌23%,6個月內下跌21%,一年後下跌59%。
再往前,1983年7月4日高點之後,股市3個月內下跌7%,6個月後下跌10%,一年後跌幅達26%。
從這個歷史表現:前兩次納指上漲超100%之後糟糕下跌的表現,告訴我們Melt Down(融跌)正在來臨。
急跌還是慢跌?
要知道,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際,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超過80%。就連持有的老牌公司多於創新科技巨頭標普500指數也下跌了近50%。
2021年的疫情沖擊,美股在短短幾周內下跌了三分之一,投資者們不會忘記那是多麼痛苦,好在股市迅速回升。但在危機的陣痛中,恐懼占據了上風。沒人料到這場金融危機會把我們推入今天正在發生的新一輪金融危機。
急跌還是慢跌?只是這個時間下跌的趨勢過程也不是那麼讓人感覺到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變現的,正如剛剛統計的歷史表現一樣。
加上前文討論的市場情緒,以及股市的表現觸及泡沫水平,以及資金流向。 Steve認為,美股的頂就在附近,他預計今年某個時候美股將開始融跌。
重要的是,你需要開始做一些准備了
但是,個人投資者該怎麼辦?該如何定位自己以應對融跌?股市趨勢下跌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個人投資者現在應該賣掉股票嗎?怎麼賣?該做些什麼准備以避免「股市下跌」中受傷?
以及有什麼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市場環境該准備的小貼士?亦或者,當暴跌來臨時, 如何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關於這份退出或操作策略指南,我們將在下一篇內容《美股崩盤警告!四大退出及獲利策略》中盡快發布,歡迎您關注貝瑞研究。
❹ 2003以後最賺錢的股票
1.002001新和成最低價4.69 2006.11.21。 最高價60.78 2008.5.13
2.600340 華夏幸福 最低價2.32 2008.11.6。 最高價39.09 2013.8.16
3.002038雙鷺葯業最低價7.59 2005.06.02. 最高價73 2013.5.27
上海a股代碼601000之前的所有公司,深圳主板的公司以及中小板前100家公司,這樣除了少量是2004年以後上市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上市超過15年的公司,公司總數233家,集中在幾塊比較重要的行業:製造業(包括家電,汽車,工程機械等),醫葯(包括西醫,中醫,醫療器械等),通信業,日用品,食品飲料(這塊由於比較特殊從日用品單獨拿出來),軟體,能源,旅遊,零售業,礦業,金融,交通運輸(包括機場,高速公路,航空業,港口等),公共事業,工程建設,房地產,材料(包括水泥,鋼鐵,化工,紡織等)。
先來看看過去20年回報率前50的公司,採取方式上市就買入一直持有至今,復權方式採取後復權:
由於這些年中國房地產的大幅增長使得很多全國性企業提供了很高的回報率,但是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後期二手房銷售佔比逐漸提高,對於這些新房銷售公司的業績會有一定影響,後續會如何表現目前我很難看清,工程建設的回報率也是馬馬虎虎,沒有什麼出色表現。
❺ 巴菲特 持有哪些中國股票
巴菲特看中了中國哪些企業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
穆迪信用是巴菲特近幾年來挖掘的,市場表現堪與中石油相媲美的超級明星企業。由此,我們也看出巴菲特青睞哪些中國企業?
2006年4月13日,美國穆迪信用通過收購中誠信國際49%%的股份,正式涉足中國評級業務。中誠信國際是中國最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信用則是全球評級業中與標准普爾、惠譽並列的三強之一。
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對穆迪信用的投資始於2000年,總投資4.99億美元,占穆迪信用總股本的16.20%%,到2005年底市值29.48億,增長近六倍。
巴菲特對穆迪信用的表現頗為自豪,對其質地珍愛有加,甚至破例公開贊揚穆迪信用:是只需要少量資金投入的公司,而且是能夠賺取豐富回報的優質公司,有良好的競爭優勢,
面臨極少的業務上的威脅。而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對其評價也甚高:「穆迪與哈佛相似,是一條能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其品牌足夠強大,可以確保取得成功。
之前,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2003年直接投資中石油股票4.88億美元,到2005年底市值增長為19.15億美元;2005年其子公司乳品皇後(DQ)在上海共開出了包括美羅旗艦店在內的8家門店,門店數量僅次於哈根達斯;2005年持有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5.7%%股權,成為安海斯布希的主要股東,而安海斯布希則為青島啤酒第二大股東,持有3.53億股青啤H 股,占其總股本的27%%。因此巴菲特便通過安海斯布希而持有青島啤酒股份。
這次穆迪信用收購中誠信國際49%%的股份,雖然不是巴菲特的直接經營行動,但表明其又有一根投資觸角伸進中國大陸。
投資大師投資觸角頻頻伸進中國,證明一個事實:中國機會已越來成為全世界的機會。聯想到另外一位投資大師馬爾基爾最近在中國表示:「我拚命想進來!」
中國的投資者應該有所觸動,充分認識到中國的機會,中國的價值。(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股票王者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時代
1976年9月,本·格雷厄姆逝世了,之後評論家們常常提到巴菲特與之在投資方法論之間的區別,巴菲特明顯地進步了。他懂得:一個好的經營完善的公司與從流通角度上來看的廉價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對這種好公司的投資對他自己的成長也有深遠的影響。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觀地分析公司。在一些公司里,如希斯糖果公司,他找到了它的"內在價值"——一種巴菲特式的內在價值。而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得到的是"一種恰當的關於本質的模式",那就是買入價值的原則,蘊涵在格雷厄姆安全空間原則下的保守主義以及超脫於每日市場起伏的心態。
70年代末,最受人痛恨的是通貨膨脹,所有物價都漲了13%,巴菲特指出,預算赤字和貿易赤字引發的通貨膨脹會加重公司的股東收益的負擔,為使投資者獲得真正的收益,公司必須獲得比投資者的痛苦指數更高的資本收益率。痛苦指數指的是納稅(紅利收入稅和資本所得稅)與通貨膨脹的總和。巴菲特深知股票與通貨膨脹並不是相對沖的工具,高通脹對於公司謀求更高的權益資本收益率毫無幫助。他轉而去盡量避開那些會被通貨膨脹傷害的公司。巴菲特認為,需要大量固定資產來維持經營的企業往往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傷害;需要較少的固定資產的企業也會受到通貨_膨脹的傷害,但傷害的程度要小的多;經濟商譽高的企業受到的傷害最小。
巴菲特在投資時也在寫作。有幾次是為經濟刊物寫的,主要還是為伯克希爾寫年度報告。伯克希爾的報告很少美化自己,它只是向讀者提供足夠的信息,讓他們自己去評估。任何一個人在閱讀巴菲特撰寫的年度報告時,都會深切地感到他對《聖經》、凱恩斯理論等的弓佣非常婦熟,每份報告有六七十頁,沒有照片、彩圖或表格,只有文字。那些有足夠的素質能把報告從第一頁一口氣讀到尾的人得到的回報將是~劑兼具金融味道、輕松幽默、坦誠實在特點的良葯。巴菲特在報告中非常坦白,他同樣強調伯克希爾經營的有利之處與不利之處。他總是設身處地,從股東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股東們想知道什麼,然後就告訴他們什麼。對於經理們用股東的錢來擴建自己的王國的行為,巴菲特切齒痛恨。
1980年,巴菲特50歲生日的時候,伯克希爾的股票賣到375美元月沒,之後隨著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股價也開始穩中有升。1983年,伯克希爾從不名一股發展到擁有13億美元的市場股票。年底,伯克希爾自己的股價升到1310美元/M,巴菲特的身價也因此漲到6.2億美元。就在這時,有些股東建議巴菲特分股,巴菲特知道,分股肯定能吸引許多新的投資人,並能促進經營甚至至少在短期內可以提高伯克希爾股票的價格,但這只是企業財富在股東之間的再分配,由於要支付增長了的經紀人的報酬,伯克希爾的股東只能虧錢。事實上,凡是與"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相抵觸的方法,巴菲特一概不會採用。
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公司,可以說是他本人的人格、經營哲學和他那獨一無二的行事風格的化身。從伯克希爾可以看到巴菲特所遵循的主要經營准則,巴菲特對企業所要求的所有品質也都體現在伯克希爾公司中。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內部採用了一套基於工作業績的獎勵制度,獎勵與公司規模、個人年齡或者公司的總體贏利水平無關。巴菲特認為,表現出色的部門和人員應該得到相應獎勵,無需理會伯克希爾的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公司經理人員的獎勵應根據他們在自己的責任領域內是否成功地達到了目標。在伯克希爾,有些經理因提高了銷售額而受到嘉獎,有些則是因為降低了成本或縮減了不必要的資本性支出而受到嘉獎。巴菲特並不採用分送認股權的獎勵制度,而是在每年年底,向每個經理人員簽發支票,有些支票的數額相當大。經理人員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支配這筆現金,許多人用這筆獎金購買了伯克希爾的股票,最終與公司股東共擔風險。恐怕沒有比伯克希爾的慈善捐助方式更能體現巴菲特獨一無二的處事之道了。這種慈善捐助方式又稱為「股東指定方案」。即由股東按照他在伯克希爾持有的股份的比例,選定伯克希爾的捐贈對象。大多數公司的慈善捐助是由公司高層經理人員和董事會成員來選擇捐贈受益者的。他們通常會選擇自己偏愛的慈善機構,掏錢的股東反而不能參與決策。這種做法與巴菲特的准則格格不入。他不無諷刺地說:「當A從B處拿了錢送給C時,如果A是稅務當局,那麼這個過程就叫課稅,但如果A是公司的經理或董事,則就稱為慈善。"
坐落在奧馬哈市的內希拉斯傢具店是全國最大的家庭用品商店,1983年,伯克希爾收購了該傢具店90%的股份,餘下的10%留給那些繼續管理傢具店的原傢具店的家族成員,這個家族的女家長布女士1937年以500美元的資本創建了這個傢具店,從創辦傢具店的第一天起,布女士的營銷策略就是"價格便宜,實話實說"。她成批購進,盡量減少開支,有錢就存起來。巴菲特收購她的傢具店時,這家營業面積19000平方米的商店每年的銷售額為1億美元。(10年之後,年銷售額增至2.09億美元,屬於伯克希爾的利潤份額為兀皿萬美元)卯歲高齡的布女士,仍然每周工作7天,她是替巴菲特管理傢具店的最理想人選,巴菲特對她懷著深深的敬意,他更羨慕布女士的健康身體,他一想到生病(或死亡)會迫使他放棄工作就受不了,他還經常開玩笑說將來要顯靈來管理公司。
從傢具店獲得的現金收入可以減輕一點伯克希爾紡織廠給巴菲特的壓力。事實上在過去的5年裡,已有250家紡織廠關門了,伯克希爾的紡織廠也損失了500多萬美元。1985年巴菲特下決心把它關閉了。巴菲特對股東們寫道:「股東們的巨大損失是把大量智力和財力花在錯誤的行業上的必然後果。這種情況可以用塞纓爾·約翰遜的馬來比喻,一匹能數到10的馬是匹了不起的馬——而不是了不起的數學家。"經營得再好的紡織廠也不是很好的行業。巴菲特公開承認,他退出紡織業太遲了,由於他崇拜本·格雷厄姆,使他長期依賴於有廠房的行業,而忽視了像市夫人從事的這種事業。
還是在60年代末的一次午宴上,巴菲特認識了大都會傳媒公司的董事長穆菲。以後便經常聯系,成了親密的朋友,1985年,他們一起創造了電視網行業歷史上最大宗的交易,也是傳媒業最大的合並——大都會公司與美國廣播公司的合並。巴菲特在這次合並中以每股172石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大都會發行的300萬股普通股,為大都會兼並美國廣播公司注入了5億美元的資金,並因此而進入了合並後的大都會反國廣播公司的董事會。以後,大都會康國廣播公司被巴菲特列入"不賣"的公司之列。
1986年,伯克希爾的股票已突破每股3000美元,在21年裡,巴菲特已把一個小紡織廠的碎渣變成了黃金,股票翻了167倍,而同時期的道·瓊斯指數只翻了一倍。有人稱巴菲特為"巫師"、"奧馬哈神"。然而這位億萬富翁仍然自己開車,自己管家,住的房子也是1958年花了3.15萬美元買的。朋友們最為欣賞的是巴菲特謹慎、認真的品質。事實上,他的許多朋友也是他的股東,因此他總莫名其妙地覺得對朋友們的家庭和財富負有責任。巴菲特有個幾十年的老朋友,他總忍不住分析一下巴菲特死後股價會怎麼個下跌法——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他一個,巴菲特的健康狀況成了關系金融狀況的一個因素。巴菲特也深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處:他處理抽象問題和數據比處理實際的具體問題強得多,他總是很謹慎地避免與別人一起處理事務。巴菲特嚴格限制自己的作用來彌補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他只做一些大的決策——指揮大家合唱,自己卻不跳舞。有許多經理常會因干涉過多而造成許多麻煩,巴菲特的簡單作風使他避免了這個問題,伯克希爾在結構上就像亞瑟王的會議:權力集中在兩層,執行負責人和巴菲特本人。巴菲特僱傭執行經理,控制他們的資金出入並激勵他們。
在巴菲特經營的保險業中,由於競爭引發的周期性降價使80年代前5年的保險費率一直不夠高。這使保險業的利潤出現了衰退。巴菲特對這種衰退的反應與眾不同。當別的公司為保住市場份額而紛紛降低保險費時,巴菲特寧願少簽發保單,從1980年到1984年他的保險業收入從1.85億美元降到1.34億美元,但巴菲特堅信,總有一天那些降價的保險公司會受不了虧損而退出的。果然,在1985年保險業遭受了巨大損失,許多公司不得不縮小承保范圍。也有的公司不得不退出競爭。保險費率於是又扶搖直上了。巴菲特現在可以從以前的保守行動中獲取雙倍的利益了。大的商品客戶認識到一個沒錢的保險公司的承諾其實毫無保險可言,他們要的是服務質量。而伯克希爾的資金是其他公司平均水平的6惜,它的平衡表也是最棒的,因此當伯克希爾給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價格之後,它的顧客絡繹不絕,1986年,伯克希爾的保險金收入達10億美元,是前兩年的7倍。這為它提供了8億美元可用於再投資的預備金。到1987年,伯克希爾有的是錢了。但當時正是牛市的全盛時期。巴菲特所做的只是靜靜地賣掉了大多數股票,只保留了永久的三種:大都會公司、GEICO和燁盛頓郵報》。按照他的原則,他很難找到可以重新投資的地方。
就在巴菲特賣空股票的第四天——10月16日,道·瓊斯指數跌了108點,10月19日星期一,市場里堆滿了出售表,30種道·瓊斯平均工業股票中有11種在交易開始後一小時不能開盤。巴菲特所有的市值損失達到了3.42億美元。他可能是全美為數不多的沒有隨時關注經濟崩潰的人。他本來可以連三種都不保留的,但那不是他的作風,其實也沒有那個必要,那三家公司依然業務穩定,收入增長,沒有絲毫的價值損失。
這次崩潰暴露了華爾街知識結構中的空白,學者們提出了一種簡單但吸引人的理論——有效市場理論。它認為不論什麼時候,一個公司的所有可公開獲得的信息都可以從它的股價中反映出來。當某種股票的變動公開後,交易商會迅速行動起來,或買或賣直到它的價格重新達到平衡。它的前提是,股票原來的價格就已很合理,因此,以後的價格變化也很合理。交易商的作用只是推行了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按照這種理論,市場既然是隨機的,那麼投資就是一種碰運氣的游戲。巴菲特也只是一個走運的人;談不到老練。就像一個扔硬幣能獲得正面的人,只能算運氣好,不叫擲幣高手。這種說法直接對巴菲特的內在能力提出了質疑。這時巴菲特說了這樣一段話:「(有效市場理論的支持者)看到市場常常有效,就斷言它總是有效的,這其實有天壤之別。"巴菲特和這些人的最大分歧就是關於"風險"的定義。在巴菲特看來,風險是指等於某業務實際價值的風險,而各種變化的因素范圍是無限的。一個公司是否只依賴於少數顧客?董事長喝酒嗎?由於不能確切地知道這樣的風險的程度和種類,巴菲特找的只是少數能夠承受得起失誤風險的公司。理論家們則不考慮這些"細枝末節",他們認為風險是可度量的。股票的風險就是它價格的易變程度。它有精確的數字定義,就是它的波動程度與市場被動程度的對應關系。好像是為了使它的代數式顯得神聖點,它被用了一個希臘代碼p代表。如果某種股票的P為1.0,它的被動程度與市場相仿,它的風險就等於市場平均水平,風險和p值成正比。在巴菲特看來這簡直是瘋了。對一個長期投資者來說,股票的波動並不增加風險。讓我們看看巴菲特購買《華盛頓郵報》的例子,當時它的市場估價是8000萬美元,假使在他購買之前價格下跌一半,它的波動性就更大,因此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它的風險也更大,巴菲特尖刻地說:「我永遠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花4000萬比花8000萬的風險更大。"
由於科學的解釋是沒有已知答案或根本無答案的,人們不滿意這種狀況,他們寧願製造一些答案或花錢請人為他們編答案。從狹義上看,該理論繼續存在對巴菲特大有好處。他的眾多競爭對手被教導說研究股票是浪費時間。「從自私的角度講」,巴菲特寫道,「格雷厄姆派也許應捐點兒錢保證有人一直在傳授有效市場理論。」
在巴菲特買下大都會康國廣播公司以後,他有整整三年沒買過一股股票(不包括套利活動和秘密的小額買進)。在1988年,巴菲特認准可口可樂公司後,他拿出了伯克希爾市場價值的1/4左右以10.23億美元的總價買下了它。這個大膽的舉措使可口可樂的股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佔了35%。
巴菲特與可口可樂的關系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他5歲時第一次喝可口可樂。不久以後,他就開始在祖父的小店裡用25美分買6瓶可樂,再以每瓶5美分的價格賣給鄰居們。在這之後的50年中,他一直在觀察可口可樂公司的成長,但卻一直沒有買進過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即使在1986年,他正式宣布可口可樂生產的櫻桃可樂為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的指定飲料時,仍然沒有買進一股。直到兩年後的1988年,他才開始買入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1989年,巴菲特公開承認,他已持有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份。為什麼現在買進呢?巴菲特解釋說,可口可樂公司的特性已存在了幾十年。他看上了可口可樂公司80年代由羅伯托·格伊祖塔和唐納德·考夫領導下所發生的變化。
7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搖搖欲墜,總裁奧斯汀的多角化經營策略更使之雪上加霜。1980年新總裁格伊祖塔一上任就著手削減成本,制定80年代的經營戰略:可口可樂公司下屬的每個公司都要使資產收益率最大化;要拋棄掉任何已不能產生可接受的權益資本收益率的業務與資產;投資的每~個項目都必須能增加每股收益率和權益資本收益率。可口可樂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領導下,財務業績比奧斯汀時代翻了兩到三倍。1980年至1987年,盡管1987年10月份股票市場發生了災難性的大跌,可口可樂股票的市價仍以19.3%的速度遞增。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產生了4.66美元的回報。1987年,它的利潤的3/4來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潛力仍是無窮的。
其實華爾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注意到了可口可樂的「奇跡」,因為畏懼和別的一些因素——並非公司價值的因素使他們裹足不前,在巴菲特做完投資但股票並未飛漲時他寫道:「當時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產品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豐碑,它在海外的銷量爆炸式的迅速膨脹。"盡管有人認為可口可樂的股票高估了,但巴菲特自信地認為以市場前期最高價75%的價格買下它,是以雪弗萊的價買賓士。在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後的3年裡,它的每股收入漲了64%,股價上漲3倍。不管是誰,只要事先知道這種結果都會買的。但華爾街的投資商懷疑巴菲特是否值得學習。他們仍然堅持他是買了內部消息才做這個決定的。事實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年度報告中詳細闡述的他對可口可樂公司的理解,連第四流的經紀人都看得懂。1989年2月,他的這次投資公開之後,伯克希爾的股票也像注入了二氧化碳一樣咕咕冒泡。它賣到了4800美元一股,僅6個月之後它又上漲了66%,到了8000美元一股。
❻ 巴菲特 都買了中國哪些股票
結緣中國公司
【投資中石油】巴菲特於2003年4月開始分批吸納中石油股份,累計買入23.84億股,金融危機前成功出逃。
巴菲特於2004年買入中石油23.39億股,斥資約38億港元。巴菲特說,「當年入股中石油的價格為20美元,出售價介於160至200美元,總共獲
利35.5億美元(約277億港元),相當可觀。」【投資比亞迪】2008年9月,巴菲特斥資18億港元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股份。
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在去年金融風暴發生前出脫中石油股票,報酬率高達700%,不久後投資的比亞迪又讓他一年間賬面獲利13億美元,成為他投資中國的第二個代表作。【看上創世西裝】大楊創世(600233)董事長李桂蓮稱,巴菲特表示要參與經營創世品牌。
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桂蓮2009夏季達沃斯期間在與新浪財經獨家對話時表示,巴菲特表示要參與經營創世股份的品牌。李桂蓮透露,巴菲特已經給其來信表達了合作意向。
巴菲特:希望再找到類似中石油的公司
我們選擇中國公司和標准,和選擇美國公司或者其他國家的公司沒什麼差別:首先要了解這家公司,了解其優勢所在;希望這家公司有長期的競爭力,公司管理層誠實、可信並且穩定;在這些前提下,我們再選擇那些股票具有相對價格優勢的公司。
我們喜歡那些有長期競爭優勢、高資本回報的企業。如果我們能相信它們可以在長期范圍內取得高資本回報,又喜歡它們的管理團隊,同時又能夠以合理價格買入的話,我們就會寫支票。
目前還沒有購買其他高科技股的計劃。中石油和比亞迪兩個投資計劃成績不錯。中石油的投資已經結束了,賺了大約35億美元,希望能在中國再找個類似的公司。對比亞迪的投資還沒有結束,但看好在中國的投資。中國已擁有一些偉大的公司,我們傾向於中國某些出口產品良好的公司,主要是消費者產品。中國已擁有一些巨型公司,它們的市值將超越某些美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