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政府提高稅收時,對股市有利嗎為什麼
稅收的高低是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益及股民的投資收入成反比的,所以稅收對股市的影響也可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上市公司方面,現許多上市公司享受的是15%的優惠稅率政策,一旦國家將其優惠稅率取消,而將稅率統一調至25%的水平,這些上市公司的稅後利潤將會下降10%,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另一方面就是股市投資方面,現在對紅利要進行征稅,其稅率的高低就直接影響股票投資的收益。有些國家對股市還開征資本利得稅,即對股票的炒作價差進行征稅,這個稅種的開征將直接影響股民的投資效益及投資熱情,從而導致股市資金的轉移,引起股價的下跌。
Ⅱ 簡述減免稅對股票行情的影響
國家政策可以分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稅收、轉移支付、政府消費等手段來干預經濟,而經濟大環境的變動有必將影響股票市場。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國家加大預算,那麼國內需求可能增加,企業的利潤可能提高,這樣上市公司的股票有上漲的趨勢。股票開戶的朋友要想分析宏觀經濟就需要從國家的財政政策入手。
(2)稅收收股票市場行情影響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對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不分自用和出租均可以享受本項減稅優惠政策。減稅幅度為所屬土地等級現行適用稅額標準的50%,即減半徵收。減稅政策執行從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為期3年。
享受此項減稅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有限制:限於至少從事倉儲或運輸一種經營業務,為工農業生產、流通、進出口和居民生活提供倉儲、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服務,實行獨立核算、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並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為物流、倉儲或運輸的專業物流企業。
Ⅲ 房產稅開征加速,對房地產股票有什麼影響
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加劇市場情緒波動,二是加劇房地產產業鏈相關板塊的股價波動。
此外,房產稅落地初期,地產、建材、鋼鐵等產業鏈上的股票很可能因為行業前景不明朗而上漲乏力,甚至出現下跌。此類股票多屬市場中的權重股。在A股市場中,受房產稅「落地」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地產股。不過地產股當前估值較低,已經部分包含了對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預期。市場人士雖然對房產稅實際影響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但整體並不悲觀。
(3)稅收收股票市場行情影響擴展閱讀:
1. 房產稅對股市有何影響
正在召開的重慶市「兩會」傳出消息,重慶市政府將對房地產市場加強財稅調節,並確定開征高檔商品房房產稅。房產稅開征對股市有何影響?分析人士表示,根據目前的信息,即將在部分城市開始實施的房產稅試點政策,力度低於此前媒體傳聞的版本,課稅對象的范圍相對有限,比如重慶,主要對高檔商品房徵收。開征房產稅對地產股以及市場整體的短期影響無疑會客觀存在。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加劇市場情緒波動,二是加劇房地產產業鏈相關板塊的股價波動。
此外,房產稅落地初期,地產、建材、鋼鐵等產業鏈上的股票很可能因為行業前景不明朗而上漲乏力,甚至出現下跌。此類股票多屬市場中的權重股。在A股市場中,受房產稅「落地」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地產股。不過地產股當前估值較低,已經部分包含了對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預期。市場人士雖然對房產稅實際影響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但整體並不悲觀。
2. 房產稅對股市有什麼樣的影響
分析人士表示,根據目前的信息,即將在部分城市開始實施的房產稅試點政策,力度低於此前媒體傳聞的版本,課稅對象的范圍相對有限,比如重慶,主要對高檔商品房徵收。
開征房產稅對地產股以及市場整體的短期影響無疑會客觀存在。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加劇市場情緒波動,二是加劇房地產產業鏈相關板塊的股價波動。
此外,房產稅落地初期,地產、建材、鋼鐵等產業鏈上的股票很可能因為行業前景不明朗而上漲乏力,甚至出現下跌。此類股票多屬市場中的權重股。
在A股市場中,受房產稅「落地」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地產股。不過地產股當前估值較低,已經部分包含了對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預期。
市場人士雖然對房產稅實際影響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但整體並不悲觀。
3. 房產稅對我國房地產企業有哪些影響
徵收房地產稅就是說百姓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還要給國家交錢,這是效仿西方國家的做法,我國有很多管理方式都是採用西方的不但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反而都變了味了,而是那些投機倒把的人把房地產泡沫吹成了天價,房產稅一旦徵收那對於炒房客來說應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再一加息的話恐怕那些炒房客連還貸的能力都沒有了,你可能要說人家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把成本轉嫁到租房者的身上去,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是供求關系了,據有關部門調查北京有六千多套房子三個月的電表,水表的數字都為零,全國有多少人賣不起房子暫且不說,但是這么多的閑置房子不能得到利用政府肯定會稍加干預,至於如何應對下面的就不好說了,必定牽扯到政治,我已經被網路河蟹過很多次了。
4. 徵收房產稅對房地產交易有什麼影響
房產稅對房地產交易沒有影響,房產稅是一種財產稅,對已經擁有的房產征稅,現有的房地產交易稅是流轉稅,只針對房產發生交易而征稅,兩者並不直接關系。
大部分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對房屋徵收房地產稅。徵收房地產稅主要有三方面的正面效果:
一是促進房地產市場總供給的增加,緩解住房供求矛盾。開征房地產稅將增加房屋保有和使用環節的稅收,導致房地產營業稅、契稅、增值稅等流轉環節稅收的減少,這將迫使房屋所有者將手上多餘的房子推向市場。市場總供給的快速增加將大幅緩解當前市場供求不平衡的狀況,房屋的居住屬性也將更加凸顯。
二是推動租房市場發展。房地產稅的增收將推高保有房產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房產所有者必然會選擇將多餘的房產推向房屋租賃市場,讓租戶共同分攤房產的保有成本,導致租房房源增多,房租價格下跌。
三是幫助地方政府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物業稅或房產稅則是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而我國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稅種大多比較零散,不易徵收,地方財政收入難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讓金收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地財政」,但這種以「賣地」為特徵的「土地財政」不具有可持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目前我國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存量較多,消耗壓力大,若房地產稅推得過快,可能會對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市場構成較大沖擊。
Ⅳ 增加關稅對世界股市有什麼影響
會影響世界股市的動盪。
1、 關稅,也就是由政府對進出口貨物通過一個國家時所設立的海關徵收的關稅。關稅一般是國家最高行政單位指定的高級稅。對於對外貿易發達的國家來說,關稅往往是國家稅收甚至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政府可以對進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但進口關稅是最重要的,也是主要的貿易措施。
2、 關稅上漲和人民幣貶值將抵消經濟增長下降和名義上的增長的這一影響。人民幣的貶值和投資性資產的折舊貶值也會導致外資的撤離。如果沒有折舊,成本就會增加,導致出口下降。a股市場將會下跌。但人民幣不能長期繼續貶值,因此a股市場不能長期持續下跌。當人民幣貶值結束,甚至從貶值轉向升值時,大量外資將流入a股市場,從而引發觸底。
3、 以中美貿易戰為例,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是由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中國目前對美國徵收25%的關稅。中美貿易戰針對中國股市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對鋼鐵、有色金屬、紡織服裝行業的股票價格都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它也有積極的影響,在農業種子、水產養殖等部門,股票價格將會上漲。
4、 一般來說,關稅具有用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保護和促進國內工農業生產發展,調節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以及增加國家收入這幾大作用。
拓展資料
1、 股票市場(即股市),又被叫做是二級市場。它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地方,它包括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一般會通過向社會發行股份,股份公司迅速集中大量資金,實現大規模的生產管理。
2、 股市是一個投機者和投資者都很活躍的地方。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金融活動的溫度計。股市中出現的不良現象,如賣空,將導致股市崩盤等各種危機。股市唯一的不變因素是它總是在變化。中國大陸有兩家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Ⅳ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可以從財政赤字、稅收、國債等方面來考慮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可以讓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相對充裕從而促進證券市場的繁榮發展。
但是,如果過度使用財政赤字政策,在財政支出出現巨額赤字時,雖然進一步擴大了需求,但卻進而增加了經濟的不穩定因素,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上漲,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不樂觀反而造成股價下跌。
2、稅收
稅收主通過企業和消費者這兩方面影響證券市場。
如果一國的稅負增加,將會影響企業經營的積極性,影響居民的投資熱情,進而影響證券市場的發展。
如果一國的稅負減少,直接引起證券市場價格上漲增加投資需求和消費支出又會拉動社會總需求,而總需求增加又反過來刺激投資需求,從而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企業利潤;利潤增加,又將刺激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加利潤總額,從而促進股票價格上漲。
因此,稅收政策的制定需要在這些影響之間尋求平衡。政府應該充分衡量財政收入與企業消費者積極性之間的關系。
3、國債
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用於農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部門和瓶頸產業的發展,調整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政府還可以通過發行國債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
另外,國債的發行對證券市場資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較大的影響。國債是證券市場上重要的交易券種,國債發行規模的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從而對證券市場原有的供求平衡發生影響,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證券市場上揚。
二、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Ⅵ 稅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稅收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實現其職能而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也是國家參予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方式。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者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
隨著入世和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已相繼出台或將要出台一些稅收調整政策。這些政策對證券市場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且這些影響正日益顯現。
稅收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國家運用稅收杠桿可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進行調節。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的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支持或抑制的作用。對證券市場投資者徵收的稅種主要是印花稅。證券交易印花稅曾是我國稅收收入中最強勁的增長點。1991-2000年的10年間,滬深股市提供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總額達1461.58億元,年均遞增210.39%。此外,證券交易印花稅占稅收總額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0.13%提高到2000年的3.78%,是前5年該稅總量的5倍。財政部決定,從2001年11月16日起,A、B股交易印花稅稅率分別由4‰和3‰統一降為2‰。這一政策出台,其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印花稅稅率下調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其次,印花稅稅率下調符合國際趨勢,有利於提高中國證券市場的競爭力,從全球范圍內吸引投資。
中國股民感受最直觀的恐怕還是印花稅對證券市場的調控作用,而國際上亦如此。部分國家僅對賣方徵收印花稅或交易稅,而對買方免徵;同時,部分國家按證券持有期限的不同,採取差別化稅率,對持有期限較長的投資者課征較低稅率。當市場低迷時,適當降低稅率可以活躍市場交易,而當市場的非理性行為驟增時,適度提高稅率又可以抑止過度投機。這樣,證券市場的非正常波動受到抑制。
不過,在經濟全球化和增強本國證券市場競爭力的壓力下,稅賦從輕是近年全球證券市場稅制的總體趨勢。有關專家認為,征稅其實是證券市場的一種資金凈流出,因此過高稅率會在證券市場中產生一個巨大的資金漏斗,影響市場的良性發展;其次,征稅提高了資金的交易成本,導致資金回報率下降,抑制投資者的交易行為,進而影響一級市場的發行,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與證券市場的發展。如法國與德國,高企的證券交易稅曾使證券市場發展緩慢,企業籌資困難。於是從1983年開始,法國對證券投資實行優惠稅收,德國也於80年代取消了證券交易稅,兩國證券市場投資者與上市公司迅速增加,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與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國際競爭力也迅速提高。新加坡從2000年6月30日起取消原徵收的0.2%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盡管政府預計因此會少收稅約7000萬新加坡元;香港也擬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0.25%下調至0.225%。這一系列的下調,並不一定因為稅率過高引起,但稅收的比較優勢會影響全球的資金流向。
印花稅稅率下調只是證券稅制改革的第一步,隨後可能進行的改革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將是復雜的。目前我國的證券稅制結構比較單一,以印花稅為主,且比重偏大,不利於實現對證券投資收益的調節。因此,為實現稅負公平,就要建立完整、系統的證券交易稅制體系。一方面,應拓展稅基,證券交易稅種應不再實質性地限定在流通股的轉讓方面;另一方面,在技術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實行差別稅率,或是開征資本利得稅取代印花稅。當然,在推行這些改革措施時,會對證券市場產生較大沖擊力。
免徵印花稅、改徵資本利得稅,是全球證券交易稅制演變的趨勢。有人認為,從我國證券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以資本利得稅代替證券交易印花稅,也是大勢所趨。但矛盾和障礙很多。
首先是「利潤確定」的困難性:是按當筆交易課征或是按當月累計交易所得課征,如果出現當期虧損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進行抵扣等等,這都需要有具體的規定;同時,開征此稅需要有先進的稅務電子化系統和科學的稽查技術,這顯然在目前我國還不完全具備。
其次,開征資本利得稅必須充分估計到其對證券市場的沖擊力。我國曾於1994年底盛傳將開征證券交易稅和股票轉讓所得稅,引起軒然大波,股指巨幅震盪。而同期台灣證券市場也因擬開征資本利得稅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於台灣證券管理當局不得不宣布無限期擱置對資本利得稅的課征。因此在國內設立資本利得稅應持相當謹慎的態度,特別是在目前印花稅率本已較高的情況下,設立該稅種可能會使投資者產生增稅的印象,從而引發市場大幅振盪。
再次,開征資本利得稅需要證券交易稅制整體調整的配合。從全球稅收制度與全球證券市場稅收體系的變革上看,資本利得稅只是稅收制度的一個環節,其核心功效僅在於重新調整證券投資收益,若只開征此稅也無法作到拓展稅基、降低稅負的效果,還需要有行為稅等其他稅種的配合,而我國在短期內大幅度調整稅制的困難較大。
最後,即使開征資本利得稅,也宜採取輕稅、差別稅率原則。如美國稅法規定,納稅人允許以證券投資利得彌補其納稅年度的經營虧損,未沖減的損失可以在限期結轉至以後年度沖減;在日本,除被視為營業交易或營業分配的證券利得外,對出售證券的資本利得採取免稅的政策,其課稅的范圍主要集中於大額與頻繁交易的投資者。同時,各國對資本利得稅一般採取差別稅率,如法國以2年為界限區分長短期證券,長期證券交易的資本利得稅只是短期證券交易資本利得稅的60%。這種差別化的資本利得稅制對投資者形成長期投資理念有重要推動作用。
顯然目前我國不具備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基礎,但從長遠看,隨著證券市場結構逐步完善、投資行為日趨理性化,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資本利得稅很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
國家向上市公司開征的稅收包括流轉稅和所得稅。經過1993年的稅制改革以來,流轉稅的稅率以及徵收管理模式基本是穩定的,而歷年來,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所得稅都是執行33%的名義稅率,而實際上通過減免、返還等形式執行著15%的實際稅率,造成這種狀況除國家對某些行業或某些地區的政策性扶持給予的優惠政策外,還有大量的地方政府越權審批的情況存在。2000年1月11日,國務院下發國發(2000)2號文,規定各地區自行制定的稅收先征後返政策,從2000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執行,即由大多數公司實行名義上的33%、實際15%的所得稅率,到必須從名義到實際都為33%。據統計,在2001年我國滬深兩市的113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773家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占公司總數的68.2%。這其中包括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開發區所得稅減免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司。而享受「先征後返」優惠政策的公司占上述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公司總數的31.4%,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0%。但是從這樣的結構來看,受到財政部通知影響的上市公司約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0%,但另外500多家享受其他所得稅優惠的上市公司,則不受此通知限制。因此,明年我國上市公司中仍會有一半以上可以繼續享受稅收優惠。而這一政策,對受到財政部通知影響的約20%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帶來了影響可謂不小。此外,2001年第4季度公布的另一項政策,即從今年起,所得稅由原先純粹的地方稅,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並且明確中央與地方各得50%。如此以來,即便各地政府先按33%征稅,但其中的16.5%被中央收走了,想要再像以前那樣返給上市公司18%是不可能的。這對於一些沒有足夠思想准備的上市公司來說,影響可能出乎意料地大。
入世後,為履行承諾我國將會逐步降低關稅,不斷出台的稅收政策將對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及其股價和市值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入世後我國農產品的關稅限制為0-65%,平均為5%;工業品的關稅約束為0-47%,到2004年、最遲不得超過2010年將平均降為8.9%。這種關稅約束對民族產業影響最大的當屬農業和汽車工業。
另外,2001年末公布的另一項降低關稅的舉措是:從2002年1月1日起,我國電子產品關稅總水平由原來的16.2%降低到10.7%,降幅達33%。2003年大部分信息技術產品將實行零關稅;2005年所有信息技術產品將全部實行零關稅。這些政策對於因生產、組裝或固定資產投資等需要進口此類產品的上市公司不啻為一個利好,而對於生產、研製或經營相似產品的上市公司則可能是一個打擊。
此外,為迎接入世挑戰,保護國內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為企業公平競爭創造條件,還會有一系列稅制改革措施出台。據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官員透露,我國將在如下幾個方面推進稅制改革:統一內外企業所得稅,並用產業導向性的優惠稅收政策替代目前的外資企業普遍優惠稅收制度;實施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改革;調整消費稅稅目,同時相機出台一些新的稅種。另外,對涉及國家安全的衛生、環保等產品將實行差別性進口稅收政策,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這些稅收政策從總體上對國內上市公司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出口產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是比較有利的,有助於它們降低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