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沖基金大師們的從0到1
被稱為對沖基金大師一般需要幾個條件:業績記錄有十年以上,復合收益率要很漂亮(20%+),賺的錢要以十億為單位,有過幾次經典之戰。
符合這些條件的投資大師,全世界大概有二三十位吧,都是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大師們從凈值1美元到幾十美元乃至4萬美元的投資歷程,賺取數十億美元的財富故事,自然能引人入勝,不過我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的從零到一,即開始創業和募集第一隻基金的這一步。大師在成為大師之前,也沒有名氣,沒有歷史業績,團隊就是光桿司令,創業第一步也並不容易,靠的也是一個人緣或機緣。對於大師們自己而言,一生之中有無數大小戰役值得回味,但估計最難忘記的還是第一戰-首募之戰吧,因為多少有點小激動和憧憬,有時還帶點遺憾。
這里擷取五位投資大師的創業故事,從中既能體會到私募創業之艱難,或許也能找到挑選優秀私募的秘訣吧。
巴菲特
世界上最成功的私募,自然是首富巴菲特(巴菲特持有30.83萬股伯克希爾A類股,每股股價高達23.5萬美元,身家725億美元),巴菲特在做了13年的私募基金(PE)之後才轉戰到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是諸多投資大師裡面出道最早的,投資生涯也是最長的,現在86歲高齡還奮斗在投資第一線。
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1947年進入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讀本科,三年就完成了學業,1950年赴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讀研,求學於價值投資教父本·格雷厄姆。1951年畢業後,希望無償為格雷厄姆工作,但是被婉言拒絕了,於是在父親的證券公司當了三年的股票銷售商。這三年期間,巴菲特一邊埋頭研究股票,一邊上了卡內基的演講課,還在奧馬哈大學開課講授投資學原理(教材就是恩師寫的《聰明的投資人》),同時還談戀愛和結婚,22歲就和19歲的蘇茜結了婚,生了一個女兒。1954年,格雷厄姆終於答應巴菲特來自己的公司上班了,巴菲特在那裡幹了兩年的選股,直到格雷厄姆解散自己的公司。這就是巴菲特創業前的經歷,巴菲特此時雖然只有26歲,卻是有著七年股齡的職業投資人。
巴菲特1956年5月帶著老婆和兩個孩子回到家鄉奧馬哈自立門戶,發起了巴菲特合夥基金。這第一隻基金規模是105000美元,合夥成員有7人,分別是巴菲特的姐姐及姐夫、姑媽、前室友及其母親、巴菲特的律師及巴菲特本人。其中巴菲特投入了100美元(按中國人的寫法,《滾雪球》是不是可以叫做《從100美元到700億》?),實際上巴菲特此時的身家已經有14萬美元了,創業還是有底氣的。巴菲特於當年又成立了兩個合夥基金,到了年底合夥基金凈資產合計就到了303726美元了。這些錢是個什麼概念呢?巴菲特1955年為格雷厄姆工作的年薪是12000美元,1957年在奧馬哈的法拉姆大街買的五居室房子花了31500美元。
此後巴菲特的私募之路是順風順水,收益率一路飄紅,客戶也是越積越多,到了1962年元旦,合夥基金凈資產已經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100萬屬於巴菲特個人),投資人發展到了90人。此時巴菲特才搬出卧室找了一間辦公室,同時招聘了第一名全職員工。
巴菲特的創業是相當成功,一方面要感謝父親和恩師帶來的關系網,但是最重要的是其本人的感染力。巴菲特很早就立了志,早在12歲的時候就宣布要在30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對掙錢有濃厚的的興趣與自信。1968年,量化投資的祖師爺愛德華索普與巴菲特打了幾次橋牌,便斷定此人將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因為其投資理念、分析能力、變通能力都是一流。
巴菲特於1969年秋天結束了巴菲特合夥基金,主要是因為此時價值投資機會太少(後來美股進入了劇烈震盪的70年代)、基金規模又太大(1969年初,基金規模已經增加到1.04億美元了),並且也不想100%的忙於投資,聲稱「我要退休了」(47年過去了,還沒退休!)。巴菲特確實沒有退休,而是轉戰到伯克希爾了,巴菲特花費了此後的畢生精力,把伯克希爾打造成一架掙錢機器,自己也成了世界首富。
巴菲特1957-1969這13年年均復合收益率是23.2%,其中1969年表現最差,基本為零,1957年為其次,收益率為9.3%,中間的11年收益率都是不錯的。伯克希爾的業績從1965年起就開始有記載了,1965-2015年的這51年,伯克希爾的每股凈值的年均復合收益率是19.2%(自2014年度起,伯克希爾的股價收益率也放入了《致股東的信》,到2015年這一數字是20.8%,與凈值增幅接近,不過收益為負的年份就多了很多,特別是1974年下跌48.7%與2008年下跌31.8%),累計起來就是增長了7989倍!如果加上1957-1964年的巴菲特合夥基金的成績,那麼這總共59年下來,1美元的投入能增長到4萬美元!
巴菲特會不會在2017年股東大會後真正退休呢?屆時他將有60年的業績記錄,這一紀錄在投資史上是空前的,估計也是絕後的。
索羅斯
索羅斯也是生於1930年,與巴菲特同齡,這真是十分的巧合。不過,索羅斯作為一個從匈牙利來到美國的移民,創業之路要艱辛得多,可謂是典型的屌絲逆襲。
索羅斯在納粹佔領匈牙利時期幸運的活了下來,戰爭結束後於1949年離開匈牙利前往倫敦,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LSE)。索羅斯於1953年拿到學位,論文導師找的是著名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畢業之後,他在英國做了幾份短工,如手提包銷售之類,最後在SF銀行(Singer & Friedlander)找到一份交易員的工作,做黃金和股票套利交易。
1956年,索羅斯身上帶著5000美金來到了紐約。在倫敦同事的幫助下,索羅斯在F.M.Mayer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先做套利交易員,後成為分析師,1959年轉投Wertheim公司,繼續從事歐洲證券業務。1963年跳槽到阿諾德·萊希羅德公司(Arnold & S.Bleichroeder),1967年升為研究部主管。
生活方面,1961年索羅斯結了婚,同一年也成為美國公民。這一年,索羅斯利用周末時間重新起草十年前寫的《意識的重負》(他自己的評語是:除了標題之外,全文乏善可陳),希望能出版,還將手稿送給導師卡爾·波普爾審閱,1963年至1966年還花了三年的時間修改,但是最終並沒有出版。索羅斯此時仍然想當哲學家,可是生活壓力很大,父親來到美國後過了五六年就得了癌症,索羅斯不得不找一位可以供應免費醫療的外科醫生。索羅斯最後還是暫且按下了當哲學家之心,回到謀生場中。
索羅斯於1967年在公司內部建立了第一個基金-第一老鷹基金,這是一個只做多的股票基金。索羅斯於1969年建立了第二個基金,叫雙鷹基金(幾年後改名為量子基金),屬於對沖基金,投資范圍包括股票、債券、外匯與商品,可以賣空和利用杠桿。雙鷹基金是索羅斯自己投入25萬美元成立的,不久他認識的一些歐洲闊佬注入了450萬美元,這總共475萬美元就是索羅斯起家的資本。
1970年,吉姆羅傑斯加入了索羅斯的團隊,負責研究,而索羅斯則主攻交易,兩人成為黃金搭檔。1973年,索羅斯自立門戶,建立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辦公室只有三個房間,可以俯瞰紐約中央公園。
從1969年初的475萬美元起,索羅斯通過16年的努力,在1984年底將其增值到4.49億美元。這16年,總的外部資金流入是-1600萬,主要是1981年索羅斯虧損了22.9%,當年客戶撤走了1億美元,其餘年份合計流入8400萬。索羅斯這16年年均復合收益率是30.89%(巴菲特同期是23.41%),雖然有這么好的業績,基金規模卻沒有因此而快速增長,一直靠著內部收益增長,這跟巴菲特真的是沒法比。
1985-1999年索羅斯基金的業績更加的好,將索羅斯基金的年復合收益率推到了32.49%(1969-1999共31年,同期巴菲特是24.93%)。索羅斯基金在規模上也迎來了快速發展,1986年底到了14.6億美元,1991年底達到了53億美元。1992年狙擊英鎊之後,索羅斯名氣大振,在全世界范圍內揚名,1993年年底索羅斯基金規模就發展到了114億美元,1999年底到了210億美元的巔峰。
索羅斯基金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中虧損了15.5%,這也是僅次於1981年的第二次虧損,不過在2001年又扳回來13.8%,此後幾年收益尚可,但是畢竟處於半退休狀態,不如早年。在2007-2009年的次貸危機中,索羅斯再一次力挽狂瀾,分別盈利32%、8%、28%,再一次證明了他最傑出的全球宏觀交易能力。
老虎基金羅伯遜
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羅伯遜屬於對沖基金界教父級人物,與索羅斯、斯坦哈特並稱對沖基金三巨頭。不過羅伯遜大器晚成,創立老虎基金的時候已經48歲「高齡」了。
羅伯遜生於1932年,比索羅斯只小兩歲,年少時喜愛運動,棒球和橄欖球玩的很溜。1955年在讀完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後,參加了海軍,服役2年期滿時被提拔為中尉。1957年去了紐約,進入基德爾皮博迪公司(Kidder Peabody & Co.)工作,這一呆就是22年。羅伯遜在基德爾皮博迪公司做銷售,將股票和債券推銷給個人與機構投資者,做過很多崗位,最終成為資金管理分公司的主管。相比於銷售,羅伯遜更喜愛資金管理,工作之餘替一些朋友和同事打理個人股票賬戶,成績不錯。羅伯遜採用的是價值投資策略,通過挖掘基本面信息和評估價值來選股票,持有周期比較長。
羅伯遜有一個好友羅伯特·博奇,此人1970年成為了阿爾弗雷德·瓊斯(Alfred Jones)的女婿,瓊斯就是被公認為發明對沖基金的人。瓊斯本是一個記者,在為《Fortune》寫一篇文章時對股市做了點研究,發現股票多空配對可以消除系統性風險,從而在牛市和熊市中都能盈利。靠著這個秘訣,瓊斯建立了一家對沖基金,發了財。羅伯遜和博奇、瓊斯經常交流,也領悟到了對沖的魅力,把多空對沖和價值投資結合,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1978年,羅伯遜帶著全家人去紐西蘭休一個長假,想寫一本小說,講述一個美國南方人如何成功立足於華爾街,可惜的是幾周之後就厭倦寫這本書了。最後,紐西蘭的美景、高爾夫、網球,也無法留住他的心,因為他要創業了!
1980年5月,羅伯遜和和朋友Thorpe McKenzie一共募集了800萬美元,設立了老虎基金。老虎這個名字是羅伯遜七歲的兒子建議的,之前他們為了取個好聽的名字費盡了心思。羅伯遜是一個愛交際的人(他的名片盒裡有幾千張名片),朋友很多,加上生意關系廣泛,預計能募集到1億美元,結果是大失所望,只實現了8%的募集目標!這其中包括瓊斯的基金,瓊斯的基金在女婿博奇接管後,從自營轉變到了FOF的形式。
好在1980年這個時機很好,恰逢美股20年大牛市的開端。老虎基金當年就實現了54.9%的費後回報,旗開得勝,此後的6年也實現了平均32.7%的高回報。
羅伯遜將價值投資和股票多空策略完美結合,通過招募大量聰明的且具有運動特長的年輕人來深挖基本面,在內部人才培養與管理、外部市場營銷方面都做得不錯,規模得以快速擴大,到了1991年,老虎基金成為第三家管理規模過1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到了1993年底就達到了70億美元,比斯坦哈特還多,僅比索羅斯少一點點(要知道老虎基金起步比索羅斯晚了11年)。基金規模在1998年8月達到了210億美元的巔峰,公司成員也超過了210人。
不過,在規模膨脹到百億美元以後,受制於股市流動性,羅伯遜不得不將投資領域從股票擴大到了債券、外匯與商品等市場,即所謂全球宏觀市場。羅伯遜的價值投資風格,不太適應全球宏觀投資,雖然一開始也賺了很多錢,在債券、外匯、鈀金、銅上面都賺了不少,但是最終於1998年因做空日元兌美元而大虧40多億,基金遭受重創由盛轉衰。
屋漏偏逢連夜雨,90年代末Nasdaq的互聯網股票一路飆漲,價格從高估到更高估,老虎基金的策略是做多傳統價值股而做空互聯網股票,結果是兩頭受挫,基金在1999年下跌19%,與1998年高峰比下跌了43%,而同期標普500則上升了35%。老虎基金在2000年一季度再度下跌13%,贖回潮洶涌不止,羅伯遜已經撐不住了,最終於2000年3月份關掉了老虎系列基金,同時,納斯達克於2000年3月10日見頂隨後崩盤。
雖然最後三年持續下跌,但是老虎基金創立以來的21年復合收益率還是高達23.37%,當初投入的1美元增值到了82.32美元。
老虎基金的結局令人惋惜,一個傳奇就此謝幕。但是,羅伯遜的故事其實並沒有結束,他後來投資與支持了很多小老虎,這些從老虎基金出來創業的年輕基金經理,大約有40多人,合計管理資金規模約占整個對沖基金行業的10%,占股票多空策略基金的20%,成為對沖基金界一個有影響力的群體。羅伯遜之所以在對沖基金大師裡面位居前列,就是因為他培養了一大批小老虎,而這是其他大師們都做不到的,巴菲特也好,索羅斯也好,連找一個滿意的繼承人都困難。
綠光資本愛因霍恩
愛因霍恩是對沖基金業的後起之秀,著名價值投資人與做空者,被一些人稱為「下一個巴菲特」。
愛因霍恩出生於1968年,中學時喜愛數學和辯論,本科就讀於康奈爾大學政府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闡述美國航空業的周期性監管問題,結論是不要投資航空業,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投資者本應該將萊特兄弟的飛機從空中擊落」。1991年本科畢業後在DLJ公司做了兩年的投行分析師,每周工作100個小時以上。痛苦不堪的兩年後,愛因霍恩沒有按照常規去商學院讀書,而是去了對沖基金西格爾考勒瑞基金公司做買方分析師,三年下來就把投資與投資研究學得比較到位了。
1996年初,愛因霍恩和同事傑夫一起辭職創業,因為妻子開了綠燈,所以把公司取名為綠光資本基金公司。愛因霍恩和傑夫覺得可以募集1000萬美元,但最終到了5月份只籌到了90萬美元,其中50萬美元還是來自於愛因霍恩的父母,愛因霍恩和合夥人也各投入1萬美元。
綠光資本的策略與老虎基金是一樣的,股票多空結合價值投資,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區別在於其多空並不是一一匹配,而是尋找值得做多的多頭和值得做空的空頭,整體頭寸上加以匹配。持有期一般在1年以上,集中持倉,一般把30%-60%的資本投入到最大的5個多頭倉位。基金追求絕對收益目標,即無論市場環境如何,都要努力實現正收益。
募資過程中發生了一件趣事。有一位合夥人介紹來的富人朋友,給愛因霍恩出了一道撲克牌智力測試題,題目是:從一副撲克牌中拿出同一花色的牌,安排牌的順序,好讓人將最上面的一張牌翻開正面朝上,將下一張牌放在最底下,再翻開一張牌正面朝上,將下一張牌放在最底下,如此重復,直到所有的牌按數字依次排列。愛因霍恩答錯了,也錯過了這筆投資。(我也真希望有人也給我出出這種題目!)
綠光資本在5月之後的1996年獲得了37.1%的高收益,沒有一個月出現負收益,管理資產很快達到了1300萬美元。為了慶祝第一年的旗開得勝,愛因霍恩在冬天的一個晚上邀請了包括父母在內的25個投資人吃了一頓義大利美食,順便匯報了一下成績!
1997年,綠光資本獲利57.9%,年底管理資產就達到了7500萬美元。1998年,綠光資本業績一般,只有10%,但規模增加到了1.65億美元。1999年,基金實現了39.7%的收益率,管理資產增長到了2.5億美元。2000年是第五個年頭,基金收益率為13.6%,而納斯達克指數則暴跌39%,基金規模增長到了4.4億美元。2001年,納斯達克又暴跌了20%,而綠光資本則獲得31.6%的收益率,管理資產達到了8.25億美元。
90年代美股扶搖直上,大量資金也不斷湧入對沖基金行業,愛因霍恩藝高人膽大,與同樣投資風格的老虎基金相比幸運得多,業績好的出奇,享受了幾年美好的時光。
愛因霍恩的成名之作,是在2008年做空雷曼兄弟,從中大賺超過10億美金。現在,他仍然活躍在一線,在市場上具有很大影響力。
Michael Bury
邁克爾·伯利從規模上和從業時間上來看都算不得大鱷,但是他的故事比較勵志,成名之戰也頗為驚心動魄,而且他運營對沖基金的方式在中國得到發揚光大,所以我們也來看一看他的故事。
伯利出生於1971年,2歲的時候左眼球就因為視網膜神經膠質瘤而被移除,裝了一顆玻璃做的假眼球。伯利在小學的時候IQ測試出奇的高,但是朋友很少。5年級的時候父母離婚了,伯利與弟弟跟著父親住,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時間,在父親工作的IBM實驗室做一份小工,賺的錢拿來投資共同基金。高中的時候,父母復婚,伯利的信心越來越足,成績越來越好,但是畢業時因為英文老師的疏忽而被自己中意的哈佛大學拒之門外,去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專業讀預科班。伯利與周圍人的關系都不好,後來被診斷出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這是一種自閉症,患上了會出現社交困難。很自然的,伯利又把興趣放到了股票上。1991年,伯利被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錄取,讀到第3年父親就過世了。
1996年,伯利開辦了一家談論股票的個人網站valuestocks.net,每周發表幾篇長文。大概是因為當時互聯網上的網站太少,幾個月後MSN的主管就瀏覽到了伯利的網站,邀請他成為MSN專欄作家,每字1美元。伯利欣然同意,起了個筆名,叫「價值博士」(The Value Doc),開始MSN上談股票,很快有了不少的讀者。
1997年伯利醫學院畢業,欠下了15萬美元的助學貸款,在斯坦福大學醫院找到了一份病理研究的住院醫師工作。當年秋天,他在徵婚網站Match.com發布了徵婚啟事(第一代網民啊!咋不投身於互聯網啊!),與一位華裔女性黎德英閃電戀愛,3周後就訂婚了。做醫生很辛苦,伯利為了做好股票還得經常挑燈夜戰,利用晚上時間來發表文章更新自己的網站。
2000年6月,伯利29歲,在斯坦福大學醫院的工作結束,再也不想從醫了,他覺得應該學巴菲特專業做投資。在老婆和家人的支持下,他在美國銀行開了一個賬戶,從此開始了他的對沖基金生涯。伯利野心勃勃,把投資者的最低凈值要求設定在1500萬美元,基本上把認識的所有人都排除在外了。
運氣還真好,幾周後,暢銷書《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的作者兼對沖基金經理格林布雷特找過來,花了100萬美元買了伯利公司22.5%的股份,格林布雷特也是伯利的粉絲,一直在等著他離開醫療行業。伯利用這筆錢還了助學貸款,將公司命名為子孫資本(Scion Capital),在蘋果電腦總部之外幾個街區的地方租了一間小辦公室,這間辦公室從前的主人就是蘋果的聯合創始人沃茲(Steve Wozniak)。
伯利的私募之路還挺順利。2001年,標普500指數下跌11.88%,子孫資本的凈值上漲了55%。2002年,標普再次下跌22.1%,伯利盈利了16%。2003年股市反彈,伯利的組合大漲50%。2003年,伯利管理的資產就達到了2.5億美元,到了2004年底達到了6億美元,就不再接受新的投資了。
2003年,伯利年收入超過了500萬美元,於是花了380萬美元在加州薩拉托加(Saratoga)買了一套6居室的房子,供一家四口住。
買房的同時,伯利覺得房價有點泡沫了,於是對住房市場和MBS(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做了深入研究,結論很驚人,他覺得房產危機遲早要爆發,認定做空MBS是一個大機會,是他的「Soros Trade」。他的這一發現比大空頭保爾森還早一年,比Soros本人更是早了好幾年。於是2003年至2006年連續四年運行他的「Soros Trade」,做空一些金融股,不斷買入CDS合約,而這四年CDS頭寸一直是浮虧的。
盡管壓力巨大,伯利依然對自己的判斷懷有信心,不過投資人卻逐漸失去了信心,即使伯利5年來為投資人賺了242%,投資人還是對伯利的「Soros Trade」非常反對。伯利發起新基金大幹一場的努力失敗了,而且與客戶的關系還鬧得很僵,到了2006年10月,連最初賞識自己的格林布雷特也受不了,飛來聖何塞,兩人吵了一架不歡而散。這一年客戶撤資1.5億美元,伯利不得不忍著虧損賣掉了一半的CDS倉位。
熬到了2007年8月,伯利才開始迎來勝利,這一年底公司盈利150%,進賬7億美元,伯利個人進賬7000萬美元。伯利准備在2008年繼續前進,但是客戶卻不斷撤資,2008年下半年管理的資金只有4.5億美元,比2005年初管理的6.5億美元縮水了很多,伯利終於再也受不了了,於2009年初關掉了自己的公司。
Michael Bury的私募基金(PE)創業之路,在十年後的中國有無數效仿者,中國有大量民間操盤手,就是靠著在論壇、博客寫文章而獲得粉絲,或者通過展示交易成績、參加炒股大賽或期貨大賽來露臉。總的來說,這類草根式的基金創業之路十分艱難,規模上與公募等投資機構出身的基金經理比完全無法抗衡,最終業績也是良莠不齊。
從0到1
以上大師們都是比較成功的案例,從零到一,再到傳奇。但是也有眾多失敗的案例,很多10億級別起步的對沖基金多以失敗而告終,1就是巔峰,例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
當然,這不是必然的規律,通過私募基金(PE)的首募,很難預測到基金經理的未來之路。預測是很難的,尤其是預測未來,這一點對金融投資來說,對挑選基金經理來說,都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