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產是利好還是利空
利好。
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產可以進一步擴大產能、提升盈利能力,屬於利好,當然要股票大漲還需要資金支持。
募集資金一般而言是好事,因為非公開發行了股票增加了公司的資本實力,而且並未對二級市場構成資金面的壓力。募集資金是指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證券(包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股、增發、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等)以及非公開發行證券向投資者募集的資金,但不包括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募集的資金。
非公開發行,就是向特定的對象發行,主要就是一些投資機構,一般投資機構都是看著有利可圖才會投資的,所以往往非公開發行的價格要低於當時的市場價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一般是為了投資某一個項目,因此新項目的投產也有可能對公司的業績產生影響。綜上,大家一般將非公開發行視為利好。但是市場的走向到底如何,最終不是投資機構,也不是上市公司所能左右的,因此跌破增發價的情況也是經常出現的,所以投資需謹慎。
拓展資料:
募集資金的運用
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募集資金,投資於公司的發展項目,資金募集後,公司要嚴格按照預先制定好的募集資金用途使用。所以在考察公司是否具備上市資格時,對於公司募集資金的運用也是非常主要的一項考核標准。
因此公司應該制定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說明擬投資項目的建設情況和發展前景;公司募集資金的運用應當有明確的使用方向,原則上用於公司的主營業務;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應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管理、環境保護、土地管理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同時,公司要建立募集資金專項存儲制度,募集資金應當存放於董事會決定的專項賬戶中。
Ⅱ 股票上市公司投資項目是好還是不好
股市總是有可能進入繁榮期。股價上漲了一點,人們賺取了有趣的回報。更多寬松貨幣進入市場,價格上漲甚至更多,吸引更多資金壁式的頭腦,旁人的意志打
Ⅲ 上市公司投資項目與股票市值有關系么
上市公司投資項目與股票市值沒有直接的關系,不過會影響股票的凈資產
股價一般不是股票的凈資產,這樣就有了 一個指標 市盈率
就是股價除以凈資產的值,中國股票市盈率普遍較高,過去一般在20倍左右,
現在不知道了。也就是說股票價格一般遠遠高於其公司的實際價值
公司投資項目會影響股票的市值,簡單的說,項目賺錢了,這是公司業績的新的增長點
是利好,股價要漲。項目虧了,是利空,股價要跌
Ⅳ 公司擬對外投資參股雙碳公司對股價是利空還是利多
算不上利好或者利空。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高,可以賺點錢,算是小利好。同時也說明這家公司缺乏運用資金的能力或者項目,所以也算是利空。
要作具體分析,不能籠統地說是利好或是利空:有的搶佔了國際市場,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是大利好,說明公司技術含量還是可以的;有的因為了解情況不全面,損失慘重,特別是近年在烏克蘭、泰國、敘利亞、埃及、利比亞、蘇丹等海外各地發生的各種危機中,中國公司接二連三地收到影響,項目流產、協議被毀,國家間的經貿合作也被破壞。利空就是指能夠促使股價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利多是指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好轉、銀行利率降低、社會資金充足、銀行信貸資金放寬、市場繁榮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對股價上漲有利的信息。
上市企業有時候需要發行一些企業債券,投資股票的投資者會很迷茫這對於股票是利空消息,還是利好消息,其實股票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是一種自身發展的需求,利好利空要看實際的企業情況而定。發行企業債券有很多的目的,企業本身也需要進行發展,而企業發行債券以後對企業的項目有什麼用的作用,這點需要大家及時的關注和調研,如果企業債券的項目不明確,那麼就盡量不要投資。債券和股票有很大的不一樣,這點大家可以在實際的操作做有所發現,一般來說債券本身不會增加股票的壓力,因為債券和股票的操作平台不同,債券的購買也不一定都是股民,但是發行企業債券量大的話,就會有一部分影響了。企業債券本身也有很大的風險,現在的很多企業的企業債券都有下跌情況出現,而且有的企業下跌以後不會再反彈,這是因為投資的項目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另外股票企業發現債券,在這樣的行情下本身就是吸納資金,所以還是遠離為好。
Ⅳ 上市後股民購買股票的錢公司可以用來投資項目嗎
今年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去年僅有778家公司參與,規模約7000億,今年不管是公司數量還是金額,都有了顯著的上升。
只能說今年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確實不錯,加上今年房地產調控,給房市平添了不確定因素,如果所在的行業不景氣,辛辛苦苦地經營還不如理財收益高,很多投資者就會更願意把資金投入理財產品,以獲得穩健的收益。反正上市公司不缺資金,缺了還有大把的股民願意投。
但是,A股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這些上市公司一方面對我們說,公司為了提高資金利用率,為了帶來更多的收入,把閑置資金拿去購買理財產品了。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但是你這邊說有錢,那邊又說沒錢需要融資,為什麼不用自有資金進行再投資,而是反復通過再融資來開發項目呢?
行行行,募資不能用來購買理財產品,所以你先把自有資金購買理財,再把融資用於項目研發,算是一種提高資金利用率的方法,但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做,有可能損害我們股民的利益啊?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風險這么高,不如我自個兒買理財
如果上市公司反復再融資,而投資的項目卻沒有什麼太大的利潤,會攤薄股東的權益。而且不排除會不會出現利益輸送,不斷攤薄股東權益的可能。
如果上市公司有著足夠的誠意,投資的項目具有高額的盈利,投資者的權益還是有著或多或少的暴漲的,但是目前來看,為投資者利益著想的公司真的是,少!
還有某些不務正業的公司,主營業務沒啥起色,完全依靠著理財收益讓財報更加好看,不經意得了"股神"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