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莊家每天拉尾盤的目的
兩個目的,一是真的到了高點,莊家的利潤已經在預算之中,為了拉高出貨,另外一種是拉高之後製造假象,讓很多觀望幾天還沒買進的,第二天高位買進,然後洗盤幾天,再次讓散戶誤認為買在高點,做短期收割散戶,這種為莊家短波段收割模式!
⑵ VC炒股是一種什麼體驗
由於一級市場的投資有很多保密義務,我想主要用我個人的股票投資來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資業績圖。下圖中紅色線的是「凈利潤」,藍色線是我的本金的變化,另外我還加了一個綠色的「標普500指數線」 用做業績比較基準。
為什麼他們會「鬆了一口氣」然後賣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們受到了一種「非理性的情緒」的影響—— 「被套了」,有點郁悶,期盼著趕緊「解套」。但公司的長期股價走勢是取決於業務基本面的,和這種情緒沒有邏輯關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時候也買了一點,之後價格跌了又繼續買,在跌到19美元的時候重倉買入,之後歷經許多起伏都沒有賣,一直到我擔心WhatsApp對它的威脅才賣掉,在它並購了WhatsApp之後我又把它買回來了。我的邏輯見知乎貼"facebook社交網站會受到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響嗎?"。
股價的波動也會影響我的情緒,但是我的投資決策是依據自己的獨立觀察和對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判斷,每當股票價格波動或者我有交易的沖動的時候,我都會去看看有沒有新的我沒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審視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戶增長、黏性、變現潛力),如果我的判斷沒有改變,而股價僅僅是因為市場情緒的波動而下跌,我反而會有「暗自慶幸」的喜悅,繼續買入。
另外一個情緒影響決策的典型例子是「佔便宜思維」。有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讓我推薦股票,我說「好未來」不錯,我從23塊開始一直在買進。他說對啊我也特別喜歡這家公司。然後他把這家公司深刻而准確地分析了一下。我問他,那你買了嗎,他說沒有,主要是市場一直不給他機會,這只股票一直在漲,從來沒有調整過。這種「佔便宜」的心態,讓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個價格調整,結果反而錯失機會。
我有一個「基本世界觀」,就是「純理性的判斷」是最高效的,只要「情緒」參與了決策,決策的效率就會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證明,人類的本能不擅長在做決策時抵抗情緒的干擾。不但如此,它還常常「偷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怎麼「偷懶」。
三. 理解真實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類的本能總是傾向於「偷懶」
先分享一個我犯過的錯誤。朋友推薦過一隻股票給我,QIWI。這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俄羅斯公司,是「俄羅斯的支付寶」。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報告,發現它無論是交易金額,市佔率,活躍用戶數都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並且差距還在繼續拉大。而且它還有17萬個線下終端(相當於ATM和「村淘」的電商代下單終端),壁壘很高。當時的公司股價22美金,市值大約是10億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覺得它被嚴重低估,於是買入了。買入之後3、4個月就漲了近50%,於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隻「十倍股」。
沒過多久,QIWI就開始跌了。我很奇怪,於是研究了一下,發現是因為石油和俄羅斯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大幅下跌。我想,兩個貨幣的匯率短期取決於消息導致的供需變化,長期取決於購買力平價,而購買力平價的變化是很緩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羅斯盧布肯定會回升。於是我繼續買入。之後俄羅斯盧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沒過多久,股價又跌了,而且這一次跌個不停。我再去找各種報告,也沒找到原因,於是繼續持有,又過了很久,我才發現除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還有兩個別的問題1)俄羅斯出了個新政策,導致QIWI的17萬個線下終端有一部分會被迫關閉,直接影響交易量;2)俄羅斯的年輕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開始用銀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這兩個新信息之後,我就斬倉了。不但全部利潤回吐,而且還虧了1/3。這個公司可能其實還是一個很優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夠了解,而且我也沒有時間去了解。說實話,這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我其實並不知道。回頭來看,除了一些人口、電商滲透率等統計數字,我對俄羅斯幾乎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在買入和持有期間,覺得自己很懂這個公司呢?是什麼東西給了我這種虛幻的安全感呢?
簡單地總結,就是「偷懶」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給騙了。在這里,我總結幾個本能「偷懶」的例子。
1. 人的本能總是喜歡偷懶地依賴間接的信息,而不擅長獨立觀察、獨立思考。
形式會給人虛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報告用了大量的繪制精美的圖,數據很豐富,分析很詳實,很「平衡」地指出了許多風險點,而且很「厚」。這些形式上的完美,讓直接相信了它的結論,也讓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資決策的重要原則:我應當有信心比基金經理們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則就不要碰它。這個報告的結論本身是一個間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個間接的信息。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各種規則和知識,這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因為「直接學習經驗」比「自己總結經驗」要高效太多。然而,這種便利也讓我們習慣於依賴間接的信息來了解世界。比如,我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穿著、聲音、相貌來判斷他是否值得信賴,會根據一個公司(銀行)的辦公室的地段和裝修來決定是否和它合作,也會因為滿城人沒戴口罩在外面走來走去覺得「霧霾也沒什麼大不了」。同樣原因,我們會常常簡單地相信 「那麼多人都這么想,那總錯不了」或者「這么多年了都是這么做的,那總錯不了」。
我在這篇文章之初,提了幾個「投資大師」的名字,目的就是讓讀者覺得「這些人很牛,所以這個作者應該也很牛,所以他說的東西應該也很有道理」。這種提供「間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認了吧),但是其實沒有邏輯的必然性,這些大師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說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溝通都是低效的溝通,人的本能會高估語言文字的信息傳遞效率。
我後來發現,QIWI的2013年的年報的「風險揭示」部分,白紙黑字地寫了這兩個風險點(參見[i]和[ii]),但是我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完全沒有看到。不是我沒看它的年報,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這些文字,也不會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因為所有的招股說明書和公司年報裡面都有類似的關於監管風險和用戶行為變化風險的提示。
事實上,人類語言的信息傳遞效率是非常低的。一個人在把事實轉換成語言的時候,就丟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個人在把語言轉換成事實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同時也會遺漏很多信息。問題在於,我們對此總是過於樂觀。而且,現代社會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規則,也是基於「語言能完美傳遞信息」的假設來設計的。
3. 人們決策所依賴的,是大腦中的一個「真實世界的投影」,這個「投影」其實大部分都是憑空想像,但是人的本能無法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想像。
我在中國、美國、歐洲和新加坡都生活過,但是從來沒有在俄羅斯生活過。我在做研究的時候,看到很多類似人口、互聯網、電商相關的數字,腦子里實際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往裡「補充」,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俄羅斯的模型」,而這些經驗大量地來自於我對於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和企業的觀察。我其實無法分辨這個「俄羅斯的模型」中哪些來自我的想像。(順便說一句,人的記憶其實也是這樣,你無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記憶,哪些是大腦根據別的記憶拼湊出來的東西。)
4. 人類的本能會偏向過於自信。
在QIWI這個例子上,股價上升的時候我覺得是因為我判斷准確,股價下跌的時候,我就去尋找股票被市場誤判的證據。我的這種心態,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選擇性地忽略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波動對這只股票的影響,更沒有想到要去關注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復盤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買入之後的第一次股價上漲也主要是由於俄羅斯盧布匯率的驅動。
許多研究證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和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實。然而,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但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人類的本能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別的「偷懶」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錨定效應」影響,它不喜歡用統計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在《思考·快與慢》裡面有深入的闡述。想克服本能偷懶的毛病,就要養成「用力思考」的習慣,用一雙「懷疑一切」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錯誤,並時刻警惕自己在決策時被情緒和無關動機影響。
有些讀者看到這里,可能覺得膽戰心驚,人類本能有這么多缺陷,那我還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來管理吧,他們好歹是一個機構,一群人做決定,總比一個人做決定要更客觀、更理性吧。然而,這可能是個誤解。接下來我們聊一聊「集體決策」的話題。
四. 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人類本能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
我發現,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況下,一群人來做決定更加難以做到客觀、理性,人越多越難。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做個思維小游戲(純屬虛構)。請你想像一個場景,有一個五口之家決定要買一套房子。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在總價差不多的兩套房子之間猶豫不決:A——交通方便,但面積較小,單價較貴,而且小區有點舊;B——樓盤比較新,面積比較大,單價便宜,但在遠郊交通不方便,周邊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個理性派,考慮因素是交通便利、性價比和升值潛力,選A。媽媽是個感性派,主要考慮樓盤檔次、舒適度,喜歡B。兩個人意見不一致,於是媽媽提議全家討論一下。外婆一看價格,說A的單價那麼貴,還是選B吧。外公不太關心這事情,說隨便你們吧,但是媽媽說不行,必須選一個,於是外公說,那我就選A吧,離我打麻將的伙計們比較近。又是平局,氣氛緊張了。於是爸爸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寶貝,說,上次我們全家去看了兩套房子,我們搬到第一套(A)去好不好?小寶貝說,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說,不行哦,我們現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須得搬家,你選A還是選B呢?小寶貝眨了眨眼說,B。
三比二,最後買了B。搬進去以後,外婆就後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時候要陪著外孫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去上學,然後坐車回來,下午還要去接,每天兩個來回要花四五個小時。小寶貝也覺得很痛苦,於是吵著著要搬回去。爸爸就說,這可是當時你選的,你當時為啥要選B呢。小寶貝大哭,說,那天來看房子的時候樓下有一隻狗狗很可愛,可是搬過來以後,就再也沒見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資的決定,和這個場景其實非常像。我來總結幾個特徵:
支持或者反對的「人數」、亮點或風險點的「數量」,常常起到決定性因素,但是往往影響結果的一兩個關鍵因素的權重遠遠超過其他因素,而集體討論的時候,大部分人無法按照這個思維模式來思考。
「用力思考」需要花時間,一群人討論的時候「停頓」是很失禮的,只能依靠直覺快速而膚淺地思考。而且很多人只有自己獨處的時候才能正常思考,面前有一個人,就開始有點緊張,有兩個或更多人,尤其是裡面有職位比自己高的,就完全無法正常思考了。還有些人在開「電話會議」的時候思考能力會下降。麻煩的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這種人在人群中比例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就算一個(工作十幾年了,現在好一點)。在很多集體討論、電話會議中,我覺得自己沒有想明白,就會保持沉默,有時候還會因此遭到誤解。
鼓勵「contribute」,是一種被普遍認同的文化,但其實有很大的副作用,因為術業有專攻,對任何一個行業和一個公司有深入觀察的總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們要麼並不認為自己不懂,或者即使不懂也裝懂。但是,他們的意見的權重是一樣的。
「什麼樣才是好公司」,「股價現在是貴還是便宜」,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所以大家表態的「基準」並不一樣,綜合的結論其實沒有意義。
很多看上去像事實的觀察,例如「產品很受歡迎」,「管理團隊很優秀」,其實都沒有統一標准。一個人發言說的觀察和論點,其他人聽到耳朵裡面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和稀泥的中立派」總是聽上去更加客觀、更加正確。
大多數人其實是跟風的。
直接反對,是傷面子的。
總之,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而人類本能喜歡「偷懶」。
有的朋友可能想說,不對啊,市場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並不是「投票」來決定股票買賣的,就是基金經理決定的。
確實是,但是每個人都在一個「力場」中身不由己,每一個「力場」其實都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集體決策。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反身性力場」。股市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投票機器」。只要大多數人(資金)相信一件事(比如漲或者跌),這件事情就會發生。所以每一個參與者,都在一邊觀察和預測其他參與者的行為,一邊影響其他參與者(用「買」和「賣」來投票)。這種思維方式在短期非常合理,但是長期來看是完全不理性的,一個公司的長期價值取決於行業特性和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和人們相不相信它的股票會漲是基本沒有關系的。人很難完全逃脫這個「力場」的束縛,我也做不到。
「投資人手銬力場」。有一次我和一個管理了30億美金的基金經理聊天。他說,我真羨慕你們做風險投資的,可以有這么長期的資金。你別看我管了30多億美金,但是只要一個季度業績不好,就有投資人開始撤退,有些老客戶合作了十幾年了,我幫他們賺了好幾倍,但他們撤退起來毫不含糊。有些同行好的時候一片風光,不行的時候瞬間就完蛋。所以我50多歲了還要如履薄冰,天天盯著這些公司下一個季度的財報,一有風吹草動就得趕緊跑路,即使我知道一個公司長期的前景很好,也不敢長期持有。
「職業經理人力場」。很多基金經理看上去是手握重權,但是其實他們也有老闆,可能還不止一個,比如類似「首席投資官」、「首席風控官」之類的。基金越大,各種「官」就會越多,誰都得罪不起。基金經理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潛意識中需要考慮很多和投資回報本身不相關的東西。
「勝利者的墳墓力場」。一個基金做得不好則已,如果做得好,必然會越來越大,資金規模大了,就需要投資更多的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的「小基金經理」和分析師來研究這些公司,大基金經理就只能靠「投資研究報告」來了解這個世界,但是他又不敢相信這些「投資研究報告」,就變得很焦慮(自己未必能發現)。怎麼解決焦慮呢?多問幾個人的意見吧,最好大家集體討論一下。
「文化和人性力場」。其實我們從出生開始已經處於這種力場之中了。對於權力的追求和表達自我的慾望是人的本性。你今天看了我這篇文章覺得我講得有點道理,也同意「集體決策」不能完全理性,但是過兩天你們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里如果有人說「以後你們大家所有人都要聽我的」,你還是會投票把他趕下台。如果在一個落後的部落,說不定這個人會被打死。在一個基金裡面也是一樣,一旦一個基金形成了「集體決策」文化(甚至制度),就再也改不回來了。
讀到這里,有些讀者可能心都涼了:似乎人類沒救了啊,一個人決策效率不高,因為很難抵抗情緒干擾而且本能會傾向於「偷懶」,然後一群人決策效率也不高,因為群體決策傾向於依靠本能,而本能又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這怎麼辦啊,你們藍湖資本是怎麼弄的呢?誰實話,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實踐和摸索中。一方面我們限制了投資團隊的人數(目前只有6個,以後也會在個位數),以降低溝通成本,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進行大量的線下一對一的溝通。我統計過,我們投的十六七個項目裡面只有一個是在集體開周會的時候做的決策,其他都是「offline」決策的。
按照慣例,最後還是給創業者們一些建議:
保持自省,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常常「用力思考」而不簡單地依賴於經驗和直覺,讓「對抗本能」成為你的本能
不要輕易相信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報告」,利用數據和親身體驗來了解你的客戶、員工
設計組織機構的時候,要避免「群體決策」,避免關鍵崗位的決策受到無關動機的影響
相信年輕人,重用有良好思維習慣的年輕人
⑶ 1支股票是多個基金持有好還是少個基金持有好
不一定。
機構多的股票,走勢會比較混亂,因為每個機構的坐莊計劃都不同,有的人要拉伸,有的人偏不讓要打壓因為他籌碼還沒收集完呢 。 單個庄 控盤高 不會出現以上情況,但是一般私募的話風格比較兇猛,你買進去最好要快進快出。建議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預期,合理配置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基金。主要看你的投資風格和承受的風險能力,買一隻好基金,天天漲,掙錢多,比買幾只有漲有跌的好啦,但你能找到天天漲的基金嗎?如果它不是天天漲,而是天天跌,咋辦啊。所以,相對的買一隻基金比買幾只,風險大,收益不穩定、綜合收益不好預估。保守的話,建議你搞個股債再平衡吧,波動小,股的部分可以吃牛市福利,可進攻可防守。激進一點,做個二八輪動也可以,或者跟E大投資,不過E大說第四輪不公開了.... 模仿他做了一個,不定期看心情公開在知乎上,有興趣就看看,沒興趣就搞搞別的。
基金不同於股票,份額持有人並不會直接干預市場或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相對股票而言,機構持倉比例較高,流動性就較弱,漲起來就越猛——機構持股比較高,說明機構看多,未來高收益可期。然而,基金是「聚小錢,辦大事」的產品,機構持倉越高,反而反映其流動性的脆弱性——一旦機構大額減持,基金為了提供流動性,反而會讓基金賤賣投資標的,從而致使份額持有者大幅虧損。當然,這里的基金指的是開放式的公募投資基金,並不包括封閉式和私募投資基金。1支股票是多個基金持有好還是少個基金持有好這個還不一定。
⑷ 換手率達到多少是個好股票
3%以上,15%以下的可以關注下。
股票換手率是什麼意思,很少有人可以清晰對它進行說明。80%的股民都會陷入一個誤區,把換手率高當成出貨,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換手率是股票投資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如果你對它還有很多疑惑,往往會陷入圈套之中,盲目跟庄大概率會造成損失。
在分析換手率之前呢,大家先來領取一個小秘籍,新鮮出爐的牛股榜單已經整理好了,點擊這里就可以領了:3隻牛股推薦:或將迎來井噴式大行情!
一、股票換手率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換手通常指的是商品從別人手裡買入或者是賣給別人而進行的等價交易,股票換手率指的是一種頻率,是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是強是弱的其中一個指標。
想要計算換手率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換手率=(成交量/當時的流通股股數)×100%
我們來簡單的舉例說明,有隻股票,它的總股本是有一億股,某一天這只股票交易了兩千萬股,當天這只股票的換手率就達到了20%。
二、股票換手率高或低說明什麼情況?
從以上部分的講解不難得出,股票的高換手率,也就意味著這個股票的流動性不錯;換言之,換手率低就代表這只股票的流動性也不好,自然鮮有人關注,成交的活躍度很低。例如大盤銀行股就流動性就非常差,因為股權集中分布在機構里,可以參與外部交易的籌碼數量非常有限,正常都是低於1%的水平。
放眼整個市場,有10%~15%的股票換手率能達到3%,因此,股票活躍程度的衡量就看這個3%了。
各位在確定要買入的股票時,要關注股票活躍度高的,這樣才不會讓你有想買買不了,想賣賣不了的困惑。也就是說,能夠及時獲得市場信息非常關鍵。我習慣用這個來看股市信息,股市信息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可以把握最為關鍵的一手情報,馬上看下吧:正在直播實時解讀股市行情,挖掘交易良機
三、怎麼通過換手率來判斷個股是否值得投資呢?
那最值得投資的換手率是多少呢?數值越大才越有利嗎?
不一定!要看具體情況。給大家講個小技巧,利用下方的這張圖,你可以對出換手率處在一個什麼水平做個大致的判斷,能幫助我們能夠更准確的判斷和如何操作。
這樣看來,那麼3%這個數值就是換手率的一個臨界點,每當低於3%的股票時,我們要暫時穩住不介入。如果3%的換手率越來越高,那就可以明確的判斷出該只股票已有資金漸漸的開始進場,3%到5%我們可以小量介入。
要是5%-10%的數值,如果股票價位處於底部,這就是在告訴我們這只股票將會上漲的概率是很大的,可能會有連續上漲的一個階段了,建議這時大量加倉。然後10%到15%,差不多進入一個加速階段。
在15%以上的,這時就要小心!並不是說換手越高越好,當價格居高不下的時候出現高換手率,這時就意味著主力已經在出貨,要是你在這個時候入場,那不好意思和你說句,你要做接盤俠了。
假設你對這些一竅不通,不需要感到不安!建議大家瞅瞅這個買賣點提示小助理,它會識別莊家動向和主力資金流向,可以實時提醒你應該在哪個點進行買入賣出,進行快速布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鏈接:實時提示股票信號,一眼看清買賣點
股票換手率多少才合理?
換手率就是當天成交量和流通盤的對比。一般都用個股的換手率和大盤的換手率做個對比來判斷個股或一個板塊的活躍程度。單一的用換手率來判斷漲跌是散戶一而再,再而三吃套的原因之一。趨勢、空間、時間和換手率是相互依賴的關系,目的為了判斷建倉、拉升還是出貨。
1、做股票的唯一準則是趨勢為王。
2、低位換手率非常高,並不意味著主力在吸貨,特別是股價還在下跌趨勢里的時候,常常是繼續派發的表現。
3、股價翻了一倍兩倍,某一段時間又開始換手率增加,看起來好像充分換手洗盤,結果通常都是給散戶下套。
4、拉升時如果一隻股票當天換手率超過10%(新股或剛上市不久的股票除外)通常表明主力在盤中開始派發了。
5、低位主力通常拿不到多少籌碼,所以散戶最容易上當的就是一隻股票突破長期下降趨勢後的回調中,股價不陰不陽,換手率低下,散戶一賣,主力照單全收,這一階段換手率比上漲時小得多,但是主力能拿到的籌碼卻不少。
6、行情初始階段某隻股票連續三天以上換手率大的嚇人,都是一天10%以上,股價連連狂升,請注意,這一定是本輪的領漲股之一,主力資金雄厚不管三七二十一有多少套牢盤獲利盤正在一概通吃,請及時跟進!(當然要看一下股東戶,老莊股就別碰。)
因此,換手率只是判斷走勢的一個指標而己,決不是萬能靈葯。看股票所處的位置而定,日換手不超過4%是穩定的狀態,換手率超過7%或10%算比較高的,5%比較好,不過也要看具體情況。
股票首日上市,60%以上算高,80%以上就會有風險提示公告,非首日上市的,10%以上算高,20%以上就會進行席位披露,換手率也稱周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之一。其計算公式為:周轉率(換手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發行總股數)x100%
高換手率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1、股票在上漲途中突然出現高換手率,大概率即將加速上漲。
2、高位滯漲時出現高換手率,大概率主力正在出貨。
3、底部放量,價位不高的強勢股,其換手率高的可信程度較高。
交易時間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知乎 股票換手率高說明什麼? 網頁鏈接
換手率多少買股票最佳
股票換手率的定義,很少有人可以清晰對它進行說明。80%的股民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把換手率高當成出貨,這樣認為是很片面的。換手率是股票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如果你弄不清楚,往往容易落入莊家設定的陷阱里,要是盲目跟庄必定會有很大的虧損。
在分析換手率之前呢,大家先來領取一個小秘籍,新鮮出爐的牛股榜單已經整理好了,利益敏感,隨時有可能被刪!快點進來領取下:緊急:3隻牛股名單泄露,或將迎來井噴式大行情!
一、股票換手率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換手通常指的是商品從一個人手裡買入或者是賣出到另一個人手中而進行的等價交易,那麼股票換手率指的是在有限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股票流通性強弱就可以通過這個指標來看出。
換手率的計演算法則:換手率=(成交量/當時的流通股股數)×100%
我們來簡單的舉例說明,有一隻股票,他總共有一億股的股本,這只股票在某一天成交了兩千萬股,那這只股票當天的換手率就是20%。
二、股票換手率高或低說明什麼情況?
從以上部分的講解不難得出,股票的高換手率,也就意味著這個股票的流動性不錯;換手率低的話,也就是它的轉手率不高,想要購買的人就少,成交的活躍度很低。例如大盤銀行股成交率就非常低,因為大部分都是機構扎堆持股,可以參與外部交易的籌碼數量非常有限,正常都是低於1%的水平。
針對整個市場的走勢,只有10%~15%的股票換手率能達到3%,因此呢,3%成為了衡量股票活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各位在進行對股票的挑選時,首先考慮的是比較活躍的股票,這樣才不會出現交易不靈活的情況。所以,大家要及時發掘市場信息。我比較喜歡用它來關注股市相關信息,股市信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准確了解最新情報,現在就推薦給大家:
正在直播實時解讀股市行情,挖掘交易良機
三、怎麼通過換手率來判斷個股是否值得投資呢?
那股票換手率一般在多少為合適?換手率是越高才越有價值嗎?
並不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利用下面這張圖你可以大概判斷出換手率處於一個怎麼樣的階段,可以幫助到我們如何去操作。
也就是上面所說的,這個換手率的分界線就是3%,當低於3%時的股票我們可以暫時不要介入。那麼換手率超過3%還在升高的話,那就是可以知道這只股票是有資金逐漸的開始進場了,當3%到5%時我們可以購買一點。
等到了5%-10%,要是股票的價格不高是處在底部的,也就是說這只是好股票,因為有大的上漲概率,有可能這將是迎來一個拉升階段的開始,倉位上可以大舉介入。後面10%到15%,類似於進入一個加速階段。
領先於15%,大家就得上心些!要知道換手不是越高越值得入手,當價格居高不下的時候出現高換手率,這時就意味著主力已經在出貨,這個時候如果你一旦進場,那就要准備好接盤,慢慢等慢慢熬吧。
要是你不懂該怎麼研究一隻股票,別發愁!這個買賣點提示助手很有幫助,它能夠判斷出莊家動向和主力資金流向,實時推薦你哪裡適合買入,哪裡適合賣出,好奇的朋友可以點開鏈接試試:實時提示股票信號,一眼看清買賣機會
股票換手率多少為好換手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換手率也就是周轉率,是指在股票市場中在一定時間內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它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測算指標之一。換手率數值越大,說明該股票交投的活躍度越高,交易者之間換手的充分程度也就越大,股民購置該股票的意願就越高。
判斷換手率在多少合適,可以先了解下換手率的盤算公式:
換手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刊行總股數)100%
一般情況下,股票每日的換手率約為1%~25%,70%的股票換手率在3%以下,3%便是換手率的一個最合理分界線。
如果換手率在3%~7%,則股票進入相對活躍狀態;
如果換手率在7%~10%,則意味著強勢股出現,股價處於高度活躍狀態;
如果換手率在10%~15%,屬於機構密切操作個股。
但是換手率並非越高越好,如果股票價格在高位,換手率高一般是莊家出貨所致,價格在低位,可能是莊家進貨造成的。如果是長期換手率較低的股,價格又在低位的則屬於冷門股,需視情況判斷。
股票換手率的標準是什麼 多少才是最好的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換手率也稱也稱周轉率,顧名思義是指股票周轉的頻率,換手率越高說明股票交易越頻繁,交易量越大。那麼換手率40以上說明什麼股票換手率多少為好呢
一、換手率40以上說明什麼股票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某一時間段的成交量/流通總股數)100%,當天的換手率是變化的。
換手率指標是反映市場交投活躍程度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股票換手率越高,說明投資者購買意願越強,股票流通性越好。
如果股票換手率達到40%以上,說明這只股票當前的交投非常活躍,股票的成交額已經接近於這只股票市值的一半了。日換手達到40%以上的股票是比較少見的。
二、股票換手率多少為好大多數個股每日換手率大都在1%-25%之間,如果某隻股票的日換手率低於3%,則說明該股成交不是太活躍,屬於冷門股。如果換手率在3%-7%之間,就可以認為該股進入相對活躍狀態了。
如果換手率在7%-10%之間,那麼可以認為這個股票已經處於股價走勢的高度活躍狀況了,說明市場對這只股票的關注度較高。
股票換手率並不是越高越好,一般換手率達到70以上,或是超過該股歷史最高成交的換手,即可視為死亡換手率。當個股當日出現死亡換手率時,下一個交易日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即大漲或大跌。出現死亡換手率的個股大多是次新股,且交易以散戶為主導,當次日沒有人接盤時,散戶都會搶跑,從而導致股票大跌。
換手率多少算高
沒有特定的標准,股票換手率的定義,我認為沒多少人可以准確的進行解釋。80%的股民經常會出現一個認知混亂的情況,簡單地將換手率高作為出貨,這是非常片面的。換手率是股票投資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要是你還不明白它的含義,非常容易掉進陷阱里,盲目跟庄買入必然大幅虧損。
在講股票換手率之前,我們先來領取一個福利,新鮮出爐的牛股榜單已經整理好了,千萬不要錯過:3隻牛股推薦:或將迎來井噴式大行情!
一、股票換手率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換手通俗的說就是商品從一個人手裡買入或者是賣出到另一個人手中而進行的等價交易,股票換手率指的是一種頻率,是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之一。
先來看看換手率的計算方式:換手率=(成交量/當時的流通股股數)×100%
我們來舉個例子吧,一隻股票的加起來的全部股本是一億股,這只股票在某一天成交了兩千萬股,那麼這只股票在這一天的換手率也就是20%。
二、股票換手率高或低說明什麼情況?
定義和公式我們了解了後,不難得出,股票換手率高,說明股票的流動性好;換手率低就代表著這只股票自流動性不好,就不會有很多人去關注它,就不怎麼成交。例如大盤銀行股就不怎麼受人們關注,因為機構集中掌控了股權,可以參與外部交易的籌碼數量非常有限,一般會在1%以下。
著眼於整個市場,只有10%到15%的股票,換手率達到3%,所以,股票活躍程度可以參考換手率3%的這個指標。
大家在選定入手的股票時,要先看活躍程度高的股票,你只有這樣做,才不會出現想買買不了,想賣賣不了的情況。能夠及時獲得市場上有價值的信息非常重要。我比較喜歡用它來關注股市相關信息,每個時間股市信息都會更新變化,准確了解最新情報,馬上看下吧:正在直播實時解讀股市行情,挖掘交易良機
三、怎麼通過換手率來判斷個股是否值得投資呢?
那最值得投資的換手率是多少呢?是不是數值越大才越好呢?
才不是!要看實際情況是什麼樣的。我來教大家一個好辦法,利用下面這張圖你可以大概辨別出出換手率的水平如何,更好的幫到我們該如何去操作。
上面已經說了,看出這個3%是換手率的一個分割線,如果低於3%的股票我們還是暫時不要下單。超過3%越高就可以來明確地判斷這只股票漸漸有資金開始進場,3%到5%的話,我們可以小資金介入。
到了5%至10%,,如果股票價位處於底部,從這可以知道這只股票的上漲概率是非常大的,股票價位大概會進入一個上漲階段了,可以大幅度買入。然後10%到15%,相當於進入一個加速階段。
在15%以上的話,就需要提防一下!並不是說換手越高越好,主力已經在出貨的表現就是當價格處於高位時出現高換手率,要是你在這個時候入場,那就要准備好接盤了。
假如你對於這只股票的變化不太明白,不用擔心!這個買賣點提示工具特別好,它會主動辯別莊家動向和主力資金流向,實時提示你什麼時機買入賣出,進行快速布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鏈接:實時提示股票信號,一眼看清買賣點
看股票所處的位置而定,日換手不超過4%是穩定的狀態
換手率超過7%或10%算比較高的,5%比較好,不過也要看具體情況。
股票首日上市,60%以上算高,80%以上就會有風險提示公告。
非首日上市的,10%以上算高,20%以上就會進行席位披露。
對於高換手率的出現,投資者首先應該分析的是高換手率出現的相對位置,如果此前這只股票是在成交長時間低迷之後出現放量的,且較高的換手率能維持幾個交易日,一般可看作是新增資金介入較為明顯的跡象,高換手的可信度較大。
由於是底部放量,加上換手充分,因此,這只股票未來的上漲空間相對較大,成為強勢股的可能性也很大,投資者有必要對這種情形作重點關注。
如果一隻股票在相對高位突然出現高換手,成交量也突然放大,一般而言,下跌的可能性較大。
這種情況大多伴隨有個股或大盤的利好出台,此時,已經獲利的籌碼會趁機出局,利好出盡是利空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出現的。
對於這種高換手率,投資者應謹慎對待。
除了要分析高換手率出現的相對位置之外,投資者還要關注高換手率的持續時間,是剛剛放量,還是放量時間較長。
在大多數情況下,部分持倉較重的機構會因無法出局而採取對倒的手法來吸引跟風盤,所以對於那些換手充分但漲幅有限的品種反而應引起警惕。
但對於剛剛上市的新股而言,如果開盤價與發行價差距不大且又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較大的換手率,則可考慮適時介入。
實際上,無論換手率過高或過低,只要前期的累計漲幅過大,都應小心對待。
從歷史看,當單日換手率超過10%以上時,個股進入短期調整的概率偏大,尤其是連續數個交易日的換手超過7%以上時就更要小心。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經驗與技巧,這樣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裡面的牛人去操作,這樣要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⑸ 股票賽力斯還有反彈的可能嗎知乎
股票賽力斯還有反彈的可能嗎知乎
~~~~~~~~~~~~~~~~~~~~~
股市就是故事都是逗你玩!!
對於一隻股票有沒有反彈的機會關鍵要看高管想怎麼玩!!
請看圖!這是日瞎嘩線圖!
⑹ 股市中大級別突破是指什麼
股市中大級別突破是指什麼?
1、買股票的心態不要急,不要只想買到最低價,這是不現實的。真正拉升的股票你就是高點價買入也是不錯的,所以買股票寧可錯過,不可過錯,不能盲目買賣股票,最好買對個股盤面熟悉的股票。
2、你若不熟悉,可先模擬買賣,熟悉股性,最好是先跟一兩天,熟悉操作手法,你才能掌握好的買入點。
3、重視必要的技術分析,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及盤面語言(盤面買賣單的情況)。
4、盡量選擇熱點及合適的買入點,做到當天買入後股價能上漲脫離成本區。
三人和:買入的多,人氣旺,股價漲,反之就跌。這時需要的是個人的看盤能力了,能否及時的發現熱點。這是短線成敗的關鍵。股市裡操作短線要的是心狠手快,心態要穩,最好能正確的買入後股價上漲脫離成本,但一旦判斷錯誤,碰到調整下跌就要及時的賣出止損,可參考前貼:勝在止損,這里就不重復了。
四賣股票的技巧:股票不可能是一直上漲的,漲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調整,那短線操作就要及時賣出了,一般說來股票賺錢時,隨時賣都是對的。也不要想賣到最高價,但為了利益最大話,在股票賣出上還是有技巧的,我就本人的經驗介紹一下(不一定是最好的):
1、已有一定大的漲幅,而股票又是放量在快速拉升到漲停板而沒有封死漲停的股票可考慮賣出,特別是留有長上影線的。
2、60分鍾或日線中放巨量滯漲或帶長上影線的股票,一般第二天沒繼續放量上沖,很容易形成短期頂部,可考慮賣出了。
3、可看分時圖的15或30分鍾圖,如5均線交叉10日均線向下,走勢感覺較弱時要及時賣出,這種走勢往往就是股票調整的開始,很有參考價值。
4、對於買錯的股票一定要及時止損,止損位越高越好,這是一個長期實戰演練累積的過程,看錯了就要買單,沒什麼可等的。
⑺ 真的有靠炒股發家致富的例子嗎
有的。
沃倫·巴菲特(WarrenE.Buffett),男,經濟學碩士。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主要投資品種有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2020年4月6日,沃倫·巴菲特以59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3位。2020年4月7日,沃倫·巴菲特以675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位。
(7)股票主力莊家知乎擴展閱讀:
炒股發家致富需要知道的知識
1、弱勢格局炒股賺錢難度更大
眾所周知,在股市處於牛市時,基本上炒股還是能夠賺到錢的,當然,賺到錢和賺大錢還是有區別的,賺大錢實現發家致富的始終也還是屬於少數的一部分,而在弱勢行情之下,對普通散戶股民來說,要做到養家已難度不小,何況是要致富,換句話說,這是大部分人股民難以做到的任務。
2、早期炒股發家致富的都是「牛散」
雖然大部分人炒股都很難實現發家致富,但是並不是說不存在,事實上依然有小部分的人通過股市實現發家致富,甚至財富自由,能夠創造這樣驚艷的財富傳奇的股民通常被稱之為「牛散」,也就是說,屬於比較牛氣沖天的散戶,比如早期的楊百萬、林園等牛散就是在股市發家,這些都是市場所熟知的一些牛散,不過這些牛散後期基本都進化為專業投資者了,這就不能再列入散戶行列了。
3、真正順勢而為才能有大成就
在傑克相識的人當中,也有通過炒股發家致富的例子,屬於在2005年前後入市,買進了具有股改大利好的相關個股,更重要的是——能夠堅定持有到2007年大牛市,基本上都能收獲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豐碩成果,可以看出,要在股市靠炒股發家致富仍然需要具有大行情的背景,繼而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的「捂住」操作方式,而不是拿一拿賺到了就賣掉了,話說回來,並不是誰都具有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