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炒股方面的期貨理論認識怎麼寫
丁聖元先生翻譯約翰•墨菲的原文是:「趨勢的概念是技術分析的核心。……研究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發生的早期,及時准確地把它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應趨勢的目的。本書絕大部分理論在本質上就是順應趨勢,即以判定和追隨即成趨勢為目的的……從價格以趨勢的方式演變可以推斷,對一個既成的趨勢來說,下一步常常是沿著現存的趨勢方向演變,而掉頭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這當然也是牛頓慣性定律的應用。……堅定不移的順應一個既成的趨勢,直至有反向的徵兆為止。這就是趨勢順應理論的源頭。
1.無法被證明的「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在約翰•墨菲對「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的解釋中,有句挺刺人的話「除非你接受這第二個前提,否則就不必再讀下去」。其實我不單讀了,而且仔細研讀了幾十遍,書中有句話:「……被視為技術分析者的聖經」,我想,每一個技術分析的初學者都會為這句話激動吧,手握聖經,只要讀懂吃透還有什麼不可為呢?現在看來,先入為主的想法真的挺有意思的,這種慣性思維何嘗不是一種趨勢呢?
回到這個假設:幾乎所有的哲學流派和科學理論的根源都出自假設,我們可以看到,假設甚至常常不能被證明正確或錯誤,也就是說假設正確或錯誤不是關鍵,關鍵是這個假設是否能夠經歷實踐和時間的檢驗。我想,從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到巴菲特、索羅斯以及我們身邊的許多成功者,他們無不提到追隨趨勢交易的重要性,這肯定不是偶然的。「價格以趨勢的方式演變」是一種哲學思維,它不是科學,因而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證明正確還是錯誤,黑格爾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許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但是,再仔細想一想:難道成功的理論和人物提到過就能證明「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是正確的嗎?舉個例子,大部分人都認為水果好吃,但天經地義的認為水果一定好吃未必是對的,事實上還有很多人認為水果不好吃。所以,認為水果好吃是對的,認為水果不好吃也是對的,從全局的角度看,都是錯的,因為都存在缺陷。看問題的高度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完全不一樣。看上去是對的未必是對的,看上去是錯的也未必是錯的。還是回到那句老話:當我們不能證明它是錯誤的時候,不妨先認為它是正確的。
2.站在趨勢的起點思考未來,讓子彈飛一會
期貨投資者所有的思考和計算都是為了弄清價格在現在和將來的規律。每個期貨投資者都不停地和價格打交道,確切地說是不停地和數字打交道,比如:前高點、前低點、持倉量、成交量、最新價、結算價、平均價、黃金分割、資金使用率、風險率、權益、持倉盈虧、平倉盈虧、甚至1.1.2.3.5.8.13……等斐波那契數字,還會關心CPI、ISM、PMI、美元指數、匯率變化等各種統計數據,可以說數字分析和統計貫穿整個投資決策過程。
看上去,投資者似乎在用科學或者說數學的方法驗證那個無法被驗證但很可能是正確的假設「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那麼,期貨投資似乎是科學領域的事情。套用格林斯潘的一句話:如果你覺得你弄明白了,那你肯定錯了。什麼是科學?在經典物理學牛頓慣性定律中,只要我們知道了物體現在的速度、軌跡和外力,我們就能夠計算這個物體在以前或未來某個時間、地點的狀態,這就是科學。但是,期貨投資經驗表明:即使我們能站在趨勢的起點,我們也無法預知價格從起點到終點之間確切的運動軌跡,也無法預知未來價格的波幅,也無法預知價格從起點到終點所需要的確切時間。這就是期貨價格變化的不確定性,也是期貨價格變化的本質特點。由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任何對期貨價格確切運動軌跡的討論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真的沒有意義嗎?跳出思維的框架,從哲學的角度看問題:能夠證明沒有意義就有意義。這樣看來,期貨投資似乎又是哲學范疇的事情。
我們可否這樣理解:既然期貨投資既是科學也是哲學,它具有科學和哲學的雙重特點,其本質應該是「哲學的肉體上了穿上科學的外衣」,換個說法:期貨投資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哲學觀點加上能夠定性的科學方法。定性,是期貨投資科學化的關鍵。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無法確切地描述一個「可觀察量」那將毫無意義。在1925年,海森堡(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力學奠基人)基於經典物理理論只處理可觀察量的現實,拋棄了不可觀察的粒子軌道概念的研究,從可觀察的輻射頻率及其強度出發,和玻爾、約爾丹、玻恩、泡利等一起建立了矩陣力學,矩陣力學是量子力學的第一個數學描述,而量子力學理論的建立使人類文明在20世紀取得了重大的飛躍。我想:既然期貨價格的不確定性是期貨價格變化的本質特點,我們是否也應該拋棄不能確切描述的價格軌跡概念的研究,從容易觀察的平均價格、價格波動的特點以及價格在某處出現的概率角度描述價格呢?從這個角度看,用「平均價格、價格波、價格概率」等描述價格比單純的軌跡更接近真理,量子力學就是這么乾的,我認為,量子力學的思維方式完全可以拓展到期貨領域。
投資領域有句話:技術分析理論只有發明者本人用得好。經典的技術分析理論,包括圖表分析理論、道氏理論、波浪理論等,基本上是「拿著頭寸等待市場驗證」的被動方法。都說要順勢,可關鍵的問題是:怎麼才能證明手中的頭寸是否順勢?那似乎又得回到起點:「拿著頭寸等待市場驗證」。仔細想來:我們在追隨趨勢的過程中任何行為都有一個以上的解,而所有的解都對應不同的結果,我們卻常常選擇一個解而忽略其它的解,甚至在忽略其它解的時候連堅定自己的選擇都做不到,追隨趨勢也就成為空談。所以,那些成功的理論不是表面看起來這么簡單,墨菲有四個定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二、所有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這或許就是趨勢交易理論的因果律吧。
從哲學的角度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所有追隨趨勢的行為都是隨機的。但隨機行為應有一定之規,這就是「讓哲學的肉體上穿上科學的外衣」,再進一步理解,即使「讓哲學的肉體上穿上科學的外衣」面對的還是不確定的未來,這是期貨價格變化的本質決定的。怎麼辦?我認為:趨勢交易者只能接受趨勢交易的因果律,並且「讓追隨趨勢的頭寸接受實踐和時間的檢驗」。用哲學的語言說就是:能否證明我是對的?如果不能證明我是對的,能否證明我是錯的?如果證明我是錯的,那三十六計走為上,如果證明我是對的,那就「讓子彈飛一會」吧。
三.我對「歷史會重演」的認識和觀點
丁聖元先生翻譯約翰•墨菲的原文是:「技術分析和市場行為學與人類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價格形態,它通過一些特定的價格圖表形狀表現出來,而這些價格圖形表示了對某市場看好或者看淡的心理。這些圖形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早已廣為人知、並被分門別類了。既然它們在過去很管用,就不妨認為它們在未來同樣有效,因為它們是以人類心理為依據的,而人類心理從來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歷史會重演,說的具體點就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隱藏在歷史里,或者說將來是歷史的翻版。」
1.「歷史會重演」是約翰•墨菲的方法論
早在1679年,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用「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說明了世界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哲學觀點。哲學家黑格爾(1770年8月-1831年11月)在其《歷史哲學》里說「歷史往往會發生驚人的重復,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劇面目,第二次則以鬧劇出現」。文學家馬克吐溫(1835年11月-1910年4月)也曾經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在我十八年的期貨投資過程中,也從來沒有發現過哪怕一次完全相同的價格圖表。如果說「相似」就是「重演」就是「翻版」,那麼我認同「歷史會重演」以及「將來是歷史的翻版」。不要覺得這是在咬文嚼字和鑽牛角尖,也許約翰•墨菲的意思真的和我不同。
約翰•墨菲說「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隱藏在歷史里」,這話沒錯,但絕大部分期貨投資者都找不到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是事實,為什麼?有個中國古代成語叫按圖索驥說明了這個問題:說伯樂的兒子拿著伯樂的《相馬經》出門尋找好馬,出門看到癩蛤蟆,他告訴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外形和《相馬經》所言大致相同,只是蹄子不像酒葯餅子罷了。伯樂說:這是喜歡跳的馬,不是能駕御的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機械地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在我看來,「歷史會重演」是約翰•墨菲的方法論,是約翰•墨菲從哲學角度對「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和「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兩個假設的方法論,沒有這個方法論,《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僅僅是一種理論成不了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要看使用者怎麼理解和使用了。
2.「歷史會重演」的悖論
如果認為「歷史會重演」,那往往會採用圖表形態分析,因為這看上去最簡單。其實這很容易掉入「以前驗證過、出現過的圖表形態,以後還會重復出現並得到驗證」的因果邏輯陷阱,實際上這是錯的。我們用案例來說明問題。
案例:我們假設一個上升三角形,那麼買進行為是正確的。
問題是:在實際交易中我們應該怎麼操作?因為上升三角形必須價格往上突破水平壓力線並達到預測目標才算成立,這是事後才能證明的事件。如果我們的買進行為在上升三角形得到證明之前發生,那就是說用不存在的上升三角形去和歷史驗證,這往往不靠譜。如果買進行為在三角形得到證明之後發生,也就是說,驗證已經結束,操作已經沒有意義了。
我們應該怎麼理解這個問題呢?
3.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1)期貨投資的關鍵因素是決策
人是矛盾的動物。人有時理性有時感性,而且很難達到絕對的理性也不可能是完全感性。人要述說情感時,就會將邏輯放到一邊,當要描述邏輯時,就會忽視情感。約翰•墨菲認為價格圖形是人的心理活動結果,說的是人的思想決定人的行為,最後是人的行為決定了價格圖形,所以價格圖形是人的心理活動結果。問題是,我們在交易時要遵從邏輯還是情感?期貨投資需要絕對的理性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擇,可實際上絕對的理性並不存在。也就是說,期貨市場不存在絕對理性的投資方法,既然這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思想和方法指導行為呢?
我認為,赫伯特•西蒙(1916-2001,決策管理大師、決策科學創始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提出的「連續有限比較決策」理論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方法,他認為:作為決策人,是介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決策,受制於個人知識、信息、經驗等多方因素的制約,因而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有最優的決策,只能追求「滿意」的決策。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在實際決策中,還無法獲知全部方案,也無法預知全部方案的結果,針對不同的環境和決策對象,還不具備完全一致的最優決策體系,所以,「滿意」成為唯一最優的抉擇。根據這個理念,赫伯特•西蒙構建了一套對現代管理影響深遠的決策管理體系,同時獲得了若貝爾經濟學獎。
期貨投資是一個「謀定而動」的決策過程,「謀」是尋找方法,「定」是確定方法,「動」是執行方法,從本質上來說「謀」、「定」、「動」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都需要決策,所以,決策貫穿了整個期貨投資的過程。決策,不但是期貨投資的關鍵因素,更需要科學的管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還需要一個針對決策的決策來確保決策能夠正確地執行。
西蒙的決策理論是針對正常人在理性和非理性間如何抉擇的方法論,對於期貨投資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些資深的期貨市場投資者,方法已經不是關鍵問題,最重要的已經落實到執行層面,還是再仔細想一想:方法就好比一個大的系統,大的系統由很多小的系統構成,把這些大大小小的系統集成起來何嘗不是一個管理和決策的過程?所以,決策是期貨投資的關鍵因素,決策是期貨投資的方法論。
2)期貨投資是一個完整的、持續的、動態的決策過程。
期貨投資者每天都在和已知的或未知的價格打交道,通過分析已知的去猜測未知的。具體地說就是通過認識或者揭示已經存在的價格現象和價格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從而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
期貨投資決策是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多個節點,每個節點都需要從多個方案中挑出一個滿意的方案付諸實施,這就是決策,然後,我們還要把各個決策不斷完善並合理地組合起來,才能夠較好地完成整個期貨投資決策過程。
期貨投資決策是個持續的過程。按照期貨投資賬戶存續的時間劃分有短期期貨投資賬戶和長期期貨投資賬戶兩類。從普遍性的角度來看,絕大部分投資者都追求長期穩定的盈利的結果,在這個長期的時間內往往會針對相同的和不同的投資對象多次實施期貨投資決策。少數短期存續的期貨投資賬戶不具備典型意義,可以不在討論的范疇。
期貨投資決策是個動態的過程。在現在和未來之間,期貨價格是一個不斷波動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跟蹤、驗證和調整原有的交易策略、資金管理策略、風險控制策略等原有策略,所以,期貨投資的過程就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決策的過程。
最後,所有的理論和方法都將落實到執行的層面,簡單地說就是:一切按照規矩來。
㈡ 炒股破產的名人
炒股破產的名人有:1、股神巴菲特的老師,也是價值投資的開創人格雷厄姆。2、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3、投機天才利弗莫爾。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建議關注華泰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公眾號或華泰證券的一站式財富管理平台-「漲樂財富通」學習股票基礎知識。華泰證券,貼心管家,您想要的都在這里,快點擊下方圖片加入我們
㈢ 《百萬英鎊》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中短篇小說,這本書主要寫了什麼
這本書中的亨利,是一家美國礦業公司的小雇員,但沒想到會因為事故,而落得流落在外的下場。身無分文的亨利流落街頭後,突然遇到兩位英國紳士,並給了他一個信封。當亨利打開信封時,他發現裡面有一張100萬英鎊的支票,大概相當於現在的30億人民幣,這是一筆橫財。
亨利利用他百萬富翁的名聲來為礦山代言,消息一出,大家都瘋狂投資,亨利和勞埃德也賺了很多錢,最終成為真正的富人。很快,30天過去了,這個賭約到期了,兩位紳士想看亨利的笑話,但沒想到亨利竟然賭贏了,同時,他自己也賺了錢。亨利還發現其中一位先生就是波克夏小姐的繼父。最後的結果是亨利成功地贏得了波克夏小姐的芳心,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㈣ 在股市的道路上會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應對
一句話獻給正在股市掙扎和煎熬的股民們——
每當你發現自己和多數人站在一邊時,你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馬克吐溫。
有一次,一位股友發來消息:「老師,幫我看看這幾只股票怎樣?」我一看大吃一驚了!有七八隻股票裡面我一個都不熟悉,詢問了之後果然全部都是消息股,再一問本金,只有一萬元!我告訴他:「不能這樣去買股票的,巴菲特10億美元只是買了一隻股票,你只有一萬元卻買了八隻股票,這樣錯誤的投資方式很容易導致虧損」。但悲傷的結局是:她確實因此虧了幾千塊錢。
很多人都不太願意在已經買了的股票上下功夫研究走向。如果實在是沒有時間或者是不喜歡技術分析理財的股民,可以考慮下請經紀人、理財師或者買基金來降低風險。
買自己不熟悉的股票
其實想了解一隻股票十分簡單。如果你是計程車司機,你天天要加油,請留意和汽油相關的信息,有機會就跟相關企業和領導人多交流。在平時的工作中和生活中時刻關注他們,確定你已經很熟悉他們的企業,那麼你可以按照書本的操作方法來購買跟他們企業相關的股票了。
當你研究股票的時候,要問自己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生意嗎?如果足夠有錢的話,我會買下整個公司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放棄這只股票吧,不管你是多麼地喜歡這家公司的產品。
通過細心的研究、觀察,你就會發現一個公司成功的各個要素,好產品、好的管理體系跟好的商業模式。你不僅能獲得豐厚的利潤,意外的收獲就是,你從一個不懂管理的人變成了一個管理專家。
一次選擇購買太多股票
現在是信息時代,每天都可以在網上、同事、朋友、交易網站那裡得到大量的股票信息。每一隻股票都會有無數看起來確鑿的購買依據,讓人都忍不住都想買,很怕錯過了機會。同時又擔心這個不漲那個也不漲,加上人人都知道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理念,於是盡自己所能買了一大堆的股票。結果就是,不但沒有分散和降低風險,反而擴大了風險和損失。虧錢之後依然無所適從,不知道留誰賣誰,徹底弄壞了交易心態!
一定要買一隻黑馬股
每個人來證券市場都聽過別人因為購買了黑馬股而暴富的故事。
但是,不要因此而去期望發現下一個「微軟公司」而獲得巨額的收益。為了迎合這樣的投資者,市場上充滿了很多自稱能發現黑馬的方法、技術和軟體。但是因為黑馬股而暴富的報道只是個例,並不是普遍現象,億萬富翁並沒有成百成千倍地迅速出現,那麼你應該明白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
熱衷於跟蹤熱門股票
2007年上半年,很多買了ST股票的股民都盈利豐厚,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就開始大肆報道。另一些股民看到了別人大把掙錢,看到了各個媒體的火熱報道,就會忍不住跟風來投資垃圾股,導致了虧損連連。
熱門股票通常應該在上漲前後的15分鍾左右就做出決定是否購買,但是對於普通散戶來說,當你發現它熱門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跟風購買一隻利好信息泛濫、勢頭正猛的熱門股,一般而論只能自食其果。
從來不做長線股票,嫌賺錢太慢
很多散戶總想一口吃個胖子,聽到某隻股票可能一個月內會漲30%,就會趕緊購買;當聽到了某隻股票可以持有三年甚至五年,就覺得短期內不會掙錢就放棄了。
所有成功的投資者都是成功的長線操作者。短線操作成功的散戶就如同中了彩票一樣寥寥無幾。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像中了彩票那樣靠運氣來投資盈利的話,那麼一定要讓自己的主要資金來從事長線投資。
㈤ 下跌行情中,我們應該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
首先如果題中所說的越跌越買或者越賣,我們這里舉資本市場中的其中的二級市場---股票市場來做具體說明,如果一隻股票是該越跌越買還是越跌越賣,每個人對於選股和交易思路的不同,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對我而言我認為,越跌是應該越賣的而不是繼續去買。
馬克-吐溫曾經在華爾街的一句話被很多人銘記在心,“在華爾街賺錢很容易,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買的便宜,然後一旦價格上升,賣掉股票落袋為安”。這句話,在我個人理解是,你在對於一隻股票客觀並且詳細的查閱了解公司運營情況、經營情況之後,在大環境也無問題的情況下,你選擇購買這只股票的意圖以及思路很明顯,認為他應該會漲了,所以才會選擇在這個合適的價格去購買股票,要做的也就是等待股價的上升到自己的目標價位然後賣出。
這其實就是一個心理學,而且在股票市場上,如果長期的慢慢陰跌,首先就說明你選股上出現了問題,判斷失誤了,起碼是短期內判斷失誤了,既然錯誤了為什麼不能立刻糾正自己的錯誤呢?在金融市場有一個專業的詞叫:及時止損,為什麼呢,這樣會讓你在你自己能接受的損失內盡可能的縮小損失,這個市場永遠都需要保持一顆敬畏的心,這也是小編的親身經歷所感所想,如果在錯誤的時候不及時放棄,就像你走入了深淵一樣,再想從深淵中爬出來就不容易了。
這個市場,在自己對於某隻股票的趨勢判斷錯誤,及時止損,越跌越賣盡可能的縮小損失,才一直會有“青山”在,同時也送大家一句話:有自己的交易體系和正確的方向才是保持能在股票市場存活的基礎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