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估價中的H模型是如何推導的
推導:如果股息增長率一直是gn,則股票內在價值是D0(1+gn)/(y-gn),但在前2H的時間內,平均增長率是(ga+gn)/2,超出假設的增長率為(ga+gn)/2-gn=(ga-gn)/2,超出假設增長率的時間越長,對股票的價格影響越大,且呈正相關的關系。所以股票的內在價值為D0/(y-gn)*[(1+gn)+H*(ga-gn)]。
股票估價是通過一個特定技術指標與數學模型,估算出股票在未來一段時期的相對價格,也叫股票預期價格。
中文名股票估價股票估價股票估價是通過一個特定技術指方法第一種是根據市盈率估值.比第二種根據市凈率估值
1估價方法
2估價模型
估價方法
第一種是根據市盈率估值.比如鋼鐵業世界上發達國家股市裡一般是8-13倍的市盈率.所以通過這種估值方法可以得出一般鋼鐵企業的估值=業績*此行業的一般市盈率.
第二種是根據市凈率估值.比如一個資源類企業的每股凈資產是4塊,那麼我們就可以看這類企業在資本市場中一般市凈率是多少,其估價=凈資產*此行業一般市凈率.這種估價方法適合於製造業這類主要靠生產資料生產的企業.象IT業這類企業就明顯不合適用此方法估值了.
估價模型編輯語音
股票估價的基本模型
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值
估價
價值說明R——投資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
Dt——第t期的預計股利
n——預計股票的持有期數
零增長股票的估價模型
零成長股是指發行公司每年支付的每股股利額相等,也就是假設每年每股股利增長率為零。每股股利額表現為永續年金形式。零成長股估價模型為:
股票價值=D/Rs
例:某公司股票預計每年每股股利為1.8元,市場利率為10%,則該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為:
股票價值=1.8/10%=18元
若購入價格為16元,因此在不考慮風險的前提下,投資該股票是可行的
二、不變增長模型
(1)一般形式。如果我們假設股利永遠按不變的增長率增長,那麼就會建立不變增長模型。[例]假如去年某公司支付每股股利為1.80元,預計在未來日子裡該公司股票的股利按每年5%的速率增長。因此,預期下一年股利為1.80×(1十0.05)=1.89元。假定必要收益率是11%,該公司的股票等於1.80×[(1十0.05)/(0.11—0.05)]=1.89/(0.11—0.05)=31.50元。而當今每股股票價格是40元,因此,股票被高估8.50元,建議當前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出售該股票。
(2)與零增長模型的關系。零增長模型實際上是不變增長模型的一個特例。特別是,假定增長率合等於零,股利將永遠按固定數量支付,這時,不變增長模型就是零增長模型。從這兩種模型來看,雖然不變增長的假設比零增長的假設有較小的應用限制,但在許多情況下仍然被認為是不現實的。但是,不變增長模型卻是多元增長模型的基礎,因此這種模型極為重要。
三、多元增長模型多元增長模型是最普遍被用來確定普通股票內在價值的貼現現金流模型。這一模型假設股利的變動在一段時間內並沒有特定的模式可以預測,在此段時間以後,股利按不變增長模型進行變動。因此,股利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在股利無規則變化時期的所有預期股利的現值第二部分包括從時點T來看的股利不變增長率變動時期的所有預期股利的現值。因此,該種股票在時間點的價值(VT)可通過不變增長模型的方程
Ⅱ 零增長模型的公式
零增長模型假定股利增長率等於0,即g=0,也就是說未來的股利按一個固定數量支付。貼現現金流模型的公式如下:
式中:
V——股票的內在價值; Dt——在未來時期以現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利; k——在一定風險程度下現金流的合適的貼現率。 例如,假定某公司在未來無限時期支付的每股股利為8元,必要收益率為10%,運用公式(3),可知1股該公司股票的價值等於8/0.10=80(元),而當時1股股票價格為65元,每股股票凈現值等於80-65=15(元),說明該股股票被低估15元,因此建議可以購買該種股票。
Ⅲ 零增長模型公式
零增長模型是一種假設股利增長率恆定為零的理論模型,即g=0。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股利支付被視為固定不變。其核心在於通過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來評估其投資價值。這個模型基於貼現現金流模型,公式表述為:
V = Dt / k
其中:
以一個具體的例子說明,如果一家公司未來無限期支付的每股股利為8元,市場上的必要收益率為10%。根據公式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為8 / 0.10 = 80元。然而,當前該股票的市場價格為65元。通過計算每股股票的凈現值(內在價值減去市場價格),我們得到80 - 65 = 15元。這意味著該股票被市場低估了15元。因此,基於零增長模型,投資者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購買該股票的有利時機,因為存在潛在的估值提升空間。
Ⅳ 股票價值計算公式詳細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值
(4)零增長股票投資收益率推導擴展閱讀:
確定股票內在價值一般有三種方法:
一、盈率法,市盈率法是股票市場中確定股票內在價值的最普通、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情況下,股市中平均市盈率是由一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所確定的。
二、方法資產評估值法,就是把上市公司的全部資產進行評估一遍,扣除公司的全部負債,然後除以總股本,得出的每股股票價值。如果該股的市場價格小於這個價值,該股票價值被低估,如果該股的市場價格大於這個價值,該股票的價格被高估。
三、銷售收入法,就是用上市公司的年銷售收入除以上市公司的股票總市值,如果大於1,該股票價值被低估,如果小於1,該股票的價格被高估。
Ⅳ 我是個新手,請教如何判斷股票的價值高於還是低於價格
這方面沒有統一的標准,也難以有統一的標准。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用股票的票面價值來表示,但票面價值往往與股票實際的市場價格相去甚遠。
股票的理論市場價值同樣如此。
下面分別介紹各種比率的含義及在財務分析中的作用。
所引數據均盡量採用上述A公司的表例。
(一)獲利能力比率常用的分析公司獲利能力的比率有:1.資產報酬率,也稱投資盈利率,指公司資產總額中平均每100元所能獲得的純利潤,其公式為;資產報酬率=稅後盈利平均資產總額×100%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B2。
資產報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運用所有投資資源所獲經營成效的指標。其比率越高,則表明公司善於運用資產,反之,則資產利用效果差。依表例,A公司的資產報酬率為64B2050=3.12%,即每投入100元資金,獲得收益3.12元。
由於資產來源除股東外,還有其他債權人,如銀行以及公司債券的投資者等,因此,除歸屬股東所有的稅後盈利外,還應包括支付債權人的利息費用。調整後的資產報酬率則為:資產報酬率=稅後盈利+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以A公司為例,調整後的資產報酬率為:(64+9.2)B2050=3.57%2.資本報酬率,即凈收益與股東權益比率、稅後盈利與資本總額比率,計算公式為:資本報酬率=稅後盈利(凈收益)資本總額(股東權益)×100%資本報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運用所有資本所獲得經營成效的指標。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資本的利用效率越高,反之則資本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股票交易市場,股票公開上市的條件之一,就是公司在近幾個年度內資本報酬率必須達到一定的比率。例如,台灣證券交易所規定,資本報酬率低於6%的公司,其股票不得上市;資本報酬率在6%~8%之間的公司,其股票只能被列為第二類上市股票;只有資本報酬率達到8%以上的公司,其股票才能准予列為第一類上市股票。以A公司為例,其資本報酬率為64B700=9.14%,處於較高水平。
3.股本報酬率。其計算公式為:股本報酬率=稅後盈利股本×100%從股本報酬率的高低,可以觀察到公司分配股利的能力。
當年這一比率高,則公司分配股利自然高,反之,這一比率低,如果不動用留存收益,則分配的股利自然低。以A公司為例,其股本報酬率為64B600=10.67,分配的股利自然高。
4.股東權益報酬率,又稱凈值報酬率,是指普通股的投資者委託公司管理人員應用其資金所能獲得的投資報酬率。
其計算公式為: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盈利-優先股利股東權益×100%這一比率,可以衡量出普通股權益所得報酬率的大小,因而最為股票投資者關心。這一比率還可用於檢測一個公司產品利潤的大小及銷售收入的高低,其比率越高,說明產品利潤越大,反之則不然。以A公司為例,其股東權益報酬率為(64-8)B700=8%。
5.股利報酬率,即股利與股價的比率,它表示按市價計算,公司的股東實際可獲得的盈利率。其計算公式為:股利報酬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價×100%以A公司為例,其普通股股本為450萬元,假定每股20元,則共發行了22.5萬股;1990年度普通股股利為42萬元,除以22.5萬股可得每股股利為1.87元。假定其普通股每股市價為40元,則股利報酬率等於1.87元除以40元為4.67%。
6.每股帳面價值,即股東權益總額與股票發行總股數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每股帳面價值=股東權益總額(優先股數+普通股數)將每股帳面價值與每股票面價值相比較,可以看出經營狀況的好壞。通常經營狀況良好、財務健全的公司,其每股帳面價值必定高於每股票面價值;帳面價值逐年提高,就表明該公司的資本結構越來越健全。當然,每股帳面價值僅是表明公司股東所投入的每股股票價值,而不是表示股東每股股票從公司所能取出的價值。以A公司為例,其股東權益總額為700萬元,普通股股數為22.5萬股,假定其優先股也為20元一股,優先股本為150萬元,則共發行7.5萬股。A公司的每股帳面價值即為700B(7.5+22.5)=23.33元,顯然,其每股帳面價值高於票面價值(20元)。
7.每股盈利。計算公式如下:每股盈利=稅後盈利-優先股利普通股發行數通過對每股盈利的分析,投資者不但可以了解公司的獲利能力,而且可預測每股股利以及股利增長率,並據此決定每一普通股的價值。以A公司為例,其稅後盈利與優先股利的差額為56萬元,普通股發行數為22.5萬股,依公式計算,每股盈利為2.4元。
8.價格盈利比率,簡稱盈利比。計算公式如下:價格盈利比率=股票價格每股盈利通過分析這一比率,投資者可預測公司未來盈利的增長狀況,並由此求出股票應有的價格。
9.普通股利潤率。其計算公式如下:普通股利潤率=普通股每股帳面價值普通股每股市價×100%這一比率是投資者在比較各種投資機會時的一個重要參數。每股利潤率越高,公司股票的質量越好,獲利能力也高,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大。
10.價格收益率,為普通股利潤率的倒數。其計算公式如下:價格收益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帳面價值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大,股票質量越好。
11.股利分配率,又稱股息支付率,計算公式如下:股利分配率=現金股利-優先股股息稅後利潤-優先股股息12.銷售利潤率,指公司銷售收入中每100元平均獲得的銷售利潤。計算公式為:銷售利潤率=稅後利潤銷售收入×100%這一比率的高低,意味著公司獲利能力的強弱。依上式,可求出A公司的銷售利潤率為64B780=8.2%。
13.營業比率。計算公式為營業比率=營業成本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費用銷售收入×100%通過這一比率的分析,可測知公司的營業效能,因為營業比率與100%之間的差額就是營業時發生的損益。如果某公司的這一比率超過了100%,則顯示虧本狀況,反之,這一比率越小,則公司的純利潤越高,獲利能力越強。以A公司為例,其營業成本為670.8萬元(530.4+140.4),依上式計算,其營業比率為670.8B780=86%,由此可知A公司營業狀況較好。其他如銷售毛利率、營業純利潤率等從略。
(二)償債能力比率公司的償債能力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反映短期償債能力,即將公司資產轉變為現金用以償還短期債務能力的比率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以及流動資產構成比率等。反映長期償債能力,即公司償還長期債務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股東權益對負債比率、負債比率、舉債經營比率、產權比率、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等。下面分別述之。
1.流動比率,也稱營運資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最通用的指標。計算公式如下: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這一比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並表明公司有充足的營運資金;反之,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不強,營運資金不充足。一般財務健全的公司,其流動資產應遠高於流動負債,起碼不得低於1:1,一般認為大於2:1較為合適。以A公司為例,其比率為1540B850=1.81:1。
但是,對於公司和股東而言,並不是這一比率越高越好。
流動比率過大,並不一定表示財務狀況良好,尤其是由於應收帳款和存貨余額過大而引起的流動比率過大,則對財務健全不利,一般認為這一比率超過5∶1,則意味著公司的資產未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將流動比率與營運資金結合起來分析,有助於觀察公司未來的償債能力。例如,A公司的流動比率為1.81∶1,其營運資金為690萬元,假定B公司有流動資產1800萬元,流動負債為1110萬元,則其營運資金亦為690萬元,但其流動比率僅為1.62∶1。顯然,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A公司優於B公司。從此例可以看到,比率分析法有助於彌補差額分析法的缺陷。
2.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驗比率,是用以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標。計算公式為: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資產的含義在差額分析法中已有介紹。投資者通過分析速動比率,可以測知公司在極短時間內取得現金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一般認為,速動比率最低限為0.5∶1,如果保持在1∶1,則流動負債的安全性較有保障。因為,當此比率達到1∶1時,即使公司資金周轉發生困難,亦不致影響即時的償債能力。依表例,A公司1990年年終時的速動比率為1070B850=1.26∶1。即A公司的每一元流動負債中,有1.26元速動資產可以抵償。
3.流動資產構成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流動資產構成比率=每一項流動資產流動資產總額分析這一比率的作用在於:了解每一項流動資產所佔用的投資額:彌補流動比率的不足,達到檢測流動資產構成內容的目的。
上述三種比率,主要涉及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下述的各種比率則主要涉及長期償債能力。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強弱,不僅關繫到投資者的安全,而且關繫到公司擴展經營能力的強弱。
4.股東權益對負債比率。其計算公式為:股東權益對負債比率=股東權益負債總額×100%這一比率表示公司每100元負債中,有多少自有資本抵償,即自有資本占負債的比例。比率越大,表明公司自有資本越雄厚,負債總額小,債權人的債權越有保障;反之,公司負債越重,財務可能陷入危機,可能無力償還債務。以A公司為例,這一比率為700B1500=46.7%,即每100元負債中,有46.7元自有資本作抵償,表明該公司的債權較有保障。
5.負債比率。這一比率為上面比率的倒數,它表明公司每1元資本吸收了多少元負債,在實質上與上面比率即股東權益對負債比率是一樣的。其計算公式為: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分析這一比率,可以測知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大小,因為負債是一種固定責任,不管公司盈虧,均應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必須償還。一般認為負債比率的最高限為3∶1。但是,必須明確,對投資者而言,負債比率過低並不一定有利,因為公司自有資本相對於負債來說,只需維持在一定水準足以保障公司信用就可以了。此比率過低表明公司舉債經營能力有待增強。以A公司為例,其負債比率為1500B700=2.14,即公司每1元自有資本共吸收了2.14元的負債。
6.舉債經營比率。這一比率表明公司的資產總額中,債權人的投資額是多少,其計算公式為:舉債經營比率=負債總額總資產凈額×100%在上面公式中,負債總額即債權人權益,總資產凈額則是全部資產總額減除累計折舊後的凈額。例如,A公司的負債為1500萬元,總資產凈額為2200萬元,其舉債經營比率為68.18%,即每100元資產中,有68.18元是經舉債取得的。
運用這一比率可以測知公司擴展經營的能力大小並分析股東權益的運用程度。比率越高公司擴展經營的能力越大,股東權益也能得到充分運用。但是,舉債經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經營順利,這一比率高的公司雖然承擔較大風險,但也有機會獲得更大的利潤,為股東帶來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經營不佳,則借貸的利息將由股東權益補償,當負債太多以至於無法支付利息或本金時,可能被債權人強迫清算或改組,對股東不利。可見,公司在進行舉債經營決策時,必須在預期利潤的增加和風險的增加這兩點上權衡利弊,均應以市場狀況、經營狀況的順利與否為轉移。在日本,這一比率一般均達到80%以上。
7.產權比率,即自有資本率。其計算公式為:產權比率=股東權益總資產凈額×100%這一比率表明股東權益在總資產中所佔的比例,是與舉債經營比率配合的比率。產權比率越高,公司自有資本占總資產的比重越大,從而其資產結構越鍵全,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認為,產權比率(自有資本率)必須達到25%以上,該公司的財務才算是鍵全的。以A公司為例,其舉債經營比率為68.18%,可推算出其產權比率為31.82%。
8.固定比率。其計算公式為:固定比率=股東權益固定資產×100%這一比率表示公司固定資產中究竟有多少是用自有資本購置的,並用於檢測公司固定資產是否過度擴充、膨脹。比率越高,則公司的財務結構越健全。一般認為起碼應高於100%。如果該比率低於100%,則表明該公司要麼是資本不足,要麼是固定資產過分膨脹。固定資產的過分膨脹,勢必使資產的流動性減少,從而影響未來的償債能力。以A公司為例,其固定資產為660萬元,資本為700萬元,則固定比率為106.1%。
9.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其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固定資產長期負債×100%這一比率既可表明公司有多少固定資產可供長期借貸的抵押擔保,也可表明長期債權人權益安全保障的程度。就一般公司而言,固定資產尤其是已作為抵押擔保的,應與長期負債維持一定的比例,以作為負債安全的保證。一般認為,這一比率起碼得超過100%,越大則越能保障長期債權人的權益。否則,則表明公司財務呈現不健全狀況,同時亦表明公司財產抵押已達到最大限度,必須另闢融資渠道。以A公司為例,其固定資產為660萬元,長期負債為650萬元,該比率則為101.5%。
10.利息保障倍數。其計算公式為:利息保障倍數=利息費用+稅前盈利利息費用這一比率可用於測試公司償付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數越高,說明債權人每期可收到的利息越有安全保障;反之則不然。以A公司為例,其利息費用為9.2萬元,稅前盈利為100萬元,依上式計算,可知該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數為11.87倍。
(三)成長能力比率成長能力比率可用來測知公司擴展經營的能力。上述償債能力比率,在一定意義上也可用來測知公司擴展經營的能力。因為安全性乃是收益性、成長性的基礎,公司償債能力比率的指標合理,財務結構才健全,才有可能擴展經營,否則,如果償債能力弱,則很難想像公司有餘力去擴展經營。至於舉債經營比率、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則更是公司外部的成長性比率指標。公司舉債經營比率高,一方面也說明信譽高,債權人樂於向它投資,公司靠舉債獲得更多資金擴展經營。而如果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高,也表明其尚有餘力借入更多的長期債務用於擴展經營。
反映公司內部性的擴展經營能力的比率則主要有:1.利潤留存率。其計算公式為:利潤留存率=稅後利潤-應發股利稅後利潤這一比率表明公司的稅後利潤(盈利)有多少用於發放股利,多少用於留存收益和擴展經營。其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越重視發展的後勁,不致因分發股利過多而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比率越低,則表明公司經營不順利,不得不動用更多的利潤去彌補損失,或者分紅太多,發展潛力有限。以A公司為例,其稅後利潤為64萬元,應發股利50萬元,利潤留存率則為21.88%。
2.再投資率,又稱內部成長性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再投資率=稅後利潤股東權益×股東盈利-股息支付股東盈利=資本報酬率×股東盈利保留率這一比率表明公司用其盈餘所得再投資,以支持公司成長的能力。公式中的股東盈利保留率即股東盈利減股息支付的差額與股東盈利的比率。股東盈利則指每股盈利與普通股發行數的乘積,實際上就是普通股的凈收益。
這一比率越高,公司擴大經營的能力則越強;反之則不然。以A公司為例,其資本報酬率為9.14%,股東盈利保留率為98.66%,則其再投資率為9.01%。
(四)周轉能力比率周轉能力比率亦稱活動能力比率,是分析公司經營效應的指標,其分子通常為銷售收入或銷售成本,分母則以某一資產科目構成。
1.應收帳款周轉率。其計算公式為應收帳款周轉率=銷 售 收 入(期初應收帳款+期末應收帳款)B2=銷售收入平均應收帳款由於應收帳款是指未取得現金的銷售收入,所以用這一比率可以測知公司應收帳款金額是否合理以及收款效率高低。這一比率是應收帳款每年的周轉次數。如果用一年的天數即365天除以應收帳款周轉率,便求出應收帳款每周轉一次需多少天,即應收帳款轉為現金平均所需要的時間。其演算法為:應收帳款變現平均所需時間=一年天數應收帳款年周轉次數應收帳款周轉率越高,每周轉一次所需天數越短,表明公司收帳越快,應收帳款中包含舊帳及無價的帳項越小。反之,周轉率太小,每周轉一次所需天數太長,則表明公司應收帳款的變現過於緩慢以及應收帳款的管理缺乏效率。以A公司為例,它的90年年末的銷售收入為780萬元,應收帳款為190萬元,假定期初應收帳款為170萬元,則其應收帳款的平均余額為180萬元,按上式計算,應收帳款周轉率為4.3次,即每年應收帳款轉為現金的平均周轉次數為4.3次,每周轉一次所需天數約84天。
2.存貨周轉率。其計算公式為:存貨周轉率=銷 售 成 本(期初存貨+期末存貨)B2=銷售成本平均商品存貨存貨的目的在於銷售並實現利潤,因而公司的存貨與銷貨之間,必須保持合理的比率。存貨周轉率正是衡量公司銷貨能力強弱和存貨是否過多或短缺的指標。其比率越高,說明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公司控制存貨的能力越強,則利潤率越大,營運資金投資於存貨上的金額越小。反之,則表明存貨過多,不僅使資金積壓,影響資產的流動性,還增加倉儲費用與產品損耗、過時。以A公司為例,其銷售成本為530.4萬元,期末存貨為300萬元,假定期初存貨為200萬元,則平均存貨余額為250萬元,根據公式,可知該公司存貨周轉率為2.12次。
3.固定資產周轉率。其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固定資產金額這一比率表示固定資產全年的周轉次數,用以測知公司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其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資產周轉速度越快,固定資產的閑置越少;反之則不然。當然,這一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則表明固定資產過份投資,會縮短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根據公式,我們可以求出A公司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即780B660=1.18(次)4.資本周轉率,又稱凈值周轉率。其計算公式為:資本周轉率=銷售收入股東權益平均金額運用這一比率,可以分析相對於銷售營業額而言,股東所投入的資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比率越高,表明資本周轉速度越快,運用效率越高。但如果比率過高則表示公司過份依賴舉債經營,即自有資本少。資本周轉率越低,則表明公司的資本運用效率越差。以A公司為例,可以算出其資本周轉率為:780B700=1.11(次)5.資產周轉率。其計算公式如下: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資產總額這一比率是衡量公司總資產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指標。
總資產周轉速度的快慢,意味著總資產利用效率的高低。以A公司為例,其資產周轉率為780B2200=0.36(次)
差額分析法
差額分析法也稱絕對分析法,指以數字之間的差額大小予以分析。它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有關科目的絕對數值的大小,據此判斷發行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財務分析中,主要是分析下列數值的大小:凈值=帳面價值=股東權益=資本=總資本-總負債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帳款+應收票據+有價證券發放股利=(本年凈收益+累積盈餘)-(留存收益+已撥用的留存收益)普通股股利=發放股利-優先股股利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純利=銷售毛利-營業費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費用)稅前盈利=(營業純利+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稅後盈利=稅前盈利-所得稅=本年凈收益通過對上述數值的差額分析,投資者可以獲得對一個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初步認識。例如,營運資金又叫運轉資金,是公司日常循環的資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內可運用的流動性資源的凈額,即一年內可變現的流動資產減去一年內將到期的流動負債的差額。營運資金的大小,不僅關繫到公司經營活動能否正常運行,也關繫到短期償債能力。從上例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可得出A公司的營運資金為690萬元,即: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540-850=690(萬元)或:=(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650+700)-660=690(萬元)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A公司擁有的可供營運的資金是比較大的。
又如,速動資產是幾乎可以立即轉換為現金,馬上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和有價證券等,而商品存貨和預付費用不易轉換為現金,流動性較差,不屬速動資產。顯然,速動資產的大小,關繫到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從上表中,亦可得出A公司的速動資產為1070萬元,即: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1540-(300+170)=1070(萬元)所得數字遠遠大於流動負債,從而初步了解到A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證的。
差額分析法僅僅是財務分析的第一步,它無法解釋求出的數值的大或小到什麼程度,也無法說明該數值以多大或多轉資金,是公司日常循環的資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內可運用的流動性資源的凈額,即一年內可變現的流動資產減去一年內將到期的流動負債的差額。營運資金的大小,不僅關繫到公司經營活動能否正常運行,也關繫到短期償債能力。從上例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可得出A公司的營運資金為690萬元,即: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540-850=690(萬元)或:=(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650+700)-660=690(萬元)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A公司擁有的可供營運的資金是比較大的。
又如,速動資產是幾乎可以立即轉換為現金,馬上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和有價證券等,而商品存貨和預付費用不易轉換為現金,流動性較差,不屬速動資產。顯然,速動資產的大小,關繫到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從上表中,亦可得出A公司的速動資產為1070萬元,即: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1540-(300+170)=1070(萬元)所得數字遠遠大於流動負債,從而初步了解到A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證的。
差額分析法僅僅是財務分析的第一步,它無法解釋求出的數值的大或小到什麼程度,也無法說明該數值以多大或多小為好。而許多數值如營運資金和速動資產,並不是越大越好。所以,還應結合其他分析方法,否則,就達不到財務分析的目的。
財 務 狀 況 分 析
經營狀況分析是側重對股票發行公司進行質的分析;財務狀況分析則要側重於對股票發行公司進行量的分析。財務狀況分析,就是通過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以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效果,進而了解財務報表中各項數字的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並作出投資判斷。
按股票發行和交易的管理法規,發行公司均應上報並公開其財務報表。我國證券交易管理法規定:上櫃或上市交易的股票發行公司,應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中間,向證券主管機關報送中期財務報表;在每個會計年度末,向證券主管機關報送經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簽證的期末財務報表,並向公眾公布。對於投資者來說,對發行公司的財務狀況,即對財務報表的分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其實例如下:從資產負債表可以了解到股票發行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從損益表可以了解到股票發行公司在某一期間的經營效果。此外,為反映稅後盈利的分配情況以及公積金與未分配利潤的增減變動原因,公司通常還列示利潤分配表以利於財務分析。有的公司亦將利潤分配表專項列出。
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有帳戶式和垂直式兩種。帳戶式是將資產項目列在左邊,負債和股東權益項目列在右邊,使資產負債表左右平衡。下表即為此類。
損益表的格式有單步式和多步式。
多步式是通過以下步驟計算出公司的凈收益的:A公司1990年度資產負債表 (單位:萬元)資 產負 債流動資產:現 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存 貨預付費用其 他流動資產合計固定資產:土 地房 屋機 器設 備其 他減:折舊固定資產合計資產總計流動負債:應付帳款應付票據應付費用應付稅款應付股利其 他流動資產合計長期負債負債總計股東權益:股本:優先股普通股股本合計法定準備留存收益:本年凈收益累積盈餘減:已提撥的留存收益 已宣布的現金股利其中:優先股股利 普通股股利留存收益合計股東權益合計負債+股東權益
從銷售收入中減去銷售成本,得出銷售毛利;從銷售毛利中減去營業費用,得出營業純利潤;營業純利潤加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得出稅前盈利;從稅前盈利中減去應付所得稅,得出稅後盈利,即公司凈收益。上表即為此類。
A公司1990年度損益表 (單位:萬元)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毛利營業費用: 工資 折舊費用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合計營業純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利息費用 其 他 營業外支出合計稅前盈利應付所得稅稅後盈利分析財務報表,主要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長性、周轉性。其主要方法有差額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經營狀況內部因素分析
QQ:22359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