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華為在美提起訴訟,你認為會勝訴嗎
對於華為敢於向美國提起訴訟,這真的不單單是勇氣啊。實際上不管勝訴與否。都可以讓全世界看到我們國家的一個態度,華為的一個態度。我們也是有傲骨的,不可能一直被打壓不吭聲的。
華為本來也不是求什麼,只是想撕下美國唯一剩下的三權分立。華為如果輸了等於打臉三權分立,司法獨立,法制國家的人設。華為如果贏了就說明美國是暴政流氓,華為這一招簡直太高明了。
⑵ 華為起訴美國FCC(華為告美國成功了嗎)
華為起訴美國FCC
不犯法。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英文名稱為:FCC,是一家獨立的政府機構,直接對美國國會負責,於1934年由COMMUNICATIONACT建立,它負責常規的州際、國際通信,如:電視機,電線、衛星、電纜方面的工作,涉及美國50多個州、哥倫比亞以及美國所屬地區,為確保與生命財產有關的無線電和電線通信產品的安全性。
2019年12月5日,華為在美國法院提交起訴書,起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於1934年建立的美國政府的一個獨立機構。FCC通過控制無線電廣播、電視、電信、衛星和電纜來協調國內和國際的通信。
許多無線電應用產品、通訊產品和數字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都要求FCC的認可——FCC認證。FCC委員會調查和研究產品安全性的各個階段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同時FCC也包括無線電裝置、航空器的檢測等等。
FCC通過控制無線電廣播、電視、電信、衛星和電纜來協調國內和國際的通信。涉及美國?50多個州、哥倫比亞以及美國所屬地區,為確保與生命財產有關的無線電和電線通信產品的安全性,FCC的工程技術部負責委員會的技術支持,同時負責設備認可方面的事務。
許多無線電應用產品、通訊產品和數字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都要求FCC的認可。FCC委員會調查和研究產品安全性的各個階段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同時FCC也包括無線電裝置、航空器的檢測等等。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則是負責督促電信運營商來保護相關電話使用者的消費者隱私。幾十年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不斷要求電信運營商保護手機使用的相關信息。
FCC對手機相關的電信運營商進行相應的管制,如果運營商未經手機用戶同意就將用戶數據和信息用於它途,或者將用戶信息進行二次銷售,都應該受到懲罰。但是,今天相應的寬頻服務並不存在相應的規則。必須對這一漏洞進行填補,21世紀的寬頻消費者也應該受到類似的保護。
華為告美國成功了嗎
華為的這個起訴,恐怕成效不大。因為對方必竟是一國之政府。
所以個人認為,華為主要是發聲證明錯誤的一方是美國。而不是華為。假如華為不起訴美國政府。那麼那些美國政府的政客們,一定會變本加利地肆意污衊華為。而且還會讓許多不明真相的人,相信美國政府的謊言。
華為回應美國指控
近日,美國多家主流媒體炒作美國初創公司CNEXLabs指控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涉嫌陰謀竊取該公司商業機密。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德州東區聯邦法院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一家總部在加州聖荷西初創公司CNEX指控華為多年來利用各種管道,包括涉嫌通過中國一所大學的協助來陰謀竊取該公司的固態硬碟計算機存儲技術。對此華為公司進行了回應,華為表示這些指控毫無關聯,缺乏證據。華為將繼續通過法律手段證明自己的清白。
以下是回應原文:
CNEX對華為的指控沒有任何事實根據,本質上是對華為2017年對CNEX及其創始人發起訴訟的模仿式應訴。
華為2017年對前員工YiRen"Ronnie"Huang提起訴訟。該員工離職時竊取華為信息資產、挖走多名華為員工,利用華為的資產成立了一家新公司CNEX。其他相關員工在離開華為、創立/加入CNEX之前,盜竊華為機密文件,嚴重侵犯了華為的知識產權。
2018年末,在輸掉多起關鍵判決後,CNEX和黃某向華為發起了類似的反訴。這些指控指向廈門大學,後來CNEX還嘗試將指控與華為輪值董事長關聯,但這些指控毫無根據。事實上,案件法官先後兩次駁回CNEX將華為高管捲入訴訟的請求。此外,CNEX法律團隊針對廈門大學的指控也毫無信心,至今都未向廈門大學及其教授或人員尋求任何文件或證詞。CNEX在此情況下不斷在媒體上發聲,轉移公眾注意力,詆毀華為的聲譽。CNEX還妄圖利用正在持續的貿易戰,不斷跟媒體強調自己是一家「美國」公司,但是它沒有提到的是其幾乎一半的員工和研發活動都來自中國。
美國起訴華為原因
在美國眾議院535名議員中至少有73名議員直接或間接是思科的股東。在過去幾年中,華為不僅與思科爆發過有關知識產權的糾紛,華為多宗在美投資並購交易也被美國外資投資審查委員會調查和阻撓。與思科這類擁有強大院外游說力量的競爭對手相比,華為在華盛頓的朋友太少了。」
「方興東表示,美國會封殺華為是利益之爭,這次事件是10年前的思科起訴華為的一個延續,10年前思科以知識產權問題發動了第一場戰爭,反而助力了華為的開放化和國際化,思科也沒有以產品的開放性來公平競爭,而是以政治手段來完成他的目的,他們利用政府來阻撓華為的收購。
華為的10年的增長數據,從07年92億美金到現在323億美金,一直保持高度的增長。思科的收入這幾年是保持,09年大幅度下滑,現在是保持微弱的增長。
方興東提出,為什麼思科會這么害怕華為,因為思科想要維持高額利潤。思科在美國市場收入佔60%,華為在中國市場收入是只有30%,在國外的收入是70%,經過10年前的一戰,使得華為更加全球化。如果在美國的壟斷地位被摧毀,對於思科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所以此次是華為被思科以政治手段發起「封殺」。」
思科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曾說:「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將會來自中國,現在來說,那就是華為。」
「中美關系未來緊張多於緩和,企業作為政治犧牲品在所難免,但可藉此熟悉西方的游戲規則,善於學習,淡然處之而非怨氣恐慌。」
from:
摩托羅拉在美狀告華為盜取商業機密
摩托羅拉在伊利諾斯州北區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技術公司竊取其商業機密。
摩托羅拉在起訴書中表示,多位摩托羅拉前職員,其中大多數為華裔,向華為提供了有關其最新無線技術,包括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發的「無縫移動」技術項目的詳細資料。
這也是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商堡的摩托羅拉首次起訴華為。不過此前摩托羅拉曾起訴過Lemko公司,一家僱傭了多位摩托羅拉前職員的科技公司和一批前職員。
摩托羅拉在最新的訴訟中指出,據稱前職員潘少偉現在直接在華為創始人和董事長任正非領導下工作。潘少偉曾在摩托羅拉工作了約10年,直到2004年4月辭職,隨後擔任了Lemko公司首席技術官。
起訴書稱,潘先生抱著從摩托羅拉獲得商業機密的想法,幫助建立了Lemko公司,他竊取商業機密部分依賴於在摩托羅拉的前同事,這些人也被起訴。
不過Lemko公司的營銷副總裁,也被列入被告的菲·沃里克表示:「所有的指控都是荒謬和錯誤的,在起訴書中提到的很多人在加入Lemko公司前已經離開摩托羅拉多年。按照我們的政策,除此之外對訴訟無可奉告。」
沃里克女士作為高級營銷經理,被指控「是Lemko公司錯誤行為的第一人,作用非常關鍵。」但她否認這些指控,表示:「這是荒謬的,在我來到Lemko公司前已經離開摩托羅拉多年,堅守和尊重了所有保密協議。」
華為在向網易科技發來的聲明中表示,摩托羅拉的指控子虛烏有,毫無法律依據。「華為與Lemko沒有關系,更談不上所謂轉售協議。面對毫無根據的指控,華為將積極捍衛自己。」
摩托羅拉中國隨後也發來聲明稱,「摩托羅拉公司對於尚未結束的訴訟不予評價,但將積極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摩托羅拉在訴訟中要求華為歸還其商業機密並賠償其損失。
華為公司不是第一次被美國公司指控竊取了商業機密。2003年思科系統聲稱,該公司盜取了其路由器代碼。在華為同意修改路由器產品並收回已售出的產品後,思科最終撤訴。2004年在一次芝加哥貿易展上,一位華為職員在拍攝了競爭對手產品照片的數小時後被抓。
華為如何制裁加拿大
作者|貓哥
來源|大貓財經
01
特朗普這人看著沒譜,但看他做事也有另一面,心思縝密,走一步挖個坑。
2018年3月,以鋼鐵、鋁加關稅為起點,貿易戰風雨欲來,當時誰也沒想到,貿易戰的後手是科技戰。
2018年12月,華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此案至今仍未完結。
2019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在未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的情況下,美國企業將無法向華為供應產品。
實體清單事件對華為打擊巨大,比如華為手機無法使用高通晶元,谷歌停止與華為合作,華為因此失去對安卓系統更新的訪問權,只有在開源版更新後才可以AOSP繼續開發新的安卓系統,對於國內用戶影響不大,但國際業務大受影響,去年損失超過100億美元。
時隔一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再度升格,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堵住漏洞」,要求使用美國晶元技術和設備的外國公司,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可以將晶元供應給華為和其關聯企業。
這兩個政策的差異在於:
說白了,這個政策真要實施了,華為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要得到美國的許可。
所以,即便華為去年收入8588億,今年的主題詞也只有三個字:「活下去」。
02
美國為啥這么干?
要看細節,在去年的制裁政策出來後,美國對華為的臨時許可證5次展期,也就是說,一直沒執行。
新的制裁政策也設定了120天緩沖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內,華為還可以全球掃貨。
為什麼說制裁卻一再推遲呢?目標有兩個:
美國僅僅盯著一個華為嗎?當然不是,美國自打當了老大之後,一個基本國策就是打老二,英國、日本、前蘇聯,只是現在輪到了中國。不過金融戰、星球大戰都不好使了,作為「里根主義」的信徒,特朗普遏制中國的核心就是貿易戰、科技戰。
盯著華為,是因為「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道理美國人也懂,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前兩天參加了「中國行動計劃會議」,並做了演講。
他說的就比較露骨了,「美國絞殺華為的必要性,根本原因不是什麼伊朗或者網路安全,而是來自華為的威脅」,核心觀點是這些:
地緣、人口、能源這些因素已經不能完全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科技的主導地位前所未有的上升,面對5G、6G這些近在眼前的巨變,美國肯定不會掉以輕心。
03
所以,華為就成了焦點。
過去這一年多,華為為自救都幹了什麼呢?概括來說三件事:
1、使勁搞研發。比如鴻蒙系統和鯤鵬計算生態,隨時預備著美國斷糧;
2、去美國化。最近日本一個專業公司對華為Mate30做了拆解分析,發現中國產零部件已經從25%大幅上升到約42%,美國產零部件則從11%左右降到了約1%。
在每個核心部件,華為都在找更多的「備份」:
3、瘋狂囤貨。2019年華為的存貨為1672.08億元,同比增長73.46%,今年Q1存貨繼續上升,就在515美國升級禁令後,華為還向台積電下了7億美元訂單。
在8月15日之前,華為肯定還會把能買到的核心部件統統買到手。
看到這兒,很多人不理解了,華為不是開始做系統了嗎?國家不也開始做晶元了嗎?產業大基金那麼多錢還搞不定嗎?這事有那麼嚴重嗎?
暫時搞不定,問題很嚴重。
我們可以按產業鏈把華為的核心業務可以分成三類:
不黑不吹,拆開來一點點看。
04
華為的5G業務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牛」,這點美國也認。
全球主要的通信廠家現在公認四家最強:華為、中興、愛立信和諾基亞。華為的合同數和專利數量都居前列,這是過去十年6000多億研發投入的成果。
任正非公開講過,華為脫離美國的供應也能夠生存,華為已經開始生產不含美國零部件的5G基站。
但有個問題——從5G基站所需要的晶元來看,華為海思擁有絕大部分核心晶元的設計能力,但在晶元領域,設計、製造和封測是三大組成部分,大部分企業主營業務只涉及其中一環,像華為海思主要就是負責晶元設計,而後的工序則由代工廠完成。
就跟建築設計師可以設計圖紙,但具體蓋房子還是要找個施工單位。現在華為5G基站晶元用的是台積電7nm工藝製程,下一代5nm晶元正在導入。咱們內地廠商現在還做不了這個,低端的基站晶元可以國產,高端的還是有賴於擁有先進製程的公司。
再說說IT基建領域的鯤鵬系統,通俗地說,這有點像水電之類的基礎設施。現在這套系統的處理器核、微架構和晶元均由華為自主研發設計,SPECint評分超過930分,高於業界標准水平25%,相當厲害。
但是問題跟5G晶元類似,由於採用了7nm工藝製造,目前仍高度依賴台積電,短期內無法實現量產。
最後就說到大家熟悉的華為手機。
去美國化迅猛,前面已有提到。今年發布的華為P40系列中僅有射頻前端模組來自美國,這玩意通俗地說作用就是轉化信號,作用很關鍵,但在這個領域,大陸企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華為仍高度依賴Qorvo、Skyworks等美國公司,國產替代需要時間。
看到這大家都明白了,其他的好像都沒啥問題,都卡在晶元上了,而且好像晶元設計也還行,就是自己生產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05
前天,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說,「華為不具備晶元設計之外的晶元製造能力,我們還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求生存是華為現在的主題詞。」這道出了華為的命門,晶元製造。
晶元製造大概分三步:設計、製造、封測,整個生產過程是這樣的:
上游影響設計的是EDA和IP核。
EDA是一種設計晶元的軟體,可以理解為修圖界的大神ps軟體,關鍵問題是,只要晶元更新換代,這個軟體就必須隨之更新,否則你連設計都做不了。
目前全球的EDA行業主要由新思科技、楷登電子科技、以及2016年被德國西門子收購的明導國際三大廠商壟斷,加起來佔比64%之多。
國內做EDA也有一些基礎,比如華大九天、概倫電子,但現在也只能夠解決三分之一左右的問題,剩下的還是離不開前面說的幾個大廠。
相比之下,IP核問題不大,IP核的全稱是知識產權模塊,華為的IP核方面用的是ARM架構,目前已經拿到了最新的商用架構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而且國內的半導體IP授權服務供應商芯原股份也有足夠的設計能力,可以在未來供應華為。
06
上游情況是這樣,下游的封測影響也不大,最大的問題是在中間製造這個環節。
材料還好說,但我們沒有好的設備商。
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前十名,除開荷蘭造光刻機的ASML和新加坡的ASM,剩下有四個美國的,四個日本的:
裡面的技術問題盤根錯節,基本逃不出美國新政策的限制。
前面說過,多數廠商只會涉及到晶元製造的一個環節,所以這么多年華為自己設計的晶元都是找代工廠生產的。
主要的代工廠有兩家:台積電和中芯國際。
台積電擁有最先進的製程,蘋果、高通的SOC晶元基本都由台積電代工,華為的手機SOC晶元能跟蘋果高通PK,也有台積電的功勞。
晶元的升級是精度越高尺寸越小,在代工廠中,台積電優勢明顯,中芯國際7nm製程的還在規劃試產階段,三星的5nm製程也在試產階段,台積電已經量產5nm製程了,差了好幾年,晶元行業,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
華為手機的中高端已經全系採用了7nm製程,原計劃今年的麒麟1000系列晶元會採用台積電最新的5nm製程,如果最差的情況真出現了,華為只能靠庫存,庫存用完了,只能看美國臉色。
07
美國新的管制條例確實夠狠,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全部都能幹涉,對供應鏈企業有「無限追溯」權,制裁的力度前所未有,期限也相當緊張。
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當然不會,指望華為這種「戰斗公司」屈服很難。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正在做。
這事最後大概會有幾種結果:
前幾天《環球時報》報道稱,中方有幾項反制方案,包括將美有關企業納入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采購波音公司飛機等,這都可以理解為博弈的砝碼。
當然,還有一個終極解決方案,命門能自己控制才最安心,如果我們什麼晶元都能幹出來,也就不用看別人臉色,自然不必為此操心,但這真的需要科技領域下大力氣了。
這絕對不是華為一家公司面臨的難題。
⑶ 華為正式起訴美國,有實力才能更硬氣
在5G通信技術的研發上,華為集團的實力已經超越了愛立信、諾基亞等國際龍頭企業。不僅如此,華為集團在5G通信技術方面的專利數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但實際上,成立初期的華為集團是一家經營通信設備的公司,憑借著強大的技術實力,成功超越了老牌通信設備巨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華為集團去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418億元,這是我國唯一一家研發投入突破千億大關的公司。不僅如此,華為集團甚至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推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
除此之外,華為集團還起訴了美國第四大通信運營商T-Mobile,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和解。由此可以預見,Verizon(威瑞森)公司最終只能敗訴,並且賠償華為集團超過10億美元的補償或者選擇專利和解。簡而言之,雖然華為集團的發展歷程十分坎坷,一路經歷了無數磨難與挫折,但華為集團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愈挫愈勇的不斷超越自我。
在4G和5G通信技術方面,華為集團的綜合實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關於4G和5G技術專利費,同時也是華為集團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在此之前,一般都是國產企業向美國高通、英特爾等公司支付技術專利費,但現在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要美國公司需要使用4G或5G技術,就需要向華為集團繳納專利費。
繼華為集團收到6億專利費之後,美國蘋果和韓國三星都在支付專利費,而華為集團此次起訴的對象剛好是美國第一大運營商,這等同於扯下美國公司的遮羞布,這一切來得如此匆匆。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堅持自主研發和創新技術,將來就不會受到其它國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