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券商「一哥」成績單來了!自營業務狂飆50%以上
今年上半年,券業估值與業績齊飛,多數券商實現了「大豐收」。「券業一哥」也不例外。
營業收入267.44億元,同比增長22.73%;凈利潤89.26億元,同比增長38.48%,這是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剛剛交出的上半年成績單。從主營業務來看,因抓住消費、醫葯、 科技 等風口,上半年中信證券自營業務表現亮眼,同比增幅逾5成。
中信證券上半年凈賺89.26億元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因素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劇烈,除納斯達克漲10.05%,其他股指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跌,跌幅從4%至20%不等。另一方面,A股市場交投持續活躍,兩市日均成交額達7579.72億元,總成交額合計88.68萬億元,同比增27.95%。
8月24日晚間,中信證券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從數洞配據來看,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67.44億元,同比增長22.73%;凈利潤達89.26億元,同比增長38.48%。
值得注意的是,券業強者恆強格局仍較為明顯。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券商經營業績,在證券市場回暖、量價齊升的態勢之下,證券行業今年上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134.04億元,同比增幅為19.26%;實現凈利潤831.47億元,同比增長24.73%。換句話說,今年上半年,僅中信證券一家的營收就已經佔到證券行業總營收的12.5%。
抓住醫葯、 科技 風口
中信證券上半年自營業務同比增幅超50%
營收凈利潤雙升的背後是公司經紀、投行、資管、自營等各大業務主線的全面開花。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經紀業務實現營收65.74億元,同比增長28.57%;資產管理業務實現收入40.80億元,同比增長27.46%;證券承銷業務實現收入為21.26億元,同比增長38.76%;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營業務中,因抓住了醫葯等投資風口,自營業務仍為公司貢獻了最大亮點。
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收89.21億元,同比增長50.83%,是幾大業務條線中,營收金額和同比增幅最多、最大的。
中信證券在半年裡表示,上半年,公司股票自營業務加強對消費、醫葯、 科技 等重點行業的專項投研,聚焦優質成長企業,輔以嚴格的系統性風控措施,整體保持了穩健的業績。同時,深化對量化分析和多元埋陸策略的 探索 和實踐。在股指衍生品方面相關策略的開發和實踐也取得進展,幫助投資組合有效地控制市場風險,降低業績對市場單一方向變動的依賴。
「救市資金」上半年浮虧3%
救市資金上半年的投資收益也浮出水面。根據中信證券披露的內容,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公司對證金公司專戶投資的公允價值為155.99億元,較2019年12月31日的160.74億元下降3%。也就是說,上半年救市納液指資金仍浮虧3%。
證金公司的專戶投資賬戶成立於2015年7月「股災」發生時,券商共分兩批出資給證金公司用於投資。第二輪注入的資金在2017年半年報前已經收回,目前只有首批救市資金還在運作。
由於各家券商是按比例進行注資,由證金公司進行統一運作與投資管理,因此各家專戶的投資收益水平基本一致。
營收凈利同比增幅均超20%
華夏基金上半年凈賺7.48億元
而隨著中信證券半年報的披露,其子公司華夏基金上半年的經營成果也浮出水面。
今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實現營收23.83億元,同比增長24.63%,實現凈利潤7.48億,同比增幅為25.93%。
截至報告期末,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為12480.79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6868億元;機構及國際業務資產管理規模人民幣5612.79億元。
2020年上半年,華夏基金以長期視角積極布局定期產品,強化指數定義能力,自主編制策略主題指數,全方位加大推廣和營銷力度,債券基金重點產品中實現規模與業績的良性循環, 健康 發展機構養老業務,持續拓展國際業務,不斷提高風險防範能力,整體資產管理規模進一步提升。
展望下半年,華夏基金錶示,將繼續強化風險防控措施,著力完善產品線布局,加強ETF營銷,做好專戶業務主動化 轉型,年金業務優化存量提升增量,增加全球市場曝光,加大潛在客戶開發力度,打造投研一體化 平台,建設智能營銷體系,保持行業綜合競爭力。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貳』 高分跪求一份證券投資分析報告 不少於500字
2015年證券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未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主要還是推進市場化的發展進程,各種金融證券產品及衍生品在未來的發展步伐將會加快。市場化的發展將會徹底改變以往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看法觀點,市場化的發展可以為長線價值投資者提供穩健可靠的收益保障和風險防範產品,但同時也會加大市場短期投資者的市場波動風險,使投資者慢慢的回歸理性關注穩健的長期投資回報,回歸價值投資理念。中國的證券市場在經受前兩年的經濟下滑和市場資金緊缺等影響,上證股指最低在2013年6月份受銀行系統缺錢的影響,跌破2000點後一直處於2000點至2200點的區間波動,缺錢因素一直影響著市場和投資者,到2014年的下半年開始,各種風險因素被推延和刺激政策的出台,使證券市場迎來了一波小牛市行情,也使證券市場投資熱情再度高漲,但上漲的背後風險因素依然眾多,後市的走勢依然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下面先對2014年的證券市場走勢做回顧研究,讓後談論2015年我們的投資策略觀點。
一、2014年證券投資策略回顧
回顧2014年的證券市場走勢,上半年基本是延續了2013年市場的發展,夠缺錢和經濟等不利因素影響,上證指數一直在2000點和2200點之間波動,而創業板受政策利好刺激,延續了2013年上漲勢頭,上半年初期回調後一路上漲,截止12月中旬創業板指數最高漲至1600多點。
正是出於2014年第一季度對證券市場的下跌回調的預期,建議客戶進行大幅減倉或採用投資防守策略,使客戶規避了市場風險,利用2000點至2200點的區間震盪賺取短線波動收益。
由於對5、6月份眾多金融理財產品到期而無法兌付的風險預估,對第二季度的證券市場,我們也曾表示悲觀態度,但證券市場的點位已經是低估區,未來規避市場風險和踏空風險,所以在4月建議客戶大量持有大盤藍籌股,如中信證券、上海汽車、東風科技等。
可是,在5月份的時候,政策將問題理財產品的兌付期延長半年,將風險往後推移後,我們斷定市場見底,但是否走出一輪行情我們並沒有斷定,所以從策略操作上,我們建議可以進行投資當時的網路概念股,如:榕基軟體、中元華電、海格通信等。
6月份開始發現證券市場的開始逐漸活躍,各個板塊輪番啟動,個股也是百花齊放,所以我們斷定中期行情已經啟動,所以我們的投資策略再度從減持大盤藍籌股轉向概念股題材股,如:洪都航空、晉西車軸、一汽富瑞等。
出於對行情啟動的判斷,我們進行的個股組合的調整。由於2200點時近期的箱體上線,具有一定的壓力有調整需求,所以在8月份全部清空大盤藍籌股,全部轉向題材概念股,如:日出東方、山河智能、海王生物等。並在第三季度採用持續持有的操作思路,賺取了行情上漲的超額利潤,利用橋板式操作,大盤藍籌和題材概念的轉化,完美實現了風險控制和收益把控。
2014年的第四個季度,是一個變化莫測的季度。到9月底時上證指數漲到近2400點,我們處於對該點位處於多年的壓力位,後市面臨眾多不確定因素風險,我們再次建議客戶投資轉向大盤權重股、央企改革股,推薦的板塊是券商和中字頭個股。減持或清空題材概念股,再次進行橋板式操作,規避市場風險。
到11月份,大盤權重股和金融券商股的啟動,將證券市場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牛市言論和投資者的熱情高漲,開始使證券市場又一輪火爆景象,客戶開戶量激增,投資者的融資杠桿化交易激增,證券股的持續高漲和低估值折價股的價值回歸。但出於對證券市場後期調整的風險因素,我們建議可以棄弱留強的策略,降低持倉倉位。
可是到了12月份,之前擔憂市場資金緊缺造成市場下跌的因素,變成了市場資金充足,銀行存貸比逆轉的現象,由於信息獲取不夠及時,銀行股等金融股拉升的行情錯過,上證指數一舉突破3000點大關,我們預判市場在此位置今年基本見頂,但市場只是在回調初期,可以進行補漲二線藍籌股進行防守,等待市場熱度減退時,再進行減倉風險控制。所以,我們開始布局二線藍籌股,推薦中興通信、濰柴動力、三一重工等。到12月中旬也有近20%的漲幅,後期開始減倉規避風險。
二、2015年證券投資策略研究(未來預判,非指導性意見,風險自擔)
第一季度:持悲觀態度。1、受2014年12月份的大幅上漲和融資杠桿化操作的激增,隨著市場的冷卻,短期資金的退出,對市場有一定的沖擊影響。2、證監會的監察制度的完善和實施,交易所和金融機構的協查制度,對市場中的不規范操作起到抑製作用,也會使短期資本減少操作甚至退出。3、個股期權有望在第一季度推出,使證券市場再次出現做空動力,而且門檻低市場推廣范圍廣,使各個投資團體又多一個博弈工具,會造成個股短期的波動從而影響市場。4、2014年金融理財產品的兌付危機,因2014年下半年的的調控,其風險影響已經大大降低,但若事件爆發,對市場的沖擊影響依然存在。5、不動產登記的實施也在第一季度,對房地產的打壓依然存在,銀行行業的經營風險依然存在,所以金融地產的低迷也是拖累證券市場的因素。投資策略,我們將以客戶持倉比重降至30%以內,重點持有年底高送轉、消費、醫葯等防守行業。個股關註:日出東方、五糧液、海王生物、A級優先分級基金等。
第二季度:持謹慎樂觀態度。經過第一季度的市場調整,證券市場將開始有所回升。國際經濟環境有所好轉,國內的扶持產業有所提升,但受英國及美國加息預期影響,以及美元升值對大宗商品和能源的影響,我國對前期流動性釋放的收緊影響,我們對相關行業表示悲觀態度。對我國的裝備製造、新能源行業、動車製造及基建業、科技創新業持樂觀態度。投資策略,我們將客戶持倉比將大幅提升至80%,開始從防守型行業轉向進攻性行業,重點持有智能機械、自貿區、高鐵基建、二線藍籌等行業,個股關註:山河智能、三一重工、濰柴動力、中興通信、特變電工等。
第三季度:持謹慎態度。隨著歐美經濟和國內經濟的好轉,英國、美國加息預期越發強烈,資金迴流造成的國際市場資金緊缺的現象有可能發生,造成一些風險抵禦能力差的機構還是有風險出現,也就造成證券市場對風險預期的反應。調整的情況未知,但對市場最大的打壓行業依然是大宗商品和能源業,金融業也會受其影響。具體的操作策略需要依靠當時的市場情況和政策的調整進行制定,市場性調整需要進行減倉策略,指數性調整則需要進行調倉策略。持有行業可選擇防守型消費類行業如:家電、商貿、白酒、運輸等行業。個股關註:青島海爾、廣州友誼、五糧液、南方航空等等。
第四季度:持樂觀或謹慎態度。受國際經濟局勢影響,資金流動性依然偏緊,證券市場的多持觀望態度,若我國能夠通過政策及金融措施,提供更多的流動性,不僅彌補境外資金的迴流影響,還可以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提高企業融資能力,有利於經濟發展,股指也將有如2014年第四季度的爆發行情。若政策偏緊,即便是推出刺激政策但只能維持市場回落速度,那麼第四季度基本是一定的區間震盪行情,可以把握市場熱點,進行短線波動操作。因為市場存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具體的投資策略和行業個股關注,將在第四季度投資策略報告中研究。
總結:2015年證券市場的市場化推進和創新產品的推出,使證券市場的發展逐漸趨於穩健的長期上漲發展趨勢。但是,市場中的風險依然眾多,長期風險依然是國際經濟局勢不樂觀,歐美經濟的低速增長,中國經濟的增速下滑,美國加息預期對高危國家及機構的風險擔憂等等。對於前期漲幅過大的小盤概念性股票的回調風險較大,對創業板指數及個股保持謹慎態度,其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業績回報的個股也會有所表現。所以,我們對上證指數的運行區間劃定在2400點左右至3400點左右的區間運行,我們雖然對2015年證券市場有了整體預判,但實際基本面的變化和證券市場的運行是否相對應,以及未來的偏差幅度的變化,我們將在季度報告中再度分析研究。
1. 本人文件及指導意見建議,及所提供的網上資料及內容,您應該自己進行辨別及判斷,所導致任何其他人的任何直接、間接、衍生或特別損害,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2. 作者聲明: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人所評價或推薦的證券品種沒有利害關系。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