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半年報公布前,這些「白馬股」遭遇大幅減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東阿阿膠(000423.SZ)等「白馬股」紛紛「爆雷」,8月初的A股因為外圍不確定性而遭遇大幅調整。在多數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即將公布之際,投資者依然心存疑慮——半年報到底誰又會「爆雷」?這對投資者來說依然猶如猜謎一樣難以捉摸,也讓市場風險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聲稱格力不會「爆雷」,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但並非每家白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馬股」的主要股東或者董監高都在紛紛套現,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海天味業(603288.SH)、恆瑞醫葯(600276.SH)、蘇泊爾(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個位數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訊精密(002475.SZ)和貴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東和高管減持後,盡管遭遇短暫調整,但此後還是繼續創出 歷史 新高。
從海天味業到恆瑞醫葯,遭遇董監高減持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報不達預期的沖擊。上證2440點的牛市反轉格局未變,市場處於牛市第二波上漲前的蓄勢階段,企業盈利即將見底,跟蹤國內政策落地及中美關系進展。市場下蹲為起跳做准備,中期角度這是布局期,未來牛市第二波上漲以 科技 和券商進攻,核心資產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報不如預期,股價大幅下跌。食品飲料、醫葯等行業的品牌消費企業,下一個「爆雷」的會是誰?盡管這很難預計,但卻有一些企業的董監高和主要股東似乎是「先知先覺」減持,尤其是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的董監高減持讓人有一定擔憂。
4月23日海天味業發布的公告顯示,因個人資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吳振興、葉燕橋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5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監事陳伯林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4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陳君陽和公司董事會秘書張欣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30萬股公司股份,以上股東的減持將於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進行。公開資料顯示,5月17日至今,吳振興、葉燕橋、陳君陽、張欣分別累計減持22萬股、15萬股、13.53萬股和14萬股海天味業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業公告稱,陳伯林家屬於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錄其賬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2.3萬股,成交均價為95.81元/股,成交金額11784677.00元,賣出最高成交價96.60元;同時還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價95.48元/股,成交金額190960.00元。陳伯林因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的行為構成短線交易,本次誤操作造成的短線交易獲得收益 2240元按規定歸公司所有。
7月19日,恆瑞醫葯公告稱,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蔣新華、周雲曙、蔣素梅、李克儉、劉疆、袁開紅、孫傑平、戴洪斌、沈亞平、孫緒根、陶維康、周宋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共 211.43萬股,占總股本的 0.0478%。本次減持計劃實施期限時間已過半,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上述減持價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間。
相比上述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董監高的集體減持,蘇泊爾和海螺水泥的高管減持,更有個人行為的性質。
作為小家電板塊牛股的代表,蘇泊爾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財務總監徐波減持合共10.28萬股,減持價格都在70元以上,套現近800萬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稱,減持計劃實施前,副總經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萬股,占總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計減持7.34萬股,占總股本的0.0014%,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從立訊精密到貴州茅台:減持並未阻礙股價新高
股東減持後股價創出新高,他們到底會不會後悔?
2019年3月4日,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4607.1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12%,減持均價19.84元/股。此次減持完成後,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合計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訊有限再次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621.85萬股,占總股本的0.8802%,減持均價19.5元/股。同時,立訊有限承諾自此次減持完成之日起後六個月內將不減持公司股票,前後兩次減持股份參考市值合計約16.203億元。立訊有限減持所獲資金將用於其償還銀行借款,降低股票質押率。
7月29日,立訊精密創出了22.66元的 歷史 新高。
立訊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現過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稱,立訊有限於2017年9月19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6345萬股,占總股本的近2%,交易價格為復權前的19.74元(相當於復權後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貴州茅台公告稱,「2018年9月26日,副總經理萬波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減持股份計劃已完成。」減持價格為每股725.92元,萬波藉此就套現了超過50.7萬元。盡管之後因為2018年三季報業績無法滿足市場預期,貴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還是突破千元大關創出 歷史 新高。
產業資本維持凈減持,快遞行業首當其沖
除了上述董監高減持以外,產業資本減持也不斷涌現,上述的立訊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從絕對規模看,7月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凈減持262.4億元,而2019年6月凈減持167.7億元,2017年6月以來產業資本月均凈減持76.3億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擬凈減持市值約為369.01億元,2017年6月(減持新規實施)以來月均公告擬凈減持249.86億元。
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產業資本保持凈增持,其他月份產業資本均呈現凈減持狀態。2019年4月以來市場主題和熱點較為缺乏,但價值股業績不斷暴露出問題,7月價值股跌幅明顯。科創板受資金青睞,情緒較高,A股部分行業受到情緒蔓延影響,成長類行業估值有所上調。
8月1日,申通快遞(002468.SZ)公布轉讓控股權而股價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遞也公告稱,持申通快遞468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3.06%)股東南通泓石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在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530.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1%)。
順豐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東大幅減持。持股5%以上股東寧波順達豐潤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順達豐潤」)計劃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減持數量不超過1.32億股,減持比例不超過3%。7月31日,順豐控股公告稱,順豐豐達已經減持了4192.65萬股,減持均價31.44元,不過「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B. A股如今近200家公司業績爆雷,哪家損失最慘重
從目前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業績來看,樂視網在2020年2月27日公告稱2019年預虧112.82億元,每股虧損2.83元,同比去年增長-175.46%,成為A股虧損最多的企業。同時在2020年3月2日發布公告“公司股票暫停上市進展暨存在終止上市風險”,我們知道樂視網自2019年5月10日暫停上市,如果在暫停上市之後出現《創業板上市規則》13.4.1的情況,公司將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而這些情況就包括暫停上市後首個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或扣除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負值。
樂視網之所導致今天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的缺陷,公司為大股東違規擔保,代墊關聯方費用,導致大量關聯方應收預付賬款,所以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可持續經營的前提。
C. 再雷!又一公司債券違約 神秘董事長背景驚人
金鴻控股公告稱,15金鴻債應於2018年8月27日回售,需要手純鄭支付已登記回售債券的本金和利息(合稱回售款),以及未登記回售債券的利息待回售金額為4.14億元(含利息),但公司未於8月23日將「15金鴻債」未登記回售債券付息資金劃付至中央結算深圳分公司,發生利息違約。
目前,金鴻控股正在與登記回售的債券持有人積極協商爭取達成展期協議,回售款的兌付將根據協商的進展另行安排。
日前,因金鴻控股出現流動性問題,聯合評級在3天內將金鴻控股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及其發行的「15金鴻債」債項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並將其展望調整為負面。
值得注意的是,金鴻控股正處多事之秋,不僅債股遭雙殺、收購告吹、員工持股計劃被動減持,更面臨著大量債務集中到期的危機。
之前,15金鴻債捲入國儲能源離岸美元債違約風波,遭遇二級市場債股雙殺。盡管公司緊急聲明與國儲畢頌能源不存在任何股權關系,陳義和先生亦不持有國儲能源股份,但投資者並不買賬。
值得注意的是,前四大股東所持股權幾乎悉數質押。控股股東新能國際所持公司21.50%股權全被質押,而陳義和持有新能國際90%股權,目前這些股權已觸及平倉線。
股債雙殺餘音未了,因受到公司股價下跌影響跌破了信託計劃止損線,而公司控股股東新能國際未能及時補倉,雲南信託已對信託財產執行強制減持操作,8月10日,員工持股計劃所有股票被動減持。
另外金鴻控股擬42億元收購亞洲天然氣的計劃此前也宣告終止。
債務集中到期,償債壓力巨大
截止最新,金鴻控股存續債券2隻,余額16億元。其中15金鴻債8億債券在今年面臨回售。
總資產129.77億元,總負債82.57億元,資產負債率63.64%。其中流動負債42.37億元,非流動性負債40.19億元。
金鴻控股面臨著巨大的償債壓力。
截止2018年1季度,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31億元,短期借款19.96億元,公司年內需償還銀行借款約為24.27億元。
而目前賬面上僅有4.24億元(包括因凍結等受限資金2.15億元)。1季度迴流經營現金2.62億元,金鴻控股手中可用現金也僅有6.86億元,其中還包括凍結資金2.15億元,凈可用資金4.71億元。
另外加上15金鴻債8億資金回售風險,年內需償還資金額高達32.27億元,僅僅4.7億的現金,猶如螳臂當車,難以抵擋年內到期債務洪流。
而從流動負債角度來說,面對42.37億元的流動負債,6億多可動用資金對於金鴻控股則顯得更蒼白無力。金鴻褲帆控股流動資產19.33億元,就算全部變現都不足以擋債,而這19.33億元的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和其他流動資產佔了大半,約為14億元,而兩者均存在一定的變現風險。
除了自身債務壓力,金鴻控股還面臨著不小的外部擔保風險。截至2017年,公司對子公司擔保余額為38.80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94.12%。
與此同時,金鴻控股這兩年的盈利能力卻不盡人意。
盡管2017年37億營收相比前兩年25億左右的水平,可謂上了一個台階。但2015-2017年三年歸母凈利卻持續下滑,分別為2.41億元、1.81億元、1.7億元,同比下降22.73%、24.66%、6.05%。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在近幾年,金鴻控股一直伴隨著收購動作。金鴻控股大肆擴張,並購活動頻繁,其相繼收購了寬城博瑞67%股權、蘇州天泓80%股權、正實同創49%股權等,耗資近10億。並且金鴻控股還在持續擴張,僅2017年1年,新增納入合並報表范圍的子公司多達11家。今年7月份,金鴻控股還高調宣布進軍氫能領域,與中國華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張家口鴻華清潔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出資700萬占股70%。
資產一直在擴大,從上市之初的48億元增長至如今的129億元。而伴隨著收購資產和業務的增多,卻沒有帶來更多的利潤,凈利潤反而是逐年下滑的。
縱觀2017年年報小債發現,金鴻控股收購的5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2017年業績未達標。其中耗資最多的正實同創表現最為慘烈,顆粒無收的金鴻控股選擇向法院起訴。另外,小債獲悉,就連公司近三年通過定增及發債募資24.89億元投入的4個項目也均未達到預期。真金白銀投進去,業績卻凄凄慘慘戚戚,面對巨額增長的債務,金鴻控股的資金鏈命懸一線。
公司經營的惡化往往禍不單行,諸如包括金鴻控股在內發生過債券違約的 上市公司 ,往往面臨高比例股權質押、訴訟及債務纏身、債股暴跌等多重困境,這些企業往往還是資本市場一擲千金的買家,不斷的並購掏空了公司的基石資金和資產。最後只能陷入資金鏈拉鋸戰,流動性吃緊的苦日子裡,倘若再等不到融資,便只能陷入債務危機死循環。
陳義和石油王國背後:人脈、股權關系錯綜復雜
上文提到的國儲能源離岸美元債和15金鴻債違約,也讓石油富商陳義和浮出水面。
金鴻控股董事長陳義和是內蒙古人。金鴻控股位於東北吉林省,金鴻控股主營的天然氣,也是陳義和布局的石油業務的外延,其在2013年通過借殼領先科技實現登陸A股。值得注意的是,國儲能源離岸債爆雷後,金鴻控股變更工商信息,陳義和便不再擔任金鴻控股股東。
陳義和原為政府官員,從83年到99年就職於包頭市政府,2000年起任中石油公司中油管道建工集團副局長,後任中油金鴻天然氣輸送有限公司董事長,新能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中油金鴻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更名為金鴻控股),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
在陳義和控股的企業中,國儲能源的身份最為神秘。在2016年之前,國儲能源在公開場合和債券報告中以國企自居,股東涵蓋中石油、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和中國經濟聯絡中心、中國海外控股集團。而到了2017年前後,其「國企」身份變得模糊,對外也不再宣傳自身國企身份了。
據官網14年發布的介紹,中國經濟聯絡中心成立於1993年,與我國政府部門以及一些外國政府、政黨、組織和駐華使館開展業務合作,也就是說是類似於政府機構的外包公司,表面上來看並不是國企。而在16年之前,國儲能源又以國企自居,背後股權關系是否隱匿,尚不得而知,其背景則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目前,按Wind信息所顯示的,國儲能源目前實控人為中國經濟聯絡中心。而另一股東中油三環再向上穿透則是上海國儲能源,上海國儲能源為國儲能源子公司。如此循環關系,無法進一步查證源頭。
值得一提的是,國儲能源牽頭成立的財團公司還曾大手筆買下李嘉誠香港中環中心。
另外兩個陳義和管理的公司中,國儲匯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是國儲能源子公司,實控人可追溯至中國經濟聯絡中心。
另一個公司則是新能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其是由中石油原三產改制而來,與中石油已沒有關聯。不過,市場消息稱新能國際接受了原三產人馬和附帶的人脈關系。
數十年的從政經歷為陳義和積累下了無數寶貴資源和人脈。陳義和還曾對外宣稱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能源協會副會長的身份。在中石油的工作經歷也令其走上了石油天然氣的業務方向。
而陳義和與原中石油副總經理李新華私交甚密,而李新華因涉中石油嚴重貪腐案被撤職又開除黨籍。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李新華還曾幫陳義和名下的的上市公司金鴻能源(已改名為金鴻控股)介紹生意。照此來看,陳義和很有可能是李新華時任下屬,更為石油富商陳義和增添了幾分神秘。
另外,美蘭機場也被曝違約了,不過是技術性違約,投資人被嚇出一身冷汗。
據媒體消息,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17美蘭機場SCP002)本應於今日到期還本付息,但由於技術原因,目前資金仍在劃轉途中,而周六周日無法進行大額轉賬,預計周一上午將全部轉至債權人賬戶,該券規模10億,票面 利率 7.3%,期限270天。
美蘭機場是海南省重要的航空物流中轉集散空港,是海南省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平台。2017年在我國通航機場中旅客吞吐量排名第11位。2017年資產526億,總負債207億元。
美蘭機場被普遍認為是海航系的一員。神秘的海航系總是引發無數遐想,就讓我們靜待周一的兌付情況。
D. 今年A股近200家上市公司爆雷,在這種情況該如何理性炒股
A股投資應該是作為一種財富管理的方式而不是一種投機行為,站在這個角度來說,理性炒股主要是旨在A股標的的選擇。目前場內交易大多是散戶,有時候缺乏理性的判斷,買賣隨性,或者說聽一些不具資格的機構或人員薦股就輕易入場,這個時候就很容易遭受損失。
投資有風險,所以說入市需謹慎。但是A股市場也不乏優秀的企業,一直在做大做強。以價值為導向,做中長期投資,加以理性判斷,應該不會出現大問題。
E. A股又爆雷,上市公司突然被ST,這是咋回事
國內的股市風雲一直變幻莫測,每到節假日必有大新聞,最近A股上市公司德威新材被停牌然後在2月2號開市後被定為“ST德威”,讓很多網友欲哭無淚。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是違規為控股股東提供債務擔保,金額高達2.442億元,佔到2019年股東凈資產的30.82%。這種市場表現,難怪會被特殊標注為“ST”。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好好理一理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一、德威新材的基本情況。德威新材全程江蘇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注冊地位於江蘇太倉市,主營業務是線纜用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燃料電池領域,注冊資本10億元。2012年,公司在深交所順利上市成功,首次發行2000萬股,發行價格17元,融資3.4億元,目前全國共有7萬名投資者。
以上就是德威新材本次ST事件的來龍去脈,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要擦亮眼睛選擇好投資對象,盡可能的避免損失。廣大網友們,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F. 在股市中,你見過虧得最慘的人,有多慘
作為一名投資顧問,見證了現實中太多因為炒股虧損而過的凄慘的案例,但是其中有一個例子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因為一手好牌,因為炒股而被打的稀爛。
他是一個中產階級,30多歲,和妻子都在事業單位上班,兩人事業也非常穩定,而且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家庭年收入在40萬左右,旗下有兩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 生活本來非常幸福如果男主不接觸炒股的話。
但是現實沒有如果,男主自從迷上了炒股,一切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剛開始一切還比較順利,在2015年行情整體不錯,還賺了不少,但是無奈沒有控制心中的貪戀,再加上網路配資公司的誘導,結果 背著妻子把家裡的40萬積蓄配了5倍的杠桿開始繼續炒股,憧憬著通過炒股來實現財富自由的目的。
可厄運往往在這個時候就降臨了,從2015年6月份開始, 第一輪股災自己就爆倉了,40萬血本無歸, 往往這個時候多數人都會不甘心,尤其從之前的盈利一下子變40萬虧完,巨大的反差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籌資繼續趕本,於是就把旗下出租的那套房給賣了,除去房貸集結了100萬只需繼續滿配5倍杠桿殺入股市,結果7月份嘗了一點甜頭,結 果進入8月股災第二輪再次把他打入深淵,再次爆倉。
故事進展到這里,或許很多人會迷途知返,因為再也輸不起了,可是男主此時依舊陷入翻本無法自拔,結果開始挪用公司的資金以及找朋友房貸繼續炒股, 結果炒到16年1月,第三輪股災,再次導致其爆倉,最終欠公司以及朋友共50多萬。
而此時此刻, 挪用公司資金也被知曉了,自己工作也丟了 ,妻子也最終知曉了,由於一直是瞞著妻子,所以 當妻子得知之後,傷心不已,提出了離婚 ,由於男主失業了,所以最終兒子也判給了妻子,僅有的一套自有住房也留給了妻子,因為自己再也無臉見他們母子了。
好好的一個家庭,就因為加杠桿炒股最終妻離子散,想起來真是可悲,也為男主感到惋惜,好好的日子最終因為炒股給糟蹋了。
講個真實的故事:2015年,當時老肖在一家私募做操盤手,認識了公司的一個同事,這里叫他小趙(化名)。
因為我倆都住在市內一個區,年齡又比較相仿(比我小幾歲),所以比較談得來,我跟公司其他同事都說不上話,我說技術他們很多都聽不懂,完全是在對牛彈琴。因為當時我看了很多技術類的書籍,所以感覺自己學了很多又沒人能理解,只有每天自己默默的消化。直到下半年股市大跌後小趙進入公司參加了我的期貨團隊。
當時我在的那家公司還是以股票為主力,因為15年股災的原因,大部分同事都是虧損,公司虧,同事也虧,只有我的期貨團隊是盈利狀態,那時我還是個團隊的小組長而已,但公司領導給我很大的支持,包括倉位和資金以及新來的人員都會讓我先選。小趙在機緣巧合下也進入了我的團隊,只不過他做的不是期貨和股票也不是股指期貨,他做的是50ETF期權。
當時50ETF期權是2015年2月剛上市的品種,還很少有人問津,特別是在國內市場。我看了他的成績單後覺得他很牛B,他在股災期間了利用深度虛值買估期權來為自己手裡的股票做套利。股票用配資5萬配到50萬做到300多萬的成績,股票在5178之前順利套現,而股災後他的深度虛值又為他賺了一筆。小趙應該是我認識比較牛B的人物之一了。
小趙平時話不多,做單時就默默做,不做單時就復盤、寫交易記錄、寫東西,自己非常有紀律,我們倆中午都會在食堂吃飯談一些關於交易的觀點,好像我懂的他都懂我不懂的他也懂,所以時間一長了成為朋友,15年下半年時股市稍微有些波動劇烈,領導給我們任務,讓小趙盡快給他盈利。因為小趙是做一種蝶式套利的期權策略,相對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每月收益能達到2%-3%左右,至少賬面是如此,但領導不滿意覺得賺的太少便不停的給他施壓。最後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套利策略,去做深度虛值,深度就是賭博、買彩票,也許你偶爾會中一兩次,但大部分時間都是虧損的,領導不懂,說實話其實當時老肖剛剛接觸期權也是太不懂。
雖然小趙堅持浮虧2%以上就止損,但因為他的倉位比較重一個月內還是虧了公司17萬的資金,領導把責任推給他,小趙最後毅然決然離開了公司。17年時我因為有關於期權不懂的問題又跟小趙聯繫上,才知道這幾年他自己在家裡做工作室。我到他家裡去,發現公司虧損的那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事後他自己不停的想用深度虛值策略在期權市場賺回來那虧損的17萬(雖然是公司承擔),為了證明自己,一再滿倉殺入,最後把15年股票賺的錢都虧進去了,自己還把一套2居室的房子賣了繼續做交易。現在只能租房子住,工作室就是他的家。他長長的鬍子和頭發像山中野人一樣有幾個月都沒有整理過,身上散發著一種古怪的氣味,我記憶最深的是,他瞪著眼睛淡定的對我說:「我要繼續下去,肯定會賺錢,一定要在期權上賺回來。」
當時我感覺他已經瘋了,不至於瘋狂,但做交易做成這個樣子,確實影響到了他的生活,那次見面後我們就沒再見過面了,不知道他現在怎樣。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在股票市場能炒股虧錢,究竟會有多慘?面對這樣的問題,不由得想起《唐伯虎點秋香》中的一個橋段,為了進入華府,接近秋香,兩個人互相比慘。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炒股虧錢一般的結果都應該是損失掉所有本金,黯然離開股市,這樣的人居多,應該超過70%左右的人會有這樣的結果。我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會是這樣,虧損掉多年積攢的本金之後,只留下一句話:股市賺錢都是騙人的。到後來我見到他們,聊起股市如何如何的時候,他們都會用一種憐憫的眼光看著我,好像我就是一個待宰的羔羊。當我說起有多大多大行情的時候,要不就是無動於衷,要不就是戲虐的說:這次我投2000塊錢可不可以?哀傷莫過於心死,雖然他們的結局並沒有那麼凄慘,依然保持著正常的生活狀態,該上班上班,該做生意做生意,該討生活還在討生活,但他們對於股市已經充滿了不信任或者認為自己就不是合格的股民,這算不算是一種人生的悲慘呢?
還有一種悲慘結局,那就說我們經常在報紙新聞中看到的,某某人因為在股票投資中失敗發生這樣那樣的不幸,或者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些報道並不僅僅是新聞消息,其實它也是殘酷的現實。尤其是在杠桿的時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前一秒你還是千萬富豪,後一秒你就是負債累累,再一秒你就是人生深淵。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並不只是小說。對於這種精神與身心的雙重打擊,能夠再次崛起的人很少。
我身邊接觸這樣的人有幾個,我有一個朋友生意投資做得非常好,每年都有上千萬的利潤,在經歷股市之後,不僅賣掉了工廠,車子房子全沒了,我有一點比較佩服他的就是,他能夠由別墅搬回到幾十平的小房子,能夠做各種零活謀生,但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願意交朋友,切斷和所有朋友的聯系,深度抑鬱症,這個可能這一輩子都恢復不過來。
股市存在的巨大風險,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夠存活就是巨大的成功。股市賠錢是大概率事件,希望想涉足股市的朋友們能夠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做好准備,股市投資不是玩。
最近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點贊與評論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我見過虧錢最多的人,虧了4.6億多元。這是一個真人真事,是我朋友的朋友,一位基金經理。面對2018年的行情已經是無可奈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我朋友對其好言相勸看開,沒必要對於一時間的賬面虧損而煩憂,再挺一挺也困難時期也就過去了。
看到這樣的虧損額度,你說有多慘?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過這么多錢,而在2018年虧損了這么多。面對諸多的股民也是無奈,面對自己也是沒有辦法。說實在的,以我朋友的描述來講,已經不能用慘來形容,而是真的無可奈何。面對2800點附近的點位(現在已經是2900點附近),明明知道這就是相對底部,要是在這個位置把手中廉價的籌碼交出去,說白了就是把手中的籌碼便宜賣出去了,一旦形成較好的漲幅,與自己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不賣,賬面上虧損4個多億,心情是五味雜陳說不出口。
股市就是這樣無情,當你總是懷抱感情的時候卻對你無情無義,當你滿是冰冷的時候才會對於熱火朝天。重要的是什麼?是堅持。可能很多虧損的投資者已經堅持不住了,可是面對2800點附近的位置,以這樣的點位將手中的廉價籌碼賣出去,說實在的,著實可惜。
在股市中不要比慘,因為這樣會使更多人失去信心,要懂得冷靜的分析當下的節奏、 歷史 的行情規律,只有堅持住的投資者才能夠更好的享受下一次牛市的到來。
作者不易,多多點贊,十分感謝!
我在股市裡見到過最慘的有三類人:
1、牛市自負的人。
在2015年的牛市裡,我父母小區里的一戶家庭就因為牛市而破產了。
兒子是一個大學畢業的上班族,在2014年的牛市開始行情里賺了不少錢,而他的父母居然以為他有投資的眼光和天賦。
後來這個孩子越來越狂妄和自負,還和父母商量把房子賣了去炒股,1年可以換大房子,買豪車。而他的父母居然也都答應,並且照做了。
結果,2015年5178點牛市見頂後一路下跌,短短1-2個月的時間,房子就虧得差不多了。
最後只能割肉止損出來,在附近首付買了一套小的房產,現在每個月還要還貸款。
2、加入杠桿的人!
同樣也是非常不理智的,想要博弈的,在2014-2015年的杠桿牛市裡,他們用資金擴大了10倍的杠桿進入市場。
雖然開始賺到了錢,但是由於慾望滿足不了野心,最終短短幾天的時間就爆倉了。因為一波大級別的回調就讓他們直接10倍杠桿爆倉。
3、聽消息炒股的人!
聽消息炒股的人也是最慘的,不僅賠了錢,而且還交了許多的「智商稅」,更可憐的是什麼?可憐的是這些消息都是讓你去炒作熱點、概念股,甚至還有一些垃圾股,退市股。
最後,一路爆雷,一路跌,幾百萬的資金就這樣消失了。
結論: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靠著運氣;但是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股市永遠是一個遵循「二八定律」的地方,如果你的行為和思想與周圍的人一樣,那麼註定結果也是一樣的。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我見過炒股虧錢的人最慘的是自殺者,筆者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批職業投資者,也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作為中國第一批證券市場的專業人士,當時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當私募基金管理者,一個是當股評。
在中國的第一批私募基金管理者中有一部分人是股市投資失敗後就自我了結了,中國的第一代私募基金從業人員大部分結局都很慘,有的自殺,有的進監牢,有的遠逃國外。
中國的第一代股評大部分情況也是如此。第一代股評大部分也消失了,例如,趙笑雲,趙笑雲做股評當庄託事發後逃到英國,後來又回國做私募基金,做私募基金賠得很慘,從此人間消失,趙笑雲還不是股評中最慘的,最慘的股評是汪建中,現在一無所有還在監牢里,第一代股評中一部分人逃到國外,一部分在監牢里,一部分人間消失。
當然,最慘的是那些因為炒股失敗的自殺者,這些人都是聰明人,卻因為炒股票賠得太多,心裡無法承受而自殺,生命從此消失。
所以,投資者進入股市首先要有好的心態,沒有好的心態就不要進股市,股市處處都是陷阱,再聰明的人進入股市都難免犯錯誤,股市投資不怕犯錯誤,犯了錯誤要反思,找到股市投資失敗的原因,再重新開始,減少投資失誤。中國股市是個投機的市場,跌到位後,一定會上漲,漲跌之間總是輪回的,所以,必須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 點贊 。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也歡迎私信提出,在評論中提出也許會忽略看不到,謝謝您們的支持。
炒股大部分散戶股民都是虧損的,虧損的幅度不同,虧損的金額不同而已。炒股虧損最為嚴重的當然是股災的時候,特別是2015年瘋狂放大杠杠資金的股民,及時收手的可以暴富,沒能及時收手的將負債累累!
我身邊炒股虧錢最慘的就是2015年賣房子拿去炒股,而且拿賣房子錢去放大杠杠,最終負300多萬,最後通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方式把債務留給了妻子與子女,這是截止目前我身邊炒股最慘的事件!
這事是發生在2015年6月底杠杠牛市結束的時候,在2014年下半年政策大力支持杠杠資金入市,引發了一波杠杠牛市。他就是由於在牛市中賺了一點錢,看到股市行情這么好,打開了他的野心想博取大的收益,把房子賣了,房子賣了130多萬,然後全部拿進股市放大了幾倍杠杠去炒股,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股災來進的時候。大盤在6月12日沖高見頂5178點政策去杠杠資金引發斷崖式股災開始殺跌。
上波股災相信只要經歷過來的股民都記憶猶新,很多股民身邊肯定都會出現過放大杠杠資金炒股最後結束生命的事例。他也不例外也是在這個股災1.0版中出現爆倉,最後負債300多萬,最後走向了極樂世界,把一切債務留給了家人,讓家人從小康生活突然變成負債累累的家庭,生活質量天翻地覆,這就是炒股虧錢我覺最慘的事。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炒股要理性,千萬別借錢炒股!
在A股市場,尤其是熊市當中,炒股虧錢的人數不勝數。因炒股傾家盪產、妻離子散的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甚至跳樓溺水自殺的也見怪不怪了。
本人在股市摸爬滾打十一年,至今仍能屹立股市,也算是「老司機」了。經歷幾輪牛熊,人生跌宕起伏的事兒也見過不少。下面講講親眼所見的最慘烈的兩個案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哈爾濱,有一個炒股大哥,我稱呼為王哥。王哥在中央大街經營俄羅斯商店,年收入30萬左右,家裡有房有車,生活好不自在。2010年年末不知受誰蠱惑,非要入市炒股,投入資金200萬,開始賺了幾十萬的樣子。於是變得驕傲自大,利用民間配資加杠桿,資金量加到500多萬。然而股市在2011年4月步入慢慢熊途,一直持續到2012年11月底。正如大家所料,在2011年10月份賬戶就爆倉了,不但本金全無,還因此欠了幾十萬外債。也許這時王哥賭紅了眼,將商鋪抵押籌集150萬,除還外債的其餘資金都壓入當時新推出的滬深300股指期貨,因為聽說回本速度快。王哥交易股指期貨的頻率很高,一天大多都得幾十倍的周轉。未出三個月,王哥的100萬變成10萬,只能將店鋪賣掉償債。再後來王哥離開了股市,天天借酒消愁。後來聽人說他在中央大街地道口擺起了地攤,慶幸的是妻子大鬧了一場後也選擇一直默默陪著他。
另一個是配資公司的女孩小庄,來自農村,家境一般,但頗有幾分姿色。當時年齡為24歲,大學剛畢業,在學校時主修證券投資學。當時主要工作是為股民提供投資建議,引導他們進行配資。2015年大牛市,小庄同事中有幾個人讓客戶配資後自己代客戶操作,盈利後分成。由於身處大牛市,所以很快就賺的「盆滿缽滿 」,小庄也禁不住誘惑也接了客戶幾筆單子。其中一個客戶50歲左右,天天提籠遛鳥,屬於 社會 混混一類。他投入本金50萬,配資後資金總量150萬。四、五月份小庄還幫客戶賺了不少錢。但六月份股災爆發,賬戶滿倉平倉平不掉,很快賬戶爆倉,血本無歸。這時客戶鬧到公司要求小庄賠償50萬本金,還不斷以家庭進行威脅。小庄無奈在公司辭職,但事情還是得解決。後來,小庄和客戶達成協議,成了那個老男人的情婦,還為他生了孩子。至今仍瞞著家人不敢泄露半分。
這些經歷讓人唏噓不已,最終原因是投資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希望大家能夠引以為戒。
【對您的認真閱讀表示衷心感謝,在成長路上希望有您相伴,歡迎關注】
在股市中,你見過虧得最慘的人,有多慘?
我見過虧最慘的,虧了90%。
但並不是說高點買了股,一直放著虧90%,而是成功的多次逃頂和抄底的股民。然後喜歡滿倉操作,在2015年股災時買到一隻股票連續跌停,虧了一半,打開跌停的時候清倉割肉,割肉後繼續下跌,還非常慶幸自己能夠果斷的「斷臂求生」,還給我講解了什麼叫鱷魚法則。
然後就空倉了,再也不買股,說趨勢之下皆螻蟻,一直等待。當時對他非常佩服,一直年底的時候,大盤慢慢走好了,形成了上升趨勢,當時大盤點位也只有3500點左右,他再次滿倉殺入,結果2016年元旦一過,發生了熔斷,股價連續跌停,這時又一次暴跌後止損,再次腰斬,兩次下來虧了75%。
之後當大盤企穩後,認為小盤股跌得慘,機會最多,大盤股盤子太大沒機會,把餘下的錢繼續折騰小盤股,結果在2016年繼續虧損,而當年很多大盤藍籌股出現了翻倍的走勢。後來這個朋友虧了90%左右銷戶退出股市了。
雖然果斷的止損,並且在下跌趨勢中保持了空倉,又在上升趨勢中再次「順勢而為」,還在後來通過清晰的「邏輯」判斷未來走勢,但最終還是虧得很慘,也許他的技術很好,原則很強,可能只是運氣不佳。但股市就是這么殘酷,哪怕是再好的理論,也可能讓人血本無歸。所以建議各位朋友還是應該理性投資,價值投資,才能長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