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孫正義套完千億後,郭台銘接著套,阿里究竟成了誰的提款機
在最近一段時間,阿里的市值已經突破了8000億美元,這是張勇在接手阿里一年多的時間里取得成果。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馬雲的退出會對阿里巴巴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這個創造出「雙十一」的男人從馬雲手中接過阿里的指揮棒,將阿里巴巴帶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隨著阿里巴巴市值的不斷上漲,套現的股東卻越來越多了,孫正義便是其中之一。
孫正義可謂是馬雲的伯樂,在馬雲創業之初,孫正義便慧眼識金以2000萬美元成功入股阿里,這筆錢對於當時的馬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當然在馬雲的帶領下,阿里巴巴也沒有孫正義失望,這些年孫正義從阿里的股票中獲得了巨額的回報。
不過今年孫正義的軟銀集團境況似乎不是那麼地好。
本來孫正義正在籌備著自己的退休計劃,為此不惜重金從谷歌挖來高管,但是這位高管在執掌軟銀之後,因為自己的錯誤投資使得軟銀集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這時候孫正義只好選擇拋售阿里巴巴的100億美元股票,在之後的幾年,孫正義又陸續出售了一些阿里巴巴的股票,力求彌補軟銀集團的虧損。
不過最近又有一位商業大佬急著出售自己手中的阿里股票,那便是富士康的郭台銘。
據 財經 數據10月9日的消息顯示,鴻海精密的子公司Foxconn Ventures曾在10月8日賣出63萬股阿里巴巴的股票,套現達到12.5億元。
而鴻海精密的老闆正是郭台銘,也就是說一天的時間里從阿里套現了12.5億元,而這郭台銘持有阿里股票的一半。
郭台銘與阿里巴巴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時的阿里巴巴在香港才成功上市,郭台銘憑借著自己商人的敏銳嗅覺以2.716億港元認購了阿里巴巴2.9%的股份。
甚至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郭台銘依然選擇相信阿里,不過他認購的這些阿里股票也為他帶來了超過60億的收益。
不過這次郭台銘的套現阿里股票也可以理解,畢竟阿里股票如今處於一個高價的位置,商人具有趨利避害的本性,高價拋出不過是一個正常現象。
當然大家也不用對阿里的前景太過擔心,因為此前孫正義套現百億美元都沒有對阿里產生沖擊,何況是郭台銘的十幾億元呢?
『貳』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孫正義「禿燃」翻盤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劉曉月
在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一度上演大敗局的孫正義,再度上演了大反轉。
軟銀巨虧1.4萬多億日元、創下日本企業有史以來最大單季虧損的消息刷遍全網,然而僅僅三個月,軟銀集團的財報就已經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讓質疑者目瞪口呆。
2020年8月11日,軟銀集團發布4月~6月(2020財年第一季度)合並財報拿明,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為1.255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這個數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績。而上一季度則虧損了1萬多億日元。
與此同時,孫正義本人身家也迅速暴增。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在三個月內身價激增了近120億美元,緩解了2020年一連串投資損失給他的個人財政造成的壓力。這也是自2013年1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開始跟蹤孫正義以來,孫正義的個人財富首次突破200億美元。
巧合的是,軟銀公布財報這天恰是孫正義的63歲生日。這對於「感覺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的孫正義,絕對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一
孫正義,19、20年最慘的大佬
孫正義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 2019年整個財年,軟銀集團經營虧損1.365萬億日元(約127億美元),略多於4月份業績預告的1.35萬億日元,創成立以來虧損最高紀錄。其中大部分虧損都來自於願景基金,2019財年願景基金的投資虧損為1.8萬億日元。
2020年,疫情沖擊之下,願景基金更是變得一團糟。 5月軟銀發布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軟銀集團凈虧損1.438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56億元),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業的季度業績紀錄,超越了東京電力集團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創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虧損1.3872萬億日元紀錄。
軟銀股價也是接連暴跌。 以2月21日—3月18日為例,20幾天內軟銀股價暴跌42.69%,幾乎腰斬,一舉創下20年來最大跌幅。
在經歷了Wework、Wirecard等公司的大坑之後,更多公司的悲劇還在路上。 就連孫正義本人也承認,隨著該公司收緊財務支出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的撼動,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個個「情比金堅」的盟友,都背他而去。
曾經對他青眼有加、45分鍾就能給他450億美元的投資人,如今對他也是冷眼相待。 據媒體報道,願景基金一期的大部分金主早已表示不再為二期注資。今年孫正義在利雅得參加最新的「未來投資倡議」峰會(也被稱為「沙漠中的達沃斯」)時,在他的小組討論中,孫正義所在的房間幾乎空無一人。
曾經並肩戰斗20年的盟友,也終於棄他而去。 2001年,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應邀任軟銀的外部董事,選擇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卸任軟銀的外部董事,和孫正義分道揚鑣,理由是「想專注於本業」。顯然,實業出含拍身的柳井正,自然看不慣孫正義這種賺估值膨脹、靠鼓吹泡沫的錢。
曾經被眾人追捧為投資風向標,如今卻是遭遇各界的冷嘲熱諷。 一位對沖基金投資者表示,願景基金的支持可以看作「立即出售的先兆」。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cott Galloway乾脆預言,願景基金將在12個月內關閉。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孫正義,不得不低頭認錯。 4月,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訪中,孫正義表示:「投資戰術上,我已經開始後悔」。
二
孫正義如何實現「逆風翻盤」?
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投資者和媒體,這事不是孫正義低個頭認個錯就能了結的,他太需要干出點成績,來挽救願景基金的未來,來挽回自己的「投資教父」人設了。
那麼孫正義要如何實現「逆風翻盤」呢?
首先,是迅速地把投資項目推上市。
近日,軟銀投資的在線家庭保險提供商Lemonade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暴漲了139%。雖然這家公司的IPO規模並不大,但受益於在疫情催化作用下,人們的 健康 保險意識大消老告大提升,它的成績還不錯,開盤兩天便順利的讓市值翻了1.5倍,還成為了美股今年本土表現最好的IPO,不得不說孫正義在連續的投資失利後,總算是有所收獲了。
除此之外,孫正義還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 打算將出售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或者在2023年或更早之前讓Arm上市。Arm是一家軟銀在2016年收購的公司,這是該公司最大,最具戰略意義的投資之一。
彼時,軟銀斥資320億美元,成就了軟銀 歷史 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對孫正義的意義堪比阿里。 Arm的表現也不負眾望,ARM在1990年創立時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到了發展2015年ARM處理器的出貨量達到了150億個, 歷史 出貨總量超過了1000億個,如今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的ARM架構。
此外,孫正義還在加速變賣家產。 3月23日,軟銀披露了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的籌資計劃。其中2萬億日元將用於回購股票,其餘資金用於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預計將在未來4個季度內完成。
在這個計劃中,首先就是瘋狂拋售占據了孫正義整個投資生涯盈利80%的阿里股票。 十多年來,靠著投資阿里1000多倍的回報,軟銀至少獲利超1000億美元。但此前,孫正義仍然多次強調不會出售阿里股票。不過終於是形勢比人強,今年以來,孫正義接連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期權,套現約1.6萬億日元。
除了阿里之外,孫正義還通過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獲得2.4萬億日元資金,出售旗下電信子公司獲得3千億日元。
但根據孫正義以往的投資風格,如此高頻率的賣出顯然不是其本意。 此前,孫正義的玩法是通過巨額投資,讓這些公司能用資本的錢跑馬圈地,然後熬到壟斷那一刻,願景基金再大賺特賺。
但面對投資者的質疑,與軟銀股價下挫的事實,一點點剝離可以換取的短期回報,不得不成為軟銀的權宜之計。
所以,看似漂亮的業績反轉,卻未必真的意味著真正的翻盤。 孫正義也在發布會上承認,「鑒於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證未來能夠持續盈利。」
三
孫正義能否再造阿里神話?
孫正義折戟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將孫正義稱為「10倍先生」 :「每次我解釋任何商業計劃或模型時,孫正義的第一反應就是說,『大衛(衛哲英文名),可以擴大十倍嗎?』……在我設法回答的情況下,他會接著問,『再十倍呢?』」
孫正義的投資風格是大開大合、極為激進。 他最擅長的玩法是不惜重金,對目標公司大手筆砸錢,迅速推高創業公司估值、擴大市場規模。每一個被投的企業都是巨大的估值,每一個都是概念炫酷的「獨角獸」,但每一個都需要大筆燒錢,但能否賺錢卻仍然是未知之數。
但這種打法帶來的業績雖然亮眼,其實卻只是「紙面財富」而已。這些漂亮的業績數字都是都是浮盈撐起來的,所投企業估值上升帶動軟銀業績增長。但一級市場的估值一向是個玄學,只要股權沒有變現,這些業績就都只是賬面利潤,不能轉換為企業的現金流。
尤其是當時代轉變,這種打法的弊端就會開始空前凸顯。
一是由於大環境的遇冷,市場信心嚴重不足,投資人越發珍惜自己錢袋子里的錢,比起賺估值膨脹的錢,他們更重視「真金白銀」的收入;二是因為互聯網紅利的式微,那種「燒錢」換「流量」的傳統套路正在失效;三是uber這樣的明星獨角獸,運營數年仍然深陷虧損泥潭,越發地讓投資人覺得,孫正義給他們帶來的只是一個「大餅」。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正在反思自己投資模式的孫正義,能否再締造新的阿里神話?
讓我們,拭目以待。
『叄』 持股大降失去提名權,軟銀拋售阿里套現345億美元,這家集團主要做什麼
軟銀最佳全球性質的投資公司,軟銀到主要業務也是投資各種初創企業,同時也會投資一系列的科技企業。
對於軟銀這樣的公司來說,大家對軟銀最大的印象就是孫正義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創業初期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阿里巴巴基本上尋求不到融資渠道,在孫正義主動投資了阿里巴巴之後,阿里巴巴也因此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此之後,孫正義更是通過投資阿里巴巴獲得了豐厚的投資回報,很多國內的小夥伴也開始知道了軟銀這家公司。
總的來說,軟銀減持阿里巴巴的股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軟銀已經通過投資阿里巴巴取得重大成功,軟銀也沒有必要始終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