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中印沖突對西部創業股票影響

中印沖突對西部創業股票影響

發布時間:2022-05-15 17:43:48

1. 中印沖突帶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啟示:其實兩個國家的沖突往往是因為某些觀念都不回來。我們不能站在一個過於偏袒其中一個國家的地位上評論。更應該的是調節倆者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得到平衡,得到和諧有序,共同發展。這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印作為亞洲及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保持中印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對維持亞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是中印關系發展關鍵。然而中印邊界問題仍然困擾兩國戰略合作向實質性方向邁進,同時也制約中印關系的縱深發展。

中印沖突事件:

2020年4月,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該地區抵邊修建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

2020年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中方邊防部隊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應對和邊境地區管控。

2020年6月6日,在中方的大力推動下,雙方經過多渠道溝通,兩國邊防部隊舉行首次軍長級會晤,雙方同意採取切實措施,緩和邊境地區局勢。印方承諾不越過加勒萬河口巡邏和修建設施,雙方通過現地指揮官會晤商定分批撤軍事宜。

2020年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沖突

2. 中印戰爭的背景及原因、影響是什麼

背景為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原因為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影響為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中印邊境戰爭為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19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時間都很有限的邊界作戰。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2)中印沖突對西部創業股票影響擴展閱讀:

中印戰爭的相關情況:

1、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

2、中印邊境西段,1951年前後,印軍趁中國軍隊剛進入阿里地區之機,侵佔了受泥山江以東的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約449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後,印軍又侵佔了巴里加斯。

3、1959年3月22日,尼赫魯給周恩來寫信向中國提出大片領土要求。同年9月8日,周恩來在給尼赫魯的回信中明確指出: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雙方應根據「五項原則」,通過友好協商,全面解決邊界問題。

3. 1962年中印戰爭及中印戰爭對中蘇關系的影響

在11月24日第二次會談時,赫魯曉夫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赫魯曉夫表示,在上一次會談中他不能做出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的承諾,因為當時古巴導彈危機正處於高潮時期,蘇聯必須進行「戰備」。蘇聯現在可以向印度提供一切可能的軍事設備了。在考爾同馬利諾夫斯基商談有關軍事援助問題時,馬利諾夫斯基建議印度不要去購買英國二手的航空母艦,因為「它看起來像五條腿的狗,容易成為攻擊目標」,而是應該配備坦克和最新式的海空軍武器,同時還要建立印度自己的國防工業。當考爾詢問蘇聯是否准備向印度提供上述援助時,馬利諾夫斯基回答說:「當然可以,但你們必須獲得老闆的同意。」赫魯曉夫同意向印度提供印度所需要的一切裝備,並為此否決了一些高級主管官員的反對意見。12月12日,根據赫魯曉夫的指示,貝尼迪克托夫在同尼赫魯會談中表明了蘇聯的立場。他首先表示,蘇聯政府欽佩印度政府和尼赫魯致力於不結盟政策的努力,以及保持和發展同蘇聯友好關系的努力。貝尼迪克托夫說,中印邊界沖突應該通過談判,通過和平的方法解決。尼赫魯在會談中態度強硬,聲稱:「我們當然沒有入侵中國的領土,但必須考慮的是,印度人民要求解放那些屬於印度的領土。」對有關同中國談判的問題,尼赫魯堅持必須恢復到三個月以前的邊界狀況,才能進行談判。
中印邊界沖突爆發後,中國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向印度呼籲和平解決邊界沖突。1962年10月24日,周恩來約見班納吉,強調邊界沖突必須結束。與此同時,周恩來還在10月24日和11月9日兩次致函尼赫魯,表達中方的意圖。11月20日深夜,周恩來約見班納吉,向他宣布中國單方面停火的決定。第二天,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於11月22日零時開始,中國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並從12月1日起,中國軍隊將從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中印邊界沖突以「讓全世界大吃一驚」的方式結束了。
有關論著指出,蘇聯通過威脅停止向中國空軍提供燃油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結束邊界沖突,據說蘇聯是應印度的請求採取了這一步驟。目前尚沒有直接的檔案文獻印證這一說法,但肯尼迪總統的顧問鮑爾斯(Chester A.Bowles)在1962年10月13日同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Anatoliy Dobrynin)的一次談話卻耐人尋味。鮑爾斯在談話中指出,中國同俄國不一樣,它缺乏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和可耕地。中國70%的石油都是來自蘇聯,並將從蘇聯在靠近中國邊境的西伯利亞新近發現的油田獲得更多的石油;因此,「由於北平政府成功地攫取西伯利亞新發現的石油以及西伯利亞小麥生產的潛力可能會使得中國自給自足,這難道沒有引起莫斯科的關注嗎?」鮑爾斯明確指出:「如果有一天蘇聯和美國能夠攜起手來,蘇聯通過石油、美國通過食品,就可以對中國施加有效的壓力,我們為什麼不馬上就做?由於到那時我們關系友好,我們可以為你們的邊界安全提供保證,因此不會有柏林和古巴引起我們之間的麻煩了。」
五、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對中蘇關系和冷戰的影響
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的影響和意義是深遠的。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以及亞非一些國家的反應使中國領導人特別是毛澤東堅信「革命外交」的正確性,由此對中國外交和中蘇關系的破裂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共領導人相信,「西藏、新疆邊境的部隊在前線同尼赫魯和修正主義作斗爭」。毛澤東後來也總結說,中印邊界沖突打了一場政治軍事仗,或者叫軍事政治仗。因此在邊界沖突的背後,所顯示的是中國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國際戰略問題上同蘇聯存在的根本分歧,並成為中蘇論戰的重要內容和中蘇分裂的重要標志。這種分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首先,在如何認識和實踐「和平共處」路線的問題上,中國全面抨擊蘇聯的指導思想和外交政策。
中共領導人認為,中印邊界問題「是我們同蘇聯領導人之間的重要原則性分歧之一,蘇共領導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立場,完全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蘇聯領導人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全部立場和政策充分地表明,他們背叛了中國人民,背叛了蘇聯人民,背叛了社會主義陣營各國人民,背叛了印度人民,背叛了全世界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赫魯曉夫「支持印度反動派對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動武裝進攻,同美國一起,用軍事援助,去鼓勵和幫助印度反動派向中國進行軍事挑釁」。
在中共領導人看來,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矛盾和分歧不僅僅是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同時也涉及中國的國家利益。在1963年7月同蘇共中央代表團的會談中,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反復強調:你們使美好的社會主義陣營陷入多麼混亂的境地!在處理同社會主義陣營的兄弟國家的關系時,你們完全沒有考慮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利益,而是從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立場來行事。當你們認為自己的事情進展順利的時候,當你們相信自己抓住一根由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赫魯或諸如此類的人遞給你們的某種稻草的時候,你們就興高采烈。對那些不跟著你們的指揮棒轉、不受你們擺布的兄弟黨和兄弟國家,你們就暴跳如雷,你們就宣布社會主義陣營根本就不存在。當由於你們自己的錯誤政策而處境不妙、遭受挫折的時候,你們就遷怒於那些堅持原則和真理的兄弟黨和國家,把它們當作出氣孔和替罪羊,你們甚至犧牲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來迎合帝國主義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以便尋找出路。
中共認為,赫魯曉夫「一味宣揚帝國主義已經承認和平共處的必要性,並且把社會主義國家和全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看作是同和平共處政策不相容的」。「正是按照這種邏輯,赫魯曉夫把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堅持正確的立場,把中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印度反動派的武裝進攻實行自衛反擊,叫做'破壞和平共處'。」中國強調,赫魯曉夫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觀點,正是他篡改列寧關於和平共處原則的突出表現:「蘇聯領導人所說的和平共處,實際上是投降主義。蘇聯領導人在中印邊界爭端問題上的立場,不僅背棄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而且也說不上是中立的。他們同美帝國主義一起,援助印度反動派反對社會主義中國、反對印度人民。他們不僅背叛了社會主義陣營,而且背叛了印度人民。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印度人民的,是尼赫魯政府。大力支持尼赫魯政府、並且從各方面為尼赫魯政府的反動政策進行辯護和粉飾的,是蘇聯領導人。蘇聯領導人背叛印度人民的革命事業,這筆賬總有一天是要算清楚的。」
其次,對待民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國家的政策立場。中蘇在中印邊界沖突問題上的不同政策,反映了兩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不同戰略,體現了中國的「革命外交」對民族主義國家的新的認識。中共堅持相信,「有些新獨立國家的資產階級,特別是大資產階級,隨著國內社會矛盾和國際階級斗爭的尖銳化,越來越投靠帝國主義,實行反人民、反共、反革命的政策。這就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堅決反對這種反動政策。一般地說,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無產階級政黨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的時候,應當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對於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進步傾向,實行聯合的政策;對於他們同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妥協和勾結的反動傾向,實行斗爭的政策。」因此,「如果不同反動的民族主義進行必要的斗爭,反而同情、附和和支持反動的民族主義者的反動行為,成為他們的夥伴,那就同馬克思列寧主義背道而馳,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背道而馳,墜入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泥坑。」具體到尼赫魯的政策,中共認為,以尼赫魯為首的印度統治集團挑起中印邊界事件,直到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武裝侵犯,正如他們干涉中國西藏一樣,都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同帝國主義利益密切結合的印度大資產階級大地主的階級本性所決定的。印度大資產階級大地主的這種擴張主義的反動思想,正是尼赫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尼赫魯為首的印度統治集團為了自己的需要,也為了適應美帝國主義的需要,充當了國際反華運動的馬前卒。這就是中印邊界糾紛的根源和背景。」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思想在這一問題上的表現就是「同那些不管採取什麼反動政策的民族主義國家合作」。
最後,對不結盟運動在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政策中的地位的認識和態度。鑒於印度在不結盟運動中的影響和地位,通過中印邊界沖突,中共對此有了新的認識,不再強調不結盟運動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中國領導人相信,尼赫魯政府搖擺不定,他們已經不再是中立國家,雖然他們聲稱自己屬於不結盟國家,實際上卻干著侵略擴張的事。印度現在變得更加依賴美國的援助。領土問題的實質是印度政府企圖兼並西部邊界地區更多的土地,他們在破壞印度共產黨和印度人民革命斗爭的同時,也迫不及待地攻擊社會主義事業。因此,「當前的頭等大事就是要在世界人民面前揭露印度反動派及其代表人物的陰謀,如果我們不徹底揭露他們的反動言行,他們就會進一步投靠美國,這樣對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將造成更大的危險」。
對中共的上述政策立場以及對蘇聯政策的抨擊,蘇聯做出了公開的反應。1962年12月12日,赫魯曉夫在蘇聯最高蘇維埃發表講話,批評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政策。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科茲洛夫(F.Kozlov)在12月2日至8日召開的義大利共產黨代表大會上也批評中國在中印爭端問題上的政策是「冒險主義」,有利於反革命和帝國主義勢力的反共產主義的活動。在1963年7月25日的一份聲明中蘇聯強調:「當看到一個剛剛獲得獨立並作為尋求獨立的國家之典範的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同一個年輕的中立國家發生軍事沖突,力圖使用那種方法在事關某段邊界的問題上取得有利的解決途徑,對此人們感到困惑和憤懣。」《真理報》1963年9月19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領導人一定對蘇聯愛好和平的立場不滿。也許,他們希望是用戰爭手段解決同印度的邊界問題,並希望得到蘇聯對他們行動的支持。如果北京的領導人希望得到這些,他們肯定有理由痛恨蘇聯的立場。」
蘇聯對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的反應和政策還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南亞地區的戰略格局,對冷戰和大國關系具有深遠的影響。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後,在印度同美國的關系迅速發展的同時,蘇聯也大力發展同印度的關系,這種戰略態勢無疑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蘇聯對印度的軍事援助方面,第一批4架米格21型戰斗機在1963年2月交付印度,成為蘇聯在政治上支持印度的重要標志。

從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結束到1964年5月,蘇聯向印度提供了價值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1964年9月,蘇聯決定在未來5年向印度提供14億美元的貸款。1965年印巴戰爭後,美國和英國停止向印度提供軍火,蘇聯則大力向印度援助相關軍事物資。1967年,印度獲得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500輛,戰斗機100架;1969年至1970年,蘇聯向印度提供450輛重型和中型坦克、150輛輕型坦克、140門口徑為100毫米的火炮、兩艘潛水艇、一艘驅逐艦、120架米格21型截擊機、32架安型運輸機、140架戰斗機、109架直升機、50套地對空導彈發射設備。同西方相應的價格相比,蘇聯的上述軍事設備一般便宜40%-50%。至於從蘇聯大量購買軍事裝備的意圖,印度國防部長查萬(Y.B.Chavan)在1965年9月表示,蘇聯的武器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對付中國。
在中美敵對和中蘇關系破裂的情況下,蘇聯在中印邊界沖突後大力發展同印度的關系,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內的合作,無疑對中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中國南部邊界安全構成了巨大的戰略壓力。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中印邊界沖突和蘇印關系發展的重要後果,中國和巴基斯坦關系得到實質性的發展。在中印關系惡化的情況下,巴基斯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戰略夥伴,同時更加深了中印之間的敵對。對此蘇聯認為,中國在極度惡化同印度關系的同時,另一方面卻同「威脅亞洲和平與安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的成員巴基斯坦結成了事實上的盟友。中巴事實上戰略關系的形成,使得東南亞條約組織基本上失去了效力,美國開始降低對巴基斯坦在遏制中國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期望,戰略重點進一步轉向印度,這種戰略調整對南亞地區的大國關系產生了長期的影響。不過,這已經超出了本文討論的范圍。

4. "中印對峙導致第二次戰爭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中印現在在洞朗地區的對峙引發了兩國民眾對中印第二次戰爭的遐想。從民間輿論看,雙方民眾的好戰程度都不低。在此以個人觀點分析下未來的走勢。以7月20日為止的局勢看,雙方的對峙仍在繼續。本次是印軍推進到中方的地段,所以主動方在印度而非中國。首先看中方的態度:中方反復要求印度先撤軍,並在新聞中高頻率出現在西藏演習等的新聞。從這些方面看,至少現在中方最高領導層仍是不希望打的。為啥這么說呢?凡是用兵,首先就是不能讓對手知道自己會怎麼打。而現在中方把演習之類本應保密的事情都宣揚出來,違反了上述原則,所以反而證實中方頂層現在還是希望和平解決,而非戰爭解決。這與外交部的反復聲明體現的核心是一致的。中方現在也不在乎明確這個態度,因為如果互相都能平和處置,才能有氣氛來緩和局勢,那麼現在中方至少首先是平和但嚴正的。這樣球就在印度一邊了。印度作為挑起本次對峙的主動方是否會同意撤軍呢?從印度的政治局勢來看,莫迪上台後進行了大幅的金融改革,去年的廢鈔令搞得印度流通貨幣匱乏,今年搞的稅制改革也是搞得商家非常不滿。他的作風就是:今天下決定,馬上就執行,而不留充分的准備期。這個上面可見,這個莫迪政府的執政經驗其實是非常欠缺的。而他又喜歡搞大動作,綜合起來看,用中國成語說來就是「好大喜功」。這種人當政,一定是個「大折騰」。那麼在軍事上跟敵國搞點小摩擦就是政治上轉移民眾視線的手段了。他在國內搞得越糟,就越會喜歡搞摩擦。這個我們是要有思想准備的。說到印度人認為的敵國,第一個就是中國,第二個就是巴基斯坦。印度人看中國,就像中國人看日本,永遠記得你打過我。雖然中印1962年的戰爭本來也是印度入侵中國導致的,但印度國內的宣傳從來都是只說中國挑起的,而從來不提自己蠶食中國領土的。而且印度曾打敗過巴基斯坦,但從來沒有打敗過中國,所以這個恨是一直在的。所以,印度1962年之後始終將中國作為第一敵人的。但中國在邊境基本是採取守勢且不首先開槍的態度,所以中印邊境長期以來有對峙無戰爭,這也是印度方面時不時敢於蹭點小便宜的勇氣來源。而且與中國的邊境對峙上表現強硬是可以提升國內人支持率的,所以無害的用下也不錯。這就是事情開局的原因。有了開局就得看怎麼終局了。這個就和印度政治游戲規則有關了。印度自稱是民主政治,其實印度的民主是民粹主義的風格更甚些。民粹主義的特點就是民間輿論綁架高層決策。這個政治風格下,一旦對峙事件被公開,印度進軍容易,撤軍難,難就難在怎麼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一般來說,印度有以下可能的方案:1)占著不走。如果印度方面覺得中國拿他們沒法,那完全可能就賴皮下去。這個印度人絕對做得出來,因為如果按「占著的就是自己的」的暴力法則,他們永遠都是有理的。況且也不是第一次這么幹了。當然,代價就是要准備打仗。2)現在高調宣揚對峙,順便試探各大國的態度,如果能引美俄日以前來增援,那好處統統收下。拖延到冬天,民眾不再關注了,前線士兵也受不了駐地的艱苦了,然後順勢找個借口,比如大雪封山,撤下來。當然要悄悄地。中國方面是樂見其成的,所以肯定也不會去宣揚。這事就這么過去了。3)近期撤軍。近期的對峙是輿論焦點,這個得有個足夠好的借口才行。所以可能性不大。選1還是選2,絕對是和印度高層的決心有關的。選1就得准備打,無論結果如何,印度其實都是不如不打的,這個往下會具體分析,但印度高層的智商未必不會被一時的意氣用事蓋過。選2則比較明智,得了好處還不丟面子。如果真打,也有幾種打法,因為是印度入侵了中國,這個打估計也多半會是中國主動打。那中國的目標設定就會影響整個的打法。中國的目標會是怎樣呢?有幾種可能:1)恢復洞朗地區到對峙前的狀態如果僅僅是洞朗,雙方最多就是互相打打炮而已,基本不觸及各自的後方,將中印邊界變成印巴邊界的模樣。這個中印在1965年的邊界沖突就是這樣的。雙方打累了也就歇了,各自都會說打死對方多少多少,似乎都出了氣,對內都有交代了,但就是摩擦級別,估計之後也慢慢就變成沖突前的狀態了。2)進佔印度領土中國之前沒有守藏南,其實是因為地理形勢造成,不是不想占藏南,而是無法在冬季長期守住。藏南其實在喜馬拉雅山南面,和西藏之間冬天要翻過喜馬拉雅山,難度可想而知,迄今這個情況沒有大的改變。所以,一旦開戰後遇到冬天,藏南地區的中國軍隊就幾乎是孤立的,在雙方技術水平差別不太大的情況下,軍事上毫無勝算。所以中國對印作戰的最大對手是世界屋脊的天氣,而不是印軍。為了不留下被打敗的可能,中國軍隊要麼在極短時間內打殘印軍,要麼就只能主動放棄所有印軍便於攻取而中方無法保證後勤的地區。這個極短時間有多少呢?沖突地區在9-10月就會開始封山,離現在只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看現在的雙方外交的措辭,估計到封山都還沒打起來呢。所以這個可能性不大。但是適合中方在洞朗地區動手(或者說失去耐心)的時機會在何時呢?也在大雪封山之後。洞朗位置在山脊附近,那裡大雪封山時期接近半年,其中任何時候中方動手,印度的增援難度都是巨大的,就算能來也會很慢。如果此時中方突襲印度守軍,印度守軍是無法得到及時增援的,也就是孤軍。所以讓我們先耐心等著那裡下雪吧。

5. 中印戰爭對股票和黃金石油的影響

戰爭爆發會使得不穩定性增強 這個時候黃金作為一種相對穩定的等價物必定價格上揚 包括紙黃金和實物

6. 中印沖突的戰爭結果

中印作為亞洲及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保持中印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對維持亞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是中印關系發展關鍵。然而中印邊界問題仍然困擾兩國戰略合作向實質性方向邁進,同時也制約中印關系的縱深發展。
2008年1月,辛格總理在訪問中國後不久,就到包括中印邊界東段爭議區視察,拋出推動印度東北邊境地區開發的一攬子計劃。11月8日,印度外長慕克吉又在中國達旺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訪問時老調重彈,再次宣稱印度對達旺擁有主權。印度強化對中印邊界爭議地區「事實佔領」和「事實開發」的做法,不利於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同時也不利於兩國在安全領域增加的互信。2008年美印核協議簽署和美印太空合作等第三方因素,如果不在中印戰略對話層次增信釋疑,可能也會阻礙中美關系提升的高度。
不論是東線的麥克馬洪線,還是西線的約翰遜線,都不具有法律依據,從來沒有得到過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承認。在中印邊界談判中,中國政府本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則,在邊界協定中,中國間接承認了印度對錫金的主權,為解決邊界爭端做出了重大讓步。錫金王國是1975年被印度並吞的,北京一直拒絕接受這一既成事實。這次簽署的邊界協定規定,中印兩國重新開放自中印邊境戰爭以後一直封閉的一個錫金邊界口岸,另外還准備在中印邊境再開放一個口岸。在中印邊界協定中,錫金被視作印度的一個邦,喜馬拉雅山麓的納圖拉口岸定為邊防和海關檢查關口。
印度在邊界談判中頑固堅持自己的主張,不僅對中國在東線合理的領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還妄圖在西線阿克賽欽瓜分一片土地。鑒於印度的強硬立場,解決中印邊界爭端任重而道遠。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邊境中國邊防部隊接到了毛澤東簽署的命令。
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 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 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 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也不同於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的五個基本特點:第一,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是政治軍事仗.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尼赫魯政府則堅持擴張主義立場,執意以武力實現其領土要求.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融為一體,交織進行.軍事斗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斗爭.這個特點,不僅制約著這場戰爭的形式,進程和結局,而且影響著雙方的戰略指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即使在印軍蓄意挑釁,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嚴重事態下,仍克制忍耐,這就在政治,外交斗爭和道義上處於主動地位.只是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才後發制人,實施反擊.而在首戰告捷後,中國政府卻發表聲明,申明大義,仍堅持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印度政府蠻橫拒絕和平談判,再度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再次被迫反擊並取得反擊作戰的決定性勝利,為進一步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贏得了主動,得到了世界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這場邊境局部戰爭,決定了軍事斗爭必須服從政治,外交斗爭,三者要緊密結合.政治,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軍事行動的打,停,進,撤;軍事上的勝利,又為政治,外交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爭取以打促談,以打促和及相對的和平穩定.
第二,這場戰爭,中印雙方力量對比雖互有優長,但從整體上看,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大於印度,中國軍隊的整體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高於印度軍隊.這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敵強我弱的情況是不盡相同的.
印度軍隊,原屬英國殖民主義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德,意,日法西斯軍隊作過戰,號稱打遍歐,亞的勁旅.其參戰部隊主力印①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73頁.軍第四師系王牌部隊.印軍技術水平好,後方運輸線短,後備兵團機動快,補給便利.但印軍又是資產階級的僱傭軍隊,帶有濃厚的封建和殖民主義色彩,沿襲英軍的基本制度,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失道寡助,士氣較低,內部矛盾重重.且戰術思想比較保守,害怕近戰,夜戰.而中國邊防部隊,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久經考驗的人民軍隊,具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嚴格的組織紀律,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戰略戰術機動靈活.指揮有方,多數部隊具有高原地區作戰經驗,而且系正義之師,得道多助.這個特點為中國的勝利奠定了客觀基礎.
第三,這場戰爭,是在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特殊環境下進行的.該區屬於世界屋脊的一部分,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經濟落後.東段作戰地區,山高谷窄,路險林密,氣候多變.西段作戰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終年積雪,嚴重缺氧,氣候酷寒.這些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嚴重影響著軍隊作戰行動,部隊集結,機動,指揮和協同困難,戰場容量較小,容易發生非戰斗減員,武器技術性能難以正常發揮,後勤補給十分艱難.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成為奪取作戰勝利的關鍵.
第四,這場戰爭,是在地處祖國西部邊疆主要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進行的,群眾工作,民族和宗教政策,對戰爭有重大影響.只有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取得邊疆各族人民群眾和愛國僧侶的支持,才能取得戰爭勝利.西藏,新疆邊防部隊正是在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經過長期艱苦和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緊密團結邊疆少數民族的基礎上,取得戰爭勝利的.
第五,這場戰爭,中國邊防部隊的後勤補給基本來源於內地,路線長,道路少,運輸手段落後,難度大.這對戰役規模和持續時間有極大制約.而印度軍隊後勤補給基地距戰場較近,交通方便,利於持久作戰.這些特點,規定著戰爭的復雜性,影響著戰爭的規模,進程和結局.這些特點,是雙方指導戰爭的客觀基礎,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在這方面,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深諸這場戰爭的特點,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運籌謀劃,作出一系列符合戰爭實際的決策,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戰區指揮員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戰場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發揚軍事民主,作出了正確的部署,進行了周密的戰役指揮;參戰部隊揚長避短,依靠政治優勢,吃苦耐勞,英勇善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從而在中印邊境這一戰爭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譜寫了新的光輝篇章.
第六,這場戰爭震懾了印度軍隊和政府,為國家謀求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和相處。

7. 中印對峙會影響股市嗎

上兵伐謀,次之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伐兵了,10月前如果不能解決,就只能採取下下策:最下攻城。
10月前必須解決,你就等消息吧。

8. 當前中印問題對中國的不良影響

一方面,中印關系受到影響,導致中印貿易額下降,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印度處於我國西南的大後方,且軍事力量很強,並且軍力在穩定發展,所以危害到我國國家安全;印度位於印度洋地區,地理位置重要,不利於我國海軍向印度洋發展。且印度為新興國家,經濟實力強,印度可能成為我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9. 忍讓也是有限度的!違背承諾、非法越線!中印激烈沖突,西部戰區是如何發聲

針對近期的中印邊境沖突事件,西部戰區的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做出了嚴肅回應。針對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發生的沖突,張水利大校做出以下的回應: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中國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對於印度的挑釁行為,相信我們是一定不會容忍的,一定會做出堅決回應來打擊印方的囂張氣焰。而根據日前的新聞,可以看到西部戰區也是調集了大量軍隊前往加勒萬河谷威懾印方。

10. 請問中印戰爭對國家有什麼影響

中印開戰的時候,世界已經是在經歷第三次世界大戰!只可能降低一點中國獲得這場戰爭勝利的幾率!

閱讀全文

與中印沖突對西部創業股票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資產分析收益額 瀏覽:923
2017年3月最新上市股票 瀏覽:197
股票開線圖多空指標 瀏覽:983
中材科技這支股票 瀏覽:262
買銀行股票賺分紅靠譜嗎 瀏覽:477
中國石化股票價格為什麼低 瀏覽:261
股票漲為什麼資金流還是流出 瀏覽:32
北京騰飛克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6
中國核電股票有多少 瀏覽:894
廣發證券怎麼買賣股票 瀏覽:673
前沿生物這樣的股票會退市嗎 瀏覽:348
st摘牌沒停牌的股票 瀏覽:237
st股票10轉10股是利好嗎 瀏覽:575
同花順股票軟體手機版下載安裝 瀏覽:636
股票賬戶里的市值什麼意思 瀏覽:859
中國移動股票600050今曰行情 瀏覽:738
念佛人可以投資股票嗎 瀏覽:431
中國軟體一年前股票 瀏覽:964
股票同期漲幅公式 瀏覽:913
中國的重要股票指數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