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信息在股票投資中的作用
通過對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可以得到該公司的財務狀況
B. 學會計對股票投資很有幫助嗎
股票分析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會計對定量分析大有好處。最主要的是能看出公司每年年報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從而規避財務有風險或者財務作假的公司。學會計對學習財務打假有很大幫助,這是最重要的。老手甚至可以自己對財報一些數據進行調整。以反應企業真實運營情況,比如年報里有所謂會計政策的調整,會計方法一變,公司利潤就可能誇大或者被隱瞞。學會計的就可以進行調整,得到企業真實的利潤。或者從一些會計注釋里看出端倪,一些會計注釋可能會繞過通常的會計手段達到虛增收入的目的。比如某軟體公司會計注釋的意思是將客戶隨時可以取消的軟體訂單確認為收入。達到虛增收入的目的。就需要投資者看出端倪。或者對近幾年財報進行對比,發現公司運營可能出現問題的蛛絲馬跡。比如安然造假事件,公司利潤連續幾年每年大幅提高,現金流卻沒有相應增長,應該引起警惕,根據其他數據判斷公司財報粉飾的可能。學會計的主要幫助是看財務報表容易,對財報理解深刻一些,更重要的是為學習財務打假打下很好的基礎。繞開有可能爆雷有可能進行財務作假的公司。同時發現因會計政策的影響收入被低估的公司,進而找到一些投資機會。
C. 如何通過財務報表判斷股票投資價值
投資者應該熟悉財務報告的基本框架,並能熟練地通過會計信息和財務特徵,掌握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脈絡,進而結合股價判斷投資價值。一份完整的財務報告包括了三方面內容:審計報告、會計報表以及會計報表附註。這當中,會計報表是核心,附註主要是對報表的細化、解釋與延伸,審計報告是對報表及其附註真實性的鑒定。會計報表又包括四張表,分別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這四張表又分別包括合並類與母公司類。
一家虛擬公司
所謂母公司,很好理解,它是指上市公司自身。但是請投資者記住:母公司會計報表所顯示的財務數據,並非上市公司的真實數據,我們平常使用的財務數據如凈資產、凈利潤等,都是以合並報表中的數據為准。
以海印股份2009年年報中的利潤表為例,表中,母公司2009年凈利潤5265萬元,而合並類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卻是1.43億元。這個1.43億元,才是平常所講的上市公司凈利潤。之所以這樣,是由於上市公司在自身之外,往往還控股了一些公司。這些被控股的公司也有自己的經營業務,甚至可能是上市公司具體經營以及產生利潤的真正主體,在此種情況下,上市公司自身只是以投資控股公司的形式存在。
如果沒有合並類的會計報表,只提供母公司會計報表,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我們會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諸如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存貨、應收賬款等等關鍵財務數據都非常少。這樣一來,大量有價值的財務數據信息都會被屏蔽掉,然後異常簡單地體現於母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母公司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這樣,會計報表對於投資者的參考作用將大打折扣。
為使投資者了解全貌,上市公司在提供自己的(母公司)會計報表的同時,也要提供合並會計報表。也就是將上市公司及其能夠控制的公司打包在一起,視為一家公司,這家 虛擬公司的會計報表,就是合並會計報表。合並會計報表中的各類財務數據,才能夠展示上市公司的真相。而投資者在依據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評估其投資價值時,應該主要使用合並會計報表。
此外,對那些上市公司持有其股份,卻無法真正形成控制的公司(比如說僅僅是持股比例較低的參股公司),則不會將其納入上市公司合並報表范圍,但上市公司會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通過長期股權投資體現上市公司對該公司的投資成果。
同比看趨勢會計報表中的每張表,以及附註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對比式的(同時出具當期數據以及去年同期數據)。這樣一來,投資者可以通過對比當期數據與去年同期數據發現一年中上市公司所發生的變化。要知道,絕大多數有價值的財務信息,都是通過比較而來。比如說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加了50%,應收賬款同比下降了30%等等。單看當期數據,只能看結果,比較過去的數據,卻能夠看出趨勢,而對上市公司的估值,更多來自於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期。會計報表的附註,以及年度報告的董事會報告中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部分,都有大量的關於各種財務數據同比發生重大變化的專項說明與解釋,這些內容,對於更加細致、全面、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很有幫助,因此,投資者尤須關注。
四張表及附註
會計報表包括四張表,其中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從2007年年報開始新增加的。這四張表可謂年報的核心部分。每一張表所提供的信息互相聯系,卻各有側重。通過四張表,基本上就可以勾勒出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致輪廓。
簡單而言,資產負債表是一張上市公司的全景照片,它主要顯示上市公司的錢從哪裡來,都用到什麼地方去了;利潤表則是上市公司過去一年活動的紀錄短片,它顯示上市公司過去一年間都幹了些什麼,幹得怎麼樣;現金流量表可以視為對上市公司的終極考驗,它以認錢不認人的高度客觀性,展示過去一年之中,上市公司現金的各種變化;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就相當於上市公司向自己老闆(股東)上交的一份簡明成果總結,它告訴我們,股東們投在上市公司的錢是否增值,怎麼增值,增值了多少。
會計報表附註,則主要是上述四張表的明細、延伸與解釋,投資者看四張表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基本問題、疑惑,都可以在附註中找到答案。
D.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應准循哪些原則
上市公司根據有關規范的規定披露會計信息時,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以保證所披露信息的質量,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1)可靠性
要求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會計信息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真實,完整地反映公司狀況,不得以虛假信息欺騙,誤導信息使用者。
(2)相關性
要求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具有反饋價值和預測價值,有助於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3)統一性
有兩層含義,其一,要求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格式應保持一致;其二,要求形成會計信息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在不同公司之間及同一公司的不同期間保持一致,以便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
(4)時效性
要求上市公司應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及時公布定期或臨時會計信息,以滿足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
(5)充分性
要求上市公司採用多種方式(包括報表、報表附註、文字說明),對可能會影響股東、債權人、政府、潛在投資者等決策的各種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進行充分的披露,不應有任何的隱瞞。
(6)重要性
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應主次分明,對可能會對股票價格、投資者的決策產生較大影響的事項應詳盡披露;對某些次要的信息則可以簡要說明,以保證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有效利用。
E. 會計報表與股票(基金)投資之間的關系
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 會計報表是根據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定期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它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現在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根據一定時期(例如月、季、年)的會計記錄,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種類編制的系統的報告文件。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擴展,會計報表的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的不斷增加,僅僅依靠幾張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已經不能滿足或不能直接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需要通過報表以外的附註和說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股票投資(Stock Investment)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股票投資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資本利得」兩部分構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資者以股東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額,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紅利的收益。資本利得是指投資者在股票價格的變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將股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得到的差價收益。
F. 股票投資的決策方法
投資決策的一般方法:投資方案評價時使用的指標分為貼現指標和非貼現指標。貼現指標是指考慮了時間價值因素的指標,主要包括凈現值、現值指數、內含報酬率等。非貼現指標是指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因素的指標,主要包括回收期、會計收益期等。相應地將投資決策方法分為貼現的方法和非貼現的方法。
評價指標:
1、評價指標常用投資評價指標的計算示例
2、凈現值曲線——凈現值與貼現率的關系
3、獨立項目——獨立項目之間的比較分析
4、互斥項目——互斥項目之間的比較分析
5、多重IRR——多重內部收益率的示例分析
6、MIRR函數——修正內部收益率的計算
7、經濟年限——不同經濟年限項目之間的比較
8、新建項目的評價——新建項目的現金流量測算和評價
9、更新項目的評價——更新項目的現金流量測算和評價(6)會計信息與股票投資決策擴展閱讀:
現代公司投資決策具有三大特徵:超前性、系統綜合性和相對性。其中,公司投資決策的相對性即變動性主要體現為:
(1)實現目標過程中的相對因素;
(2)利弊或損益的相對性;
(3)投資決策與時間的相對性;
(4)投資決策活動中運用數學和現代科技手段的有限性等。因此,任何公司投資決策當局在任何情況下選擇的任何投資決策方案都只能是有限的最佳方案,即相對的最佳投資決策方案,而該方案又是「在當時條件下可以利用的最佳方案。
作用:
公司投資決策可以正確處理公司投資所需的資金和資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公司投資往往需要一筆較大的支出,在較長的時間里對公司持續地發生影響。
但是在—定時期內,任何公司所擁有的資金和資源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為了統籌安排有限的資金和資源,使其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就要在項目實施之前進行科學地投資決策。公司投資決策可以正確處理和認識投資項目的技術復雜性和投資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之間的關系。
現代化企業投資項目的技術結構復雜,涉及面廣,影響投資實施的因素繁多,這就要求在投資項目確定之前,要全面研究投資實施中的各個有關環節,認真分析投資實施過程中相關的有利與不利的各種因素,經過技術論證,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
另外,不同的投資行動方案,將會產生不同的效益,企業為了追求最大的投資效益,就需要對各個不同投資備選方案進行比較選優,以找出最佳的投資方案。由此可見,企業投資決策是決定一項投資成敗的關鍵所在。
G. 我的論文題目是"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開題報告中的文獻綜述怎麼寫啊
摘要: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投資者等經營主體的行為,最終影響股票價格的走向。企業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說明市場具有信息傳遞、引起股價變動的功能。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特徵,分析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有效市場假說;會計信息披露;股票價格;超常收益
眾所周知,股票的市場價格是股票內在價值的外部表現形式,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只能圍繞價值進行波動。雖然股票投資的盈虧是由投資人依據其意志並通過交易體現出來的,表面上看交易行為是投資盈虧的原因,但投資人投資意志的形成不僅取決於股價的市場水平,更有賴於通過對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以體現出來的股票價值的判定。企業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表明,市場具有傳遞信息,引起股價變動的功能。
一、股票價格與股票價格信息的相關性
西方價格理論的基點是均衡價格。最簡單的均衡價格模型只包括三個變數,即供給的商品數量、需求的商品數量和商品價格,在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達到價格均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供求平衡。這種理論可以很好地說明各種實物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的變動,從大到汽車、住宅,小到針線、糖果之類的各種商品。
但是股票作為一種商品,卻有著若乾和實物商品不同的特徵。股票不是一種實物商品,而是一種虛擬商品。購買股票作為一種投資行為,是投資者放棄當前的享受,而意圖獲取未來的收益;而作為一種投機行為,則是他根據自己的預期和判斷,預測(雖然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雖然這種預測可能會是錯誤的)該證券在隨後的較短時間內會發生對自己有利的變動,從而給自己帶來收益。作為虛擬商品的股票本身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它只是代表著某種所有權,然而這種所有權既不能充飢,又不能禦寒。由於股票的這種基本特徵,它就具有了與其他商品大不相同的種種派生的特徵。例如,股票供求規律和一般商品的供求規律是不一致的。按照供求法則,一種商品物價上漲,則其需求下降;而價格下降,則其需求上升。然而在股票市場上追漲殺跌卻往往是常態,即股票的價格越是上漲,就越是有人去追捧它而買進;股票的價格停止漲勢而下跌,卻往往成為投資者拋售它的理由。股票價格的運行常常出現某種「趨勢」,其實質是一種投資者的行為交互影響而形成的「自我增強機制」。但是這種自我增強機制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出現趨勢的逆轉。股市的崩盤,往往是由於這種趨勢的逆轉而產生的。
因此,股票價格比一般商品價格包含更豐富的信息。經濟學家佛里德曼曾經指出,價格有三大功能:一是傳遞信息;二是產生激勵;三是分配財富。價格之所以能夠傳遞信息是因為在商品的價格形成中凝結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各類信息及信息的交匯在股票價格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也比一般所認識到的要大得多。由於股票沒有使用價值,所以它沒有和其他商品類似的比較直觀的可比較性。因此,股票的價格是相對而言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和投資者群體對股票價值的綜合判斷。
投資者對股票價值的判斷需要大量的信息,如該股票目前的凈資產,其未來可能的盈利狀況,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投資項目的信息,行業發展變化的信息,宏觀經濟運行的信息等等。但這些信息都是「過去式」的信息,雖然由過去推斷未來在預測中的使用是合理的,但這樣的推斷在股票投資中的應用往往是不成功的。特別是當企業置身於非常復雜的競爭環境中,今天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明天能夠繼續成功,而今天的失敗也不意味著明天仍然會失敗。對企業經營而言,未來是或然性的,而不是必然性的。這種對未來變動的預測信息盡管是不準確的,但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卻是不得不加以考慮的。因此就有「買股票就是買未來」的說法,其實質就是在於投資者將購買股票作為投資手段,正是犧牲當前的享受以換取未來的更大報酬。在這一點上,股票的預測信息對股票價格的決定比當前和過去的信息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僅此一點就使得股票價格的信息含量比一般的商品要大得多,因此它包含著眾多投資者對該股票未來的綜合判斷。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判斷對價值型投資者是重要的,因為這類投資者是根據股票的內在價值來買賣股票,目的是獲取來自上市公司的經營回報。但是市場中另有一大類投資者,他們並不在意股票是否具有內在的投資價值,也不在意能否真正獲得來自上市公司的長期回報,他們關心的是股票價格的短期波動以及在短期波動中實現低買高賣來獲取利潤。這類人在股票市場上被稱為投機者。投機者的存在使得股票市場更加活躍,也使得股票價格的信息含量更為豐富。對這類投資者而言,他們更有興趣的是與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博弈:什麼股票會是其他投資者感興趣的股票,則在其他投資者買進之前買進;在特定的場合和時間,投資者會作出什麼樣的反應。相互博弈的廣泛性,使得股票價格中所凝結的信息更為豐富,從而也使得股票價格的波動更為頻繁,其運行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一般而言,某種商品的價格由信息決定可能是不夠准確的,但在股票市場上卻有其特殊的意義。例如,在新股發行之時,廣大投資者作出決定的基本依據是該發行股票公司的招股說明書,這是募股時的法律文件。投資者正是根據披露出來的信息決定是否購買,同時也是根據這些信息來判斷其招股價是否合理,並以此來決定投資策略———購買與否以及購買多少。這些信息本身是投資者形成投資價值判斷的基礎,從而決定了供求關系的格局———有多少人購買以及最終的股票發行價格如何。至於在二級市場上,信息引起股價變動的實例更是不勝枚舉。一則上市公司投資於新項目的信息,可能會使股票市值在不長的時間內增加一倍甚至更多;而另一則對公司利空的消息,則卻會引發股價的大幅下跌。
證券市場上價格對信息的反應速度可能會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市場。假如有一條對某股票是利好的消息披露出來,那麼該股票的價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上漲,而不會留下明顯能夠盈利的長期機會。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證券市場對於信息利用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二、有效市場假說與會計信息披露
有效市場假說的核心是指有效市場中證券價格總能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所有有關信息。如果根據一組信息從事交易而無法賺取經濟利潤,那麼資本市場便是有效的。
有效市場假說根據證券市場與企業信息的關系將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強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和弱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的證券價格充分且迅速地反映市場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未公開的內幕信息),它真正代表公司的投資價值,從而體現證券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因此,投資者無法以任何信息獲得超額利潤。強式有效市場描述的是一個理想狀態:即證券價格根據所有信息(公開的和內幕的)自動作出充分反應與調整。企業信息不會影響證券價格,因為它披露的企業信息已經作為有用信息反映在股票價格之中,所以,會計信息披露對強式有效市場毫無意義,利用內幕信息從事交易的人無利可圖。
半強式有效市場的證券價格反映了一切公開可以得到的信息,包括與現在和過去證券價格有關的信息。企業信息的披露會引起證券價格的波動,從而引起證券交易市場資源配置的變化。一般來說,只有相當成熟的證券市場,投資者普遍具有理性,信息呈報途徑暢通、覆蓋面廣,有大量的機構投資者,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完善,並具有一批高素質的投資咨詢機構,才能成為半強式有效市場。在半強式有效市場,由於可以公開獲得的信息已經充分反映在證券價格中,投資者利用可以公開獲得的信息進行交易,只能獲得經調整後的平均投資回報率。若在企業報告信息公布之前就得到它(即內幕信息),就能在證券價格作出調整前就選定投資方向,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因此,內幕信息交易是半強式有效市場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在弱式有效的證券市場,所有歷史價格或收益的信息均已體現在股票價格之中。價格充分反映了歷史上一系列交易中所包含的信息。有理論認為,證券價格沒有任何規律可循,所以,股票價格的波動只能是對「新」信息的反映。而新信息是不可預測的、隨機的,因此股票市場上的隨機波動不僅不是市場無效率的表現,相反它是對不可預測的新信息迅速、有效的反映。弱式有效市場揭示了新的信息會在發布瞬間充分地反映在證券價格中,故可以利用未公開的內幕和目前已公開的信息賺取超額利潤。弱式有效市場說明證券價格充分反映了所有過去的歷史信息,因而部分投資者可以憑借其信息優勢地位獲得超額利潤,同時由於可以憑借的信息包括內幕信息和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因而弱式有效市場存在著最大也是最多的可乘之機。
國內學者對我國證券市場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證券市場具有弱式有效市場特徵,還不具有半強式有效市場特徵,正處於向半強式有效市場轉變的過程中。
三、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分析
國內有關學者就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已經進行過大量的實證研究。總結相關學者的研究,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我國股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趨於成熟。人們已經認識到什麼類型的信息對投資者是利好,什麼類型的信息對投資者是利空。「利好組合」可以獲得正的超常收益率,「利空組合」則獲得負的超常收益,這說明中國內地股市能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會計盈餘信息,或者說會計盈餘信息的信息傳遞效應確實存在,年報公布的盈利信息具有明顯的信息含量。
第二,無論是「利好組合」還是「利空組合」,在公布日之後均不再有明顯的超常收益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內地股市對信息的反應明顯提高。但同時,信息的超前反應現象十分嚴重,在近幾年更為突出。因此,可以說內地股市對盈利信息的反應經歷了一個由不重視到重視,由對盈餘信息滯後反應到對盈餘信息超前反應的過程。在上市公司信息公布前,欲公布的信息或已逐步在股票市場上傳播,或已被人估計或預測到,使證券價格在相關信息正式公布前就作出了反應,而在信息公布時調整則不會太大。
第三,如果會計信息的披露是及時、充分的,那麼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就應該在信息披露前後能夠比較清晰和准確地體現在股票價格的變動上,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業績增長———股價上漲(反之下跌)的思路考慮股價的變化,相關財務指標的變化幅度與股票價格的變化幅度應基本相當。但是研究結果表明,在會計信息披露前後的較短時間內,各項財務指標的變化幅度要遠遠大於股票價格的變化幅度。事實上,股票價格已經提前反映了這些會計信息的變化,因此在信息披露前後較短時間內的變化幅度則相對較小,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我國證券市場存在明顯的會計信息提前泄露現象。
我國證券市場基本能反映過去和現在的部分信息,這說明上市公司的企業信息已經對我國證券市場產生影響。但由於種種原因,股票價格還不能及時反映所有披露的企業信息;另一方面,由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真實度不高,投資者據此進行的一些投資安排存在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利潤操縱,已經使上市公司盈利性會計信息披露與股票價格的變動的相關度大打折扣。為此,從投資者對企業信息的要求出發,逐步完善現行會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證券市場效率,是真正體現「在完善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原則的惟一出路。
參考文獻:
[1]閻達五。證券市場會計監管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孫強,郭樹華。信息非對稱條件下資本市場[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劉志新,賈福清。證券市場有效性理論與實證[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1.
H. 會計信息對股票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為什麼、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有價證券,股票價格由股份公司的業績決定,會計信息是對股份公司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的記錄和反映,所以會計信息對股票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這都是理想化。
I. 會計和股票
你能看懂企業每年的財務報表,對企業一年的經營狀況有一個初步了解並且可以據此得出一個合理預期。為自己的理財決策提供幫助。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股市一定要是健康的、透明的。很顯然這是不符合中國股市的特點的。
中國股市很少有股民是靠企業經營所得發放的股利來賺錢的,多是採用投機性的短線操作。所以會計的作用要打一定的折扣。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拿到企業的年報,懂的人知道什麼財務信息對自己最重要,這就比乾瞪眼的強。
J. 會計信息對投資決策的作用有哪些
信息感興趣(與決策是否相關),而重要性原則的核心是是否對信息使用者起作用在實務中,如果某會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