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證券類的參考文獻
【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美]范·K·撒普(著)
【投資錯覺】[美]馬丁·福利德森(著)
【我如何在股市賺了200萬】[美]尼古拉斯·達瓦斯(著)
【不戰而勝—價值投資法】[美]提摩西·維克(著)
【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美]里奧·高夫 (著)
【戰勝華爾街-審慎投資者指南】[美]小約翰·J·鮑恩&丹尼爾·C·戈爾迪(著)
【專業投機原理】[美]維克多·斯波朗迪(著)
【短線交易大師-工具和策略】[美]奧利弗·瓦萊士&格雷格·卡普拉(著)
【股票技術分析新思維—來自大師的交易模式】[美]瑞克·本塞諾(著)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美]羅伯特·D·愛德華(著)
【股市無敵】[美]小理查德·阿姆斯(著)
【操作生涯不是夢】[美]Dr·Alexander·Elder(著)
【股市智慧投資66則】[美]約翰·斯普納(著)
【亂中之亂—股市三人談】[美]約瑟夫·德拉維加(著)
【證券混沌操作法—低風險獲利指南】[美]比爾·威廉姆(著)
【逆向思考的藝術】[美]漢弗萊·B·尼爾(著)
【傻錢—一個股市當沖交易員的冒險經歷】[美]喬伊·安納夫&加里·沃爾夫(著)
【投資心理規則—錘煉贏者心態】[美]羅伯特·庫佩爾&霍華德·阿貝爾(著)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美]彼得·伯恩斯坦(著)
❷ 急~請問「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的英文翻譯。求幾篇關於「情緒影響股票投資」的英文文獻。。
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
Martin Dufwenberg, Marital investments, time consistency and emo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02.
我也只找到這一篇,具體地址在ScienceDirect裡面,可以下載PDF的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6V8F-45FYDJS-8&_user=2176452&_coverDate=05/31/2002&_alid=1646302804&_rdoc=1&_fmt=high&_orig=search&_origin=search&_zone=rslt_list_item&_cdi=5869&_sort=r&_st=13&_docanchor=&_ct=8252&_acct=C000056499&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2176452&md5=&searchtype=a
❸ 急求!一篇關於股票價值投資或投資風險方面的外文文獻翻譯!要中英文對照的,中文3000字以上外文10000字元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原因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企業自身原因
2.1.1 民營企業缺乏信譽
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信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從國外到國內,從「安然」到「藍田」,國際國內大型企業及企業集團都面臨危機,更何況普通的民營企業。談到給中國企業誠信打分的問題的話,著名的經濟學家張維迎認為,是不及格的5分以下,連6分都達不到。民營企業的分數更低,其深層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從民企自身來看,管理水平不高,賬目不清,一個公司內部有好幾本帳,內部法人治理機構不健全,生產效率不高。這是導致中小企業信譽缺乏的基本原因。
2、 政府政策不穩定,即政府的短期行為導致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缺乏建立企業信譽的積極性。政府政策的變化太多,朝令夕改,導致民營企業有種草的積極性,而沒有種樹的積極性,而企業信譽是一棵樹,十年樹木,民營企業缺乏積極性這也是導致民企信譽缺乏的重要原因。
3、 民營企業沒有明確的產權。產權是信譽的載體,我們企業講信譽,它的價值就增加,但是這個企業不是我的,增加了也沒有用,古人雲:無恆產者無恆心,現在是無恆產這無信任。如果破壞了產權也就破壞了企業的信譽基礎。
4、 政府的監管越多,企業就越不講信譽,企業越不講信譽,政府的監管就越多,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監管與信譽是有關系的,政府監管越多,意味著政府的權利就越大,政府的自由度就越大,未來就越不穩定,未來越不穩定,企業就越不考慮未來,從而自然而然形成了不講信譽的態度。如在我國大量的中小煤礦,許多都不考慮大量投資安全設備,因為他投資安全設備需要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但不知那一天隨著政府規定變化而可能被叫停。這就是政府的權利過大的導致的不考慮未來而缺乏信譽。
5、 腐敗,政府管得太多,從而導致腐敗,使企業不在乎市場和消費者而在乎政府,於是中小企業缺乏建立信譽的基礎。
2.1.2 民營企業受環境影響大
民營企業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變數大,風險大,無法准確預測,難以吸收投資者注意,並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資者投資的風險過大而不願意投資。同時,民企的資產相對的較少,負債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資。
2.1.3 民營企業基礎薄弱
民營企業管理基礎薄弱,產權高度集中,導致內部決策缺乏靈活,機制僵化。董事會構成不合理直接影響到重大問題的決策,獨立董事形同虛設,監事會的地位不高,難以發揮監督作用。缺乏合理的法人內部治理機構,管理經驗缺乏,管理水平不高,財會制度落後,信息不透明,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增加了銀行對民企財務信息審查難度。同時家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
綜上所述,由於民營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信譽,加之風險變數大,使得其資信等級底,加之內部供應水平不足,這是其融資難的根本原因。
2.2 社會金融環境方面
1、銀行貸款管理體制的制約。目前,企業獲取資金的主渠道依舊是銀行。現行的金融體系中,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給國有大中型企業似乎天經地義,而面對廣大民企的貸款請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層的銀行貸款許可權受到嚴格的限制,同時貸款審批程序煩瑣。一些縣級商業銀行變成了純儲蓄機構,只能吸收儲蓄,做一些基層的調查工作,沒有貸款權。地市級只有流動資金貸款許可權,中國大多數民企在基層,需要一層層上報到總行,審批程序煩瑣,而且,商業銀行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對稱,內部的存款利率不合理,導致銀行「偽市場化」,制約了基層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國家嚴格限制中小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活動,使民企借貸無門。
2、銀行經營上的「惜貸」。銀行在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經辦貸款業務的時候,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相差無幾。但產生的效益明顯不同,民企貸款絕大部分是流動資金貸款,貸款要得急,頻率高,戶均數量少。貸款風險大且管理成本高。因此,銀行寧願做「批發」業務而不願做「零售」業務。對大企業是「爭貸」而對民營企業是「惜貸」。同時,銀行貸款資金向個人貸款和建設項目集中對企業尤其是民企貸款大幅度減少。如「2001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900億元,其中用於個人貸款2755億元,佔17.7%」。這意味著所有金融機構所吸收的存款越來越少用於貸款的同時,對企業尤其是民企的貸款比重減少的幅度更大。根據有關資料的顯示,遼寧省大連市的民營企業90%在銀行的沒有借款,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創業直至公司年利潤近千萬,始終未能得到銀行一分錢的貸款和支持,1996年在中關村的上千家科技型企業中,能得到銀行貸款的僅僅只是200家左右。
3、金融中介機構缺乏。我國融資市場目前是過剩與缺乏並存:一方面金融機構和投資公司還有大量資金沒有投入;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卻告貸無門。許多民營企業由於沒有足夠的自有資本進行抵押貸款,只能依賴擔保性貸款,但是,專門為民營企業提供的擔保服務的擔保機構不多,即使有的地區建立了這種機構,也因擔保資金來源不足,擔保基金不能規避自身風險等方面的問題而難以有效運作。同時,擔保機構都非常明顯有參考政府的行為,在操作上,不是根據市場的實際和民營企業的現狀作為擔保的標准,商業行為不充分,資金投向不夠明確,從而導致扶持中小企業的成功率不高。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
4、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門檻過高。我國證券市場的建立和運作,同時也被賦予了著重為國有企業服務的特定功能。特別是在目前大多數國企處於困境的情況下,我國股票市場以促進國企改革為宗旨,重點扶持國有企業上市融資,政策嚴重向國有企業傾斜,在實行「額度管理」的股票發行機制下,民營企業要從相當緊張的發行額度中分得一杯羹,實在是難於上青天。直至目前為止,發行A股股票在深滬兩方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沒有超過千家,但是民營企業寥寥無幾,且大多不是通過正常途徑直接上市,而是以高昂的代價購買一家已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權而直接上市的。至於民營企業進入債券市場,管理層也基本上持排斥態度。目前,我國公司債券發行實行的是規模管理,債券發行的年度規模管理、債券發行的年度規模及各項指標均由國務院統一確定且發行時優先考慮農業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項目。同時,要求發行債券的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不低於三千萬,有限責任公司凈資產不低於六千萬;累計債券總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40%,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一年的債券利息,債券發行公司必須有實力雄厚,信譽好的單位做擔保等,這一系列條件,限制了民營企業進入債券市場並通過債券方式融資。
總之,民營企業的保證缺乏、輔導薄弱以及一貫以來的銀行在體制上的歧視是其融資難的重要原因。
2.3 政府原因
政府的法律、法規、政策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缺乏法力,各種政策法規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
1、不具備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扶持、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許多政策法規沒落到實處,或者在落實上打了折扣。與國有集體和外商投資企業相比,個體私營經濟在許多方面還處於不利地位,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如市場准入方面,許多行業和部門仍然不允許個體私營經濟進入,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私營企業是鳳毛麟角,也不能設分支機構等。
2、政府管理不規范,宏觀調控乏力,許多有利於民企融資的政策未得到有效執行。政府對個體私營經濟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稅務、物價、城建、環保、衛生、計量、質量監督等多個部門,在對個體私營經濟管理中,往往出現相互交叉,缺乏協調的現象,增加了個體私營企業的負擔,又使他們無所適從。在對經濟機構協調方面,由於政府調控不力,致使私營經濟重復生產,處於粗放經營狀態。在監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門未能很好的履行監督職能,致使個體私營企業本身行動不規范。
3、「三亂」現象仍然較嚴重,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不利於民企的內部積累。將個體私營企業的入社會保障范圍的力度不夠。目前,私營企業中從業人員的工資待遇、勞保福利得不到保障的現象帶有一定普遍性,導致個體私營企業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很大的困難。企業因人才流動過大而影響其穩定持續發展。此外,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在申報戶籍管理、檔案存放、計算工齡、評職定級、子女入學等方面尚存在許多障礙。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在對待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體制上的不平等造成了在競爭上的不平等,造成了民企在融資上的劣勢。
❹ 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投資研究可以參考的近5年的英文文獻有哪些
全公司的股票投資研究可以參考近五年的文獻。
❺ 求證券投資組合方面的外文文獻及翻譯,質量好的話還可以再加!!!!
童鞋你好!
這個估計需要自己搜索了!
網上基本很難找到免費給你服務的!
我在這里給你點搜索國際上常用的外文資料庫:
----------------------------------------------------------
⑴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⑵Elsevier SDOL資料庫 IEEE/IEE(IEL)
⑶EBSCOhost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⑷ACM美國計算機學會 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⑸Springer電子期刊 WorldSciNet電子期刊全文庫
⑹Nature周刊 NetLibrary電子圖書
⑺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⑻國道外文專題資料庫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⑼推薦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中文翻譯得自己做了,實在不成就谷歌翻譯。
弄完之後,自己閱讀幾遍弄順了就成啦!
學校以及老師都不會看這個東西的!
外文翻譯不是論文的主要內容!
所以,很容易過去的!
祝你好運!
❻ 我需要一篇外文文獻及翻譯!關於企業財務風險防範的內容!要求字數達標、有外國作者的名字和出處
1 the meaning of financial risk
Ye 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research" that the financial risk is the possibility of corporate insolvency and shareholders, the proceeds of uncertainty, it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enterprise funds, to adopt a different mode of financing brought about by risk.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risk on its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tent; at this based on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 to conct in-depth analysis and detailed research,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the financial risks arising from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aspects; in turn, establish a risk awaren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set up and improv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to mee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set up the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to prevent e to poor decisions arising from the financial risk; through internal systems to prev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binding mechanisms to control and guard against financial risk in five areas of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s well as self-insurance, diversification of risk control, risk transfer, risk averse, risk recing the five techniques. Only controlled enterprises to guard against and defuse financial risk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enterprise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s
(A) external causes
1, the national policy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financing risk. Generally speak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oction and operation because of instability. A country's economy or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there may b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oction and management, market conditions and financing forms have a certain impact. Beginning in 2007, our country has increased the intensity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 central bank to raise the fourth tim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in particular, are ready to imple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direct deposit system to make small and medium-sized service-orient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to tighten credit, SMEs First of all, the capital supply disruption, the risk of inviting a lot of financing, SMEs also in urgent need of funds can not be forced to stop proction or the scale of downsizing. 2, bank financing channels for non-financial risks caused by fluid. Corporate sources of funds are nothing more than its own funds and external financing in two ways. In various modes of financing, the bank cred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unds, but banks in the country's financial policies as well as their own sound system is no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ch circumstances, the general enthusiasm for SME lending is not high, their loans more difficult to increase the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B) internal factors one, blind expansion of investment scale.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for the SMEs in the circumstances, only the experience of one-sided pursuit of companies to determine the expansion of the extension, ignore the company's content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resulting in a major capital investment wasted. 2,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errors. For business,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instries ar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However, some in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the often overlooked "instry is a dynamic selection process" concept, should not a keen grasp of instry trends and direction of evolution. 3, improper selection of investment partners. Enterprises to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we mus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qualified partners, reputation, and should have to bear the corresponding risks. 4, less than honest. Lack of SME credit is a common situation. Therefo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to provide loans or investments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people had to step up investment on human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is respect has increased the investment bank or person lending and investment costs. On the other hand also giv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difficult. Ability to finance capital, to finance the number of funds, the financing of SMEs exist great uncertainties.
❼ 關於證券投資組合的外文文獻
http://xueshu..com/s?wd=%E8%AF%81%E5%88%B8%E6%8A%95%E8%B5%84%E7%BB%84%E5%90%88&tn=SE_xueshu_c1gjeupa&bs=&ie=utf-8&sc_tr=14&cl=3 網路學術:證券投資組合
❽ 股票投資風險的文獻綜述
第五章 股市風險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第一節 風險的定義
股市的風險,就是買入股票後在預定的時間內不能以不低於買入價將股票賣出,以致發生套牢,且套牢後的股價收益率(每股稅後利潤/買入股價)達不到同期銀行儲蓄利率的可能性。如青島啤酒,在1993年8月上市時的開盤價為每股15元,隨著股市的下跌,其價格直線下降。其後雖然股價反復波動,但再未突破10元,而青島啤酒股票近幾年每年的最高稅後利潤也只有0.26元。所以在10元以上購買青島啤酒的股民就產生了風險。一是股民不能在買入價以上將青島啤酒拋出;二是即使將所有的稅後利潤分紅,其收益率都比不上一年期的儲蓄利率,甚至都要低於活期儲蓄利率。
根據預定投資時間的長短,股市的風險又可分為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對於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來講,其收益就是股票的價差,股市風險就集中體現在股票的價格上,即風險發
生的後果是不能將股票以不低於買價拋出,從而使資金被套。而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股票的
收益雖然有時以價差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更經常地還是體現在股票的紅利及上市公司凈資產的增值兩方面,所以長期投資的風險決定於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由於股票的價格始終都在變化,股市的風險就處於動態之中。當價格相對較高時,套牢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股價收益率要低一些,其風險就大一些;而當股票價格處於較低水平時,套牢的可能性就小一些,股價收益率要高一些,其風險就小得多。所以股票的風險隨著股價的上升而增大,隨著股價的下降而逐漸釋放。(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第五章 股市風險
第八節 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趨向
雖然有多種方法來規避股票投資的風險,但由於股票價格的不可測性,只要進入股市,無論是老股民還是新股民,是大戶或是散戶,局部風險的發生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股票投資中,股民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隨時調整投資策略及投資組合,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打擊。
股民的風險承擔能力因各人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它包括年齡、閱歷、文化水平、職業特性、經濟收入、心理素質、社會關系等諸多因素。其中,與股票投資關系最為密切的可概括為四個方面:投資動機、資金實力、股票投資知識和閱歷、心理素質。這四個因素決定著股民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
按照上述這四個條件可以把股民的風險承受能力劃分為三檔,即低、中、高。其中,風險承受能力低的股民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1.懷著投機沖動參與股票投資。這些股民大多是在炒股發財效應的感染下萌發了入市的慾望,他們從親朋好友那裡聽到種種關於股市致富的傳聞和故事,並從其示範效應中得到鼓
舞和刺激,盲目地認為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能做到,別人能賺錢自己也不會虧損,在毫無風險意識的情況下,就雄心勃勃將資金投入股市。這些股民因入市匆忙,所選擇的時機往往都是股價的高位。
2.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既沒有其它的收入來源,也沒有賺錢的門路,而自己對發財致富的要求又十分的迫切,就把股票投資視為跨入有產階級行列的捷徑,對通過股票投資來獲取高額收益的期望值極高。這些股民一般都是工薪階層,是依靠工資收入來維持生活的普通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中小學教師、機關幹部、退休職工等。
3.入市的金額大大高於自己的經常性收入,兩者之間相差數倍甚至數10倍以上,其資
金比重在自己畢生積蓄中所佔的比重過高,超過50%以上,有的股民甚至負債炒股。
4.文化水平較低且對股票的相關知識及炒作技巧了解甚少,各方面信息閉塞,消息來源僅局限於股市、股民或正規的刊物,參與股票投資時間不長,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社會關系簡單,沒有熟悉經濟、金融及企業管理方面的人為之參謀。為其提供有價值的投資咨詢建議。
5.性格內向,為人處事謹小慎微,平日里比較吝嗇,把錢看得很重;對股票投資的風險無心理准備,市場稍有波動便惶惶不可終目,買了怕跌,賣了怕漲,一旦投資套牢,虧了本,心理負擔極重,對日常生活影響極大。
風險承受能力強的股民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1.投資股票主要是被股票豐厚的股息紅利所吸引,重視長期投資效益。在投資中不急於求成,對眼前利益並不十分在意。
2.有比較穩定和優厚的經濟收入,賺錢的門路較多,有一定的經營經驗和意識,有較高的額外收入。這些股民一般都是有產階級,比如個體工商業者、外資企業職員或股份公司的高級職員、演員、中間商、作家、發明家、僑眷等。
3.股票投資數量與經常性收入相差不大,股票投資金額只佔自己儲蓄資金的一部分,通常在1/3左右,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來彌補投資損失。
4.有比較豐富的股票投資理論與實務知識,具有股票投資實踐經驗,有比較廣泛的社會關系。其信息來源不僅僅是局限於股市或股民之間,在親朋好友中有經濟、金融或企業管理方面的行家,能得到較有價值的投資咨詢建議。
5.性格開朗、豁達,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情緒樂觀。一旦在股票投資中遭受局部損失,也能夠"拿得起,放得下",重整旗鼓,以利再戰。
風險承受能力中等的股民其特徵在以上兩者之間。
股民在股票投資過程中,可根據以上所列舉的特徵,對照和分析自己屬於哪種情況,根據自己的風險能力採取相應的投資對策。但在實際中,往往是資金實力不強及風險承受能力差的股民,在投資中最沖動,最期盼能以小博大,賭博心理最重。而一些有產階級,由於比較珍惜來之不易的財富,在入市前心理准備比較充分,其投資行為也相對比較保守和理智。
在將資金投入股市前,投資者應首先測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其方法是將上面提到的幾種情況歸納為若干選擇題,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用肯定或否定來回答。
1.投資股票的目的不是投機。
2.投資股票是看中紅利收入。
3.希望在股票交易中能獲得豐厚的價差收益,但不貪圖這類收益。
4.股票的投資收益並不是重要的收入來源。
5.對長期投資更感興趣。
6.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7.有穩定的剩餘收入。
8.剩餘收入能夠滿足入市的最低保證金要求。
9.有能力承受和彌補股票投資的虧損。
10.熟悉股票投資知識。
11.有固定、有效的信息來源。
12.有從事股票投資的朋友。
13.參加過股票買賣。
14.屬於當機立斷者,而不屬於患得患失者。
15.精力充沛。
16.心理健康,不重虛榮重務實,在逆境中能保持樂觀和信心。
接下來再將測試結果進行總結,肯定與否定的答案各佔50%時,為風險承受能力適中者,肯定的回答多於否定的回答時,表明風險的承受能力較強,如果否定的回答多於肯定的回答,則意味著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較弱。
如果是風險承受能力較強者,就比較適宜於股票投資;如果是風險承受能力較差者,應盡量抑制自己的投資沖動,一般應先熟悉股票市場的基本情況,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及技巧。如果一定要入市炒股,可暫時投入少量資金,以避免股票投資風險給自己帶來難以承受的打擊,影響工作及生活。
附 "南海泡沫事件"
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英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興盛時期。長期的經濟繁榮使得私人資本不斷集聚,儲蓄不斷膨脹,而投資機會相應不足,大量暫時閑置的資金有待尋找出路,而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在這種情形下,一家名為南海公司的股份公司在1711年宣告成立。南海公司的業務范圍是在南美經營奴隸貿易和捕鯨業務,但在公司董事中並無一人精於此道,公司發起人的真正目的就是利用人們急於投資發財的慾望騙取錢財。
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幾年,南海公司先以認購政府債券的方式從政府那裡獲得了對南美貿易的壟斷權,在公眾中樹立了創利公司的光輝形象,引起了人們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極大興趣。
1720年,南海公司承諾接收全部國債,並允許客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如第一年僅僅只需支付10%的價款來購買公司的新股票,使得投資者接踵而至,其中包括半數以上的眾參議員,而當時的國王也禁不住誘惑,竟也認購了價值10萬英鎊的股票。由於購買踴躍、股票供不應求,該公司的股票行情急劇上揚。同年4月,該公司新發行的300英磅面值的股票在一個月內便上升了近一倍,三個月後便漲到了1000英磅以上。由於股票價格持續上漲,其股價就象一個越吹越大的泡沫,人稱"南海泡沫"。而此時,該公司的經營狀況已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眼見陷阱已經布好,公司的操縱者便決定脫身,他們拋出了全部的股票。而當公眾了解到公司的真相以後,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便一瀉千里,市場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成千上萬的股民慘遭重創甚至傾家盪產。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在這次事件中損失慘重的科學家牛頓驚嘆道:"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如此瘋狂"。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英國議會在事後通過了"泡沫法案",該法案對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提出了許多限制條件,從而也窒息了英國股份公司的發展。
總結"南海泡沫"事件的發生,其教訓主要有以下四點:
1.公眾缺少相應的股票知識。
2.資金冗餘,投資機會相應不足,而股票正好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3.股票的暴漲使人們輕信"股票至富"的魅力,使越來愈多的市民湧入股市,從而造成股市"泡沫"的越吹越大,導致市場投機愈來愈瘋狂,為股票市場的暴跌埋下禍根。
4.股票市場的巨大的集資誘惑,加上政府對股票的管理鬆懈,使公司不受法律約束而濫發股票。
❾ 關於中國股市制度缺陷及糾正的外文文獻
這方面我基本上是空白,所以找了一下,看看能能否幫上你,二、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
市場經濟需要經濟自由、明確的財產權和保護產權的法律條件。在提供市場經濟的基礎條件方面,政府有著巨大的規模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只是理論上的。事實表明,政府與其說建設性地提供了這些基礎條件,倒不如說常常破壞性地摧毀市場經濟的基礎條件。中國股票市場一直沒有解決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
1、經濟自由受到限制。中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發行方式行政色彩十分明顯,政府對股票發行實行了額度限制,上市指標成為稀缺「資源」。這使得擬上市公司向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爭取額度,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向國家證券管理部門爭取額度的行為愈演愈烈。政府對上市公司挑選程序的過深介入與市場經濟原則相背,因為政府挑選所採用的是一套行政機制,其核心是運用行政關系來推薦,缺乏市場選擇的效率,容易產生尋租腐敗。許多企業上市後把股票市場當作「提款機」,而沒有通過資本市場上的運作來解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轉換經營機制,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和進行產業調整,反而使企業因缺乏有效的股東制衡機制和合理的股權結構而出現質量滑坡,許多公司在上市不久即告業績下降甚至虧損。
當上市公司不能正常經營時,政府又對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和退市進行干預。中國股票市場一直沒有形成一種有效的退市制度。在連續虧損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下,證券管理部門推出了ST、PT制度作為退市制度的過渡。由於對公司市場准入的控制,上市公司的「殼」成為稀缺資源,成為市場上兼並、收購和重組的首選對象。在發達國家,股票市場上上市公司的兼並、收購和重組完全是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純企業行為,政府很少會介入到這一活動中去。而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國有股占據控制地位的產權結構特徵和資本市場以為國有企業籌集資金和「解困」為目的的定位,決定了政府必然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內在構成要素。政府在介入關系公司資本結構變化與經營戰略調整的資產重組時,不可避免地會有行政管理者的色彩,很難將其所有者權能與社會管理者權能做出清晰地界定。同時,作為資產所有者,政府在重組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是市場化財產屬性所要求的結果,但它在行使其社會權能時,其行為更主要的是一種行政行為。角色的雙重性,導致政府在上市公司重組中的行為常出現市場化與行政化的混淆。
2、中國上市公司沒有形成明晰的產權。中國股票市場是官辦的,設立之初就是為國有企業解困、卸包袱的。因此,在現有的上市公司中超過60%的是從國有企業轉制而來的。全民所有權本身是一種不明確的所有權關系,全民所有權雖然在靜態意義上是明確的,但其收益與損失由誰負責卻不甚清楚。
公司治理是在產權諸項權能的基礎上形成的,合理的產權制度安排是有效公司治理的必要前提。在國有股控股的公司中,由於國有股的有效持有主體缺位,致使國有產權虛置,沒有形成人格化的產權主體,股東對企業的監控機制難以建立。這種制度缺陷容易衍生經營者道德風險,產生「內部人」控制。國有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在產權上趨於超弱控制,在行政上則趨於超強控制。經理人員與政府博弈的結果是一部分經理人利用政府產權上的超弱控制形成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同時又利用行政上的超強控制轉嫁經營風險,將經濟性虧損推諉為體制性因素。
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也導致了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不能正常運轉。正常情況下,股票在市場流通所表現的估價是對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流通股比例越高,通過證券市場監督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力度就越強。若公司業績差,投資者就會拋售股票,股價下跌,從而為收購者創造出收購機會,而一旦收購成功,被收購公司的原有經營管理者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與經營業績來防止公司被惡意收購,就成為上市公司經營者恪盡職守、勤勉盡責的外在壓力與約束。但是在國有股不流通情況下,上述市場壓力傳導機制對經營者的作用非常有限。
3、缺乏完善的法制。資本市場正常有效運行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必須有一套反映市場經濟本質要求和資本市場內在規律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體系。但在我國這樣一套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還遠沒有建立起來。
在立法方面,調節資本運行的《公司法》和《證券法》都帶有比較明顯的制度缺陷。目前正在實施的《公司法》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制定,於1994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在制定《公司法》時,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還未正式確定,資本、資本市場和資本機制等都還未取得合法地位,人們對股票、股票市場和股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在認識上比較膚淺,在這種背景下制訂的《公司法》與現實越來越不適應。正在實施的《證券法》是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出台的,為有效防範風險,有些內容規定較嚴,已經不能滿足證券市場的發展需要,其中在混業經營,股指期貨、社保資金入市,加入WTO後的證券市場發展以及證券監管機構執法許可權等方面都亟須進一步改進。「法不好依」成為我國證券市場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在執法方面,證監會是中國證券市場主要的執法機關,由於隸屬國務院具有行政管理職能,所以具有行政機關的色彩。證監會的監管很多時候是為了調控市場的價格和指數,缺乏預期性和一致性;執法過程中查處侵害投資者利益案件比較少,查處違反市場管理政策性法律案件比較多。在執法過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及時、不透明,缺乏連貫性,縱容違法行為,監管機構內部人員違法犯罪等問題。
在司法方面,存在重行政輕刑事、民事責任的問題,缺少民事賠償制度等。
三、中國股票市場制度的變革
基於上述分析,中國股票市場要成長為一個集融資、投資、資源配置功能於一體的成熟市場,必須進行基礎制度的變革,走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道路。
1、市場化改革。按市場原則決定誰有權進入股票市場,明確監管范圍和責任,強化政府依法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管,從各個方面放鬆政府管制,疏通股票市場的進出通道,實現發行上市和投資完全由市場來選擇,建立和完善退市機制。同時實行股票全流通,股權多樣化,大力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建立一個包括創業板市場、主板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的多層次市場體系,適時推出股票指數期貨、國債期貨等國外比較成熟,國內已初步具備條件的新型交易工具,積極探索期權、賣空機制、做市商制度、市價單與止損單等新型交易模式。
2、法制化改革。在立法方面:確立正確的立法指導思想,對《證券法》、《公司法》進行修改,使其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加強《證券法》、《公司法》的商事性,使其不僅僅是一部管理法;制訂頒布新的法律,完善現有的法律體系,如《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兼並與收購法》;修改《證券法》、《刑法》,使兩法對證券犯罪規定相互一致,相互銜接;增加《證券法》中有關欺詐民事責任的規定;修改《證券法》,增加對中國證監會司法審查的規定,推動中國證監會依法行政。
執法方面:形成科學的執法方式,避免證監會階段性查處一批違法案件的「運動式」監管,形成經常性監管,日常性監管和事件監管相結合,動態監管與靜態監管相呼應的監管方式;查處證券欺詐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證監會加強自律。
司法方面:法院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投資者,對為了維護合法權益而對證券欺詐行為提起的訴訟,不得以沒有法律依據為由拒絕審理。
3、國際化改革。我們的市場規則、行為模式要和國際的最佳規則、最佳模式接軌,按照WTO的協議開放證券服務業。中長期應該實現股票市場,包括二級市場雙向自由開放,讓國外的藍籌股在上海的證券交易所自由上市,交叉掛牌。適時修改法規,允許存托憑證的實施,國內基金、國外資本的自由出入。■ 全科論文中心http://www.issncn.net 全科論文中心http://www.issncn.net
❿ 寫本科畢業論文,題目:股票投資風險控制方法,後面要附帶一個外國文獻。
<我把主要的思想概括出來,至於2000字你自己擴容吧。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如果你對股票上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加我網路吧。還有我的語言表達不是很好,你自己整理,別指望什麼都靠別人>
股票投資風險控制
股票投資避免不了投機的成分。只要投機就有風險,所以怎麼樣把風險控制在最少范圍之內。這就是股票投資。對企業的充分調研後理解企業是怎麼運作怎麼賺錢和對財務充分估值後這就是控制風險的基礎。
如果你認為這樣就能夠在股市上賺到大錢的話,你錯了。因為忽視了市場波動對投資者是極大的考驗。而怎麼樣能夠沉的住氣,這是我想表達的重點。也是大多數人虧損原因。
投資者會在特定的心境之下成為投機者。我這里指出定就是資金特別重要和倉位特別重。原因是在那種心境之下,投資者受不了內心的沖動過分關注股價波動,一旦你這樣做了。往往交易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你就不可能按照原來的計劃行動了。所以虧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所以道理很簡單。控制好資金倉位和不要借錢這是心態控制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