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軍持有哪家a股數字貨幣上市公司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16
2. 小米雷軍突開發布會 他看好哪些領域
(3月6日)上午10時56分,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首都大酒店A座二樓薈芳閣召開了媒體發布會。現場有超過100家媒體到場。
「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不做房地產……」雷老闆對於一件事「耿耿於懷」:「過去一年老是有人在說小米要做電動車,最近幾個月我搞明白了,原來是一家叫『雷軍電動』的公司在做,但是跟雷軍、小米一點關系也沒有。這種營銷有點LOW。」
發布會上,針對缺乏自主創新的質疑,雷軍拋出了「集成創新」的概念;對自己先前「10年幹掉蘋果」的豪言,他澄清「市場份額第一不等於幹掉蘋果」;不過,談到十億賭約,他卻羞澀地打起了太極,再次把皮球踢回給董明珠:「你還是去問董總吧"……
那麼,雷老闆究竟看好並投資了哪些領域,他在發布會上又推銷了些什麼?南報君第一時間為您帶來快報:
2014年,雷軍都投資了哪些領域?
雖然雷軍表示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沒有做公寓,更沒有做房地產,合作並不等於小米自己在做。不過2014年,雷老闆在資本市場的大規模「撒錢」出擊卻廣為媒體報道:
1.智能家居|結盟美的集團:12.66億元人民幣
2014年12月14日,小米和美的集團一起發布聲明稱,小米科技與美的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小米科技將斥資 12.66 億元入股美的集團,獲得 1.29% 的股份。美的集團將以每股 23.01 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 5500 萬股。
小米戰略入股美的集團,一時間引發行業激烈的討論,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甚至炮轟,「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不過這並不影響業內對於這樁交易的關注度。
根據《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美的與小米戰略合作事宜的公告》所披露,雙方將以面向用戶的極致產品體驗和服務為導向,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合作,建立雙方高層的密切溝通機制,並對接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團隊,積極探索多種合作模式,支持雙方相關業務的發展。
2.移動健康設備|投資九安醫療:2500萬美元
2014年9月,電子血壓計和血糖儀供應商九安醫療於宣布,將引進小米2500萬美元的投資。九安醫療從2010年開始制定並實施「以可穿戴設備及智能硬體為起點進入移動醫療和健康大數據領域,進而圍繞用戶建立健康生態系統」的戰略。其智能硬體產品涵蓋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心率、體重、體脂、睡眠、運動等領域。
據悉,九安旗下品牌iHealth會和小米移動健康領域展開合作。相關人士表示,此次雷軍瞄準移動醫療商機投資九安,預計iHealth將會延續小米銷售模式,性價比優先,單點突破為主。用戶方面,小米粉絲效應和終端的配合也能為iHealth導流。
3.移動互聯網|認購獵豹移動:2000萬美元
2014年4月28日,金山軟體發布公告,稱已提交赴美IPO申請的獵豹移動公司(原金山網路)已與網路、金山、小米簽署股份認購協議,三家公司以首次公開發行價,最多認購5000萬美元的獵豹股票。其中,金山軟體將最高認購1000萬美元的股份,網路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小米旗下投資公司 XiaomiVentures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股份。
獵豹移動作為金山旗下公司,而雷軍的另一身份是金山軟體公司董事長,因此獵豹也一直被視為「雷軍系」公司。此次認購完成,獵豹的股東中將集合騰訊、網路、小米等網路巨頭。
4.車聯網|控股凱立德:8400萬元人民幣
2014年10月9日,導航電子地圖基礎數據與互聯網地圖獨立供應商凱立德發布,增發股票700萬股,預計募集金額為8,400萬元。而股票發行對象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天津順米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是有「雷布斯」之稱的雷軍。
凱立德目前總股本為9171萬股,此次股票發行後將達到9871萬股,雷軍投資後的控股權或將達到7.09%。雷軍通過此舉開始進軍車聯網,國內主要的獨立圖商已經悉數被互聯網巨頭「瓜分」完畢:高德、易圖通歸屬阿里巴巴,四維圖新引入騰訊做二股東(騰訊還全資擁有科菱航睿),長地萬方則低調地委身於網路。
5.網路影視|曲線參股華策影視:5000萬元人民幣
2014年10月8日,電視劇「一哥」華策影視宣布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2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影視業務及相關業務營運資金。
根據方案,華策影視此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鼎鹿中原(實際控制人網路常務副總裁劉計平)、泰康資產、朱雀投資、建投傳媒和北京瓦力(實際控制人為小米CEO雷軍),認購金額分別為10億元、4億元、3.5億元、2億元和0.5億元。
募集資金使用方面,華策影視擬投資13億元用於網路劇、電影及綜藝節目的內容製作業務升級,規劃方向包括:打造20部以上網路定製劇;名家名導的系列電影及國際巨制;並推出8檔大型綜藝節目。此外,內容版權和模式采購、資源培植與整合、互聯網應用開發項目擬分別投入募集資金1億元、4.5億元和1.5億元。
發布會上,雷軍推銷了些什麼?
1.推銷兩份建議:
《建議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建議》、《關於繼續修訂<公司法>改善創業環境的建議》並且「問問題」:
「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夥子,他要做一家公司,他有非常好的想法,我願意拿出100萬人民幣,佔10%,小夥子佔90%,在沒有修訂《公司法》的現在,注冊不了。」沒有成熟的技術、沒有專利、也沒有知識產權,沒有對人力資本估價,怎麼保護創業者的人力資本?
「如果第二天小夥子說項目失敗,我就賠了90萬,怎麼保護我這樣的天使投資人100萬不打水漂,這里設計到清算問題。建議清算的時候優先償還投資人的投資款,這樣就能保護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業者的權益。」
2.背誦政府工作報告,推銷「草根創業」:
「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過去兩年是創業者的黃金年代,相信今年也是:一、因為資本泡沫化,容易拿到資本。過去一年很多創業公司吸取的資金過億,優秀的過10億。二、政府大力倡導,環境和前幾年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中國成功創業公司的市值到了世界一流,如阿里巴巴,反過來投資公司願意給創業公司投資。」
3.推銷「自拍桿」:
「前幾天新浪董事長兼ceo曹國偉送給我一個自拍桿,在預備會上我帶上了拍了,火了!我又送了一些自拍桿給一些朋友。前幾天我要求小米部門把市場上的自拍桿全部買來。」
4.推銷小米:
「大家批評我們是飢餓營銷,去年我承諾供應4000萬支,供應6500萬支,銷售6100支,增加227%;營收473億,增長135%,短短3年間,超乎自己的想想。第一個是時代機遇,小米到底佔住哪些時代機遇?互聯網的紅利、製造的紅利、消費的紅利。」
「今年小米的目標8000萬支到1億支,營收1000億到1200億。」
「小米是一個高度專注的公司,5年內不會做電動車。過去一年到晚都有人說我做電動車,3個月前才搞明白,其實是一家公司在推動,叫雷軍電動,但和雷軍、小米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希望大家幫我澄清一下,我們正在和這家公司溝通,我覺得這種營銷有點low」
「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沒有做公寓,更沒有做房地產。我已經產業25年,我深深知道專注的重要性。」
「小米跑得這么快,就是因為專注。小米會高度專注5個產品: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念了兩次)」
「小米合作的原則是,非獨家,不排他,開放合作。」
「我們在研發上投入很大。比如第一代紅米,第一款做了40萬台不要,我們很誇張的。哪怕小米電視一代我們都考慮是不是不上了。小米內部一個產品被取消掉是很正常的,我們不會講究。你只有不惜代價做產品才能做好。」
雷軍:我們是「集成創新」
媒體對小米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質疑,雷老闆淡定表示,我們是集成創新——
雷軍:工業發展到今天,很少有公司能把智能手機從頭到尾做。除了自主創新,還有集成創新。蘋果也用了其他公司的技術。5年前小米就10來個人,如何獲得消費者的新人,靠合作夥伴的品牌。」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欲在10年內擊敗蘋果,看雷軍怎麼接招——
雷軍:小米的目標是10年時間成為手機市場份額第一,不是幹掉蘋果。可能蘋果不追求市場份額,但我們是互聯網公司,得追求這個。3年前就有人寫我說要幹掉蘋果,但蘋果是偉大的一家公司,兩者也是不同的,比如小米是開放的。
不過,雷布斯也不是沒有命門……瞧,一提到和董小姐的十億賭約,他就打起了太極……
雷軍:我和董總在一個組,我和她說要去格力學習,她說非常歡迎。我們非常樂意和格力合作。
3. 小米股價再創新低,市值蒸發50多個科技園,雷軍為什麼還回購
8月2日,小米股價再創下歷史新低。當日收盤, 報收8.80港元/股,刷新了此前保持的8.91港元/股歷史記錄,市值縮水至2108億港元的新低,約合人民幣1870億。
如果按照22.2港元/股的最高點計算,小米當時市值為5291.7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663.5億元。而目前,小米的市值只有210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870億元,相比當時最高點下跌了60.16%,市值蒸發了2793.5億元,約合52個小米科技園的造價。
4. 雷軍持股27%,馬化騰8.6%,馬雲6.2%,為什麼都可以控制公司
網路科技公司作為新經濟代表,從創業開始到上市,基本是一路融資。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創始人為了公司發展,勢必要不斷稀釋股權,換取資金,讓公司得以快速發展。另外還要激勵公司高管和核心員工,創始人勢必也要出讓股權,最終熬到上市那一天,創始人大多已經不是公司大股東。比如國內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小米集團為例,現在股權結構差異就非常大;雷軍是小米大股東,持股比例很高,自然是公司控制人;馬雲和馬化騰都不是大股東,持股比例還不到兩位數,但還是控制公司,所以公司控制人並非一定要大股東。
雖然馬雲和馬化騰都不是公司大股東,但不妨礙各自控制公司。馬雲通過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控制阿里巴巴董事會,而馬雲和蔡崇信是永久合夥人,這使得馬雲有足夠話語權對公司施加影響。至於騰訊,按照有關約定,創始人可以提名一半董事,這實際上和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有異曲同工之妙。雷軍從無論是股權還是投票權,都是公司最終控制人,顯得無可爭議。至於南非MIH和日本軟銀,雖然是騰訊、阿里巴巴大股東,但他們更看重投資收益,所以是否可以控制公司並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放手讓創始人(或者代理人)來管理公司,符合各方利益。
5. 小米股票代碼。
小米集團的股票代碼是01810
6. 小米公司的創始人雷軍持有小米公司多少的股份
關於小米的股權結構方面,招股書中也做了詳細披露。其中,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這三位大佬拿走了小米將近50%的股份,小米成功上市後,大佬們無疑將成為最大的人生贏家。
眾所周知,小米是由雷軍等8個聯合創始人共同創立的,而除了雷軍、黎萬強、林斌之外,還有周光平、黃江吉、劉德、洪峰和王川,不過遺憾的是,周光平和黃江吉在小米上市前夕出局。
但在具體股權分割上,黃江吉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此外,招股書顯示,小米正建議尋求同股不同權的架構,公司股本將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其中,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也就是說,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31.41%的股權卻能享受比例超過50%的表決權,是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7. 小米雷軍占股多少
據招股書披露,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具體數據上,雷軍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有13.3286%、黎萬強持3.2375%、黃江吉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雷軍和林斌持有股份為A類股,每份可以投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為B類股,每份可以投1票。對於保留事項,均按一股一票計算。
2018年小米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被認為將是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招股書顯示,中信里昂證券、高盛、摩根士丹利為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
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222.7%。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同比暴漲了250%,充分驗證了小米模式在全球市場具有普適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小米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規模、活躍度、使用時長等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互聯網公司水平。
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分別為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69.3%。
拓展資料:
1、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
2、股權結構有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講,股權結構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二個含義則是股權構成,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
8. 雷軍或迎來第三家上市公司,身價又要增11億了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27日電(吳亦涵)今日,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將審議金山辦公的上市申請。根據科創板的上市流程,如果金山辦公的審議通過,那麼證監會將在20個工作日之內決定該公司是否能夠在科創板注冊上市。招股書顯示,雷軍間接持有金山辦公11.99%的股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也意味著,如果金山辦公成功上市,那麼雷軍將迎來自己實際控制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另外兩家上市公司為金山軟體與小米集團,均已在港股上市。根據招股書,如果金山辦公成功登陸科創板,雷軍手中的資產或將增加超11億元。
分析認為,如今,在其他5家還未上市的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金山辦公上市的可能性最大,這也是上述8家企業中雷軍所持股份比例最大的一家。招股書顯示,如果金山辦公成功登陸科創板,雷軍手中的資產,或將增加超11億元。招股書顯示,金山辦公擬發行不超過1.01億股(占發行後的21.91%,且不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募集資金20.5億元。以此計算,如果金山辦公達到擬募資額,那麼公司的總市值將達到93.56億元。而雷軍所間接持有的11.99%股權的市值將達到11.22億元。
這意味著,若金山辦公成功上市,那麼雷軍所持有這三家公司股份的市值將達到583.67億元,如果考慮到科創板企業上市後普遍大漲的情況,那麼這一數據將有可能接近600億元。
9. 如何看待小米創始人雷軍 8 月 31 日轉出 3 億股小米股票到雷軍基金會
根據小米方面對記者的回復,「賣出原因是雷軍不再控制雷軍基金會導致可統計份額降低,並非減持,這家基金會是一傢具有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而雷軍根據香港當地條例終止對基金會的控制。」
雷軍基金會為市場所熟知,是今年7月。當時,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近期向小米基金會、雷軍基金會各捐贈3.08億股公司B類股用作公益用途,合計約6.16億股。
當時的背景之一是,雷軍剛剛官宣,2021年Q2小米全球銷量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霸主三星。這是小米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因此,這筆「豪捐」當時引發了很大的市場反響。
按照邏輯,雷軍向雷軍基金會的捐贈並非現金,而是股票,獲得股票的基金會可以享受這些股票所帶來的分紅,然後再把分紅用於公益項目,也可以直接進行買賣等股票交易。同時,雖然雷軍所捐贈的對象為「雷軍基金會」,但是並不意味著「左手倒右手」。因為基金會要受到香港稅法制約,只能用於慈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所捐贈的是「B類股票」,小米作為港交所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其擁有「A類股票」和「B類股票」兩大類,B類股票往往意味著1股1票。
實際上,作為小米的靈魂人物,雷軍每次對於小米的持股變動都會牽動市場神經。
上一次雷軍股權變動被市場所關注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當時多家股票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小米創始人雷軍的持股數發生了變動,這被認為是雷軍本人對小米股票進行了減持。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當時澄清表示,雷軍先生沒有減持股票,持股數量沒有變化,改變的只是他的B類股投票權數量,因為不再代理部分小股東的投票權。
此外,在2019年1月,小米集團還曾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亦做出同樣的承諾。當時,小米6個月禁售期結束,而公司股價還基本處於陰跌狀態。根據記者梳理,當時港股上市公司中,除小米外,並無已到解禁期的大股東做出過類似承諾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