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市具有幾種經典理論
所謂股票投資理論( Stock Investment Theory),就是指以有效規避股市風險和獲取最大收益為研究視角,以股價形成機理和股市運行規律為研究內容,以股市波動方向與空間為研究對象,以多種學科知識為研究方法和手段,以投資機會和風險評估為研究框架的認識論與方法論體系的總和。
有代表性的股票投資理論包括:隨機漫步理論、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有效市場假說、行為金融學、演化證券學等。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西方的價值投資理論是否適合中國股市的實際情況
價值理論在商品社會都是通行的法則。
所謂sin曲線是價格隨價值上下波動,
這就是中國兩千都年前的周易
窮極必反,旺極必衰的道理。
Ⅲ 股票定價理論發展歷史簡述:早期股票投資理論
傳統股票定價理論實際上主要指穩固基礎理論,其基本思想是,股票具有其內在價值,它是股票價格的穩固基點。股票價格以股票的內在價值為基礎,並決定於內在價值,當股票市價高於(或低於)其內在價值時,就出現賣出(或買進)機會,股票價格總是圍繞其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的。因而穩固基礎理論也稱為內在價值理論。
穩固基礎理論的鼻祖當推馬克思。馬克思把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歸納為預期收益和市場利息率。
希爾法登在其《金融資本論》一書中繼承馬克思的觀點,對更加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下的金融經濟現象作了理論分析,指出股票的虛擬資本價值可用預期每股股息收入除以市場利率得出。格雷厄姆和多德在其合著的《證券分析》一書中,對穩固基礎理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股票價格會由於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而偏離其內在價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股票價格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所以證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地研究有關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及其他資料,努力去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的合理性及其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Ⅳ 巴菲特股票理論是什麼
巴菲特就是准許的價值投資。
也就是股票有了投資的價值,或是他認為股價被低估了他才會買入。
比如,一個公司業績很好,但是同時股價也很低,他就不會買入的,他必須等到該公司的股價跌到了合理的價位才會買入。而一旦買入了,只要這家公司的業績沒有出現下滑,巴菲特就會長期持有該股,甚至是20年也不賣。
Ⅳ 股票投資價值有哪些相關理論
無論投資個股還是基金,其境界高低都可以分為勢道術三重。
層次越高,越講究對趨勢和周期的把握,需要更高的認知水平和哲理邏輯,其對投資效果的杠桿效應也越大。
層次越低,越傾向於具體的術和工具,對投資的成效也相對低些。
圖片
勢
決定資產配置
「勢」是指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趨勢,包括社會變革、人口結構變革、科技變革、行業更替、財富變革等。這種勢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有時這種變革是緩慢不知不覺的,而有時又是急劇顛覆的,因此需要投資者去認真感應和把握。我們常說,有時代的企業,而非企業的時代。
比如觸屏等技術的出現,直接將手機的從聯系工具變成了信息獲取和處理平台,造讓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帝國的崩塌,蘋果和google的快速崛起。當前,新的科技範式變化同樣正帶來巨大的機遇,包括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生命科學、免疫基因、精準治療,還有新材料、碳中和等等。
比如,人口老齡化趨勢引發的養老危機,以及碳中和碳達峰引發的新能源和汽車的投資機會等。這些大的趨勢變化都會持續反映到投資市場中來。
把握了這些趨勢之後,我們就可以據此做好自己的大類資產配置,比如房產、債券還是股票,以及對不同行業的資源投入和匹配。過去30年,如果持續投資房產,基本就是人生贏家了。
而要感應和順應「勢」,就要求我們力爭建立如芒格所說的多元思維模型,不斷打破僵化的思維框架,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格局和能力,而這遠非一日之功。
道
具體品種的選擇
在認清大勢後,知道了具體的資產配置,接下來就需要去選擇和配置發展空間大、成長性好的行業和公司。由此,需要對其行業格局和競爭形態有了解,能洞悉公司競爭力和發展態勢,具備對公司的中長期的穿透理解力。
研究公司的時候,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不能單純地看財務報表,拿企業過去的成長和業績表現線性外推來預測企業未來的狀況,並以此來做為買入的理由。
更為重要的是,去分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護城河」的寬度,進行多方面、多維度的挖掘,跟蹤和研究。優秀的投資者總能夠化繁為簡,剝去層層對企業研判沒有用的細枝末節,長期動態關注,抓住最核心的部分。
投資,最後拼的是遠見卓識的洞查力和帶有準確預判性的商業眼光,可以在紛繁有時甚至是矛盾的蛛絲馬跡中抓住最本質的邏輯和找到正確的方向。這需要對具體的企業經營有比較多的了解,往往有經營體驗的投資者更占優勢。
人非全才,因此需要堅守自己的能力圈。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注於我們能夠理解且真正值得我們跟蹤關注的優秀公司身上,建立局部的比較優勢。在我們擅長的領域深耕細作是戰勝市場的關鍵。
術
交易體系和能力的提升
在明確了具體的標的之後,我們需要依託交易體系,選擇買賣時機,做好倉位和風險控制,也就是「術」的層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術」的作用是提高效率,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但是,作為普通投資者由於沒有堅強的事實和邏輯做支撐,往往很難做好時機的選擇和倉位的控制,因此多流於追漲殺跌,最終導致「指數掙錢自己不掙錢」、「基金掙錢自己不掙錢」的地步。
以上「勢、道、術」三個層面,不是截然分開,而是融合貫通的。上指導下,下輔助和支撐上。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持續提升自己的認知水準,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加強對某些行業的穿透式了解,力爭抓住時代、行業和公司發展的大機遇,大機會。
Ⅵ 如何分析股票價值投資理論
巴菲特是這方面的代表。建議看巴菲特的書以及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的書。
價值投資就是尋找以等於或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標價的證券。這種投資可以一直持有,直到有充分理由把它們賣掉。比如,股價可能已經上漲;某項資產的價值已經下跌;或者政府公債已經不再能提供給投資者和其他證券一樣的回報了。遇到這樣的情形時,最受益的方法就是賣掉這些證券,然後把錢轉到另外一個內在價值被低估的投資上。
格雷厄姆建立他的安全邊際主要通過搜尋如下三個方面的優勢:
l 資產的評估
l 獲利能力的評估
l 分散化投資
通過堅持安全邊際,或高出股價的價值之間的差額,而獲得了這樣的保護。潛台詞就是,即使後來發現股票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吸引人,但結果仍然會是令人滿意的。
Ⅶ 價值投資策略適合美國證券市場嗎
適合。
價值投資是在美國的證券市場投資實踐中產生並發展出的一種投資的理念和方法,所以價值投資適合去美股,那裡的交易環境是世界級的,還能做空,股價能夠真實反應公司價值。
在價值投資理念中,股票可以反映出公司的內在價值。而通過了解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則可以制定相應的價值投資策略,繼而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但是, 這樣的投資策略需要有一定的適用條件。所以,有必要對價值投資策略在證券市場的適用性展開研究,繼而更好的應用該策略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
美國證券發行市場是國際性的市場,發行規模和容量都很大。僅紐約證券交易所一家在2002年就有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783家,發行總股本3499億股,市價總值為13.4萬億美元。
拓展資料
價值投資策略的產生
最早對價值投資理論進行研究的學者是馬克思,他認為股票價格會隨他們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變化,同時,股票價格由預期收入決定,因此又具有投機的性質。在馬克思研究的基礎上一些西方學者作了進一步的研究。美國的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在1934年出版了《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市場價值投資理論及策略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
價值投資的精髓是在市場價格明顯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證券,在顯著高出時賣出。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間的差額--安全邊際越大,那麼投資風險就越小。預期收益就越高。關於備受爭議的公司成長性價值,格雷厄姆指出,唯一能給投資者帶來利潤的成長是那些資本回報超過資本成本的增長,只有具備經濟特許權的成長性才是有價值的。格雷厄姆投資思想是價值投資理念的啟蒙和經典,其實本質是選擇買入被市場一定程度低估的股票並且在其被高估時賣出。
Ⅷ 中國知網期刊下載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2年06期,最好是word版本的。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參差不齊的現狀,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為操作、擾亂市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侵害了廣大投資者利益,不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實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體系,為客觀、全面、科學分析上市公司,滿足了廣大投資者願望,符合證券市場發展潮流,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周淼: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148·綜合2012年第2期(下)三、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綜述(一)國外研究及現狀西方最初對股票理論價格的研究主要是應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而進行的。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論著當中常將此稱之為股票投資價值或價值,以示與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區別。投資價值的提出是在20世紀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相分離的人。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動態》(TheWorkofWall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涉及企業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則屬於藉助股息來影響股票價值的間接因素。普拉特認為,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實際上兩者的差額頗大。但他認為這種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商品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較特殊而已。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所以難與同其真實的價值完全吻合。霍布內(Huebner,S.S.)將普拉特的觀點加以補充,他通過對股票價格與價值關系的研究,為投資提供決策的依據。而且,藉助對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於與它本質的價值上的一致性」,就長期股票的股價變動因素而言,與其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多納(Donner,O)在其《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KursbilnganAktienmarket,1934)中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而股票價值取決於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精髓」。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與企業收益和利率,即圍繞股票價值而變動。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Dodd,D,L,1934)在股票理論方面比前者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他們在《證券分析》一書中,對內在價值理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並不僅限於對企業財務分析,同時還需要以觀察經濟方面未來的趨勢作為推測的基礎,並考慮適當的資本還原。股票價格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所以證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地研究有關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及其他資料,努力去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的合理性及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其公式為:V=M(D+E/3)±資產價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價值;M:資本還原倍數;D:預期股息;E:預期收益。式中,M隨著企業的發展,股息的增減變動而變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當時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規定大致上是將收益的三分之二作為股息發放出去,而剩餘三分之一則作為保留盈餘,充實企業發展基金。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資價值學說》(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1938)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種收益憑證,其未來所產生的各期收益的現值之和就是股票的價值,股票價格應該根據其價值來確定。」他認為企業保留盈餘完全不必反應在股票價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資價值是將來今後能領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資本還原的現在價值的總和」。企業保留的盈餘是增加企業以後的收益,遲早也會變成股息發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買進股票意味著「現在財富與未來財富的交換」,而所謂的未來財富就是今後中期的「股息」,將其進行資本還原即為現在的股票的投資價。威廉姆斯提出的計算公式分為四種情況:(1)股息漸減:V0=ni=1ΣDtVt(2)Vo:普通股的現在投資價值;Dt:t年的股息;Vt:資本還原率;n:領取股息的年數。(2)預期股息穩定:V0=ni=1ΣDtVt=Di(3)(3)預期股息漸增,並打算永遠持有:V0=ni=1ΣDtVt=ni=1ΣD0UiVi=∞i=1ΣWi(4)。式中,U=l+g,g為股息年增長率。(4)企業不講求股息政策,在景氣繁榮的年度,股息突增,幾年以後增長率又漸減:V0=ni=1ΣDtVt=ni=1ΣDiVi+∞i=n+1ΣDiVi(5)威廉姆斯對投資價值方面的貢獻在於他以未來各期股息為主線用數學模型勾劃了投資價值的輪廓,開創了用數學模型系數表達股票投資價值的先河。此後西方經濟學界中有關投資價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並且沒有超過上述的范圍。(二)國內研究及現狀國內理論界關於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近年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投資價值理論和分析工具,並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內容涉及期權、資產定價、市場有效性、現金流量、經營業績等很多方面。(1)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分析。張先治(2000)介紹了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評估的意義和方式,價值評估的程序與方法,並初步給出了評估中的參數:現金流量、折現率、評估期的確定方法。顏志剛(2001)對企業價值評估中自由現金流量進行了分析,認為企業價值主要取決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cashflow),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並將自由現金流量表示為:FCF=NI×(1-T)+D-CE-△WC=EBIT×(1-T)+D-CE-△WC(6)EBIT:企業息稅前利潤;NI:企業掙利潤;I:利息;T:所得稅率;D:資本增加額;CE:資本支出;△WC:運營資金需求量。曹中等(2001)在2001年,對比了經濟利潤和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同,並給出了利用折現經濟利潤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模型。董直慶、趙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對公司價值評估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論述了考慮破產風險的情況下,對M-M模型進行了修正,增加了破產風險成本參數,探討了存在破產風險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改進方法。張根明、王愛武(2001)論述了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等。149(2)期權定價理論研究。許民利、張子剛(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長期權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設想,趙國忻(2000)研究了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李焰(2003)認為企業價值應該分解為零增長價值和增長機會價值,並提出了用期權定價模型確定企業的增長價值,杜彥鵬、陳迅(2001)利用經營期權評估方法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進行了應用為現金流量處於困境的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基本是利用Black與Scholes提出的期權定價模型(即optionpricingmodel),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進行的補充。國內關於期權定價模型的探討,往往是將某一企業的數據進行整理後,利用Black與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評估該企業價值。並沒有歸納出該模型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活動中應用的難點,對於有關參數的選取問題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如標的資產的現行價格、期權執行價格、回報率的標准差、累計概率分布等參數根本沒有涉及,只是利用某企業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企業價值,對於評估價值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也沒有進行檢驗。(3)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俞喬(2004)、宋頌興和金偉根(2000)、吳世農(2000)、范龍振、張子剛(2002)。他們運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採用不同的樣本階段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弱式有效進行了統計檢驗,得出不同的結論。俞喬(2004)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日2000年月12月19日至2004年4月28日的845個交易日為樣本期間,分析了上海證券交易日收盤上證券綜合指數的變動情況,經驗驗證了上海股市非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2000)實證檢驗了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上海股市股份的正態分布規律和隨機行走特徵,驗證了上海股市那個階段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說。同時指出,股市規模的擴大、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正確快速的傳播,是我國股市發展的趨勢,也是股市有效的基礎。吳世農(2000)在闡述證券市場效率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對如何認識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國股市仍然外於初期發展階段,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勻性和實效性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某段時期股份的隨機遊走特徵尚不能完全確定股市達到弱式有效。范龍振,張子剛(2002)指出利用自相關系數進行檢驗的不合理性,取而代之,他們用DF檢驗,利用2001年7月至10月4個月的每日股票收盤價檢驗了5種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出了股票市場弱式有效的結論。沈藝峰、吳世農(2000)還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過度反映進行了研究。孫命(2004)從有效資本市場中出現關系於EMH的例子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楊兵等(2002)隨機選取滬、深兩市各25家上市公司的日收盤價的收益率序列呈現顯著的尖峰厚尾及非正態性分布,並呈現出很高的序列相關性。由此得出滬、深兩市還未達到弱式有效的結論。(4)經營業績研究。許彪、梁宇鵬(2000)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概率統計分析方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五方面的能力指標利用傳統財務指標體系進行了考察,將1996年至1999年四年的36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為好、一般、差三類,認為改善整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和增強企業財務風險抵禦能力的關鍵是調整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指標;對於經營績效好或較好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提高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經營績效一般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大幅度提高償債能力方面和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綜合績效差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提升應該是全方位的。郝清民等(2003)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出不同公司的相對競爭優勢所在,為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提供了參考。劉秀芹(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使投資者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投資價值,為上市公司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朱麗莉、王懷明(2004)利用因子分析對農業類上市公司進行評價,提取了反映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公共因子,根據公共因子的貢獻率及因子值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6家農業上市公司排名,較好地評價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為相關的判斷提供了參考。參考文獻:[1]趙國忻:《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研究》,《科學管理》2000年第3期。[2]董直慶、趙振全:《股票價格與價值的測度及特性分析———基於流動性的新解釋》,《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
Ⅸ 股票價值理論
主要指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就是說一個股票的成長性越好分紅越多,但是中國股市基本上都是價值投機,炒作預期題材,而不是去管公司的未來! 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二十世紀之後,經濟更加發達,一般大企業則越來越依賴社會大眾的零星資金,僅打算賺取股利以及差價利益,而且對參與企業經營毫無興趣的中小股東人數越來越多,有與經營分離的色彩隨著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發展而越來越濃厚。 簡介 而公司本身逐漸成為獨立自主自立成長的經營體,尤其法律上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團體;投資人也逐漸致力於探討股票的特點如何?從經濟的眼光看,股票作用如何?基礎價值又何在?關於股票價值理論的探討逐漸受到人的注目。 起源 最初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分離的是美國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的動態》(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書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本質在於股息請示權其影響因素中,諸如:股息企業收益、經營者素質以及企業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屬影響股息的間接因素。帕拉特認為,在理論上股票價格與真實價值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兩者差異頗大。但他認為兩者差異的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財產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比較特殊而已。因為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來決定,不見得就會與真實價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真實價值之外,仍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諸如:這種好壞消息、證券市場結構、「股市人氣」、投資氣氛等,加上絕大多數對上市公司的生產事業外行的投資人結合成的各種判斷,帕氏雖然強調證券市場的分析,但其理論尚缺乏「嚴謹性」,不明確之處頗多。 其後,哈布納(S??S??Hebner) 在《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34) 一書將帕氏的論點加以補充,哈布納以股票價值和價格的關系作為投資的指針,而且利用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並強調股票標價格和市場因素與金融的關系,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與其本質的價值一致」,就長期的股價變化因素而言,與其本質的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他認為,「就長期來看,股票價格的變化,主要是依存於財產價值的變化。」此外,哈布納還致力於證券分析與證券市場分析的結合。望採納
Ⅹ 解釋 巴菲特 價值投資理論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具體的是一種與技術分析相對立的方法
簡單的說價值投資是:
1 注重基本面分析的 關注企業盈利能力的 即注重實體經濟對股價的影響
2 圍繞價值選股 找尋價格低於價值 和價值具有成長性的股票
3 什麼是價值?其實高中的經濟學就有介紹 大學的金融課程只是將它具體的深化講解了一下 粗略的講:有效用 又有交換可能的就有價值
4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沒有什麼重點 因為他自己還沒有寫書 現在的關於他的介紹都是第三者的臆測 以及對伯克希爾公司年報的分析
想要有深刻的理解 :你至少要下決心學習
1金融學 (了解金融市場 股票市場)
2會計學(會計是商業的語言--巴菲特)
3營銷學 (了解價值)
4投資學
.....
想一步登天只會讓人變得浮躁
好好學習吧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