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市公司為什麼不能回購股票
上市公司是可以回購股票的。那麼什麼是回購?央行回購和上市公司回購有什麼不同呢?回購對股價是否有益處?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急切想了解,接下來學姐就幫大家全面分析一下。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證券市場中的回購是什麼
證券回購 ,就是證券回購交易,是指證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同時就約定於未來某一時間以某一價格雙方再反向成交。股票回購和債券回購其實就是證券回購中的一種。
1、股票回購:其實就是指上市公司運用理財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進本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的舉動。股票回購完成後,公司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不過一般來說,公司都會願意將其回購股票當做「庫藏股」進行儲存處理,短時間內不插手交易,也不會干擾到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往後可以用為另外的用途,好比實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再或者就是需要資金的時候就出售掉它。
2、債券回購:也就是在債券交易的雙方在進行債券交易的同時,使用契約方式做一個約定--將來某一日期以約定的價格(本金和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利息),由債券「賣方」向「買方」,也就是正回購方向逆回購方再次購買該筆債券的交易行為。從交易發起人的這個角度來看,凡是抵押出債券,通常是借入資金的交易都為進行債券正回購;凡是主動去將資金借出的,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就稱為進行逆回購。想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上市公司回購股票
上市公司對於股票的回購有這些原因:①實行股權激勵計劃;②避免惡意收購;③提高公司收益率;④穩定公司股價,提高公司形象。那麼公司要回購股票,到底會不會是利好還是利空呢?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回購後注銷:如若在股價低估的這類情況下,回購股票,接著就注銷,這樣會導致公司的總的流通股數下降,提升了每一股的收入,這種行為屬於利好行為。若是沒有發生股價被低估的情況就對股票回購,特意引導一些不知曉真實情況的民眾來哄抬股價,就會對股東的利益造成損失,這也就是被藏起來的利空了。
2、回購不注銷:如果公司在低位回購股票,且作為庫存股不注銷股份,後來當股價在高位的時候,派發股份用來干別的。公司可能會去炒自己的股票,所以不注銷就是利空。事實是,假若以短期的視角來看,回購股票就和大資金買入股票是一樣的,這非常有利於股價的上漲。
三、央行正、逆回購
央行有兩種的回購方式,分別是正回購和逆回購,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包括正回購,也包括逆回購,就是一種貨幣政策。央行的逆回購的主要宗旨在於以下兩點,一面是調節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另一面是調節利率。正回購--一方以一定規模債券作抵押融入資金,同時也是會承諾日後再購回所抵押債券的交易行為。這種方式也是央行在做公開市場操作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央行利用正回購方式就能夠達到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效果;逆回購的意思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然後還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這一交易行為,逆回購就是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方式,逆回購到期了也就是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那麼央行回購到底有利益還是無利益呢?我們要分不同的情況來看:
1、逆回購:中國人民銀行使用資金購買有價證券(向一級交易商購買),就是在向市場投放資金,如果資金進入實體企業後,這樣就也就能刺激企業運轉,所以對於股市是利好的。其次也就是市場上的資金有增加後,這樣子也就有了多餘的資金進入股市,這樣的話就刺激股市上漲。
2、正回購:當央行賣出逆回購之時也就是在回籠資金,市面流動資金減少,就沒有多餘的自己在流入到股市當中,進而造成了悲觀的投資情緒,股價因此也就瘋狂下跌。所以說及時了解到回購消息是很重要的,【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❷ 中國三大運營商被摘牌,那些流通股必須要回購嗎
是不需要的,中國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被要求從交易所退市,除了表達憤怒和強烈譴責之外,我們也是無可奈何的,既然大家都在談論三大運營商的退市,是否有必要被迫回購流通股,但是根據美國流通股票的市場價值,回購將花費我們數千億元,我以有限的知識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一個膚淺的結論。
將股票打包成存托憑證,然後根據要求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或場外交易市場發行ADR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公司的美國存托憑證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發行後,美國投資者可以通過美國證券經紀商購買美國存托憑證,為方便美國投資者購買,ADR以美元對存托憑證進行定價,並以美元支付了股利,最初三大運營商都在香港和美國上市,操作順序應是首先在香港發行H股,然後依靠在香港發行的H股,然後在美國發行ADR,但如今即使退市了,我們三大運營商也是不差錢的。
❸ 美股為什麼喜歡回購股份,而很少通過增發再融資
在美股市場股票的回購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制度,巴菲特曾表示對回購股份的喜愛:“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多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過的公司,一直以來都在回購股票,許多公司回購股票的數額相當驚人。
我們非常喜歡這種股票回購,因為我們相信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回購的股票在市場中是被低估的。畢竟,我們持有這些股票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相信這些股票被低估了。當公司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但流通股數量不斷下降,股東將會非常受益。”
美聯儲不斷抑制利率,借錢變得便宜,導致公司發行的債務激增,這些債務的大部分沒有用於合並,收購或資本支出,而是用於股票回購和股息發行的資金,越來越多的股票回購是通過使用杠桿進行的。
❹ 有美國銀行賬戶是否可以買股票嗎
這跟哪裡的賬戶沒有關系,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就可以買的。當然這個是有風險的,要規避好風險之後才投資。
❺ 美國第一次經濟危機股票崩盤原因
1857年第一次經濟危機
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歐洲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英、德、法、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霸權互相廝殺,元氣大傷,惟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僅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美國也從戰前的工業大國之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
1857年經濟危機的爆發,銀行、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大量倒閉。僅一年時間就有近5000家企業破產。糧食生產過剩,糧價和糧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國工業品的劇烈競爭,促使了美國經濟危機的加深。反過來,英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美國危機的打擊。由英國提供資金的美國銀行、鐵路、商業公司紛紛破產,也合英國的投資者持有的有價證券急劇貶值。
1857年秋季,美國還爆發發傾向危機,整個銀行系統癱瘓了。傾向危機在10月中旬達到了頂點,當時紐約63家銀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貼現率竟然超過了60%;股票市場行市則下跌了20~50%,許多鐵路公司的股票跌幅達到80%以上。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破產浪潮。
1857年經濟危機波及面很廣,之後,爆發了美國的「南北戰爭」。其後,奴隸制的消滅、宅地法的實施、重工業的發展,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❻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談下各國的做法和看法 議論文
流動性瀕臨枯竭
受雷曼等華爾街巨頭的負面消息影響,周二,美國銀行間市場資金出現嚴重吃緊局面,美元同業拆借活動幾近停止。
市場消息人士稱,周二銀行間隔夜美元拆借成本飆升至逾10%,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的五倍還多。路透的數據顯示,隔夜美元存款利率周二最高達到9%,但市場參與者稱,銀行的「惜貸」情緒,導致成交利率實際達到兩位數。
類似的情形不止出現在美國,歐洲的銀行間拆借市場也面臨凍結。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周二稱,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緊張形勢,將使得歐洲未來幾周的信貸成本走高。
美國投資公司奧本海默基金的知名分析師惠特尼則指出,雷曼兄弟破產及美林被收購等事件,將導致信貸市場上的流動性驟減。她表示,銀行業面臨重大且較持久的資產減記潮和資本壓力,這種情況將持續至2009年。
業內人士注意到,用於衡量貨幣市場資金充足狀況的Libor/OIS息差昨日擴大4個基點,至109基點,為2001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顯示流動性狀況持續惡化。
英國財政大臣達林周二表示,在當前全球市場動盪持續之際,全球央行必須聯合行動,以支持金融市場。
達林表示,在雷曼兄弟這樣的大型投行破產之後,市場動盪幾乎是難以避免的,但政府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如何帶領金融系統渡過危機。
達林稱,需要採取國際行動,其他國家的央行必須予以協助。「我們需要在全球范圍內採取行動,而我們也是這樣做的。這意味著所有央行都需要出手支持市場。」他表示,在全球范圍內,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在本周干預了市場。
各國央行紛紛注資
為緩解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可能導致的市場流動性緊缺,美聯儲上周日宣布出台一系列擴大流動性的新措施,包括擴大金融機構從美聯儲貸款的抵押品范圍,並將部分貸款拍賣活動從每兩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
按最新方案,美聯儲的定期證券借貸工具第二計劃拍賣的信貸安排總額將從1250億美元增至1500億美元。而定期證券借貸工具拍賣的信貸安排總額將從1750億美元增至2000億美元。
同時,美聯儲還主持召集來自全球多國的十大銀行共同推出700億美元的救急基金,參與的機構可以在必要時藉助該基金渡過困境。這些機構包括美國銀行、巴克萊集團、花旗、瑞士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
參與的銀行最多將能獲得相當於該基金總規模三分之一的現金注入。隨著其他銀行獲准加入,該基金的總規模還可能擴大。
15日,歐洲主要央行也紛紛緊追美聯儲的救市步伐。過去兩天,該行連續向市場注資,總額達到1000億歐元(約1400億美元)。歐洲銀行對隔夜資金的需求升至1024.8億歐元。歐洲央行還宣布,「隨時准備幫助歐元貨幣市場維持有序運作」。
周一已經以5%的基準利率水平提供了50億英鎊緊急貸款的英國央行周二稱,將在0845GMT以兩日回購操作的方式,向市場注資200億英鎊(360億美元),以應對短期貨幣市場的緊張狀況。本次操作的利率為5%。央行同時發布聲明稱,當局「將採取行動以確保隔夜拆借利率接近央行指標利率水準」,並稱「英國央行正與其他央行一道密切監視市場形勢」。
此外,日本央行過去兩天也累計向市場注資2.5萬億日元(240億美元),澳大利亞和瑞士銀行也都向金融體系注資累計近百億美元。
各國政要信心喊話
在注資的同時,各國政府要員也紛紛出面,安撫投資人。美國總統布希15日表示,美國經濟足夠健康,能夠經受住金融市場危機帶來的沖擊。他說,從長期來看,「相信我們的資本市場靈活並富於彈性,能夠應對這些調整」。美國財長保爾森在白宮吹風會上也表示,美國金融體系「健康且有適應力」。他還表示目前正與各方合作,將出台新措施,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有序。
加拿大總理哈珀15日表示,雖然美國金融市場動盪,但美國經濟顯示出良好彈性。加央行發言人當天也表示,加拿大金融體系良好,如有必要將向金融體系注資。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德國央行行長韋伯15日說,德國金融體系整體強勁,對外部沖擊的抵禦能力較強,因此並不擔心德國銀行業出現問題。
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稱,法國當局正密切關注美國金融市場動向。她認為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對法國金融業的影響有限。
德國:政府救援:10月份推出5000億歐元救市計劃穩定金融市場;政府11月5日通過名為「以促進增長保障就業」的振興經濟方案,採取15點措施;12月批准310億歐元經濟激勵計劃防止經濟滑入深度衰退。根據德國政府推出的金融市場穩定方案,政府將為德國銀行之間的貸款提供擔保,總額為4000億歐元。此外,還將建立一個8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幫助銀行增加自有資本。
日本:政府和央行凍結股票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最新消息,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和央行將臨時凍結所持金融機構股票,暫停出售,以避免給市場造成更大壓力據報道,在2002至2006年間,為解決當時日本金融機構面臨的巨額呆壞賬問題,政府和央行購進了總額約為2萬億日元的大型銀行股票。從2006年起,這部分股票開始逐漸投入市場
英國:將注資該國三大銀行
英國政府13日宣布,計劃向蘇格蘭皇家銀行、哈利法克斯銀行和萊斯銀行投資,額度最高達370億英鎊(629億美元),幫助它們擺脫因金融危機而面臨的經營困境。
「鑒於全球金融市場持續的、非同尋常的動盪局面,英國政府今日採取果斷措施……對英國的銀行進行商業投資,」英國財政部當天發表聲明說。
蘇格蘭皇家銀行發表聲明說,將擴充200億英鎊(340億美元)資本。其中,政府將出資50億英鎊(85億美元)購買優先股,另外150億英鎊(255億美元)股票面向投資者發售,由政府承保。
財政部聲明說,「成功合並後」,哈利法克斯銀行和萊斯銀行也將加入英國政府的銀行救援方案。
獲救銀行必須滿足一些條件,包括保證把面向房主和小型企業的貸款規模維持在2007年水平,限制高管人員薪酬,接受政府任命的董事會新成員等。
❼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華爾街股市為何突然下跌
原因:
1、1929年,在世界貿易中,美國的份額超過英國,居世界首位,資本輸出額僅次於英國,居世界第二位。但在浮華背後,社會的貧富差距加劇,市場的供需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失衡,因而股市下跌。
2、由於市場萎縮,大量工廠倒閉,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人心惶惶,大量股票持有者都拋售股票,結果所有股票都成垃圾了,只有賣家而沒有買家。
3、證券市場出現了畸形發展,從投資到投機,市場泡沫越來越多。缺乏監管的銀行卻還在不斷鼓勵人們超前消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乃至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從而進一步助長了股市的投機行為,也使銀行內部的不良資產不斷堆積。
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7)美國銀行股票停止回購擴展閱讀: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❽ 如果美國關閉兩房 那些外國投資機構持有的他們的債券 股票 還有金融衍生品就不能兌現了么
一再被推遲的「兩房」改革方案終於有了新的動作。據國外媒體昨日報道,美國政府將公布一項提案,逐步削弱房利美與房地美(簡稱「兩房」)在美國住房市場中的中心作用,並最終將這兩家抵押貸款公司關閉或徹底私有化。
三種解決方案待定
報道援引多位白宮官員的說法稱,預計本周五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將向國會遞交一份「白皮書」。報道認為,該計劃一出,意味著政府將削弱對樓市的支持力度。
「白皮書」詳細闡述了三種減少政府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中作用的方案。其中最保守的建議是,除了現有的聯邦機構外,政府將退出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另外兩個方案則是建議創建一套新的機制,讓政府對向來由「兩房」主導的二級抵押貸款市場給予部分支持。報告還將提出按揭業務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強貸方保護;改變抵押貸款服務,以解決該行業無法與還款滯後的貸方合作的問題;清理貸款證券化、貸款捆綁銷售給投資者的新措施。
知情人士稱,「白皮書」的目的是為了吸引私人資本重新回到住房金融市場,從而減少政府在抵押貸款債券中的投入。過去幾十年來,「兩房」在美國住房市場中一直發揮著中心作用。由於事關重大,分析師預計美國政府對「兩房」命運的最終決定可能會在今年年底達成一致。
美政府已耗資千億救助
據悉,房利美和房地美由美國政府出資創建,主要業務是購買抵押貸款並證券化,然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證券,從而騰出資金用於提供給購房者新的貸款。由於近年來美國房地產泡沫化愈演愈烈,「兩房」不得不降低貸款門檻,這使得貸款違約增加,兩家公司遭受巨額虧損並引發次貸危機,並由此造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2008年9月7日,美國政府接管「兩房」。去年6月,由於股價長期表現不佳,「兩房」被勒令退市。截至目前,美國政府救助「兩房」已經耗資1480億美元,但兩家公司至今仍未能實現盈利。據去年11月評級機構標准普爾的一份報告預測,如果要完全救活「兩房」,美國政府可能要投入高達7000億美元的巨額救助金。分析人士認為,一旦政府扶植力度減弱,購房者的借貸成本將加大,會讓本已脆弱的樓市雪上加霜。
同時,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對「兩房」的爭議使這個問題披上了政治色彩。是繼續用納稅人的錢拯救「兩房」還是任其「自生自滅」成了奧巴馬政府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本報記者 沈瑋青
■ 美政府救助「兩房」大事記
2008年7月11日 由於市場擔心「兩房」遭政府接管或增發融資,「兩房」股價險遭腰斬。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保爾森表態,美國政府暫不考慮接管。
2008年7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宣布救助「兩房」措施。財政部將提高「兩房」信用額度,並承諾必要時購入股份。美聯儲承諾對「兩房」開放貼現窗口,以提供直接融資。
2008年7月26日 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一項總額3000億美元的住房援助議案,旨在救助美國樓市,同時幫助「兩房」擺脫困境。議案授權財政部無限度提高「兩房」貸款信用額度,必要時可購入「兩房」股票。
2008年9月7日 保爾森宣布由政府接管「兩房」,聯邦住房金融署接手「兩房」日常運作。
2008年9月14日 聯邦住房金融署宣布,不允許房利美和房地美向前任首席執行官丹尼爾·馬德和理查德·賽倫支付巨額離任補償。
2009年3月18日 美聯儲宣布將購買1000億美元「兩房」債券,使美聯儲2009年以來購買「兩房」債券總額翻番。
2009年4月22日 房地美時任代理首席財務官大衛·凱勒曼在家中自殺。
2009年12月24日 美國財政部宣布取消原先對「兩房」設定的4000億美元救助上限。
2010年3月23日 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說,鑒於美國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困境,針對「兩房」的改革宜緩行。
2010年5月5日 房地美稱,由於今年第一季度繼續虧損大約80億美元,希望政府增加106億美元救援資金,這將使房地美的政府救助總額達到613億美元。
2010年5月10日 房利美稱,今年第一季度繼續虧損131億美元,擬再次尋求84億美元政府救助,這將使房利美接受的政府救助總額達到836億美元。
2010年6月16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發表聲明,要求「兩房」退市。
2011年2月9日 消息稱美國政府擬關閉「兩房」。
■ 回顧
「兩房」去年遭遇退市
2010年6月16日,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表示,准備將其監管的房利美與房地美的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理由是兩家公司的股價長期表現不佳。
根據紐約證交所規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其股票將被摘牌。自2008年9月起,在超過30個交易日中,房利美與房地美普通股的價格一直徘徊在1美元附近;最近的30個交易日里,房利美的股票價格跌破了1美元,房地美則在1.0美元-1.5美元之間徘徊。
去年7月8日,紐約和芝加哥證券交易所在開市前停止了房利美普通股和優先股交易。該公司在退市前一天宣布,將發行三年期新債,到期日為2013年8月20日。退市前,房利美股價已跌至每股25美分。房地美同日也從紐交所退市。(沈瑋青)
「兩房」三年彌補1/8損失
美國金融危機質詢委員會上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兩房」在過去約三年中通過要求銀行購回劣質抵押貸款收回總計209億美元的資金,但僅占「兩房」自2008年以來信貸損失總額的1/8。
報告顯示,從2007年至2010年8月31日,「兩房」曾要求銀行回購將近167000份劣質抵押貸款,總額達348億美元。在此過程中,實際收回總額達209億美元,其中房利美從銀行收回118億美元,房地美收回91億美元。
「兩房」通常從銀行購買貸款並將其證券化後賣給投資者,並為這些證券提供擔保以防借款人違約。當銀行將抵押貸款賣給「兩房」時,會就一定的貸款銷售標准達成協議,並有責任在不滿足這些標準的情況下回購貸款。但問題是那些原本該用來居住的房屋實際上卻被用作投資。當違約率較低的時候,回購貸款一般被當作正常發生的營業成本。但當金融危機爆發,美國的止贖權不斷攀升後,「兩房」已開始加強對違約貸款的核查,並迫使銀行購買這些銷售無望的貸款。這就導致銀行的回購成本成為非正常營業成本。
據分析師估算,美國銀行業因為回購「兩房」劣質抵押貸款而造成的損失最終將高達280億美元。(沈瑋青)
■ 小資料
房利美和房地美
「兩房」是美國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機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簡稱房利美)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簡稱房地美)的簡稱。由美國國會立法設立的政府支助機構,目的在於為住房抵押貸款市場提供穩定而連續的支持,提高住房抵押貸款的可獲得性。
美國的住房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之一,自1932年構建聯邦住宅貸款銀行系統以來,逐漸形成了以「兩房」為主、私人抵押貸款機構為輔的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通過政府幹預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為住房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兩房」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支柱,兩家機構承保或者購買的房地產貸款約佔美國居民房地產市場的50%,次貸危機以來達到80%以上。「兩房」擁有和擔保的資產規模約5.5萬億美元。在「兩房」債券投資者中,70%以上是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等美國國內投資者。
■ 落地
中國是「兩房」大債主
據悉,中國目前持有「兩房」數千億美元的債券,專家稱此舉或對中國的投資產生一定的賬面損失。
早在2008年就有消息稱,中國政府是「兩房」債券的最大海外購買者,持有數千億美元的「兩房」債券。日本、開曼群島、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也是其主要持有國,五國共持有1.3萬億美元的「兩房」債券。但由於數據不公開,目前對此並無相關的確切數字。標准普爾曾經在報告中指出,截至去年6月中國金融機構持有「兩房」債券總額達到3400億美元。
在「兩房」退市時,有質疑稱中國購買的「兩房」債券將面臨巨額損失。國家外管局當時曾表示,「兩房」債券規模大、流動性較好,在債券投資領域一直是各國中央銀行進行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對象。危機期間,「兩房」獲得美國政府的積極救助,總體情況穩定。「兩房」債券當時還本付息正常,價格穩定,且我國外匯儲備沒有投資「兩房」股票,因此退市對「兩房」的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沈瑋青)
■ 專家觀點
中國投資「兩房」不會打水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昨日表示,由於「兩房」涉及的資產規模較大,不僅會對海外投資者產生影響,還會給美國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帶來震動。但是任何重大的決策都需要循序漸進,過程可能相對漫長,而且美國去年已經宣布「兩房」退市,市場對於政府決策已經有了一個緩沖消化的過程,海外投資者也理應有了相應的對策,所以他預計「兩房」的新政策不會對市場帶來太大震動。
劉元春還表示,中國購買「兩房」債券不單是為獲回報,還有其戰略考慮。「兩房」關閉後從清償的程序上來講可能會使中國的債券產生賬面縮水,但從中長期來看,戰略上或會有所收益,不能一概而論。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微博)則認為,中國投資「兩房」打水漂的可能性不大。「兩房」債券數額龐大,事關美國政府的信譽和國家形象,美國不會做出輕率決定,而會對市場有所交待。她認為隨著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中國應根據市場情況隨時調整戰略組合,即時觀望跟進。(沈瑋青)
新京報)
❾ 世界十大銀行排名
世界十大銀行分別是1.中國工商銀行2.中國建設銀行3.中國農業銀行4.摩根大通公司5.中國銀行6.美國銀行7.國家開發銀行8.美國富國銀行9.花旗集團10.西班牙國家銀行。
1、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簡稱ICBC,工行)成立時間:1984年1月1日,營業額:1689.79億美元(2019),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工行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不僅在中國銀行里有著響亮的名號,工行業在互聯網上建立起全球主站和各境外分行站點,是全球總資產最多的十大銀行之首,為全世界人民都提供了一個辦理工行業務和了解中國金融的平台。
2、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簡稱建行)成立時間:1954年10月1日,營業額:1511.108億美元(2019),建立的背景有著特殊意義,它是實現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產物。如今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建行已經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營銷網路覆蓋全國的主要地區,甚至在全球近三十個國家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和子公司。
3、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簡稱農行)成立時間:1951年,營業額:1395.236億美元(2019)
,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農業合作銀行,是在新中國時期成立的第一家專業銀行,也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現在的農行,正以覆蓋面最廣的網路體系和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向全球的用戶提供服務。
4、摩根大通公司
摩根大通公司成立時間:1799年,營業額:1314.12億美元(2019),世界十大銀行中,摩根大通公司總部在美國紐約,是美國主要的商業銀行。作為十大外資金融機構,中國人習慣稱它為「摩根銀行(MogenBank)」。該行總存款佔美國存款總額的25%,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
5、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成立時間:1912年2月5日,營業額:1277.141億美元(2019),於1912年經孫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銀行。不僅在中國是「國民銀行」,機構遍及全國各地,它還走出國門,在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看到中國銀行。
6、美國銀行
美國銀行成立時間:1784年,營業額:1105.84億美元(2019),是美國第二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也是以資產計美國第一大商業銀行。之所以美國銀行能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銀行業成為佼佼者,並且在全球銀行排名中佔有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它獨樹一幟的服務風格,史無前例的推出小額貸款,獲得了美國中小企業的青睞。
7、國家開發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成立時間:1994年3月,營業額:1030.729億美元(2019),是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也是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中長期信貸銀行和債券銀行。「開發銀行」顧名思義,就是要把國開行建立成改革與開放的窗口,不僅在中國爭取了國民利益,還要走出世界。
8、美國富國銀行
美國富國銀行成立時間:1852年,營業額:1010.6億美元(2019),是美國唯一一家獲得AAA評級的銀行,更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銀行。2020年3月15日,美國金融服務論壇宣布,由於冠狀病毒影響,富國銀行將在第二季度停止股票回購。
9、花旗集團
花旗集團成立時間:1812年,營業額:971.2億美元(2019),總部設在紐約,是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務業務於一身的金融集團,也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該行發展速度之快,全球化程度之高,令世界矚目。
10、西班牙國家銀行
西班牙國家銀行營業額:905.319億美元(2019),作為全球十大銀行之一的西班牙國家銀行,也叫桑坦德銀行,是西班牙境內最大的銀行,具備多重功能,側重於零售銀行業務,全球知名。
❿ 1929年美國的經濟危機是什麼造成的為什麼突然之間股市會崩盤啊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應包括:國內的技術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動;國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和戰後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局面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在經濟繁榮的背後,美國長期盲目投資,經濟比例失調,農業不景氣,失業人員增加。日益膨脹的供應量大大超過國內外的支付能力,潛伏著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到20年代後期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和蕭條。盲目擴大的生產同容量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市場發生尖銳的矛盾,導致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危機以美國紐約股票價格狂跌開始,很快波及全美國,並迅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