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散戶們如何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類資產
假設市場上有兩撥投資者,一波是喜歡短線交易策略(一年50倍),另一波喜歡中長線交易策略(一年1倍)。假設股市能夠提供給我們的一個長期向上的收益率是10%,那麼在交易成本和稅收的影響下,這兩大波人最終的財富差距是很大的(特別是國內還不像美國,有資本利得稅)。
也就是,如果從整體上看而不是從個體看,表面上這兩個群體似乎只是選擇了兩種交易風格,但本質上他們是選擇了長期收益率不同的兩類資產(10%VS2%)。
選擇怎樣的大類資產,站在哪邊,往往已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財富增長速度,對這些大類資產細節的研究,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特別是如果你選擇傾注大量心血去研究的大類資產本身只能提供極其有限的長期收益,甚至是負的收益的話,這樣的研究效果很可能是不理想的。(比如很多人對彩票的各種概率和數據極其有研究,但這改變不了買彩票群體的收益狀況)。
以上也從側面說明了,投資收益的絕大部分,來源於資產配置決策,也就是你關於大類資產的選擇的思考和判斷。這里一直在強調用大格局下的整體思維去思考資產配置的問題。
替大家做一個小節:資產配置決策就是一個資產與資產間相互比較的過程。如何做好資產配置這么一個行為,就是如何優化(注意是:優化優化優化)配置我們的資產,使之產生更強的賺錢能力或者更強抗風險能力的這么一個過程。
而資產配置決策最終的結果和一個東西是非常有關的,那就是個人理財能力,或者叫個人潛在投資收益率。這個收益率和每個人所熟悉的,常用的穩定理財手段和常用理財渠道是密切相關的。這個個人潛在投資收益率形成了每一次資產配置決策,也就是一樣東西你買還是不買,買多少的機會成本。
㈡ 資產配置方案意見和建議
資產配置是一個永遠都討論不完的話題,每個人、每個家庭的風險屬性不同、具體情況各異,因此適合的投資產品也不盡相同。不過對於最為基礎的資產配置方案其實還是有相同之處的。理財達人分享資產配置方案的5項基本內容。
1. 「保護身體的錢」首選意外保險:意外保險通常是消費型的保險,它不會給我們帶來投資回報,但是卻可以用很少的錢就換來一份金額很高的安全保障,為我們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必須的資金補償。
2. 「隨時要花的錢」應購買流動性高的低風險產品:這部分資金通常是指3-6個月的生活費,保證好它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是最為重要的。建議可以購買貨幣基金、寶寶類產品和流動性高的銀行理財。
3. 「保本升值的錢」應投資中低風險產品:這部分資金通常是為了養老或者子女教育而准備的錢,因此保證本金是投資的首要目標。建議配置風險偏低的理財產品或者債券類產品。
4.「投資賺錢的錢」應選擇中高風險產品:這部分資金是完全閑置出來的錢,它的任務就是賺取較高的投資收益,因此股票型基金、指數基金以及股票這類的高風險產品便成為了較好的選擇。當然,風險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更為穩健的投資產品。
5.不同年齡段應選擇不同類型的投資產品。
㈢ 如何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很多理財專家通過觀察和計算以後,發現,現在家庭合理資產配置的比例應該是4321,也就是說普通家庭每年40%的收入,用於供房或者其他方面的投資,然後30%的收入用於平時家庭正常生活的開支,家庭收入的20%可以用於銀行定期存款,以備生活中的不時之需,餘下的10%則應該用來購買針對疾病和養老的保險產品。㈣ 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簡單說就是通過對不同風險、不同期限、不同區域的理財產品進行不同比例的配置,達到財富穩定長期增值的目的。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控制風險,一個是滿足流動性也就是平常使用的需要。㈤ 基礎的資產配置方案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基礎的資產配置方案有以下幾項基本內容:
保護身體的錢。也就是保險。保險的意義在於它雖然不能給你帶來投資回報,但一旦意外發生,你就可以用很少的錢換來一份金額很高的安全保障。
隨時要花的錢。一般指存在銀行卡里的錢,隨時可以拿來消費。隨時要花的錢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流動性非常強,安全性非常高,建議購買貨幣基金,當然也可以以現金或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
保本升值的錢。保本升值的錢也有兩個特徵,一個是安全性非常高,一個是這筆錢有特殊用途,通常是為了養老或者子女教育而准備的錢,建議配置風險偏低理財產品。
投資賺錢的錢。俗話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顯然,這筆錢的最大特點是風險偏高,建議選擇股票型基金、指數基金以及股票這類高風險產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筆錢不能從上述三種錢中抽調,還有就是,比例要根據風險承受能力來,風險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資者不可配置過高。
㈥ 進行資產配置有哪些策略
資產配置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從范圍上看,可分為全球資產配置、股票債券資產配置和行業風格資產配置;從時間跨度和風格類別上看,可分為戰略性資產配置、戰術性資產配置和資產混合配置;從資產管理人的特徵與投資者的性質上,可分為買入並持有策略(Buy-and-hold
Strategy)、恆定混合策略(Constant-mix
Strategy)、投資組合保險策略(Portfolio-insurance
Strategy)和戰術性資產配置策略(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y)。
買入並持有策略
買入並持有策略是指在確定恰當的資產配置比例,構造了某個投資組合後,在諸如3—5年的適當持有期間內不改變資產配置狀態,保持這種組合。買入並持有策略是消極型長期再平衡方式,適用於有長期計劃水平並滿足於戰略性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買入並持有策略適用於資本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偏好變化不大,或者改變資產配置狀態的成本大於收益時的狀態。
恆定混合策略
恆定混合策略是指保持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的固定比例。恆定混合策略是假定資產的收益情況和投資者偏好沒有大的改變,因而最優投資組合的配置比例不變。恆定混合策略適用於風險承受能力較穩定的投資者。
如果股票市場價格處於震盪、波動狀態之中,恆定混合策略就可能優於買入並持有策略。
投資組合保險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是在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無風險資產從而保證資產組合的最低價值的前提下,將其餘資金投資於風險資產並隨著市場的變動調整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比例,同時不放棄資產升值潛力的一種動態調整策略。當投資組合價值因風險資產收益率的提高而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也隨之提高;反之則下降。
因此,當風險資產收益率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隨之上升,如果風險資產收益繼續上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將取得優於買人並持有策略的結果;而如果收益轉而下降,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結果將因為風險資產比例的提高而受到更大的影響,從而劣於買入並持有策略的結果。
動態資產配置
動態資產配置是根據資本市場環境及經濟條件對資產配置狀態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增加投資組合價值的積極戰略。大多數動態資產配置一般具有如下共同特徵:
(1)一般建立在一些分析工具基礎上的客觀、量化過程。這些分析工具包括回歸分析或優化決策等。
(2)資產配置主要受某種資產類別預期收益率的客觀測度驅使,因此屬於以價值為導向的過程。可能的驅動因素包括在現金收益、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基礎上計算股票的預期收益,或按照股票市場股息貼現模型評估股票實用收益變化等。
(3)資產配置規則能夠客觀地測度出哪一種資產類別已經失去市場的注意力,並引導投資者進入不受人關注的資產類別。
(4)資產配置一般遵循「回歸均衡」的原則,這是動態資產配置中的主要利潤機制。
買入並持有策略、恆定混合策略、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異同
上述三類資產配置策略是在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基礎上進行的積極管理,具有不同特徵,並在不同的市場環境變化中具有不同的表現,同時它們對實施該策略提出了不同的市場流動性要求(見下表),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