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格雷厄姆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

格雷厄姆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

發布時間:2022-08-02 08:47:30

❶ 傑明·格雷厄姆的低於公司2/3凈資產價值的價格其中2/3是什麼意思

2/3是個判斷的標准線,當然是在2/3附近,不一定嚴格在那個數字。
比如一家公司的凈資產是6元,2/3當然就是4元。

❷ 為什麼有的股票市凈率低於1這說明什麼問題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市值/凈資產,這也是經常用於衡量股票估值大小的一種指標,一般認為市凈率低的股票估值較低,說明估值有吸引力,不過這個指標不能單一的使用,需要放在同一行業的企業使用,而且是正常經營的企業,所謂正常經營的企業就是企業沒有經營不善導致企業持續虧損。

上圖是A股中市凈率最低的18家企業,其中2隻退市,8隻是被ST公司,這很明顯是經營不善的企業,這種企業哪怕是破產也是要打折的,公司的清算價值都沒有賬面價值值錢的。這種企業只是單純的市凈率低,但是並沒有什麼價值。剩下的8家企業,剩下的企業當中有兩家是鋼鐵企業,這是明顯的重資產企業,也是強周期性行業,供給側改革前巨額虧損,供給側改革後行業產量減少,價格回升,才恢復了以往的價格,才恢復的利潤。目前A股市場市凈率低於1的公司有300家,佔比達到8%。

❸ 撿煙蒂是什麼意思

撿煙蒂和成長股投資! 主要來介紹撿煙蒂價值投資和成長股價值投資: 之前的文章已經闡述了,投資指的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

因此,投資獲得的收益是利用物體的增值而獲取收益,增值前和增值後是不同的兩個物體。所以,獲得收益的前提條件是增值,即所投資的公司是向好的方面去變動而不是向差的方面去變動。

在證券投資中,投資獲得收益又分為兩方面,一是分紅,企業盈利後進行利潤分配,二是享受企業的估值提升。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看中的是企業估值的提升,我也一樣。 而估值提升又分為兩方面,一是錯殺造成估值低估,二是企業成長推動公司估值的提升。因此就衍生出來價值投資的兩個門派:撿煙蒂價值投資和成長股價值投資。

撿煙蒂價值投資首創於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首創,即低估值價值投資,格雷厄姆甚至要求低於凈資產買股。而低於凈資產買入公司的股票從長期來看,的確也是一個比較穩健的盈利方式,從長期來看,股票的價格不會長時間低於凈資產,必然在某個時候回歸。

例如目前A股市場的銀行股,雖然沒什麼成長性了,但分紅依然,而且在很長時間內大部分銀行股是低於凈資產的。

❹ 問一個股票的問題,股票跌過凈資產就賠錢對嗎

不對,這得看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持有的,大部分時候買賣股票只是賺一個差價,凈資產只是股票發行時公司的資產。只要你買的股票現價比買價高你就不賠錢

❺ 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其著作中是否說明過內在價值計算方法

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就放在那裡,大家都知道,但是能夠靠著它賺錢的寥寥無幾。作家楊大俠楊科透露,行動考驗人心。

❻ 巴菲特的內在價值與安全邊際理論在哪本書上有說明

《有價證券分析》
華爾街慘遭重創和苦苦支撐的時期,也正是格雷厄姆關於證券分析理論和投資操作技巧日漸成熟的時期。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終於完成他醞釀已久的《有價證券分析》這部劃時代的著作,並由此奠定了他作為一個證券分析大師和"華爾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有價證券分析》的貢獻
《有價證券分析》所闡述的計量分析方法和價值評估法使投資者少了許多的盲目,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這本著作一出版就震動了美國和華爾街的投資者,一時之間,該書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資界人士的必讀書目。格雷厄姆也從此奠定了他「華爾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而格雷厄姆的離去絲毫沒有削弱他在華爾街的影響力。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所創立的證券分析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資者。他所培養的一大批弟子,如沃倫·巴菲特等人在華爾街異軍突起,成為一個又一個的新投資大師,他們將繼續把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學說發揚光大下去。

❼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與費雪是巴菲特的兩位老師,這兩位一位側重於公司內在價值的研究,一位側重於尋找最優價值的股票,巴菲特是在結合兩人的基礎之上而進行投資的,另外格雷厄姆有華爾街之父的榮譽,可見其再金融業得地位不容小覷,但是國內知道巴菲特的比較多,而知道格雷厄姆的比較少。《證券分析》是一本很不錯的證券類的書,可以讀一下,網路文庫里就有,我前幾天剛下過!
巴菲特曾說,「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費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的影響如此之大並不令人驚奇。巴菲特起初是格雷厄姆論著的一個入迷的讀者,然後成為了他的學生、雇員和合作者,最後成了和他比肩而立的人。格雷厄姆磨煉了巴菲特,但如果認為巴菲特僅僅是格雷厄姆教育出來的奇才的話,顯然忽略了另外一個金融思想巨頭菲利普"費雪的影響。
巴菲特在讀了費雪《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一書後,直接找到費雪。巴菲特回憶說:「當我見到他(費雪)時,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費雪很像格雷厄姆,沒有一點架子,優雅大度,是一個非凡的人物。」盡管格雷厄姆和費雪的投資方法相異,但巴菲特認為他們兩人「在投資世界裡是平行的。」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認為是金融分析的開山鼻祖。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在他之前沒有金融分析這種職業,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這樣稱呼這種職業。」格雷厄姆有兩本著作最為知名。一本是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1934年出版。那時正是1929年股市大崩潰後不久,美國經濟正處於極度蕭條之中。大多數學者都在試圖解釋這一經濟現象,而格雷厄姆卻致力於幫助人們重建金融根基。另一本是《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出版。
《證券分析》1934年第一次出版時,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已有十五年以上的投資經歷。他們花費了四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本書。《證券分析》一書首次出版時,《紐約時報》記者的路易絲,里奇評論該書「相當成熟,細致入微,值得稱贊,是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兩者智慧的結晶。如果這種投資理念早點產生的話,投資者的思想會集中於證券本身而非證券市場」。
《證券分析》的精要之處在於:一個基於理性評估、精心選擇、投向分散的普通股組合即是一個正確的投資組合。格雷厄姆在書中幫助投資者循序漸進地理解他的投資理念及方法。格雷厄姆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統一和明確「投資」定義。在此之前,投資是一個多義詞。一些人把購買股票稱為投機,而把購買債券稱為投資;也有人認為購買安全性較高的證券如債券是投資,而購買股價低於凈現值的股票的行為是投機。格雷厄姆認為,意圖比外在表現更能確定購買證券是投資還是投機。借錢去買證券並希望快速掙錢的決策不管它買的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是投機。
格雷厄姆提出了自己的定義,「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有指望保本並能有一個滿意收益的行為。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行為就叫投機。」格雷厄姆主張進行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他把「仔細分析」解釋為「基於成熟的原則和正確的邏輯對所得事實仔細研究並試圖作出結論。」格雷厄姆進一步把分析描述成三個步驟:描述、評判、選擇。
在描述階段,分析者收集所有突出的事實並把它們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評判階段,分析者關心的是信息的質量,側重於分析所得信息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事實。在選擇階段,分析者判斷所考察的證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認為,對於一個被視為投資的證券來說,其本金必須有某種程度的安全性,並有滿意的回報率。格雷厄姆解釋說,所謂安全並非是說絕對安全,而是指在合理的條件下投資應不致於虧本。格雷厄姆不認為一個非常反常或不可能的事件會使一個安全的債券拖欠。而滿意的回報不僅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而且包括價格增值。格雷厄姆特別提到「滿意」是一個主觀性的詞,投資回報可以是任何數量,不管有多低,只要投資者做得明智,並在投資的界限內。按照格雷厄姆的定義,一個運用正確的邏輯進行金融分析,並遵循本金安全和合理回報率的原則的人即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
格雷厄姆一生都被投資和投機問題所困擾。格雷厄姆晚年很傷心。因為在他看來,機構投資者所進行的活動顯然是投機性的。1973年一1974年紐約股市進入熊市後不久,格雷厄姆應邀參加一個由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公司(譯注:華爾街排名第10位的投資銀行)所組織的基金管理人會議。當格雷厄姆在會議圓桌旁坐下後,對他的同行們所認可的東西深感震驚。「我不理解,」格雷厄姆說,「機構理財是如何從正確的投資退化到試圖在最短的時期里得到最可能高的收益這種激烈的競爭上去的。」
區分了投資與投機後,格雷厄姆的第二個貢獻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資的數量分析方法。在《證券分析》之前,幾乎沒人利用數量方法來選擇股票。在1929年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鐵路行業的公司,工業和公共事業公司股票只是全部上市股票中的一小部分。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投機者所鍾愛的股票都未上市。這些以鐵路公司為主的上市公司都有實際的資本價值支撐,大多以接近面值的價格交易,在格雷厄姆看來,都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指出了三種導致股市暴跌的力量。第一,交易經紀行和投資機構對股票的操縱。每天,經紀人總是添油加醋地告訴客戶哪只股票開始「變動」以及一些令人興奮的股票信息。第二,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的政策。20年代。銀行往往貸款給那些焦急等待華爾街最新熱點的投機者。銀行貸款用於購買證券的金額從1921年的1。億美元上升到1929年的85億美元。由於貸款是以股票市價來支撐的,當股市暴跌時,一切就像小孩用紙牌搭成的房子一樣全坍塌了。《證券法》頒布後,保護了個人投資者不受經紀人欺詐,靠保證金買證券的做法也比20年代大大減少了。但有一種因素是立法難以控制的,這就是格雷厄姆認為應對股市暴跌負責的第三種力量—過度的樂觀。
1929年的股市災難並非投機試圖偽裝成投資,而是投資趕時髦而成了投機。格雷厄姆指出,歷史性的樂觀是會蔓延的。投資者往往容易受過去的繁榮所鼓舞,因而憧憬著一個持續增長與繁榮的時代,應而逐漸失去了對股票價格的感覺。格雷厄姆認為,人們對股票所支付的價格根本沒考慮數學期望。在樂觀的市場上,股票可以值任何價格。在這種不理智的狀態下,投資與投機的界限也就樟糊了。
當人們感受到股市暴跌沖擊的時候,股票就被貼上投機的標簽。在大蕭條時期,普通股投資的概念簡直就是一個咒語。格雷厄姆指出,投資哲學因心理狀態的變化而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普通股的信心再次上升起來。格雷厄姆1949年至1951年寫《證券分析》的第三版時,認識到普通股已經成為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主要部分。
在1929年股市暴跌後的二十年裡,無數學者和投資分析家研究並推出了普通股投資的不同方法。格雷厄姆描述了三種方法:橫截面法、預期法以及安全空間法。
橫截面法相當於今天人們熟知的指數投資法。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以廣泛分散的多元化投資替代了有選擇的投資。即一個投資者要買下道"瓊斯工業指數所包括的三十隻工業公司的等額股份,獲利也和這些被選公司一致。但格雷厄姆指出,並不能肯定華爾街會取得比這一指數更好的結果。
預期法可分解為短期投資法和成長股投資法兩種方法。短期投資法即是尋求最近期間(一般為六個月到一年內)內前景最好的公司。華爾街花費了很多精力預測公司的經營業績,包括銷售額、成本和收入等等公司預期能達到的指標。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公司的銷售和收入經常變化,並且近期業績預期很容易貼現到股票價格上。但關鍵而又最基本的間題在於投資價值不在於一家公司這個月或下個月能掙多少,也不在於下個季度的銷售額,而在於公司長期內能給投資者多少回報。基於短期數據的決策經常是膚淺和短視的。由於華爾街重點強調變化與交易量,短期投資法因而成了主要方法。
成長股,簡而言之,就是銷售額和收入增長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股票。格雷厄姆採用國民投資者公司的定義說明,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即是收入從一個周期過渡到另一個周期的公司。按格雷厄姆解釋,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困難主要在於投資者判別成長型公司的能力以及確定現在的股票價格中已經包含了多少該公司增長潛力的貼現。每個公司都有一個所謂的利潤生命周期。在早期發展階段,公司的收入加速增長並開始實現利潤;在快速擴張階段,銷售收入繼續增長,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陡然猛增;當公司進入成熟增長階段後,收入和利潤都開始下降;在最後階段,即衰退下降階段,收入下滑,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也都明顯持續下降。格雷厄姆認為,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投資者面臨兩難問題。如果他們選擇了一家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公司,他們可能會發現該公司的成長是短暫的。因為該公司經受考驗的時間不長,公司的利潤可能會很快耗盡。另一方面,處於成熟增長期的公司也許處在一個成熟增長的後期,很快就會進入衰退下降階段。識別公司處在其生命周期的何種階段這一間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金融分析者。
假定投資者已經准確地找到了一家處於增長階段的公司,那麼投資者應付多少錢去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呢?顯然,如果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處於成長繁榮期,那麼它的股票價格就會上升到比較高的位置。但如何判斷目前的股票價格是否太高呢?答案很難確定。即使能精確確定,投資也會馬上面臨一個新的風險—公司增長可能會比預期要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投資者支付價格的就太高了,隨後該公司股票價格也可能會馬上下跌。
格雷厄姆進一步指出,如果分析家對某公司的未來增長持樂觀態度,並進一步考慮將該公司股票添加到投資組合中去。那麼,有兩種買入技巧: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低迷時買入;另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並不低迷,但該公司股票市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入。格雷厄姆認為,這兩種購買技巧都有一種體現於股票價格上的「安全空間。」
僅在市場低迷時買入證券會導致一些困難。首先,容易誘導投資者挖空心思去研究用於預測股票價格高低的模型或公式。這類投資者實際上成了預測市場走勢這種極不確定事件的人質。其次,當市場對股票公平估價時,投資者便難以從購買普通股中獲利。並且,在購買股票前等待市場進入低迷期以及購買後等待市場進入牛市的整個過程可能相當漫長而令人乏味,甚至到頭來空喜一場,一無所獲。
格雷厄姆建議投資者的精力最好用來判識單個證券是否被低沾而不要去理會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格雷厄姆承認,為使這種策略有效,投資者需要掌握判識股票是否被低估的方法或技巧。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這種集中關注於購買被低估的證券而不管市場總體水平的想法是一種革新的思想。格雷厄姆著書立說的目的就是力圖描述這種策略。
格雷厄姆把正確投資的概念縮減為他稱之為「安全空間」的a言。也可以稱為收益的安全差額。這句a言試圖用單一的方法來統一所有的證券(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方法。例如,如果一個分析家在考察一家公司的經營歷史時發現,在過去五年裡,公司平均每年能獲得五倍於固定費用的收入。按格雷厄姆的理論,投資該公司債券的收益就有了一個安全的空間。格雷厄姆並不指望投資者去精確地確定公司未來的收入。他認為,只要收入和固定費用之間的差距足夠大,投資者在公司收入意外下降時就可以得到保護。
建立一個有關債券投資收益的安全空間概念並不難。真正的考驗在於格雷厄姆能否將其運用到普通股投資上。格雷厄姆認為,如果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那麼投資普通股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顯然,實際應用這個概念時,需要掌握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技術。格雷厄姆關於內在價值的定義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描述為「被事實所確定的價值。」這些事實包括公司的資產、收入、紅利以及任何未來確定的預期收益。格雷厄姆承認在決定公司內在價值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來收益的能力。簡單地來說,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可用公司的利潤乘以一個適當的資本化率因子來估計。這個因子或乘數受公司利潤的穩定性、資產、紅利政策和財務狀況等因素制約。
格雷厄姆認為,內在價值方法受分析家對公司未來經濟情況不精確的計算所限制。格雷厄姆擔心,分析家的結果可能被大量的潛在因素所輕易否定。由於銷售額、定價和費用均難以預測,使內在價值方法的應用更加復雜。但格雷厄姆並未因此而氣餒,他建議安全空間的概念可以在三個領域得到成功應用。首先,對於像債券和優先股這種具有穩定收益的證券很有效。其次,可用來作比較分析。最後,如果公司股票市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距足夠大,那麼,安全空間的概念就可以用來選擇股票。
格雷厄姆告誡讀者,必須意識到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懂的概念,它區別於市場價格。起初,內在價值被認為等同於公司總資產減去負債,即凈資產值。這種看法導致人們認為內在價值是可以確定的。然而,分析家們逐漸認識到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僅是凈資產價值,而且還包括這些資產所能產生的利潤。格雷厄姆認為,沒有必要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精確值,只需估算一個大致范圍。為了確定安全空間,分析者只需簡單地估計一個比市價明顯高或明顯低的大概值。
格雷厄姆指出,金融分析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對某些數量因素,包括資產負債狀況、損益狀況和紅利等可以進行仔細分析。但質量因素則難以分析,但這些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恰恰是分析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成份。人們通常提到的兩種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為「管理能力」和「公司性質」。
格雷厄姆對把分析重點放在質量因素上深感不安。格雷厄姆認為,管理觀念及公司性質不易測量,對難以測量的因素強行測量很可能導致較大的測量及內在價值估算誤差和失真。格雷厄姆並不否認質量因素的重要性。但他認為,當投資者過份強調這些難以捉摸的因素時,潛在的失望也就會相應增加。對質量因素的樂觀情緒經常反映為一個較高的市盈率。格雷厄姆的經厲使他相信,如果投資者的注意力從有形資產轉向諸如管理能力和公司業務性質這類無形資產的話,他們將傾向於購買潛在風險較高的證券。
格雷厄姆強調,投資者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理論根據。如果你買資產,那麼其下跌的下限是這些資產的流動清算價值。格雷厄姆認為,在計劃完成之前沒有人能夠保證樂觀的增長。如果一家公司被認為富有吸引力、擁有出色的管理、預計未來有較高的收益。「於是他們(投資者)會爭先恐後地購買這只股票,這樣他們就會開出高價,市盈率也隨之上升。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熱愛這家公司時,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逐漸背離其基本價值,從而創造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美麗氣泡,直到它最終破裂為止。」
格雷厄姆認為、如果公司內在價值中最大的一部分取決於管理質量、業務性質以及樂觀的增長計劃的話,則投資該公司就沒有安全空間。相反,如果公司內在價值的較大部分是由可測量的數量因素支撐的,則投資者的下跌空間就會有一個下限。固定資產、紅利、當前及歷史利潤均可測量,這些因素都能用數字表示,因而他們可成為內在價值實際估算時的推斷基礎。
格雷厄姆認為、記憶力好是他的一項負擔。正是一生中兩次損失重大的記憶導致他強調下跌保護而不是上升潛力的投資方法。格雷厄姆常提及兩個投資原則。第一條原則是不要失敗,第二條原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這種「不要失敗」的哲學使格雷厄姆同時堅持安全空間的兩種選股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以不超過公司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第二種方法是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以不超過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既符合格雷厄姆對現實的感覺,又滿足了他對某種數學期望值的需要。如果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值,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該股票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格雷厄姆認為這是一種錯不了的投資方法。他又著重強調這個結論是基於一組股票而不是基於單只股票。這種股票在熊市的底部非常普遍,在牛市期間則很稀少。
等到市場進入調整期才去投資的認識可能是不合理的。於是格雷厄姆著手設計第二種購買股票的方法。他集中於那些價格正在下跌、市盈率低的股票。格雷厄姆在其整個投資生涯中對這種方法做了幾次修訂。直到他去世前不久,還在和西德尼"科特一起修訂《證券分析》的第五版。格雷厄姆分析了十年中市盈率低、股價只有前期最高價一半的股票的財務結果,發現其理論得到滿意的印證。
格雷厄姆認為,以不超過凈資產價值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或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的投資方法可以經常應用。但格雷厄姆基於這些方法所選的股票都很不適合市場當時的口味。某些宏觀和微觀因素導致市場對這些股票的定價低於其價值。格雷厄姆強烈地感到這些股票的價格「低得不公平」,是極富吸引力的購買對象。
格雷厄姆的信念來源於某些假定。首先,他認為市場經常給股票錯誤定價,這些錯誤定價經常來源於人們恐懼或貪夢的情緒。在高度樂觀時,貪婪促使股票價格高過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過高估價的市場。在過度悲觀時,恐懼又導致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低估的市場。第二個假定基於「向平均值調整」的統計現象。盡管格雷厄姆沒有使用這一個術語,但他曾引用過霍勒斯的話,「現在下跌的股票多數都會上升,現在上升的股票多數都會下降。」不管如何表達,格雷厄姆都認為投資者可以在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中,利用市場力量的調整來獲利。

菲利普"費雪
在格雷厄姆撰寫《證券分析》一書時,菲利普"費雪剛剛開始涉足投資顧問領域。費雪從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在舊金山市盎格魯"倫敦一巴黎國民銀行任分析家。不到兩年,便坐上了銀行統計部門的第一把交椅。費雪正是從這個位置目睹了1929年的股市暴跌。費雪後來跳槽到當地的一家經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決定開辦自己的投資顧間公司。1931年3月1日,費雪的公司開始招攬顧客。30年代初期,正值股市和經濟蕭條之際,在這個時候開設投資顧問公司似乎不太明智。然而,費雪驚奇的發現他具有兩個有利條件。首先,在股市猛跌後還有錢的投資者,可能對他現在的經紀人不滿意。其次,大蕭條中,商人大都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和費雪交談。在斯坦福念書的時候,有一門商業課要求學生和教授定期去訪問舊金山地區的公司。教授和公司經理們進行一系列有關他們公司的討論。在開車回斯坦福的途中,費雪和他的教授就他們所訪問的公司和經理們談個沒完。費雪回憶說:「每周的這個時間都進行這種訓練。」正是這些經歷使他相信可以通過下列方式獲得超額利潤:(1)對獲利能力在平均潛力以上的公司投資;(2)和最有能力的管理者合作。為了分離出這些特別的公司,費雪開發了一個通過公司特徵和管理特徵評價公司的「點系統」。
最吸引費雪的公司特徵是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增長能力一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費雪認為符合這一特徵的公司應該擁有「市場潛力大、並且至少在幾年裡可以使銷售額大幅增長的產品或服務。」費雪不太看重公司一兩年內的銷售額年度增長率,而是從多年的經營狀況來判別公司的成功。他意識到商業周期的變化對銷售額和利潤有實際的影響。費雪看好那些長期以來增長率一直高出平均水平的公司。按照費雪的說法,增長率預期能達到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另一種為「因有能力而走運」的公司。
費雪舉例說,美州鋁業公司是一家「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的例子。說該公司能幹是因為公司的開辦人極有能力。美州鋁業公司的管理者預料到了他們產品的商業價值,於是積極擴大鋁的生產能力、增加銷售額。該公司也很「走運」。因為超出管理者直接控制之外的事情對公司及其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鋁的銷售量。由於航空工業的發展,使該公司獲得了遠遠超出管理者所預計的利潤。
費雪認為,杜邦是一家「由於能幹而走運」的公司。如果杜邦停留在生產最初的產品—炸葯粉末,那麼杜邦公司就只能算一個典型的礦業公司了。但由於杜邦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了生產火葯的經驗和教訓,於是能不斷開發和生產新產品,比如尼龍、玻璃紙和紐賽特(2一甲基丙烯酸)等等。這些產品形成了新的市場,為杜邦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費雪指出,公司努力做好研究和開發,可以使公司的銷售增長高於平均水平。如果沒有開展研究與開發,美州鋁業公司和杜邦公司顯然不會獲得長期成功。即使是非技術性的公司也需要認真做好研究開發,以便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和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

巴菲特引用了凱恩斯的話來解釋他的困境:「困難不在於產生新觀念而在於背離老觀念。」巴菲特承認,格雷厄姆教給他的投資哲學及方法對他太有價值了,反而推遲了他的進化。甚至在今天,巴菲特繼續信奉格雷厄姆的基本觀點--一安全空間。「即使在讀到這個理論的四十二年後,我仍然認為安全空間這四個字是正確的。」巴非特從格雷厄姆那兒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思想是: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明顯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購買這類股票就是成功的投資。1984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證券分析》一書出版十五周年的集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有相當一部分成功的投資者承認他們共同的投資知識來源於本"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空間的概念和理論,而格雷厄姆的每一個信奉者在具體應用他的理論時,都發展了一套不同的一方法來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但共同的主旨都是尋找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對巴菲特最近的投資感到迷惑的人沒有把理論和方法區分開。巴菲特確實信奉格雷厄姆的安全空間理論,但他已經摒棄了格雷厄姆的投資分析方法。按照巴菲特的說法,直接應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易於賺錢的黃金時期是1973年一1974年。
從費雪那裡,巴非特認識到公司的業務類型、管理能力對公司價值起很大作用。因此,公司管理人員的特性也需要好好研究。費雪建議,為了全面了解一家公司,投資者必須調查公司的方方面面以及它的竟爭對手。從費雪那裡,巴菲特深知「閑話」的價值。經過多年努力,巴菲特創立了,一個廣泛的接觸網路。藉助這個網路,巴菲特能夠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評價。
最後,費雪教導巴菲特不要過份強調多元化。費雪認為,投資者被多元化誤導了,他們相信把錢放在幾個籃子里能降低風險。但購買太多股票的害處是不可能去觀察所有籃子中的所有雞蛋。投資者得冒花太少精力在他們熟悉的公司上而花太多精力在他們陌生的公司.上的風險。按費雪的說法,買入大量對其業務不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風險要比投資了解深刻的有限多元化更大。
除了成為巴菲特思維框架的安全空間理論外,格雷厄姆還幫助巴菲特認識到了跟蹤股市波動的愚蠢性。格雷厄姆曾教導巴菲特說,股票既有投資特徵也有投機特徵。安全空間有助於解釋股票的投資特徵。股票的投機特徵是人們恐懼和貪婪的結果。這些存在於大多數投資者中的情緒往往導致股價過份偏離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能絕緣於股市的情緒旋風之外,就有機會利用那些基於感情而不基於邏輯分析的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基於正確的判斷得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僅僅因為別人不同意而輕易放棄。「別人不同意你,並不能說明你對或錯,」格雷厄姆寫道,「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和推理正確。」
————資料來源於網路和自我學習!一名名國際金融專業學生!

❽ 股票價值評估

股票的價格受經濟周期、行業、財務狀況、庄股資金、前期套牢盤、品牌價值、渠道優勢等等,主要財務狀況的角度分析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一隻股票的財務狀況好的話,其價格低於價值,總有一天在流動性寬泛的時候,會漲上去的。這也就是價值投資的魅力所在啊
格雷厄姆使得人們對股票回歸到「投資」這個概念,巴菲特繼承了格雷厄姆的股票價值投資方法。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應該從三個方面考慮: 資產價值 、盈利價值、成長性價值。
1、市凈率法:關鍵是要考慮行業風險
市凈率指的是股票的市價除以公司的凈資產所得比率。這種方法認為,股票的價值等於公司的賬面凈資產,挑選股票,就要選擇股價遠遠低於每股凈資產的股票。股票市場上股價低於賬面凈資產的公司越來越少,要找到這樣的股票變得很困難。但這套方法也有問題。例如,巴菲特嚴格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買進了價格低於賬面凈值的新英格蘭紡織業伯克希爾—哈撤韋公司的股票。但巴菲特很快就發現,雖然他購買的股票價格低於凈資產,看起來沒有什麼投資風險,可是正應了那句老話「便宜沒好貨」,這些公司隱藏著巨大的經營風險。道理很簡單,這些公司的股票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為其業務不景氣。在目前的中國股市中則體現為鋼鐵類股票,很多股票價格已經跌破凈資產價格了啊
股票價值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區別:賬面價值表明過去的累計投入,而股票價值表明的是未來預計所得;賬面價值是一個會計概念,股票價值是一個經濟概念。他用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說明了兩者的區別:如果有兩個小孩,用相同的錢讓他們都讀到大學畢業,那麼這兩個孩子的賬面價值是相等的,可是,兩個孩子都讀到大學並不意味著他們將來前途完全一樣,這表明他們的內在價值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根據公司的賬面價值來評估公司的股票價值。
2、市盈率法:判斷其成長性和速度
那什麼因素決定公司的股票價值呢?巴菲特認為,股票價值的決定因素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何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呢?每股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後來,人們研究出了用「市盈率」這個指標來衡量公司的盈力能力。「每股市價」除以「每股收益」就得到了公司的市盈率。
市盈率模式又稱康貝爾—席勒模型,是由哈佛大學的約翰.Y.康貝爾和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羅伯特.J.席勒教授共同創立的一種價值評估模型。所反映的是公司按有關折現率折算的盈利能力的現值,它的數學表達式為P/E。其實,市盈率模式是現金紅利貼現模型的一種直觀的體現,集中於發現某個企業相對於目前市場上的其他類似企業而言是更更宜還是更昂貴。
巴菲特的選股策略是:在大盤大跌的時候,就大量購進市盈率在10倍以下的股票。這個方法的風險在於購買盈利不穩定的公司的股票風險更大。市盈率的高低與多種因素有關,越是業績優秀的公司,市盈率就越高。在遇到業績優秀、市盈率高的公司的時候,這時,巴菲特往往就陷入了兩難境地,不知道究競是該買還是不該買。「目標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到績優的企業,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進平庸的公司」。巴菲特。
3、未來現金流量估值法:判斷賬面真實程度
注重現金流量表階段為了抑制公司管理層的會計造假行為,用公司未來現金流量這個更准確的盈利能力指標來估計公司的股票價值。人們普遍使用扣除折舊、利息與稅收前的盈餘(EBITDA)作為公司現金流量的近似值。實際上,現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止公司管理層的會計造假行為。只能做為選股時觀察有無假賬的參考指標。但未來現金流量估值法卻將其用於評估公司股票的價值,實在勉為其難,這樣的價值評估也不可能會很准確。
現代的財務理論界和實物界都趨向於一個共識,即企業由於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自由現金流,是衡量企業財務彈性及企業內部成長能力的重要指標。雖然對現金流量分析的目的不同,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也可能不同,但一般認為: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扣除資本性支出的差額;自由現金流量貼現法就是認為企業的價值應該等於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現值。
4、凈資產收益率法
凈資產收益率是指來自公司損益表中的凈利潤去除以來自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賬面價值所得的比率。這個指標反映公司管理層利用股東投入的資本實現了怎樣的經營效率。巴菲特多次重申,評估公司價值的最重要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表明這家公司的股東投資回報率越高。
關鍵的價值促動因素是推動企業價值增長的主要因素,從經濟附加值的角度,只有當企業的投資報酬率超過資本成本時,才會產生價值(EVA)。
從經濟附加值的計算公式看:經濟附加值=稅後營業凈利潤—投資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只有投資的收益超過資本成本,投資才能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公司的市場價格有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營運價值,是對公司當前正在營運業務市場價值的一種度量;第二個是公司的未來價值,用於度量公司期望增長價值的貼現值。
5、剩餘收益估值法:以凈資產收益率為基礎的股票價值評估方法
剩餘收益估值法主要採取以下步驟來計算股票價值:
剩餘收益=(凈資產收益率一股權資本成本)×凈資產
股票價值=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剩餘收益的現值
這就是著名的剩餘收益模型。通過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共同作用,剩餘收益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歷史成本會計在價值評估方面的不足。
6、現金紅利貼現模型:主要適用於長期投資
現金紅利貼現模型是證券分析師用來測量基於持續經營假設的公司價值的定量工具,這一模型的本質是指公司股票的價值是其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該模型認為,對於時間范圍無限長的投資者或從實際考慮,即中長線投資者,決定價值的基本因素是股息流,固定股息增長率現金紅利貼現模型只能關注公司的預期紅利以及貼現率,而在中國年輕的證券市場,廣大投資者重視的往往不是上市公司股息發放的多少,而是資本利得。此種方法主要還是適用於長線投資者。
股利貼現模型,通過將未來的股利貼現計算出股票的價值。其數學公式為:D為股票的內在價值,Di為第i期的股利,r為貼現率。根據對股利增長率的不同假定,股利貼現模型可以分為零增長模型、不變增長模型、二階段增長模型和多元增長模型。
股利貼現模型實用性分析:股利貼現模型適用於經營狀況穩定、有穩定的股利發放的企業,但因為股利發放因各公司股利政策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兩個業績和規模相當的企業,也可能因為股利政策的不同,經股利貼現模型計算出的價值出現很大的差別。對於股市中很少發放股利的公司,或者出現虧損而暫時不能發放股利的公司,該模型不是很適用。
7、貼現率法:主要用於判斷經濟周期
最簡單的貼現率,一般參照長期國債利率。貼現利息=票據面額×貼現率×票據到期期限。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准備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通過對貼現率的研究,來判斷經濟周期的變化,在低谷時買進股票,在高峰時賣出股票。

❾ 股價低於凈資產的股是不是肯定安全

1、事實勝於雄辯!股市的現實已經告訴您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我們還需要大費周章進行辯論乎?
2、公司的每股凈資產只是賬面的價值,並不一定就是實際的價值。例如很多鐵路公司,原有的鐵路線路已經停止運營,但是在公司賬面上這些資產還是會記錄在案,這種含水分的凈資產在每家公司都會有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股市的所謂磚家讓投資者以每股凈資產衡量股價的高低,顯然是一種誤導和欺騙。
3、股市俗語雲:投資股票為的是投資未來,也就是說買進某公司股票主要是看好其未來的業績增長,以及公司的成長性。但是我們看看中海發展(航運業)、南山鋁業(鋁製品)、華泰股份(紙製品),均屬於未來琢磨不定的行業,並且這些行業屬於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只有當宏觀經濟向好時,它們的業績才會有所增長,給股東帶來額外的驚喜,但是它們很難給股東帶來超級的驚喜,因為這些行業基本已經喪失成長性。
4、股票正確的投資方法是尋找「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在其股價低於其價值時買進並長期持有(股神巴菲特語)」,而不是單純以其凈資產衡量股價的投資價值。

❿ 為什麼公司股票的市值和每股凈資產相差那麼大可以理解為泡沫嗎

這么跟你說吧,現在網上隨便一個網站就能查到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資產減負債等於所有者權益這誰都懂,所以呢,如果有一眼就看出股價低於凈資產的股票,別人早下手了,每隻股票背後都有一群一直在關注的人,不會有漏的。 巴菲特找便宜股票的時候美國還沒有電子報價系統,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還沒有普及,所以他才有機會,也因為他自身的便利條件:父親是議員,老師,朋友的關系也有,很容易找到被低估的股票。 還有一點,建議你去看看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凈資產不代表內在價值你明白嗎,每個行業的記賬習慣不一樣,這就是讀報表的技巧,而且凈資產理有固定資產一項,我們這些人不知道人家有沒有老實折舊,可能機器一文不值了他賬上還記得幾十萬,最後,中國的企業披露不如美國,假賬時有存在,你要分析基本面這都是致命傷。

閱讀全文

與格雷厄姆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每股公積金和凈資產的差別 瀏覽:724
股票能量指標怎麼調出來 瀏覽:425
股票用現金買嗎 瀏覽:597
好股票網生命線指標 瀏覽:117
手機上怎麼看股票業績 瀏覽:193
中國最大樹脂廠股票號 瀏覽:154
推薦微信的股票軟體 瀏覽:644
露振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745
小窗口的股票軟體 瀏覽:896
重新開一個股票賬戶 瀏覽:125
國家隊持倉股票信息 瀏覽:109
股票回購方式中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的是 瀏覽:633
恆康醫葯股票走勢 瀏覽:1006
中國國債股票 瀏覽:445
股票很久沒漲停 瀏覽:110
股票看盤軟體教學視頻直播 瀏覽:117
中國銀聯股票有嗎 瀏覽:51
etf和普通股票一樣買賣嗎 瀏覽:26
搜於特股票今天走勢 瀏覽:896
煤炭價格上漲對煤股票的影響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