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買入建設銀行的股票如何大家給點意見~~
好的價位不是最好時機
Ⅱ 建行股價在最近一年處於什麼趨勢
建行最近一年仍是延續去年的走勢——牛皮橫盤。如果持有該股票,可繼續持有。
Ⅲ 像工行 建行 這樣的大盤藍籌股何時能啟動啊都跌那麼多了,而且市盈率還那麼低
其實這么說吧,前段時間一直在炒作「二八轉換」,相信你知道它的意思。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和07年「大象跳舞」的繁榮盛世有所差異,這就是大家說的資金面的問題。
首先,07年在08年奧運會的預熱下,熱錢空前活躍,只要有題材,游資、機構就一窩蜂一起上,然而今年的政策面適度寬松的背景下,央行票據、上調准備金率一系列的動作表明市場上的資金是不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創業板瘋狂的原因之一;
其次,07年與09年、10年的差別無言自明,經濟環境的不景氣會場外資金遲遲不敢投入,大家拿著大把的錢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入了深淵;
最後,市盈率還有技術指標的數值,它畢竟只是一個參考,並不能作為股票上漲的前提條件,至少在目前主力不會拿這個當成拉升的借口,畢竟有游資曾經拉升一些大盤次新股,結果都不了了之了。
希望你能接受。
Ⅳ 建行的股票局勢怎樣未來幾年才能有發展機會
建行還可以拉!作為中國版「房利美」那著也比較放心。但是你想獲得超額收益建行已經屬於超大型銀行,業績增長也不可能太大了。要是選銀行的話選招商或者浦發吧
Ⅳ 請問建設銀行還能漲嗎能漲到多少
建行是資源龐大,高效成長的中國第二大銀行。
優勢之一:強大的個人和基建貸款業務,收益率優勢明顯。公司是第二大基建貸款銀行,最大的個人貸款和個人房貸銀行。07年中公司基建貸款比重進一步提高至35.7%,公司類貸款利率為6.08%,不良率降至3.65%,均領先於另外三家大銀行;個人貸款比重提高至21.5%,利息收入比重提高至20%以上。手續費收入三年復合平均增長率為57.6%,領先於其他大行,手續費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迅速提高至12.8%的同業較高水平。
優勢之二:資金來源成本優勢明顯。公司持續對存款結構進行主動調整,截至2007年中客戶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提高至56.7%,同業存款中活期比例提高至88.9%,均領先於其他大行,2007上半年整體計息負債平均利率為1.49%,為上市銀行中最低,凈利差擴大至3.01%,凈息差擴大至3.11%。
優勢之三:盈利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高於行業平均。截至2007年上半年末,公司不良貸款率為2.95%,領先於工行和中行。撥備覆蓋率為90.7%,在大行中處於較高水平。
我們預計公司2007,2008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52%和43%,每股收益0.30元和0.43元。考慮到公司未來增長動能強勁,提升盈利能力的空間較大,我們給與2008年22-26倍的PE,對應目標價9.46元-11.18元。
Ⅵ 建設銀行這只股票現在還能買嗎它下面的走勢會漲嗎
我一直持有這只股票,你介入的價位不算高,不用太擔心,股市都爛成這個樣子了,它不過也只跌了這一點,放心隨著人民幣升值的進一步加快,他會逐步走強的。
Ⅶ 建設銀行股票何時能漲
大盤都在跌,等大盤止跌,金融股走強肯定回漲。一般這樣的股票不能做短線,做中長線。
Ⅷ 建設銀行的股票為什麼一直不見漲啊建行內部出什麼問題了要漲的話可能什麼時間才會有起色啊
超級大象不是隨意起舞的。這種超級權重藍籌,大盤沒有反轉,不會大漲的
Ⅸ 我10元買的建設銀行股票還有漲嗎
在建行股票正式上市之初,我預計價位可能會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基本穩定在8-9元之間,後來漲到9元多了,我覺得有點超高了。我是這樣對我的同事們講的,果不其然啊。
Ⅹ 目前股市有一股票叫建設銀行股票。這一股票未來走勢怎樣
目前股市有一股票叫建設銀行股票。這一股票未來:經過一段築底的過程,將會上漲。
近期,中國股市大幅調整,上證綜指從5170點調整到3000點,建設銀行的股價從前期最高的7.48元下跌到現在的5.18元,調整基本到位,已經處於底部附近,下跌空間不大,未來經過一段築底的過程,將會上漲。
簡介:
中國建設銀行(簡稱建設銀行或建行,最初行名為中國人民建設銀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為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甲午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 是國有五大商業銀行之一。中國建設銀行主要經營領域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中國內地設有分支機構14,121 家(2012年),在香港,台灣,墨爾本等地設有分行,擁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託、建信人壽、中德住房儲蓄銀行、建行亞洲、建行倫敦、建行俄羅斯、建行迪拜、建銀國際等多家子公司,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中國建設銀行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與多個大型企業集團及中國經濟戰略性行業的主導企業保持銀行業務聯系,營銷網路覆蓋全國的主要地區,於2013年6月末,市值為1,767 億美元,居全球上市銀行第五位。2014年5月8日,2014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出爐,建行蟬聯全球第二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