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央銀行會通過買賣政府債券或股票影響貨幣供應量進行宏觀調控嗎
你是說哪國的中央銀行?
如果是問我國的中央銀行,那麼答案很簡單:不會。
中國人民銀行不會購入國債,除非人大特批(2007年的時候有過一次,人大批准財政部向商業銀行發行特別國債然後拿著出售國債的錢到人行購入外匯,人行拿著這筆錢向商業銀行購買特別國債,然後財政部拿著這筆外匯成立了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購買股票的話更是浮雲了,根本沒這個權力。
之前網友採納的答案是不正確的,中國人民銀行根本不會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不允許的。
在一級市場上,人民銀行是代理財政部發行國債的,但這不是買賣,僅僅是代理發行,國債是財政部的,錢是商業銀行等機構的,人行只是過過手而已。
還有網友說正回購逆回購,在中國他們的對象都不是國債,而是央票,即央行票據,而量化寬松在中國是不允許的。
B. 中央銀行能發行證券嗎
首先債券屬於證券,是有價證券的一種。但是兩者不能劃等號
政府債券的發行主體是政府。它是指政府財政部門或其他代理機構為籌集資金,以政府名義發行的債券,主要包括國庫券和公債兩大類。一般國庫券是由財政部發行,用以彌補財政收支不平衡;公債是指為籌集建設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債券。有時也將兩者統稱為公債。中央政府發行的稱中央政府債券(國家公債),地方政府發行的稱地方政府債券(地方公債)。
國庫券的發行主體是中央政府.因為發行國庫券的目的是籌集財政資金.主體是財政部,也就是中央政府.中央銀行只是代理國庫的金融管理機構.
C. 中國人民銀行能發行金融債券嗎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代理國務院財政部門向各金融機構組織發行、兌付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中國人民銀行不得直接發行金融債券。
金融債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籌資主體為籌措資金而面向個人發行的一種有價證券,是表明債務、債權關系的一種憑證。債券按法定發行手續,承諾按約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它屬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主動負債。
金融債券是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在英、美等歐美國家,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歸類於公司債券。在中國及日本等國家,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稱為金融債券。
D. 央行發行債券是什麼政策對股市來講利空嗎
理論:央行發行債券是央行賣出債券給市場,收回市場上的人民幣,市場上的人民幣減少,股市的資金被抽離,對股市來講利空。
E. 央行是否發行債券
債券是由國家機關、金融機構、社會團體、企業為了籌集資金向投資人出具的,保證在一定期限內按照約定的條件,到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國債是債券的一種。
但我國的央行不發行債券,我國的債券是財政部發行的。
債券資料見以下網址。http://www.law-china.com/07/cp070249.htm
F. 中央銀行只能發行債券不能發行股票嗎,那為什麼還發行的中央銀行股票謝謝
中央銀行是政府機關,不可以發行股票,作為管理金融的機關,他可以通過發行央票來調節流動性
G.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發行國債嗎發行國債主體是央行還是政府屬於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
發行國債屬於財政政策,買賣國債屬於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
財政政策屬於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國家會根據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任務而制定的有關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它是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其中的需求。政府一般通過調整財政收支的方式主要有:改變政府購買的水平;改變政府的轉移支付能力;調整相應的稅率。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1、兩者所實施的政策主體不相同;
2、兩者實施的政策效果的顯著性不相同;
3、兩者在作用的機理上有很大的區別;
4、兩種政策的執行方式以及作用動機也有所不同。
在貨幣政策方面,發行國債等同於回收貨幣,等同於貨幣緊縮,回購國債又相當於增加貨幣供應,調節國債利率作用類似。
在財政政策方面,發行國債等同於提高政府刷信用卡的額度,發行和回購都更容易控制,流動性更強。
綜上,在理解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時,需要根據兩種政策的四種組合(兩緊、兩松、一緊一松、一松一緊),並結合國民經濟的總體目標進行解讀,它們是現實目標的指揮棒,是一門經濟的藝術。
(7)中央銀行可以發債券和股票擴展閱讀:國債政策是什麼?
國債政策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是財政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調節資源配置、經濟利益及其整個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之一。是政府在公債的發行、消化、流通和償還等方面實行的政策的總稱。各國政府國債政策目標的選擇和表述不盡相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項:籌集財政資金;降低籌資成本;通過國債種類的多樣化,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維持政府債券市場的穩定;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控制和調節。
H. 中央銀行是發行的銀行,擁有發行債券的權力這句話對嗎求詳細原因
這句話看你是在什麼國家而言了,有些國家的確是存在這種情況,但在中國這句話是錯誤的,根據中國的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即中國的中央銀行)只是負責代理財政部發行國債,而發行國債的權力是歸財政部的。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央票,一般是屬於比較短期控制市場流動性的調控手段,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債券,只是一種債務憑證。
I.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哪幾種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拓展資料:
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其目的是調節貨幣供應。
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收縮銀根時,便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買入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中國人民銀行自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規模逐步擴大,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對於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促進貨幣供應量合理增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9年納入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達49家 [1] 。
中文名公開市場業務外文名Open market operations應 用中央銀行特 點主動性、靈活性和時效性功能調節貨幣供應量類型金融屬性貨幣政策工具
工具簡介
公開市場業務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和時效性等特點。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由中央銀行充分控制其規模,中央銀行有相當大的主動權;公開市場業務是靈活的,多買少賣,多賣少買都可以,對貨幣供應既可以進行「微調」,也可以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具有較大的彈性;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時效性強,當中央銀行發出購買或出售的意向時,交易立即可以執行,參加交易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金相應發生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經常、連續地操作,必要時還可以逆向操作,由買入有價證券轉為賣出有價證券,使該項政策工具不會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大的波動。
目前,越來越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將公開市場業務作為其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即美國中央銀行)90%的貨幣吞吐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的,德國、法國等也大量採用公開市場業務調節貨幣供應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許多發展中國家將公開市場業務作為貨幣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業務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起步於1994年的外匯市場操作。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了銀行結售匯制度,建立了銀行間外匯市場,實現了人民幣匯率並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每天都要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1996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又開辦買賣國債的公開市場業務。此後,公開市場業務得到長足發展。2000年底,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為1804億元,占當年中國人民銀行新增基礎貨幣的63%。公開市場業務已發展成為我國中央銀行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