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怎麼進行會計處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需要進行三部處理。
Ⅱ 非貨幣性資產怎麼交換會計
企業之間的交易是否屬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交易的資產是否以非貨幣性資產為主;二是貨幣性資產的比重。
非貨幣性資產是相對於貨幣性資產而言的,具體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等,最基本的特徵是在將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確定的。
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有時會涉及到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原因在於企業雙方交換的非貨幣性資產價值不對等,一方就會支付相應的貨幣性資產作為補價。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低於25%的,視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以公允價值計量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首先要判斷交易是否具備商業實質。所謂的商業實質,就是換出資產與換入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或其現值兩者之間的差額較大,即企業能夠在交換活動中得到收益。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比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更加可靠。換入的資產視同銷售處理,換出的資產視同購進進行處理。
Ⅲ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1.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
(1)若給定換入資產公允價值
換入資產成本=換入資產公允價值+支付的應計入換入資產成本的相關稅費
(2)若未給定換入資產公允價值
①不涉及補價的情況
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增值稅銷項稅額-換入資產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支付的應計入換入資產成本的相關稅費
②涉及補價的情況
1)支付補價
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增值稅銷項稅額-換入資產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支付的應計入換入資產成本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
2)收到補價
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增值稅銷項稅額-換入資產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支付的應計入換入資產成本的相關稅費-收到的補價
2.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的會計處理
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分別不同情況處理:
(1)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按其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
(2)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3)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應當作為處置處理,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並將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不能結轉損益的除外)、「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余額轉入投資收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科目余額轉入投資收益。
3.相關稅費的處理
(1)與換出資產有關的相關稅費與出售資產相關稅費的會計處理相同,如換出固定資產支付的清理費用計入營業外收支等。
(2)與換入資產有關的相關稅費與購入資產相關稅費的會計處理相同,如換入資產的運費和保險費計入換入資產的成本等。
關注環球網校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Ⅳ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分錄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出資產按照處置資產相同的處理,換入資產按照公允價值入賬。
借: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公允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等
資產處置損益(換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或借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銀行存款等
以賬面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入資產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
借: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倒擠)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商品/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銀行存款等
我們在登記賬戶前,通過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分錄,能夠清楚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歸類情況,有利於保證賬戶記錄的正確和便於事後檢查。 資產交換的會計分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出資產按照處置資產相同的處理,換入資產按照公允價值入賬。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下面為您介紹什麼是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亦稱「記賬公式」。簡稱「分錄」。它根據復式記賬原理的要求,對每筆經濟業務列出相對應的雙方賬戶及其金額的一種記錄。在登記賬戶前,通過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分錄,能夠清楚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歸類情況,有利於保證賬戶記錄的正確和便於事後檢查。
下面為您介紹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相關知識: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其特徵如下: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交易對象主要是非貨幣性資產;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交換的行為;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但有時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
Ⅳ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收到的補價,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錯。
解析:
以公允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公允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公允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以賬面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賬面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涉及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賬面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雙方不確認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計算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Ⅵ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要分兩種情況:1、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2、以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其兩種情況都分為:1.不涉及補價的 。2. 涉及補價的。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
1)不涉及補價的:
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2)涉及補價的:
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以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
1)不涉及補價的:
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涉及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
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雙方不確認損益;
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計算當期損益。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股票的會計處理擴展閱讀:
如何選擇公允價值計量還是賬面價值計量: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了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兩種計量基礎和交換所產生損益的確認原則: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Ⅶ 求下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分錄
甲公司會計處理:
借:固定資產—辦公設備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80
公允價值變動 10
銀行存款 34
投資收益 10
乙公司會計處理: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200
銀行存款 34
貸:固定資產清理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
借:固定資產清理 30 (200-170=30)
貸: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