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公司持有A,B,C三種股票組成的證券組合,三種股票所佔比重分別為40%,30%和30%,其β系數為1.2、1.0和0.8,
該證券組合的β系數=40%*1.2+30%*1+30%*0.8=1.02,該證券組合的必要報酬率=8%+10%*1.02=18.2%
拓展資料
一、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二、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只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三、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國家可通過控制多數股權的方式,用同樣的資金控制更多的資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
四、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l)不可償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於公司存續的期限。
(2)參與性。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
(3)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從實踐中看,只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4)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人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人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以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資1000美元買人該公司股票,到1994年7月便能以11554美元的市場價格賣出,賺取10倍多的利潤。在通貨膨脹時,股票價格會隨著公司原有資產重置價格上升而上漲,從而避免了資產貶值。股票通常被視為在高通貨膨脹期間可優先選擇的投資對象。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可流通股數越多,成交量越大,價格對成交量越不敏感(價格不會隨著成交量一同變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潛力的判斷。
那些在流通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股價不斷上漲的行業和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不斷吸收大量資本進人生產經營活動,收到了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股票在交易市場上作為交易對象,同商品一樣,有自己的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由於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例如,稱雄於世界計算機產業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當其業績不凡時,每股價格曾高達170美元,但在其地位遭到挑戰,出現經營失策而招致虧損時,股價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時機地在高價位買進該股,就會導致嚴重損失。
B. 計算資產組合的β系數、必要收益率
投資組合的beta值等於被組合各項資產beta系數的加權平均數。
βp=∑(βi)(Wi)=40%*0.7+10%*1.1+50%*1.7=1.24
組合必要收益率E(Rp)=Rf+[E(Rm)-Rf]*βp =3%+(12%-3%)*1.24=14.16%
(2)某資產組合中有三隻股票有關信息如表擴展閱讀:
資產組合理論,亦稱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券組合理論或投資分散理論。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主要是針對化解投資風險的可能性而提出的一個理論。
資產組合理論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哈里_馬科維茨於 1952年創立的,他認為最佳投資組合應當是具有風險厭惡特徵的投資者的無差異曲線和資產的有效邊界線的交點。
馬克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基本假設為:
(1)投資者是風險規避的,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
(2)投資者根據收益率的期望值與方差來選擇投資組合;
(3)所有投資者處於同一單期投資期。馬克維茨提出了以期望收益及其方差(E,δ2)確定有效投資組合。
馬克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基本思路是:
(1)投資者確定投資組合中合適的資產;
(2)分析這些資產在持有期間的預期收益和風險;
(3)建立可供選擇的證券有效集;
(4)結合具體的投資目標,最終確定最優證券組合。
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分析
1、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的計算(加權平均)
2、相關系數等於1,-1代表的意義以及此時的兩資產組合的標准離差。另外掌握相關系數的不同取值表示什麼含義,能否分散風險。
3、多項資產組合的風險當資產的個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資產組合的風險程度將趨於平穩,這時資產組合風險的降低將非常緩慢直至不再降低。所以在風險分散的過程中,不應當過分誇大資產多樣性和資產個數。
(1)非系統風險,又被稱為企業特有風險或可分散風險,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組合來消除掉的風險;
(2)系統風險,又被稱為市場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不能通過資產組合來消除的風險。這部分風險是由那些影響整個市場的風險因素所引起的,包括: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稅制改革、企業會計准則改革、世界能源狀況、政治因素。可以通過系統風險系數來衡量。
C. 【練習】已知三隻股票,要求分別計算股票a和b、a和c以及b和c,三種組合的收益和
由題可知三隻股票a和b、a和c以及b和c,三種組合的收益和
所以Ra=4%+1.2*(16%-4%)=18.4%Rb=4%+1.9*(16%-4%)=26.8%Rc=4%+2*(16%-4%)=28%R=18.4%*20%+26.8%*45%+28%*35%=25.54%
拓展資料:
股票的特點有:
1.收益性,投資於股票可能得到的收益。收益又分成兩類,第一類來自股份公司,第二類來自股票流通。
2.風險性,證券投資風險是指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
3.流動性,指股票持有人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市場的實際變動情況,靈活地轉讓股票以換取現金。
4.永久性,投資者購買了股票就不能退股,股票是一種無期限的法律憑證。
5.參與性,股票持有者是股份公司的股東,可以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基本方式是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通過選舉公司董事來實現其參與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股票的作用有:
1.籌集資金:
對於.上市企業來說,發行股票可以把社會,上閑置的分散資金收集形成一個巨大的生產資本,滿足生產所需的大額經費。
2.分散投資風險: .
企業通過股市獲得的資金可以進行技術創新或前景不太明朗的項目,這樣即便投資失敗,企業的投資風險會降到最低。
3.實現資本增值:
上市企業會把資產劃分為一個個等額股本來交易,這樣一旦市場看好,就會提升發行股價,進而實現企業總股本的大幅增值。
4.進行廣告宣傳:
上市企業發行股票,不僅可以在股票市場得到-定的曝光率,還可在整個社會,上形成一種無形的企業信譽,畢竟上市公司在人們心中都是可靠的大企業。
D. 某投資組合僅由A、B、C三隻股票構成,其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根據每隻股票的價值算出期初權重,A=30*200,以此類推。
計算每種情況下每隻股票的收益率,例如A股票繁榮時的收益率為(34.5-30)/30=0.15.
根據計算出的收益率計算每隻股票的期望收益率等於收益率乘以概率,然後組合的收益率就是每隻股票的權重乘以每隻股票的期望收益率。
在Excel中,根據數據計算每隻股票的方差,協方差矩陣。
組合方差就是每隻股票權重的平方乘以方差+2*每兩支股票的權重乘以兩只股票的協方差。
組合標准差就是方差開方。可計算得出結果
E. 某投資者擁有一個3種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3種股票的市值均為300萬,投資組合的總價值為900萬元。假定這三
一定能夠賺到 年獲利300%左右。
F. 大家好 可以幫忙算到計算題嗎
βp=40% x 0.7 + 10% x 1.1 + 50% x 1.7= 0.28+0.11+0.85=1.24
必要收益率E(Rp)=3%+1.24x(12%-3%)=0.1416=14.16%
我也正在學習財務通論的知識,可以加我哈
G. 某公司持有A、B、C三種股票構成的證券組合
首先算出每隻股票的平均收益率 公式 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貝塔系數*風險溢價
這里 風險溢價為14%-10%=4% 貝塔系數分別是2.1,1.0,.0.5 無風險收益率為10%
所以三隻股票的期望收益分別為18.4%,14%,12%。
其次組合的期望收益為三隻股票期望收益的加權平均,
即 組合期望收益=18.4%*50%+14%*40%+12%*10%=9.2%+5.6%+1.2%=16%
H. 某人投資三隻股票,組成一證券組合,三種股票在不同時期獲得收益的情況見下表,求解
這個題目很好解答,直接用EXCEL表計算,把數據填寫進去。最高收益率就是分別是25%,16.5%和10%,
I. 已知無風險收益率為3%,市場平均收益率為12%,某組合投資由三股票A、B、C組成,有關數據如下:
公式:某證券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貝塔系數*(市場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
根據題意可得,
A股票預期收益率=3%+1.8*(12%-3%)=19.2%
B股票預期收益率=3%+1*(12%-3%)=12%
C股票預期收益率=3%-1.2*(12%-3%)=-7.8%
該組合的貝塔系數=1.8*60%+1*30%-1.2*10%=1.26
該組合的預期收益率=3%+1.26*(12%-3%)=14.34%
拓展資料:
預期收益率也稱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資產未來可實現的收益率。對於無風險收益率,一般是以政府短期債券的年利率為基礎的。
在衡量市場風險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大多數公司採用的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其假設是盡管分散投資對降低公司的特有風險有好處,但大部分投資者仍然將他們的資產集中在有限的幾項資產上。
必要報酬率(Required Return):是指准確反映期望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報酬。
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人們願意進行投資(購買資產)所必需賺得的最低報酬率。估計這一報酬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建立在機會成本的概念上:必要報酬率是同等風險的其他備選方案的報酬率,如同等風險的金融證券。
必要報酬率與票面利率、實際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不是同一層次的概念。在發行債券時,票面利率是根據等風險投資的必要報 酬率確定的;必要報酬率是投資人對於等風險投資所要求的收益率,它是准確反映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報酬,也稱為人們願意進行投資所必需賺得的最低收益率,在 完全有效的市場中,證券的期望收益率就是它的必要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和必要報酬率的區別:
預期報酬率,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資產未來可能實現的收益率。
預期報酬率=∑Pi×Ri 。
必要報酬率,也稱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必要報酬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
預期收益率和必要報酬率的聯系:
必要報酬率=最低報酬率,計算證券的「價值」時用他們作折現率。「預期報酬率」指的是投資後預期會獲得的收益率,預期報酬率是根據證券的市場「價格」計算得出的。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市場價格=證券的價值,此時,三者的數值相同。
若指出市場是均衡的,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框架下,預期報酬率=必要報酬率=Rf+β×(Rm-Rf)。
J. 某公司持有甲乙丙三終股票構成的證券組合,三種股票的系數分別是2.0、1.3和0.7,他們的投資額分別是60萬、
不知道有沒有算錯哈
(1)用CAPM:
R=無風險利率+系數*(市場收益-無風險利率)
算出每個股票的收益:
甲
:
R=0.05+
2(0.1-0.05)=0.15
乙:
R=0.05+1.3(0.1-.0.05)
=
0.115
丙:R=0.05+0.7(0.1-0.05)=0.085
組合的收益率就是按權重來算吧
(6/10)
*0.15
+(3/10)*0.115+(1/10)*0.085=0.133
(2)預期收益率只是把權重換一下(1/10)
*0.15
+(3/10)*0.115+(6/10)*0.085=0.1005
風險收益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