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股票的市值會遠遠高其凈資產
為什麼股票的市值會遠遠高其凈資產?
多數新手總是盯著強勢股看,卻忽略了大盤的因素,也不去思考強勢股為什麼會強勢,是單日強勢還是階段持續強勢,在買入賣出的時候仔細思考過,而不是匆忙下決定,盤後回顧看看操作判斷是否正確,有什麼可以總結的地方,如果錯了需要及時的修正,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天天都應該堅持復盤,然而認識到問題所在並且採取應對措施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一直重復同樣的錯誤就沒有價值了。
先上一張復盤的思維導圖,再來學習其方法。
股票復盤的作用是什麼
復盤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交易總結、策略修正、選擇新標的。
交易總結:每筆交易進出場依據的合理性,是否與策略一致。有沒有盲目操作的部分。進出場位置的選擇是否合理。每日盤面變化的總結,有沒有超預期的異動,觀察異動是否對形態造成明顯影響等等。
策略修正:驗證策略是否與行情發展表現一致,有沒有主觀因素干擾。如果策略與行情發展不一致了,分析行情變化是質變,還是短期異動,並調整策略。
選擇新標的:翻一遍股票,把符合自己模式的票加到自選股,去除掉自選股里走壞的票。
當然復盤最大的作用是「市場會獎勵你的勤奮」。盡管復盤對投資者把握市場脈搏非常重要,仍有很多朋友並未深刻理解其含義。所謂知易行難,得到市場最終獎賞的往往是做到知行合一的投資者。
良好的盤感是投資股票的必備條件,盤感須要訓練,通過訓練,大多數人會提高。如何訓練盤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保持每天復盤,並按自己的選股辦法選出目的個股。復盤的重點在閱讀所有個股走勢,副業才是找目的股。在復盤進程中選出的個股,既符合本身的選股方式,又與目前的市場熱門具有共性,有板塊、行業的聯動,後市走強的概率才高。復盤後你會從個股的趨同性發現大盤的趨勢,從個股的趨同性發現板塊。
2.對當天漲幅、跌幅在前的個股再一次認真閱讀,找出個股走強(走弱)的原因,發現你以為的買入(賣出)信號。對符合買入條件的個股,可進入你的備選股票池並予以跟蹤。
3.實盤中更要做到跟蹤你的目的股的實時走勢,明白了解其當日開、收、最高、最低的具體含義,以及盤中的主力的上拉、拋售、護盤等實際情形,了解量價關系是否正常等。
4.條件反射訓練。找出一些經典底部啟動個股的走勢,不斷的刺激自己的大腦。
5.訓練自己每日快速閱讀動態大盤情況。
6.最核心的是有一套合適自己的操作方式。辦法又來自上面的這些訓練。
❷ 為什麼一個公司有時選擇股票股利而不是現金股利
因為分股不要錢,只是數字游戲,又能給普通股民以炒作的理由,所以有很多公司選擇股票股利
據說在西方國家,一個公司要這樣的股票股利,根本就不需要類似證監會的機構批准,只需要公司股東大會確認,然後報交易所到時候除權就是。其目的往往只是因為公司認為股價太高,有必要分股來降低股價而已:一個現實的例子是巴菲特的公司,他們不分紅不分股,公司股價達十萬美元以上,普通投資者想投資,門都沒有
❸ 為什麼有的股票每股現金流量比每股凈資產高
說明企業獲利能力高,不說明其他
在中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第十一條指出:「現金流量是反應企業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報表。現金流量應當按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項活動的現金流出類分項列出」。可見「現金流量表」對權責發生制原則下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一個十分有益的補充,它是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過程,它有下面四個層次。
第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充足的現金凈流入,企業才有能力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增加市場佔有的份額,開發新產品並改變產品結構,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一般講該指標越大越好。
第二,凈利潤現金含量:是指生產經營中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該指標也越大越好,表明銷售回款能力較強,成本費用底,財務壓力小。
第三,主營收入現金含量:指銷售產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該比值越大越好,表明企業的產品、勞務暢銷、市場佔有率高。
第四,每股現金流量:指本期現金凈流量與股本總額的比值,如該比值為正數且較大時,派發的現金紅利的期望值就越大,若為負值派發的紅利的壓力就較大。
通常現金流量的計算不涉及權責發生制,會計假設就是幾乎造不了假,若硬要造假也容易被發現。比如虛假的合同能簽出利潤,但簽不出現金流量。有些上市公司在以關聯交易操作利潤時,往往也會在現金流量方面暴露有利潤而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所以利用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去分析公司的獲利能力,比每股盈利更如客觀,有其特有的准確性。可以說現金流量表就是企業獲利能力的質量指標。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反應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流通在外普通股數量的比值。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流通在外普通股數量
❹ 每股現金流高於股價是為什麼,意味著什麼
每股現金流高於股價好嗎,為什麼有的股票每股現金流會高於股價,每股現金流高於股價意味著什麼呢?這些投資者都清楚嗎?不清楚的投資者能夠看下下面所介紹的。
每股現金流是負數時,那意味著公司發生了很多的應收金錢、公司支付困難,要靠舉債或擴股保持支付或許企業只有現金投入,沒有資金回籠。每股現金流是公司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凈現金流量減去優先股股利與流轉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率。
計算公式是:每股現金流=(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凈現金流量-優先股股利)/流轉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一般情況下,在短期來看,每股現金流比每股盈餘更能夠顯現從事本錢性支出及支付股利的才能。每股現金流轉常比每股盈餘要高,這是由於公司正常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凈現金流量還會包含一些從贏利中扣除出去但又不影響現金流出的費用調整項目,如折舊費等。當然每股現金流也有可能低於每股盈餘。
一家公司每股現金流越高,闡明這家公司每股普通股在一個會計年度內所賺得現金流越多;反之,則表明每股普通股所賺得現金流越少。盡管每股現金流在短期內比每股盈餘更能夠顯現公司在本錢性支出與支付股利方面的才能,但每股現金流決不能用來替代每股盈餘作為公司盈餘才能主要指標的效果。
❺ 為什麼說股票價值取決於現金流入的時間和風險(企業價值最大化)
「股票價值取決於現金流入的時間和風險」這種說法太學究化了,一般人都被這些高深的書獃子話搞迷糊了。說土點就是企業雖然賣了產品,表面上看賺了錢,但是很多銷售都是賒帳的,或者企業想生存必須年年增加巨量資金擴張規模,這種賺錢實質上等於沒賺,而且還有巨大的經營風險。名義上賺了這么多,卻一分錢不能花。特別對於投資股票的人,真正賺的錢是能拿到手裡能消費的錢。這點很關鍵。
如果您還不好理解,看看您家門口的小飯店,可能很多就是因為客人賒帳,最終自己的資金周轉不過來,撐不下去了,關門了事。一般來說,只要企業能銷售成功並能有現金回收回來,這樣的企業再艱難都能撐下去。
想得到能消費的錢,那就必須要求企業在銷售完成後,真正有大量現金流回企業。既然投資企業主要考慮的現金流,當然現金流入企業的時間越慢,資金是有成本的,時間越長,付出的時間成本越高,當然要降低企業的估值了。同理,現金流入企業的風險越大,意味這些錢壞帳的可能性越大,當然風險越大,企業的估值越低了。
很好理解的。文字所限,簡單聊聊,不展開說了。
❻ 為什麼股票會有漲跌,股票漲與跌的根源是什麼
股票有漲有跌這是自然規律,但很多人始終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之下股票會漲,什麼情況之下股票又會跌,股票漲跌最基本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關於股票的漲跌問題,相信很多散戶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弄清楚,股票為什麼有漲跌,什麼情況之下會漲跌,漲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股票漲跌的最基本的根源是什麼?
其實股票漲跌基本原因就是“資金”,股票不管漲跌背後都是靠資金推動的,股票的漲跌都是離不開資金。
舉例子2
我手中有某隻股票大量籌碼,我想把這只股票變現賣出,不看好這只股票了。這個時候只要誰願意買這只股票,我就賣,直到把這只股票壓到跌停板為止,見錢就賣股份的道理。
綜合以上三個問題得知,股票漲跌背後的根源是資金,資金是推動股票漲跌的真正根源。當買入的資金大於賣出的資金股票會漲,當賣出的資金大於買入的資金股票會跌,這就是股票漲跌的神奇之處。
❼ 在我國,為什麼現金股利對股價的利好效應遠遠不如股票股利
一、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比較
(一)股利支付形式不同
現金股利是公司以現金資產來支付股東股利的股利支付方式,是公司進行股利分配最常用的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用無償增發新股的方式代替貨幣資金,按股東股份的比例分發給股東作為股息的股利支付方式。
(二)適用條件不同
現金股利只有在公司有足夠多的累計盈餘以保證再投資的資金需求,並有足夠的現金用於股利支付的情況下才適宜發放。股票股利只要在符合股利分配條件的情況下,即公司不管是否實際收到現金,只要賬上可以盈利,就可以發放。
(三)對投資者的影響不同
現金股利最容易被投資者所接受。遠期收到的股利對投資者來說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現金股利的發放可以消除股東對未來收入不確定性的疑慮,增強他們對公司的信心,更加支持公司的發展與壯大股票股利並不直接增加股東財富,但是利用稅法對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不同徵收方式,可以達到避稅和提高流通股股東實際收益的目的。我國現行稅法中對資本利得稅不予徵收,給股東帶來節稅好處。如果公司在發放股票股利後同時發放現金股利,股東就會因為所持股份數量的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現金股東也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將股票變現,以獲得更高的實際收益,滿足自身需求,並可以滋生獲得意外收入的滿意情緒
(四)對公司的影響不同
根據信號傳遞理論,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現金股利可以向市場傳遞這樣的信息:公司過去一個經營周期經營良好,能產生豐富的現金流,滿足投資項目需求並足以支付現金;公司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經營充滿信心,並顯示了其良好的經營決策和管理能力;公司管理層對投資者的負責態度。股票股利則會被認為是公司資金周轉不靈的徵兆,從而降低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引起股票下跌。但是,在我國,股票股利也可能向投資者傳遞這樣一種信息:公司有新的投資項目需要留存現金,以滿足長期發展的要求;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及光明前景。這樣就會增強投資者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起到穩定股價甚至提高股價的作用。此外,現金股利的支付會減少管理層可供支配的自由現金流量,對管理層造成經營上的壓力,以避免其因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損害股東利益的行為,從而降低代理成本。
(五)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同
較多的派發現金股利,就使得公司減少了內部融資,而不得不進入資本市場尋求外部融資,從而便於接受資本市場的有效監督,達到減少代理成本的目的經常通過金融市場籌集資金的公司更可能按照投資者利益進行決策。發放股票股利,公司便利用了內源融資的低成本優勢,同時債權人也希望公司將現金留存,以增強後續發展和盈利能力,從而獲得債務償還的良好保證。
二、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選擇
(一)美國上市公司的選擇
1.以高支付率的現金股利為主
美國公司將每年盈餘的大部分用於向投資者派現,主要原因是美國公司股權結構長期以來具有分散化的特點,使得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存在較嚴重的代理問題,代理成本較高於是投資者對紅利十分偏好,同時對股價的漲跌也十分敏感。出於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穩定增長和公司股價穩定性的考慮,公司管理層不得不採用較高的現金股利支付形式。一家公司支付現金股利的數量和這種支付的穩定程度,成為衡量該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和成長性的重要標志。
2.股票股利不受青睞
美國上市公司並不經常採取發放股票股利作為股利分配方式,他們把高比例的送紅股認做股票分割,而不認為是對股東的回報。紐約證券交易所規定,當用累積盈利向現有股東派發股票的數量不超過現發行在外股票數量的25%時,稱為股票股利;超過25%時,稱為股票分割。將這一規定描述成我國投資者熟悉的表達方式就是:法律允許上市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最高比例是l0送2.5。而美國對於25%以下的股票股利採用市價法,高於25%採用面值法;這種會計處理方法就對上市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只有在具備較高的盈利能力、有較多未分配利潤時,上市公司才可能具備高比例送股的能力。因此美國上市公司較少採用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
(二)我國上市公司的選擇
1.2000年以前:多股票股利,少現金股利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主要表現為」三多一少」一股票股利多、轉增股本多、不分配多、現金股利少。這與美國股利分配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比較中美差異,主要原因在股權結構上。與美國股票市場全流通的情況不同,我國有著獨特的股權分置問題。20世紀90年代我國上市公司主要是國有企業通過改制,將一些好的企業包裝上市。在當時高達70%以上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情況下,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定價機制嚴重不對等:非流通股的價格是按每股凈資產來計量,而流通股的價值則是按市價來計量而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使大股東沒有必要擔心控制權問題,其高度關注的是如何實現股本擴張和將來的再籌資機會,而可能忽視上市公司的真實業績的增長。在迎合中小股東的投資偏好又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多送股,多轉增,少派現的方式。
2.2000年後:現金股利比例增長,象徵性分紅出現
為了改善上市公司不分配現金股利的狀況,證監會2001年在《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和《關於做好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工作的通知》中,把分紅派息作為上市公司再籌資的必要條件。自此之後,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證監會只是將分紅與再融資掛鉤起來,卻沒有規定發放現金股利的比例,於是很多上市公司只是象徵性地分紅以達到再融資的目的。這樣一來,強制性的分紅政策並未從實質上改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狀況,反而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的選擇起到了一定的限制對於處於高速成長期的公司,由於良好的投資項目需要留存現金,並且同時需要再融資的時候,管理層在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的選擇上便面臨難題。除了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區別影響公司管理層做出不同的股利分配決策外,影響我國股利分配現狀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1)公司治理不完善在英美法系的國家中,較為徹底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得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是管理層與外部分散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解決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派發現金股利,減少管理層可供支配的自由現金流,避免其做出損害股東利益的行為,從而降低代理成本。而大陸法系下的我國,結構上安排了國有股、法人股和社會公眾股,存在嚴重的」一股獨大」和股權分置問題。馮根福(2004)認為,在以股權相對集中為主要特徵的上市公司,實際上存在著雙重委託代理問題:一種是大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委託代理問題,一種是中小股東與其代理人之間的委託代理問題。在股權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呈現出大股東強而經營者弱的特徵,可以有效減少大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代理成本;但由於中小股東分散持股,大股東實際成為了中小股東的代理人①。大股東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憑借實際控制權就很可能做出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2)股東非理性投資。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尚未成熟,現金股利的號傳遞作用沒有十分明顯地發揮出來,市場往往對派現作出不明智的反應。而投資者投機心理嚴重,他們對於股票價格走勢的關心甚至多於對公司經營狀況的關心,這就導致投資者非理性投資。而不完善的資本市場又使投資者的這一願望得以實現。
3.股權分置改革後的變化
股權結構是影響我國股利分配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起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我國股利分配狀況得到了一定改善。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2006年、2007年派發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合計數分別為l56家、173家、353家,所佔比例分別為1341%、1408%、2244%,較歷史情況下降顯著,並且比例不高;派發現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合計數為615家、685家、785家,所佔比例分別為5288%、5574%、4990%,接近或超過一半,上升勢頭明顯。由此看出,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進行,對上市公司分紅派現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作用。由於可全流通後,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不平等的定價機制消除,全部按市場價格來計算,業績好的公司將在市場上受到追捧,而業績差甚至虧損的公司將會受到拋棄。這樣有利於使上市公司更加註意提高公司業績,將公司做強做大,維護公司的良好形象,重視對投資者的回報。
三、關於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選擇的思考與建議
股利分配方式的選擇受到來自公司治理結構、投資者偏好和資本市場成熟度三方面因素的影響,現分別從這三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以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現狀得到改善提供幫助。
(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使得控股大股東的股份也成為流通股,可以在二級市場上獲得資本利得,有助於股權的分散化,有利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從而提升我國上市公司分紅派現的傾向。但也應看到,我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有的是國有股和法人股,遠遠超過其他股東,股權分置改革後仍處於控股地位,甚至是絕對控股地位,對公司控制仍然很強,這就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股利政策傾向,也不能從根本上抑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利益侵佔的行為。因此,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內部治理與外部法理的制度規范,對控股股東與經理人進行嚴格監控,降低代理成本,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二)轉變投資者投資理念,引導理性投資
我國投資者重投機、輕現金回報的投資理念,成為上市公司採取合理股利政策的障礙。只有在股價與公司業績和股利分配方式密切相關,大多數投資者更關注股利回報時,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投機行為才能減少,從而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要通過加強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培養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使得投資者真正關註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抑制股市的過度投機,並促使公司管理層制定出合理的股利政策。
(三)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資本市場走向成熟
由於我國資本市場還不成熟,市場上缺少投資者的回報機制,上市公司對股東回報的意識淡薄,需要依靠帶有強制約束力的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為,使回報投資者成為上市公司的自覺行為通過修改和完善《公司法》有關股利分配的相關規定,使法規更具嚴密性與可操作性,加強對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股利分配請求權的保護,規范公司股利分配行為。通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強化對公司行為的外部制約機制。通過借鑒美國對股票股利的會計處理方法,改革我國的會計處理方法,引導上市公司正確的股利分配觀念。通過借鑒美國稅收政策,修改和完善我國所得稅稅法,合理調整現金股利利得和資本利得的稅率,避免重復課稅,改變股東不理性的股利偏好,從而促進資本市場走向成熟。
❽ 公司為什麼願意提供高於現金的回報股票
題主是否想詢問公司為什麼願意提供高於現金的回購股票?有以下集中原因:
1、穩定公司股價,維護公司形象。公司進行股份回購是由於公司管理層認為股價遠遠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希望通過股份回購將公司價值被嚴重低估這一信息傳遞給市場,從而穩定股價,增強投資者信心。這是公司為什麼要回購股票關鍵目的。
2、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當公司可支配的現金流大大高於公司投入項目所需的現金流時,公司可以用富裕的現金流回購部分股份,從而增加每股盈利水平,提高凈資產收益率,減輕公司盈利指標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股份回購也是公司主動進行的一種投資理財行為。
3、作為實行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如公司實施管理層或者員工股票期權計劃,直接發行新股會稀釋原有股東權益,而通過回購股份再將該股份賦予員工則既滿足了員工的持股需求,又不影響原有股東的權益。
4、股份回購使公司股價上升。相當於以一種特別股利來回報股東,但股東無需繳納現金紅利稅,這是公司為什麼要回購股票的重要原因。
5、是上市公司進行反收購的有效工具。股份回購將導致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減少,潛在的敵意收購人可從市場上購買的股份相應減少,沒有足夠多的股票對抗原來的大股東,從而大大減小了公司被敵意收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