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中國,個人有50萬現金閑錢的人有多少人
目前有多少人會有50萬現金?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所謂現金就是隨時可以支配的錢,比如現鈔、銀行活期存款,貨幣基金等這些流動性很好的理財產品。
我相信目前我國有50萬以上可投資資產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擁有50萬現金的人並不會很多,因為即便有些人有錢,他們也會拿去理財,所以來討論目前我國有50萬可投資資產以上的人數有多少會更有意義。
至於目前我國有多少人有50萬以上的可投資資產,我們可以參考幾項數據來大概推斷一下。
第一、擁有50萬存款以上人數。
2015年我國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而在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之前,央行在全國范圍做了一個調查報告,根據當時央行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我國99.63%的存款用戶存款余額小於50萬,就是說在2015年的時候,只有0.37%的人存款余額大於50萬。
2015年的時候,就算全國有12億個人在銀行有開設有存款賬戶,按照0.37%的比例計算,真正存款余額大於50萬的用戶數量也只不過是450萬左右。
不過從2015年到2020年已經有5年時間,在5年時間裡面我國居民的存款有了大幅的增長,但即便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截止目前真正擁有50萬存款以上的人數也不會超過600萬。
但是存款並不完全等於可投資資產,就目前我國家庭資產的結構來看,存款所佔的比例相對來說並不是很大。
從這個數據報告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我國城市家庭的戶均可投資資產達到了50.7萬元,如果按照年均7%左右的增速來計算,截止2020年我國城市家庭戶均可投資資產至少達到60萬以上。
而截至目前,我國的城鎮人口大概是在8.5億左右,如果按照每個家庭平均4個人口計算,那麼城鎮家庭數量大概是在2.1億個,如果參考28法則,那麼20%的家庭可投資資產應該要在平均水平之上,相當於至少有4000萬個城市家庭的可投資資產在60萬以上,即便採取保守的數據推算,就按照10%來,那麼至少也有2000萬個城市家庭可投資資產在60萬以上。
如果把這一數據放寬到全國城鎮所有家庭,再將可投資資產縮小到50萬,那我認為保守估計目前全國至少有3000萬以上的家庭可投資資產可以達到50萬以上。相當於全國擁有50萬以上可投資資產的家庭佔全國的比例大概是在7.5%左右,這意味著每100個家庭當中就有7.5個家庭的可投資資產在50萬以上。
❷ A股市場炒股資產50萬以上只佔3%,為什麼那麼多窮人愛炒股
窮人愛炒股的真正原因就是想要從股市賺錢,脫離窮人生活,提高生活質量,能過上富人的生活。
當然並非窮人愛炒股,就是富人也是愛炒股,誰會嫌錢多嗎?窮人想賺錢,富人想賺更多的錢,這是大家的目的,窮人愛炒股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原因一:因為窮人本身就沒多少錢,進來股市炒股的最大目的就是想要用自己的本金賺更多的錢。
綜合以上分析得知,A股市場這么多50萬資金以內的窮人炒股,真正原因是想賺錢,不知道投資什麼,更是被股市高收益誘惑進來股市的等因素。
股市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大部分窮人進來炒股都是虧錢的,股市成為窮人的收割機,反而成為富人的提款機,這就是現實中的股票市場,投資股票一定要細水長流,用長遠的眼光去投資。
❸ 存款超過50萬的人大概有多少,都是些什麼人
50萬對於現在的人來講,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畢竟現在隨便一套房子隨隨便便都要百來萬了,如果是一線城市幾百萬的房子更屬於是正常水平,50萬在一線城市連首付都不夠,所以50萬要是跟房價相比真的一點都不多。但是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在大家普遍收入都在3000-5000元之間徘徊時,50萬又相當於這些工薪階層不吃不喝10年時間才可能存得到,如果扣除掉吃喝,沒個15到20年時間,絕大多數人是很難存到50萬的,所以從工薪階層的收入水平來看,50萬存款又挺多的。
綜上所述,全國存款超過50萬的人應該不會超過3000萬,相對於14億人口來講真的不算多,如果有50萬以上的存款,那麼在全國屬於是中產以上水平,但是如果還沒買房的話,只能算是正常人水平。
❹ 國內年收入超過50萬大概有多少人,主要是做什麼行業的
年收入有50萬的人有多少?
這個目前並沒有一個官方的統計數據,但是我認為年收入50萬元的人在銀行有個50萬元存款的應該不算什麼難事?那這銀行有50萬元存款的人多不?其實並不多。
按照2015年《存款保險條例》推出之前的數據顯示,在我國有50萬元存款的人,僅有佔比0.37%的賬戶。
總結
在中國年入50萬元不容易,特別是稅後年入50萬元,考慮到五險一金及稅收,那麼稅前估計要在七八十萬元。不過在怎麼難,各行各業應該都有能做到年入50萬元的人。
❺ 在股市中,有多少資金算得上是大戶
如果一個人的股票賬戶資金達到50萬以上,已經可以算是大戶了。
提到股票大戶,很多人都簡單理解為擁有較大資金的人,其實真正的股票大戶可不是大家想理解那麼簡單。所謂股票大戶是指那些資金實力雄厚,投資額巨大,交易量驚人,能夠左右行情,控制股市情況的投資者。按照這個定義來看,沒有個1000萬以上的資金你根本算不上股票大戶。比如目前A股總共有4700家上市公司左右,最近幾天兩市的平均成交額大約是10,000億左右,平均到每家上市公司的成交額可以達到2.13億元左右。
比如在2020年6月份的時候,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曾經披露過一項數據,截至2020年6月,當時A股的散戶總共是1.67億,持有上市公司市值13.0萬億元,佔比總市值的比例達到28.64%。其中股票賬戶金額達到50萬以上的散戶投資者佔比不到4%。
而截止3月18日上交所總市值是46.77萬億,深交所總市值是34.14萬億。相當於目前A股的總市值大約是81萬億左右,如果按照散戶持有的市值達到28.5%左右計算,這意味著散戶目前持有A股的市值大約是23萬億。
另外截止2022年2月末,A股散戶投資者總共是19967萬人,如此算來,A股散戶人均股票市值大約是11.56萬元。而且不出意外,目前擁有50萬股票資金的散戶比例仍然有可能低於5%。綜合各項數據之後,如果一個人的股票賬戶資金達到50萬以上,已經可以算是大戶了。
❻ 目前國內有房有車又有50萬元以上銀行存款的人有多少都是哪些人
有房有車的人很多,有50萬資產以上的人也很多,但是有房有車又有50萬銀行存款的我認為不超過600萬人。
目前我國有房子(商品房產權)的人數大概是4億人左右
大家不要覺得我國商品房數量很多,從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2000年到2018年我國新建商品房面積總共是140.44億平米,這裡麵包含普通住宅、別墅、商品房等住房類型。如果按照戶均80平米計算,實際有1.94億萬套商品。如果把2000年之前的房子也計算在內,全國大概有3億套商品房左右,也就說有3億人有商品房。
看到這個數據大家是不是很驚訝?這個跟大家所認識的貌似差距太大,但是也沒有什麼奇怪的,雖然目前我過有錢人很多,但是大部分的財富並不表現在銀行存款上,而是表現在房產、股票、公司股權、債券等其他有價證券上。很多有錢人並不會把大量的存款放在銀行。
所以綜合算下來之後,我國有房有車,又有50萬以上銀行存款的人應該在600萬左右。
有房有車又有50萬銀行存款的都是些什麼人呢?
這個人各行各業都有,但總體來說可以參考600萬以上資產的分布來看:
1、企業主 60%
企業的擁有者,這部分人佔到60%,比上年增加5個百分點。企業資產占其所有資產的65%,他們擁有150萬的可投資資產(現金及部分有價證券),20萬以上的車和價值180萬以上的住房。
2、金領 20%
金領主要包括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高層人士,他們擁有公司股份、高昂的年薪、分紅等來保證穩定的高收入。這部分人佔20%,和上年一樣。他們財富中現金及有價證券部分佔20%,他們擁有500萬以上的自住房產,價值50萬以上的汽車。
3、炒房者 10%
炒房者主要指投資房地產,擁有數套房產的財富人士。這部分人佔10%,比上年減少5個百分點。房產投資佔到他們總財富的85%,現金及有價證券佔比3%。
4、職業股民 10%
他們是從事股票、期貨等金融投資的專業人士。現金及股票佔到其總財富的30%。職業股民平均擁有450萬以上自住房產,200萬以上投資性房產和價值50萬以上的汽車。
❼ 中國股民大概有多少人呢
中國股民大概有1.45億人。在2018年的統計中,A股的投資者規模在不斷擴大,已開立A股賬戶的自然人投資者數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45億。也就是說相對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每10個人里就有一個人參與了股票市場的交易。
中國股市中,股民大概有一億多,但專業股民的數量沒有公布。而且專業的股民和普通股民的界限比較模糊,所以也比較難以統計,所以專業股民數量未知。
拓展資料:
大部分的個人投資者的特徵
1)不同周期里持股的時間不同
在熊市的周期之中,大部分的散戶都是死扛到底,面對巨大虧損不懂得止損;而大部分的機構和牛散則是會控制倉位,以至於清倉等待!
而在牛市的周期之中,個人投資者平均持股期限僅為39.1天,遠低於機構投資者的190.3天。
2)交易的頻率
從交易的頻率來看,市場上大部分的散戶年換手率可以高到7-10倍;
而一個基金經理人的年換手率則是3-5倍;
一個牛散的年換手率為1-3年;
巴菲特的年換手率僅為0.3倍。
3)資金持有量,以及獲利比例
從資產的收益情況來看,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我們發現資產大於50萬,甚至100萬的投資者和機構獲利的概率較高;
而資金小於50萬的投資者獲利的比重相對較低;
對於那些小於10萬元散戶投資者收益率最低的。
A股市場與美國的股票市場相比,差異在哪裡?
一
A股的機構投資者市值佔比只有13%,而美股里機構市值佔比達到了57%!
A股里周期股的市值佔比達到了39%,而美股里周期股的市值僅僅達到了19%;
A股里消費股的市值佔比達到了26%,而美股里的消費股市值則是達到了35%;
A股里科技股的市值佔比達到了13%,而美股里的科技股市值則是達到了29%;
二
A股之中,基金的規模只有美國的1/10,而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只有美國的1/100;
中國外資持股的比例在A股只有4%,而在美國股市之中則有15%之多;
中國保險類的資金佔比GDP的比重為30%,而在美國里佔比則是高達了194%;
❽ 2021a股50萬以上賬戶有多少
簡單預見,A股賬戶超過50萬的,應該400萬戶左右。按照1:1的比例計算,A股百萬資產賬戶數不超過200萬,相比1.85億開戶數,差不多是百分之一,100個散戶才有一個股票資產過百萬了!」
賬號的含義:賬號是數字時代的代表,就是每個人在特定的項目中所代表自己的一些數字等。
❾ 在中國存款超過50萬的人大概有多少,都是一些什麼人
50萬放在八九十年代算是一筆巨款,畢竟當時萬元戶已經算是有錢人的標准,更何況是50萬。現在的50萬雖然也很多,但已經不是遙不可及了,50萬在一些大型城市可能就是一套房子的首付款,所以50萬到底多不多主要看是在什麼時候,對於八九十年代的人來說,50萬很多,對於現在的人來講,50萬也只能算是一個普通人。
綜上所述,中國當前存款超過50萬的人其實並不算多,可能就只有700萬左右,但是如果深層次的挖掘下去,其實資產超過50萬的人還算是蠻多的。小編想問一下,你的存款有超過50萬嗎?
❿ 有人說剔除房產後真正存款超過50萬的人不足0.37%,你認同嗎,怎麼看
不完全認同!但是問題提的有些「瑕疵」啊,什麼叫做剔除房產後的存款?
房產屬於資產,50萬的存款也屬於資產的一部分,你的意思是剔除所持有房產的資產之後,擁有50萬資產以上的人不足0.37%嗎?
我這里有幾份數據你可以看下
第一、將我國人口以13.83億來計算,這些人中, 存款擁有50萬人民幣以及5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僅僅只有0.3% ,這樣我國人口大概只有415.8萬人的存款超過50萬人民幣的。
而存款擁有100萬人民幣的人數就更加少了,所佔比率僅僅只有0.1%,摺合成人數大概只有138.3萬人。
說明了你所說的存款不足50萬的人群佔比確實非常少,但是這個和剔不剔除房產沒有直接的關系。兩者不矛盾。
但是如果從資產來看的話,剔除房產,其實資產超過50的人群還有不少!
首先,存款50萬的有將近415萬人;
其次,根據2019年科創板開通統計,A股有320萬人開通了科創板;
也就是說,僅僅這兩項加起來,就有735萬人群,佔比0.525%了,所以,根本沒有0.37%那麼少!
在加上前不久,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可投資資產在 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達197萬人,佔比0.14% ,坐擁61萬億人民幣可投資資產。說明了,中國還是有許多除了房產之外的投資佔比,只是房產佔比較大而已。
不過,與中國高凈值人群達197萬人的同時,中國有差不多5.6億人,銀行存款為零,也就是說,每十個中國人中,就有4個人在銀行中沒有存款。
既然沒有存款,那麼錢究竟花在哪裡了呢?或許不是大家不愛存錢了,而是沒有錢來存了。
很多人都用積蓄去買房了,現在買一套房,需要三代人的繼續才能湊足首付,然後還要一起月供,在去庫存之後,一些本來存款就不多的人,可以利用的資金就全部放在了購房上面了,而且每個月還需要再還一部分房貸。
所以,存款少是目前 社會 現象,因為大部分的人不是為了還款,就是用於其他的投資之中。但是和房產沒有必然的聯系。
這個問題前半部分「真正存款超過50萬的人不足0.37%」,我認同!
但是整個問題連起來就有一定矛盾,房產屬於資產,你提問的問題是存款,如果把「存款」改為資產,變為「剔除房產後真正 資產 超過50萬的人不足0.37%。你認同嗎?」
那我的答案是不認同的!因為除了房產,不僅僅只有0.37%的人群資產是超過50萬的!
有兩句話這樣說的 「銀行密碼六位數保護三位數的銀行存款,這是一種悲哀 」「 存款沒有,貸款就有 」這兩句話間接性反映當今 社會 現在有存款的人非常少,反之負債的人更加多。所以想要在銀行存款超過50萬元的就更加少,對於在銀行真正存款超過50萬元的人不足0.37%我是贊同的,下面用數據來分析。
根據2015年頒發的《存款保險條例》調查數據顯示,《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儲戶不超50萬元是有原因的! 因為國內真正在銀行存款有50萬元的人佔比比例在0.37%,而還有99.63%比例的人是低於50萬元 ,所以這個《存款保險條例》當銀行出現破產倒閉之時最高賠償不超50萬元就是這樣來的,已經保障了99.63%儲戶的存款安全。從這個數據可以充分說明,國內真正存款超過50萬元的人佔比不足0.37%的是真實的。
再度根據央行的數據,2018年個人存款調查數據,存款余額為72.44萬億元,按14億總人口計算, 人均存款為51931元。 從這個數據可以說明,如果銀行存款有約5.2萬元的人已經是被平均了,隨著存款超過5.2萬元的人就是比較有錢的人,更何況存款要高達50萬元的話更是寥寥無幾,覺大部分的人在銀行存款是達不到50萬元的。
另外再度分析一下當前 社會 的錢都去哪裡了呢?
當前 社會 賺錢難,存錢就更加難了,而當前隨著大家的生活壓力太大,房價居高不下,銀行存款利率太低等各種因素影響之下。
國內不管是個人資產還是家庭資產都是以房產為主,而真正有存款的個人或者家庭非常少。根據關於城市家庭數據顯示,城市家庭平均資產為161.7萬元,其中77.7%的都是家庭資產,而真正存款資產的不足10%,其餘類似股票、基金、理財產品等等資產的佔比更加低。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國內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的資產都是房產為主,房產已經佔比總資產的70%;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銀行存款利率太低了,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2.75%,完全走不過通貨膨脹率;這兩大因素直接形成國內存款的人非常少,存款高達50萬的人更加少,所以存款超過50萬元的比例在0.37%是不足為奇的。
總的來說,如果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當前有房有車了,而且沒有其他負債,有份穩定的工作,存款還有50萬以上的個人或者家庭都是算富有的,就別說富有就是完全達到小康生活了,已經相比很多人生活過的非常好了。
以上這些分析和數據就是當前國內的情況,有錢要麼買房了,要麼拿去投資其他了。而沒錢存的就沒辦法,真正往銀行存錢的人非常少,超過50萬存款的人更加少,這就是現實的狀態。
這個問題不夠科學,存款和房產沒有包含關系,剔除房產是什麼意思呢?還是說不包含房貸?所以,只能說存款50萬的人不足0.37%?這個數據對不對呢?
2015年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後,銀行如果破產,同一銀行的個人存款只能優先賠付50萬元,超過部分需要待銀行破產清算之後進行清償。當時人民銀行解釋,50萬的存款保險賠付標准,可以覆蓋99.63%的用戶存款,也就是說,在2015年的時候,單個人在同一銀行的存款額度超過50萬的大概有0.37%,也就是大約510萬人左右,如果再考慮一個超過50萬的人可能在多個銀行都超過50萬元,這個人數應該還要少。
現在已經過去了4年多的時間,估計早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後,人們也更加註意資金安全,很多人可能會把超過50萬的資金分散在不同的銀行里,這樣看來單個人在同一銀行存款超過50萬的可能更少了,但這並不能說明存款總額超過50萬的少了,更不能說明老百姓越來越窮了。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2018年各項存款比2015年增加了接近42萬億。
按14億人計算,0.37%大約是518萬人,按每人存款50萬元大約是2.59億,即便按人均存款500萬算,總額才259億,和我國2018年底居民存款總額72萬億相比,僅占萬分之3.6左右,根本不符合「二八定律」,所以,我認為這個數據肯定是不對的。
現在,銀行存款已經不是老百姓存放金融資產的必選項目,很多家庭的金融資產已經轉向了股票、基金、保險、理財、存款等多資產配置方式。以我自己來來說,銀行存款佔比不足10%,另外90%的金融資產集中在互聯網銀行、股票、基金等等。因此,單憑銀行存款衡量一個家庭的財富顯然已經過時了。
所以我認為,單純討論人均存款已經沒有意義,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不再公布人均存款數據了 。
我不認同這一觀點。
大家有多少錢錢擺在那裡是實實在在的。根據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住戶部門存款余額是71.6萬億人民幣,按照2018年末13.95億人計算,人均存款余額是5.1萬元。
實際上我們也知道很多低收入群體和20歲以下的年輕人以及孩子們都沒有多少儲蓄,所以差不多有一半人沒有多少存款也是正常的。
根據西南 財經 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指出,儲蓄最多的10%家庭,占據全部儲蓄金額的75%。按照比例計算,10%的最富有家庭人均存款數額高達38.5萬元。
按照衛健委一個家庭3.1人的規模計算,實際上10%的最富裕家庭存款平均數額能達到120萬元。
所以,照此計算存款超過50萬元的家庭最起碼能夠達到全部家庭數量的6%~7%,而不是非常小的0.37%。這樣的比例把我們中國家庭看得太沒有錢了。
西南 財經 大學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財富 健康 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家庭戶均總資產規模是161.7萬元,房產佔比高達77.7%,金融資產配置僅佔11.8%。即使按照11.8%的比例計算,相應的戶均家庭金融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19萬元。
全國千萬富翁有多少?
根據招商銀行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高達197萬人。可投資資產是刨除了自住房產等難以變現的資產的剩餘部分。
197萬人對應著197萬個家庭。13.95億人,按照家庭平均規模3.1人計算,包含著4.5億個家庭。也就是說 千萬富翁的家庭數量都能達到0.437%。
中國的有錢人還是蠻多的,但是大家一般不喜歡炫耀、露財。所以,千萬不要低估了他們。
認同,不過別小看這一數字,要知道中國有14億人口,0.37%就是518萬人。再去掉學生大概三億無收入人群,相當於每一千人當中就有5個存款50萬的人,這一比例在發展中國家來說已經很高了。
別忘了當代年輕人十有八九都是背著債務的,房貸、車貸、信用卡等等,每個月賺的錢都不知道夠不夠還,所以能攢錢的年輕人只有少數高薪族,另外就是中老年。
而中老年人的薪資普遍是這幾年才漲起來的,2005年前後二線強省會城市普遍也才2000左右工資,普通城市基本都是800-1500。從那時不吃不喝到現在都未必攢的了50萬。如果再往前算,2000年以前普遍幾百塊工資,六七十年代還很多月薪幾十塊的,所以真正能多攢錢的時間也就最近十年。因此存款額不足50萬的家庭在非一線城市極為普遍。
據西南 財經 大學的調研顯示,我國超過一半家庭是沒有存款的,當然這跟凈資產無關,只是從銀行存款層面來說。而這一半家庭當中絕大多數來自於80後家庭,其中85年-95年年齡段屬於負債率最高的群體。
作為一個 財經 工作者,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這個觀點也符合當下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實際。
一方面,中國民眾現在家庭資產都是以房產為主,佔了約80%以上,甚至很多人為了這套房子都是負債的,家庭杠桿率很高,如果除了這套房子,可能不少是「負翁」。
另一方面,中國有近5億戶家庭,14億人口,而50萬元存款的家庭一般屬於高存款家庭了,也是中國的高收入家庭,按照0.37%來計算,就是(14億人乘以0.37%)約等於5180000人。也許可能少了一點,但應該基礎符合中國的實際。
不好意思,我不認同這個結論。
「剔除房產後真正存款超過50萬的人不足0.37%」的說法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
1、未說明時間。
判定一個關於居民存款的數據是否准確,我們首先要看具體的時間。
這句話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指明具體的時間、居民范圍等數據,看起來有模有樣,實際上缺乏支撐。
小財查了一下 歷史 新聞,發現這樣一句話「2015年《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可以為99.63%存款帳戶提供100%全額保障,也就是說0.37%的賬戶存款超過50萬元。」
這大概是本段話的最初來源了。
2、房產與存款有很大區別
房產就是我們所住的房子,而存款是我們存在商業銀行裡面的錢,二者從金融屬性上存在較大的差別。所以,本句從語義上就存在很多毛病——或許可以這樣問,剔除房產後真正的金融資產超過50萬的人不足0.37%。
3、國內存款超過50萬的人超過0.37%了嗎?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0.37%的推算是2015年,而今已經2019年。
此一時彼一時,居民存款余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月為54.6萬,2018年增長到71.6萬,增長了29.3%。
4年的時間,很多人的存款估計早就超過了50萬,人員佔比肯定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小財可以借用招商銀行的數據,來給一個分析。
招行公布的2018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招行零售客戶數12541.44萬戶(含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較上年末增長17.61%。 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指在本公司月日均總資產在5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戶)236.26萬戶,占總戶數的1.9% ,而總資產佔比卻達到了全行的80.98%,人均資產230萬。
也就是說,資產超過50萬以上的人,在招商銀行零售客戶佔比約1.9%,這已經非常接近國內人群中的比例概念了。
不過,很遺憾的是,小財的個人存款還沒有到50萬,真的很慚愧。
不認同,先挑一個毛病,什麼叫「剔除房產後真正存款」,存款本來就不包括房產,房產也不是存款而是資產。
先說0.37%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在一家銀行,存款不超過50萬元的(本金加利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如果銀行破產,由存款保險全額賠付,而在《存款保險條例》正式發布之前,央行對居民在銀行存款做了詳盡的調研,發現99.63%的人存款不超過50萬元,所以把存款制度限額定在50萬,這樣可以保證99.63%的絕大多數儲戶的存款安全。
以此推算,很容易得出,彼時存款超過50萬元的人僅為100%-99.63%=0.37%。
時代在發展,存款也在增長
上面說了。0.37%這個數字,是根據2015年央行公布的數據算出來的,而央行做的統計,應該是2014年的數據,至今已經過去了5年,數據應該是過時了。
以小品中的「大城市」鞍山市為例,對2014-2018年期間鞍山市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進行統計,會發現無論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還是住戶存款余額,每年都在增長,住戶存款余額從2014年末的1743.69億元增長至2018年末的2607.5億,增長了49.53%.
所以說,現在存款超過50萬的人應該不止0.37%。
這個數據可信度較高。
我的了解,太多人家裡不止兩三套房,聊起賬面財富個個志得意滿,說到生活人人負重前行~有太多人每天都在給銀行打工~特別是四十歲到五十歲左右的人,可支配的收入非常少,完全可以稱之為「貧窮的富人」!
沒錢沒閑,不敢休息,不敢生病,壓力讓這些人喘不過氣,自然也就滋生一種「暴戾之氣與焦慮」,這是真實的存在於周圍的。他們幸福嗎?我覺得未必。
50萬在當下 社會 的確不算多,但是根據今年3月份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的確現金存款超過50萬的只有0.3%左右,按照13億多人口來核算的話,差不多有470萬人口。 不過這個數據只是考慮了銀行存款這一項,單純只考慮在銀行存款超過50萬,可能真的不足0.37%,但是只是剔除房產資產,資產只有50萬肯定不止這么低的比例, 畢竟資金的投資渠道不止房產和銀行存款,還有很多其他投資渠道,比如股市、P2P、信託、基金等。
過去10多年,地產投資的高回報率導致國內大多數居民都把錢投入到了房地產, 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房價相對較高,購買房子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這也是目前國內投資者資金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因此刨除房地產等固定資產,真正手裡有大量現金的人並不多。
即便刨除房地產等固定資產之外,投資者手裡有閑余的錢,也不太可能會存到銀行, 要知道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相對較低,按照央行基準利率,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只有1.5%,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只有2.75%,如果年化收益率達不到4%以上,可能連通貨膨脹都跑不贏。這也是即便有閑余資金的投資者,也不會選擇把錢存在銀行。
而且 目前大家投資的渠道非常多,不僅僅只有存銀行這一個渠道,市面上很多理財產品普遍都能夠達到4%,而且還相對穩健,這也會分流大量的資金。
綜上,單純只考慮在銀行存款超過50萬的人,或許只有0.37%,但是拋開房產,資產超過50萬的可能遠遠不止這個數。
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區交流。